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谈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

谈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建设中的重要性
摘 要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强调人 自身道 德 品质 的完 美、 完善 。在 当今 社 会 ,探 讨

幽 圈Biblioteka i 炎传统 文化 在 高 校德 青建设 【 的 重要 性 l 】
的教 育 内容 ,丰 富学 生思 想 ,陶冶情 操。 以 课 程 为 载 体 , 以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精 髓 为 依 托 ,对 学 生 进 行 为 人 处 事 、 学 习 生 活所 应 具 有 的道 德 规 范 、意 志 品 质 、行 为 习惯 教

文0 林鹏 ( 台工程职 业技术 学院 山东烟台) 烟
文 化 ,建设 中华 民族 共 有 精 神 家 园 。 中 华 文 化是 中华 民族 生 生 不 息 、 团 结 奋进 的不 中国传 统 文 化 的精 华 与对 大学 生德 育 工作 竭 动 力 。要 全 面 认 识 祖 国 传 统文 化 , 取其 的 影 响 及人 格 的 塑造 十 分 必要 。 精 华 ,去 其 糟 粕 ,使之 与 当代 社 会相 适 应 、 与现 代 文 明相 协 调 ,保 持 民 族性 ,体 现 时 关键 词 :大 学生德 育 ; 中国传 统 文化 ; 现 实 途 径 代 性 。 中 国 传统 文 化 的 精 华 是 建 设 社 会 目前 ,人 们 总 是 感 觉 到一 种 很 矛 盾 的 主 义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 必 要组 成 部 分 , 更有 现 象 ,即一 方 面 是 人 们 物 质生 活 水 平 普 遍 必 要 成 为 当 代 大 学 生思 想 道 德 教 育 的 重 要 提 高 ,而 另一 方 面 却 是 社 会 上一 些 人 的 人 内 容 , 进 入 教 材 、 进 入 课 堂 。 文 精 神 、文 化 品 格 的 衰 落 。 出现 这 种 现 象 中 国 的 传统 文 化 强 调 人 自身 道 德 品 质 的 原 因 , 是 与 社 会 上 普 遍 存 在 着 轻 视 文 的 完 美 、完善 ,钱 穆 先 生说 :“ 中国 文化 之 化 、贬 低文 化 、甚 至 反 文化 的现 象 以 及 缺 内顷 ,主 要 从 理想 上创 造 人 ,完 成 人 ,要 乏 人 文 教育 有 关 。 尤 其 在我 们的 高 校 教 育 使 人 生 符 合 于 理想 ,有 意 义 、有 价 值 、有 中 , 由于 市 场 经 济 和 教 育 产 业 化 的 影 响 , 道 德 。这样 的 人 ,就 必然 要具 有 一 个人 格 , 些有 悖 道 德 规 范 的不 良行 为 日益成 为校 中 国 人 谓之 德 性 。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最 看 重这 园内常见的现象 。 些有 理 想 与德 行的 人 。 ”可 以说 ,个人 自身 当前 大学 生 的 不 良 道德 现 象 及 成 行 为 的规 范和 自律 ,必 然 有 利 于 社 会 的稳 因 定 、有 序 、进 步 和 发 展 。 应 该 说 , 当代 大 学 生 的思 想 道 德 状 况 这 与 大 学 生 德 育 的 目的 是 相 契 合 的 , 的 主 流 是 健康 和积 极 向上 的 ,但 也有 少 数 具 体 地 说 :第 一 ,浓 厚 的道 德色 彩 。 中 国 的 不 和 谐 的音 符 值 得 我 们 教 育工 作 者 们 注 自古 以来 称 为 礼 仪 之 邦 ,中 国 的传 统 文 化 意 并 采 取 适 当的 方 法 加 以 正 确 的 引导 。 具 有 非 常 浓 厚 的 道 德 色 彩 , 而教 育的 主 要 缺 乏诚 信 。考 试 作 弊是 大 学 生 诚 信 危 内容 也 是 教 导 学 生 如 何进 行 道 德 修 养 ,提 机 的 主 要 表现 之 一 ,一 些 学 生认 为在 不 重 高 道 德 水 平 ,将 来 按 照 道 德 原 则 为 人 处 要 的 考 试 中作 弊 是 可 以 原 谅的 , 复 习 了但 世 。第 二 ,忧 患 意 识和 爱 国主 义 精 神 。 忧 还 是 担 心 考 不 及 格 而 作 弊 也 是 可 以 理 解 患 意 识 在 中 国传 统 文 化 中 普 遍 存 在 , “ 生 的 ,总之 并 不 把 考 试 作弊 与 道 德 及 个 人信 干 安 乐 ,死于 忧 患 ”,“ 下兴 亡 , 匹夫 有 天 用 联 系在 一 起 。此 外 ,毕业 求 职 简 历 夸 大 责 ”,千百 年 来 这 种 以 对 国家 民族 的 关 注 、 造 假 、拖 欠助 学 贷 款 以及 在 求 职 过 程 中 的 以 天 下 为 己任 的 爱 国主 义 精 神 谛 造 着 中华 随 意 毁约 现 象 等 也 是大 学 生 缺 乏 诚 信 的种 民族 的 精 神 品格 和 道 德 风 貌 ,增 强 着 民 族 种表现 。 的 自信心 、 自尊 心 和 凝 聚 力 。 第 三 , 高 度 颓 废 、 空 虚 , 看 重 眼 前 功 利 。 高 中 三 的 责 任心 和 积 极 进 取 精 神 。 中华 民族 自古 年 , 紧张 和 劳 累 ,使 大 多数 学 生 丧失 了业 以 来 就是 一 个 对 世 界 、 对 人 类 文 明 负责 的 余生 活 ,等 到 高考 结 束 ,便 是 完 全 的放 松 民 族 ,这 种 责 任 感 与 进 取 精 神 紧 密 相 连 , 和 自由 ,同 时 又不 知 如 何 是 好 。 有些 人 甚 成 为 传统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无论 国家 至把 逃 课 、作 弊 、谈 恋 爱 视 为 大学 真 正 的 强 盛 时期 ,还 是 民 族 处 于 危难 之 际 , 都 曾 必 修 课 ,时光 是 在 消 磨 而 不是 利 用 。这 样 激 发 民族 斗 志 ,培 育 了 中 国人 民 自强 不 息

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想 、 追 求 , 浑 噩噩 度 日。 无 浑 把握 英语 文 化 知识教 育的 量与 度 .以及 教学 的具 体 步骤
和 方 法 , 而 达 到 预 期 的教 学 目的 。 从 ( ) 三 引导 学 生 广 泛 接 触 西 方 文 化 材 料
重 新 焕 发 出现 代 价 值 。 何 在 新 形 势 下 , 挥 优 秀 传 统 文 如 发

系 的 影 响 和 西 方 文 化 浪 潮 的 冲 击 越 演 越 烈 , 大 学 生 的 思 想 道 德 状 况 也 因 此 产 生 了 严 重 的 问 题 . 高 校 的 德 育 工 作 面 临 着 严 峻 的 挑 战 。 何 在 新 形 势 下 . 挥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如 发 的 价 值 功 能 .促 进 大 学 生 德 育 工 作 成 为 了 一 个 极 具 时 代 意 义 的 新 课 题 。 文 从 大 学 生 思 想 道 德 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状 入 手 , 究 传 本 研 统 文 化 在 高校 德 育 工 作 中 的 价 值 所 在 , 并 初 步 探 讨 了价
峻 的 挑 战 。 以 儒 学 为 主 导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作 为 一 种 具 有
特 殊 价 值 的 文 化 类 型 ,在 整 个 中 华 民族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具 有 重 要 的 历 史 地 位 和 作 用 ,并 在 今 天 的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中
方 面 都 缺 乏 应 有 的 责 任 意 识 与 使 命 感 , 求 “ 善 其 身 ” 只 独 . 不 求 “ 济 天 下 ”甚 至 有 些 学 生 对 自 己 也 极 不 负 责 , 理 兼 , 无
( ) 用 迁 移 造 成 的 影 响 四 语
在 大 学 里 , 于课 时 有 限 , 生 在 课 余 有 充 分 的可 由 学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现代德育价值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对于今天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价值观是指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它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传统节日文化、现代德育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了解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园家长和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再次,通过访谈法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和现代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通过实地调查法对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现代德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研究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幼儿园的现代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方面,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传统节日文化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将其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更好地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现代德育教育工作。

课题核心组成员在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后,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并初步完成了课题设计方案和申报工作。

此外,他们还邀请专家进行必要的课题论证,并细化了方案的实际操作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园幼儿家长的文化背景和家教方式等相关信息,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请热心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园区内优质教育资源信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历史悠久、内涵深厚、价值卓著等特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形式,大学德育工作必将逐步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加以融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汇总,分析其内涵和特点;第二部分,研究现有的大学德育工作现状,分析问题和挑战;第三部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加以融入,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道德素养;第四部分,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明确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综合分析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为大学德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通过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预期研究成果如下:1. 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分析当前大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实现路径。

4. 调研和分析成功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实施效果。

5. 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四、研究进度与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一个月)第二阶段:问题分析和思路探讨(一个月)第三阶段:方案设计和实施(两个月)第四阶段:调研分析和结果总结(一个月)第五阶段:撰写报告和论文(一个月)五、参考文献1.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 《古代中华文明》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4. 《大学德育工作实践与研究》5.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7. 《大学教育》。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操,引导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学校德育教育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经典诵读、传统节日活动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等措施。

未来,应致力于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以更好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学校德育教育、价值观、传承方式、实践、问题、作用、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层面。

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大家庭中的独特表述。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自信心,对于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挑战之一。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摘要】传统文化在德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起着巨大影响。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能够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同时塑造出良好的人格和品性。

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能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他们行为和思维的基石。

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不可替代性无法忽视,它对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应当重视和努力推动的工作,它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体的全面成长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社会影响、塑造作用、价值观、道德修养、人格塑造、学校教育、不可替代性、传承、发展、未来社会建设。

1. 引言1.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根本,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灵魂。

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是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的重要来源。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让后人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继承和发扬民族的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是人们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来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世界、生活和道德。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凝聚人们的集体精神和归属感。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文化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2 德育对社会的影响德育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拥有良好德育教育的社会,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

德育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还能够引导人们遵守法律、遵纪守法,从而减少犯罪率,增强社会的安全感和稳定性。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的研究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的研究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改善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持久有效。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1. 传统文化是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

在当今社会,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很多挑战。

传统文化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品德修养,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提升道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资源,如“仁爱”、“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以及孔子、孟子等圣贤的言行,都可以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来源,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化修养,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 传统文化是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崇高追求,如“报效国家”、“忧国忧民”、“报效社会”等思想。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明白自己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和责任,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爱民的情感,懂得为他人着想,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1. 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德育工作中的两个核心要素。

文化传承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创新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德育工作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并提出一些实践方法。

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德育工作中的基础,它涉及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根脉和文化传统,培养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继承。

同时,文化传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2. 文化传承的方法为了有效地传承文化,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如国学、诗词、传统音乐等,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和艺术表现形式。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比赛、传统乐器演奏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者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3. 创新的意义与方法创新是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并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提供创新教育或者开设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业讲座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创新能力的机会。

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可以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而创新又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内涵。

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实践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德育工作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下面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

某中学团队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和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摘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化,从远古时期的夏商周三代至秦汉统一,从魏晋隋唐至宋元明清,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发展、绵延不绝,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华章,同时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

它已经渗透进所有中国人的心田,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事实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屹立五千年,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种传统和精神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追求,乃至中国的发展方向,至今仍然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着腐败现象,还存在社会冷漠、见死不救的现象,以及诚信缺失等道德“滑坡”现象,致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扬。

如何继承发扬优秀文化,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标准,已成为我们不能回避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的德育工作是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最快的途径,青年人始终代表一个国家的未来,未来国家昌盛与否,与当代青年人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

由于青年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外界的导向对他们这些观念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忽视对他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注重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随着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涌入,大学生就会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身份认同,长此下去,将导致本民族文化的灭亡,甚至导致本民族的衰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作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思想所具有的鲜明的民族特点,以及对构建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所具有的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道德思想高职院校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在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道德成果,汲取精华,摈弃糟粕,对于我们加强德性修养,充实自我心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1优秀传统道德思想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坚实基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传统文化有着最顽强的无与伦比的生命延续力。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以明显的先进性多次“同化”以武力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反复上演着“征服反被征服”的历史戏剧;中国传统文化从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而是以它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本色,深入人心,具有跨时代的生命力,它对我们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而且还在继续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2优秀传统道德思想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2.1推崇“仁爱”思想,强调“人和”精神孔子曰:“仁者,爱人”。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仁”既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又是一切行为的归宿;既是人安身立命的原则,又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主张“人恒爱人”。

这些都是说要和睦团结,互助友爱,尽己为人,端正对人对事的态度,建立一种人与人的和谐、友善和真心诚意的关系。

这是一种人我之间、人际之间关系的准则,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

“仁爱”原则,“人和”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仁爱互尊、团结和谐的人道精神。

2.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感,留下了文明古今的诗篇《离骚》。

“虽九死其犹未悔”。

他的崇高爱国品质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敬仰。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德育是指在人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情感态度,对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进行浅谈。

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高尚品德。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五项基本德性,这些价值观念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深受人们的尊崇和宣扬。

尊重长辈、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都是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品德规范。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能够在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历史上,中国有很多崇尚独立自主的文化人物,如孔子、墨子、梁启超等,他们以自己的思想文化影响了世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这些人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独立自主的重视,他们在精神世界里追求真知灼见,坚持个性独立,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这种精神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使他们能够坚定目标,勇于探索,做到发挥个人的特长与优势,不盲从不听由外界的干扰而失去自我。

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视。

只有人们修身齐家,才能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对国家和天下有所贡献。

这正是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一种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想道德观。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人们能够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做一个品德高尚、有担当、有信仰的人。

】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人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人们对家庭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强调了家庭和国家对个人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人们要孝敬父母、敬重长辈,维护家庭的和睦;在国家中,人们要尊崇国家制度,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敬爱家庭的情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发扬民族精神,为家庭和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浅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所呈现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都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在德育中,传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思想、哲学和道德观念。

通过传授、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接受健康的思想、价值观,从而在成长过程中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报怨”等思想,不仅是古代先贤的智慧,也是我们今天需要所借鉴和实践的准则。

其次,传统文化在德育中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和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智慧。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品行端正、健康向上的人格。

如《大学》中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都非常重要。

第三,传统文化在德育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学理念和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和观念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学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美学修养,从而培育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文化素质的人才。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内涵,对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推进德育工作中,应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从而培养出具有道德情感、文化素养和国家责任感的新一代。

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糟粕 , 提 高中华 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 对广大青少 年学生 的影 响力和凝聚 生 民立道 , 为 万世开太平 , 为民族之生死存亡奋斗 不息, 延香续火 , 百代 力 。当前 ,我 国处于 改革开放 的历史时期 。学 校的德育工作 应将 中华 以俟圣人 而不懈 。 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发扬 光大 。一 是要将 以物我 皆一 , 平等 和谐为核 心 三、 要在 德育工作 中引导 广大青少年学生 认识 到, 人格和道德修养 循序渐进 , 日 求其 新, 日臻完善 , 由贤 的天人合 一价值观 贯穿于德育工 作的全过程 。二是要在德 育工作 中引 的方法和 过程是从一事一 物开始, 导广大青 少年学生培养 与当今经济和社 会发展要求相 适应的 以自强 不 入圣 的, 做 到知行合一 在道 德修养方面 ,一般人如何才 能达到圣人 的境 界 ?儒家有 一套 息。 坚 忍不拔, 诚实 守信 , 谦虚谨慎 , 克己奉公为 内容 的中华民族传统 美 德 。三 是要在德育 工作中 引导广 大青少年学 生认识到 , 人 格和道德 修 科学 的方 法和一个完 善的过程 。 这就 是, 格物- 致 知- 诚 意- 正心- 修 身. 齐 养 的方 法和过程是 从一事一物开始 , 循 序渐进 , 日求其 新, 目臻完善 , 由 家. 治 国. 平天下 。四书 《 大学》 篇 开宗明义, 大 学之道 , 在 明德, 在亲 民, 在止 于至善 。 古之欲 明德于 天下者 , 先治其 国。 欲 治其国者 , 先齐其 家, 贤入圣的 , 做到 知行合一 。 要将以物 我皆一 , 平等和谐 为核 心的天人合 一价值观贯穿 于德 欲齐 其家者 , 先修其 身。欲修其 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 先 诚其 意, 欲 诚其意者 , 先致 其知 。致知在 格物 。格物而 后知止 , 知止而 后意 育工作的全过 程 老 子以为, 宇中有 四大 : 天大 , 地大 , 道 大, 人亦火 , 人处其一焉 。要 诚 , 意诚 而后 心正 , 心正而后 身修, 身修 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 国治, 国治 皆以修 身为本 。南宋朱熹 、 吕祖 谦集 求人 的意识和 行为应该是 , 人 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 自然 。 也就 是 而后 天下平 。自天子 以至 于庶 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研究

立德树人LI DE SHU REN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研究辛乐庄河市第五高级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413)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岁月沉淀历久弥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

虽然今天的中国正高速发展着,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所以不论何时我们都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校一定要肩负起传承文化的使命,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基于此,本文将初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 德育 融合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的思路以学年发展教育为纵向,以年段教育结合班级教育、学科教育为横向,采取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纵横向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工作策略。

学校有总的纵向的德育工作方案,年段有与总方案相呼应的年段工作方案。

各年段结合年段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年段工作方案。

高一年级侧重在道德品质与学习志向方面。

高一年级的德育工作倾向,是基于学生刚开始高中生活,需要人生指导与规划的考量而确定的。

高二年级侧重在吟诵经典与善于思考方面。

高二年级的德育工作倾向,是基于学生已经处于人生发展阶段,需要人生提醒与点化的考量而确定的。

高三年级侧重在勤奋上进与追求卓越方面。

高三年级的德育工作倾向,是基于学生就要毕业走向社会,需要人生鼓励与展望未来的考量而确定的。

2 具体措施2.1 创建校园文化(1)学校研究落实“以德润身,以文化人”与德育工作相融合的方法细则。

(2)充分发挥学校的硬件设施的作用,成立校园广播站、国学活动室,创设文化长廊、宣传栏等,使学生目濡耳染,时刻沐浴文化氛围。

(3)编写校本课程《文化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4)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诗朗诵、辩论、演讲等大型比赛。

2.2 语文学科肩负立德树人的重任传统文化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纵观历史发展规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德育课程是大势所趋,是全体师生的必修课。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而传统文化则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道德等多方面的积累,是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和凝聚民族精神的基础。

这里就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是以道德为基础。

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传统文化以道德为基础,通过良好的道德教化,培养和熏陶人们的道德情感和品质,从而在传承和发展中体现出其极端重要的价值。

其次,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注重人性的尊重。

德育教育中的个体观念和人性尊重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德育思想相互贯通,在共同的根基上传递出一个面向道德和自我完善的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时刻关注人性的价值,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完善,与德育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三,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强调敬畏之心的培养。

德育教育始终以培养人的敬畏之心,崇敬之心,和关爱之心为基本要求。

传统文化也倡导人们要尊重自然,敬畏神灵,注重家国情怀,从而培养人们的敬畏之心。

只有培养了敬畏之心,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和心灵高度。

最后,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都鼓励学生去追求真、良、美。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善美,从而强化道德对学生的引导和感召,真实地体现出学生内心的美好和高尚。

传统文化也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个人修养的道德思想,注重情操和艺术等美的方面的修炼,激发学生的人格力量,不断强化个体的自我塑造。

总之,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则需要教育的支持和强化,构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才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因此,德育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一个取得成功的方案。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校道德建设中的角色

浅析传统文化在高校道德建设中的角色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是 中 国特 色 高 等 教 育 的 鲜 明 特 点 ,是 学 校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的首 要 任 务 。育 人 为 本 , 育 为 先 , 养 中 国特 德 培 色社 会 主 义 的 合 格 建 设 者 与 可靠 接 班 人 是 高 等 学 校 的历 史 使 命 。 形 势 下 的 高 校 德 育 工 作 发 生 了新 变 化 . 德建 设 面 临重 新 道 重 挑 战 。 而 应 对 挑 战 , 能 忽 视 道 德 教 育 的有 力 阵地 : 国传 不 中 统文化。 当代 大 学 生 道 德 状 况 呈 现 出 的新 特 点 从 思 想 道 德状 况 来 看 , 代 大 学 生 有 理 想 、 追 求 . 时 当 有 在 代 变 动 、 会 转 型 的 宏 观 背 景 下 , 断 寻 找 、 择 、 考 而 变 社 不 选 思 化, 又在 变化 中 寻 找 、 择 、 考 。从 总 体 分 析 , 选 思 当代 大 学 生 的 主 流 是 积 极 健 康 向 上 的 , 有 些 问 题 也 不 容 忽 视 : 想 情 绪 但 思 稳 定 活 跃 , 在 许 多 问 题 上 表 现 出 矛 盾 心 态 ; 态 观 察 比 较 但 静 乐 观 , 态 分 析 有 些 问 题 值 得 忧 虑 ; 面 上 趋 向于 务 实 , 层 动 表 深 次 陷 入 迷 茫 困 惑 。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概 括 , 代 大 学 生 成 才 意识 当 强 , 与意识强 , 新意识强 , 参 创 自我 意 识 强 ; 体 观 念 弱 , 会 集 社 公 德弱 , 理素质弱 , 心 自我 控 制 弱 。 归 结 起 来 , 德 状 况 主要 道
( ) 三 向往 健 全人 格 , 求 高 尚 的 道 德 . 在 道 德 选 择 和 评 追 但 价 上存 在 着 矛盾 和 困 惑 大 学 生 的 主 流是 积 极 向上 的 . 道 德 失 范 现 象 极 为 不 满 对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摘要】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德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和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性格发展。

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和促进家校合作等实施策略也能有效提升活动的德育效果。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既可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德育方式。

通过对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实施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德育价值,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有益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德育价值、实施策略、师生互动、家校合作、研究意义、背景介绍、重要性、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还可以培养传统美德,如孝顺、尊敬、友爱等。

这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学校和社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不容忽视,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及实施策略。

1.2 研究意义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提倡和传统价值的重塑,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世代相传、历史悠久的文化习俗,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的应用研究

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的应用研究

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的应用研究前言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对道德要求的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日益重要。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德育工作中,尤其是“仁爱”思想更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研究。

仁爱思想概述儒家“仁爱”思想强调“仁者爱人”,认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仁”,“仁”为最高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认为,实现仁爱需要具备五个条件:智慧、勇气、谦虚、诚实和宽容。

其中,智慧指的是在判断事物时需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勇气表示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谦虚是指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诚实是说话要实事求是,宽容则是对人的缺点和错误要有容忍和宽恕的心态。

儒家“仁爱”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以德育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以德育为主,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通过推广儒家“仁爱”思想,增强学生的“仁爱”意识和道德素质,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的目标。

例如,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温馨关爱类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支援、帮扶贫困生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仁爱”的力量,从而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文化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倡导以“仁爱”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将这一思想渗透到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

例如,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仁爱”素质,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懂得珍惜生命、关心他人,培养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和人生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德育工作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仁爱”思想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团队合作和人文关怀能力,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形成浓厚的师生互动氛围,帮助学生深入体验“仁爱”思想的力量。

结语在当前人们道德观念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发展。

儒家“仁爱”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也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越演越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问题,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成为了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新课题。

本文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入手,研究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所在,并初步探讨了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德育工作价值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越演越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问题,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化类型,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在今天的高校德育工作中重新焕发出现代价值。

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成为了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失范的现状
1.理想信念模糊。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还是具有理想信念追求的,但也有少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的情况。

有些学生在严峻的生存竞争下,理想与现实出现了的巨大反差,导致消极悲观、丧失理想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有些学生想成名成家,但仅局限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没有同社会理想相联系。

更有些同学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2.责任意识淡薄。

华中科技大学龚为纲教授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偏弱的现状。

”当今大学生,在家庭、社会方面都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只求“独善其身”,不求“兼济天下”,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也极不负责,无理想、无追求,浑浑噩噩度日。

3.价值取向扭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二重性给当今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而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学生受到的冲击更为强烈,造成了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的变化。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追求自由、崇尚竞争、务实进取,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渴望将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另一方面,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消极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了扭曲,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越来越严重。

4.人际关系冷漠。

由于受利己主义价值观及社会上不良的人际关系影响,加之大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大学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人与人之间关系功利化、冷漠化,不仅仅出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甚至蔓延到学生与老师之间。

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等新媒体地盛行,学生更热衷于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畅游,更倾向于网上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越发冷漠。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体现
1.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之志,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古代仁人志士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追求与最高理想,强调的就是要通过自我的完善,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

我们要肯定的是,如今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与人生追求的,并靠实际行动一步一步去实现。

但依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目标不明,对自我发展没有准备的定位与规划,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了。

因此,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帮助大学生们重树远大的人生理想便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

2.弘扬“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对国家、民族命运的一种自觉意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的态度,其核心是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情怀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忧患意识。

而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年代,生长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虽主流积极向上,但普遍缺乏一种
“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意识。

因此,我们应该弘扬古人“心系天下”的博大情怀,以此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使之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我,奋发学习,在对自我、对家庭负责的基础上,为祖国富强出一份力。

3.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精神,《周易〃乾》中说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就是这种勇往奋斗的精神。

高校德育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以克服现在存在于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4.弘扬“仁者,爱人”的高尚情操,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仁者,爱人”是孔子道德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儒家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一直影响深远。

“仁者,爱人”,其实也就是一种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技巧,爱人,不仅是要爱亲人、朋友,还要爱别人,与人相处时要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厚待人。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重,往往在与人交往中会产生摩擦,也不懂怎么解决,因而会产生害怕、拒绝交际的心理,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冷漠、边缘化。

严重者对自身的学业和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就需要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多多宣扬儒家的精华思想,引导他们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传统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
1.课程设臵保障。

(1)开设传统文化必修及选修课。

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的底蕴不足。

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必须为学生开设固定的必修课及内容广泛的相关选修课程,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2)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定期邀请“国学”专家前来讲座,让大学生有机会与“名家”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亲身体验这些大师、专家们身上所绽放出来的传统文化魅力。

使大学生真正从心灵上认同、感受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产生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与责任感。

2.文化资源保障。

(1)丰富传统文化图书资源。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大量购进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音像制品,并在图书馆设立传统文化书籍专门书架与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著作,以及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2)搭建传统文化网络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借助各种“国学”网站,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可以在校内网开设传统文化专门板块,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扩大学习面与影响面。

(3)优化校园环境资源。

学校要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绿化美化和宣传媒介、网络媒体的设计布局等方面融入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教育的氛围。

3.团学活动保障。

(1)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热爱祖国。

(2)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如“读书月”、经典诗词朗诵、书画展,等等,学生以社团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

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民族文化,体验它的魅力,更能形成互助互爱、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4.师资力量保障。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在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

因此,高校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文史专业教师和学工队伍的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锻炼与提升,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以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赵洪恩,李宝席.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王敏光,惠红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探析[J].科教文汇,2007,(6):24-25.
[3]武月锋.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开掘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10,(10):55-57.
[4]张丽艳,唐振才.对大学生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2008,(7):2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