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塘的水质与调控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
水产养殖调水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通过人工的方式在水中养殖各类水产动植物,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等。
调水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操作,它可以影响到养殖环境的水质、温度、氧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收益。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一些常见调水知识点。
一、养殖水质调节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质的调节包括调节水的酸碱度、溶解氧含量、温度等。
不同的水生动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合理调节水质非常重要。
1. 酸碱度调节:鱼类和虾类对水质的酸碱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鱼类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为pH值6.5-9.0,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酸碱度范围要更窄一些,为pH值7.0-8.0。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生动植物来调节水的酸碱度。
2. 溶解氧含量调节:溶解氧是水生动植物进行呼吸的重要物质,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水中溶解氧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和虾类缺氧死亡;而溶解氧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中其他有害物质的产生。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通过增氧设备、搅拌设备等方式来调节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温度调节: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调控因素。
不同种类的水产动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而言,大多数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8℃-28℃,而虾类则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为25℃-35℃。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需要控制水温来满足水生动植物的需求。
二、养殖水量调节在水产养殖中,合理的水量调节对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养殖效益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量的调节主要包括补水、放水和循环水。
1. 补水: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蒸发和渗漏等原因,水质会不断减少,因此需要进行补水以维持一定的水量。
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的净化和调节,确保补入的水质符合养殖的要求。
2. 放水:放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水排出,目的是清除污染物和废弃物,净化水质。
放水过程中需要避免过度放水导致水质大幅度变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 循环水:循环水是指将养殖池、池塘中的一部分经过处理后重新回流到养殖系统中,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体稳定的作用。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
池塘养殖的调水技术前言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调水技术是池塘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调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质、水量和鱼类生长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池塘养殖中常用的调水技术和注意事项。
1. 调整水位1.1 初次灌水在开始养殖之前,首先需要将池塘灌满水。
可以利用自然水源如河流或水井,或者人工上水进行灌水。
需注意以下几点:- 灌水过程中应注意水源的水质是否符合养殖需求,如PH值、含氧量等; - 灌水时要逐渐增加水位,以防止鱼类受到惊吓或者其他不利影响。
1.2 调整水位池塘养殖中,根据鱼类生长的需要和其他环境影响因素,需要适时调整水位。
下面是常见的调整水位的方法: - 开启或关闭基础设施中的进水和排水管道来控制水位的变化; -通过调节闸门或泵的开关来调整水流速度,从而控制水位的升降; - 利用自然降雨或引入外部水源来增加或减少水位。
2. 维持水质2.1 水质监测在池塘养殖过程中,维持良好的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下面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 - PH值:鱼类对PH值敏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 溶解氧:鱼类需要足够的氧气来呼吸,检测溶解氧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体氧气供应是否充足; - 温度:不同鱼类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测量水体温度可以保证鱼类处于适合的生长环境。
2.2 水质调整当发现水质不合适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水质调整方法: - 曝气:通过增加氧气供应,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使用加氧机、风车曝气机等设备; - 水质净化:利用生物滤池、化学药剂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 换水:根据需要,适当引入新鲜水源,将部分原水排出,以维持水质的平衡。
3. 水量管理3.1 水量计算在池塘养殖中,合理控制水量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需要进行水量的计算。
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计算池塘面积:根据实际养殖场的情况,精确计算池塘的面积; - 考虑养殖密度: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养殖要求,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估算用水量:根据每只鱼对水的需求,计算总的养殖水量。
鱼类养殖水环境及调控技术—养殖用水生物处理原理
广义的生物过滤包括任何利用活体生物从水中去除杂质的过滤技术。
采用生物过滤技术主要去除或转化养殖废水中溶解的无机物或有机物。
1、水生植物过滤技术
植物过滤主要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无机氮、磷后转化为有机物, 达到去除水中营养性污染物的目的。目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采用较多 的植物过滤技术有藻类过滤技术、水培植物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第二章养殖水环境调控
(2)EM菌 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最先是日本琉球大学研制出的一种新 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 性丝状真菌等16属80多个菌种。光合细菌可与EM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协同作用。EM 菌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 质的产生。
第二章养殖水环境调控
(2)EM菌 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最先是日本琉球大学研制出的一种新
型复合微生物活菌剂。其主要成分有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及发酵
性丝状真菌等16属80多个菌种。光合细菌可与EM菌中的其他菌起到协同作用。EM 菌外喷涂于全熟化的颗粒饲料上,被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能有效地降低有害物 质的产生。
缺点:①占地面积较大。②为防止老化的生物膜脱落后堵塞滤缝,污染环境, 填料在运转过程中需经常反冲、及时排污。
第二章养殖水环境调控
(2)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由一串固定在轴上的圆盘状片组成,盘片之间有一
间隔,盘片一半浸在水中,另一半露出水面。水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附在盘片的表面
上,结成一层生物膜,转动时,浸没在水中的盘片露出水面,盘片上的水由自重而 沿着生物膜表面下流,空气中的氧通过吸收、混合、扩散、渗透等作用,随转盘转 动而被带入水中,使水中溶氧增加,使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和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水质得到净化。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
池塘鱼苗养殖管理技巧: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池塘鱼苗养殖是一项常见的养殖方式,为了提高养殖效益,我们需要关注并改善养殖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种改善养殖环境的方法,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池塘鱼苗养殖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水质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健康。
首先,应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
合理调控水质指标,保持其在适宜范围内。
1. 保持水体清洁: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泥沙和残饵,避免积累引起水质污染。
2. 增加水体流通:增设水泵、增氧设备或水流进出口,促进水体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改善水质。
3. 控制投饵量:合理控制每次投饵量,避免过多的饵料残留在水中,以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饵料管理饵料是鱼苗生长的重要来源,合理的饵料管理可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 合理选择饵料:根据鱼种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饵料,如颗粒饲料、粉状饲料或鲜活饵料等。
饵料的成分应丰富全面,符合鱼类的饮食需求。
2. 控制饵料投喂量和频次:适量投喂,不要过度喂养,避免饵料残留过多引起水质恶化。
根据鱼的摄食能力和生长状态,合理控制饵料投喂的量和次数。
3. 增加饵料的可溶性:可选择添加一些可溶性饵料,如蛋白质饵料、维生素C等,提高饵料的可溶性,提高鱼苗对饲料的利用率。
三、生物防治合理的生物防治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鱼苗的健康。
1. 引入天敌:根据鱼苗常见的病害和害虫,可以选择合适的天敌来进行生物防治。
例如,在池塘中放养食肉鱼类,可以有效控制蚊蝇幼虫和虫蛆的滋生。
2. 使用生物制剂:可选用病原微生物、有益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这些生物制剂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对鱼苗没有不良影响。
3. 定期消毒:定期消毒养殖设备和池塘,避免病菌滋生和疫病的传播。
消毒剂的选择应当注意对鱼苗的安全性。
四、温度控制温度是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合适的水温能够促进鱼苗的正常生长。
1. 夏季降温:夏季高温容易引起鱼苗的厌食和中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水温。
养殖水体水质调控原理与技术
重金属吸附剂
03
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降低水体的毒性,保护
养殖生物免受重金属的毒害。
生物方法:益生菌添加和藻类培养
益生菌添加
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益生菌,改善水体 的微生态环境,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 力和抗病能力。
藻类培养
生物膜技术
利用生物膜技术,在养殖水体表面形成一层 生物膜,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 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养殖水体的分类
根据水体性质可分为淡水养殖水 体和海水养殖水体;根据养殖方 式可分为池塘养殖、网箱养殖、 工厂化养殖等。
水质对养殖影响
01
02
03
04
水温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生 生物的生存和生长,甚至导致
死亡。
溶氧量
溶氧量不足会使水生生物窒息 死亡,而过高则可能导致气泡
病。
pH值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破坏水 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生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投喂量和频率
01
投喂量
根据养殖品种、规格、数量以及天气、水温等因素合理确定投喂量,避
免浪费和污染水体。
02
投喂频率
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活习性和摄食习惯确定投喂频率,保证水生生物摄食
充足且不过量。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饲料选择
选择优质、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饲料,避免使用劣质或过期饲料。同
时,要根据养殖品种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粒径和营养成分。
长和繁殖。
有害物质
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如氨氮、亚 硝酸盐等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
害,严重时会致其死亡。
养殖水体面临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
有害藻类爆发
由于饲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的积累, 导致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 引起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管理与监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因此,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测水质是养殖渔业成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养殖渔业工作中水质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一、水质管理与监测的重要性养殖渔业中的水质管理与监测是确保养殖鱼类健康与生长的基础。
清洁、充氧、适温、适盐的水质环境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至关重要。
而污染、富营养化、毒素堆积等不良水质条件则会导致疾病感染、生长迟缓甚至群体死亡。
因此,水质管理与监测对于养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水质管理与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体的稳定和适宜性。
首先,养殖渔业工作者需要确保水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符合鱼类的生存需求。
其次,通过及时而准确地监测水质指标,可以实时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避免潜在的危害或灾害。
最后,养殖渔业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对水质数据的分析,优化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1. 实地测量与观察实地测量与观察是最基本的水质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水体的色泽、气味、浊度等物理特性,可以初步判断水质的良好与否。
此外,还可以使用测温仪、浑浊度计等工具对水温、浊度等指标进行定量测量,从而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2. 化学分析水质的化学分析是水质监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采集水样,运用一系列化学试剂和分析仪器,对水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
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硅酸盐、总磷等。
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养殖工作者了解水质的营养状况、污染程度和有害物质含量,为水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通过观察水体中生物的生长状况和群落结构来评估水质状况的方法。
通过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分析,可以判断水中有无毒素和潜在的病原体,评估水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例如,通过观察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底部水质的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1(精)
中心圆筛藻
旋链角毛藻.
系带舟形藻
三角藻
颗粒直链藻.
水中的藻类主要是以硅藻为主,生活在此水色中的养殖 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泽,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 这种水色是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Page 11
水质分析技术
不良水色
主要是一些鞭毛藻类(如裸藻、隐藻等)形成。主要原因是 投饵量过大,有机物过多导致水体发黑。这种水色底质 恶化,极易发生水变而导致养殖动物缺氧和氨氮、亚硝 酸盐中毒。此类水色不适宜水产养殖,必须处理。
水质分析技术
4、DO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 4mg/L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 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 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 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 量,而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 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应用情况
适合过去粗放型养殖 适用生产实践中现场快速检 测,成本低廉,方法简单, 易保存 一般只在研究所、大专院校 实验室、渔业水产所等部门 应用 适合中小型养殖场水质检测。 测定仪有:PH计 溶氧、氨氮、硬度测定仪
化学法
电极法
多参数水 能同时检测多项指标,仪器自行处理数据,造作界面简单、 适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仪器 质分析仪 结果直观,稳定可靠
水质分析技术
水温变化类型:
季节性变化:即水温随着四季气温 而变化。 气候性变化:即因晴天、阴天、雨 天大风降温等出现水温变化。 昼夜性变化:即水温在白天随光照 加强而升温,晚上无光照会逐渐降 温。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法,在池塘中合理管理水质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的作用。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鱼类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免疫力产生不利影响。
常见的鱼类如鲫鱼、草鱼、鳙鱼等的适宜生长水温一般在20-30摄氏度之间。
2.pH值:池塘养鱼的pH值一般要控制在6-9之间,这是因为鱼类对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过低或过高的pH值都会对鱼类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过低的pH值会影响鱼类的呼吸和消化功能,而过高的pH值则会对鱼类的鳃和皮肤产生刺激。
3.溶解氧含量:鱼类对氧气的需求量较大,池塘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溶解氧含量。
一般来说,鱼类的生长和养殖需要保持每升水体中5-8毫克的溶解氧。
如果溶解氧含量过低,鱼类的呼吸会受到限制,引发缺氧甚至窒息;而过高的溶解氧含量则会对鱼类的鳃和血液产生伤害。
4.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过高都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氨氮主要来自于鱼类的代谢废物和饲料残渣,如果池塘中氨氮含量过高,会对鱼类的肝脏和鳃产生严重的损害。
亚硝酸盐则是由细菌的氨氧化作用产生的,过高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对鱼类的呼吸和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5.水体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过高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光照透明度,进而影响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生长和鱼类的食物链。
有机物的过高含量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和缺氧。
为了满足这些对水质的要求,池塘养鱼需要进行适当的水质管理和控制,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等。
通过科学仪器和试剂进行测定,了解水质状况。
其次,要合理投喂和管理饲料。
适当的投喂量可以减少过多的饵料残渣,从而降低有机负荷和氨氮的产生。
同时,选择适合鱼类种类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减少氮、磷等富集。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1. 池塘的选择:选择大小适中的池塘,水质良好,通风良好,并且能保持足够的阴影。
2. 浸泡和消毒:在选定的池塘进行浸泡和消毒,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杂草。
3. 控制水质:维持适宜的水质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和溶氧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 养殖池的清洁: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去除污物和底泥,确保水质干净。
5. 合理投喂:根据鱼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投喂,不过度喂食。
选择适合的饲料,确保饲料质量。
6. 控制虫害和病害:定期检查鱼群,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浴、隔离和治疗。
7. 鱼类增殖: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采取相应的增殖技术,如人工
孵化和放养幼鱼。
8. 适时采收:根据鱼的品种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成熟的鱼,确保养殖效益。
请注意,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养殖要求,建议在养鱼前咨询养殖专家或者进行相关的调研。
池塘养鱼新技术
池塘养鱼新技术池塘养鱼作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养殖方式,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养鱼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在池塘养鱼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池塘养鱼的新技术,包括水质调控、饲料改良、疫病控制、水生植物利用等等。
一、水质调控水质是决定养殖鱼类健康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水质调控技术已经成为池塘养鱼的重要措施之一。
1、种菌调控种菌调控是一种将益生菌、有益微生物和微细菌种加入水体中,调节水质的方法。
在水体中加入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群,帮助处理饲料和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减少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和毒物质,从而保证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2、水草调控水草可以帮助调节水质和增加水氧含量,同时还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体环境。
通过种植水草,可以调整水质,使水质保持平衡,避免水质变坏,影响养殖效果。
二、饲料改良饲料是影响鱼类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已经发展出了很多饲料改良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鱼类需求,配制不同种类的饲料。
1、配方饲料采用科学的配方,根据不同种类的鱼类需求,精确地控制饲料成分的比例,达到科学喂养的目的。
2、添加剂饲料使用添加剂来改善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水平。
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维生素、酶等。
其中,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激素可以促进鱼类生长,维生素和酶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增加营养价值。
三、疫病控制疫病是池塘养鱼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常见的疾病包括白化病、红斑病和口腔溃疡病。
现代养殖技术已经发展出多种疫病控制技术,如下所述:1、预防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鱼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将疫苗注入鱼体,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鱼类疾病的常用方法。
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等药物,杀死引起鱼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四、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可以在水中繁殖和生长。
精养鱼塘如何调控水质
精养 鱼塘如何调控水 质
一
水 质变 坏原 因 目前 的 鱼类 养 殖 已 由过 去稀 放 物 调控 技 术 和 微 生 态 制 剂 施 用 实 现 粗 养 逐 渐 发展 为 高 密度 、 多 品种 的配 池塘 养 殖水 体 的 生态 净 化 和修 复 一 套 精 养模 式 . 由于投 入 品 种 和数 量 的 是合 理 移植 水 生 植 物 。 水 生 植 物作 为 增多. 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 削 弱 水体 初 级 生产 力 . 可 以抑 制 池塘 藻 类 了水 体 的 自净 功 能 . 造 成 池 塘底 质 恶 的 生 长 。 起 到 很 好 的净 水 作 用 。 养 殖 化. 导致池 水变坏. 原 因 主 要 有 四 方 者 可 根 据 自身 的 池 塘 条 件 .因 地 制 面: ( 1 ) 有 机 肥 料 投施 太 多 . 加 之 残 剩 宜 , 科学规划 , 在 池 塘 中 合 理 移 植 轮
使用 微 生 物制 剂 。 微 生物 制 剂具 有 使 产 生 甲烷 、 硫 化 氢 等 有 毒 气 体 造 成 用方 便 、 价格 低 廉 、 生态 环 保 等优 点 。 池水变坏。 ( 3 ) 受化 肥 、 农 药或 工 厂 污 定 期 使 用 光 合 细 菌 、 芽孢杆菌 、 底 质 水 的污染 , 造成池水变坏 。 f 4 1 池 中的 改 良剂 等 . 可抑 制 和 减 弱病 原微 生物 水 生 植物 繁 殖过 盛 . 造 成 池 水变 坏 的致 病 作 用 ,并 能 迅速 分 解排 泄 物 、 二、 水 质变 坏 的危 害 残饵 、 浮游生物残体 、 残 留 药 物 等 有 1 . 淤泥 中大量 的有 机物 经 细菌 作 害 物 质 . 从而改善池水 水质 . 促 进 基 用, 氧 化 分解 , 消 耗 大量 氧 . 使 得 池 塘 础 物质 的循环 流动 . 有利 于 维 护 池塘 下 层 水 中 本来 不 多 的氧 消 耗 殆尽 . 造 生态 环 境 的稳 定 但 生物 制 剂在 分解 成 缺 氧 状 态 当 养殖 池 水溶 氧低 于 3 有害物 质过 程 中. 会增 加池 中耗 氧量 毫克朋 时, 就会 抑制 鱼类 的摄食 生长 : 般 应 选 择 在 晴天 上 午9 ~ l O 时 使用 . 溶 氧 低 于o . 5 毫克/ 升 时 .就会 造 成 养 每半 月 使 用 1 次。 禁 止 与抗 生 素 、 杀 菌 殖 鱼 类 的泛 塘死 亡 药 或 具 有 抗 菌 作 用 的 中 草 药 同 时使 2 . 残 剩 饵料及 鱼 类 排泄 物 分解 产 用 , 因为 这 些 药物 会 杀 死或 抑 制 其 中 生的氨 、 亚硝酸盐 、 硫 化 氢 等 是 鱼 类 的活菌 , 减 弱微生物制 剂的作用 生存 、 生 长 过 程 中的 剧 毒 物 质 浓 度 2 . 物理 调控 物 理调 控 是指 通过 小 时 .会 使 鱼 类 处 于不 安 定状 态 . 食 机 械增 氧 和换 水 的方 法 . 达 到 改善 池 欲下降 , 抵抗力减弱 : 浓度超标时 , 可 水 水质 的 目的 。 ( 1 ) 机械增氧 : 机 械增 直接 导 致 鱼类 中毒 而 死 氧 的作 用 是 增 加 水 体 与 空 气 接 触 面
高效养鱼池塘清淤与改造方法
高效养鱼池塘清淤与改造方法养鱼池塘的清淤与改造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效的方法供参考。
1.机械清淤法:机械清淤是目前最常用和高效的清淤方法之一、可以使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通过挖掘淤泥和杂草,彻底清除底泥和水生植物。
在清淤的同时,可以将淤泥进行分类,分为可回填的颗粒土和不能回填的有机质淤泥。
以便后续利用。
2.高压水枪清淤法:高压水枪清淤法适用于小型的鱼池塘。
使用高压水枪直接清洗底泥和污物,并将其排放到池塘外部。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清除池塘底部的杂物,但需要注意不要对鱼类和水生植物造成伤害。
3.生态养殖法:生态养殖法是一种将清淤和改造过程与养殖结合的方法。
首先将鱼类和水生植物移到其他地方,然后清除淤泥,清洗池塘。
接下来可以栽培适合养殖的水生植物,比如藻类和凤眼莲等,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
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池塘的水质和环境,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4.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是一种利用生物滤池辅助净化池塘水质的方法。
首先,在池塘旁边建造一个生物滤池,将池塘的水抽入滤池中,在滤材的堆积层中,培养有益菌群降解有机物和氨氮。
然后再将经过滤净化的水回流到池塘中。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池塘的水质,减少底泥和污物的堆积。
5.增氧改造法:增加氧气供应是改善鱼池塘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增加曝气管和增氧机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
同时,可以利用植物清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并将水循环利用在池塘中,以减少浑浊度和污染。
6.种植植物法:在鱼塘中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
水生植物具有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生产氧气和提供鱼类栖息地的作用。
种植植物除了具有美化鱼塘环境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是一种环保健康的养鱼池塘改造方法之一总之,养鱼池塘的清淤与改造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清淤和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鱼塘的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质量,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其成功与否与水质的好坏密切相关。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
以下是池塘养鱼对水质的主要要求。
1.温度:温度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鱼类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力,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注意控制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氨氮和亚硝酸盐: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鱼类新陈代谢的产物,过高的浓度对鱼类有毒。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过高会导致鱼类气味异常,食欲减退,甚至发生中毒死亡。
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定期检测和控制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避免过高。
4.pH值:水体的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不同鱼类对pH值的要求不同,有些鱼类对酸性环境更适应,而有些鱼类对碱性环境更适应。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力,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保持适宜的pH值,可以通过调节水体中的酸碱度或添加稳定剂来实现。
5.水质透明度:水质透明度是指水体中可见光的透过程度,也是评价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质透明度受到悬浮物、藻类等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水质透明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保持水质清澈,有利于鱼类觅食和生长。
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保持水质透明度,可以通过适当的换水、清除池塘中的悬浮物等方式改善。
6.水体营养盐:水体中的营养盐对鱼类的生长和养殖也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营养盐浓度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易引发藻类爆发,降低水质,对鱼类生长不利。
而营养盐过低则会影响鱼类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因此,在池塘养鱼时需要定期检测和调节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保持适宜的水质。
总之,池塘养鱼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和管理多个指标。
合理调控水温、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pH值、水质透明度和水体营养盐等因素,可以保持水质稳定,提高鱼类的产量和养殖效益。
池塘养鱼水质调节与看水养鱼
大面积
豆绿
25 以上
片状
5~10
过肥、老 氮过多磷 施磷肥和改
小于 20
水
不足
良剂
蓝
大面积
氮超量缺 施改良剂和
蓝绿
25 以上 5~10 小于 15 过肥老水
色
片状
磷
磷肥
下风片
铜绿
25 以上
状堆积
5~10
小于 10
死水
肥分积累 杀藻后施改
太多
良剂
白或红
白清
15 以上 4~9
色块状
大于 80
肥水
均衡足量施 肥分不足
中等肥度 低温肥分
棕色
早春晚秋 30~50
适量施肥
棕
状 20 以上
活水
不足
色 棕红色 片状 20 以上 5~10
中等肥度
小于 50
肥分不足
活水
适量施肥
云状片
深棕色
20 以上
状
5~10
肥分合适 以磷为主适 20~30 肥水活水
有机质多 量追肥
大面积
褐色
25 以上
片状
5~10
有机质含 芽孢杆菌改
20 左右 极肥活水
清淡
5-10
浅
10-20
明显
20-80
浓
池塘水质肥度指标 水华 无 无 有 强烈、明显
透明度( 厘米) 大于 100 60-100 40-60 25-40
优势种 固氮蓝藻 绿球藻目 团藻目/隐藻/甲藻 硅藻/甲藻/隐藻
顶级肥水
80-120
很浓
下风有丝状蓝藻水膜 20-30
硅藻/丝状蓝藻
劣质肥水
120 以上
池塘养殖水质调控
沙燕 煞 滩终
ANO F !S H E R 丫
2007 年第 9 期
实
用
浅鬓 喻刹 镌岛
有时出 现浮头现象, 对摄食就有一定的 影响, 就应适
量减少饲料投人量。水质较好时, 也应该结合天气, 水温等因素, 对饲料适当调整,降低饲料系数, 避免 污染养殖水体。以主养草鱼为例: 做到科学投喂,1、 要选择优质、 新鲜、清洁的青饲料和全价颗粒饲料。 2、 要每天清除剩草, 按鱼体大小规格, 选择颗粒饲 料粒径。3、根据养殖面积、合理配备投饵机, 初期 投喂颗粒饲料要严格驯化, 全程投喂掌握慢一决 一慢 和少一多一少的原则,提高饲料利用率。4、日 投青 饲料占 鱼体重的 2 %一 %,日 0 0 3 投精饲料占鱼体重的 3% 一 9%(巧℃一 ℃水温, 3% 一 2 ℃以上, 5 2 投喂 5%, 5
底 瘦 施 需 经 酵 的粪 鸡 ,般 施 偏 ,肥 施 发 过 猪 或 屎 一 亩
Z kg左右。 塘虽经 o 老鱼 暴晒, 池底囤 有机肥 但 积的
含量较多, 应该少施或不施。精养草鱼或养殖名、 特 水产品的池塘一般也应少施或不施。在养殖中期采取 看季节, 看天气, 看鱼情, 看水色来合理施肥,中期 施肥不施有机肥, 宜选施无机肥。一般亩施尿素掌握
4ocm为好。 二、合理搭配,稳定水质 池塘放养品种搭配合理不合理,也是稳定水质, 改善水质的一项重要技术。主养草鱼的鱼塘,主要投 喂青饲料和全价颗粒饲料。草鱼吃得快, 排泄多池水 也容易快肥, 沉淀在塘底杂物也较多, 就应适当合理 配搭缩、 缝、 绞、 野鱿、 卿鱼、 罗非鱼等鱼类。主养
法: 每隔2 天每亩 1米水深泼洒生石灰 巧 每隔 0 kg, 5 30 2 一 天亩施光合细菌, EM菌液等水质改良 保护剂 2一 g。 k 4 生石灰与 生物剂必须错开使用。
鱼塘水质检测及调控方法
物理调控
01
02
03
调节水深
保持水深适宜,有利于水 体流动和氧气供应,促进 鱼类生长。
增加曝气设备
通过增加曝气设备,提高 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
定期换水
定期更换鱼塘水体,排出 老水,注入新水,以保持 水质清新。
化学调控
调节PH值
通过投放酸碱调节剂,将PH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适应病原微生物提供滋生 环境,导致鱼病发生。
有毒物质
过量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鱼类生理 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易受病 原微生物侵袭。
提高养殖效益
生长速度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类的生长速 度,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
产量和品质
良好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鱼产量和品质 ,增加养殖效益。
03
水质调控方法
每周检测
氨氮、硫化物、透明度。
02
水质调控的重要性
影响鱼类生长
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呼吸的重要物质,缺乏溶解氧会影响鱼类的 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pH值
适宜的pH值范围是鱼类生长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鱼 类造成不利影响。
氨氮和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导致鱼类中毒,影响其生长和生存。
预防鱼病
氨氮、硫化物
过量的氨氮和硫化物会对鱼类 造成毒害。
水温
影响鱼类的代谢和生长速度。
检测方法
pH试纸或pH计:适用于 快速检测pH值。
分光光度计:用于测定氨 氮、硫化物等化学物质。
溶解氧检测仪:可测量水 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透明度计:直接测量水体 的透明度。
检测频率与时间
每日检测
pH值、溶解氧、水温。
案例名称
某农业合作社鱼塘生态养殖
鱼塘水质管理制度
鱼塘水质管理制度一、前言鱼塘是养殖鱼类的重要场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
为了保证鱼塘水质的良好状况,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水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围绕鱼塘水质管理制度展开讨论,从水质监测、水质改善、养殖管理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二、水质监测1、水质监测设备的安装为了对鱼塘水质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必须配置一套完善的监测设备。
这些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仪器(如PH值计、溶解氧计、浊度计等)、水质采样瓶、电池或太阳能充电设备等。
安装这些设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以便能够全面、均匀地监测鱼塘的水质情况。
2、定期水质监测鱼塘水质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深浅水塘和不同的水产种类会有所差异。
但至少应每周进行一次水质监测,以确保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3、水质监测报告每一次的水质监测都应有相应的监测报告,并且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分析与存档。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项目数据、分析结论等内容,以便于日后的查询与比较。
三、水质改善1、保持鱼塘的通风良好通风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通风能够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促进水体循环,降低水质污染。
因此,在养鱼过程中,应该确保鱼塘的通风良好。
2、合理排泄废水养鱼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应该进行合理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鱼塘中。
一般采取人工处理或者设置生物滤池等方式来处理废水,以减少对鱼塘水质的影响。
3、定期清洁鱼塘鱼塘水面的漂浮物、底泥等杂物会影响鱼塘水质,因此应该定期进行清洁。
定期清理鱼塘的杂物,可有效提高水质的透明度,降低水质污染。
四、养殖管理1、控制鱼苗投放量鱼苗的投放量应该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和水质状态来确定,不宜过多过少。
当鱼苗数量过多时,会造成水质污染和饵料的浪费;而鱼苗数量过少时,将会降低养殖效益。
2、合理投喂饵料合理的饲料投喂可以保证鱼类的健康成长,但是过量的喂食会导致饵料残留,增加水质污染的风险。
因此,应该在确定投喂量的前提下定期投喂,并注意观察饵料的情况。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
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1、水源水源是池塘养鱼的基础,池塘养鱼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并且经常注入新水以保证水量和调节水质。
2、温度水温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有较大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对水温也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对适应温度有最高和最低的限度,超过限度就会导致生理失调甚至死亡。
根据鱼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水温可分为3个范围:水温在10〜15 C为鱼类的弱度生长期,鱼缓慢生长。
水温在15〜24 C为鱼类一般生长期,鱼的生长和增重速度一般。
水温在24〜30 C是最适生长期,生长和增重速度最快。
3、透明度把手伸进水中看不见手心的深度为透明度。
透明度是池塘养鱼的关键环节,透明度约为20〜40 cm, 一般以放鱼后至6月中下旬,透明度深度控制在20〜30 cm, 7〜8月透明度深度控制在30〜40 cm为宜。
4、溶氧量池水中溶氧量的多少是水质好坏最重要的指标。
晴天,池塘中溶氧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明显昼夜变化。
白天光照度强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多,夜间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有时就会出现鱼类缺氧而浮头现象。
一般成鱼阶段可允许的溶氧量达到3 mg/L以上, 低于2 mg/L会发生轻度浮头,降低到0. 6〜0. 8 mg/L时会出现严重浮头,而降低到0. 3~0.6 mg/L时就会窒息死亡。
为了调节池水中的溶氧量,也可用增氧机来增加底层水质的溶氧量,一般在鱼类生长季节,晴天中午开机40〜80 min,阴天夜里开机30〜50 min。
5、p H 值pH值表示水的酸碱度,当pH值等于7时水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大于7时为碱性。
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6〜9。
凡是pH值低于5.5或高于10的水都不能用来养鱼,pH值过低时光合作用不强,水体生物生产力不高,鱼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因此,酸性水不能养鱼,需要进行调节和改良,特别在夜间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大量积聚至早晨使pH 值降到一天中最低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水体 中的硫化氢使血红 素 量减少 , 因而影 响鱼类呼吸 , 为此 H 2 S对鱼类具 有较强 毒性 ,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 含量达 0 . 1 毫克研 就可影 响幼 鱼 的生存和生长 , 当达到 6 _ 3毫克 升 时可使鲤鱼全部死亡 。 中毒鱼类 的主要症状为鳃呈紫红 色 , 鳃盖 、 胸鳍 张开 、 鱼体 失去光泽 , 漂浮在水面上。 2 . 控制硫化氢具体措施。提高水中含氧量严重 的鱼池 每亩泼洒 3 0 0 — 5 0 0毫升双氧水 。 五、 溶解氧 溶解氧对鱼类影 响:溶解氧是鱼类赖 以生存 的必要条 件 ,而水 中溶解 氧量 的多少对鱼类摄食 饲料利用率和生长 均有很大影响。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 的生
5 2
池水 中的 p H值 过高或过低 ,对鱼类生 长均不利 , p U 值低于 4 . 4 , 鱼类死亡率可达 7 % 一 2 0 %, 低 于 4以下 , 全部死 亡; p H值高 于 1 0 _ 4 ,死亡率 可达 2 0 %一 8 9 %, p H高于 1 0 . 6 时, 可引起全部死亡 , 鱼类 生长最适 宜 p H为 7 . 5 — 8 . 5 。 p H 值过低 ( 酸 性水) , 致使 鱼类血液 中的 p H值相 应下降 , 减低 载氧能 力 , 引起组织 缺氧 , 鱼 活动 能力减弱 , 新陈代谢强度 降低 , 减少摄食量 , 生长缓慢。也可引起鱼鳃组织凝血性坏 死, 粘液增多 , 腹部 充血发炎 。池 水 中 p H值过高( 碱性 水) 时, 会直接影 响到鱼类 血液的 p H值 , 发生碱 中毒 , 影响血 液缓 冲系统 平衡 , 且对 鳃 、 皮肤及 粘液有腐蚀作用 , 致使鱼 体分泌大量粘液 , 影响呼吸。为此 , 调节控制池水 p H值 , 保 持适合鱼类 生长 的池水 以微碱性为好。 1 . 调节 p H值的具体措施 ( 1 ) 用生石灰调节 每次每亩用 l 0 一 l 5千克 , 根据 D H值 高低适量使用。 f 2 ) 用氢氧化钠调节。 施用时要注意少 量多 次。 方法 : 先 调配成 1 / l 0 o原液 , 再用 1 0 0 0倍水 冲稀 , 然后 一边 加水一 边泼洒 。以避免 引起局部碱 中毒。 2 . 池水 p H值过高( 碱性水) f l 1 不宜施用生石灰清塘 。 f 2 ) 施用 明矾。池水 中浮游生 物太 多 , 每亩放可用 明矾 0 . 5 — 1 千克加 以控制 , 以避免 D H值增 高。 ( 3 ) 用盐酸 。根 据 p H值高低 , 全池 泼洒 盐酸 , 每亩 用 3 0 0 — 5 0 0 毫升 , 必须 充分 冲稀后全 池泼洒 , 以避免局部酸 中
活环境 , 降低氨氮 、 亚硝酸态氮 、 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 。 但并不是水 中 溶 氧量越高越好 ,当池水中溶 氧量过饱 和度
达 1 5 0 %以上 , 溶氧量 达 1 4 . 4毫 克 升 以上 时 , 易引起 鱼类 气泡病 。 因此 , 适 宜的溶 氧量 , 对于养殖 鱼类 生存 、 生长 、 饲料利用率等至关重要 。 六、 酸碱度( o H 1
f 4 1 泼洒沸石或 活性炭 。 一般每亩分别用沸石 l 5 — 2 0 千 克和活性碳 2 - 3 千克, 可吸附部分氨氮 。 f 5 ) 使用微生物 制剂 。用光合细菌全池泼洒 , 使池水浓 度为 l p p m, 每隔 2 0天左右泼洒 一次 , 效果较好 。
三、 亚硝基态氮f N 0 2 一 N 1 1 . 对鱼类 的毒害作用 。 这主要是由于 N O 2 一 N能与鱼体 血红素结合成高铁血红素 ,由于血红毒的亚铁被氧化成高 铁, 随着鱼体血液中高铁血红素的含量增加 , 高铁血红 蛋白 不能运载氧气 , 可造成鱼类缺氧死亡。 2 . 控制池水 中亚硝酸态氮 的具体措施 ( 1 ) 开增氧机。 f 2 1 使用增 氧剂 。每亩用双氧水 3 0 0 — 5 0 0毫克 , 加水 冲 稀后 全池泼洒 , 隔一天重复一次。 ( 3 1 使 用氯化钠 和碳酸钙 、 硫 酸亚铁 每亩用 8千克一 1 0 千克氯化钠 和少量 的硫酸亚铁和碳酸钙。 f 4 1 使用沸石和活性炭 。每亩使用沸石 1 5 — 2 0千克或活 性炭 1 — 2千克 , 全池泼洒。 f 5 ) 使用微 生物制剂 。 光合细 菌使池水浓度 为 1 0 p p m, 全 池泼洒 , 隔l 5 — 2 0天重复一 次。 f 6 1 使用水质改 良剂 。每亩用水质改 良剂 2千克加水 冲
鱼池塘 的水质与调控
王志宇
现将健康养殖 鱼池 中主要水质条件与养殖鱼类的关系 和调控技术作初 步简述 :健康养殖 鱼池 的水环境与养 殖鱼 类 的关系及调控措施 。
底泥 底泥对水质的影响 :
一
稀, 全池泼洒 , 隔1 5 — 2 0天重复一次 。效果较好 。
四、 硫化氨
、
f 1 ) 增 加耗氧量。底泥 中包含多种有机物 质 , 当其 产生 化学分解 , 加上池水中耗氧生物 的呼吸作用 , 就会大大增加 底泥耗氧量 ,没有养过鱼的底泥耗氧量 比未养过鱼的底 泥 高 出三倍。 f 2 ) 产 生有毒物质 。在底泥 的有机物分解 过程 中, 会 产 生氨 、 甲烷 、 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 经测定 , 养过色的底泥的产 氨量要 比未养过鱼 的要 高 2 . 6 — 3 . 3 倍; 甲烷气不溶 于水 , 故 可经常在鱼池 中见到水底向水面冒气泡现象 ;硫化氢 为有 毒气体 , 易溶于水 , 有臭鸡蛋味时说 明水 已败坏 , 对鱼会有 严重危害 , 必须立即换水。为保持 良好水质 , 每隔 1 - 2年应 清除 1 0 — 2 0厘 米呈暗黑 的底泥 , 并经 烈 日暴 晒 , 杀死部 分 病菌和寄生虫 卵, 可为鱼类创造 良好 的栖息场所 , 是健康增 产非常重要 的措施之一 。 二、 氨氮 1 . 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 水体 中氨氮可 以通过硝化及 硝化 作用转化为 N 0 3 一 N, 或以 N: 形式散逸到大气 中 , 部分可被水生植物消耗和底泥 吸附 , 多余总氮就会积 累在池水 中, 达到一定程度 会使鱼 中 毒。分子氨对鱼类是有毒的 , 可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随着鱼 体增大 , 分子氨的半致死浓度增大 , 鲤鱼苗和瘫点叉尾 鱼回 2 4小时半致 死氨氮浓 度分别 为 1 . 7 8 毫克 升 和 2 . 7 6 毫 克/ 升, 苗种要 比成鱼更敏感 。 鲤科鱼类一般应控制在 0 . 0 5 - 0 . 1 毫克升 。 当氨氮达到 0 . 0 5 — 0 . 2 毫克升 时 ,鱼生长速度都 会下降。 2 . 控制池水 中氨氮的具体措施 f 1 ) 用增氧机。根据不同天气 状况在不 同时间开增氧机 1 — 2 小时, 以便池水上下交 流 , 将上层溶 氧充足 的水输入 底层 , 并可散逸氨氧与有毒气体到大气中。 f 2 1 抽 出底层水 2 0 - 3 0 厘米 , 并注入新水 。使用增氧剂 , 泼洒双氧水 、 过氧化钙 等。 0 ) 使用 氧化剂用次氯酸钠全 池泼 洒 ,使池水浓度为 0 - - -0 . 5毫 克升 ; 或用 5 %二 氧化 氯全池 泼洒 , 使池 水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