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不谢私恩
初中课外文言文原文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五六年级适合自学的文言文精选
文言文课外精选(一)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2)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同步练习及答案
《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同步练习及答案导读:《唐睢为安陵君劫秦王》同步练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这部书是末年根据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2、给加点字注音。
傀()庸夫()色挠()休祲()跣()3、分析下列两句对话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说说下列句子里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也:)②岂直五百里哉?(哉:)③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④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耳:)5、秦王所说的安陵君以五十里地而存者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安陵君能以五十里地而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理解下列中词语的含义。
①唐雎不辱使命(辱:)②大王加惠(惠:)③非士之怒也(士:)④长跪而谢之(谢:)⑤寡人谕矣(谕:)7、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C、秦王不说D、秦王怫然怒8、“且秦灭韩亡魏”中“韩、魏”分别为“战国七雄”之一,那么另外“五雄”指、、、、。
9、文中表人称的词,分别指代谁?寡人()先生()天子()子()10、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11、解释下列各项的多义词:⑴易:弗敢易()寒暑易节()⑵以:徒以有先生矣()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⑶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秦王不说()⑷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杀臣,不能绝也()1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秦王想用五百里地交换安陵,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B、唐雎是个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他奉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
C、“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暗示秦王若威胁唐雎,唐雎则与秦王同归于尽。
D、秦王在唐雎面前折服了,是因为安陵君势力强大。
管仲不谢私恩
管仲不谢私恩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
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译文: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
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
因此私下里,这个防守的人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话,那么我重用贤良者,让有才能的人得以发挥,我怎么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怨恨管仲。
感言:即使身处逆境,管仲仍可做到分清公事和私恩,坚持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怕得罪人,难能可贵!哀溺(1990)故事梗概唐代,湘江边的一个小市集上。
果农李大爷为人厚道,买卖公平而生意兴隆。
小商贩王二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归途,二人同乘一船遇风浪溺水。
危急时刻,李因钱包太重而扔掉,财迷心窍的王二却下水摸得钱包缠在腰里。
后因钱包缠在腰里太重,无力游上而沉入江中……人们将王二救起,可他死了。
原文: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译文: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好远。
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味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时计划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时计划题答案一、基础(24分)1.默写古诗文。
(10分)(1)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1分)(2)□□□□□,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分)(3)《饮酒(其五)》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
(2分)(4)居天下之广居,□□□□□□,□□□□□□。
(《富贵不能淫》)(2分)(5)请把杜甫的《春望》默写完整。
(4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她这个人总是chóu chú不前,不论做什么事情。
()(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 wēi,那样柔弱。
()(3)若不是miào shǒu ǒu dé,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4)街上行人mó jiān jiē zhǒng,络绎不绝,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 )3.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他英勇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我的心中。
B.站在树下看这棵挺拔高大的梧桐树,必须俯瞰..才能看到它那像把大伞似的树冠。
C.回到物是人非的故园,他每每触目伤怀....。
D.他是个爱整齐、爱干净的男孩,书架上的书总是摆得井然有致....。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把每个同学的优点展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同学们对班集体就会更热爱。
(把“只有”改为“如果”,或把“就”改为“才”)B.两项国家级基地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大增添了发展动力。
(在“落户”后面加“在”,“增添”改“增强”)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
(在“城市”后加上“的称号”) D.经过形象直观的展示,使学生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楚人学舟全文意思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七、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 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 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译文: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 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 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 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一年的计划, 不如种谷子;十年的计划,不如种树木.”说的就是这件事呀!(做 事应从长远考虑)
楚人学舟全文意思 楚人学舟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翻译对照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 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 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 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 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 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 (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 造成的)吗? 启示: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 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 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 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 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学生用课外文言文翻译1
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
(2)椎鼓径进……译文: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三、打捞铁牛【原文】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
②维:系,连结。
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2)募能出.之者()(3)徐.去其土()(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译文:。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答:四、勉谕儿辈【原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2)何必图好吃好着.()(3)莫.待无时思有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译文:。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答: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答:五、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原文】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天一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江天一传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1)。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2)。
尝语人曰(3):“士不立品者(4)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5),每试辄拔置第一(6)。
年三十六,始得诸生(7)。
家贫屋败(8),躬畚土筑垣以居(9)。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10)。
雨至,淋漓蛇伏(11),或张敝盖自蔽(12)。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13)。
注释:(1)徽州:清代徽州府,辖歙(shè)县、休宁、祁门、绩溪等六县,府治在歙县。
(2)具:通“俱”。
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3)尝:曾经。
语:对??说。
(4)立品:树立良好品德。
(5)傅岩:字野清,浙江义乌人,崇祯(1628—1644)初年进士,授歙县令,官至监察御史。
(6)试:指童生岁试。
(7)补诸生: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
(8)败:破、坏。
(9)躬畚(b ěn本)土筑垣:亲自取土筑墙。
畚,竹制或木制撮土工具。
此作动词用。
(10)暴(pù铺):通“曝”,晒。
(11)蛇伏:像蛇一样蜷伏着。
(12)敝盖:破伞。
(13)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样。
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3、用自己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管仲不谢私恩蕴含的道理
管仲不谢私恩蕴含的道理
管仲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以聪明才智和卓越的谋略闻名于世。
与许多古代政治家不同的是,管仲在处理私人恩怨时,一向慷慨大度,在不谢私恩的同时,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管仲不谢私恩体现了大公无私的为人处事原则。
他常常倡导以国家的利
益和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而不是个人私利。
他不屈于私人恩怨,而是将整体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放在首位。
这种无私的态度反映了他对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高度忠诚和责任感。
其次,管仲不谢私恩传递了与人为善的道理。
他对人宽容大度,不计较私人得失,而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友情。
通过不谢私恩,他倡导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的价值观。
这种待人的态度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
此外,管仲不谢私恩还体现了他对待人情感的细腻与智慧。
他了解人性的复杂性,明白个人之间的关系常常牵扯情感因素。
通过不谢私恩,他巧妙地维系了与他人的友谊和信任。
他深知感恩之心是维持人际关系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不谢私恩,他不仅解决了个人矛盾,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管仲不谢私恩所蕴含的道理在于体现了大公无私、与人为善、对人情感
的细腻与智慧等价值观。
这些道理超越了个人利益,弘扬了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
管仲因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品德魅力,成为了历史上备受敬仰的伟大政治家之一。
管仲不报私恩作文
管仲不报私恩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人物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常常引发我们的思考。
今天咱就来说说管仲,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和智慧令人赞叹,但有一件事儿却特别值得拿出来唠唠,那就是管仲不报私恩。
管仲这哥们儿,出身贫寒,但脑子特别好使,心怀大志。
话说有一回,他和朋友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这做生意嘛,肯定有赚有赔,可管仲这家伙,老是多拿多占,把赚的钱往自己兜里塞得多。
旁人都看不下去了,跟鲍叔牙说:“你瞧瞧管仲,太不地道了,这哪像个合伙人啊!”可鲍叔牙呢,微微一笑,说道:“管仲家里穷,他多拿点就多拿点,我理解他。
”你说说,鲍叔牙这心胸,那叫一个宽广!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这两位公子为了争夺齐国的王位,那可是争得头破血流。
在一场关键的争斗中,管仲还曾经亲自带兵去拦截公子小白,甚至还放了冷箭,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
好在公子小白福大命大,躲过一劫,最终成功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那叫一个气呀,心想这管仲差点要了我的命,非得把他碎尸万段不可。
这时候,鲍叔牙又站出来说话了:“大王,您要想成就一番霸业,管仲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您得重用他!”齐桓公一听,愣住了,心里琢磨着:这管仲可是我的仇人,能行吗?但鲍叔牙再三劝说,齐桓公最终还是放下了仇恨,决定让管仲来辅佐自己。
管仲上任后,那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他主张“尊王攘夷”,让齐国的实力一天天强大起来。
在他的治理下,齐国的经济繁荣,军队强大,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这时候,有人就问管仲了:“鲍叔牙对你这么好,多次帮你说话,还救了你一命,你咋不报答他呢?”管仲听了,哈哈一笑,说道:“我不报私恩,正是为了报答他呀!” 这话一出口,把大家都弄糊涂了。
管仲接着解释道:“鲍叔牙之所以举荐我,是因为他知道我的才能能够为齐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如果我因为私恩给他高官厚禄,那不仅违背了他的初衷,也会让其他人觉得我管仲是个因私废公的人。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无答案) 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一)竹似贤(1),何哉?竹本(2)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3)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4);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5)者。
竹心空,空以体(6)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7)者。
竹节贞,贞(8)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9),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之(10),为庭实(11)焉。
——养竹记(白居易)【注】(1)贤:贤者。
(2)本:根(3)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
(4)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5)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
(6)体:体悟。
(7)虚受:虚心接受。
(8)贞:坚贞。
(9)名行:名节操行。
(10)之:代词,指竹子。
(11)充实。
1.解释词语。
(1)竹本固固:--------------- (2)夫如是如是:-------------- 2翻译句子。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挺实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似贤,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二)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A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B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会:几:岂:惟:2.翻译画线的句子:(1).自谓可使千里成壤(2).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3.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三)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管仲不谢私恩》原文及译文
《管仲不谢私恩》原文及译文《管仲不谢私恩》原文及译文《管仲不谢私恩》选自战国韩非的著作《韩非子》,表现了管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的唯贤任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管仲不谢私恩》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管仲束缚①,自鲁之齐,道②而饥渴,过绮乌③封人④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⑤:“适⑥幸及齐不死,而用齐⑦,将何以报我⑧?”仲曰:“如子⑨之言,我且贤之用⑩,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宰相。
束缚:被捆绑。
②道:行至半道。
③绮乌:城邑名。
④封人:防守边疆的人员。
⑤因:于是。
窃谓:私下对(管仲)说。
⑥适:若。
⑦用齐:用于齐国,在齐国当官执政。
⑧何以报我:以何报我,用什么来报答我呢?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⑩且:将。
贤之用:用贤明的人。
译文: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
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乞求一点食物,绮乌一个守边疆的官吏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请他吃食物。
这个人趁机悄悄地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而没被处死,还被齐国重用的'话,你要怎么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假如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我将重用有贤明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奖赏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这个守边疆的官吏就怨恨他。
角色介绍管仲(约前723或前716—前645),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名夷吾,字仲,谥曰敬,故又称敬仲,史称管子。
春秋时期法家人物,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的言论见于《管子》《国语·齐语》、《竹书纪年》、《左传》。
作者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一
【关键字】语文吉林省长春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综合测试试题(一)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2.子曰:“温故而知新,□□□□□。
”(《论语》)3.□□□□□,□□□□□,威武不能屈。
(《孟子》)4.□□□□□□□,□□□□□□□。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渔家傲》)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景中体现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这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6.《江城子·密州出猎》运用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援引之意的句子是:□□□□,□□□□□?7.《次北固山下》中“□□□□□?□□□□□”一联,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8.李白《行路难》中,表现诗人满怀信心,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本文作者(人名),字茂叔,号濂溪,(朝代)哲学家。
(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可亵玩()③陶后鲜有闻()④宜乎众矣()11.文章开篇写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12.刘禹锡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这两句诗应了本文中哪两句话?表达了世人怎样的追求?(2分)13.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既咏物,又抒怀。
文章是怎样描写莲的生长环境的?请抄录下来。
并谈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如果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 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简要说明上文所含的主 要道理
一个人考虑的应首先 是国家的.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
`
B.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 ` 雎不辱使命》)
自鲁之齐
封人因窃谓仲曰
到,押往
我且闲之用
C.
` 封人怨之 代词,代
D.
贤能为之用
`
` 指管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给他送食,很恭敬他。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 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 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 我?”
曰:“如子之言,我且贤 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被捆绑
鲁国 到,押往
齐国
行至半道 经过 饥饿口渴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
私下对(管仲)说
侥幸 到 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假如你侥幸 回到齐国不被处死, 用 (管仲)说
你
话
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如子之言,
什么 报答 用于齐国, 被齐国任 倒装,翻译 用 成用什么
如果
之:(结 构助词) 的
而被齐国任用,将用什么报答我?”管仲说:“如 果真像你说的那样”
及用贤,
使能,
论劳
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之”作助词, 不翻译。
将
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 有功之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怨恨
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 因此怨恨管仲。
甚敬。(省略句,省略“之”) 将何以报我?(宾语前置,应是“将 以何报我?”) 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宾语前置, 即用贤,使能,论劳。“之”作助词, 不翻译,作用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谓 语之前。)
管仲,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yǐng )上人, 名夷吾,字仲,谥曰敬,故又称敬仲,史 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 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 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 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 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 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 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 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 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 一书传世。
而绮乌封人跪而食之 连词,表修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 连词,表递进 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连词,表承接
liàn x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适幸及齐不死 (
·
到 )
(2)如子之言
·
(
你 )
(3)封人怨之
·
( 怨恨 )
(4)我且贤之用 (
·
将 )
2.下列各词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 相同的一项是
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行至半道又饿又渴
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
城名 管理边 乞讨食物
名词用作动词, 给……吃
疆城的 官吏 经过过绮乌时,向防守边疆的人乞讨食物。管理边疆
之,甚敬。 之:代词,代之食物
甚:很
敬: 尊敬
城的人跪在地上(给他)吃食物,很尊敬他。
乘机 偷偷的 对……说 若,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