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有人说,家是远方游子日夜漫长心灵的牵挂,是温暖的源泉。
在中华文化中,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深厚的意味,而“孝”是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表达。
板书课程结束,与
老师一起梳理
本课知识点呈现本课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拓展空间展示“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课下查找资料
完成
通过古代文字进
一步理解中华文
化中“家”的意
义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七年级(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家庭的哪些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统编七年级上册“亲情之爱”的第一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家庭孝亲敬长的具体行动。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加深对“家”的内涵挖掘;第二目“中国人的‘家’”旨在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在此之上理解并感悟孝亲敬长的原因和要求。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萌发,寻求独立和自主,但心智的发展尚未成熟。
在后疫情时代,充足且适切的亲子沟通常常无法展开,而不少父母也长期忽视亲子交流,漠视了不良亲子关系对每个家庭成员的危害。
由于父母工作压力与孩子学业压力交叠,容易引发亲子间摩擦和隔阂,不少学生的生活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未曾用心体会“家”的深刻意味,用心体味亲情之爱,需要引导学生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家庭中的各种情况,加深对家的理解。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的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合作探究安排学生合作完成一些任务或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定义、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的意义。
掌握家庭的组成、家庭角色以及家庭责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整理、情景探究等活动,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学会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提高传承家风文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
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传统中国家庭独特的内涵以及意义。
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庭的组成以及家庭责任。
教学难点传承家庭传统美德及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不同歌曲对“家”的解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家”的构成因素,引出授课主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7.1 家的意味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二、新课教学
(一)家的含义
【教师活动】展示四组关于家的图片,我们平时对家的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谈对家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家的作用
1、身心居所2、心灵港湾
【教师活动】展示情境《小凡的暑假》文字材料。可以看出家庭承担了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分析家庭功能。有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
【教师点拨】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的哺育和支持。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材料、总结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
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短片《Family》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教师活动】结合视频和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短片,让学生对家有个形象的感受,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生】有同学说家是具体的一个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住所,有同学说家是吃饭的地方,有同学说家是一群人 ,还有同学说家是情感寄托的地方……
【学生活动】家是地域;家是住所;家是家人;小到班级学校、大到国家、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教师点拨】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讲的家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展示两幅图:图中反映了几对关系呢?图一有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继子女与继父母关系,图二是收养关系。不管是因何确立的家庭关系,家庭发挥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家的意味》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家庭的功能,体会到家庭的爱,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同时也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对家庭有感情上的依赖,但同时也可能对家庭有所抵触,希望独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家庭的意义,体会到家庭的爱,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材料。
2.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
3.收集典型案例,用于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对家庭有什么样的理解?家庭在你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家庭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家庭的重要性。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个家庭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5.拓展(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功能和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第一框 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家的意味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探究、视频感悟、分享交流等环节,使学生领悟家的内涵,从而能够用实际行动向父母长辈表达孝敬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家庭中的亲情之爱,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以实际行动增进与父母的情感。
1.体味家的味道。
2.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能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领悟家的丰富内涵1.播放音乐相册《我有一个家》2.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音乐相册中看到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师:说得非常好,幸福的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而甜蜜、温馨、和谐就是幸福家庭的味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家的意味》。
(多媒体展示课题、学习目标)3.学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将要达到的目标。
知识点1 生命的居所(一)故事探究,品味家的味道1、多媒体展示两个关于家的小故事:2、提出问题,学生思考:⑴、通常有人把家说成某一座房子或某一个住址,这说明家是什么?⑵、为什么故事中的富豪说他居住的房子不是他的家呢?⑶、你怎么理解这个一贫如洗的中年男子“我又有家了”这句话?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因为家中有温馨的亲情,家中有关爱我们的亲人,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家庭是我们永远都会眷念的地方。
知识点2 中国人的“家”3、多媒体播放春运图片,师:刚刚我们探究的是外国人关于家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人心目中家同样有着丰富的内涵,你们看,这每年都能看到的摩托大军,这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这因为回家而激动的心情,这些拥挤的人群、焦灼而期盼的眼神,流淌的都是浓浓的亲情。
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师:是啊,中国人眼中的家是代代相传,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我相信即使有天大的障碍也无法阻挡亲人的相聚!(二)视频感悟,了解家的内涵1、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家的内涵》问:你从视频中学到了什么?(2~3名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等内容。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的关系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与家人的相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困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相处,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知道如何与家人相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家人的需求,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亲情,增强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与家人相处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家庭沟通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家庭的关系和作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问题,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课件:家庭关系、家庭作用、家庭沟通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案例:挑选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家的意味》。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家的意味》,了解家庭的关系、家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验,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4.巩固(5分钟)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
然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依然深远。
因此,学生在理解家庭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这对于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3.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家的概念和意义。
2.家庭情感的培养。
3.学生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
3.情感体验法:通过观看家庭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家庭有关的视频,用于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概念,例如:“你们对家庭的理解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准备好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例如:“这个家庭中,每个人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有哪些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你在家庭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有哪些责任?”让学生通过讨论,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
4.巩固(5分钟)通过观看家庭有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例如:观看一个家庭团聚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体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家庭的图片,让他们说出家庭中有哪些人。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家庭的认识。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关于一个小朋友对家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互动。
3.讲解家庭构成和特点,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教师辅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1.选取一些家庭互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现相互尊重和关爱。
第五步:总结1.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
课后拓展: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感受。
2.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传递亲情和爱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主要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明确家的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自我。
他们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家庭责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体会家的温暖。
2.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2.家庭的重要性。
3.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庭的意义,感受家庭的责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反思法:让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3.案例材料。
4.讨论话题。
5.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家庭的温暖,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分享家庭的故事。
4.巩固(5分钟)总结家庭的关系、功能和结构,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讨论家庭责任感和家庭道德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7.1家的意味》是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温暖,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进而引导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逐渐脱离家庭,独立思考,对家庭的关系和责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学业、朋友等因素而忽视家庭的重要性。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家庭,理解家庭的意义,从而增强家庭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生活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引导学生关心家庭成员,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意义。
2.情感体验法: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家庭情感。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素材,用于分析家庭的意义。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享。
3.准备家庭责任清单,用于小组合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家庭的关注。
例如:“你们认为家是什么?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意义。
可以选取一些关于家庭关爱、支持、成长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设置一些讨论题目,如:“家庭成员之间是如何相互关爱的?”“在你遇到困难时,家庭是如何支持你的?”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精品教案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 的内涵。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家”还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
然后由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出“家”是“生命的居所”。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通过“相关链接”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确立有多种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或母再婚组建的家庭。
在教材第一段正文给出“家庭”的内涵后,“相关链接”多角度解析了“家庭”的外延。
结合内涵和外延,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建构关于“家”的全面认知。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功能,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扶养和赡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对此,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二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家深刻的热爱之情,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
好好地爱家人,呵护亲情,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当中极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爱是一种能力,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爱的能力,学会爱,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案(2024秋)
第四课幸福和睦的家庭第1课时家的意味【教学难点】感悟家的重要性;知道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我想有个家》。
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对家、亲情、家人的渴望等。
教师:歌曲表达了对家的渴望。
从古至今,家都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的意味”。
二、讲授新课1.活动一:阅读教材P26“生活观察”。
思考:家庭是什么?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它可能是一个温馨的小家庭,有你和爸爸妈妈,也许还有兄弟姐妹。
有兄弟姐妹的请举手!(学生举手)很好!它也可能是一个大家庭,祖孙几代共同生活在一起。
这样的家庭请举手!(学生举手)好!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家庭?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知识拓展:(我国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再婚关系。
2.活动二:欣赏视频《汉字的演变(家)》。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家对我们的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3.活动三:我和父母间最难忘的一件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是在平淡中度过的,也许是因为“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习惯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今天,此时,请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写下来,勇敢地和大家分享吧!学生活动:现场书写并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归纳: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5.活动五:课堂交流展示。
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风,进行课堂交流展示。
归纳: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以及如何与家人相处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家庭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互动较多,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地认识家庭的功能和亲情之爱。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对这些学生需要更加关注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理解家的意义。
2.培养学生感受家庭亲情,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培养家庭责任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庭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的意义。
2.如何感受家庭亲情,与家人有效沟通、合作。
3.正确面对家庭问题,处理家庭矛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亲情。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视频或图片。
2.收集典型的家庭案例,制作成PPT。
3.准备与家庭亲情相关的故事或文章。
4.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回忆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对家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家的意义,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你对你的家庭有什么样的感情?b.你觉得家庭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c.你如何与家人沟通、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家的温暖,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教材从家的定义、家的组成、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让学生明白家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是我们情感的依托,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大多是感性的,缺乏理性的思考。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加全面地理解家庭,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视家庭,更加热爱家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概念,知道家的组成和家庭关系。
2.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认识到亲情之爱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的概念,家庭关系,家庭功能。
2.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亲情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家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亲情故事和视频。
2.准备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3.准备PPT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亲情故事或视频,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对家的概念、家庭关系、家庭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家庭,每个小组选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6.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7-1家的意味(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中的“家”,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公民的法定义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触动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如何孝亲敬长。
盘点学习收获,再次触动学生的感恩之心。
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家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中的“家”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活动法、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分析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游戏:手语游戏
参与游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家之初体验
活动一:谈谈对“家”的感受
小结:孝亲敬长的要求:
(1)尽孝在当下;
(2)要尊敬、倾听、感恩。
三、我的收获
写一写: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家人说些什么?
四、课后拓展
为自己的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初步体验家的温暖,引出家庭的含义。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年 级
七年级
课 题
家的意味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培养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继承家庭的优良传。
能力目标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成员间的互动,表达对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家的意味》优质课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的付出与亲情的温暖,养成孝敬的品德,承担对家庭的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力目标:提高对家、对亲情的感悟与理解的认知能力,归纳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孝亲敬长的行为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能够回忆、举例说出家之意味的事例。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
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
本框由“生命的居所”“中国人的家”两目组成。
主要是引领学生体会家的意味,形成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从我做起,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感受、体会家的意味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践行孝亲敬长的美德三、学情分析通过课前对学生的小调查,了解到学生知道父母要工作、要做家务,但对于父母同时承担工作与照顾子女所要付出的双倍辛苦没有仔细体会过。
通过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能够回忆起温馨的生活片段,但大部分都是过生日等这样的特定事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家庭氛围中所体现出的和谐、和睦。
有的学生说出了一些困惑,如不知怎样关心父母、不知怎样向父母表达情意等。
综上,需要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指导学生自觉践行孝亲敬长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猜一猜”(一)导入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同学们是否想过,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每个人对家都有不同的体味。
(二)评价任务:体会父母的辛苦1.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1思考交流:(1)招聘者招聘的可能是什么工作?(2)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3)应聘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2.播放视频《史上最辛苦的工作》片段2思考交流:(1)应聘者真正应聘的是什么工作?(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反馈指导1.师生共同归纳:(1)应聘者应聘的是--妈妈(2)应聘者的态度前后变化:否定--惊讶--认可--感动2.思考交流:你的父母辛苦吗?父母的时间去哪了?师生共同归纳:父母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花在了照顾子女的生活上、花在了关注子女的学习上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学习兴趣,
你觉得家是什么?
思考回答问题
另把短片与教材
运用你的经验结
合起来使用,直
接引入本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生命的居所
学生展示课前与父母一起绘制的家庭结构图,
展示、介绍“我
课前让学生与父
介绍自己的家庭
的家庭”
母一起绘制家庭
结构图,有助于
提问:我们的家庭都由哪些关系组成?
和支持。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请你
分组讨论
让学生全面感受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自己在家庭中享
经济功能:满足我们生存最基本的需要
受的温暖,在理
生育功能:繁衍后代、维系家庭
解家庭功能的基
抚养和赡养功能: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础上,感谢父母
教育功能:家庭教育,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
-心灵佛湾「丽的意味 冲国人的塚冷
L孝亲戟氏
\J技能方法}
拓展空间
展示“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探讨文字背
后的意义
课下查找资料
完成
通过古代文字进
一步理解中华文 化中“家”的意 义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
单元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学科
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
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 的意识和能力。”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三框“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中的第一框
内容。本框内容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学习与“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 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通过本节课学生初识家,为下两框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认识
现代家庭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 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共创美好家庭等内容奠定基础。
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难点】
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
【教学资源】
视频、相关图片
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PPT播放关于家的短片
观看短片
播放短片激发学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如:勤 俭持家、发奋读书、敬老爱幼、横行霸道等。良好 的家风可以引领家庭中的成员积极向上,健康发 展。家规是指家庭中的小规小矩,是家风的具体表 现形式。
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 民的法律义务。
小组讨论:如何孝亲敬长?
有人说,家是清新、甜蜜、丰润的田园;
总结本课所学
有人说,家是远方游子日夜漫长心灵的牵挂, 是温暖的源泉。
在中华文化中,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深厚的 意味,而“孝”是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需要 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表达。
板书
课程结束,与 老师一起梳理
本课知识点
呈现本课主要知
识点,形成知识
结构图
身心的鬲屈N所
2、学情分析: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 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 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功能,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和孝的内涵, 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所提供的各种呵
规范
护、亲情的播撒、
情感父流功能:人格发展、感情慰藉、精神寄
感情的投入、物
托
质的保证、未来
休息和娱乐功能:家庭游戏、休闲、调剂作用
的期望、现实的
教育等
PPT出示两则故事(教材P73)
阅读故事
提问:通过两个故事,请分别说一说对他们来
思考回答问题
说,家是什么?
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
学生对家庭有直
观的认识,为学
习本课内容打下
引导学生阅读P72相关链接,了解家庭关系确
阅读相关链接
基础
立的几种情形
内容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
第一目
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是我们身心的寄
生命的居
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
所
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
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
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通过两则故事帮
助学生理解家是
心灵的港湾。
讲授新课
二、中国人的“家”
听到“春运” 一词,你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景象?
思考回答
PPT出示春运时期的一些图片
看图片
通过春运时期的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
思考回答问题
图片,让学生直
盼、焦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
观感受人们对家
有这样的经历吗?
的向往,从而感
第二目
中国人的
a4 »
豕
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 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 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PPT播放视频《家风是什么?家规家训》
提问: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从小到大长辈给你 制定了哪些家规?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 大?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和“孝”的价值 观念。
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
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 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用 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看视频
讨论
组长记录论
结果并分享
受家在人们心中 深厚的意味
帮助学生了解什 么是家风,好的 家规家训在成长 中的作用
通过讨论帮助学 生明确尽孝在当 下及孝亲敬长的 方法。
课堂小结
有人说,家是温馨、宁静、安全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