上课用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向科学进军,实现四个现代化; 德智体发展的社会主义有觉悟的劳动者;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巩固制度 • 提供基础 • 丰富理论与实践
经验·教训
思考
社会主义初步探索为什么会走了这么多弯路? 你认为该怎么避免这些错误?
•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任务 • 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健全民主 •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其他
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两步走。
经济所有制结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经济体制:适合国情和我国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民主政治建设:“我们 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 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 统一意志、又有个人舒 畅、生动活泼,那样一 种政治局面,有利于社 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
1956·中共八 大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 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 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探索
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 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反思·总结
以苏为师 以苏为鉴
学习·老大哥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 公有制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1949 ·首次出访苏 联
1949年12月冬季,毛泽东牺牲了在新中 国过第一个生日的机会首次出国访问苏 联。这一次行程他并不满意,他在苏联 呆了近三个月时间。最终于1950年2月 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2015)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LOGO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1、思考 “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2、结论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 相照,荣辱与共。
LOGO
3、现实思考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各民主党派分别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 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LOGO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1、思考
(1)重工业是重点 (2)发展重工业的方法 “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2、结论
理清关系,长远发展,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 办法来发展重工业;
LOGO
3、现实思考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 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思考
苏联模式
2、结论
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要很好的协调,应当在巩 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 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
LOGO
3、现实思考
LOGO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对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我们的政策是比较稳当 的,是比较得到少数民族赞成的。我们着重反对大汉族主 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 都作过贡献。所以我们无论对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 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巩固各民族的团 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LOGO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下互动)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
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
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
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1956毛泽东在《论十 大关系》中论述的第 一大关系,便是重工 业、轻工业和农业的 关系。
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 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毛泽东、刘少奇、周 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 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 充的思想。
朱德提出了要注 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 多种经营的思想。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 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 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表现为一种突变性或革命性,在不太 长的时间内较迅速地建立了国内的现代工业化体系。
• 矛盾: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不匹配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重太重,轻太 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 补充”的思想
领域
地位
主体
工商业经营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
生产计划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补充 个体经营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 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13政治理论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目录】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考纲】一、考核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二、考核要求1.识记(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2.理解(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3.应用(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2)正确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考点】1、识记考点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P.57~P.85①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②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③提出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的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内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 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和文化需要。
我们的根本任务已 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 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 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回 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 问题,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 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 首先要从中国是一个农 业大国的情况出发,以 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 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 的关系。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 特点,处理好以下的几大 经济关系:
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 间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生产资料私有制 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之后,我国进入了历 史的转变时期。
由阶级斗争转为向 自然界开战,由政治革 命转向全面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
人口众多
全新的课题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
(2)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教 训
社 会 形 态 生 产 方 式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列宁
斯大林
视频:矛盾学说提出的背景.mpg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讲话提纲的两页手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 主义与中国实 际相结合,探 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
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 的根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3
必须从实际出 发进行社会主 义建设,建设 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 不能急于求成。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存在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矛盾的基 本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方针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背景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工 业化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受苏联影响,使重工 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比重失 调。
2.内容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 社会主义社 会同样存在矛盾 ,这些矛盾推动 社会主义社会向 前发展。提倡用 对立统一规律分 析社会主义社会 的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 社会的基本矛盾 分析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的性质、特 点和解决途径, 提示了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一般 规律。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我们搞革命有经验,但建设没有经验,还须硬搬一部分苏 联的经验,……因为我们不向苏联学向谁学呢?”
照搬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 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久之 计”。
2.内容
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戒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 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提到了中国 共产党面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 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 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 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 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
导语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 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 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经 历了曲折过程,既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 验,也有失误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 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宝贵的财富,为后来探索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验借鉴。
个体经营
工商业经营
生产领域 流通领域
计划生产 国家市场
自由生产 自由市场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毛泽东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 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 要有计划地大大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 刘少奇提出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的主张,以及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思想。 • 陈云提出要建立“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 市场”的思想。 • 毛泽东主张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性质:非对抗性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不相适应
相适应生产力特点来自相适应又 相矛盾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
解决途径: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 不断地得到解决
上层 建筑
相适应
经济 基础
生产力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 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 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 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 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 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 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各级领导干 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 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问题作为敌我矛盾来 处理。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 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 社会的矛盾问题。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 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斯大 林曾认为一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 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 在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把它当 做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1.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
两大阵营趋于缓和 社会主义阵营内发出了改革的呼声 亚非新兴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 世界经济科技开始迅速发展等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列宁(1917-1924.1) 斯大林(1924.11953.3)
赫鲁晓夫(1953.31964.10)
勃列日涅夫
安德罗波夫
(1964.10-1982.10) (1982.10-1984.2)
叶利钦 梅德韦杰夫 (1984.2-1985.3) (1985.3-1991.12) 普京 ( 2000-2008 ) (1991.6-2000.3) (2008-2012)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近代 以来,我国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 的发展,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难以获得较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 我们党把工业化作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把 实现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 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 这就破除了迷信。 说他捅了漏子,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 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 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问题, 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 想分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 成果重要表现在: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 务的思想
1956年4月,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毛泽东作《论 十大关系》重要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 验,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 列重大关系,并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是:把国内 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论 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之间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其中,一方面,也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他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八大镇去,一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学说,一个方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人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包括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此外,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婴儿吃呗对抗性的矛盾,毛泽东还特别提出,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孙谦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
这种片面理解给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出现了诸如没有增加就业机会的“无工作的增长”、民众无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无声的增长”、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无情的增长”、没有文化基础的“无根的增长”,环境日益恶化的“无未来的增长”,概括起来就是“有增长而无发展”。
这样的发展道理是不能持续地硬起来的。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发展能否成为硬道理,取决于能否解决好这么几个问题,即发展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居于什么地位,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避免“有增长无发展”,如何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等。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解决好上述几个问题。
一、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摆正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然而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任务很多,重要任务也不少,发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发展的道理到底有多硬呢?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政策,历代中央领导人的论述,都一再强调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
邓小平提发展才是硬道理时,也首先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考虑的。
他提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关键是坚持以经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如果不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就会出问题,发展的“第一要务”战略地位特别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地位就会受到质疑甚至否定。
比如,针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不协调,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尽管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还是有学者建议放弃以经建设为中心,改之为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第4章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研制的中国 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1958 北京 第一辆国产微型汽车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 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两个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 毛泽东提出,应当采取“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 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 界前列。
局限: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没有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 重要性和艰巨性(需要经过一个专门的历史阶段完成的任务)
第二节 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教 训、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52 青海湟中“土改” 中,斗争地主
1950 北京 收听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的报道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党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 主要任务。 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 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 体系。 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1958 宁夏石嘴山 大炼钢铁运动中的小高炉
文化大革命——检阅红卫兵
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于求 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 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及 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1957-1976)四个阶段
1、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 期 2、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到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 3、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到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前 4、1966年6月到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 1957年夏天反右派斗争干扰了我 们党从1955年底开始的探索,尤其是反 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 又重提到阶级斗争,一直到1966年“文 化大革命”爆发前,我们党的中心工作 始终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之间徘徊。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把繁纷复杂的社 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敌我矛盾是对 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显而易见对抗性矛盾;两类不同 性质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论述了正确处理 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方法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方针。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是是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 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提示了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 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 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 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 立后,照搬苏联模 式,经济上片面发 展重工业,政治上 制造个人崇拜,破 坏法制,引起人民 强烈不满。 1956年10月23日, 布达佩斯近20万名 大学生和群众举行 示威游行,要求第 一书记格罗辞职 , 游行者推倒了市内 的斯大林铸像,同 保安部队发生武装 冲突。
第四章讲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及其历史经验,懂得了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而且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下面提几个问题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1.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其性质是什么?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有几个简称?怎么理解简称?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什么?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利润的分配形式是什么?⑵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利润的分配形式又是什么?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额度为5%定息(即年息五厘),7-10年完成。
P664.我国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什么?5.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来源是什么?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的时间是哪一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内容提要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教训教学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思考题3个P91)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内容提要P75-85一、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㈠调动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其内容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第四章_(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 对外国文化实行关门主义,凡西方文化 就是姓资的,凡是姓资的就是腐朽没落 的,这种在“纯社会主义”环境中培养 社会主义文化的做法,不但没有杜绝资 产阶级文化,相反,使人们对资本主义 文化产生一种神秘威、向往感,从而使 社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偏离了人类文明 的大道 。 • 意识形态的混乱,出现信仰危机
15
• 国际 • 整个20年代正是世界资本主义战后黄金 时代,发迅速,实力强大,苏联仍处在孤 立包围之中,处处受抑制。俄共党内长期 在着极为强烈的危机感和备战思维,党内 都认为战争临近而坚决支持斯大林的备战 政策。这种备战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做 支撑。斯大林模式中的超工业化,以集权 体制中一切力量发展现代化工业的道路正 迎合了这种危机感,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26
民族和宗教问题上 • 苏联时期推行俄 罗斯化政策,民 族主义被视为苏 维埃和社会主义 的对立面而受到 打压,各民族的 政治、文化、经 济精英多被处决, 民族语言文化和 民族意识遭到摧 残。
27
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 但苏联后来仍采取对外扩张的路线,从1919 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独立的希瓦汗国、 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 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人民共 和国等国家,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 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 土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苏联还 对境内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 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 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 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实行了残酷的 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
4.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主要是出于下列两方面原因
其一,在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学 习苏联模式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
4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共产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89)1、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p91)1、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大量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2、波匈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3、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4、第一,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这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 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 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 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 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 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 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 给中国政府(年利1%)。
苏联的探索
1、列宁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 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代: 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 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 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了样板。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回忆: 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 舒畅”。
• 不满意: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 ①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 ②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 累、轻消费) • ③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 ④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
• (1)了解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 重要理论成果; • (2)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经验教训; • (3)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 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 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具体过 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意义。 • 教学难点: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毛泽东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定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3'29"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生,我们 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恭敬敬地学,老老 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 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 D:\两课教学 \概论课教学视频\0001.中国网络电视台-《复兴 之路》 第三集 中国新生-0004.mp411'50”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已经 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有不少失误和曲折, 且未提出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科学概念和系统理论。但是,毛泽东 在这期间所提出并初步阐明的关于社会 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观点、见解和思想, 成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探索起点和思想源头。
主 要 内 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 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 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容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的思想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 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 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 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 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 联学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3、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林的 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 轩然大波.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3、直接的导火线: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1956年2月25 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 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 大林指责为“暴君”、“刽子手”、 “独裁者”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 ”,使整个世界震惊,给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混乱。1956年 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 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产党 员退党事件。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 建设阶段——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 国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全新的 课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 2、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 暴露出不少问题。 • 成就:一五期间的五年中,我国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1 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近6000项。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 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制造业;以铁路为中心的交 通运输业,也有很大发展;新建成的宝成、鹰厦、集二等 铁路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长江上架起了武汉长江大桥, 连结了中南地区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铺到 了“世界屋脊”。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原因
• 问题:选择了苏联模式。毛泽东后来 回忆:这是必要的,但“总觉得不满 意,心情不舒畅”。 • 必要的:
• ①“一五计划”是在苏联的大力援助下全 面展开的。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 五计划”援助,周恩来率团访苏。期间, 苏联共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 量达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 ②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 • ③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有必 要向别人学习
十月风暴
哥穆尔卡(1905—1982年) 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 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
革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兹 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 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 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 ,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 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 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 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 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 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 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 标语:我们要面包 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 士兵,当天晚上,暴动 方告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