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8 最新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份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二)份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 1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__向__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__是如何从__漂洋过海到达__的?(2)讲解小故事__“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__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__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20181 最新
学习目标:1、认识农业区位的概念,认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含义2、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各地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3.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学习重点:分析农业的区位要素,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难点:对比分析各地农业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从而对该地区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的形成;2、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较大,一般来说,自然环境限制了作物或牲畜的生长范围,所以自然因素是影响作物或牲畜分布情况的重要因素。
预习自测: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探究点一】探究农业区位因素 P43问题1:图3.1 图3.2对比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从而理解区位问题2:根据所给资料和图片,结合图3.3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问题3:教材P43页活动题,利用图文资料说明区位因素中气候要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掌握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探究点二】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P44问题:结合P44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案例,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历史中分析活动题。
学始于疑:1、如果你是一个农业生态园区的承包者,在你的生态园区种植什么样的作物或者饲养什么牲畜,你会参考哪些要素?2、结合身边的农村分析他们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质疑探究:结合P45-46案例,探究农业地域的形成。
1.混合农业的特点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区位条件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气候适宜,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土壤土壤深厚肥沃水源灌溉条件较好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交通交通发达便利市场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机械化水平较高科技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政策国家政策鼓励扶持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项目特点生产方式种麦和养羊,种麦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科技应用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农业专业化专业化程度高地域化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第1~3题。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28 最新
课时提升作业(十九)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018·中山高一检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2.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C.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D.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解析】1选B,2选A。
第1题,地貌、岩石等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A项中不只是由大气、水、生物、土壤四部分组成,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
第2题,B项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提供叶绿素,C项是保持相对不变而不是固定不变,D项平衡功能是相对的,动态平衡不是静态平衡。
【知识拓展】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在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彼此之间发生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地球表面形成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制约性。
在地理环境这个自然综合体中,各组成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一个要素的状况可影响其他要素的状况,一个要素的变化可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变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导言这份文档是关于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
它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导引,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目标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地理学中的常见术语和表达方式-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研究不同地理地区的特点和特征- 探索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构这份导学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以下内容:1. 单元概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2. 关键概念:列出本单元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定义3. 研究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如阅读教材、进行实地考察等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5. 小结与复: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这份导学案:1. 首先,教师应预先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并熟悉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2.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便学生能够对即将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
4. 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份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教材和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符合学校和地方的教学要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结束语这份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框架。
希望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最新七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学多应用数学和物理模拟。
它的意义在于条理化、简化、概括所研究的事物和过程,以深入探明其本质和活动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地理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称述性知识“亚细亚”和“欧罗巴”亚欧大陆亚洲的地理位置时区与区时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欧洲地理位置及特征。
原认知知识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二)新授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5 最新
学习目标: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重点:案例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及具体措施。
学习难点: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要点:跨越三大“零增长”台阶,战略实施的第一台阶: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同时在对应方向中实现人口质量的极大提高;战略实施的第二台阶: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零增长”后,再用10年时间实现资源消费速率和能源消费速率的零增长;战略实施的第三台阶: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时,预计要用较长时间才能有效地增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预习自测: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循环经济①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②手段:环境技术③核心:提高效益④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方式⑤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废弃物化⑥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⑴工业模式——清洁生产①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②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调整⑵农业模式-----生态农业①原理:的观点②方式:调整原有生产结构,发展种植业与、、、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③目的:形成和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绿色食品是特指、、、类食品,其生长和加工过程必须是采用一种的和的方式。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开发对环境危害较少、无害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也属于清洁生产,尤其注意清洁生产的过程分析。
结合教材P102页案例2分析下列问题1、清洁生产带来了很好的环境效益,其表现在哪些方面?1、活动分析: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公众的参与,针对社会上的奢侈之风,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模式?2、通过讨论得出只有健康、有益的适度消费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美国索奉行的凯恩斯消费主义理论“能挣会花”“用过即扔”不但不适合中国,更不适合今天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三地理复习课程。
教学任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为高考做好全面准备。
具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回顾;对地理图表的分析与应用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
他们经过两年多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
但由于地理知识覆盖面广,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对地理图表分析与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面临高考压力,需要通过复习教学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因此,教学设计需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高中地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模块的关键概念、原理和规律。
通过复习,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解读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掌握各类地理图表的制作方法,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方法目标:教授学生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比较分析、联想记忆等,使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2)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地理学习,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35 最新
课时提升作业(十二)全球气候变化(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1、2题。
1.分析图示资料可知()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2.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据图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减少趋势。
第2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加上降水减少,地表会变得更加干燥与疏松,风力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变式训练】读我国近5 000年来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反映的信息表明()A.该图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状况B.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范围在4℃以内C.公元前,我国有一次寒冷期,一次温暖期D.从总体上讲,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因而我国将来可能出现()A.1月份0℃等温线将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台湾岛的面积将比现在小C.冬小麦的种植区域将向南移D.西北地区因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解析】(1)选B,(2)选B。
第(1)题,读曲线坐标图可得出答案。
该图反映了我国历史时期的气温变化状况;公元前,我国有两次温暖期;该图所反映的时间范围内,我国气候温暖期和寒冷期交替出现。
第(2)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的面积将缩小。
(2018·阜阳高一检测)未来全球气候将向何方向发展,一直是科学家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
多年来,科学研究人员一直试图通过多方面的研究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状况,来寻找未来气候变化的轨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全册合集共8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全册合集共82
页
本文档是高三地理一轮复导学案的全册合集,共包含82页内容。
以下是文档的大致布局和目录:
目录
- 单元一:地球与地理
- 单元二:地球的动力与地理环境
- 单元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 单元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
- 单元五:地理学科与地理教育
- 单元六:地球与可持续发展
文档内容
文档的每一页都涵盖了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和复要点,旨在帮助
高三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地理复。
每个单元都会介绍相关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丰富的例题和练题供学生练和巩固知识。
我们建议学生按照本文档的顺序进行复,并将重点和难点的内
容进行标记和重点记忆。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和
需要,灵活安排复的内容和时间。
这份文档是为了提供一个全面而简洁的复导引,希望能为高三
学生的地理复提供帮助和指导。
祝愿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 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和教师的指导为准。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19 最新
学习目标:1、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对比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和影响因素,并能表达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学习重点: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学会运用木桶的短板效应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念。
学习难点:分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看成环境所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2、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的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3、当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人口过剩,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此类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口数量*人均资源消费*单位资源利用的环境后果预习自测:一、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所能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2)影响因素:、、等,其中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3)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者,未来世界人口容量不会达到极限,因为是无穷的。
悲观者,认为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因为是有限的。
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应在亿。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2)特点: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3)意义:帮助一个地区或国家2、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问题: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等人口问题,并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和。
(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①世界: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吧人口控制在的规模之内;建立。
保证。
②各国、各地区:尊重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战略。
既保持好生态,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复习教案【篇1】为了有效提升我校高中地理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地理备考复习,提高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__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①学"两纲""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②研"两题""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二轮复习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38 最新
课时提升作业(九)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2018·宜兴高一检测)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A.a为东北信风带B.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c为东南信风带D.d为极地东风带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B.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解析】1选B,2选B。
第1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知识拓展】图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性质均一的前提下,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地球表面形成了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在地球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具体图解如下:(2018·沈阳高一检测)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4.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暖湿的中纬西风B.干冷的中纬西风C.干冷的极地东风D.冷湿的极地东风【解析】3选A,4选A。
第3题,P地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4题,Q地是由于来自中纬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干冷气流在60°N相遇,形成锋面,暖气流沿着锋面向上爬升形成降水。
(2018·济宁高一检测)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5选D,6选B。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
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最新8篇)高三地理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 复习地理知识,巩固基础概念;2.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重难点:1. 理清地理知识的逻辑关系;2. 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注重互动;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3.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准备:1. 复习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2. 准备复习提纲、练习题;3. 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教学过程:1. 复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等;2. 讲解地理知识的重点内容,如地球的气候、地形、资源等;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互动,解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5. 总结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复习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案2时光流逝,从__年9月2日正式上课,到__年1月17日上课结束,这一个学期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本学期带6个班的高一地理,一个班的高三地理。
与此同时,区对于今年新进教师实行“导师制”给了我更多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机会,这也是我梦寐以求的。
(一)关于高一教学工作总结高一六个班的地理课进度一致,上到第三章结束,其余内容下学期再上。
本学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期中和期末成绩整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工作成绩、成长:1、能认真备课,期中考试以后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上课实效性大为增强;2、基本上每周都去……听导师的一节课,并与导师交流学习心得;……来听我3次课,每次听完课都进行了点评,受益匪浅。
3、本学年出了一次高二期中考试卷,一次高一期末考试,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出卷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范文7篇
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范文7篇高三地理复习课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__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全年度高三复习分三轮:第一轮复习,从20__年7月底到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辞职信范文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__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第三轮复习:20__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1、qq分组超拽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14 最新
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及应用。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学习难点:城市等级服务功能的嵌套理论及应用。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题。
教材助读:1、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服务范围的理想模式,现实中城市等级体系虽然不会呈现理想模式,但仍具有理论上得出的空间分布规律;2、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服从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
预习自测:一.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1、城市等级体系是指。
2、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
3、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了的城市服务范围。
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二、读图“六边形服务网络图”1、按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排列,图中的排列顺序应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2、将图中城市等级的级别符号(甲、乙、丙)填入括号内,并用线段将与其相对应的图例、符号连接起来。
()最高级城市·………()中级城市○––––()最低级城市⊙◆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德国南部等级体系的启示读教材图2.1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以及阅读材料图2.14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完成下列问题。
质疑探究:案例分析,读图2.15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几级居民点?1、图中高一级居民点的位置与低一级居民点的位置关系如何?为什么这样设置?3、A、B、C三级居民点中,数目最多的是,服务范围最广的是。
4、圩田上各级居民点的服务范围是否是六边形?为什么?活动参与选定学校周边所在地区范围,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完成活动要求内容,进一步理解本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服务范围的嵌套关系和体系。
知识小结画出本课知识框架当堂检测:1、在一个区域中,高级别城市与低级别城市相比()A.服务范围大 B.彼此距离较近 C.数目多 D.提供服务级别低2、大中城市比一般县城多出的职能机构有()A.政府机关 B.医院 C.汽车站 D.高等学校3、下列关于德国南部城市体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城市数目最多 B.小城市数目最少 C.大城市间相距较远 D.小城市间相距较远二.综合题: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 B:(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镇的数目:直辖市个,省级行政中心个,地级市个。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3 最新
学习目标:结合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案例,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及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学习难点:通过读图、资料分析,学会归纳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大牧场放牧业是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2、给出一幅世界地形图,在上面找出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的主要国家,运用气候分布规律分析其共同的气候特征,且分析其区位要素是抓住自然要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是“催化剂”。
预习自测: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是一种__________的农业地域类型。
2.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阿根廷、南非等国。
3.自然条件:有大面积的______、_________气候区。
4.生产特点:生产________,_______ 程度高。
5.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且___________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可能;③距_______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发展措施:_____________,种植饲料,开辟水源,改善____________条件。
自我感悟1.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在生产特征和地域分布上有何相同之处?2.我国内蒙古草原牧区与大牧场放牧业有何区别?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质疑探究:1.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入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2)大牧场入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高等等。
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发展措施)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适宜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D.种植园农业2.下列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牧牛业占重要地位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C.土地租金昂贵 D.周边玉米种植面积广,饲料充足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高三地理复习课时提升复习导学案39 最新
课时提升作业(四)昼夜交替和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MN为晨线的是()【解析】选C。
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晨线是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换的交界线。
2.为了让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刻与日出同步,兰州(118°53′E)春分日升旗的时刻应选在北京时间()A.6时整B.6时49分44秒C.4时55分32秒D.7时4分28秒【解析】选D。
兰州(118°53′E)与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的经度差为16°18′,时差应为1小时4分28秒,春分日时兰州日出时间为当地6时,北京时间为7时4分28秒。
(2018·济南高一检测)2018年1月31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最有可能表示中华民族欢度春节时的光照图的是()4.当新年钟声敲响时,小明收到了在外国留学的表兄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31日8时发来的短信祝福,小明的表兄最有可能留学在()A.美国 B.巴西 C.瑞典 D.澳大利亚【解析】3选A,4选A。
第3题,1月31日太阳直射于南半球,但应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即A图所示;B图为12月22日,C图为春秋分,D图为6月22日。
第4题,此地比北京晚16小时,应为西八区,选项中只有美国西部符合要求。
5.(2018·晋江高一检测)3月21日6时整,甲地(40°N,45°E)正好日出。
此时一艘轮船航行于太平洋上。
经过10分钟后,该轮船越过了日界线,这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A.3月21日14时50分B.3月22日14时50分C.3月22日15时10分D.3月21日15时10分【解析】选D。
3月21日轮船过日界线,说明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则日期应为3月20日;另一种情况是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则日期为3月21日(此时日界线以东为20日);甲地45°E位于东三区,与日界线所在的东西十二区相差9小时,又因轮船航行10分钟,所以轮船越过东西十二区时间应为15时10分。
【高考】新编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
【关键字】高考新编高考地理------《世界地理》复习导学案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3)分布规律①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2015·安徽文综)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答案D解析该区域的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红海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阿拉伯海相连,该海上运输通道缩短了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程,便捷地连接了西欧和南亚。
考向二海峡、运河位置判断(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第2题。
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答案C解析徐州的产品运往甲国首都,最短海上航线为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考点二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气温(1)陆地气温的变化特别提醒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重点: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难点:
用实际案例分析交通线的兴起衰落对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 1、
交通线的发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运河沿岸城市的
兴衰、京九铁路沿线小城市的崛起; 2、
交通运输技术的变革对人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具有重大的影
响,同时,各种经济活动的布局也会随着交通方式的演变重新组织。
预习自测: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主要交通线的影响
(1)表现⎩⎪⎨
⎪⎧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 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交通方式的 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2)
典
例
⎩⎪⎨⎪
⎧
嘉兴市:随 和 运输的发展而变化大运河沿岸城市:因清末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建成,发展缓慢
2.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表现
①聚落空间形态沿________扩展,________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________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________分布的大城市带。
株洲:沿 发展 (2
)典例 武汉:沿江分布
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2.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1)交通最优:商业网点位于市区________或市区边缘的________沿线。
(2)商业中心: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______的发展和变化密切有关。
3.交通运输布局和变化对集镇的影响
集镇是在________上发展起来,交通线路的改变也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________。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 阅读案例2分析: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始于疑:我们周边城市的发展变化和交通线的变化有哪些密切关系?
质疑探究:
1、株洲城市发展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49年以前株洲城市用地规模小,主要沿着呈带状分布。
(2)株洲市现有街区主要沿分布。
(3)根据以上结论分析,株洲城市形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商业网点的影响
读下面“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图中表示山区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_图,表示平原商业网点的是__________图。
(2)由图中可以看出,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________(大于或小于)平原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图中可以看出,应更多地采用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不宜设置过密的__________网点,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设置的共同点是①人口相对密集,对外联系方便的______________两旁;②靠近_________
地,这样有利于及时进货。
(5)A商业网点的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优原则,B商业网点布局遵循__________最优原则。
(6)A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B图中居民点是沿__________分布的。
◆展示提升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
当堂检测:
1. 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 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B. 大庆、玉门、邯郸、包头
C. 宝鸡、株洲、石家庄、蚌埠
D. 鞍山、包头、马鞍山、攀枝花
2. 扬州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
A. 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 商人大量外迁
C. 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 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3. 左图A、B、C三处中,最容易发展成小型商业街的是处,
因为该处符合___________原则。
下图是“江汉平原某地村庄杂货铺分布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第4~5题。
4.图中杂货铺的布局符合商业网点布局的( )
A.交通最优原则 B.市场最优原则
C.经济最优原则 D.便民最优原则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商业网点的规模大,密度小
B.平原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山区大,与交通条件无关
C.从商业网点布局的位置分析,杂货铺A的经营规模比杂货铺B的
可能大一些
D.交通线的变化对集市兴衰没有影响
6.读下面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城市旧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是___ _____和________ 。
(2)你认为旧城区①区域和②区域哪个
形成时间较早,请说明你的理由。
(3)影响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4)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
(5)旧城区发展速度缓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城市中,________城市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商业中心,理由?
(2)甲地的商业网点要________(多或少)于乙地的商业网点。
(3)乙地的综合运输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综合运输网,而甲地的运输网由__________组成。
(4)若甲、乙两地是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的代表,那么,代表东部地区的是________。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