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文字题)

合集下载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与土地经济学1、土地的定义: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库、山峦、沙漠、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工建设的一切可利用的地貌特征。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土地是一个地理实体,具有三维空间的位置和形状。

土地的空间范围由地表、地下和上下空间组成。

土地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土地的空间特征。

(2)经济特性:土地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土地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外部附加价值。

土地的使用价值取决于土地的用途、使用方式和利用程度。

(3)社会特性:土地具有社会属性,受到政策、法律、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3、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市场规律的学科。

它综合了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1、土地资源利用: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将土地投入生产、生活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使用活动。

土地资源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土地资源配置: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社会经济需求,合理分配和布局土地资源,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

3、土地资源配置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经济效率原则。

4、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配置方法。

静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需求预测法、综合平衡法和社会经济评价法等;动态配置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外推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等。

三、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1、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体系,包括土地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活动。

2、土地制度:是指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规划制度等。

3、土地市场的特点:不充分竞争性、信息不对称性、政策敏感性。

4、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

5、我国的土地市场体系:一级市场(政府垄断市场)、二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自由市场)、三级市场(个人之间的自由市场)。

土地经济学复习

土地经济学复习

1、名词解释1. 土地的综合概念:土地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要素,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2. 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来源。

3. 土地资产(land assets):是国家、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占用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4. 人地关系(people and land relationship):泛指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质是人通过自身的劳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

5. 土地问题:人地关系失调所产生的问题,是人地关系失调所出现的经济问题。

6.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7. 土地供给(supply of land):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人类有用的各种土地资源的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和未利用的后备土地储量的总和。

8. 土地自然供给(the physical supply of land):土地以其自然固有的属性供人类利用,以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9. 土地经济供给(the economic supply of land):土地在自然供给即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10. 土地需求(the demand for land):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包含农业用地需求和非农业用地需求两大类。

1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population supporting capacity of landresource):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12. 土地生产潜力: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所能提供的农、林、牧、渔各类产品的最大生产潜力。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终稿)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终稿)

第一章导论1.狭义的土地: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

不包括陆地的水面。

广义的土地:土地即陆地及其水面。

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陆地水面。

2.土地的自然特性(eg:选择---因地制宜反映的是土地自然特性中的质量差异性)①位置固定性 ---就地利用②面积有限性---节约、集约地利用③质量差异性 ---因地制宜④功能永久性---保护与循环利用3.土地的经济特性①供给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Esp=0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0<Esp<1②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林地→耕作投入增大,生物蓄积量减少→耕地→固定资产投入,生态损失巨大→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损失大→耕地→生长周期更长→林地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课堂练习(看一下)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投资适度,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供给稀缺性→土地投机,地价猛涨利用方式相对分散性→区位选择与综合效益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勘察、规划、效益评价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管理,监督和调控4.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中,土地主要是作为地基、操作的场地与空间发挥作用. 土地的数量、质地和土地的位置,决定了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在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部门中,土地主要是作为资源和生产工具等发挥作用,因此,蕴藏资源的数量、丰度及其位置,对利用的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5.新的土地现状分类标准,在一级分类中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6.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归结为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生产力)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7.威廉·配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作了初步的阐述。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5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6土地的分类——地貌特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土壤质地(黏土、壤土、沙土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土地权属(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利用现状(分为多种类别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农业: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坡度、海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人口数量及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价格等 , 行政因素 (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 ,社会因素(人文景观、社会环境、传统风俗习惯等。

5土地利用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划分:取得物质产品、取得服务。

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

6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7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2.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利用规模:是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所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是反应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

4.农业经营规模:泛指农业经营单位的规模量(包括规模总量及单一生产要素的规模量),是一切农业经营部门,一切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一切农业经营单位经营活动的数量反应,是普遍的数量反应。

5.土地规模经济:土地规模经济的扩大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表现为伴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

6.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当前的土地利用不能对后代的持续利用构成危害,即土地的利用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影响人类今后的长远需要。

7.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8.土地规划利用:是指按照事先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加以利用。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协调土地供需平衡的要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10.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土地所有制下拥有土地的形式,条件和程度的规定。

它是整个土地财产制度的核心,市土地经济关系的基础。

11.土地产权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土地产权体系构成及其实施方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3.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14.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土地使用者作为出租人,将土地使用权随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租赁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

土地经济学-题库1.请简述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答案:(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三)土地利用规划(四)土地开发(五)土地保护2.土地合理配置原则?答案: (1)地域分异原则(2)区位利用原则(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4)系统综合原则3.请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答案: 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基础薄弱;2)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内容有待扩展;3)土地利用计划管理的手段尚不够完善有力4.请说出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两个显著特征?答案: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不很完整和明晰的土地使用权(2)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尚不十分稳定的土地使用权5.请写出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的基本内容?答案: 1、土地使用权出让2、土地使用权转让3、土地使用权出租4、土地使用权抵押5、土地使用权终止6.土地利用答案: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过程7、区位地租答案: 经营不同区位的土地所获得的是以差额。

8、土地利用计划答案: 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综合平衡, 做出的统筹安排9、土地法权制度答案: 人们在土地利用中形成的土地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现。

10、土地使用权终止答案: 土地使用权可因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年限届满、提前收回、不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灭失等原因而终止。

11.请论述土地计划利用的必要性?答案: 1) 土地的特性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土地面积的有限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②各类土地利用之间联系密切。

2) 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要求实行土地计划利用①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又要全国一盘棋, 统筹安排, 以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竞争。

②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题型:名词解释5个,单选10个,多选10个,简答2个,论述4选3,计算分析1道。

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报酬: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一定量的劳动和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大小称为土地报酬。

报酬的形态有物质自然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

(3)土地肥力: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

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4)地租:土地经济学中的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权让渡给人利用所获取的报酬。

(5)级差地租:指优、中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与劣等土地生产价格所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即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包括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II两种形态。

(6)绝对地租:指因土地所有权的作用而形成的地租。

又称为马克思绝对地租。

(7)垄断地租:又称独占地租,因某些少数名优产品的特有土地,由于其产品具有垄断价格而产生垄断利润,称为垄断地租。

(8)契约地租:契约地租也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或不动产)所有者将土地(或不动产)租给使用者,承租人与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合同所确定的租金。

(9)土地价格:又称地价,是指出让土地所有权应取得的补偿,或取得土地所有权所应支付的代价。

可解释为购买土地所有权的价格。

(土地权利及其土地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

)(10)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11)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

(12)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越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反之,就越低。

二、简答或论述或~:1.土地的分类:(P6)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按土壤质地可以划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等等。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及分类。

1、概念:不仅是指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一个由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2、特性:(1)自然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2)面积的有限性;3)质量的差异性;4)功能的永久性(前提是土地利用得当);5)土地利用的多宜性和整体性。

(2)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最重要得性质);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要适度经营);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3、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生育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4、分类:1)老八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地。

5、6月25日是中国的土地日;土地分类(试行)书Page9。

二、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1)产生: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研究领域:1)土地资源利用,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2)土地财产制度,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3)土地资产流转,研究的是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三、土地的供给:(1)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1)具有适宜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2)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3)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等资源;4)具有最基本的交通条件。

(2)土地经济供给的制约因素: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3)社会需求;4)产品价格;5)土地开发利用计划;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3)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1)扩大土地利用面积;2)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3)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4)调整消费结构;5)利用新技术;6)保护土地资源。

四、从我国土地自然供给的特点分析入手,说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文字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文字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题1. 土地开发2.土地抵押权3.行政划拨4.垄断地租5.土地纯收益8. 土地所有制9.土地产权10. 市场比较法11. 区位地租12. 土地计划利用13. 土地利用规划1 4.土地制度16. 土地租赁权19.地役权20. 土地使用权出让22. 地租23. 经济地租24.城市土地分等定级25. 土地使用权出租27. 土地29.土地利用结构31.土地权属管理32. 土地市场34. 收益还原法35. 土地利用管理36.土地市场的微观管理37. 土地使用权终止33. 土地分区39. 土地流转40. 土地人口承载力41. 土地制度42.土地利用集约度43. 区位因素44.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45.土地计划利用46.土地财产制度二、简答题1.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2.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3.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4.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5.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6.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8.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9.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11.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12.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

13.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14.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

16.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17.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18.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19.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20.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21.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22.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

23.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4.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5.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26.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7.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28.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29.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重点:1.土地的概念: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是一个由各项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劳动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自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功能的永久性。

经济: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②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在各经济部门中分配和使用。

研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问题。

②土地财产制度:制度的制定是土地利用的重要内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③土地资产流转:土地权属转移和收益分配中的土地关系问题5.土地市场的特点:地域性竞争不充分性供给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6.土地市场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1)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市场两种模式: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完全市场模式以土地国家所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模式(2)机制:土地的供求机制和价格决定机制是土地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土地的供给机制土地的需求机制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也会影响供求.7、中国城市土地市场有:消费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8.土地的经济供给影响因素: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社会需求产品价格土地利用计划土地供给者的行为9.土地的需求及其供需平衡关系:农用地需求非农用地需求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影响10.增加土地经济供给的措施: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调节消费结构利用新技术保护土地资源二.思考题:1.土地功能: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资产功能2.土地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特点1、国度和地域的差异性(因为土地经济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要求学科研究必须与该国的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2、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土地经济学研究要服务于社会实践,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重点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3、研究日益深化和细化城市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经济学、土地市场学、土地资产估价学、土地金融学3.土地与国土、土壤有何区别:国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全部疆域,即其所管辖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和,包括这一区域范围内的全部资源条件。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土地2.土地利用经济3.地役权4.土地的经济供给5.土地供给6.土地需求7.土地利用8.土地利用结构9.土地利用效益10.土地利用规划11.区位地租12.土地所有制13.土地使用制14.土地租赁权15.土地抵押权16.行政划拔17.地租18.垄断地租19.土地市场20.契约地租21.经济地租二、简答题1.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简述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

3.简述增加土地经济供的措施。

4.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5.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6.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7.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8.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9.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

10.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11.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12.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13.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14.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三、论述题1.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2.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绝对地租是客观存在的。

4.试述土地市场的机能。

5.试述开放土地市场的必备条件。

6.论述现阶段中国土地市场的机能。

四、计算题1. 以成本法对上例甜水园东里65平方米的两居住宅建筑年代为1988年的房屋进行评估。

据了解甜水园地区的土地级别为二级,基准地价为3800元/平方米,相关管理费用、投资利息、税费及利润分别为2.5%、5.5%、5.5%、15%。

该房屋的土地重新取得价格约为:3800×(1+2.5%+5.5%+5.5%+15%)=4921元/平方米,该房屋为多层住宅,它的重建成本约为:1000×(1+2.5%+5.5%+5.5%+15%)=1295元/平方米。

根据观察,该房屋的整体状况维护得较好,约为八成新,房屋折旧了20%。

根据上面数据可知,该房屋的单价约为:(4921+1295)×(1-20%)=4972元2、某城市内,有一宗住宅用地需要评估,现根据该地条件,选择了与之类似的三宗已成交案例,这些宗地的使用年期都是50年。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什么叫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土地的特性(自然,经济)土地的自然特性: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质量的差异性4.土地功能的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1.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6.土地增值性7.土地用途的多样性3.土地分类按地貌特征可以把土地划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按土壤质地可以划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按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国有的、集体所有的等等。

还可以按土地的实际用途分类。

4.土地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功能4.生态功能:5.财产和资产增值功能第二章1.土地的供求2.人地关系人与土地的直接关系:土地利用、土地生产问题。

人与土地的间接关系:土地分配、土地制度、土地社会问题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1.依赖大自然恩赐的渔猎阶段;2.利用大自然的初始阶段;3.较大规模和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的阶段;4.开发利用土地与保护土地相结合的阶段3.供求平衡(经济供给;自然供给)4.如何实现供求平衡5.报酬递减规律(土地。

)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出现下降。

第三章1.区位理论(城市;农村;土地)2.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韦伯。

)(1)对易腐保鲜农产品、单位产品体积或重量大而价值低的产品以及单位农产品产量占地少的产品,为节省运费和土地或为迅速向消费者出售,其产地均应选定在离消费中心市场不远的土地上生产;反之,耐运产品、体积或重量相对较小而价值较高的产品及产品价值低而占地又多的产品,其产地则应配置在远离城市的地区。

(2)对因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所限制或市场畅销的农产品,必须迁就特定产区而远离消费中心市场的,应对这些产品进行加工、转形,以利远销或降低成本。

土地经济学复习试题

土地经济学复习试题

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生产要素、资本、消费、自然、空间、财产等的统一体,是地球表面受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时间要素影响的四维空间综合体。

其表达式为L=f(N,E,S,T)2.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应及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收益与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

3.土地供给;是指可以为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运行服务的土地资源数量,包括可以利用的土地和难以及不可直接利用的土地。

4.土地需求: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对于土地资源的物质支撑、生态维护、生产用途、消费活动、财产增值、国家(或民族)主权等需要的综合表现。

5.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特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经济活动过程。

6.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用各种利用类型土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

7.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的实现程度。

8.土地利用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的土地利用布局和手段的系统决策;从微观上讲,是指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潜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并据此选择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措施的具体方案。

9.土地保护:是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经营,是当代人得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并能保持土地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对土地的需要。

10.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经济学地租理论:请同学们自己阐述。

11.农业土地经营规模:12.土地制度: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使用、管理及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有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土地经济学复习提纲(有答案)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20分;单项选择,30分;问答35分;一、名词解释:1、级差地租:所谓级差地租就是那些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主要指质量,位置等)产生的农业超额利润。

2、土地所有权:国家或农民集体依法对归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绝对性的权利。

3、土地经济供给:土地在自然供给及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供给量随着土地某种用途利益的提高而增加的现象。

4、土地受容力:在一定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下,投入土地的劳动与资金达到最有利的比例(最佳适合度)时,土地吸收劳动、资金的数量。

5、基准地价:对不同地域或不同级别的土地,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最高年限期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

6、土地金融:以土地作为获得信用的担保,来获得资金融通,并主要用于同土地开发利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7、集约边际:集约度的最高限度。

8、农业区位论:以城市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

9、土地制度: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制约人们利用土地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而设定的行为规范。

10、土地资源: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在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11、土地市场:进行土地交易活动的场所,或指各种土地交换关系的总和。

12、耕地占用税: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13、资本化原理:把那些源源而来的收入之流转变为一个价值资金的过程就叫做资本化。

14、土地增值税:对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时所产生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

二、填空:1、在分析级差地租Ⅰ的形成时,关键要掌握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 劣等地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2、我国耕地经营的现状是:耕地总量中只有1/3属于高产、稳产田,尚有2/3处于中低产水平,表明我国耕地的经营水平有占总面积的2/3还处于粗放边际。

土经济,笔记

土经济,笔记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产流转,即土地利用中的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以土地自然特性为基础的,主要有①供给的稀缺性。

它是引起土地所有权垄断和经营权垄断的基本前提。

由于土地供给稀缺,就可能出现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等现象;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

因为土地利用要根据某种用途的需要,进行专项土地开发,投入很多的资金和劳动,当土地用途改变不仅会使其投资失去价值,还得为此而付出“代价”;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因子,互相联结在一起,所以每一区域土地的利用都会影响临近区域土地的自然生态和经济效益。

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土地的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资源(非生物)功能土地若处于交通方便地方,便利于工业生产中的如电子、机械制造等部门;对于远离人口集中区的土地便适宜集聚有毒、有害、有污染的行业;对于靠近人口集中区的土地则适宜发展食品加工业。

土地质量好的土地则应当首先考虑进行农业利用,农业生产中土地数量应该足够多。

第二章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解释:地租、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城镇基准地价、农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交易地价。

城镇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题
1. 土地开发
2.土地抵押权
3.行政划拨
4.垄断地租
5.土地纯收益
8. 土地所有制
9.土地产权
10. 市场比较法
11. 区位地租
12. 土地计划利用
13. 土地利用规划
1 4.土地制度
16. 土地租赁权
19.地役权
20. 土地使用权出让
22. 地租
23. 经济地租
24.城市土地分等定级
25. 土地使用权出租
27. 土地
29.土地利用结构
31.土地权属管理
32. 土地市场
34. 收益还原法
35. 土地利用管理
36.土地市场的微观管理
37. 土地使用权终止
33. 土地分区
39. 土地流转
40. 土地人口承载力
41. 土地制度
42.土地利用集约度
43. 区位因素
44.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45.土地计划利用
46.土地财产制度
二、简答题
1.简述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
2.简述土地管理的具体任务。

3.简述要在尽量减少占用农地的条件下实现非农用地的供求平衡,应采取什么措施?
4.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
5.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6.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7.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性质与特点?
8.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9.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0.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11.简述我国应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

12.土地资源管理的特点。

13.简述中国土地市场的特点。

14.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简述土地利用的必然性。

16.如何改革和完善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
17.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8.简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19.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20.影响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的因素
21.简述人类利用土地的四个阶段。

22.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目的。

23.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4.简述土地自然供给的制约因素。

25.简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26.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27.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
28.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的改革的突出表现
29.简述建立土地管理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30.简述实现土地管理目的与任务的主要手段。

31.简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来源。

3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33.如何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
34.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一般步骤
35.画出土地报酬变化三阶段曲线图,并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最适宜投入点
36.我国适度土地经营规模的内涵
37.中国土地利用计划体系的主要特点
38.我国农用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30.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40.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在我国的特殊内涵
三、论述题
1.现阶段我国如何实现耕地供求平衡,缓解人口对耕地的压力。

2.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3.我国农村土地补偿金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
5.试述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7.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试述土地市场的机能。

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绝对地租是客观存在的。

10.试述中国开放土地市场的必然性。

11.试概括马克思的土地价格形成理论。

12.试述开放土地市场的必备条件。

13.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弊端。

14.如何评价屠能的农业区位论并分析其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