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合集下载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牧区调研报告一、背景我国是一个农牧业大国,牧区占据了国土面积的相当部分。

牧区是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地,也是贫困地区的主要集中地。

为了了解当前牧区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特进行了这次牧区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

2. 探讨当前牧区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如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等。

3.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牧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社会状况,包括牧民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实地考察主要针对牧区的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情况进行调查。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牧区的产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占比超过80%,其他主要产业有农业和旅游业。

畜牧业是牧区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2. 就业情况:调查显示,牧区居民主要依靠畜牧业维持生计,畜牧业从业人员占到了大部分。

另外,一部分牧民也从事农业和旅游业,但相对较少。

3. 环境问题:实地考察发现,牧区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由于牧民对牧草的过度放牧,导致牧草资源严重退化。

其次,过度开采水资源,导致牧区多年来一直面临着水草不丰的问题。

再者,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导致土地的沙化、水源的污染等。

五、解决方案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改善畜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支持,提高牧民的产业技术水平,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减少过度放牧造成的牧草退化。

2. 优化产业结构:鼓励牧区居民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牧民的收入水平。

3.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牧区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减少生态破坏。

4.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牧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牧区是我国的重要基地,但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经济和环境问题。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

牧区专题调研报告牧区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牧区是指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生态区域。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牧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更好地了解牧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牧区居民的调查问卷,调查了他们的居住状况、收入来源、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走访了几个典型的牧区村庄,深入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情况和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经济发展问题:牧区经济发展缓慢,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为主,缺乏其他产业的支撑。

由于牧民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有限,导致牧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2. 教育问题:牧区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不足。

大部分牧区学校都没有现代化的教室和教学设备,限制了教育的发展。

3. 医疗保障问题:由于牧区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生匮乏,牧民在患病时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4. 生活条件问题: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水、供电和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牧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很多地方还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三、改善措施和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善措施和建议:1. 经济发展方面,需要引导牧区发展多元化的农牧业产业,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2. 教育方面,应加大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牧区学校的教学条件,增加师资和教材资源。

同时,加强对牧区学生的资助政策,提高教育的普及率。

3. 医疗保障方面,需要加强牧区的医疗设施建设,增加专业医生的数量,提高诊疗水平。

同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牧民的就医便利度。

4. 生活条件方面,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改善牧区的供水、供电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活设施,提高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牧区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牧区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牧区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水平、农民收入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听取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共发放问卷100份,覆盖了农村牧区的3个乡镇,并随机抽取了20个样本进行深入访谈。

问卷主要包括牧区经济情况、农民收入、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调研结果:1. 产业结构:农村牧区的主要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养殖规模普遍较小。

部分地区的农民也从事了种植业和农村旅游等产业。

2. 农业生产水平: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普遍较为单一,生产技术和设备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牧区的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3. 农民收入:农村牧区的农民收入以畜牧业和农产品销售为主要来源,但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民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4. 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牧区的发展。

调研意见和建议:1. 在产业发展方面,农村牧区应加强特色产业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2. 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

3. 加强农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和市场开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农民的销售风险。

4. 加大对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条件。

5. 加强对农村牧区的扶贫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牧区的基本生活条件。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对农村牧区的发展需求和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信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下,农村牧区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展开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工作。

通过对牧区的实地考察、民情走访和相关资料收集,我们初步了解了牧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

首先,我们对牧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进行了调查。

牧区位于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土地资源贫瘠。

牧区主要以养殖业为主,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

其次,我们对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牧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等问题。

牧民们的生活水平较低,缺乏基本的文化和教育资源。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关注了牧区的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情况。

牧区居民主要信奉藏传佛教,他们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俗习惯,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最后,我们对牧区的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牧区管理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薄弱、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不健全等。

民生服务也存在着短板,比如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教育资源不足等。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牧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改善牧区居民的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建议政府
加大对牧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提升牧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牧区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将持续关注牧区的发展进程,为促进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牧区调研报告(共9篇)

牧区调研报告(共9篇)

牧区调研报告(共9篇)第1篇:关于牧区工伤保险调研报告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伤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重要途径,其覆盖面广、涉及职工职业领域之大以及其社会保障功能,是其他社会保险险种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

也正因为其社会保障功能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原因,使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前提下,对保障工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如何加强工伤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保障问题,着力提高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到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

通过专题调研活动,了解了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覆盖人群,解决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工伤保险调研的内容及调研情况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工伤保险运行情况;全面落实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情况;工伤保险管理服务情况;工伤保险扩面征缴方法和措施等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问卷式调研,由各旗组织专人对调研内容进行分类调查后,汇总上报。

现将调研内容整理如下:(一)当前全盟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我盟自1998年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从基础调查、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开展了工伤保险制度改革。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后,推行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全方位开展工作,于2004年成功实现了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使我盟工伤保险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截止2008年底,全盟参保企业已达298户,参保职工人数达31731人。

其中,盟本级15549人、阿左旗7198人、阿右旗2600人、额旗1153人、阿拉善经济开发区5231人。

工伤保险已覆盖了金融、交通、化工、煤炭等行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及农民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2 一、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

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XX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三)农牧业基层设施建设: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2公里,距敖镇98公里,距乌审旗达掌线30公里,地下水资源和草场、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面积大,饲草料资源充足,经济互补性强,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相对较好,各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现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

有10千伏输电线路19.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2公里。

接入了二级光缆干线,建立无线接入基站,基本实现了移动通讯无盲区。

(四)农牧业增长方式:昂素嘎查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其主要经济依靠畜牧业,增长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区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等手段。

现全嘎查已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牲畜改良站点3个。

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牧业大苏木毗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牧业大苏木接壤,是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现昂素镇正在全力争取四季青肉联厂落地生产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流通体系相对较好。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XX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牧区现状调查报告根据对农村牧区现状的调查,以下是该地区的相关发现和分析:1. 经济状况:- 农村牧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为落后,农业和牧业仍然是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

- 农业部门主要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和水稻,但有限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投入限制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 牧业部门主要饲养家畜,如牛、羊和猪。

然而,养殖环境条件艰苦,饲料供应不足,以及畜牧养殖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限制了该部门的发展。

2. 教育和卫生:- 农村牧区的教育和卫生条件较为薄弱。

教育资源有限,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交通不便,学生往往需要在较远的地方接受教育。

- 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也相对较低,由于医务人员稀缺和医疗设施有限,农民在面临疾病时往往无法获得及时和适当的医疗服务。

3. 基础设施:- 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道路交通不便,特别是连接主要城市的道路需要改善。

这给农产品运输和市场接触带来了困难。

- 水电、通信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设备的互联水平较低,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带来了不便。

4. 生活水平:- 由于农村牧区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缺乏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

- 生活条件不稳定,农业和牧业的季节性波动导致居民经济收入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农村牧区的现状表明,该地区面临着经济发展、教育和卫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为了改善农村牧区的现状,需要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促进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实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本次调研旨在深入农村地区,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农村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和满意度;其次对多个农村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与当地政府官员和农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一手资料。

三、调研发现
1.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如道路、供水、电力等都得到了提升。

2. 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

3. 农村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乡村绿化、农田防护等工作得到了加强。

4. 存在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等。

四、调研建议
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2. 加强规划引领:应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的长远目标。

3.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在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本次调研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看到了一些成效,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牧区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牧区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牧区调研报告4篇一、概述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牧业旗。

全旗共辖8个苏木镇;161个嘎查(村),其中以牧为主的嘎查90个、以农为主的村71个;568个村民组(独贵龙);总人口17.85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12.76万人。

XX年6月末,全旗牲畜总头数198万头(只),但贫困农牧民(未解决温饱和低收入人口)人均饲养牲畜仅3个羊单位。

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经过多年的扶持与发展,全旗的贫困程度虽有所减轻,但受自然灾害、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农牧业基础设施状况等影响,贫困面还比较大,贫困程度还比较深,到XX年底仍有42个贫困嘎查村,占全旗嘎查村总数的26%,未解决温饱人口1.68万人,低收入人口2.11万人,分别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3.2%和16.5%,无灌溉饲料地或人均不足1亩水浇地2.7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21%,特别是牧区无畜少畜户(人均不足5个羊单位)人口2.2万人,占农牧业总人口的17.2%.。

二、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一)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目前,在牧区贫困户中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种情况:一是因病致贫,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几人患了一种需长期医治的疾病,每年需花费不少医药费而贫困,约占贫困户的50%;二是因灾致贫返贫,主要是长期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得不到改善,收入低,加上底子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生产性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25%;三是因学返贫,主要是学杂费逐年增高,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完大学就得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元,不仅大学的学费居高不下,就中小学的杂费也让一些农牧户难以承受,特别是近年学校大量合并,多数自然村都没有小学,许多小学生和学前班孩子都需要家长陪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开支都很大,一个小学生一年也需要几千元的费用。

约占贫困户的10%;四是因残致贫,有些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致残或是残疾人,因不能从事正常的劳动,更不能去谋取发家致富的非常复杂的事情而致贫,约占贫困户的5%;五是懒惰致贫,一家人不好好种地养畜,更不会去勤劳致富,一年到头等救济而贫困。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牧区调研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为了深入了解牧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我们进行了牧区调研,旨在为制定具体的乡村振兴方案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建议。

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牧区的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民工状况、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

二、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牧区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加深了对牧区的了解。

三、调研结果1. 农业发展牧区的农业发展受到的限制较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土地资源有限:牧区的土地多为山地、草地,耕地较少,导致农作物种植面积不足。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牧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种植较少,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3)农民技术水平低:由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和技术培训不足,牧区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较低。

2. 农村基础设施(1)交通不便:牧区的交通网络不完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

(2)水电供应不足:牧区的水电供应不足,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3)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缺乏信息技术应用,使得农民难以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

3. 农民工状况(1)劳动力流失严重:由于牧区的农业发展受限和工作机会不足,农民大量外出务工。

(2)保障待遇不足:农民工在外务工的待遇和生活条件不佳,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4. 农村环境保护(1)农药使用过量:牧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过量,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由于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居民往往将垃圾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四、建议和对策1. 农业发展(1)深化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2)加强农民培训: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水平,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农村基础设施(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对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交通、水电供应等问题。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怎么写

农村牧区调研报告怎么写农村牧区调研报告一、引言农村牧区是我国农村地区中以畜牧业为主要农业形态的地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牧区的经济、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制定可行的政策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探索促进农区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 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探索农村牧区的发展潜力;3. 调查农村牧区的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调研:选择典型的农村牧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状况;2. 数据收集:通过问卷调查、村庄档案、农民合作社等方式收集农村牧区的相关数据;3. 专家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经济发展状况:样本调查的农村牧区平均人均收入较低,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农产品销售维持生计。

农牧业由于技术、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发展局限性较大,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2. 农业生产现状:农村牧区的农业生产以小规模的畜牧业为主,但养殖条件相对简单,规模效益较低。

目前,缺乏技术支持,市场开发不足,阻碍了农村牧区农业的发展。

3. 社会问题分析:农村牧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缺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给农民生活带来困扰。

同时,农村牧区的人口外流问题严重,年轻人普遍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五、建议1. 政府支持:增加对农村牧区的投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农牧业发展;2. 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改良畜牧业品种,改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收益;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的道路、学校、医疗设施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质量;4. 开展就业培训: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村牧区居民的就业能力,减少人口外流。

六、结论农村牧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支持和引导,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牧业的转型与发展,使农村牧区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七、参考文献1. XXX(书籍或期刊文献)2. XXX(书籍或期刊文献)(报告完)。

我市新牧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我市新牧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我市新牧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市新牧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x市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㈠基本情况:全市牧业村队57个,牧业总户数5861户,牧业人口27483人(纯放牧户2737户,纯放牧人口14198人),201X年年末,牧区牲畜存栏615312头。

目前, 2737户纯放牧牧民定居率达100%。

定居修住房21万平方米,人均15平方米;架牧业用高压线631.06公里,定居点通电2322户,通电率100%;修建草料地引水渠761.25公里,牧民定居点通水2740户,通水率100%;历年暖圈保有量2792座,修建永久性产羔圈2491座;修建牛配种站83座、羊配种站45座、剪毛站29座;修牧道1763.5公里,通路率100%;累计打牧业用井241眼,修建牧区蓄水池54.6公里,修建牧区桥梁411座,修建药裕池72座。

分给定居户草料地319966亩,户均660.2亩;已开发种植面积16.652万亩,户均60.95亩;草料地通水率50%。

定居配套累计投入6581.8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053.6万元,集体投入1333.9万元,个人投入3194.39万元)。

㈡存在的问题:⑴草原畜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草原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生态恶化。

二是牧民定居点及草料基地配套建设不完善,已划给牧民定居的草料地仅开发50%,尚有15.1万亩草料基地未开发,牲畜越冬渡春的草料不足,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抗灾能力弱。

三是牧区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转移少,解决就业问题压力大;四是牧业增效,牧民增收途径、来源少,后劲不足。

⑵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经营管理者和劳动生产者科技素质还比较低,传统的经营思想和经营方式不能完全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相适应。

⑶畜牧业产品缺少竞争力。

产业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健全,畜牧业生产缺少名优品牌的带动;龙头企业没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畜牧业市场机制不协调不完善。

⑷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牧区调研报告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牧区的经济、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牧区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牧区的发展状况、问题所在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牧区的居民和农牧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访谈。

二、调研结果1.牧区的发展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牧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口流失严重。

农牧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畜牧业,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益较低。

2.存在的问题(1)教育问题:牧区的教育资源有限,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导致农牧民子女的教育水平较低。

(2)基础设施问题:牧区的交通、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牧区的发展。

(3)环境问题:牧区存在土地退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牧民的生态意识相对较低。

(4)公共服务问题:牧区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居民普遍面临着医疗和养老难题。

(5)产品销售问题: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牧区的农牧产品销售受限,农牧民的收入难以提高。

三、解决措施1.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牧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农牧民子女的教育水平。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牧区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区的发展条件。

3.保护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广农牧民的生态意识,引导农牧民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防止环境退化。

4.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对牧区的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牧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5.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建设冷链物流、推广电商等方式,拓宽农牧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牧民的收入。

四、结论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看到牧区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但也存在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政府、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牧区的关注和投入,解决牧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牧区的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牧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掌握牧区资源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牧区指的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主要牧畜的区域。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法,旨在全面了解牧区的生态环境、畜牧业状况、农牧民生活状况以及市场需求情况。

2. 调研内容(1)牧区生态环境调研:调查牧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土地类型和水资源情况等,了解牧区的土壤质量、植被覆盖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2)畜牧业状况调研:了解牧区的主要畜禽种类、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情况、疫病防控措施等。

(3)农牧民生活状况调研:调查农牧民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卫生状况等情况。

(4)市场需求情况调研:了解牧区畜产品市场需求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畜产品价格和质量要求等。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 牧区生态环境分析:大部分牧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壤质量较差,植被覆盖率低,环境恶劣。

2. 畜牧业状况分析:牧区以养殖牛、羊为主,饲养规模较小,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疫病防控不到位,造成牲畜死亡率较高,影响养殖效益。

3. 农牧民生活状况分析:农牧民的人口数量较多,收入水平低,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卫生状况较差,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和服务。

4. 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牧区畜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但由于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波动较大,竞争对手较多,导致牧区畜产品市场份额较小。

问题分析:牧区存在生态环境恶劣、畜牧业状况不佳、农牧民生活条件较差、市场竞争压力大等问题。

四、建议和措施1.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土壤质量,推动植被恢复,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2. 提高畜牧业状况: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养殖管理经验,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提高牲畜的存活率和养殖效益。

3. 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牧民的扶持力度,改善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基础医疗设施和服务。

对牧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牧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对牧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摘要:红柳峡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根据红柳峡村的实际情况,新农村建设工作首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区生产质量为牧民增收创造条件,尤其在人畜饮水、牧区道路、暖棚建设,定居房屋方面的建设,利用红柳峡村离县城近,大部分牧民在县城有定居住房的条件,结合易地搬迁、禁牧休牧、以农补牧工程,集中各方资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筹款建设的方式,对现有住房进行改建、扩建,新建配套棚圈羊舍,逐步实现牧民定居,舍饲养殖,根据牧民居住分散的特征,首先抓好牧区人畜饮水、牲畜棚圈,定居房屋方面的建设,在县城抓好危房,旧房改造和重建,着力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实现“四化”即定居点的硬化,绿化、净化,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全面推进牧民新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关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了稳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十百万”工程,目的是通过示范带动,实现全面推进。

党城湾镇红柳峡村被确定为肃北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选派我挂任红柳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负责抓好示范点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我对红柳峡村的全面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理清了工作思路,并就牧区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红柳峡村的牧区生态及经济状况红柳峡村原属别盖乡,经撤乡并镇后划属党城湾镇。

红柳峡村东接石包城乡,西连浩布拉村,南靠盐池湾乡,与敦煌接壤,离肃北县城50公里;全村66户,192人,其中牧户50户,165人;总面积2029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231.30万亩,人均1.4万亩,牲畜存栏1.5万头(只)。

2005年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38元,实现村集体积累53.7万元。

近年来,随着我县“唱响山歌,走通水路,念好羊经”发展战略的实施,红柳峡村畜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通过多年来的草地畜牧业建设,具备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一是草地资源丰富,草场类型以荒漠、半荒漠草场和高山草甸草场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人均1.4万亩,天然草场牧草资源丰富,供家畜可采食约有82种牧草;二是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效益提高。

社会主义社会美丽乡村新农牧区的调查报告样本

社会主义社会美丽乡村新农牧区的调查报告样本

社会主义社会美丽乡村新农牧区的调查报告样本一、乡村农牧区生产主力发展趋势状况(一)农业综合性生产量:昂素镇昂素嘎查坐落于昂素县镇东南部地区,归属于典型性的农牧嘎查,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所辖巴音哈哒、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五个农牧社,定居着168户农牧民,人口总数766人,在其中蒙古599人。

全嘎查有尺寸家畜51911头只(在其中羊26819头只、奶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在其中青储2500亩),20xx年家畜出栏率达42%,谷物总产值达464000KG,嘎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业技术推广、高新科技入户口:依次资金投入资产10多万元,引入栽培品种12个,营销推广新技术新工艺14项,购入大中小型农业机械21台套,建立农机车志愿队3个,近些年高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增长率明显增强,高新科技入户口率达100%。

(四)农业提高方法:昂素嘎查归属于典型性的农牧嘎查,其关键经济来源借助养殖业,提高方法借助家畜改进、住宅小区饲养、以种促养以养创收等方式。

现全嘎查已完工标准化饲养住宅小区两个,家畜改进网站3个。

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农牧大苏木紧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农牧大苏木交界,是鄂尔多斯市地域养殖业发展趋势的中心地段,现昂素镇已经全力以赴争得四季青油脂厂落地式生产制造新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县镇较近,商品流通管理体系相对性不错。

(五)农牧民技术专业协作制度建设与发展趋势:20xx年昂素嘎查连户建立农机车志愿队3个。

二、农牧民收益状况(一)农林牧渔业规模性收益和非农林牧渔业规模性收益:(二)打工赚钱做生意状况及外界创收方式:(三)补助等政策落实状况:近些年我国实行“三项补助”现行政策,提高了农牧民发展趋势生产制造的主动性,并让农牧民提高了发财致富的自信心,昂素嘎查谷物耕地面积较少,再加上补助信用额度微乎其微,因此对本地的农牧民创收危害并不是非常大。

牧区 调研报告

牧区  调研报告

牧区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牧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牧区是指主要以畜牧养殖为主要生产活动的地区。

牧区的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牧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在不同牧区实地考察,与当地养殖户进行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我们通过线上问卷的形式,了解更多养殖户的看法。

最后,我们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获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发展现状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牧区的养殖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养殖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但是,养殖业仍然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2.存在问题调研结果发现,牧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生产方式落后,缺乏科技创新;(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3)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销售渠道有限;(4)环境问题突出,水源紧缺。

3.发展机遇尽管存在问题,但是牧区发展仍然具有许多机遇:(1)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大农牧业投入;(2)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发展潜力大;(3)科技进步,为牧区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4.发展挑战牧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人口流失严重,农村劳动力不足;(2)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给牧区生产带来不确定性;(3)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政策建议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牧区的发展:(1)加大技术支持和培训力度,提高牧区的科技水平;(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通讯条件;(3)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体系,拓宽销售渠道;(4)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牧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但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推进相关的改革措施,可以提高牧区的发展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同时,养殖户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意识,积极适应市场变化,迎接发展机遇和挑战。

牧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牧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牧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牧区是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地理区域, 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牧区社会实践调研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牧区社会经济结构, 研究牧区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 为制定政策和推动牧区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 我们向牧区居民发放了调查问卷, 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经济收入、教育状况等。

其次, 我们进行了一些重点访谈, 采访了一些作为代表的牧民和牧区官员, 以获取更直接的信息。

最后, 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 进一步了解牧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状况和产业结构。

三、调研结果(一)牧区生活状况据调查发现, 目前牧区居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 但仍有不少牧民的收入很低, 生活质量不高。

许多牧区居民还存在一些基本生活问题, 如饮水困难、教育资源匮乏等。

(二)牧区经济收入牧区经济收入以畜牧业为主, 兼并有农业和旅游业。

畜牧业是牧区的支柱产业, 牧民们主要从事牛、羊等畜牧业, 并通过销售牛羊等畜产品来维持家庭收入。

农业方面, 由于牧区地势高, 天气寒冷, 农业生产条件一般, 导致农产品较为单一, 产量较低。

旅游业方面, 由于牧区美丽的自然风光, 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一些收入。

(三)教育状况关于教育状况, 调查发现牧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学校条件很不完善。

很多孩子只接受了初级教育, 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较少。

由于交通不便和学校条件差, 孩子们的教育困难较大。

(四)环境保护牧区自然环境良好, 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的破坏, 现在面临一些环境问题, 如草场退化、水源减少等。

这对牧区的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构成了威胁。

四、问题分析(一)经济结构单一牧区经济结构单一, 依赖畜牧业较为严重, 这导致了牧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 经济收入不稳定。

(二)教育资源匮乏牧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学校条件差, 这导致牧区孩子们的教育机会很有限, 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精品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精品范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历史选择,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要求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建设的内容,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综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总体思路是: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牧区经济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加大对农村牧区的投入和支持,先试点后示范,协调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取通过5—10的努力,农牧业经济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初见成效。

整个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试点示范阶段,主要选择3个特色突出、基础条件较好的“50强”嘎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起到良好示范作用;第二个阶段为全面铺开阶段,主要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树立典型,确定几个较为成功的建设模式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开;第三个阶段为初见成效阶段。

为顺利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一、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

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05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三)农牧业基层设施建设: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2公里,距敖镇98公里,距乌审旗达掌线30公里,地下水资源和草场、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面积大,饲草料资源充足,经济互补性强,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相对较好,各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现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

有10千伏输电线路19.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2公里。

接入了二级光缆干线,建立无线接入基站,基本实现了移动通讯无盲区。

(四)农牧业增长方式:昂素嘎查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畜牧业,增长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区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等手段。

现全嘎查已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牲畜改良站点3个。

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牧业大苏木毗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牧业大苏木接壤,是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现昂素镇正在全力争取四季青肉联厂落地生产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流通体系相对较好。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05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

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5.5元。

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

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一)嘎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党支部换届工作。

现共有党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6名,45岁以下党员11名,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3名。

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两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二是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

三是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格局。

四是农牧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农牧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牧区社会稳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况:昂素嘎查于2006年4月份进行了嘎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和完善嘎查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财小组和嘎查村务监督小组,积极开展党员和嘎查村民代表议事活动,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前,党支部、嘎查村委员会能够认真听取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能够严格实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嘎查党支部、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昂素嘎查村务公开主要依靠张榜公布、召开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公布。

嘎查每年进行村务公开4次,为每季度一次,分别是3月份、6月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附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村面貌的根本措施,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县爬坡过坎,走出拐点,迅速转型,全面提升的重要时期,新农村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县这样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搞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基本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统一;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不搞齐步走;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要解决问题,发挥优势,转变劣势,稳步推进这么几个原则。

一、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扩大,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人居环境条件恶劣。

各乡镇基本没有进行科学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

农户住宅大部分是普通砖瓦房,还有的是年久的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

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

村巷卫生很差,人畜杂居,人畜混居,秩序很乱,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

3、劳动力素质低下。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

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常常有造假行骗不守诚信行为出现。

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这种状况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4、思想观念落后,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比较差。

对一些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公益事业,如修路、植树、救灾、抢险等也是斤斤计较,很不情愿,不给好处,就不干,还有些农民的职业道德观念也很淡薄,如在一些乡村农民在往外出售的棉花内渗沙子和其它杂质。

给牛羊肉注水,给蔬菜乱打药等等。

而且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淡化,赌博、非法宗教、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特别是在传统习俗和传统生活习惯方面,婚丧消费中的相互攀比,大操大办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乡镇男女订婚彩礼都在万元以上,结婚时更是全家举债,大摆酒席,奢侈浪费严重,致使一些刚刚富裕起来的家庭,又因昂贵的结婚费用而导致再次返贫,还有一些乡镇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宗教狂热、赌博的恶习也死灰复燃,特别是到了冬季不少农民整天沉迷于赌桌之中,根本没有心思从事生产劳动,有的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还来了很大的社会隐患。

5、农村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一是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度还不高,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

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药品价格反映强烈,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二是科技文化投入不足,教育负担加重。

尽管近年来县农村居民科技和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三是社会保障难以保证。

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大部分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又没有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6、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7、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针对县在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