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室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方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作者:郝玉辉来源:《学周刊·A》2013年第09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无疑就是问题。

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原动力。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这是现代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教学目标。

但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展开论述。

一、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1.应试教学目标的限制。

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以学生没有问题为教学目标,片面地认为学生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全部记住了,对于这些知识没有任何疑问了,才是成功、高效的教学。

而在升学考试中,衡量学生的标准也是书面成绩。

在这些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直接造成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2.教师权威地位的扼杀。

在以往教师高高在上,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严格地控制着教学与学生的举动,是真理的化身,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不容挑战,是典型的师道尊严。

他们眼中的好学生就是要听教师的话,教师讲什么,学生讲什么就可以了。

畏于教师的权威,许多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被扼杀在摇篮中。

3.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典型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就如同机器,只会按照指定程度进行被动接受,沦为学习的“奴隶”,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原本问题意识就淡薄的学生更是失去了提问的机会与动力。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策略1.制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现代教育形势下,我们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并不是与传统教学的双基教学目标相违背,而是一个统一体。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摘要】现代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对此,教师需要转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加强教育,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提升,是学生发动思维,爱问,勤问。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现今的教学生活中,学生都普遍缺少问题意识。

主要有两类:一是有的学生没有兴趣参与或者是没有勇气发问;二是学生受影响于受教与学等因素,无法集中注意力,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自然也就没有问题可以提。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原因1.受阻于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受到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影响,人们渐渐的习惯于保持思想的一致,不破坏原有的规矩,它促使人们愈发的喜欢隐藏自我意识,保持中立,从不发表自己的言论。

再加上我国一向弘扬尊敬师长的思想传统,使教师的地位渐渐的“神圣”起来。

因此,教师说的话就是权威,课本就是权威的任务,造成了学生的盲目的遵从。

传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为“在学校努力成为优等生才是最重要的”等等。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都受到了这些问题的阻碍。

2.受阻于应试教育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

它注重的只是将知识复制到大脑里,却把知识应该具有灵活性省略了。

学生质疑精神无法培养的直接原因是,教材长期以来都是量多、高难度,学生作业繁重,并且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3.教育观念发展的限制学生在学习中作为主体,受到的教育却从来都是“被学习”,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学习。

而教师在教学中,之所以学生没有主动的思考发言,大多是因为教师缺乏主导性,课题缺乏趣味性,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对课题的疑问当做是捣乱,因此就对这种行为非常的反感和不允许,以至于课堂上无人敢发言。

4.学习态度存有差异语文学科长期以来,在面对众多因素时,地位都略显尴尬。

有的学生就认为语文对积累考试的和实战经验没有多大帮助,因此觉得语文没那么重要。

因此,在学习态度上,就出现了问题,学习缺乏积极性,问题意识就更无法产生了。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因此,科学探究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和实践性。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问题意识非常薄弱,不会提问题,不敢提问题,甚至连这种意识都没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1.师道尊严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解决,有意无意中抹杀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天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当代学生的一种惰性,他们不用动脑便可坐享其成,这成为学生一个致命的缺点。

2.班额太大现在初中班额一般在40~50 人左右,为了防止这么多学生提出很多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教师一般把这个权利交给极少数好学生。

这样,其他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变成了“你讲我听,你不讲我不想”的处境。

3.缺乏观察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现在有的学校实验器材不到位,开不起实验课;有的教育工作者为了赶进度、图省事,该做的实验不做,学生不能对实验进行观察,无从思考,又何来问题。

4.脱离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训以及当代选拔人才的弊端,使学生对国家大事、社会风气充耳不闻。

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1.改变师生角色,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信心新课程标准说明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不是灌输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成为一种朋友的角色,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间,实现师生平等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允许提倡学生发问,教师不应吝啬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得到自豪感、成就感。

教师尊重学生的见解,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给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乐于思考、乐于发问、敢于发问。

2.鼓励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过:“思维起始于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一、引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敏锐性,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问题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较差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较差,很少能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他们对问题的敏感性较低,很少主动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旦遇到难题,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只是死记硬背,缺乏创新意识。

他们缺乏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和质疑,只会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1. 创设问题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在讲解课文时,可以适当设置悬念和疑问,或者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出疑问和猜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思考。

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探索。

3.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但更多地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这样容易抑制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更多的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那么 , 如何在 课堂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 的问题 意识 呢? 现谈谈我在多年 的教学实践 中总结 出来 的一些经验 。 学生 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 因分析 第一 , 教师教学观念陈 旧, 教学方法 落后 , 习惯于传 统 的结论性教学 , 重知识轻 问题 , 重双基 轻创新 和实践 , 使学 生处于 被动 的认知 状态 , 导致学 生迷信 书本 , 迷信 教师 , 缺乏主观能动性 。 第二 , 学生缺乏 提 问的技 巧与 方 法 , 分学 生 由于 部 基础不好或缺乏思维能力 , 不会 表述存在 的问题 或不善 于提 出问题 , 提问题不得要领 , 浮于表 面 , 提不 出有深 更 度、 有新意 的问题 。 第三 , 课堂气 氛压抑 、 闷 , 致 学生 思维 僵化 , 沉 导 缺
要性 。
生发现 问题 , 出问题 的最佳点 。 提
() 2 真诚鼓励 , 树立信心 教师要保护 学生 的好 奇心 和积 极性 , 励 、 倡学 鼓 提 生大胆质疑 , 于发 表 自己 的见 解 , 立“ 敢 树 言者 无畏 ” 的 意识 , 不管学生所提 问题是 否有价值 , 是否有深 度 , 教师 都要 以认真 的态度 去倾 听 , 多鼓励 , 泼冷 水。具体 做 少 到 :1对 不 善 于提 问 题 的学 生及 基础 差 、 子 小 的学 () 胆
() 过 实验 创 设 情 境 1通
乏主观能动性 。 第 四, 师生关 系紧张 、 不融 洽 , 生 怕提 不 出“ 问 学 好
题” 而被 老师看轻 或被 同学 取笑 , 他们 宁愿 把 问题放 在 头脑里 , 也不敢表达 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 。 二、 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 营造 民主、 . 宽松 的教 学氛 围, 鼓励学生敢 于提 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 , 知欲 旺盛 , 求 对事 物充 满 着强 烈 的好奇心 , 这就 是 问题 意识 的种 子 。然 而 , 颗种 子 能 这 否萌芽 , 取决 于是否有一 个适宜 的外界条 件 。在实 际的 课 堂教学 中 , 多学生不敢 提问题 , 许 主要有 两种 心理 , 一 是 紧张心理 , 二是 自卑 心理 。因此 , 增 强学 生 的问题 要 意识 , 关键 是 消除紧 张和 自卑 心理 , 这就需 要教 师在教 学 中要 营造 民主 、 宽松 的学 习氛 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一、初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分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到底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需要社会及教育机构的培养的。

(一)学生自身原因一是不会问。

现在语文学习的答案书普及程度比普通话还要高。

在课堂上,学生们完全不用听老师讲课了。

在我教学过程中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每当我向学生提问,学生们总能把最标准的答案告诉我,而当我问及他们有何不同看法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

在我同一些老教师讨论这个问题时,老教师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手中的参考资料有时比我们老师的都丰富,他们给出的答案常常比老师的还权威。

这种学习方式养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更不用说去主动学习了。

二是不敢问。

经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敢问或不愿问。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在课堂上反而变得更沉默,经常提问的同学的比例越来越低。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在一个集体中的地位,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太肤浅而遭到嘲笑;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拒绝回答;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

生不敢提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较低通常情况下,教师很少以课本为核心,而是以教辅资料上的习题突破品,硬性灌输加题海战术依然是现在教学的最主要模式。

少数教师甚至是工作上态度不端正,抱着应付的心理对待学生和学校。

他们在教学中以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目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其中有些行为较为过分的教师甚至不写教案,仅仅是依赖于书店买来教案书在课堂上进行宣讲。

当学校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时又草草地把书上的东西抄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一次应付教学检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课堂改革的提出和推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等成为教师教学改进的方向。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问题意识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问题的提出、探索和解决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和体会:一、创设文本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预期学习效果和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一篇新课文的学习,如果光靠教师一味的讲解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体会,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涵的。

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研究、创造,那么就需要教师创设生动的文本情境,设置问题“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动脑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先对文本进行研究和思考,还原文本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主动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在《绝句》一诗中,我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原了诗中的情景:在春天里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看着明媚的阳光和窗外的绿色,诗人突然起了踏青的兴致。

他乘一叶小舟顺流漂到郊野,将小蓬船系在一棵苍劲的老树下,手拄着木拐慢悠悠地走过小桥。

郊野的杏花树不少,枝头的杏花也迎着春风舒展着笑颜。

花瓣打了个转儿随风飘落下来,纷纷落到诗人身上,却并没有打湿衣裳。

他仰起头感受着拂过杨柳的春风,那样温和舒服,一点也不觉得寒冷……在这样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中,学生仿佛和诗人一起去到郊野,感受那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飘散的杏花了。

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悠扬动听的音乐,让学生想一想:你通过这美妙的音乐、想象脑海中春日的美景,都能联想到什么?看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展开翅膀尽情翱翔,纷纷动脑思考并且提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新意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探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探析

更没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行动和研究。 课堂观 ( 1 ) 初 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影响问题意识的养成 。心理学家 生提问的意识 , 教师很少有鼓励学生提 问和引导学生提 问的言行 , 更没 认为,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 的第二次“ 断乳期” , 即“ 心理断乳期” 。该 察表明 , 时期 的学生身体正在发育 , 已处于青春期 , 自我意识增强 , 要求独 有 预 留 提 问 的时 间 。加 上 初 中 生 知识 面窄 , 生 活 经验 不 足 , 提 出 立和 自主 , 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 伴 随着 自尊心的加强 , 逆反心理和
的, 他们爱享乐 , 常有怕苦 、 怕累 、 怕麻烦 、 不思进取的心态。学习
上 缺乏 内驱 力 , 调查发现 , 只有 1 3 . 4 %的学 生 对 语 文 课 很 有 兴 趣 ,
且忽略提问的质量 , 缺乏对思维实质性 的激发 , 单纯为了பைடு நூலகம்动而
提问 , 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 , 使学生失去了回答 问题 的兴
而在老 师 、 同学面前形象受 损 , 尤其 害怕在异性 面前会 “ 颜 面 扫
的问题浅显 、 幼稚 , 这使得教师不欢迎学生敢 于提 问的表现 , 反
了初 中生 提 问 的积 极性 , 甚 至造 成 学 生心 理 上 的 伤 害 。 ( 2 ) 师 道 尊 严 与教 学方 法 的 影 响 。在 教 师 主 导 的课 堂 上 , 学
( 1 ) 教 师 自身缺乏问题意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教师

般满足于教教材知识 , 考什么就教什 么 , 很少对教材和权威进
行 质 疑批 判 。 初 中教 师 的教 学往 往 以分 数为 目标 , 很 少 为 学生 终

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探索篇•课改论坛浅议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张昆令(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问题意识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转变学生生物学习方式、推动生物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关键。

因此,就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的状况,深入研究生物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必要的、是现实的,也是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信息障碍是中学生认识类问题提问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认识类问题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关性较大。

几乎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是以某一先前学习为基础的,学习任务的特点也决定了任何学习都不是在白板上画画,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预先学习的基础上。

其次,即使学生具有一些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础知识的条理性、结构性、系统性欠缺,信息处于无序状态,不能及时地调出,也难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形成明确的问题,这就是“信息障碍”。

一般来说,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生提问的数目、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丰富,问题意识可能就越强,提出问题的质量和数量可能也就越多。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批判技能是产生反思类问题意识的前提中学生对于反思类问题的意识处于很低的水平。

由于中学生受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中学生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把其当做权威,这样限制了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批判技能一直受到抑制,那么学生对反思类问题的问题意识也必将受很大的影响。

而当学生具备较强的批判技能后,他们就能有效地选择和判断信息,随时接受新观念,探索发现新模式,独立地、有创造性地去解决新问题,对自己的观察、论点和结论能持批评审视的态度,以免被自己的偏见和短视束缚。

三、意志品质是解决类问题意识的基础中学生对解决类问题也处于很低的水平。

解决类问题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要求较高。

而对于中学生,由于受固有的思维模式约束,只会套用模仿,不会创新,思维僵化,缺少知难而进的勇气,也缺乏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自然会在学习中产生惰性的心理。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摘要】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分析了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在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分析了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1]。

笔者在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方法。

一、初中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一)学生因素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探究欲望。

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影响,有些学习被动,有些胆怯自卑,不善言谈,遇到发言就心慌胆怯。

这样都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障碍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积极活跃的思维,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课堂发言踊跃,有利于学生突破情感障碍,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2]。

而教师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和教学方式方法也是至关重要。

(三)教师权威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使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至多是在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才会向老师请教如何解题,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压力下,学生不停地接受知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为什么[3]。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姚本先提出下列培养问题意识的措施:加强双基训练,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基础;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4]。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质疑问难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发问的习惯,在教学设计上,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迅速思考和反应的能力,才能够根据教学任务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语文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中学时期是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提高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然而在现实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十分淡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培养策略:教育方式问题、社会环境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和学生自身问题。

一、教育方式问题1.缺乏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育是一种以引导性问题为主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育方式。

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老师通常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导,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

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没有自主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缺乏互动式教育在教育中,不仅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出来,还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并与老师进行互动。

但很多教师仅仅是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而没有建立在深入思考上的互动。

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问题和深度认识不够,也就没有对话的启发。

二、社会环境问题1.媒体过度浮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愈加高速发展,电视、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媒体大量涌现,带来的玩具越来越耐人寻味。

游戏、短视频这样的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许多人都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而网络上大多数的信息都是短暂、浅层次的,很少对深入的思考有所帮助。

这会让年轻学生变得注重短期的收获,并降低对于长期持续、深度思考和探索的需求。

2. 教育环境脱节当前的课程大纲过于填鸭式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式。

(或弱不再)高中生厌烦了预先填满的课程,觉得课程不足够有新意。

再加上家庭和社交媒体的各种干扰,学生们不能深入思考学习中的问题和挑战,不能鲜明地认识到身处的环境。

三、家庭教育问题1.缺乏家庭关注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长往往会过分关注子女的成绩而不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问题缺乏深入认识而仅仅局限于成绩问题。

2.家庭关注盲目尽管关注对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至关重要,但家长过度盲目的关注也可能成为问题。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一、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在语文教育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但是我们发现近年来许多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淡薄了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1. 学生心态问题有些学生对学习并不是很认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这些学生通常没有问题意识,他们只是为了学好课本知识,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因此,他们通常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只是在课堂上被老师唠叨时才会有些反应。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需要老师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

2. 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些老师讲授内容单一、板式化,只强调记忆知识点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这类老师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没有启发学生去探究知识中的问题,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此,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思考能力相对较弱。

3. 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问题在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中,学生往往受限于大环境,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

社会和学校往往强调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仅仅注重成绩,而忽视对知识本身的认识,忽略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具备问题意识,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知识之中的问题。

这需要老师尽可能的营造一个温馨亲切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当中更加热爱学习,更愿意主动思考。

2. 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探究中,老师应该注重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不仅仅学习知识点,而且探索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更能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开展研究让学生进行合作,分享彼此的看法,让学生感受到相互交流的快乐。

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探究,交流心得体会,从其他人的角度观察问题,发现不同的思维视角。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存在淡薄的现象。

这种问题意识淡薄的出现与多种原因有关,本文将从教育背景、教师角色、课程设置以及家庭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原因,并提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首先,教育背景是导致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教育系统过度注重分数,追求知识的数量,忽视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学生只关心高分,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

此外,一些学校的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重视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的欠缺。

其次,教师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中的角色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深入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问题意识的认识水平也存在不足,对问题认识不够深刻,难以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再次,当前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针对分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用,难以对问题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剖析。

此外,一些教育教材内容过于乏味,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最后,家庭环境也是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往往重视灌输和听从,鼓励孩子乖乖听话,而缺少培养孩子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

很多家庭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家长过多干预学生学习的过程,剥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针对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培养策略。

首先,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学能力。

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者:陈增辉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2期摘要:初中科学在基础学科中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核心因素就是其是否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授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为此,从学生问题意识较弱的原因入手,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问题意识;培养科学学科是新课改后出现的全新学科,其讲述的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整个自然环境的感悟,通过科学学科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渴求。

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初中生还是缺乏问题意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完全把学习当成了老师指定的任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缺少问题意识的原因(一)学生提问方式不科学初中教学时,学生大多处于十分紧张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心里有了疑问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总结,从而使提出的问题无法有效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想法。

教师在答疑解惑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表达不清,也不能针对性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为此,使得学生在提问时没有一定的科学性,长此以往,就算以后有问题,学生也会因为自己表达不清而不愿意再提问。

(二)教学方式落后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我国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都还较落后,教师还是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被动地听课,教师只负责把所有的理论知识点教授给学生,而学生还没有消化完全时,新的知识点又接踵而至。

这种“一言堂”的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同时,有的老师还错误认为一些学生总是在课堂上提问是因为他没有专心听课,例如就有很多教师反问学生:“你怎么又在提问?这个知识点我刚才才讲了。

”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消失。

(三)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大部分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是较为威严的存在,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敢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有效对策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有效对策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缺失原因及有效对策报载,美国纽约市的一个教学团体来上海考察,其中一项是听上海一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

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编排上很科学,老师提问自如、学生回答流畅,国内专家评定属于一流的教学,外宾感到满意的同时,却提出一个尖锐而值得深思的问题:你们的学生怎么都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教师提出来的,学生们没有疑问,他们到课堂学什么来了?这件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观念的误导。

二是传统课程的失衡。

三是应试教育的威逼。

四是传统文化的困扰。

要摆脱上述没有“问题”的“教育危机”,就得主动积极地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落实新课程理念。

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放在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上,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生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1.给学生预留问题生成的时间和空间。

创新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课前要通过预习给学生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课中,让学生在观察、倾听、感悟中质疑,教师要艺术地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恰当设计一些“既要跳起来又能抓得到”内容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向课堂或老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那些虽显稚嫩却闪烁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一家之言。

教师还要艺术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度、积极的态度、富有创意的思维去质疑、争辩亦或批评否定。

课后,让学生在练习、总结中质疑。

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获取知识。

2.给学生鼓励和支持。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

从这一公式来看,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

具有创造性人格或个性的人,突出表现为好奇、独立行事、善于提问、积极探索、富于幻想、顽强坚韧,因此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增强,反之则有一种削弱作用。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当前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一)中学历史教学观点的滞后性中学生缺乏历史学习中的问题意识,与当前社会、学校等对历史教学观点的滞后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选定一个问题,指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学生提问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

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并且没有理解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实行链接的方式。

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持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理应有所改进。

(二)中学历史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历史学习主要是以历史素材为基点的,而中学的历史教学材料大多是以课本为主,并且以平面化的文字、图片为主,过度政治化、理论化,缺乏生活化、时尚感,从而弱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历史教材通常会有固定的观点,缺乏对立、辩证的史学思维,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创造思维、问题思维被束缚。

另外,在当今信息化持续发展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多样化,但是有些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多媒体技术等与历史学科的优势结合在一起,不能即时与学生实行沟通与交流,故而也很难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2021高中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培养方法范文2

2021高中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培养方法范文2

2021高中语文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培养方法范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钥匙。

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的打开智慧窗口的重要措施,对于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具有重要的帮助。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

由于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了我国学生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1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主要原因 1.1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束缚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阻碍。

学生完全被沦为了学习机器,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导致学生无法形成问题意识,而且也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1.2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约束 在进行应试教育的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根据考试要求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没有问题,这就使得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将所有的知识都接受了,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中升学的主要标准就是考试成绩。

传统教学观念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无法有效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3教师的权威影响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有很高的权威,对于课堂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限制,教师在教学中就是权威,没有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置疑。

在教师眼中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生完全是接收教师所讲的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权威使得学生不敢提出任何问题。

2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1发散思维的合理利用 所谓的发散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层面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能力,而且这种方法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帮助,发散思维能够通过训练逐渐的培养起来的。

在对《我有一个梦想》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考虑文中所阐述的梦想主要有哪些?这些梦想怎样才能够实现?在《雷雨》的讲解时,学生能够在台词中感受到剧情的变化。

学生无问题意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稿资料

学生无问题意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稿资料

学生无问题意识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本文阐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研究学生无问题意识的产生原因,并着重探讨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办法:从学生的角度,教师要让学生解放思想,敢问;捕捉兴奋点,乐问;掌握技艺,精问,并根据语文课堂规律总结出“四块十二问”的质疑方法。

从教师角度要善问、护问,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转变初中语文课堂沉默现象。

【关键词】问题意识原因培养一、问题意识及其重要性“问题”的内容范围指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和课本的内容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尽量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知识的思考方法,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

如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以看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出问题: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

由此可见,提出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问。

”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吴城小学方文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更重要。

是的,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进行学习、产生创造的根本动力,学会“提问”是创新精神的一种体现。

那么为什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会缺乏问题意识呢?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问题是教学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冲动。

以下是对我所带的六年级1班 59 名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问题有没有偶尔有其他回答上课时你想过要提问吗? 3人11人45人
上课时你有过主动提问的经
3人37人19人
历吗?
平时你时常发现有趣的问题
4人45人10人
吗?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什么问题可问,更不用说提出什么有价值、有见解的问题了。

二、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想问不敢问
孩子都是天真可爱的,在他们小小的心中充满了无数对大千世界的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对什么都好奇,遇到不清楚的事情孩子们总喜欢去寻找答案,因此孩子们实际上都是想提出问题的,那为什么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孩子不敢提问了呢?归根究底,我认为有“两怕”。

1、怕同学
提出问题需要勇气,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认为同学们都比自己高明,老师是权威,既然老师说对,同学也没有反对,自然就是正确的,从而瓦解了自己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他们有种种心态:我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会笑我无知,我会讲不清楚,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基于这种种错误的想法,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提出问题说明自己不如别人,会破坏在同学心目中尖子生的形象。

例如,我在教“分数除以一个数的意义”时,班里有一位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叫范婷婷,课后跟在我后面问:“老师,把五分之四平均分成两份,为什么要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五份,再平均分成两份;可以不可以先把单位‘1’平均分两份,再平均分成五份?”我先表扬她爱动脑筋,问题提得相当好。

以后有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当堂提出来,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不要害怕同学笑话。

而成绩差的学生本来就缺乏应有的自信心,现在又有问题不懂,同学肯定会觉得我很笨,提问更会让我抬不起头。

这样,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就是发现再多的问题,也不会再提问了。

2、怕老师
很多时候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为了保障课堂教学进度,课堂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几乎都是我们老师预先为学生设计好的,而在教学时,我们会按步骤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提出,一旦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对学生的问题不作任何“纠缠”,甚至当学生提的问题不合自己的意愿时,便会把学生数落一通,“这都不会,我已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哪?”例如,我在听一年级“比多少”一节课时,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请你想一想,怎样摆,使上下面两行圆形同样多。

”(如图)
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第二行后面再画4个圆形。

突然有一位学生胆怯地问:“老师,我把上面一行4个圆形,移下来两个,上下两行也一样多,可不可以?”当时上课教师并没有仔细听,就否定了那位学生的答案。

在此环境下,我们的学生那里还敢提出问题啊。

(二)敢问不会问
1、想不到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智力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少数学生反应过慢,在短时间内难以把知识理解深与透。

由于思维的不活跃,他们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去思考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更难以提出问题。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提出问题,但对问题的思考非常肤浅,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来。

2、表达不出来
在提出问题时,学生应该要用准确、流利的语言来表达。

很多学生成绩还可以,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差,提问时张口结舌,语无伦次,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提出的问题不明确。

(三)会问不愿问
现在的学生手头有很多的教学参考资料,课前预习时都会翻阅,我们老师上课时所设计的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在课前就已经做到了了然于胸,而我们的大多数老师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练习的设计大多数时候都是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殊不知老师手头有的资料,学生手里都可能有,而且可能会比我们的更多、更详细,我们要讲的练习题目,学生也都有齐全的答案,那么我们的学生课堂中不愿意提问也就变得很自然了,你能要求现在的学生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听他们早已拥有的“知识”吗?!现在的课堂教学早已不是我们当年读书时候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时代了。

总而言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老师能细心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原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