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史学在中国的发展
论心理史学的成长历程及发展趋势
历史 学
维普资讯
根本意义上讲 ,心理史学就是用精神分析学和历史 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0
神机制的知识的帮助下 ,努力把这个人的性格的动 力基础放在他的反应的力量上,发现他的心理的原 始动机力 以及它们 以后的改变和发展。”@ 他也承
的( 如绘制一张皮肤痛感区图) 。”④ 用著名精神分析 学家及心理史学家埃里克 ・ 埃里克森的话说, “ 从
化,在他创建的心理实验室里,成人的意识是最早 的研究对象。① 其后的许多心理学派别也基本沿袭冯
特的先例。因而正统心理学( 或称学院心理学) 是在
学术机关和实验室里建立起来的,它起始于正常人
分析学家检验其理论的尝试。 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的过程中创立了精神分
而建构,以个案分析法为主, “ 以完整的人体为研 究对象 , 广泛收集一切有用的材料”。⑦
在历史研究中,对人们行为的意图和动机的考
察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就这一点而言精神分析法
与其他解释方式之间并无区别,不同之处在于精神 分析学是 “ 一种非神秘 的理论,它声称可以透过有
动受到压抑 , “ 他对性本能的需要的相当大部分升
个人生活史 ,承认人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连续性 ,这 在认识论上与历史学家有共同之处 ;好的历史著作
现象和问题 ,甚至是解开人类文明之谜的关键。于
是他 自 然不能满足于将之仅仅应用于医学。势必会
涉足其他人文领域和社会学科 ,而精神分析学与一 般正统心理学之间的差异及 自身的特点也决定 了它
对历史学更具亲和力。
分析学则来 自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起始于对变态
合。但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成长发展却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战略意义
Ⅰ.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战略意义1.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远古的原始社会。
人们将大自然归于神灵而加以崇拜。
于是,人类历史上便产生了一种学说——“灵魂说”,这是人类最早的心理学思想。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心理学专著。
人类从古代开始,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至到19世纪中叶,对心理的探索与研究都是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下自发的或不自觉地进行的,而且是夹杂在对哲学和对神学的研究中。
因此,这一时期,心理学实际上还是与哲学以及神学处于一种没有分化的统一状态中,而且心理学家是由哲学家、神学家、医学家或其他科学家兼任的,而心理学的方法也主要是思辨方法。
故此,19世纪以前的历史,一般并不把它视为心理学的真正历史。
心理学的真正历史是从1879年开始的。
这一年心理学从哲学、神学、医学等科学中分离出来,正式诞生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
心理科学的独立,除了需要满足外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还需复杂的内在条件的满足与促进。
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有: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其中冯特的贡献尤为突出。
赫尔姆霍茨对感觉心理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对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的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韦伯在感觉器官生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韦伯的研究证明,可以对感觉进行测量、可以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费希纳提出,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有规律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构想,且对此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
费希纳的名著《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去建立一门独立的心理科学的愿望或明确意识,致使他们都失去了作为心理学独立学科的开创者的历史地位。
冯特是公认的第一个把心理学转变成一门正式独立学科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心理学家。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心理学的雏形中国古代对心理学的探讨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学者开始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老子》、《庄子》等著作中,就包含了对于人类内心、情感和心灵境界的探讨。
这些著作尽管并非纯粹的心理学著作,却为后世的心理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同时,古代医学著作中也包含了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的理论,如《黄帝内经》中便包含有关心理平衡和情绪调节的内容,为古代心理学的雏形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
2.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及影响进入近代以后,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西方心理学开始对中国产生了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学习西方心理学知识,并将其带回中国。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林纾、蔡元培等人,他们在海外学习并接受了心理学的现代理论,回国后开始教授并传播西方心理学思想。
同时,一些西方心理学著作的译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学术界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心理学现代化的序幕。
3.中国心理学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入了动荡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逐渐增长,这也催生了中国心理学的起步与发展。
一些早期的学者开始在国内积极开展心理学研究,包括对西方心理学理论进行翻译和吸收,同时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探讨。
其中,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始进行心理学的教学和实验研究。
此后,中国的心理学研究逐渐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探讨心理学在中国社会中的应用,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研究方向。
4.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积累。
在西方心理学传统的基础上,中国学者逐渐开始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比如,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体心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中包含了对集体性、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深入探讨。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逐渐多样化,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起初,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教育机构和社会团体的自发组织活动。
在学校,一些教师开始尝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同时,一些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也开始面向公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的内容。
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发布,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逐渐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且加强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在21世纪初,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2003年,国家教育部明确了全面推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出了实施全员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建设了更多的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举办了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
到了今天,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融入了学校课程,各类心理咨询与服务机构也越来越多。
同时,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衔接不够紧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
另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内部心理活动、行为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探究人类思维、情感、知觉、学习、记忆、动机和人格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旨在深入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定义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哲学思考到现代的实证研究。
1.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现象和规律。
它关注的范围广泛,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分析等手段来解析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心理学所提供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教育、临床医学、商业管理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1 古代哲学时期心理学的思考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时期。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思维和灵魂的理论,将心理学从神秘的领域转向了理性和思考的方向。
亚里士多德的《心灵》一书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类思考和知觉的本质。
2.2 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最早是在19世纪初建立的。
威廉·詹姆斯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第一本系统阐述心理学的教科书。
同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感觉研究以及爱德华·布里奇斯·塔奇纳的实验心理学实践,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先导。
2.3 行为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流派。
以约翰·B. 沃森和伯爵·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将心理学视为对行为的研究,关注外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的兴起推动了心理学的实验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
2.4 认知心理学的崛起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开始崭露头角。
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类思考、知觉和问题解决等内在的心理过程。
乔治·米勒提出的“短期记忆”的概念以及诸如艾伦·纽厄尔和杰里·法多斯基提出的信息处理模型,都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
中国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引言: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帮助个体克服心理困扰、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专业服务。
在中国,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心理辅导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演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步阶段1.1 心理学引入与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西方心理学知识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心里方法来缓解压力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1956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咨询中心,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了靠谱辅导事业发展蓬勃的时期。
1.2 影响逐渐扩大但资源匮乏然而,在初期阶段,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心里辅导在推广普及方面还存在很大困难。
此外,当时国家并没有给予心里教育和心里辅导足够的关注,导致资源匮乏,发展步伐相对缓慢。
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与学科建设2.1 中国心理协会成立与政策扶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心理协会于1979年正式成立,为心理辅导行业提供了一个组织机构,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国家逐渐重视起了心理教育工作,为心理辅导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心理辅导专业化与研究为主流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培养大量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并加强了对该领域的科研力度。
很多高校开设了本科及研究生的心理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了心里健康知识。
三、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蓬勃发展与现代化进程3.1 执业资格认证体系正式建立为保障公众利益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中国于1994年建立并完善了执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体系,规范了行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3.2 民间力量与互联网的崛起近年来,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和对心理健康需求的增长,中国民间组织和私立机构也开始积极参与心理辅导工作。
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使得线上心里辅导逐渐兴起,并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
结语:中国心理辅导经历了起步阶段、学科建设期以及现代化进程,在政策扶持、专业化培养以及民间力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我国教育心理学起源非常早,曾经经历过古代辉煌发展期与近现代教育的摸索到现在教育心理学规范腾飞等阶段。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心理的思想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就萌发了教育心理思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孔丘、孟轲、荀况、墨翟等思想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有关教育心理的思想。
例如:1.关于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成长的作用的论述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荀子·劝学》)2.关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有:“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实知篇》)3.关于强调积极思考和刻苦钻研的论述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思而得之则深。
”(郑玄《郑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发于随。
”(韩愈《进学解》)4.关于学习要循序渐进的论述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礼记·学记》)“先易后难而渐入。
”(《郑玄《郑志》)5.关于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论述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礼记·学记》)“循循善诱。
”(《论语·子罕》)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这些教育心理方面的思想,到了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虽不断有所充实和发展,但仍没有形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清朝末年至1949年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清朝末年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教育心理学家廖世承借鉴英国的教育心理学,曾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班授课,并在19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中国心理学发展历史
中国心理学发展历史古代心理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
战国时期,儒家先贤孔子强调心性的培养,他认为修心养性可以让人达到道德的境地。
墨子则关注情感和心理感受,他主张爱天下、患人众的原则,追求人类之间的和谐与共同利益。
道家强调修炼心性,还有一派注重感悟自然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佛教思想强调修行与超越,追求心的安宁与解脱。
这些思想都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心理学的昌盛期是唐宋时期,这时期登科入仕的士大夫们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心理学观点。
陆九渊提出了“实证心理学”的概念,主张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表现来研究人的心理过程。
杨时的“人心总动”理论以及陈元赞的“理、气、心”学说也给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
宋明理学在中国心理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朱熹提出了以心学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强调研究人的主观意识和心灵活动的重要性。
朱熹的“心外无物”的思想,强调先从研究人的心开始,然后才能研究物的本质。
他的心理学观点深深影响了中国后世的心理学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心理学开始受到西方科学的影响,走向现代化的轨道。
20世纪初,俄国心理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的思想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金岳霖提出了“人本心理学”的观点,强调人类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对于研究人的心理过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50年代,中国心理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体系,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7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普及和社会的变革,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出现了更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心理测量、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等。
同时,随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社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1世纪,中国心理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融合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许多中国的心理学家也在国际心理学界产生了影响力。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历程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历程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中国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领域,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将详细介绍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初期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受到西方心理学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认知发展和儿童行为心理学方面。
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维明等人对儿童的智力、语言、注意力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儿童情绪发展、社会发展、性别认同、自尊心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和完善,采用了更加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3. 现代阶段(90年代至今)从90年代开始,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重点逐渐从儿童心理发展的描述和解释转向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如城市儿童、农村儿童、留守儿童等。
4. 当前研究热点当前,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干预措施,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 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
- 儿童社会认知与情感发展:关注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如同理心、道德发展等。
- 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与治疗:研究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治疗方法,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总结: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经过了一个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再到现代阶段的发展历程。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历史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理论和中医心理学的研究。
古代医学家一直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并提出了一些治疗心理问题的方法。
然而,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的。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心理学知识,并逐渐开始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一时期,很多医生和教育家开始研究心理健康问题,并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心理学界的学者开始将心理健康
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心理学研究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继成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开始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学校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开展,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师的培训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人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起步阶段到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未来,我们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普及和深入,为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第二讲 心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讲心理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心理学的发展只有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关于心理学的源头也是比较复杂的,心理学是从哲学里分化出来的,又涉及到生理学,解剖学,临床医学等各个学科,所以注定了心理学是一个跨人文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起初是在欧洲,后来重心逐渐转移到了美国。
其实不管是在欧洲还是美国,心理学还是很受欢迎的。
这不仅仅是因为心理咨询的盛行,更因为心理学对社会的服务性和应用性.因此从事心理行业是很受尊敬的,如同律师医生一般.在国内,心理学发展比较波折,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应该是在20世纪初期兴起的,经过了短暂发展。
可惜到了文革时期心理学几乎被消灭殆尽,直到80年代左右才又开始兴起,如今国内的心理学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还是很显著的。
心理学也被誉为21世纪朝阳职业。
不过国内对于心理学认识水平还是很低的,从业人员比例相对发达国家差距悬殊,而且素质参差不齐。
就我自己的个人看法,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走了很多歪路,比如跟很多人谈起心理学他们会联想到“成功学”这个带引号的成功学当然不同真正的成功学,知识一些奸商欺世盗名的手段而已,不过坑害了许多人,还把屎盆子扣到心理学头上。
再例如,朋友聊天一问及原来你是学心理学的,他马上会说:那你说说我现在想什么。
这样的问题多少让人有些汗颜,就好像把心理学看的有点类似摸骨算命似的。
不过在一些大中城市心理咨询还是很有前途很被认可的,咨询价格从100-1000不等。
个人看来心理学是一个通科,例如学习英语,中文一样,是一种工具学科,受限相对较小,就算你不工作,可你的知识也不会浪费。
心理学毕业生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甚至是销售,客服。
或者是公务员,公、检、法、监狱等部门对心理学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应用门类真是不胜枚举啊.还有一种就是最常见的,不管是非诚勿扰里面的乐嘉还是职来职往里面雷明,或是非你莫属里面的陶思璇,心理学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亲民化了。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作者:张远来源:《速读·中旬》2021年第12期◆摘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对人类的发展极为重要。
本文以中国的心理学发展为主题,分析了中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古代心理学思想的萌芽,到建国前心理学的初步发展以及建国后心理学的全面发展,到如今心理学的繁荣发展。
本文最后分析了国内心理学发展的不足之处,并为未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学发展;中国1心理学的初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对人类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心理学在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前,一直以来都是隶属于哲学领域。
中国古代哲学非常发达,出现了一系列有名的思想家,如以“道”为主要思想的道家的老子,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仁”与“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的奠基人孔子,以及墨子、楊朱、庄子、孟子等著名的思想家。
虽然说中国的心理学萌芽远远早于西方心理学的萌芽,但由于中国古代政治的特殊情况,小农经济的社会注定了中国古代的人民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如何让自己衣食无忧的问题上,只有极少数的贵族世家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人生,导致心理学未能成为独立的学科。
一直到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此后德国的心理学迅速发展,冯特也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心理学家。
而中国的心理学在20世纪初才开始发展,东南大学在1920年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中国心理学会在1921年成立。
但是那个动乱的年代,人民生活朝不保夕,根本没有多少人学习心理学,甚至学生毕业后也很难办找到适当的工作,因此旧中国的心理学无法开展下去,心理学的发展仍然停滞不前。
2心理学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195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正式成立,学者们也重建了中国心理学会,随后全国各地的高等师范院校先后设立了心理学系,并将心理学列为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强调心理学的实用性,力图将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作用发挥到极致。
心理史学与中学历史教育概述
心理史学与中学历史教育概述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史学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起源于西方心理学,由精神分析学大师奥地利的弗洛伊德所开创,之后迅速在欧美地区流行。
随着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渐渐摆脱单一的精神分析法,内涵越来越丰富,成为目前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括来看,心理史学主要是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
一、心理史学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地位中国史学界开始引进心理史学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朱谦之在1926年撰写的《历史哲学》一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历史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同一时期,著名学者何炳松受美国“新史学”运动的影响也开始向中国提倡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其中就包括了心理史学的方法。
之后,胡秋原、梁启超等人对心理史学也有过涉及和研究。
中国心理史学理论的最早践行者要数台湾学者殷海光。
在1965年出版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殷海光运用了文化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给予了相当深刻的分析。
80年代之后,大陆学者李泽厚、王富仁、谢天佑、马敏、乐正、唐文权、章开沅、周岩等人也开始运用心理史学的方法。
但是总体说来,中国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的态度是漠视的,停留在对国外心理史学理论和成果的一些介绍,在中国心理史学的运用可以说是小道中的小道。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机械地运用着唯物主义史观,为了批判唯心主义历史观,拒绝对历史主体的心理因素进行探析。
历史在结构上被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部分,历史研究也一般地局限于这些领域的分析,这在高中历史课本的编排上最为明显。
这固然传承了中国史学客观严谨的作风,但是也容易导致对历史的简单化、模式化的认识。
二、心理史学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意义21世纪新课改教材仍然把中学历史必修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历程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问题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心理关注的增加,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起源1.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意义1.2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国内外研究交流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2.1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2.2 中国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2.3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成果三、儿童情感发展研究3.1 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3.2 中国儿童情感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3.3 儿童情感发展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四、儿童社会发展研究4.1 儿童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4.2 中国儿童社会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4.3 儿童社会发展研究的实践意义五、儿童发展心理问题研究5.1 儿童发展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特点5.2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5.3 儿童发展心理问题研究的应用和改进正文内容: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起源1.1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意义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为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1.2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重视儿童心理问题,并成立了儿童心理学研究机构。
此后,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兴起,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投入。
1.3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国内外研究交流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得益于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了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2.1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这些理论模型对于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心理学的发展
心理学在中国的起步稍晚,但是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骄人的成绩。
纵观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从十个事件来展现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心理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理学科研、教育和临床应用工作以及组织机构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心理学从业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我国心理学家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以及在国际心理学界的影响不断增加。
心理学会报告:为了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值此人类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中国心理学会组织全国理事和国内各高校的心理系主任投票,选出了二十世纪对中国心理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十件大事。
兹将这十件大事及其来龙去脉介绍如下:1、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建立1908-1911年蔡元培先生(中国教育家,1868-1940)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了冯特讲授的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民族心理学课程,成为冯特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他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于1917年支持该校哲学门(系)的心理学、哲学教授陈大齐(1886-1983)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年陈大齐开始讲心理学实验课,并出版《心理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本,标志着中国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中国第一个心理系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立1920年专门攻读心理学的赴美留学生陈鹤琴(1892-1982)、廖世承(1892-1970)、陆志韦(1894-1970)回国,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此时该校在教育科中设立了一个心理系,不久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
1921年秋东南大学成立心理系。
3、中国心理学会成立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中华心理学会在1927年以后,因经济困难、时局不宁停止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心理学会(重建)筹备委员会于1950年8月成立,中国心理学会于1955年8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17人。
4、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发行《心理》杂志是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由张耀翔主编。
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有关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从传世时代开始就出现了教育的雏形,人们在日常劳作中,出了注重经验的累计以外,还特别注重对于经验的传承。
教育的科学学习理论虽然诞生于西方,但是现代学习理论的源泉应是以中国和西方的大交流。
我国古代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从孔子到朱熹,从《论语》、《礼记》到现在教育思想理论,都对学习问题有深刻的阐述,我国现代学习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将孔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
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
下面就学习的本质、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心理条件、学习的过程对我国古代学习思想和教育理论做以简要的分析和介绍。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
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
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
“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
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况
中国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况
0是1949年之前的初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49年至1981980
年左右的停滞和空白阶段,第三阶段是1980年后到现在的新的起步和发展阶段。
在第一阶段,由于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状况很落后,所以主要是翻译介绍西方的有关著作,最有影响的是1931年由赵演翻译的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此外,也出版过几本社会心理学专著,如陆志韦1924年著的《社会心理学新论》,孙本文194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等。
第二阶段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盲目学习苏联及“左”的思想的干扰,新中国在当时取消了社会心理学学科,导致了持续30年之久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上的空白和停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左”的思想和路线受到了批判,从1981年起,中国大陆的社会心理学进入了第三阶段.即新的起步和发展阶段。
1981年夏天,北京心理学会首次举办了社会心理学学术座谈会,这是中国社会心理学重建的重要标志。
1982年4月,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会(同年9月改名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成立,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在中国大陆的正式确立。
此后,中国社会心理学界就不断地进行各种活动,开展学术研讨,培养心理学人才,出版社会心理学著作,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总的来说,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仍很薄弱,尚密不断的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则有 所谓 民族 心理或 社会 心理 者 ,其 物 子 的 隐 秘 一~ 七位 中 国帝 王 的 心 理 传 记 》
的 重点 则是研 究 历史 ,是 研究 历史 中的人 物 实 为个 人心理 之扩 大化 合 品 ,而 复借 个 人之 活 动 、事件 等 历史 现 象及其 发展 ,因而只 能 行 动 以 为之 表 现 。 [ 在 梁 启超 看 来 ,社 会 ”2
史 之一大 秘密 ,乃 在一 个 人之 个性何 以能 扩 充为一 时 代一集 团之 共性 ?与 夫一 时 代一集 团之 共性 何以 能寄现 干一 个 人之 个性 ? 申言
心 境一一心态 史学 》 ( 南 人 民出版 社 , 河 l 9 9 2年 ) 、胡 波 的 《 史 心理 学 》 ( 东 历 广
长 期 以来 ,由于 传统 史学 观念 的影 响 及 探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 l 9 8 6 年 第 5 《 , 、李 桂海 的 《 中 国封建 社会 农 民 起 义 对 本文 拟对 此加 以阐 述 ,首先 要介 绍几组 相关 对唯 物史 观机械 的理 解 ,在 我 国史学 领域 中 期 ) 《 ,l98 7年 第 的 概念 。 几乎 是涉 及不 到人 的心理 领域 的 。 但是随 着 口号 的 心 理 分析 》 ( 争 鸣 》 西方 心理 史学 著作 中译本 的 传播 ,特 别是 由 3期 ) 、胡 波 的 《 试论 历史 心理 学 及其 研 究 新 ,对 对 象 》 ( 学 习 与 探 索 》 l 9 8 8 年 第 2 《 , 1 心 理 史 学 、历 史 心 理 学 、心 态 史 学 何炳 松 翻译 的美 国 鲁宾 逊 的 《 史 学 》 、 西方 心 理 历史 学 》和 《 再 在 国内外 的 史学 界 中 ,关 于 这三 组概念 我 国史学 界产 生 了重大 的影 响 ,它 使我 国学 期 ) 罗凤礼 的 《 谈 西 方心 理 历 史学 ( 史 学理 论 》 9 《 ,l 8 9 的定 义一 直存 在争 议 ,有些 学者 把这 三者 作 界开 始 有 了心理 学有 助于 历 史研 究 的识 见 。 为 同义 词 来使 用 ,但 它们 之 间是 有 区别 的 ,
高 等教 育 出版 社 ,l 3年 ) 9 9 、赵 良的 《 天 ( 中国广 播 电视 出版 社 ,l 4年 )等 。这 9 9 些论著 比较重 视唯 物史观 与西 方心 理史 学理
毕 竟是 历史 上 左右 着 人们 行 为的 心 理规 律 ,
因此 ,应 当归属心 理学 的范 围 。而心 理史 学
维普资讯
科 已 Cadann I 歪盈 ■ h Eo.【 an@ 一 ■ i n n I d I t P o oo
浅谈心理 史学在 中国的发展
鹿 春 艳 ( 华东师范大 学历 史学系 上 海 2 0 4 ) 0 2 1 摘 要 :产生 于西方的心理 史学在 2 纪传入中 国后,给 中国的史 学研 究带来 了巨大的 契机 ,它为中 国的 史学研 究提供 了新的视 角 , 0世 在 中国史学界开 始相继 出现 一批探讨 心理史 学的论 著 ,从个 别著述 中 ,可 以看 出我 国心理史 学的研究具有一 定的特点 。 关键 词 :心理 史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4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7 - 7 5 2 0 ) 4 b一O 1 —0 3 9 9 ( 08 0() 0 1 2 6
属于 历史 学 的范 围。就 二者 在 中国的 发展情 心 理 是 由特 定时 代 、特 定 人 群 中 个 人 的 需 论 与方法 的结 合 ,重视 传统史 学研 究方法 与 况 而言 ,心理 史学 在 中国 已经有 了较 大的发 要 、意 志 、 感情 等心 理 状 况 汇 积而 成 ,同 西 方新 史学方 法的 结合 ,但 还不能 看 出明确 展 ,相 比之下 ,历史 心理 学的研 究却 由于心 时 这种社 会心 理的 特点 又会 在个 人心 理上表 的 发 展趋 向 。
自 11 , 90 tW志心理史学诞生的弗洛伊德的 窗 ,为 历史 学开 启 了别开 生面 的新 领域 ,在 实 ,以及 美 国心理史 学和 法 国心态史 学 的传
《 昂 纳多 ( 列 达芬 奇 及其 对 童年 的一 个 回忆》 这 一 点 上 ,两 者是 共通 的 。 l基于 此 ,笔 播 ,这给 中 国史学 与心理 学的 结合提 供 了契 ”
笔者 尝 试 对其 加 以 比较 。 首先 是心 理 史学 与 历史心 理 学 。二者 之 间有一 些 明显的 区别 。历 史心理 学 虽然有 为 历 史研 究服务 的 目的和功 能 ,但 其研 究重 点
正 是 受西 方史 学方 法 的影 响 ,梁 启超 在 年 第 l 、4期 )等文 章 。相关 的专 著 有谢 天 其 名 作 《 国 历 史研 究法 中 ,也 强 调 治 佑 的 《 制 主义 统治 下 的 臣 民心 理》 ( 中 专 吉林 史者 应 该研 究社 会 心理 。他 说 : “ 以为 历 文 史 出版 社 ,l 0年 ) 吾 9 9 、彭 卫 的 《 史 的 历
出版 以来 ,现 代心理 史学 至 今 已走 过 了近百 者 在 以 下部 分将 二者 视 为一 体 来 使用 。
机 ,出 现 了大量 探讨 心理 史 学 的文 章 和 专 著 。 如 马 敏 的 《 国近 代 商 人 心 理 结 构 初 中
年 的 历程 ,在 这段并 不短 暂的 岁 月中 ,它使 2心理史学在 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2 0世 纪的 中 国史 学研 究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