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扬州慢》姜夔(28张ppt)
合集下载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精品课件(共29张ppt)
哀江头 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 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 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 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 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 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 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 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 欲往城南望城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句中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谁知竹西路,歌 吹是扬州。”
扬州慢
姜夔
姜夔作词,不喜欢套用别人曲子,常 常自己谱曲,所以他的词一般来说, 词牌与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 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 “扬州慢”。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 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 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 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 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 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 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 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和绍兴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兵两度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遭到焚掠。
杨贵妃明亮的眼寒睛和”洁白,的牙把齿在角哪里声呢?的鲜血凄玷污清了她与的游天魂,气再也的不能寒归来!冷联系在
全诗以一个“哀”字统领全诗,抚今追昔,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4.2《扬州慢(淮左名都)》优秀课件(29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殷芸: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扬州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原因? 但是这些“绅士”的西方代表纷纷离场。 ——《寄扬州韩绰判官》 要求:自主阅读,动笔勾画,独立思考,疑问处做好标记;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十二年之后,21岁的布衣词人姜夔,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于是他自度声律,独创词牌,写下了《扬州慢》这首词。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提示:注意意象选取、炼字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
内容:深沉,悲切。
提示:注意意象选取、炼字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
《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烧杀掳掠。
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但是这些“绅士”的西方代表纷纷离场。
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
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是战火的遗迹和见证。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时间 地点 天气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的主体部分。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内容:深沉,悲切。 音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扬州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文中哪一句话点明了原因? 但是这些“绅士”的西方代表纷纷离场。 ——《寄扬州韩绰判官》 要求:自主阅读,动笔勾画,独立思考,疑问处做好标记;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十二年之后,21岁的布衣词人姜夔,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于是他自度声律,独创词牌,写下了《扬州慢》这首词。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 提示:注意意象选取、炼字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
内容:深沉,悲切。
提示:注意意象选取、炼字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
《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烧杀掳掠。
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但是这些“绅士”的西方代表纷纷离场。
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
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是战火的遗迹和见证。
《资治通鉴》:扬州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时间 地点 天气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的主体部分。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内容:深沉,悲切。 音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扬州慢》优秀课件
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
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知 1.词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黍离之悲”?
空城
2.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上阕:纪行写景
下阕:伤今怀古
上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竹西佳处”一句 用典杜牧的《题扬州禅 智寺》中“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驻防部队的号角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谱写 作曲
认为
之悲也。
解读小序 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所感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主题 感情基调
思考: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悲
何谓“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总结上阙
1.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空城” 的?
昔 日
“淮左名都” “名都” “竹西佳处” (虚写)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昔 盛
今
今 日
“空城”
(实写)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破败 荒凉
衰 的 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用典诗句,情景交融。
缘景明情,细品悲情——下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
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 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 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进一 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感知 1.词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黍离之悲”?
空城
2.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上阕:纪行写景
下阕:伤今怀古
上阕: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找出使用的典故?作用?
“竹西佳处”一句 用典杜牧的《题扬州禅 智寺》中“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
驻防部队的号角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谱写 作曲
认为
之悲也。
解读小序 读一读词前小序,看看小序交待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所感
写作缘由 他人评价 主题 感情基调
思考: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悲
何谓“黍离之悲”?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总结上阙
1.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空城” 的?
昔 日
“淮左名都” “名都” “竹西佳处” (虚写)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昔 盛
今
今 日
“空城”
(实写)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破败 荒凉
衰 的 感 伤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用典诗句,情景交融。
缘景明情,细品悲情——下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
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②虚实结合。“春风十里”是作者想象中的虚景,“荠麦 青青”是作者眼前的实景。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上下两 句,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进一 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扬州慢》姜夔--优秀ppt课件
扬州慢
姜夔
1
作者简介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 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 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 精通音律,其词作多 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 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 工典雅,意蕴谐 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 下 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 乐极有价值。代表作有《暗香》 、《姑苏怀古》《 昔游》、《疏影》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4
思考
这首词写了作者进入扬州城后看到、听到、
想到了什么?
意这 答道
题 没 有 固 定 答 案
,
请 随
5
黍离与萧德藻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为悼惜周室 衰微而作。
千岩老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的 号。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南京著 名诗人。他,今天已很少为人所知,但在当 时却赫赫有名,他的诗名甚至与陆游、范成 大、杨万里相埒。
6
梳理词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 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 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 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 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 的这段路歇歇吧!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 ,给下文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7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代诗人杜牧用 “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 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上 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 荒凉不堪的景象。
8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前一句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 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地遗迹和 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 用了移情的手法。
姜夔
1
作者简介
姜 夔(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 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 官贵人坐上客。擅长写词,尤 精通音律,其词作多 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 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 工典雅,意蕴谐 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他的词留 下 了十七首当时用于演奏的古乐谱,对研究唐宋音 乐极有价值。代表作有《暗香》 、《姑苏怀古》《 昔游》、《疏影》等。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等。
4
思考
这首词写了作者进入扬州城后看到、听到、
想到了什么?
意这 答道
题 没 有 固 定 答 案
,
请 随
5
黍离与萧德藻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为悼惜周室 衰微而作。
千岩老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的 号。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南京著 名诗人。他,今天已很少为人所知,但在当 时却赫赫有名,他的诗名甚至与陆游、范成 大、杨万里相埒。
6
梳理词意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宋时在淮扬一带设置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 路称淮左,扬州是淮左地区的著名都会,故称淮左 名都。竹西,是扬州的名胜。说明过去扬州是繁华 的,令人向往的。所以作者路过此处,自然要“解 鞍少驻初程”。意思是说,下马解鞍,暂时在初行 的这段路歇歇吧!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 ,给下文写扬州今日的破败荒凉起反衬作用。
7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代诗人杜牧用 “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 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上 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 荒凉不堪的景象。
8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前一句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两句写战乱的惨 状,那屡遭兵火摧残的古树是战火地遗迹和 见证,似乎在向人们控诉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成功地运 用了移情的手法。
《扬州慢》姜夔PPT(综合)优秀全面实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以虚景反衬实景,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 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恰似杜甫的“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风十里”,并非实 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使读者联 想当年扬州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十里长街盛况, 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
金兵的劫掠虽然早已成为 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 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 战祸兵灾有多么酷烈!
写,表达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借代杜牧高 超的诗才和丰 富的情感。
以杜牧之难 赋深情,侧面写 扬州城如今的荒 凉破败。
应为:冷月无声荡波心,移就辞格。 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 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 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 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 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 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
树犹如此, 人何以堪?拟人 手法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借代手法,四字点明 了“尽荠麦青青”“废池 乔木”“清角吹寒”“冷 月无声”“红药,年年知 为谁生”也即扬州成为 “空城”的原因,流露出 词人对侵略者的愤恨。 揭露了侵略者给扬 州造成的惨象,给扬州 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反映人民对侵略战争的 极端痛恨,也表达了词 人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 感时伤世的情怀
至此,上片由虚写“名都”“佳 处”起笔,却以实写“空城”作结,其 今昔盛衰之感鲜明,充分表达了词人的 “怆然”之情。
才华横溢、善于作 诗、有卓越鉴赏力的杜 牧曾游赏于扬州,写过 许多关于扬州的名句
就算 如今
为何而惊?扬州 昔日繁华,今日萧 条,荠麦青青,古 今变化之大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作者进一步从怀古中 展开联想:晚唐诗人杜牧 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中, 但如果他重临此地,必定 再也吟不出深情缱绻的诗 句,因为„„ 杜牧之“惊”, 侧面写扬州城如今 的荒凉破败。流露 出对战争的厌倦, 对国家的伤痛之情
唐诗宋词选读” 之《扬州慢》 课件 (共31张)
因为一座城
因为一座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南朝殷芸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扬州慢
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继苏轼之后又一 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难得的艺术全才 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 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 一生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 走进词人——姜夔 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 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 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 不精善。词多纪游、咏物、感 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 江湖雅士 时之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黍离》(《诗经.王风》)
• “黍离之悲”——指昔盛今衰之 悲、亡国失土之悲。
初 读 诗 歌
语速慢而舒缓,吐字宜慢、气息稍长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 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 意象,表达 ①刘诗借燕子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华,而今却 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今昔对比,寓情于景。 了 之感。 ②吴词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与己词 (2)请简要赏析这两篇作品在表现手法 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 上的不同。
解题:
姜夔精通音律,他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 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因为一座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南朝殷芸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扬州慢
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 继苏轼之后又一 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难得的艺术全才 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 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 一生浪迹江湖、寄食诸侯,是 走进词人——姜夔 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他一生 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 诗词、散文和音乐、书法,无 不精善。词多纪游、咏物、感 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 江湖雅士 时之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黍离》(《诗经.王风》)
• “黍离之悲”——指昔盛今衰之 悲、亡国失土之悲。
初 读 诗 歌
语速慢而舒缓,吐字宜慢、气息稍长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 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 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 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1)这两篇作品均通过 意象,表达 ①刘诗借燕子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华,而今却 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今昔对比,寓情于景。 了 之感。 ②吴词巧妙地引用前人词句典故,使之与己词 (2)请简要赏析这两篇作品在表现手法 浑然一体,又使其借故出新,另有深意。 上的不同。
解题:
姜夔精通音律,他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 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姜夔《扬州慢》优秀PPT课件
词人想象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 什么?
因“空”而“惊 ”,曾经在杜牧笔下流 淌过无数赞美扬州诗文,此时此地,此情 此景,晚唐诗人杜牧是“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而姜夔则是实实在在的触 目惊心、心惊心痛了。杜牧尚且如此, “我”何以堪?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拟人。废池、乔木没有知觉,词 人将其人格化,意即它们目击了 战争的恐怖,种种景象仍留在它 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 何况当地人民呢?这样写,深刻 地反映出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 痛恨,表现了对扬州人民痛苦的 深深同情。
解词牌
这首词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 的词,一般都比较长。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 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 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 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1.词作时间 2.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 3.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4.其他词人的评价
卷春豆娉 上风蔻娉
赠 别
珠十梢袅 二
帘里头袅 总扬二十
首 (
不州月三 其
如路初馀 一
)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郎俊赏扬州辞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
《扬州慢》
原句、出处
竹西佳处 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扬州慢》ppt课件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 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 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 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 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 文恬武嬉,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
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 现实,岂能无动于衷 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3、作者来到扬州见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原文中找)
答:(见)“荠麦青青” ,(听)“清角吹 寒”.
4、上片写景有何特点 由哪些词可以看出
答:景中有情,由“废池乔木”“清角吹 寒”“空城”可以看出.
5、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情景交融、对比,抒发目睹满目凄凉衰败的 景象所产生的无限感慨.
下片 6、“杜郎俊赏”什么意思
词的上半阕写扬州兵灾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作者 的亡国丧土之悲.
上半阕主要写实,抓住了“荠麦”、“废池”、 “乔木”、“清角”、“空城”这些富有特征的战乱 之后的景物,又以黄昏相衬托,暗淡、凄凉,令人目不忍 视,耳不忍闻,作者怀念故国,憎恨敌人的爱国思想感情 从中自然流露出来.
词的下半阕运用杜牧故事,处处设想,抒写黍离之悲.
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 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 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 胜感慨,因作此诗.
一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 人哉
二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 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是什么意 思,其写法有何特点 流露出什么感情
唐诗宋词选读之扬州慢姜夔PPT课件
(3)乐景写哀,名都,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 桥描绘扬州繁华之景,反衬了山河破碎的哀思;
(4)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实写眼前萧条的景象 ,虚写昔日扬州繁华景象,通感扬州昔盛今衰的对 比,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5)以景结情 ,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 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物是人非的今昔之 慨。
(4)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实写眼前萧条的景象, 虚写昔日扬州繁华景象,通感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 ,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5)融情入景,描绘了劫后扬州的残破荒凉之景, 表现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3、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1)对比反衬,以昔日的“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 ,来反衬今日的萧条败落、对景难排和深 情难赋;
(1)拟人、通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通感”手 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 挪移沟通;
(2)视听触结合,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 是寒气逼人,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由视 觉到听觉的转移;
(3)动静结合,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波心荡 ”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动静相宜;
(2)以景结情 ,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 赏,表现扬州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 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慨。
5、本词表达黍离之悲,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 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1)对比,将昔日繁华扬州与现在萧条扬州作对 比,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2)情景交融,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情 景交融地抒发了亡国之悲;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意象 4、读题材 5、读情语 6、读人物 7、读情境 8、读诗句 9、读注释 10读手法
(4)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实写眼前萧条的景象 ,虚写昔日扬州繁华景象,通感扬州昔盛今衰的对 比,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5)以景结情 ,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 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物是人非的今昔之 慨。
(4)虚实结合、对比衬托,实写眼前萧条的景象, 虚写昔日扬州繁华景象,通感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 ,抒发了作者感时伤世的忧郁情怀;
(5)融情入景,描绘了劫后扬州的残破荒凉之景, 表现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3、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
(1)对比反衬,以昔日的“杜郎俊赏”、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 ,来反衬今日的萧条败落、对景难排和深 情难赋;
(1)拟人、通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通感”手 法,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 挪移沟通;
(2)视听触结合,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 是寒气逼人,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由视 觉到听觉的转移;
(3)动静结合,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波心荡 ”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动静相宜;
(2)以景结情 ,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 赏,表现扬州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 物是人非的今昔之慨。
5、本词表达黍离之悲,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 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1)对比,将昔日繁华扬州与现在萧条扬州作对 比,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2)情景交融,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情 景交融地抒发了亡国之悲;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 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意象 4、读题材 5、读情语 6、读人物 7、读情境 8、读诗句 9、读注释 10读手法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共29张ppt)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 这叫做自度曲。
知 人 论 世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 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 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 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风清丽典雅,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 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生前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 文字交。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 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当年扬州那春风十里的繁 华街道,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连 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 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 空城。
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 地一定感到吃惊。纵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 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 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 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呢?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
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论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
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
其
宋孝宗淳熙三 年(1176)
冬至
即扬州
雪止天晴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
(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知 人 论 世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 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漫游各地,政治上 困顿、失意,一生未入仕途,过着清客生活。他多才多艺,善 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十七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风清丽典雅,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 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生前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 文字交。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这里有著名的游览胜地竹西 亭,初到扬州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当年扬州那春风十里的繁 华街道,现在都是野麦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连 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 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在寒风中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 空城。
当年杜牧给予了扬州很高的赞赏,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 地一定感到吃惊。纵使有写出“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 才华,也难以表达出面对这扬州残破景象的悲痛之情。二十四 桥仍然还在,桥下江中水波荡漾,凄冷的月色,寂静无声。想 到桥边的红芍药鲜花盛开,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呢?
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
临安等城,焚掠一空。 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 论
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扬州再次遭到
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
其
宋孝宗淳熙三 年(1176)
冬至
即扬州
雪止天晴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jì),荠
(jì)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淮左名都)》标准课件(28张)
• 下阙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 先前对她的印象,皆来自诗词典故,还有名扬天下的炒饭。
十五年的风吹雨打,物是人非,再读你, 十五年的风吹雨打,物是人非,再读你,
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座城,一个人。
州之冷清萧条。令人产生 无论是谁,无论能否找寻得到,都值得留恋。 “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扬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州昔盛今衰的感
——《寄扬州韩绰判官》 伤。
2、分析“悲” 因
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富庶的扬州 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呢?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 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 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
时间 所见 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写作 缘由 别人 评价
主题
:
对国 家昔 盛今 衰的 痛惜 伤感 之情
感情 基调 : 低 沉 悲 凉
二、再读·感知 “悲”情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shǎo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 重chóng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十五年的风吹雨打,物是人非,再读你, 十五年的风吹雨打,物是人非,再读你,
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座城,一个人。
州之冷清萧条。令人产生 无论是谁,无论能否找寻得到,都值得留恋。 “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扬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州昔盛今衰的感
——《寄扬州韩绰判官》 伤。
2、分析“悲” 因
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富庶的扬州 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呢?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
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 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 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 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 渐起,戍角悲吟。
时间 所见 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 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写作 缘由 别人 评价
主题
:
对国 家昔 盛今 衰的 痛惜 伤感 之情
感情 基调 : 低 沉 悲 凉
二、再读·感知 “悲”情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shǎo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 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 重chóng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 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 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姜夔在《扬 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在这里,娇 艳的“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 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 杜牧曾赞美扬州:“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 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清角,指发音凄凉的号角。号角的声音更衬托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作者的痛苦心情层层增添,达到了高潮。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霁:jì由雪转晴。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解鞍: jiěā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荠麦:jì野生的麦子。都: dōu。豆蔻/青楼:美好的诗句。
二读:疏通词意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赋深情。
扬州慢
姜夔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掌 握词的艺术手法。 2.体会其情感,感受词人深沉 的爱国之情。 3. 熟读、背诵全词。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 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 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 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 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 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 景色,想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 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 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 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 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
• “黍离之悲” • 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
故国之思。
思考: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 为停留。
• 上片首句由“名都”、“佳处”起笔,扬州昔日的繁华可以窥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
•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春风十里 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联想当年 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化用诗词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听说扬州繁 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今昔对比。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 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 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 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词人运用移情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人民 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一读扬:州读慢准字姜夔音,读出节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 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 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 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 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 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淳熙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满眼 都是野麦。进入扬州,向四处看,一片萧条,河水碧绿 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伤,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 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黍离”意象
•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 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 庄稼,不胜感慨,因作《黍离》。
总结:全词的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化用 联想 借景抒情 拟人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杜牧诗句 若杜牧重到扬州……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
联
杜郎俊赏,算而
今重到须惊。纵豆蔻
想
词工,青楼梦好,难
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红药”意象
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早见 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 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
•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以 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致后人 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
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 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 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 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 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 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 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 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 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 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 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在一 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 “惊”字暗连上片景物,带动下片抒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 人所称颂不已。即使有“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 难以表达这悲痛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桥上,所以有此句。 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 桥头没有了吹箫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 无声无息,冷绝凄绝。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 么?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
听到—— 清角吹寒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红药虽盛无人欣赏。
全词总结
•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 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 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 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 国的深情。
•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
• 杜牧曾赞美扬州:“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 管清”,而今仅剩一座空城,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清角,指发音凄凉的号角。号角的声音更衬托这座空城的可怕的寂静。 作者的痛苦心情层层增添,达到了高潮。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 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霁:jì由雪转晴。怆然:chuàng悲伤的样子。解鞍: jiěān解下马鞍,表示停驻 。荠麦:jì野生的麦子。都: dōu。豆蔻/青楼:美好的诗句。
二读:疏通词意
小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 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赋深情。
扬州慢
姜夔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掌 握词的艺术手法。 2.体会其情感,感受词人深沉 的爱国之情。 3. 熟读、背诵全词。
解题:
词牌名,是作者的自度曲注宫调并填旁谱。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 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 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 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 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 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 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 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 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二十四桥因桥边盛产红芍药花,故又称红药桥。作者面对清冷的 景色,想到桥边依然盛开的红花,不禁悲从中来,向芍药发问: 你们寂寞地开在这里,无人来观赏,你们为谁而开呢?这里将无 情的花儿赋予了情感,意蕴至深、悲痛已极。花且如此,人何以 堪?到这里,全词结句,但词意绵长,余音缭绕,久久不绝,词 人的悲怆之感达到了高潮。
•
• “黍离之悲” • 指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
故国之思。
思考: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 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 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 交代了《扬州慢》的写作时间地点天气状况。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描绘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交代写作的缘由。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对《扬州慢》评价。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稍 为停留。
• 上片首句由“名都”、“佳处”起笔,扬州昔日的繁华可以窥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自虚处传神,城池荒芜、人烟稀少、屋宇倾颓的凄凉情景不言自明。
• “春风十里”,并非实指一路春风拂面,而是化用杜牧诗意,“春风十里 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联想当年 楼阁参差、珠帘掩映的盛况,化用诗词反照今日的衰败景象:听说扬州繁 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 今昔对比。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 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 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 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词人运用移情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人民 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一读扬:州读慢准字姜夔音,读出节奏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 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 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 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 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写作背景
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 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 不思恢复。
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 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 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 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 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景 象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了深沉的 黍离之悲。
淳熙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满眼 都是野麦。进入扬州,向四处看,一片萧条,河水碧绿 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伤, 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 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黍离”意象
•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 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 庄稼,不胜感慨,因作《黍离》。
总结:全词的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 对比 夸张 用典 化用 联想 借景抒情 拟人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今日扬州和昔日扬州 尽荠麦青青 杜牧诗句 若杜牧重到扬州……
荒凉之景寓悲伤之情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波心荡,冷月无声 渐黄昏,清角吹寒
联
杜郎俊赏,算而
今重到须惊。纵豆蔻
想
词工,青楼梦好,难
合作探究,体会诗情
红药”意象
红药,也称为芍药,芍药花作为一种意象符号,最早见 于《诗经》:“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 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
•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以 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致后人 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
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 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座 上客。擅长写词,善书法、精音 乐、能自度曲。词多纪游、咏物、 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 时之作。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 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 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 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 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 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 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在一 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他若重来此地一定吃惊。 • “惊”字暗连上片景物,带动下片抒情。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当年杜牧在繁华富庶的扬州,写下了名噪一时的佳句,为封建文 人所称颂不已。即使有“豆蔻”和“青楼”美好诗句的才华,也 难以表达这悲痛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箫于桥上,所以有此句。 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 桥头没有了吹箫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 无声无息,冷绝凄绝。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思考: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什 么?
见到——
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 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
听到—— 清角吹寒
想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红药虽盛无人欣赏。
全词总结
•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 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 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 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 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