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形体切挖》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全册教案(上册)图文版
东新小学2017—2018学年度美术教案(第一学期)六年级小白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了解形体切挖的造型特点。
重点难点:形体切挖的技法与构思。
教学准备:幻灯、实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认识各种形体。
2、形体的切挖。
3、生活中的各种切挖。
4、找一找,看看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形体切挖而来的?三、新授阶段1、用卡纸做的形体切挖。
①制作基本形。
②切挖的构想。
③切挖的方法。
2、不同的表现和技法。
①切的方式与形状。
②粘贴的配合。
③镂空与折叠。
④装饰四、总结反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回顾知识三、材料准备与检查四、学生作业1、分组分工。
2、制作。
3、注意安全。
五、巡视指导1、帮助部分学生完成比较有难度的操作。
四、点评展示五、收拾整理六、课堂拓展七、课后反思第2课点的集合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并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画面。
2、认识点彩派,感受大画家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如何灵活运用点来组合成美丽的画面。
教学准备:范图,幻灯,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回顾点的知识。
2、点是小而实心的形状。
3、点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4、思考:如果不用其他的元素绘画,有趣的小点可以画什么呢?三、新授阶段1、研究点的特性。
①点的颗粒感可以创造特殊的画面质感。
②点形状多种多样可以做出有趣的肌理。
2、回顾点的组合方式。
①有规律排列。
②无规律排列。
3、几种排列的法则。
①密集的排列。
②稀疏的排列。
③疏密结合的排列。
④大小对比的排列。
四、课堂练习1、在草稿上实验一下各种排列方式,感受点的排列乐趣。
五、小结反思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组织教学二、导入阶段1、出示点彩派作品。
2、出示现代点画艺术。
3、点的构成。
三、新授阶段1、看图分析。
2、点画的特征。
①由点构成。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基本形体切挖——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培养其三维空间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基本形体,并学会运用基本形体进行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其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基本形体的概念及分类2. 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3. 基本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基本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基本形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基本形体的实物,如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等,引导学生关注基本形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基本形体的概念及分类介绍基本形体的定义,以及球体、圆柱体、立方体等常见的基本形体。
(2)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讲解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如平面切割、斜面切割、曲面切割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基本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基本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建筑、家具、交通工具等,让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重要性。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以及基本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基本形体相关的创作题目,让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纪律,确保实践环节的安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形体的概念及分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基本形体的切割和挖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4. 学生作业的质量,如创作思路、作品完成度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第6课《形体切挖》教案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阶段二、导入阶段1、准备绘画工具、水果、泥材、切挖工具等2、播放课件欣赏瓜果切挖图片师:同学们,观看图片时思考什么是“切、挖”师:这是几种“切”出来的图片,好看不好看?咱们再继续观看几张“挖”的图片,注意思考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学生观赏学生边欣赏边思考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三、发展阶段展示几种挖的图片师:通过欣赏切挖的图片,哪位同学能给切、挖下个定义?生答:师总结:“切”--就是将一件物体去掉一部分。
“挖”--就是从物体上掏出一部分。
找个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见过的切挖艺术品如:餐桌上见过的艺术品有。
生答:3、复习几何形体,了解体会形体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几何形体有哪些?共同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师总结:形体------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就是形体。
除了水果切挖艺术品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材料进行切挖,水果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在操作上较容易些。
除了水果外,纸工的切挖手法也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纸工的切挖艺术播放图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餐桌上见过用南瓜做成的凤凰,采用切挖的手法瓜果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穿插提问,师生间产生互动明确教学目标。
从而让学生对切挖的探究与学习产生欲望。
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切挖的手法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是学生身边的艺术再现,也是艺术创造的源泉和动力教师的设问,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制作过程4、欣赏课本上的纸工切挖过程a画图案b镂刻c剪图案d粘贴e做成艺术品5、欣赏图片,了解切挖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同学们,通过欣赏以上图片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啊生答:师:老师也想动手制作,但是制作前我们要了解制作过程,先画出草图如:学生欣赏图片。
以实物摆的方式,更加直观、形象。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学习的氛围很浓厚。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展示的图片符合视觉性教学原则。
教师的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图片。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基本形体切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基本形体切挖》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形切挖,让学生体会形体的变化,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形体的切挖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不同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切挖后的形体进行创意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切挖后的形体进行创意创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切挖方法。
2.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切挖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剪刀、胶水、彩纸等手工材料。
3.范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盒子、杯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对形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范例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形体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并示范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切挖成圆柱体。
学生在指导下动手实践,尝试切挖出不同的形体。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切挖作品,如切挖出一个立方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切挖后的形体进行创意创作,如将切挖出的圆柱体组合成一个花瓶。
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6.小结(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形体切挖》教案设计 形体切挖教学反思
形体切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形体切挖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掌握形体切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形体切挖技术进行创作,提高对于形体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形体切挖的定义和特点2.形体切挖的基本原理3.形体切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运用形体切挖进行创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形体切挖作品的图片,引入学生对形体切挖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关于形体切挖的初步想法。
2. 知识传授(15分钟)•定义和特点:介绍形体切挖的定义,讲解形体切挖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以及形体切挖所展现出的特点。
•基本原理:讲解形体切挖的基本原理,包括对于形体的透视理解、切割和组合的技巧。
•基本技巧和方法:介绍形体切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切割线、如何进行形体的切割和挖空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兴趣和想法,选择一个形体进行切挖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切割线的选择和切割操作,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形体切挖效果。
4. 创作共享(2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形体切挖作品,并进行作品的互评和交流。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在肯定学生努力的同时,着重指出学生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5. 教学反思(5分钟)对于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提升和改进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形体切挖是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切割和挖空形状,形成新的形象和结构。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形体切挖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进行了创作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形体切挖的兴趣很高,他们热衷于探索如何通过切割和挖空形体来表现自己的创意。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形体切挖的可能性。
他们创作出的作品各具特色,展现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1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基本形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形体的切挖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切挖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互相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切挖方法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创新。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各种基本形体的模型或图片。
3.切挖工具(如刀、剪、锯等)。
4.材料(如纸张、木块、塑料等)。
5.展示台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基本形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个基本形体,尝试用切挖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切挖方法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5. 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切挖方法,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切挖方法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创新。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家庭作业,要求运用所学的切挖方法,创作出一个具有一定空间感和立体感的作品。
《形体切挖》教案(精选6篇)
《形体切挖》教案(精选6篇)《形体切挖》篇1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具学具: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土豆、肥皂等)花泥、小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品展示:五、课后拓展: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
《形体切挖》教案篇2一、教学目的、要求(一)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基本形体切挖》教案【教材分析】本课借助对基本形体的切挖,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和立体造型的能力。
教材以长方体和圆柱体作为代表,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切挖成型的示范,可以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认知“切挖“0【核心素养】1.审美感知:欣赏建筑及日常生活用品图片,分析他们的构造特点。
2.创意实践:认识基本形体,学习在基本形体上进行切挖。
3.自我理解: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重难点】1∙重点: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4.难点: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造型。
【教学准备】切挖作品,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刻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长方体、圆柱体、平行六面体、圆锥体,说出它们的名字,说说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类似的物品。
二、发展阶段1.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图片,学生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观察凳子、沙发、花瓶等生活用品后,分析怎样才能用基本形体变成这些物品。
小结: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用简单的形体来概括,运用切、挖等方法,可以将简单的形体变成更杂的形体。
设计目的:认知生活中包含的三维空间关系,形成立体空间意识。
从切挖的角度分析这些生活物品的构造特点。
3.教师演示,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时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出的这件物品。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用切、挖等方法创作一件作品,造型独特,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1将完成的作品摆放到指定位置,学生自评、互评,请优秀作品的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创作心得。
2.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的作品。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五、拓展阶段课下尝试采用切挖的方法,做一件雕塑作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基本形体切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基本形体切挖》一. 教材分析《基本形体切挖》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以及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进行形体切挖时,可能对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教学难点: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
2.示范法:演示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形体切挖。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切割工具、各种形状的纸张。
2.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作品、剪刀、胶水、各种形状的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切割后的形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示范基本形体的切挖方法,以及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影响。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动手实践,进行形体切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有创意的形体作品。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切割线的变化对形体变化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形体切挖,并尝试创作更具创意的作品。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 形体切挖》1教学设计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五、课后拓展:
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
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课堂教学教案
年级
六
学科
美术
主备人
授课教师
备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课题
形体切挖
课 教
学
目
时 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动手操作
教学手段
实际练习
板 书 设 计
形体切挖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品展示:
教 学 反 思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
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
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形体切挖_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美术教案-形体切挖_人教新课标
课
题形体切挖课型新授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
进行切挖。
过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
力。
情感态
度
价值观
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
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
重难点及
处理措施【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
学具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1课 基本形体切挖》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1课,主要内容是基本形体切挖。
通过分析生活用品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基本形体和切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学生能够分析生活用品的构造特点,结合所学的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切挖方法来表现形体的特点和细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使其能够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欣赏和评价各种形体的美感。
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形体切挖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创造出有特色的切挖造型,展示个人的创造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形体和造型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切挖造型的表现力和创新性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基本形体切挖。
首先,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些生活用品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它们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学生:老师,这是一个杯子,它的形状是圆柱体,上面有一个把手。
还有这是一个水果刀,它是长条形的,有一个锋利的刀刃。
教师:很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的基本形体,也了解了它们的构造特点。
Step 2: 形体切挖的介绍教师:切挖是一种常见的造型方法,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常见的建筑、雕塑等。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形体切挖的概念和意义。
学生:老师,切挖是指将物体的一部分或多部分去除,形成空洞或凹陷吗?教师:非常棒!切挖就是通过去除物体的一部分或多部分,来改变它的形状和结构。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形体切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形体切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形体;2.掌握形体的基本构成、结构特点和表现方法;3.能够进行形体的观察、切割和挖空练习,加深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5.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形体的构成和结构特点;2.形体的表现方法;3.形体的观察、切割和挖空练习。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与平面、线条等的比较来了解形体的构成要素,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第二步:形体的构成和结构特点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解释形体的构成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形体构成的练习,例如用三维图形模型、纸片等进行拼装,让学生亲手体验形体的构成和结构特点;3.教师向学生解释形体的变形、扭曲等特点,并通过示范、案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形体的表现方法。
第三步:形体的表现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形体的表现方法,如透视、投影等;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形体表现的练习,例如画立体图形、造型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形体的表现方法。
第四步:形体的观察、切割和挖空练习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形体作品,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形体观察,加深和提高学生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2.教师向学生介绍形体的切割和挖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形体的构成和表现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教师向学生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出一定的思考和探究,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创作,拓展和加深对形体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创作作品,了解学生对形体的认知和创造能力;2.对学生的创作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激发学生的自信和艺术兴趣;3.定期进行学生作品展示和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鉴赏意识。
五、教学资源1.三维图形模型、纸片等;2.各种形体作品的图片、实物;3.能用于形体表现的各种工具和材料。
形体切挖美术教案设计
形体切挖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对形体切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介绍形体切挖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形体切挖的技巧:教授如何正确使用刀具、如何把握形体的切割和挖空等技巧。
3. 形体切挖的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形体切挖的技巧。
4. 形体切挖的创作:引导学生运用形体切挖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5. 作品欣赏和评价: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形体切挖作品,并学会评价和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形体切挖的技巧。
3. 引导法:引导学生运用形体切挖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形体切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教案、PPT、刀具、材料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刀具、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形体切挖的技巧。
3. 创作:引导学生运用形体切挖技巧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4. 欣赏: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形体切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技巧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创作中的表现。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在形体切挖技巧、创造力和审美观念方面的表现。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形体切挖作品的展览,让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2. 邀请专业的美术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形体切挖的知识和技巧。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形体切挖》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形体切挖》教案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形体切挖》一章的教师教学指导,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形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教学案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形体切割和挖空的技巧和方法;•理解不同的形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切割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造型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形体切挖的基础知识形体切割和挖空技巧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础,掌握这一技术可以让作品更加自然、写实、具有表现力。
2. 形体切割的实践演练通过老师的讲述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理解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如何运用切割技巧,如何利用切割方式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情感。
3. 形体挖空的实践演练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挖空技巧,通过针对不同形态的不同结构方式,让学生体验并掌握挖空技术。
四、教学步骤:1. 形体切割的实践1.进行形体构成的介绍,如何通过尺寸关系表现形态和情感;2.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际练习,教授如何进行形体的切割,如何根据不同形态选择不同的切割方式;3.让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练习,加深对这一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2. 形体挖空的实践1.介绍形体的基本结构,如何通过挖空表现形态和情感;2.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实际练习,教授如何进行形体的挖空,如何在不同结构方式下选择不同的挖空方式;3.让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练习,加深对这一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3. 形体切割和挖空实践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一些综合练习,以加深对形体切割和挖空技巧的综合运用和掌握。
五、教学要求:1. 教材要求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材《形体切挖》一章的教学内容,展示自己的表达技能和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室要求教室应有充足的教学工具和器材,如刀具、笔、纸张、辅助工具等,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形体切挖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形体切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学习形体切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带领学生完成切挖美术作品创作,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形体切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形体切挖美术作品创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1.切挖美术作品的创作思路;2.形体切挖的技巧及精度掌握。
四、教学策略1.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策略;2.知识体系的递进式讲解;3.独立完成作品的学习策略。
五、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节: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初步了解形体切挖的概念;2.分享切挖美术作品的经典案例和重要价值;3.分组讨论形体切挖作品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节:形体切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讲解切挖技巧和方法;2.分组讨论形体切挖作品的制作难点,共同探讨解决办法;3.演示形体切挖技巧,让学生进行模仿并互相评价。
第三节:形体切挖美术作品创作1.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形体切挖美术作品创意;2.让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创作,保留合理调整的空间;3.在制作过程中,分别给出碎片的大小和分布,讲解如何把“碎片”自由组合成“整体”。
第四节:作品欣赏和分享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品进行讨论和展示;2.通过朗读和欣赏那些优秀的作品,感受形体切挖带来的美感和魅力;3.根据作品情境,提出异议和进一步思考。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1.通过作品评选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创作的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估;2.督促学生自我评估和总结,分析自己的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3.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设计。
七、教学资源评估1.合适的教材和课件;2.学生自己收集的切挖元素;3.能够呈现出学生作品的展示方式。
以上教案设计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中的形体切挖,主要是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技巧、美术作品创作、作品评估与反思,以及教学资源评估等方面来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额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形体切挖教案
形体切挖教案教案标题:形体切挖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造的能力。
2. 通过形体切挖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形体的构造和特点。
2. 学习使用切挖技巧进行形体创作。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形体的模型或图片,如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等。
2. 准备切割工具,如剪刀、刀具等。
3. 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笔等。
4. 准备足够的纸张和画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构造。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形体切挖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切割和挖空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艺术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Step 3:示范与实践(20分钟)教师进行形体切挖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切割和挖空的技巧进行形体创作。
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实践,选择一个形体进行切割和挖空,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过程,同时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Step 5:总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形体切挖的实践和创作。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延伸活动或参考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不同材料进行形体切挖,如纸板、泡沫板等。
2. 学生可以尝试切割和挖空不同形体的组合,创作更复杂的作品。
3.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色彩和纹理等元素进行装饰和表达。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学生对不同形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作品展示和评价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形体切挖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观察、分析和创造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形体切挖》教案三篇
导读:本文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形体切挖》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
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在基本形体上进行切挖。
过程与方法:学习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理解日常
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三、教学策略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形体切挖》,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针对第三学段的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运用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运用全新的媒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
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根据成品来把图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
几何形的知识学生们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就开始学习了,可以通过复习几何形导入,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也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术的学习是感知运用为主,理性思考较少,也就是所谓的想到什么画什么。
让学生
先画想象中的把形体切挖后的草图,再按草图动手制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画草图失败而备受打击。
即使能画出来的学生也很少会照着草图原样来切挖,很多都是做着兴起就不管草图的存在了。
可以运用一种倒置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感知先行,用的学习热情先把形体切挖完成,然后再把切挖后成品画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生能力。
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在拓展阶段,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蔬菜上,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
设计目的和说明
感悟体验
一、复习基本形与基本体:
1.首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结论:我们学习过的基本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基本形。
2.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所知道的几何形体有哪些?
回忆以往的知识,引导学生们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激发学生的
兴趣,导入新课。
观察发现
二、欣赏提升,开阔视野:
1.那如何将形变成体呢?(启发学生回答。
)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椎体、四棱体、球体等等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
(教师展示可拆卸立方体自作课件。
)
2.过渡: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些基本的形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建筑物、汽车,小到杯子、牙刷,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
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
3.欣赏课本范图以及草图,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形体切挖?
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如凯旋门是在六面体上切除一个规则的拱形门,而矮凳是在圆柱体基础上切挖掉一个不规则形体。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地体会增加形的厚度,就可以将形变成体了。
了解形体切挖就是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切除的部分可以是规则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使这个基本形体成为一个新的造型。
探究形成
三、范作赏析:
1.展示多媒体图片,请生回答。
2.观察我们的教室,理解物体的基本形概括。
请多个学生回答。
4.展示“凯旋门”。
①这座建筑物你们认识吗?(请生回答,教师总结介绍凯旋门。
)
②引导学生分析凯旋门和立方体的区别。
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了解制作的方法和要素,是如何在立方体上切挖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半圆柱。
为下面的创作打好基础。
尝试表现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学生操作:
1.理解“切”和“挖”。
①什么是“切”,什么又是“挖”呢?(请生思考回答。
)
②(教师展示积木),介绍“切”、“挖”
切:是一个物体上截取一部分。
挖:是从一个物体中间掏出一个部分。
2.体验切挖:
①教师演示草图切挖。
(多媒体展示凳子)
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凳子是由哪个基本形体切挖出来的吗?
②教师演示草图切挖。
除了这种草图的形式来体验切挖,还有哪些形式呢?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可以在花泥、橡皮泥、萝卜、苹果、土豆纸张等物体上进行切挖。
3.欣赏以形体切挖方式制作的各种图片。
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学生了解六面体、圆柱体等形体在生活中、在工业设计中、在雕塑、建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类学习、分类查找资料的能力。
通过区别形与形体的不同,加深学生们对形体这个概念的认识,并帮助学生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物体归纳为几何形体,了解形体切挖特点,切挖掉的部分可以是几何形体,也可以是不规则形体。
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形体切挖方法的运用的认识。
拓展知识
五、课后拓展:
1.欣赏以形体切挖方法及不同材料制造的建筑、日用品等图片,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把形体切挖的材料范围扩大到了瓜果上。
拓宽学生视野,希望学生能运用或尝试运用形体切挖的方法来美化身边的环境。
篇三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
教学过程:
一,回忆以往学习制作现代雕塑等作业,遇到过的制作难题及讨论
解决方法创意制作:
(1)折制几个主要的几何形体
(2)粘贴前制作需要切挖的部分
(3)粘贴固定几何形体
(4)添加装饰部分,进行调整.
二,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品展示.
四,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