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拔罐疗法大全
根治型拔罐疗法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具体措施一、加强患者自身调节功能的措施经络学说中,奇经八脉的作用如同湖泊,对十二经脉这个大江大河起溢蓄调节的作用。
治疗病人,也应该帮助他加强自我调节的功能,对于一些慢性重病患者,更要如此。
人之所以患病不愈,相当重要的原因是自身调节功能没有很好地起作用,所以治疗时,首选要考虑疏通奇经八脉。
因为八脉中只有任督二脉有自己的腧穴,所以要首选疏通任督二脉。
二脉之中,又应先疏通督脉。
督脉之中,以大椎穴和腰俞穴所在的部位最为重要。
十二经脉中的六条阳经皆经过大椎。
因此,大椎区常常是医治各种疾病不可缺少的上罐区域。
腰俞区位臵在五脏六腑的下端,即腰中区,也是首选的上罐区域之一。
热火在上,寒湿在下,一上一下,辩证施治,这两个区域对疏通督脉,增强人体自我调节功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尾闾穴,即尾根区,对帮助疏导任脉有很大的作用。
人们常常在胸前上罐不方便,因此可在尾闾区上罐,以帮助疏通任脉。
二、减轻患者疼痛的措施因为根治型拔罐疗法有疼痒特点,在进行治疗前要考虑尽量减少上罐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
比如不要影响人们的行走、休息和工作,同时又要考虑把患者的疼痛感降到最低程度,然后确定上罐位臵。
人之四肢,用来行走、工作和劳动,尽量不要上罐。
如需上罐,也只能考虑充血性罐和瘀血性罐;人之头部,头发密,范围小,只宜针灸,也不宜上罐;人之胸腹,皮肉松嫩,上罐时疼痛较重,非必要不宜先上罐;人之背腰,尽量不同时上满罐,否则影响躺卧休息。
人之背腰,肌肉平坦紧凑,各脏腑之俞穴皆在背腰。
奇经八脉之督脉在背正中的脊椎线上。
各脏腑皆在背腰对应有相应的上罐区域,如肝区、肺区、脾区、肾区、胃区等。
在背腰两侧轮流上罐,既不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又能减少治疗时的疼痛。
背腰是根治型拔罐治疗时的首选区域。
如果先在前胸开罐产,体内垃圾和病气在胸腹前排得多,疼痛当然比在背部、腰部开罐要重。
先让体内垃圾和病气在部分通过背腰部排除,不使体内垃圾和病气在胸腹部游走,就可以使患者少受疼痛。
第十九期:拔罐法
第十九期:拔罐法对于参加考试的同学,现在只有40多天了,时间紧迫!拔罐方法1.闪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镊子夹95%的酒精棉球一个,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再立即将罐起下。
④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
⑤拔至施术部位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注意事项:动作连贯,手腕放松,火力适中,吸附力适中,避免烫伤。
2.留罐法(坐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④留罐时间:一般10-15分钟。
⑤起罐:一手握罐,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脱下。
3.走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等。
④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然后用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在施术部位上下、左右往返推移。
走罐时,可将罐口的前进侧的边缘稍抬起,另一侧边缘稍着力,以利于罐子的推拉。
⑤反复操作,至施术部位红润、充血甚至瘀血为度。
⑥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人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4.刺血拔罐法(刺络拔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戴消毒手套,用碘伏消毒施术部位,持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局部使之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
④用闪火法留罐,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
⑤起罐时不能迅猛,避免罐内污血喷射而污染周围环境。
用消毒棉签清理皮肤上残存血液,清洗火罐后进行消毒处理。
5.留针拔罐法(针罐法)①选取适宜体位,暴露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毫针直刺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留针。
④用闪火法以针刺点为中心留罐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⑤起罐后出针。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精)
常见病拔火罐位置感冒:刮拔大椎(3)、大杼(4)、风门(5)、外关(36)、刮脊柱两测及前后胸发烧:加点拔曲池(39)头痛:加点拔太阳(90)、合谷34、印堂(52)鼻塞:加点穴迎香(57)、刮鼻梁骨两测恶心呕吐:加拔内关(83)、中脘(63)、胃俞(15)支气管炎:拔刮中府(61)、天突(60)、膻中(62)、肺俞(7)、膏肓(8)、重刮大椎(3)、风门(5)痰多:加拔丰隆(76)咳嗽:加点穴太渊(82)支气管哮喘:拔刮大椎(3)、身柱(6)、足三里(75)、膏肓(8)、孔最(85)、天突(60)咳喘腹胀:加点拔阴陵泉(100)、三阴交(77)高血压:刮拔大椎(3)、曲池(39)、人迎(58)、新设(2)、膏肓(8)、肝俞(12)、肩井(46)头痛:加拔太阳(90)、点穴头维(91)头晕:加点拔印堂(52)、点穴百会(48)、风池(1)风湿性关节炎:拔肾俞(16)、心俞(9)、阿是穴(痛点)颈部:加点刮风池(1)、拔大椎(3)、身柱(6)、刮拔颈夹脊。
背部:加拔至阳(10)、委中(26)。
腰部:加拔命门(17)、腰眼、昆仑(30)、委中(26)骶髂关节:加拔小肠俞(20)、秩边(22)、环跳(32)膝关节:加拔内外膝眼(74)、血海(72)、委中(26)、鹤顶(73)、阳陵泉(27)、足三里(75)、风市(24)。
踝关节:加点拔昆仑(30)、太溪(101)、解溪(78)、足跟痛:加点拔水泉(102)、足三里(75)、太溪(101)。
肩关节:加拔肩(42)、肩(43)、肩井(46)、肩中俞(47)、臂(40)、巨骨(44)。
肘关节:加点拔曲池(39)、尺泽(86)、手三里(38)。
腕关节:加点拔阳池(35)、外关(36)、内关(83)胃炎:拔足三里(75)、中脘(63)、梁门(64)、胃俞(15)、脾俞(14)、带脉(99)、期门(97)、日月(98)胃下垂:拔足三里(75)、中脘(63)、气海(68)、天枢(66)、梁门(64)、脾俞(14)、关元(70)。
2024版年度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作用
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 风散寒等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 劳、增强体质,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4
历史与发展
2024/2/3
历史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 二病方》中就有关于拔罐疗法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拔罐 疗法逐渐发展成为中医外治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异常情况处理建议
晕罐现象
如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 晕罐现象,应立即停止拔罐,让 患者平卧休息,并注意保暖和观
察。
2024/2/3
皮肤损伤
如拔罐部位出现水泡、破损等皮 肤损伤,应停止拔罐,并进行常 规消毒和包扎处理,必要时就医 诊治。
过敏反应
如患者对拔罐材料或药物过敏, 应立即停止拔罐,并进行抗过敏 治疗。
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拔 罐疗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拔罐器具的改进和 创新也推动了拔罐疗法的发展,使其更加安全、便捷、有效。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腰痛、颈椎病、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此外,拔罐疗法还可 用于预防保健,如调节亚健康状态、增强免疫力等。
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的改善情况。
26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因慢性腰肌劳损寻求拔罐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拔罐疗法,疼 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增大。
案例二
一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拔罐治疗后,关节肿胀消退,晨僵现象改 善,生活质量提高。
案例三
拔罐疗法辅助治疗感冒,患者拔罐后鼻塞、流涕等症状迅速缓解,病 程缩短。
拔罐中医案例
拔罐中医案例拔罐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在皮肤表面使用负压,使得局部组织充血、瘀血消散,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列举10个拔罐中医案例,以展示拔罐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1. 头痛: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头痛症状严重。
中医通过拔罐疗法,针对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疏通经络,舒缓瘀血,缓解了头痛的症状。
2. 颈椎病:患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颈椎病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颈椎部位进行拔罐,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3. 肩周炎:患者因工作需要频繁使用肩膀,导致肩周炎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肩膀和背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了肩周炎的症状。
4.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为严重。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肺部功能,减轻了咳嗽的症状。
5. 腰肌劳损:患者因长时间久坐,导致腰肌劳损症状明显。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舒缓瘀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了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6. 痛经:女性患者经期前后痛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腹部和腰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疏通血气,缓解了痛经的症状。
7. 消化不良:患者经常出现胃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胃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了消化不良的症状。
8. 肺结核:患者因肺结核导致咳嗽、疲劳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胸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抗力,缓解了肺结核的症状。
9. 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偏高,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师通过拔罐疗法,针对背部和头部穴位进行拔罐,通过调理经络,舒缓瘀血,降低血压,缓解了高血压的症状。
10. 痛风:患者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关节疼痛明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4.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寒凉之气过盛,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食用生姜有助于温脾胃,以防病症严重。
8大穴位养生中医拔罐治病
的方法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三、疏通经络法:
①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
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
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五、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12大养生要穴必须掌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12大养生要穴必须掌握拔罐是常见的保健、养生方法,那么对于拔罐来说,常见的12个穴位示意图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一、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神阙穴:生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
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走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手把手教你拔罐!中医拔罐祛病方法大全,内附穴位图解拔罐手法
手把手教你拔罐!中医拔罐祛病方法大全,内附穴位图解拔罐手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火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
拔火罐的好处拨火罐的好处很多,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减压的作用: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5、温热作用: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
6、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火罐的4种手法及正确的操作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拔火罐可分为四种手法:闪罐、走罐、留罐及刺络拔罐。
● 闪罐步骤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❷将95%浓度的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玻璃罐中,瞬间拿出,将火罐吸附于体表,随后立即起开。
❸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
闪罐通常不会在皮肤表面留下痕迹,是四种手法中刺激性最小的一种。
● 走罐步骤❶用75%浓度的酒精棉球擦拭需要拔罐的体表。
在需要拔罐的皮肤表面涂上一些润滑的药物或液体。
排毒拔罐疗法 治疗多种疾病
采用排毒拔罐疗法治疗疾病
(一)我大胆地在母亲后背开罐12个,停留50分钟,10个罐出疱,每次贴敷湿润烧伤膏,隔一两天在原位继续拔。
第一疗程两个月,拔罐30~40次,每次拔罐后身体感觉轻松,多病症减轻。
效果相当明显。
到目前为止,她已做四个疗程,达150次之多。
最近又在前胸开罐,治疗食道、胃部病症。
(二)排毒拔罐操作方法
1.根据病人情况,判断是否能拔罐治病。
2.耐心提示:有轻微疼痛、瘙痒。
3.物品准备:
a.罐器:什么部位用什么罐。
b.卫生纸,湿润烧伤膏,酒精棉。
4.拔罐位置
a.先在后背穴位拔罐,根据病情再开四肢,前胸位。
b.根据病情,首次开罐14~24罐,出疱8~14个,
最佳时间为50~60分钟。
根据病者承受能力适当增减.
5.处理方法:
a.起罐:拔出来的物质用卫生纸擦净,用针把大小疱刺破,再用卫生纸吸净。
b.敷药膏。
c.重罐:间隔一至两天,在原位继续拔罐,直至一两次不出疱。
d.一个疗程约两个月,30~40次,因人而异。
停罐一至两个月,恢复自身排毒功能,再做第二个疗程。
(四)在后背、胳膊、小腿、中脘、华盖穴位等处分别拔罐。
第一疗程30次,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中医拔罐疗法【最新版 直接用】
拔罐疗法的特点
疗法特 点
无创伤,无痛苦。对畏惧针刺和注射的病人尤为适宜安全、稳妥,疗 效确切。不经胃肠给药,不会损伤脾胃,无副作用,无个体特异性。 不受任 何条件、设备限制,或坐、或卧、或立、或屋内野外,随时随 地可以施术。便于普及、推广,好学易懂,入门容易,方便群众和缺 医少药地区。仅在采用药罐时需少量药材,且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 药材资源。
拔 。 产 烧 拔 生排罐 罐 刺 除 法 激罐古 疗 , 内 称 使空角 法 被 气 法 拔,, 部造又 的 位 成 名 作 的 负 火 用 皮 压 罐 肤,气 原 充 使 、 血之吸 理 、 吸 筒 淤附疗 血于法 ,腧, 以穴是 达或以 到应罐 防拔为 治部工 疾位具 病的, 的体利 目表用 的,燃
PPT
之中 一医 拔护 罐理 疗八 法大
基 本 模操 板作
拔罐疗法
拔 治 的 用 拔
疾体燃罐
罐 病 表 烧 法
的,排古
疗 目 产 除 称
的生罐角
法 。 刺 内 法 激空, ,气又 的 使 , 名 历 被 造 火 史 拔 成 罐 部负气 及 位 压 、 的,吸 特 皮 使 筒 肤之疗 点 充 吸 法 血附, 、于是 淤腧以 血穴罐 ,或为 以应工 达拔具 到部, 防位利
同
那么临床作用和治疗效果必将大大加强,其应用范围也将大大扩展。
罐
法
不
同
作
用
3
拔罐的操作方法
拔罐疗法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 程
1、定穴: 根据病情选择拔罐部位和拔罐方法。
操作流程
2、拔罐: (1)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2)一手持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深入罐内中下端, 绕1-2周后迅速抽出,将罐口扣在选定部位(穴位)上不动,待吸牢后撒手 ,适时留罐。 (3)安全熄火,点燃的明火稳妥迅速投入小口瓶。
平衡拔火罐操作方法
平衡拔火罐操作方法
平衡拔火罐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在身体上贴上火罐,通过产生负压的方式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排毒和舒缓疼痛。
以下是平衡拔火罐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事先准备好火罐、火笼、酒精、棉球、火种等工具。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并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2. 温热火罐:将火罐倒置,涂上适量酒精,点燃酒精使其燃烧一段时间,然后将火罐迅速贴在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上。
3. 平衡火罐:保持火罐处于倒置状态,并将火罐用火笼或其他金属罩套住,使其保持在平衡状态。
可以适当调整火笼的位置,使火罐平衡并且不会熄灭。
4. 燃烧时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让火罐燃烧约10-15分钟左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能力,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燃烧时间。
5. 消火和移除火罐:燃烧时间到达后,用火罐上的火种将酒精熄灭,再用棉球等物品将火焰熄灭,待罐内真空破坏后即可将火罐取出。
需要注意的是,平衡拔火罐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在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使用火罐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操作时要确保火罐周围没有易燃物品,保持室内通风,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
拔罐八法
拔罐八法八种罐法: 闪、定、走、摇、切、刺、拉、双。
(1)闪罐法:适用于头面部、定点痛,{操作:吸上后立即起罐,反复15—20次、不留罐斑,减轻疼痛。
(1)定罐法:吸拔上去15—20分钟、定穴、循经取穴、一次拔3—4次、一小时。
(2)走罐法:膀胱经加督脉上下走、3—5分钟;{定标准:肋神经斜走,带脉横走,肩胛内缘肩上横走。
}{特点:具有走罐刮痧双种作用,痧有诊断作用:轻红花、中紫花、重黑色包块}(3)摇罐法:适用于小的包块、节结,吸拔上之前用0.5ml火龙液、达到最大的拉伸度、不双向摇、时间5—10分钟。
(4)切罐法:用于硬包块、结节,方法:用真空罐的边缘、备脱脂棉、中药液注射到脱脂棉上、将棉花放在包块上用、真空罐沾切、象切小块肉一样。
{双罐互捻}(5)刺罐法:适用于的包块、节结、粘连、在包块的边缘刺、吸拔3—4次,刺血加摇罐增加疗效。
(6)拉罐法:适用于小面积的包块、节结、条索、僵硬,操作:吸拔上之前用0.5ml火龙液注射罐壁快速来回拉动、时间以出痧为标准。
(7)双罐法:叫泡罐、也叫根治性拔罐,看病有奇效、血稠、高血压、血脂高,因人而异、小姐、领导干部、30—50岁拔双罐(拔出的东西不一样),美容:老百姓、一个扣一个、45分钟、然后用三棱针穿透用卫生纸压吸取拔出的血液毒素。
要上午拔、下午还有时间休息,新期六拔、4—5天拔一次、拔到身上不起泡为止,如果不彻底会在背上产生小黑点。
拔双罐诊断法:集团老总拔出的是透明果冻一样(血稠、血粘、血脂高)小姐拔出的是白泡、风湿比较多。
官太太、吃保健品的人、毒素比较多黄泡。
下台领导拔出的是黑血、因为憋气、气止血淤。
南方人拔出的泡是泡沐沐、杂质比较多。
北方人拔出小官沐沐、小泡泡多、杂质特别多。
受风的人拔出是黑紫、风湿较重。
一个人同时存在气止血淤、黄泡、白泡、紫泡、短命、不是气候的原因、主要不吃蒜,长命、北方人天天吃蒜、蒜是治癌的、长吃蒜的人不得传染病、得的少,后背僵硬、后背强直都和身体内的毒素有关系。
2023年度看图拔罐孟氏拔罐疗法
2023年度看图拔罐孟氏拔罐疗法
2023年度,看图拔罐已成为最流行的疗法之一,特别
是孟氏拔罐疗法,因其卓越的疗效而备受推崇。
孟氏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多种功效,
如消除疲劳,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身心压
力等。
它通过利用负压力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代谢,从
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恢复。
如图所示,一个拔罐师正在为一位患者施行孟氏拔罐疗法。
首先,拔罐师会在患者体表的特定穴位上涂抹保护液,以确保拔罐器材能够完全贴合患者的皮肤。
然后,拔罐器
材被放置于穴位上,并通过电子设备调节空气压力,形成
负压。
这种负压可以吸取深层组织的血液和不良物质,从
而起到排毒、消肿的作用。
拔罐时,患者可以感觉到一种舒服的刺痛感,这是说明
负压正在有效地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自我修复
能力。
此外,拔罐器材的清晰可见,患者可以直观地看到
拔罐疗法的疗效,更容易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孟氏拔罐疗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身体问题,还可以用于精神上的治疗。
许多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症等疾病的患者通过拔罐疗法,得到了身心的放松和
舒缓。
总之,孟氏拔罐疗法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卓越的疗效,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备受推崇的治疗方法之一。
各种火罐的操作方法
各种火罐的操作方法
火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风湿、肩颈痛、关节炎等疾病。
下面是不同火罐的操作方法:
1. 传统火罐:首先,在火罐底部点燃一小块酒棉,将其快速放入罐子内,然后立即贴在患者皮肤上。
在皮肤与火罐之间形成真空效果,导致皮肤内的血液流入火罐区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可根据需要调整火罐驻留时间和火罐数量。
2. 玻璃火罐:首先,用酒精或棉球浸湿底部的火罐,点燃并迅速将其放置在患者的皮肤上。
然后火焰熄灭后,火罐与皮肤之间形成真空,引起皮肤组织局部充血,以促进血液循环。
可根据需要调整火罐驻留时间和火罐数量。
3. 电动火罐:将火罐放置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然后打开电源开关,火罐内的负压机构开始工作,吸附皮肤局部组织。
可根据需要调整火罐的吸力和时间。
4. 磁疗火罐:将磁疗火罐放置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然后使用磁场引导器进行磁导,使磁场与皮肤局部组织一起施加在火罐上,进而达到温热疗法的效果。
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火罐,都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 在操作前先检查火罐是否完整,无损坏或裂纹。
- 在操作时要确保火罐与患者皮肤充分接触,以确保真空效果。
- 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调整火罐数量、位置和时间。
- 火罐使用后要小心熄灭火焰,以免造成意外。
- 注意消毒火罐,以防交叉感染。
请注意,火罐疗法属于中医疗法,操作方法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转 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
转平衡火罐的十种手法第一章概论一、定义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最佳治疗原则:疗效好,痛苦小,无副作用,见效快,成本低二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
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
第二章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1.临床作用1)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
2)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
2.作用机理1)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a)机械刺激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
b)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来源:手的温度;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2)全身作用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经根,周围肌组织等?脊髓或大脑皮层?CNS兴奋?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3平衡火罐的治疗特点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3)疗效显著4)无副作用5)既治病又防病(此点最重要)4.取位原则:(绝大部分治疗在背部)1)取中为主:躯体为主,四肢为辅2)胸,腹,盆腔的器官的治疗,以背,腰,骶为主;前病以取后背为主(脊神经后根-华佗夹脊穴,膀胱经)3)据疾病的发病阶段取位:急性病或慢性病急发,取健侧;反之,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取患侧。
蒙医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概述:拔罐疗法是在圆容器内引起负压放于病患部位表面,通过吸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拔罐所用器具有陶罐,瓷罐,玻璃罐,角罐,铜罐,竹罐等多种。
火罐的形状,大小不一,根据所需可适当选用。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1.灸疗拔罐基本手法(1)投火法:将一片纸卷成锥形点燃放进罐内,速把罐口扣于患病部位上。
此时要注意烧伤皮肤,此法主要用于侧面拔罐。
(2)闪火法:将小棉球蘸95%的酒精点燃后沿火罐内壁旋转一周迅速扣于患病部位上。
(3)贴棉法:将一小团棉花蘸95%的酒精点燃后沿火罐内壁点燃后扣于患病部位上。
注意因酒精过多而烫及皮肤。
(4)垫盘法:在拔罐部位的正中放一小盘(要比罐口小),盘上放一片纸点燃后把罐扣于其上。
此法主要在腹部拔罐时施用。
(5)贴纸法:将一干净纸用水浸湿后贴于拔罐部位,再点燃纸放进火罐内扣于其上。
2 .具体拔罐法拔罐疗法主要有直接拔罐,拔罐针刺,拔罐割切三种。
直接拔罐:直接拔罐发之使用范围比较广而易于掌握,操作简单。
有固定拔罐,反复拔罐,移动拔罐等三种。
固定拔罐:将火罐扣放后固定不动,按该部位及吸引力之大小,一般保持10~20 分钟,待局部充血皮肤发紫为止。
移动拔罐:将局部皮肤湿润后,用罐口光滑的火罐进行拔罐向上下左右用力推动移位数次。
此法多用于后背等宽阔平坦的部位。
拔罐针刺:这是拔罐于放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先把所选部位进行消毒后,再行拔罐10~15分钟,待发紫隆起为止。
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式放血浅刺几下,再行拔罐针刺,拔罐次数与深度应视患者体质强弱和拔罐部位的大小而定。
拔罐1~5次为宜。
此法之吸出恶血与黄水的作用显著。
因而多用于恶血,黄水偏盛的疾病。
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而宽阔部位的穴位或穴位施治。
拔罐割切:拔罐割切是拔罐和放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先把所选部位进行消毒后,再行拔罐10~15分钟,待发紫隆起为止。
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尖锐的刀(刮胡刀最好),划破皮肤后再行拔罐。
割切次数与深度,应视患者体质强弱和拔罐部位之大小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疗法的基础知识1、现代拔罐的发展 (3)2、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 (3)3、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 (4)4、拔罐禁忌的人群 (5)5、几种常规拔罐疗法 (5)6、拔罐时体位的选择的原则 (6)7、拔罐疗法的选穴原则 (6)8、什麽是阿是穴 (7)9、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8)10、能使拔罐治疗效果更好的诊断点 (11)11、拔罐的操作步骤 (11)12、拔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2)13、拔罐时为什么会充血、瘀血 (13)14、拔罐后起水泡 (13)15、拔罐后皮肤渗出物不同 (13)17、相对于其他疗法,拔罐疗法有什麽主要的特点 (14)18、中医学对拔罐作用的认识 (15)20、拔罐常用的穴位 (16)21、常见病的走罐路线 (16)22、拔罐可以预防晕车晕船 (17)23、拔罐能预防保健 (17)24、拔罐有利于美容 (18)25、重罐产生疼痒感是怎么回事 (18)26、拔罐过程中的病灶反应 (19)27、罐口部位表面情况分析 (20)28、拔罐的作用 (20)29、拔罐为什麽能治病 (20)30、弄清除病因再拔罐 (21)31、罐斑的认识 (22)32、拔罐用于保健强身常用穴位 (22)33、拔罐养生常用方法 (23)34、怎样拔罐才能事半功倍 (24)35、怎么来把握拔罐力度和拔罐时间 (25)36、后背排罐疗法 (25)37、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26)38、病例 (27)39、拔罐另解 (34)40、其他 (49)1、现代拔罐的发展纵观历代拔罐用具,虽经数千年,亦仅只兽角、竹罐和陶罐、金属罐四种,其中兽角早在唐宋就已逐渐淘汰,金属罐,因其价格贵,又有传热快,易烫伤的缺陷,实际上并未在临床上推广。
现代,除了继承传统的拔罐用具外,已创制出很多新的器具,诸如玻璃罐、橡皮罐、塑料罐及穴位吸引器等。
特别是玻璃罐及塑料罐,应用最广,似有取代传统工具之势。
在拔罐操作方法上,更为古人所望尘莫及。
如以吸拔的排气法分,有利用火力排去空气的火罐法,包括闪火法、投火法、架火法、滴酒法等等;有利用煮水排去空气的水罐法;有利用注射器或其他方法抽去空气的抽气罐法。
如以吸拔的形式分,又有单罐、排罐、闪罐、走罐之别。
另外,近年来,拔罐与其他穴位刺激法结合运用日趋增加,其中不少已成有机整体,如用中草药煎煮竹罐后吸拔,或在罐内预行贮盛药液吸拔的药罐;在针刺过的部位或留针处古代应用拔罐法治疗的病症十分局限。
近几十年来,拔罐疗法已经普遍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
据我们对1950年至1990年四十年间大陆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统计,发表有关拔罐疗法的临床报道,就有二百余篇之多。
所涉及的病症达五十二种。
其中既有急性病症,诸如急性阑尾炎、胆绞痛、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等,也用于治疗某些为现代西医所束手的疑难病症,如牛皮癣、红斑性肢痛症、遗尿等。
对其中不少病症取得了颇为独特的效果。
为了客观验证拔罐疗法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大多数拔罐适应症都积累了较大的样本,以表明其的可重复性。
如神阙穴拔罐治疗急性荨麻疹,近几年就有多家报道,总共例数达数百例之多,平均有效率超过90%。
有的学者,还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选择有关实验指标,进行对照观察,以证实其疗效的可靠性。
如支气管哮喘,针刺拔罐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测定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P<0.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极为显著(P<0.001)。
这些都显示拔罐疗法的科学价值。
2、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此,传统医学以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通、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
拔罐疗法是由于罐内形成负压吸住皮肤而收到治疗效果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拔罐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现分别叙述如下:(一)机械刺激作用机械刺激作用机械疗法,由于罐内形成负压,生成一种负压机械刺激作用。
这种刺激,可以通过皮肤感受器,血管感受器,感受其刺激,经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反射性的调节兴奋和抑制过程,使整个神经系统趡于平衡。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当轻而缓的拔罐可使神经受到抑制;当强而急的拔罐则可使神经兴奋。
负压吸拔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通过调整负压吸力大小的机械刺激作用,可以调节机体机能趡于平衡。
(二)温热刺激作用拔罐疗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能使局部的浅层皮肤组织发生波动冲血,促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加强了机能和组织的活动能量。
有文献报告进行过拔火罐的地方,血红蛋白和白细胞都比全身有显著增加,其中血红蛋白增加20%;红细胞增加一百万以上;白细胞增加8000左右。
拔火罐后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病情好转而恢复健康。
(三)溶血刺激作用拔罐疗法由于有很强的负压吸附力量,所以能使拔罐部位毛细血管破裂,局部淤血,引起自家溶血现象,释放组织胺,5-羟色胺等。
神经介质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刺激着整个机体的内能,有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质,再由大脑皮质发生反射作用,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
(四)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经多方试验,吸拔刺激能激发吞噬细胞作用。
拔罐前后比较,拔罐后白细胞总数有少量增加,其吞噬细菌指数细胞反应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及血清补体效价都明显的提高。
而且其数目并无明显增多,而吞噬细胞的功能却明显地提高了。
(五)神经调节拔罐时,由于负压吸拔能机械刺激,能传至大脑皮质,来对神经系统的平衡实行反向调节。
这种双向调节的功能,实际是对人体的病理特征来进行良性调节。
如果病人兴奋则使其抑制,病人抑制则使其兴奋。
(六)消炎作用吸拔火罐后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可反射性改善病变部分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的恢复和再生。
吸拔之后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可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消除肿胀和疼痛。
吸拔之后局部白细胞数目的轻微增多的和吞噬机能的增强可以吞噬细菌和病毒,所以有消炎作用。
3、拔罐适应什么样的人群拔罐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患者无痛苦,疗效显著,而在民间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并着它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凡针灸,按摩疗法使用额度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
例如以下各科诸多疾病均可进行拔罐治疗,而且见效快,疗效显著。
3.1 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3.2 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3.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3.4 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3.5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6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纤维织炎、肱骨外上髁炎、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类风湿性骨关节炎等。
3.7 妇科疾病: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闭、痛经、白带、黄带4、拔罐禁忌的人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
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4)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合。
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5)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
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
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6)孕妇的腰骶及腹部不宜拔罐。
(7)恶性肿瘤患者不宜拔罐。
(8)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者均不宜拔罐。
(9)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5、几种常规拔罐疗法(一)单罐法。
单罐法即单罐独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局限的疾病。
(二)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法。
留置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它可用于拔罐治疗的大部分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三)多罐法(神经节段拔罐法)。
多罐法即多罐并用,一般用于治疗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病变处肌肉较丰满的疾病,或敏感反应点较多者,可根据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情吸拔数个至10余个。
(四)闪罐法(病变反射区吸拔法)。
闪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潮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
此法的兴奋作用较为明显,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及中风后遗症等。
(五)针罐法。
针罐法是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拔罐法。
其具体操作也可分为二类:1、留针拔罐法。
选定穴位,针刺至得气,运用一定手法,留针于穴区,再在其上拔罐。
2、不留针拔罐法。
系指针刺后立即去针,或虽留针,但须至取针后,再在该部位拔罐的一种方法。
(六)走罐法。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行罐法或旋罐法。
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薄薄的润滑油。
(七)血罐法。
又称为刺络拔罐或刺血拔罐。
刺的时候不宜过深,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左右。
(八)平衡罐法,也就是内脏神经调节吸拔法。
(九)指罐法。
就是在需要拔罐治疗的穴位或患处先用手指代替针点按穴位(点穴)或点揉患部后再进行拔罐治疗的方法。
(十)发泡罐法。
通过延长时间和增大吸拔力量等使罐内产生水泡(皮下充水)而达到治疗目的。
(十一)灸罐法。
是将拔罐与艾灸疗法相结合的方法。
(十二)按摩罐法。
是将按摩手法有机的根据病情、病位而结合起来。
(十三)摇罐法。
该法是对所留之罐均匀而有节奏的摇动,使罐体与皮肤产生松紧变化,患者进一步放松,产生不同程度舒适感。
(十四)转罐法。
该法是在摇罐的基础上,增大摇扭旋转力量,手法较剧烈,牵拉程度更大,以促进血液循环,局部肌肉放松。
增强治疗效果。
(十五)提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