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泌尿(3)
生理学---泌尿系统
滤过、重吸收和分 泌功能
(二)球旁器
分布: 主要在皮质肾单位,由颗粒细胞(球旁细 胞)、 球 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组成 功能: 感受Na+的含量变化,释放肾素
致密斑 球M外es系an膜gia细l c胞ell
颗粒细胞
(二)球旁器(近球小体)
球旁细胞(颗粒细胞) 位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中一些特殊分化的平滑肌细胞 含有分泌颗粒,能合成、贮存和释放肾素 致密斑 位于髓袢升支粗段的远端部,此处的上皮细胞呈高柱状。 致密斑与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
(二)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使肾小球 不断生成超滤液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向毛细血管外)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
肾小球滤过的阻力(向毛细血管内)
• 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二)有效滤过压
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学和肾循环
一、肾的结构特征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两侧共有200 万个, 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 皮质肾单位占90%,近髓肾单位占10%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概念: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
肾
肾小囊
单 位
近端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五)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紧急情况 -血液的再分配
肾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于α受体,使肾血 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五)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第八章 尿液理学
第八章尿液理学1.尿量尿量是指24h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有时也指每小时排出的尿液量。
尿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浓缩-稀释功能,也受精神因素、饮水量、活动量、年龄、药物应用、环境(气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1)检测方法:①累计法:分别测定24h内每次排出的尿液体积,然后计其总量。
②直接法:将24h内每次排出的尿液,全部收集在一个容器内,然后用量筒测定其总量。
③计时法:测定每小时排放的尿液量。
(2)方法学评价:①累计法:因多次测定,误差较大,容易漏测,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②直接测定法:准确性较好,但需加防腐剂,否则易尿液变质,呈恶臭味。
③计时法:常用于危重病人尿量的观察。
(3)质量控制:①尿液采集必须完全而准确,不可丢失。
②必须使用合格的标准量筒,或其他有精确刻度的液体容积测定器具。
量具上应有清晰可见的容积刻度(精确至1mL),便于测定时准确读数。
③测定24h尿量时,读数误差不应大于20mL。
(4)参考值:①成年人:1000~2000mL/24h。
②儿童:按每千克体重计排尿量,约为成年人的3~4倍。
(5)临床意义:①多尿:成人24h尿量经常超过2 500mL,小儿24h尿量大于3 000mL时称为多尿。
②少尿:少尿是指24h尿量成人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mL,学龄前儿童少于300mL/24h、婴幼儿少于200mL/24h为少尿。
③无尿:成人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无尿液排出,小儿24h尿量少于30~50mL为无尿。
病人发展到不能排出尿液称为尿闭,无尿或尿闭其发生原因与少尿相同。
病理性多尿、少尿常见的原因与发生机制见表8-1、8-2。
表8-1 病理性多尿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疾病机制内分泌疾病中枢性尿崩症ADH缺乏或分泌减少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高血钙影响肾小管浓缩功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量失钾,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肾脏疾病肾源性尿崩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灵敏度降低慢性肾盂肾炎肾间质受损,影响肾小管重吸收慢性肾炎后期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急性肾衰竭肾小管重吸收及浓缩功能障碍高血压性肾损害肾小管缺血导致其功能障碍失钾性肾病肾小管空泡形成,浓缩功能减退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尿内葡萄糖增多导致溶质性利尿精神性多尿神经性烦渴、癔病性多尿药物性多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直接肾毒性,使肾小管功能障碍青霉素、汞利尿剂、甲氰咪呱肾脏免疫性损害二性霉素B、庆大霉素改变肾血流量,损害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排钾利尿剂形成失钾性肾病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出现血糖增高和糖尿,形成渗透性利尿表8-2 少尿常见的原因与发生机制分类原因机制肾前性休克、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失血过多、大面积烧伤、高热、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严重创伤、感染、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肾缺血、血液浓缩、血容量减低、ADH分泌增多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GFR减低肾后性输尿管结石、损伤、肿瘤,前列腺肥大、膀胱功能障碍尿路梗阻2.颜色和透明度正常人的尿液因含有尿色素、尿胆素、尿胆原及卟啉等物质,肉眼观察多呈淡黄色或桔黄色。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
心房钠尿肽
▪ 具有排钠利尿作用 ▪ 抑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 ▪ 具有减少血容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甲状旁腺激素
▪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Ca+的重吸收 ▪ 增加磷酸盐的排出
肾脏泌尿功能的重要性
▪ 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对血浆不断处理 ▪ 具有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的作用 ▪ 肾脏受损时会出现: ①水电解质紊乱,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②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现肾性贫血 ③胆钙化醇分泌减少,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
D.其他物质的排泄 经肾小管还排出肌酐、马尿酸等,以及外来 有机物如对氨基马尿酸盐、酚红、青霉素、 碘锐特等。
临床上利用酚红排泄试验来判断肾小管的 排泄功能。
尿的浓缩与稀释
渗透压: 尿液=血浆→等渗尿 尿液﹥血浆→浓缩尿 尿液﹤血浆→稀释尿
肾脏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是保持机体水 平衡的重要机制。
由于自肾皮质 到肾髓质存在渗透 压逐渐升高的渗透 梯度,集合管正处 在这一渗透梯度之 中。当低渗液流经 集合管时,其中水 分被重吸收,吸收 多少,受抗利尿激 素的调节。
尿的化学成分
水占95~97%,其余为固体物质,包括有 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还有少量蛋白质、还 原糖、酮体及胆色素等。
▪ 肾脏排出水和电解质的速率存在着日周 期变化:
▪ 水:8小时睡眠时间最少; ▪ K+和Na+:夜间排出少,中午至下午较多; ▪ H+:夜间排出多,日间少; ▪ Ca+和Mg2+:夜间排出多。
▪ 了解此昼夜节律有助于了解肾脏的功能。
尿的输送、贮存和排放
一、尿的输送和贮存 尿在肾生成→肾盂→输尿管→膀胱(暂
时贮存尿液)
贮尿量 膀胱内压 尿意
﹤0.4L ﹤10cmH2O 无 0.4~0.5L 15cmH2O 有 达0.7L 35cmH2O 强烈
生理学第8章泌尿系统习题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1.肾小球滤过率2.肾小球滤过分数3.肾小球有效滤过压4.肾小管重吸收5.排泄6.肾糖阈7.球管平衡8.水利尿9.渗透性利尿二、填空题1.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是_____,它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组成。
2.供应肾单位血液的两套毛细血管网是_____和_____。
3.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_____和_____。
4.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_____。
5.滤过分数是指_____与_____的比值。
6.Cl-在_____为主动重吸收。
7.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主要接受_____的调节。
8.肾小管和集合管有分泌_____,_____和_____的作用。
9.酸中毒时H+的分泌_____,H+-Na+交换_____,K+-Na+交换_____,导致血K+_____。
10.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_____和_____分泌,并在_____释放入血。
11.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刺激是_____和_____的改变。
12.醛固酮由_____分泌,能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_____的重吸收和对_____的排出。
13.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_____和_____的调节。
14.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H+过程中,需要_____的参加。
15.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16.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7.肾脏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和_____。
18.尿生成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和_____。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_____。
20.糖尿病人的多尿属于_____利尿。
21.肾脏内与肾内分泌调节有关的感受器是_____和_____。
22.肾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则与_____和有关。
23.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_____。
24.正常人动脉血压保持在_____范围时,肾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
第八章 泌尿系统
(二) 肾的一般构造 二
肾外包被薄而坚韧的纤维囊,正常时易剥离。 每一肾可分为背侧面和腹侧面,外侧缘和内 侧缘,以及前端和后端。内侧缘略凹,有肾 门,深入肾内形成肾窦。输尿管和肾血管等 由肾门出入;输尿管在肾窦内扩大成肾盂。 肾实质是由无数上皮性小管构成的。其泌 肾实质 尿部分称为肾单位 肾单位。每一个肾单位包括肾小 肾单位 肾小 近曲小管、髓袢 远曲小管。肾单位 体以及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近曲小管 髓袢和远曲小管 注入集合管;后者又汇合于乳头管而开口于 乳头孔。肾单位平时同时工作的一般只有1/ 4至1/2,并可轮流工作。
四、猪的膀胱
猪膀胱能扩张较大,充满时大部分 位于腹腔内。背侧面几全部被覆浆膜; 腹侧面仅前部被覆浆膜。
第四节 尿
一、尿道
道
肌性管道,始于膀胱颈,在公畜开口于阴 茎头,在母畜开口于阴道与阴道前庭交界处。 雌性尿道较短,位于阴道腹侧,盆腔底壁 上。粘膜内有尿道腺。粘膜下组织内有静脉 丛,称海绵层。肌膜与膀胱的肌层相连续, 有三层;其外面还有环形尿道肌,属横纹肌, 在尿道内口处则称为膀胱外括约肌。结缔组 织外膜将尿道与阴道相连。 雄性尿道较长,分为盆部和阴茎海绵体部, 有排尿和排精的作用,又称尿生殖道。
肾实质可分为皮质 髓质 肾皮质 皮质和髓质 肾皮质在外 皮质 髓质。肾皮质 周,红褐色,有许多放射状淡色条纹,其 间有小点状的肾小体。肾髓质 肾髓质在肾的内部, 肾髓质 色较淡,具有放射状纹。髓质 髓质可分为若干 髓质 肾锥体。伸入相邻肾锥体之间的皮质,称 肾锥体 为肾柱 肾柱。肾锥体的底与皮质相接,形成暗 肾柱 红色的中间带 中间带。肾锥体的顶为肾乳头 肾乳头,上 中间带 肾乳头 有若干乳头孔,形成筛区 筛区。在光滑单乳头 筛区 肾,所有肾乳头合并为一总乳头 总乳头,常称肾 总乳头 肾 嵴。肾皮质与髓质的比例,因动物种类而 有差异;此外还具有年龄变化,如幼畜的 肾皮质较薄,随年龄而增厚,说明肾单位 的形成和分化,一直延续到出生之后。
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第八章泌尿讲课文档
第四十四页,共95页。
2. 髓 袢
● 髓袢重吸收20%的NaCl和15%的水。 ● 主要吸收部位——髓袢升支粗段
Na+:2Cl- : K+同向转运模式 ● 髓袢各段对水的通透性不同,与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有关(后 述)
第四十五页,共95页。
❖ 降支细段:Na+不易通透, H2O高通透,小管液渗透压
2.分泌与排泄机能:H+、NH3、K+的分泌。
3.逆流倍增与逆流交换。
了解:1.髓质渗透梯度形成的机制。 2.浓缩尿与稀释尿的形成。 3.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第三页,共95页。
概述
● 尿的生成与排出由肾脏完成 肾小球滤过
包括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肾脏通过泌尿过程实现排泄功能
自身调解维持相对稳定;应急状态下通过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十七页,共95页。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 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过液 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 ● 小管液中99%的水、100%的G及不同量的钠、尿素等被重 吸收;肌酐、尿酸、钾等被分泌入小管腔。
第三十八页,共95页。
应肾皮质,5%供应外髓,1%内髓。
第二十五页,共95页。
(一)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肾血流量在动脉血压一定的变 动范围(80~180mmHg)内能保持恒定。 ● 自身调节的机制: * 肌源学说:牵张感受器 * 管-球反馈:指小管液流量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的现象。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 -)
血浆胶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
指有效滤过压为零时滤过停止的状态
第八章 泌尿系统的排泄
第九章泌尿系统的排泄概述:排泄是指人和动物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而又不被机体利用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进入体内的异物(毒物、药物)等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关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其排出途径除了肾脏外,还可通过皮肤的汗腺排出水、盐、尿素,通过肺排出二氧化碳,通过胆汁排出胆色素等。
其中,肾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
动物体排泄器官的功能可概括如下:1、维持体内水份。
2、维持体内的离子平衡和酸碱度。
3、维持体液的渗透压。
4、清除代谢产物。
5、排出进入体内的异物。
本章主要讲述人体肾脏对尿液生成和调节的机制。
第一节泌尿系统结构及其基本功能一、泌尿系统的结构1、泌尿系统的组成人体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2、肾脏的位置与形态3、肾脏的内部结构肾实质分皮质和髄质。
皮质是肾实质的外围部分,血管丰富,活体时呈红褐色。
皮质深入至髄质的部分称肾柱。
肾髄质由若干个锥形结构组成,称肾锥体。
锥体底朝向皮质,头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
肾乳头被若干个漏斗形的结构包绕,称肾小盏,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
数个肾大盏汇合成扁平的漏斗状结构称为肾盂,与输尿管相连。
二、肾的功能解剖1、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
肾单位由以下部分构成:集合管集合管与远球小管相连,每一集合管可接受多条远曲小管的汇合。
集合管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由球旁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和致密斑三者组成。
球旁细胞或近球细胞是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是由血管平滑肌细胞演变而来的,细胞内有分泌颗粒,分泌颗粒内含肾素。
球旁细胞是肾素分泌细胞,在尿量与血压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球外系膜细胞是指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有吞噬能力。
它们与致密斑相互联系,细胞内有肌丝,故也有收缩能力。
球外系膜细胞的具体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部分,此处的上皮细胞变为高柱状细胞,局部呈现斑状隆起,故称为致密斑。
第八章泌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肾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脊柱两旁B.腹后壁上部C.左肾比右肾高D.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E.右肾比左肾高2. 关于肾形态的描述, 错误的是【】A. 形似蚕豆的实质性器官B. 内侧缘凹陷为肾门C. 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输尿管出入的部位D. 出入肾门的结构总称为肾蒂E. 右侧肾蒂较左侧短3. 不属于肾蒂的结构是【】A.输尿管B. 肾动脉C. 肾静脉D. 神经E. 淋巴管4. 肾的被膜哪项说法错误【】A. 中层为脂肪囊B. 包于肾实质表面的是纤维囊C. 外层为肾筋膜D. 肾筋膜对肾起固定作用E.纤维囊和肾实质连接较紧密5. 成人肾门平对【】A. 第 10 胸椎B. 第 11 胸椎C. 第 12 胸椎D. 第 1 腰椎E.第2腰椎6.关于肾单位的组成,哪一项是正确的【】A.肾小体和泌尿小管B.肾小体、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肾单位袢C.肾小体和肾单位袢D.肾小体和近曲小管E. 肾小体和远端小管7. 关于肾小体,描述错误的是【】A. 由血管球及肾小囊组成B. 可分为血管极和尿极C.尿极与远端小管曲部相连D. 尿极与近端小管曲部相连E.血管极有入球和出球微动脉出入8. 滤过膜的结构不包括【】A. 有孔的内皮细胞B. 内皮细胞的基膜C. 足细胞D. 裂孔膜E.以上都不对9.形成原尿的结构是【】A.肾小体B.近曲小管C.集合小管D.远曲小管E.远直小管10. 关于肾小管的描述, 正确的是【】A. 分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B. 分近曲小管、细段和远曲小管C. 远端小管管腔较小D. 细段又称肾单位襻E.近端小管只存在于肾髓质11.肾的致密斑【】A. 又称近血管球细胞B. 位于入球小动脉管壁上C. 由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来D. 能分泌肾素E.是钠离子感受器12.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是【】A.125ml/minB.250ml/minC.100ml/minD.180ml/minE.200ml/min13.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肾小体滤过膜的物质【】A. 血浆成分B. 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C. 除葡萄糖、氨基酸以外的血浆成分D. 除多肽、尿素等以外的血浆成分E.以上成分都可以14. 促进肾小球血浆滤过的动力是【】A.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B. 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C. 血浆胶体渗透压D. 血浆晶体渗透压E. 囊内压15. 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A. 大肠B. 皮肤汗腺C. 肾脏D. 肝脏E. 肺16. 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增高【】A. 肾交感神经兴奋B. 注射大量肾上腺素C. 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D. 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E.大量失血17. 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A. 一个肾单位生成的原尿量B. 一个肾生成的原尿量C. 两个肾生成的原尿量D. 两个肾生成的终尿量E.一个肾生成的终尿量18. 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生于【】A. 近端小管B. 髓襻C. 远端小管D. 集合管E.细段19. 肾糖阈是指【】A.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B. 肾小球开始滤过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C. 肾小管开始重吸收葡萄糖的血糖浓度D.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E.以上都不对20. 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渗透性利尿【】A. 大量注射生理盐水B. 静脉注射甘露醇C. 肾血浆流量增多D. 血糖浓度在160mg/100mlE.大量喝清水21. 大量饮清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是由于【】A. 血量增多B. 动脉血压增高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血管紧张素Ⅱ减少22. 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A. Na+重吸收减少B. K+重吸收增加C. 水重吸收减少D. K+排出增加E.Na+重吸收减少,水重吸收增加23.在近曲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B. Cl-、K+C.尿素、尿酸D.肌酐E.水24.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加压素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肾小管溶质浓度升高D.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25.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的原因是【】A.肾血流量减少B.滤过膜通透性增大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D.肾小囊内压增高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6.临床上使用甘露醇利尿的机制是【】A.水利尿B.渗透性利尿C.抑制醛固酮分泌D.抑制ADH分泌E.促进ADH分泌27.渗透性利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血中加压素减少C.血中醛固酮分泌增加D.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增加E.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降低28. 醛固酮对远曲小管、集合管的作用, 可导致【】A. 血钠↑、血钾↓, 血容量↑B .血钠↓、血钾↑, 血容量↓C .血钠↑、血钾↑, 血容量↑D .血钠↓、血钾↓, 血容量↓E.血钠↓、血钾↓, 血容量↓29. 关于输尿管的描述,错误的是【】A. 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B. 起始于肾盂C. 全长约 25—30cmD.在盆部,输尿管跨过子宫动脉的前方E.在盆部,输尿管跨过髂动脉的前方30.对输尿管的描述, 错误的是【】A. 是一条细长的肌性管道B. 全长约 25—30cmC. 有三处狭窄D. 第一狭窄位于起始处E.第二狭窄位于穿膀胱壁处31. 关于膀胱的描述, 错误的是【】A. 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B. 位于小骨盆腔的前部C. 男性膀胱底与前列腺相邻D. 女性膀胱底的后面有子宫E.膀胱的上面及两侧有腹膜覆盖32. 关于膀胱三角的描述, 错误的是【】A. 在膀胱底的内面B. 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连线之间C. 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D. 充盈时粘膜光滑, 收缩时粘膜有皱襞E.缺少粘膜下层组织33. 女性尿道【】A. 具有排尿和排卵功能B. 长约 15—18cmC. 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前部D. 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后部E.有三处狭窄、二个弯曲34. 下述对女性尿道的描述错误的是【】A. 较男性尿道宽、短、直B. 通过尿生殖膈C. 尿道括约肌是骨骼肌D. 开口于阴道与肛门之间E.开口于阴道前庭35.关于尿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量为1-2L/24hB.持续超过2.5 L/24h为多尿C.少于0.1 L/24h为少尿D.ADH分泌减少时尿量增多E.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时尿量增加二、填空题1、肾单位是肾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和()组成。
第八章 泌尿系统-肾_PPT幻灯片
肾的位置
肾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后壁、脊 柱两侧,左右各一。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 平第二腰椎下缘。第12肋斜过左肾 中部后方。
右肾:上方有肝,位置比左肾约低 半个椎体,第12肋斜过右肾上部后 方。
肾的形态
肾的毗邻
肾脏的毗邻关系:左、右肾不相同,两肾 的后方均贴近腰方肌、腰大肌。右肾上2 /3接触肝右叶,下1/3接触结肠,内 缘接十二指肠;左肾上1/3接触胃,中1 /3贴靠胰,下1/3接触空肠,外缘上可 接触脾,下可接触结肠。
肾的毗邻
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肾的实质分为外周的皮质和
深部的髓质两部分。 肾皮质富含血管,正常时呈
红褐色,肾皮质深入髓质之间的部 分称肾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
肾的髓质血管少,色淡,由 15~20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底 朝向皮质,尖朝向肾窦,称肾乳头 。有乳头管开口,肾形成的尿液由 此流入肾小盏内,肾乳头被漏斗状 肾小盏包绕,2~3个肾小盏合成 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 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肾盂。肾 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要点:
一、肾的位置与形态 (1)肾的位置 (2)肾的形态 (3)肾的毗邻
二、肾的结构 (1)肾的剖面结构 (2)肾的被膜 (3)肾的组织结构
三、肾的血液循环 (1)肾的血液供应 (2)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成
组成:肾、输尿 管 、膀胱和尿 道
功能: (1)生成和排出尿
液 (2)内分泌功能
再见
肾的结构 肾锥体乳头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 输尿管
肾的结构
肾的结构
2.肾的被膜: 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
膜包绕。依次是纤维囊、脂肪囊 、深筋膜。
动物生理学 考研农学联考 第八章 泌 尿系统
第八章泌尿一、单项选择题1.肾的功能不包括:A.排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的营养物质B.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C.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D.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2.不属于肾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前列腺素D.血管紧张素原3.对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说明,以下错误的是:A.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B.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比C.原尿成分与无蛋白质的血浆相似D.带负电荷的溶质不易滤过4.推动肾小球滤过的直接力量是:A.肾球囊内压B.入球小动脉血压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5.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每分钟每侧肾生成的原尿量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C.每分钟每侧肾脏血浆滤过的容量D.每分钟每侧肾脏生成的尿量6.刺激实验动物迷走神经,尿量变化及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因ADH分泌增多B.减少,因醛固酮分泌增多C.减少,因有效滤过压降低D.增多,因有效滤过压升高7.与葡萄糖的重吸收密切相关的是:A.HCO3-的重吸收B.Na+的重吸收C.C1-的重吸收D.K+ 的重吸收8.对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近球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B.水、尿素、HCO3-均为被动重吸收C.近球小管重吸收水量最多,对尿量影响最大D.葡萄糖、氨基酸、微量蛋白均为主动重吸收9.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H2O、Na+、Cl-、K+C.尿素、尿酸D.肌酐10.对葡萄糖重吸收的说明,错误的是:A.肾小球滤液和血液的葡萄糖浓度相等B.葡萄糖在肾小管各段被重吸收C.葡萄糖的重吸收需钠泵参与D.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有一定限度11.对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H+ 有利于Na 和HCO3- 重吸收B.分泌K+ 有利于留Na+ C.分泌NH3排H+有利于留Na+ D.分泌K+有利于排H+1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Na+交换的下述说明,错误的是A.分泌一个H+,重吸收一个Na+ B.H+的分泌伴随Na+、HCO3-的重吸收C.H+—Na+交换增强时可使血K+ 降低D.有排酸保碱维持内环境pH稳态作用13.心房钠尿肽的生理作用主要是:A.排K+ 保Na+,增加血容量B.排Na+保K+,增加血容量C.排H2O排Na+,增加血容量D.排Na+排H2O,降低血容量14.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B.肾小球滤过率C.近球小管重吸收量D.髓袢重吸收量15.醛固酮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可导致:A.血钠↑、血钾↓、血容量↑B.血钠↓、血钾↑、血容量↓B. 血钠↑、血钾↑、血容量↑D.血钠↓、血钾↓、血容量↓16.下列因素对肾素分泌无明显影响的是:A.动脉血压变化 B. 到达致密斑的Na+ 量的变化C.肾交感神经兴奋 D. 肾小球滤过量的变化17.肾髓质组织间液渗透压的特点是:A.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B. 低于血浆渗透压C.愈朝向内髓深部,渗透压愈高 D. 肾乳头部位渗透压较低18.对排尿反射的说明错误的是:A.初级中枢在脊髓骶段B.高级中枢在大脑皮质C. 具有正反馈调节机制D.初级中枢与大脑皮质失去联系出现尿潴留19.肾的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A.释放肾素 B. 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浓缩和稀释尿液 D. 调节血中ADH的浓度20.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在:A.近曲小管 B. 远曲小管C.远球小管 D. 集合管21.肾小球滤过的氨基酸,通过主动转运而被全部重吸收,其部位为:A.集合管B.远曲小管C.近球小管D.髓袢22.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A.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B.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C.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D.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23.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A.血压轻度降低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24.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A.K+增加 B. Na+增加C.尿素减少 D. 尿素增加25.产生渗透性利尿时,终尿:A.Na+ 增加B.渗透压降低C.渗透压升高D.渗透压变化小26.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A.与动脉血压呈线性正相关B.髓质大于皮质C.受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D.与肾组织代谢活动明显相关27.肾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超过近球小管B.主要受醛固酮的调节C.为影响终尿渗透压的关键部位D.受肾髓质高渗的影响,与小管液溶质浓度无关28.醛固酮:A.由肾小球旁器的部分细胞分泌B.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C. 可使血K+ 浓度升高D.促进水的排出29.下列因素中,_____可抑制肾素的分泌:A.肾交感神经兴奋 B. 循环血量增加C. 血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0.流出近球小管远端的小管液:A. 被酸化,pH值明显降低B. 葡萄糖的浓度与血浆相同C. 与血浆等渗D. 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31.用家兔所做的下列实验中,哪项不出现尿量增多:A.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高浓度葡萄糖D.静脉注射高浓度甘露醇32.肾素是由肾脏的__________细胞所分泌。
第八章鱼类生理学泌尿
血管紧张素Ⅱ的功能: 1> 促进的Na+重吸收 2> 刺激肾上腺皮质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3> 刺激ADH的释放
醛固酮作用:
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
醛固酮作用机制
见图
醛固酮分泌调节
A、血管紧张素 B、血[K]+(为主) 血[Na]+
(一)肾髓质渗透浓度梯度的形成 1.逆流倍增现象为其产生的机制
2 与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 通透性不同有关。
结 论:
1、外髓部高渗梯度形成机制: 髓袢升支粗段主动转运NaCl,而对水不易通透。 2.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机制: 1)髓袢升支细段NaCl被动扩散。 2)尿素再循环 3、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存在是 尿液浓缩的基本条件。 4、髓袢是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 5、直小血管对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起到重要作用。
水 95%-97% 溶质 电解质 Cl-、Na+、K+、SO42-、PO43非蛋白含N物质:尿素、肌酐、尿酸、氨、 嘌呤碱 有机物:色素、草酸、低级脂肪酸
(2)色泽和透明度
家畜的尿液色泽变化大,有无色、淡黄色。主要由 尿液中含色素量决定。一般刚排出的尿是透明的。 马尿混浊。人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草食动物——淡 黄色;猪——无色
二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80%-85%的HCO3-、70% Na+、K+和水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一)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可在近球小管全部被重吸收。 肾糖阈:近球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有一定限度,当小 管液中葡萄糖过多,超过近球小管重吸收的极限时, 尿液中开始出现葡萄糖,这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 肾糖阈。 重吸收方式:与钠耦联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第八章 泌尿系统
• 腹主动脉 小叶间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 肾静脉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出球小动脉 叶间静脉
肾小球毛细管 弓形静脉
小叶间静脉
第二节 尿生成过程
• 包括三个环节:
•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转运作用
一、尿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
(一)化学成分 尿量:1000-2000mL 水:95%-97%,溶质:3%-3.5% 电解质(氯、钾、钠等) 含氮化合物(尿素、肌酐、尿酸等)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影响因素 ①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 滤过膜带负电荷↓ 滤过膜面积↓ ②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 滤过率的变化 滤过率↑(血尿) 滤过率↑(蛋白尿) 滤过率↓(肾炎) 滤过率↓(大失血) 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 滤过率↓(结石、肿瘤) 滤过率↓(中毒性休克)
分泌与排泄均为主动活动。
H+的分泌与HCO3-重吸收有关, K+的分泌与Na+重吸收有关。
(一)H+的分泌和H+-Na+交换
肾小管细胞中:
CO2 + H2O
碳酸酐酶
H2CO3 →HCO3- + H+(分泌)
+
Na+ Na HCO3
HCO3-
部位及机制:
①近端小管:分泌80%的H+,H+-Na+逆向交换
肾静脉renal v.
肾盂renal pelvis
二、肾的微细结构
血管球 肾小体
病理学习题集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习题集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一、多选题:A型题1、肾小球肾炎是属于:A、变态反应性炎疟;B、化脓性炎疟;C、纤维素性发疟;D、肉芽肿性炎疟;E、浆液性炎疟。
2、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变性;B、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间质细胞增生;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D、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腔内出现各种管型;E、肾间质充血,水肿及少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3、急性肾盂肾炎属于:A、一般性增生性炎;B、纤维素性炎;C、肉芽肿性炎;D、化脓性炎;E、变质性炎。
4、肾盂肾炎的主要致病菌是:A、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链球菌;D、变形杆菌;E、肠球菌。
5、慢性肾盂肾炎最严重的并发疟或后果是:A、败血疟;B、肾周围脓肿;C、肾结石;D、肾性高血压;E、尿毒疟。
6、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为的病变特点为:A、肾小球内有大量的纤维细胞;B、肾小球内壁层上皮细胞增生;C、肾小球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D、间质纤维细胞增生;E、以上都不是。
7、新月体主要是由增生形成的。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系膜细胞;C、壁层上皮细胞D、纤维母细胞;E、脏层上皮细胞。
8、“大白肾”是指: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D、急性肾盂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
9、“蚤咬肾”是指: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D、高血压性固缩肾;E、急性肾盂肾炎。
10、细颗粒固缩肾是由下列那种疾病导致的?A、急性肾盂肾炎;B、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慢性肾盂肾炎;D、弥漫性毛细血管内慢生性肾小球肾炎;E、肾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1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行免疫荧光检查是:A、连续的线形荧光;B、颗粒状荧光;C、线形和颗粒状荧光;D、不连续的线形荧光;E、片状荧光。
第八章泌尿系统ppt课件
-
31
肾病综合征及相关的肾炎类型
●临床表现:★高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 ★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病理类型
▲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系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膜性肾小球肾炎 ▲▲局微灶性小节病段性变肾性小球肾硬小化 球肾炎
-
32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mesangial glomerulonephritis
-
24
-
25
-
26
(二)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progressive 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特征: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新月体(crescent)形成新月体性肾炎(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CrGN) ●临床表现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预后 :预后差,急性肾衰
泌尿系统疾病
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
1
正常肾切面
-
2
基本单位:肾单位(nephron)
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管构成。 肾小球(glomerulus)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为滤过膜(filtering
menbrance ),由内皮细胞、基膜和脏层上皮细
胞构成
-
3
正常肾小球(PAS染色)
-
4
正常肾小球
-
5
-
6
-
7
泌尿系统疾病种类
◆ 炎症 ◆ 肿瘤 ◆ 代谢性疾病 ◆ 尿石病 ◆ 血管疾病 ◆ 先天性畸形等。
-
8
肾小球肾炎
glomerulonephritis
-
9
概念:肾小球病变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第八章泌尿 小文件
3.肾小球旁器 v 球旁细胞 (肾素renin) v 间质细胞 v 致 密 斑 macula densa ( 感 受 小 管 液 中 [Na+])
三、肾的血液循环 特点 v 流量大,血压高; v 通过两次小动脉和两套毛细血管网
第二节 尿的生成
v v v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选择性 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 有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被重吸收:水、葡萄糖、 氨基酸、Na+, Cl-, Ca2+,Mg2+,K+ • 有害的不吸收或仅少量吸收:肌酐(肌肉的代 谢产物。)
三、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
• 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新陈代谢产生 的物质转运到管腔中,如H+,NH3等。 • 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中物质转运 入肾小管腔,如K+,肌酐,外来药物, 肝脏解毒产物等,实际上很难区分,故 常一起讲。 • 主要部位:近曲小管,主动转运
• 在直小血管的降支:直小血管降支进入髓质的 入口处,血浆渗透浓度为300mOsm/kgH2O。低 于髓部的高渗,在直小血管向髓质深部下行过 程中,髓部组织间液中的溶质不断扩散入直小 血管降支中,小血管中的水 份渗出,维持血管 与组织间液的渗透压平衡。愈向内髓部深入, 降支血管中的溶质浓度愈高。 • 在直小血管的升支内,血管内的溶质浓度比周 围高,溶质向组织扩散。因此当直小血管升支 离开外髓部时,只把多余的溶质、和水带回循 环中。维持了肾髓质的渗透梯度
透压相等。
髓质部组织液与血浆渗 透浓度之比,是随髓质 外层向乳头深入而逐步 升高,分别为2.0、3.0、 4.0。这表明肾髓质组 织液不仅经常处于高渗 状态,而且从外髓到内 髓,越向乳头部深入渗 透压越高,具有明显的 渗透压梯度。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
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健康教育第一节肾病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一、肾活检穿刺术病人健康教育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当前肾活检的病理诊断已成为肾内科临床医生对肾脏病病人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
临床医生广泛采用超声定位,用穿刺针经皮肾活检穿刺法,穿刺点普通选在肾下极稍偏右侧,此处能最大限度的避开肾门附近的大血管及肾盂肾盏,减少肾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灵便的优点。
【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无症状性蛋白尿、血尿、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肾炎。
2.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未控制的出血性疾病、精神病或者不合作者、先天性孤立肾、肾肿瘤、肾周围脓肿、肾积水、充血性心力衰竭。
(2)相对禁忌证:过度肥胖、高度水肿、严重贫血、高血压(160/110mmHg),肾盂肾炎、肾结核、泌尿系先天畸形。
【健康教育要点】1 穿刺前健康教育(1)心里指导:详细说明肾活检穿刺术的目的、意义、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内容及国内外开展情况,并利用现身说法让病人理解肾穿刺是一项常规普及性的检查,肾穿刺并非手术,穿刺时普通不会感觉疼痛,取出的微量肾组织不会对身体产生明显影响,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怖心理。
(2) 术前准备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晚如有睡眠障碍可口服地西洋,以保证睡眠质量。
术前持续血压增高者需赋予泵入降压药,直至血压平稳。
术前一日常规检查生化、凝血功能,如有凝血机制障碍者需推迟手术日期。
有感冒、咳嗽、发热及便秘应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为避免局部皮肤感染,穿刺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洗澡,清洁皮肤,如体质虚弱不能洗澡,应局部皮肤清洁。
(3)憋气训练指导:告知病人穿刺前一天需要练习憋气,因为穿刺需要在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止在穿刺时因呼吸上下挪移划伤肾脏,导致出血。
指导病人练习时取俯卧位,于正常吸气末屏住呼吸半分钟,然后缓慢呼出余气,放松身体,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告知在肾穿刺时,要配合医生的口令进行。
生理学-泌尿3
(二)球-管平衡
1.概念: 1.概念: 概念 指近曲小管对溶质, 指近曲小管对溶质,水的重 吸收量与肾小球滤过量之间保持 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 一定的平衡关系的现象. 实验证明, 实验证明,无论 GFR↑or↓→近曲小管对溶质和 GFR↑or↓→近曲小管对溶质和 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 定比重吸收的 水的重吸收量是定比重吸收的: 重吸收量/滤过量≈65~ 重吸收量/滤过量≈65~70% 2.机制 机制: 2.机制: 主要与管周毛细血管压和胶 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 体渗透压的改变有关.
血[K+]↑,[Na+]↓
收缩微A→外周阻力↑)+(收缩V→回心血量 A→外周阻力 收缩V→ ①(收缩微A→外周阻力↑)+(收缩V→回心血量 )→Bp↑; ↑)→Bp↑; 作用于脑内一些N (Ⅳ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 脑室的后缘区)→ ②作用于脑内一些N元(Ⅳ脑室的后缘区)→交感缩血 管活动↑→外周阻力↑→Bp↑,以及引起渴觉; ↑→外周阻力↑→Bp↑ 管活动↑→外周阻力↑→Bp↑,以及引起渴觉; 刺激ADH ACTH释放 ADH, 释放; ③刺激ADH,ACTH释放; 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 ④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心率↓; 作用于交感缩血管N末梢接头前的受体→ ⑤作用于交感缩血管N末梢接头前的受体→使其释放 NE↑; NE↑; ⑥刺激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释放; 刺激肾上腺髓质的分泌释放; 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 ⑦强烈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与释放醛固酮; 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 NaCl. ⑧刺激近曲小管重吸收NaCl.
第八章 泌尿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肾小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尿的浓缩和稀释 尿 生 成 的 调 节 血 浆 清 除 率 尿 液 及 其 排 放
第八章_尿殖系统
二、生殖导管
生殖导管包括:输卵管和输精管 圆口类及某些真骨鱼,完全没有生殖导管。 软骨鱼类:一般利用肾管作为输送成熟生殖细
胞的输导管,雄鱼:中肾管(吴夫氏管);雌 鱼:米勒氏管。 真骨鱼类:许多鱼类利用腹膜褶连接成的导管 作为生殖导管,与泌尿管无关。
交接器
体内受精的鱼类,雄性多具有交接器。 板鳃类、全头类:雄性的腹鳍内侧生有交接器,
留部分称为头肾,成为一拟淋巴组织,是一种造 血器官。
中 肾—鱼类成体的泌尿器官
构造:由许多肾小体和中肾小 管组成,呈块状组织。中肾小 管多数为盲管,少数保留肾腔 背主动脉 口。
肾小球囊或鲍氏囊:中肾小管 肾小球
前端扩大呈球形,前壁向内凹
入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的杯状深
凹。
肾腔口
血管小球:背主动脉的分支伸 到每一肾小球囊内形成球状血 管小球(肾小球)。
通过系膜与血管、神经发生联系。
圆口类:生殖腺不成对,细长条状 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生殖腺大多左右成对,
也有一些左右不对称的:
拟沙丁鱼、香鱼、海鳗等:左侧生殖腺较大 鰤和拟庸鲽:右侧生殖腺较大 黄鳝:左侧生殖腺发达,右侧退化 鲑形目水珍鱼科、小口鱼科:每侧有两叶,共有四叶
生殖腺
(一)卵巢
肾小体:肾小球囊和肾小球合 称为肾小体或马氏体。
中肾小管
输出血管 输入血管
中肾管
中肾小管根据其细胞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颈节、近 球弯曲肾小管、远球弯曲肾小管及集合管。
淡水硬骨鱼类没有远球弯曲肾小管。
肾小球囊的数目:淡水硬骨鱼类可达10000个左右, 而海水硬骨鱼类的要少的多。
肾小球囊的直径:淡水鱼(48-104µm)大于海水鱼 (27-94µm)。
如氨、尿素、尿酸等,保持体液的恒定。
第八章泌尿
图8-1 肾单位示意图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和血流特点
肾单位的组成
肾单 位
肾小 体
肾小 管
肾小 肾球小 近囊球 小管 髓袢 细段 远球 小管
近髓曲袢 小降髓管支袢 粗降髓段支袢 细升髓段支袢 细升远段支曲 粗段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和血流特点
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肾单位按其在肾脏中的位置不同分为: –皮质肾单位: 分布于外皮质和中皮质层,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0%~90%; 肾小体相对较小,髓袢较短,只达外髓质层,有的甚至不到
图8-4 有效滤过压示意图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改变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
◎肾血流量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变 –滤过面积 –滤过膜通透性
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由骶荐神经丛发出的阴部神经属于躯体神经,兴奋时可使外括约肌 (又称尿道括约肌)收缩,以阻止膀胱内尿液的排出–房室交界。
第六节 排 尿
排尿反射:
◎大脑皮层就发出兴奋冲动,下行传 至脊髓,引起低级排尿中枢兴奋,继 而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兴奋盆神经, 二是抑制腹下神经和阴部神经。在这 两种效应的协同作用下,膀胱逼尿肌 发生收缩,内外括约肌发生舒张松弛, 尿液就由膀胱经尿道被排出体外。
肾小球其所带的电荷
图8-3 滤过膜示意图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有效滤过压:滤过膜两侧促使肾小球
滤过作用发生的压力差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 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不同部位的有效滤过压 是不同的,越靠近入球小动脉,有效滤过 压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得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 测得肾血浆流量为660ml/min 肾血流量=660/55× 肾血流量=660/55×100 =660/55 =1200ml/min
U×V=RPF×P × ×
30
推测肾小管的功能 125ml/min, C小于125ml/min,重吸收大于分泌 小于125ml/min 125ml/min, C大于125ml/min,重吸收小于分泌 大于125ml/min
(二)血液 二 血液 血液ADH的浓度 的浓度
慢性肾盂肾炎引起肾髓质纤维化 或肾囊肿引起肾髓质萎缩时 ↓ 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减弱↓ 髓袢的逆流倍增作用减弱↓
↓
破坏髓质高渗梯度
↓
尿液的浓缩能力降低
18
补充: 补充: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
髓质高渗区及渗透梯度是动力, ADH是不可少的条件 髓质高渗区及渗透梯度是动力,而ADH是不可少的条件
13
小结 ①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 物质: 物质: 外髓质: ●外髓质: 主要是NaCl NaCl。 主要是NaCl。 内髓质: ●内髓质: 主要是NaCl+ NaCl+尿素 主要是NaCl+尿素 动力: 髓袢升支粗段对Na 动力 : 髓袢升支粗段对 + 的主动重吸收。 和CI-的主动重吸收。 ②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 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 逆流系统+ ● 逆流系统 + 各段对物质的 选择性通透→逆流倍增现象。 选择性通透→逆流倍增现象。
8
髓袢、 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
髓袢、 表8-1 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
水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 曲 小 管 集 合 管 高度通透 不通透 不易通透 ADH时 有ADH时 易通透 ADH时 有ADH时 易通透 Nacl 不易通透 高度通透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不易通透 但主动重吸收 尿素 不易通透 中等通透 不易通透 不易通透 外髓部不通透 内髓部易通透
血浆渗透压约为 血浆渗透压约为 313mOsm/kg·H2O
正常尿量(成年人 正常尿量(成年人24h): 1-2 L , ) 比重 1.012~1.025, pH 6. 5 , 渗透压: ~ 渗透压:50~1200mOsm/(kg·H2O) 多尿(polyuria): > 2.5 L 多尿 少尿(oliguria): < 400 ml 少尿 无尿(anuria): < 100 ml 无尿
14
三.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水 进 钠 出
水 出 钠 进
15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直小血管通透性高+ ∵ 直小血管通透性高 + 降支与升 支彼此靠得很近+与髓袢并行; 支彼此靠得很近+与髓袢并行; 当直小血管的血液逆流时: ∴当直小血管的血液逆流时: 降支 升支
一、尿液的稀释
●原因:小管液中的溶质被重吸收而水 原因: 不易被重吸收, 不易被重吸收,形成低渗尿 ●部位:远曲小管 部位: 集合管
尿崩症
3
二、尿液的浓缩
原因: ● 原因:小管液中水被重吸收而溶质留在小 管液中。 管液中。 部位: ●部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动力: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 动力: ●髓袢是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 髓袢是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的重要结构。
22
Urinary Concentration & Dilution
?ADH+high Osmotic pressure
?ADH
23
复习思考题
1.简述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特点, 1.简述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特点, 简述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的特点 并阐明与尿浓缩的关系 2.简述尿浓缩与稀释的过程 2.简述尿浓缩与稀释的过程
19
1.髓袢结构与功能 髓袢结构与功能 2.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因素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的因素
3.影响尿素浓度的因素 影响尿素浓度的因素 影响尿素 ●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尿素生成量↓→髓 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 尿素生成量↓→髓 ↓→ 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尿液的浓缩能力 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老年人蛋白质代谢率降低,尿浓缩机能也会减弱。 ● 老年人蛋白质代谢率降低 , 尿浓缩机能也会减弱 。
28
2.内生肌酐清除率(安静时相对稳定) 2.内生肌酐清除率(安静时相对稳定) 内生肌酐清除率 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GFR 临床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GFR 内生肌酐清除率代表 内生肌酐指体内组织代谢产生的肌酐。 内生肌酐指体内组织代谢产生的肌酐。 试验前禁食肉类和禁剧烈运动( 试验前禁食肉类和禁剧烈运动(避免因摄入和产生 过多外来肌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过多外来肌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代替因菊糖试 验操作的繁琐 小时尿量( C肌酐=[尿肌酐(mg/L)×24小时尿量(L)/ 肌酐= 尿肌酐(mg/L) 24小时尿量 血浆肌酐(mg/L) 血浆肌酐(mg/L)](L/24h) 正常值: 正常值:128L/24h 因肾小管能分泌少量肌酐, 因肾小管能分泌少量肌酐,故尿中排出量略高于滤 29 过量
24
第27章 27章
血 浆 清 除 率
◆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clearance,C) 清除率 ( clearance,C ) : 指两肾在 单位时间( 每分钟) 单位时间 ( 每分钟 ) 内能将多少毫升 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血浆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完全清除出去 ,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 血浆毫升 就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数就称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20
1.髓袢结构与功能 髓袢结构与功能 2.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因素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的因素 3.影响尿素浓度的因素 影响尿素浓度的因素
4.直小血管血流速度 直小血管血流速度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血流速过快→ ●高血压合并肾损害:血流速过快→逆流交换所 带走溶质↑→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带走溶质↑→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血高粘滞综合症:血流速过慢→ ●血高粘滞综合症:血流速过慢→逆流交换所带 走水↓→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走水↓→髓质高渗梯度↓→尿液的浓缩能力↓
测定肾血流量
血浆中某一物质(如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 血浆中某一物质(如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经过肾 循环一周后可以被完全清除: V=X× C=U× 循环一周后可以被完全清除:U×V=X×P,则C=U×V/P=X 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PAH): 即能自由滤过又能被分泌(≈90%/ 碘锐特、对氨基马尿酸(PAH): 即能自由滤过又能被分泌(≈90%/ PAH的血浆清除率 有效肾血浆流量。 的血浆清除率= 流过肾一周) 流过肾一周),故PAH的血浆清除率=有效肾血浆流量。 ∵有效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的90%, 有效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的90%, 90% ∴肾血浆流量=有效肾血浆流量÷90%。 肾血浆流量=有效肾血浆流量÷90%。
1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概 述 尿液状态 肾功能
高渗尿) ▲尿渗压>血渗压 (高渗尿) 尿浓缩 尿渗压>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 大量出汗、呕吐、腹泻→ ▲尿渗压<血渗压 (低渗尿) 尿稀释 低渗尿) 尿渗压< 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 大量输液、饮水→ 等渗尿) 肾功↓ ▲尿渗压=血渗压 (等渗尿) 肾功↓ 尿渗压= 如:肾衰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Kg H 正常尿液的渗透压:50~1200mOsm/(Kg·H2O) 2
同水平组织间液的渗透压 ∨ ∧ 直小血管 直小血管 尿素和NaCl 尿素和NaCl 入直小血管 水出直小血管 尿素和NaCl 尿素和NaCl 出直小血管 水入直小血管
当升支离开外髓时→ 当升支离开外髓时→带走多余 的溶质和水→ 的溶质和水→维持髓质高渗梯 度
16
尿液浓缩和稀释的过程
ADH↓
髓质高渗梯度 + ADH↑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ADH↑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高渗尿(尿浓缩) 高渗尿(尿浓缩)
27
◆测定清除率的理论意义 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1.菊粉清除率 肾排出量为肾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 肾排出量为肾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量 和分泌量的代数和 V=GFR× U×V=GFR×P-R+E 某物质滤过后,不被重吸收, 某物质滤过后,不被重吸收,也不 被分泌则 V=GFR× GFR=U× U×V=GFR×P,∴ GFR=U×V/P=C 菊糖: 菊糖:即能自由滤过又 不被重吸收与分泌, 不被重吸收与分泌,故 菊糖的血浆清除率= 菊糖的血浆清除率=肾小 球滤过率(GFR) 球滤过率(GFR)
(一)髓质高渗梯度的破坏
1.髓袢结构与功能 髓袢结构与功能 2.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的因素 影响髓袢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 的因素
利尿药(速尿、利尿酸) 利尿药(速尿、利尿酸) ↓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l-的主动重吸收 ↓ 髓质高渗梯度↓ 髓质高渗梯度↓ ↓ 尿液的浓缩能力降低
4
高渗透压
渗透压差是水吸收的动力
5
肾髓质渗 透梯度是尿 浓缩的必备 条件
6
7
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 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 髓袢、集合管U形结构的逆流系统 形结构的逆流系统( ①髓袢、集合管 形结构的逆流系统(结 构基础); );髓袢愈长浓缩能力愈强 构基础);髓袢愈长浓缩能力愈强 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冰点降低法) ②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建立(冰点降低法) (先决条件 ; 先决条件); 先决条件 血液ADH的浓度(对水重吸收的调节作 的浓度( ③血液 的浓度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