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人教版选修一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专题二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及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一)纤维素1、化学组成:由 _______________ 元素T __________________ 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布: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 类物质, ____________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等也富含纤维素。
3、种类:天然维生素、商品维生素(水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不溶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三种成分,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糖糖----------------- ►--------------------------------- ►3实验验证:(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原理:纤维素酶刚果红+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中会出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中心的2、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法二、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流程1、土壤取样:选择富含_______________ 的环境2、选择培养:(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________ 上,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 1 —2d,直至培养液变___________________ ,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精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2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案含解析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1)化学组成:.(2)含量: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3)分布: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 酶和葡萄糖苷酶。
(2)作用:纤维素C 1酶、C X 酶,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原理: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分解刚果红和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使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2.方法:刚果红染色法.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 酶和葡萄糖苷酶等组分。
2.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C1酶、CX 酶 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葡萄糖 3.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4.以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5.分离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 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三、实验流程四、纤维素分解菌的进一步鉴定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1.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 .湿润的环境中........B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 .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 .池塘中解析:选 B.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因此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
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 .分解尿素的细菌............B .硝化细菌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D .乳酸菌解析:选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将纤维素分解,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第1课时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第1课时)一、课题背景分析纤维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能被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是因为它们能产生。
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利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用处理服装面料等。
二、基础知识:(一)纤维素和纤维素酶(阅读课本27页基础知识部分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状况?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其中_____ 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含________三种元素,是一种多糖。
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人体内没有________,所以人体不能直接以纤维素为能源物质,但土壤中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________释放到无机环境。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和,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阅读课本课本28页相关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
【课堂合作探究】讨论1:请参考课题二的实验流程,设计本课题的实验流程。
讨论2:请根据实验流程图和提供的三个资料,思考有关问题,然后进行实验设计并写出详细的实验方案。
思考: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旁栏思考1〗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旁栏思考2〗取样的环境是怎样的,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旁栏思考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课堂巩固练习】1.纤维素酶可以将下列哪种物质分解 ( )A.牛肉片 B.鱼片 C.滤纸条 D.塑料条2.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 B.硝化细菌 C.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乳酸菌3.本实验关于选择培养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B.可以减少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C.所用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 D.所用培养基是平板培养基4.关于灭菌和消毒的不正确的理解是()A.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 B.接种环用烧灼的方法灭菌C.灭菌是指杀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D.常用灭菌方法有加热法、过滤法、红外线法、化学药品法5.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6.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顺序为()①溶化②调pH 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7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筛选出真菌和细菌,试分析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A.硝化细菌 B、蓝藻 C、蚯蚓 D、兔子8.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B.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C.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D.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9.反刍动物能以富含纤维素的草料为食,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器官——瘤胃,瘤胃中生活着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一些微生物能分解纤维素,反刍动物胃内这些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厌氧型 C.异养需氧型 D.自养厌氧型10.某些土壤细菌可将纤维素进行分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供微生物和其它生物所利用。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三、【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思考3〗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液体选择培养基。
高中生物选修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b、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过程与方法a、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b、掌握实验操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自主设计、完成实验,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b、通过了解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三、教学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具体过程步骤稀释和涂布。
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必修1关于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和多糖的相关知识,通过介绍纤维素,探讨如何分离土壤中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学生阅读课本,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
通过旧知识过渡到新微生物。
知识上面。
基础知识1、纤维素和纤维素酶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X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学生阅读课本,获取有关纤维素和纤维素酶的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学生通过观察课本获取相关知识2、了解纤维素酶的作用和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的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教师讲解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并让学生讨论写出实验流程图: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流培养学生科学1、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程。
【人教版】高二生物选修一: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设计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三、【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思考3〗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液体选择培养基。
【高中生物】生物人教版(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091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了解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特点,辨析两种刚果红染色法。
(2)技能:通过做实验培养动手能力,通过与上一节内容的比较,培养对比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视频或做实验学习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2)通过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鉴定实验的结果评价,总结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高考中常见考点,需重视。
(2)领悟科学探索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预习任务】1.识记纤维素酶包括的组分及作用。
2.初步理解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识记具体的方法。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三个资料,试回答资料中的有关问题和旁栏思考题。
【自主检测】1.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会在培养基中出现出现一些透明圈,这些透明圈是()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C.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2.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选择培养,其目的是()A.分离纤维素分解菌B.加快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速率C.使纤维素分解菌均匀地分布在稀释液中D.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3.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核酸【小组检查落实】检查预习任务1、3记忆情况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总结高中生物答题技巧有哪些高中生物答题技巧:选择题做题的速度不宜过快对于没有把握的题要随时标记,以便复查。
(1)读题,标出关键词:如“正确或错误”“可或可能”“一定”“主要”等。
(2)读完所有的选项:一是防止遗漏,一是进一步验证所选答案。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二章) 精品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新课(适用于高二学生)
第二章第3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的内容,第一章学生已经掌握了微生物的宏观特征,第二章的第一、二节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
1、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式学习。
2、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手段。
四、教学策略:同一个知识点进行不同角度的认识,落实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总结反思:
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课本,理解掌握课本的关键词。
2.整体课堂内容比较紧凑的,也就是学生的思维能需紧跟着老师,课堂容量比较大。
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和
理解的程度,还需要跟踪学生反馈。
3.课堂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展开,以问题导向为主,并进行了对比、变式处理,落实重难点。
4.根据考纲,进行了能力的提升,比如,透明圈的理解,培养基配方的延伸。
5.上课应多研究学科素养,让学生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比如,结构与功能观,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6.上课的内容量应因班而异,因材施教。
7.新课应该与高考接轨,高考怎么考,要有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而不是从习题册照搬。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掌握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2.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纤维素分解的生物学原理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类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地球上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由于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结构十分复杂,因此,只有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供自身代谢的简单糖类物质。
通常情况下,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异链菌属、放线菌属、线虫菌属、底物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素酶、纤维素底物和酶解产物等。
2. 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步骤(1)样品采集: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或从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内采集样品。
(2)菌群分离:将样品通过适当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并利用差减法等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菌群。
(3)分离纯化:将菌群分离纯化,得到单一的分解纤维素菌株。
3. 实验操作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取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样品或肠道、唾液等人和动物的体液样品,通过过筛、高温灭活和加入去离子水等方式,处理样品,然后制成适当浓度的待测样品①。
(2)制备固体培养基利用纤维素、蛋白胨、酵母提取物、钾二氢磷和硫酸铜等物质,制备纤维素酶制剂。
制作含有纤维素酶制剂的固体培养基②。
(3)分离放线菌将样品涂于纤维素酶制剂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培养。
在培养期间,观察并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菌。
(4)分离纯化将筛选出来的菌涂于新的培养基上,并进行固体培养。
记录不同菌落的数量、形态和颜色等,选取单一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分离纯化。
三、教学反思本次实验设计主要针对纤维素分解这一生物学现象进行实践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纤维素的分解原理、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专题2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Word版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阅读教材P27~28)1.纤维素(1)化学本质: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2)来源: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2.纤维素酶(1)组成: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 酶、葡萄糖苷酶。
(2)作用原理(3)实验验证纤维素酶的作用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阅读教材P28)1.方法2.原理三、实验设计和操作(阅读教材P28~29)1.土壤取样: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选择培养(1)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2)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 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振荡培养1~2_d,直至培养液变混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
3.梯度稀释4.涂布培养: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5.筛选菌株:刚果红染色法,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四、课题延伸——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阅读教材P30)1.为确定得到的透明圈中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共研探究]纤维素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分解。
2.纤维素酶(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 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
(2)纤维素酶作用过程3.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利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高中生物选修1学案5: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习目标]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讨论这类微生物的应用价值[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纤维素由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种糖,是组成的主要成分。
2、纤维素的分布: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此外,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3、纤维素酶的作用:纤维素酶是一种酶,一般认为它包括3种组分,即、、,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第三种酶将分解成。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方法:染色法2、筛选原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实验流程:①②③④⑤整个流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的环境。
2、选择培养:①目的: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②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有,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③制备的鉴别培养基的主要碳源是,按物理性质分属于培养基。
3、最后需要挑选产生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包括两种,一种是先,再加入进行反应,另一种是在时就加入刚果红。
(四)课题延伸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发酵和发酵。
2、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随堂练习]1.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①稀释倒平板法②涂布平板法③单细胞挑取法④选择培养分离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2.在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定实验中,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B.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3. 在纤维素分解菌发酵产纤维素酶浓度的检测实验中,实验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A.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B.加入葡萄糖还是蒸馏水、纤维素的浓度C.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葡萄糖含量的变化D.加入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液还是蒸馏水、纤维素酶的浓度4.秸秆处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措施,以下做法没有直接涉及微生物作用的是() A.秸秆还田B.加工为青饲料饲喂牛、羊,被其消化利用C.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D.粉碎后与纤维素酶混合加工为生产生物能源的原料——★参考答案★——1.[解析]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先进行选择培养,增大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再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单细胞挑取以获得纯培养。
新人教版选修1高二生物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名师精选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 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思考3〗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 液体选择培养基。
高中生物 2.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学案 1 新人教版选修1
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课程标准】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3.讨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应用价值。
【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基础知识】1.是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2.纤维素酶是一种酶,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为,第三种酶将纤维素分解为。
3。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方法是利用。
4。
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是。
5.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试验流程是、、、、 6.鉴别培养基用于菌种的鉴别,其中加入可以鉴别出出现的现象是。
7.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是。
[8.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即。
9.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完成后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两种即、。
10.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要选择样品进行分离纤维素分解菌,该样品的特点是、。
作出这种选择的理由是。
11.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微生物,原因是。
1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流程有何区别?13.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这两种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跟踪练习】1.下列生物能分解纤维素的是()(1)人(2)兔(3)牛(4)蘑菇(5)纤维杆菌A(1)(2)(3)(4)(5) B(2)(3)(5)C (2)(3)(4)(5) D(3)(5)2.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胶木膏能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1)碳源(2)氮源(3)生长因子(4)无机盐A(3) B(1)(2) C(1)(2)(3) D(1)(2)(3)(4)3.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A加富培养基 B 选择培养基C 基础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4.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用到的方法是()(1)稀释倒平板法(2)涂布平板法(3)单细胞挑取法(4)选择培养分离A(1)(2) B(2)(3)(4) C(2)(3) D(1)(3)(4)5.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碳源为()A CMC-NaB 木聚糖C 纤维素D 裂解酶6.在酸性贫瘠的土壤中分解纤维素占优势的菌为()A真菌 B 细菌 C 兼性厌氧细菌和真菌 D 放线菌7.CX 酶能水解()A纤维素和CMC-Na B纤维素和果胶C纤维二糖和微晶纤维 D麦芽糖和蔗糖8.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A分解尿素的细菌 B 消化细菌 C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D 乳酸菌9.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培养时,培养基中酵母膏的主要作用是()A提供碳源 B 提供氮源 C 提供微生素 D 凝固剂10.要将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应将它们接种在( )A 加入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B 含有蛋白胨的固体培养基上C 只含纤维素粉无其他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D 含四大营养素的培养基上1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原因在于()A 硝酸钠B 氯化钾C 酵母膏D 纤维素粉12.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A 清澈B 浑浊C 红色D 产生透明圈13.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 可获得大量菌体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 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 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14.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A 培养细菌B 培养真菌C 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D 表现某微生物的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加以区别15.刚果红可与哪种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A纤维二糖 B纤维素 C 葡萄糖 D 麦芽糖16.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1)制备培养基时(2)剃度稀释时(3)倒平板时(4)涂布时(5)长出菌落时A(1)(3) B(2)(5) C(3)(5) D(4)(5)17.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湿润的环境 B 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 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 池塘中18.在将样品稀释图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先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无意义,去掉这一步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19.下表为纤维素分解菌的鉴别培养基配方,请设计实验测定该培养基用于鉴定纤维素分解实验步骤:(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懂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二、【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三、【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讨学习了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计数,这节课我们以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与纯化为例,巩固加深对这方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1:阅读“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
延伸: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肠胃中的共生物生物。
1.2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
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思考1〗实验分析:P27的小实验是如何构成对照的?在一支试管中添加纤维素酶,另一支试管不添加纤维素酶;尽管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用量不同,但都能维持相同的pH。
〖思考2〗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 25 ℃,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 1 min内转化 1mmol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活动2:阅读“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1.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颜色反应直接筛选。
2.4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实验设计活动3:完成实验方案流程图,讨论回答问题:〖思考3〗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的培养基类型是什么?该培养的目的是什么?液体选择培养基。
其目的是使纤维素分解菌增殖,含量增多。
〖思考4〗本实验流程与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流程是将土样制成的菌悬液直接涂布在选择培养基上;本课题通过选择培养使细菌增殖后,再涂布在鉴别培养基上。
其它操作基本基本共同。
活动4:阅读资料一“土壤取样”,回答下列问题:2.1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
2.2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只有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才会高于其它普通环境,从而提高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
2.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人工设置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
将纸埋于深约10cm的腐殖土壤中。
活动5: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三个问题:2.4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原因是没有添加琼脂成分。
2.5培养基选择作用机制是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只有纤维素分解菌才能生存。
2.6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将纤维素粉改为葡萄糖。
活动5:阅读资料三“刚果红染色法”,填表比较两种染色法的各自的优缺点: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
3.结果分析与评价活动6:阅读“课题延伸”,回答:3.1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
3.2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葡萄糖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有关谷氨酸发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中要不断通入空气 B.培养条件不当将不能得到产品C.搅拌的唯一目的是使空气成为小泡 D.冷却水可使酶活性下降解析:进行谷氨酸发酵的菌种是异养需氧型微生物,所以要在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空气,但是必须通入的是无菌空气,普通空气是不行的,容易造成杂菌污染。
搅拌不但使空气成为小气泡以增加培养基中的溶氧量,还能使培养基与菌种充分接触,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热和机械磨擦生热,会使培养基的温度升高,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使酶的结构和核酸的结构遭到破坏,培养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降低温度,是保证酶正常活性的条件之一而不会使酶的活性下降。
当培养条件不恰当时,不能得到谷氨酸。
如pH降低时将得到乙酰谷氨酰胺,溶氧低时将得到乳酸或琥珀酸。
答案:B例2.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解析:解答此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就会缩短,产量也会降低;第二,温度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这是因为生物合成过程需要酶,酶的活性与温度高低有关;第三,菌种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是通过主动运输来完成的,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与温度有关;第四,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需体内旺盛的代谢作基础,而用于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生成的酶不同,因此所需的最适宜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答案:B☆综合应用例3、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
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2004天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解析:这是一道以诱变育种、选择培养和鉴别培养等知识为载体的实验设计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既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的能力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答案:①主要实验步骤: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
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②预期实验结果: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五)巩固练习1.下面是弗来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过程:发现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有没有其它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后,考察这种液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
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的增殖停止。
结论:下面几项最适合作为该实验假设的是A.青霉菌与细菌之间是共生关系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C.青霉菌产生了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D.青霉菌能产生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2.培养流感病毒时,应选用A.固体培养基 B.含有多种无机盐的培养液C.活的鸡胚 D.无菌的牛肉汤3.以下关于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产甲烷杆菌属厌氧呼吸,但氧的存在不影响其生存B.链球菌进行厌氧呼吸,不能接触空气C.黄色短杆菌在氧气充足时才能产生谷氨酸D.谷氨酸棒培育杆菌是厌氧呼吸4.可以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发生不可逆破坏的环境加素是A.高温 B.营养成分的变化 C.氧含量 D.温度、pH、氧的共同作用5.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6.下列有关味精生产的一些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的菌种是谷氨酸棒状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B.培养基是含有五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C.在发酵中要控制的只是温度、pH、通气量D.味精是谷氨酸经Na2CO3中和后,再经过过滤、浓缩、离心分离而成7.菌落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细菌有鞭毛 B.细菌能运动C.培养基有琼脂 D.子细胞成为群体8.在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要将接种环灼烧灭菌 B.取下棉塞后要将试管口灼烧灭菌C.将接种环伸入试管内,先接触长菌多的部位 D.接种后还要将管口灭菌加塞9.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是A.高压使细菌DNA变性 B.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C.高温烫死细菌 D.高温使细菌DNA变性10.某种细菌每30分钟分裂一次,开始接种时为3个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培养5个小时后,问此时有多少细胞?A.15 B.48 C.1024 D.3072答案:1—5 DCCAD 6—10 DDCBD七、【课余作业】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八、【教学体会】教材在介绍刚果红染色法之前,首先用“筛子筛沙”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筛选微生物的基本思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专题2介绍的选择培养基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
刚果红染色法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
九、【资料袋】两种刚果红染色法的比较刚果红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上的应用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在本课题中我们给出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是传统的方法,缺点是操作繁琐,加入刚果红溶液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其优点是这样显示出的颜色反应基本上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
方法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的问题,缺点是由于纤维素和琼脂、土豆汁中都含有淀粉类物质,可以使能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出现假阳性反应。
但这种只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产生的透明圈较为模糊,因为培养基中纤维素占主要地位,因此可以与纤维素酶产生的透明圈相区分。
方法二的另一缺点是:有些微生物具有降解色素的能力,它们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会降解刚果红形成明显的透明圈,与纤维素分解菌不易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