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11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1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5·高考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解析:选A。
题目涉及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其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故A选项正确;北坡属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寒潮影响较大,故B选项错误;该地区种植春小麦,积雪厚不利于牲畜越冬,故C选项错误;阴坡采光条件差,故D 选项错误。
(2016·浙江温州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结合图回答2~3题。
2.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3.影响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及选址区位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解析:第2题,对比两图会发现,总体上该地地势升高了;结合图中河流信息,以及该地的位置信息,可判断出流水沉积是主因。
第3题,城市两次搬迁都是由地势较低处搬到地势较高处,故C项正确。
答案:2.A 3.C(2016·湖北名校调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
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上面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A.①B.②C.③D.④5.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图③④所示的地表形态,则制约该区域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地形C.热量D.水资源解析:第4题,四幅图示分别表示冰川地貌、洪积(冲积扇)地貌、沙丘地貌和风蚀地貌,在以上几种地表形态中,洪积扇的自然条件最为优越,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湘教版地理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
湘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A. 山脉可以阻挡湿润气流,形成雨影效应。
B. 河流的流向决定了气候类型。
C. 海洋的盐度影响陆地上的气温变化。
D. 地球自转速度决定了降水分布。
2、关于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人口密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一定越高。
B.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通常人口密度较低。
C. 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相关性。
D. 虽然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面临资源压力,但良好的管理和技术进步可以使经济持续发展。
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山地面积较小。
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C、我国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地区,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海洋。
D、我国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
4、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C、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D、我国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地区,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注入海洋。
5、下列哪个因素对湖南省水稻种植的影响最大?A. 地形特征B. 气候条件C. 土壤类型D. 水源分布6、长江对湖南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A. 提供水运交通B. 提供灌溉水源C. 发展水电站D. 所有上述选项7、长江流域的哪个地区被称为“水能宝库”?A. 长江上游B. 长江中游C. 长江下游D. 长江三角洲8、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A. 温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9、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纬度位置B. 海陆分布C. 地形起伏D. 人口密度 10、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不包括:A. 发达的水路交通网络B. 丰富的矿产资源C.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D. 良好的对外开放条件11、湖南省的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下列关于洞庭湖的描述错误的是:A.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B. 洞庭湖的水量受长江汛期影响较大C. 洞庭湖是湖南省重要的渔业基地D. 洞庭湖的水资源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起到关键作用12、湖南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下列关于湖南省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A. 湖南省地形以平原为主B. 湘西地区以喀斯特地貌为主C. 湖南省最高峰是岳阳楼的所在地D. 湖南省主要河流为珠江13、中国的四大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哪一个?A. 内蒙古高原B. 黄土高原C. 云贵高原D. 青藏高原14、下列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影响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提供了巨大的发电能力B. 改善了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C. 有助于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D. 显著增加了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15、湖南省内河流众多,其中被誉为“长江的源头”的河流是:A. 澧水B. 汨罗江C. 长江D. 湘江16、以下关于湖南省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湖南省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B. 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少C. 湖南省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D. 湖南省主要河流流量受季节性降雨影响较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3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湖北百校联盟质检)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2015年5月对流层CO2浓度(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若仅考虑CO2的影响,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与②地相比较,则①地()A.白天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大B.白天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小C.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D.夜晚气温明显较高,昼夜温差小2.大气中的CO2增多可能使()A.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B.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C.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D.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①地对流层CO2浓度小,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气温明显较低,昼夜温差大。
第2题,大气中的CO2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汇入大海,淡水资源反而减少,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A、D错误;北冰洋的极冰融化,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沟通各大洲,那么会成为繁忙的航线,B正确;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
答案:1.C 2.B(2016·河北衡水质检)下面两图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我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等值线图(单位:%)。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显示()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4.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解析:第3题,仔细读图,图1中西南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增温幅度最大,A、B错误;结合图2,东部(半)湿润区温度普遍在增加,但降水增加不多,总体看有干旱趋势,C 正确;西部干旱区降水整体增加明显,变得干旱幅度不是最大,D错误。
第4题,针对二氧化碳加倍时我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2
(2016·河南商丘一模)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2.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解析:第1题,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
第2题,楠迪经纬度大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大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
答案:1.D 2.D(2016·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模拟)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某大陆西岸,结合图中信息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B.补给类型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C.汛期出现在冬季D.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 km4.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A.400 m650 m B.800 m350 mC.400 m550 m D.800 m650 m解析:第3题,600 m等高线凸出方向应该与河流流向相反,根据指向标判定河流先从西北流向东南,再流向正南,A错误;该区域海拔及纬度都较低,无冰雪融水,补给类型主要是大气降水,B错误;由该区域位于大陆西岸且纬度在30°左右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所以汛期在冬季,C正确;据比例尺计算,该河段长约70~80 km,D错误。
第4题,据上图河流流向,判定甲小于600 m,再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乙大于600 m,所以A正确。
答案:3.C 4.A(2016·江西重点中学十校联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瀑布落差为30米,则图中D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A.58米B.68米C.82米D.95米6.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A处于山顶,始终可看见河中行驶的船只B.B处流水侵蚀严重,形成“U”型谷C.C处在迎风坡,降水量比B处更多D.D处于河流西岸,水深、流急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620米等高线和等高距为50米可知,河流外部的等高线数值为120,D处的海拔介于70米至120米之间,再根据瀑布落差为30米,进一步推知D处的海拔介于70米至90米之间。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7
(2016·云南玉溪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A.2003年B.2005年C.2007年D.2008年2.2004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市()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B.出现逆城市化C.产业转移和升级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2000~2008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或0,机械增长率一直是正值,两者相加一直为正值,说明该市人口一直在增加,故该时段内,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2008年。
D正确。
第2题,2004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结合选项,产业转移和升级会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减少,从而使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C正确。
答案:1.D 2.C(2016·贵州八校联考)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如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结合图文完成3~4题。
3.推出延迟退休方案的现实背景是()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C.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4.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解析: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延迟退休是为了应对老龄化后社会养老负担重,选项C符合。
第4题,图中时间先后顺序应该是③②①,拐点乙为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拐点甲为近年开放二胎政策,综合分析得知选项B符合。
答案:3.C 4.B(2016·北京丰台期末)读下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完成5~6题。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8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5·高考上海卷)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2003年B.2008年C.2010年D.2012年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A.基本稳定B.逐年增加C.先增后减D.整体趋减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率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影响,将各年份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加,即可得到各年份的人口增长率。
由图可知,2008年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年份。
第2题,将图中各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相加,得到各年份的人口增长率均大于0,说明上海市人口总量逐年增加。
第3题,“单独二孩”政策会造成新生人口数量增加,但不会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新生人口的增加使老年人口比重下降,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可以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的趋势,同时也可以改善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
答案:1.B 2.B 3.C读广东省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统计图,完成4~5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最大C.劳动力严重不足D.人口年龄结构不断优化5.该省15~64岁人口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较高的人口出生率C.生态环境改善D.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少年儿童比例大幅下降。
第5题,该省少年儿童比例逐年下降,而劳动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说明有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答案:4.B 5.D6.(2016·山东济南调研)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关于图示地区人口问题或相应解决措施,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人口增长过快B.乙地应鼓励生育C.丙地经济发展水平低D.丁地人口平均寿命长解析:选A。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0
(2016·德州市一模)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1~2题。
1.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叙述可知,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所以紧邻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2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1.D 2.C(2016·衡水中学三调)下图为岷江上游山地自然垂直带谱和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个数与海拔的关系图。
读图,完成3~4题。
3.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的集中分布地带是()A.800~1 400米B.1 400~2 200米C.2 200~3 200米D.3 200~3 800米4.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和国家民族政策B.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C.河流和民族建筑风格D.矿产和民族工业生产方式解析:第3题,结合图中坐标可知,岷江上游山区海拔2 800多米附近聚落个数最多,C正确。
第4题,海拔较低的地区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种植业;海拔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一些少数民族,多从事畜牧业。
所以,影响岷江上游山区民族聚落类型垂直带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民族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3.C 4.B(2016·湖州模拟)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
读图,回答5~6题。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
(2016·福建名校联考)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下题。
1.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信鸽丢失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解析:选D。
太阳活动不会影响地球公转的速度。
2.(2016·江西赣州模拟)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有关①~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解析:选D。
图中的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大气圈。
①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②③是地球的外部圈层。
由①到②到③组成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小。
(2016·保定市期中)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地区中a的差值最大的是()A.刚果盆地B.青藏高原C.撒哈拉沙漠D.巴西高原4.太阳常数也有幅度为1%~2%的周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季节的更替B.昼夜的交替C.气候的变迁D.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解析:第3题,a差值是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刚果盆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常年多云雾和阴雨,大气层的削弱作用强。
第4题,太阳常数指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太阳辐射的所有波长总能量。
太阳常数也有周期性的变化,这可能与太阳活动的强弱变化有关。
答案:3.A 4.D5.(2016·昆明二模)下图中,美国的莫纳克亚山天文台观测条件好,简述其优势条件。
解析:结合图中信息,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其优势。
答案:纬度较低,能观测到部分南半球星空;海拔高,大气能见度好,观测时间较长;美国天文观测的技术设备先进。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5
(2016·黑龙江双鸭山高三一模)下面图1为地球球面局部图,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PQ弧度数为100°。
读图,完成1~2题。
1.若此刻全球同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且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在()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2.若图2显示图1中某条弧线各点随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那么这条弧线是() A.APB弧B.PQ弧C.BQ弧D.AQB弧解析:图中APB弧上太阳高度为0°,说明APB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AQB弧上各地“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明AQB弧为赤道的一部分。
因P、Q均位于所在弧的中点,且PQ 弧度数为100°,则极点位于PQ弧上。
第1题,五一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若PQ弧位于夜半球,则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跨东西半球。
第2题,图2显示该弧线上其中一点线速度为0,则该点为极点,故只有B项正确。
答案:1.D 2.B(2016·北京海淀区质检)2014年10月8日的月全食开始于北京时间17时14分,结束于当日20时35分,下图为此次月全食过程中某时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此次月全食期间()A.太阳直射在赤道B.东半球各地均可观测到该天象的全过程C.地球上白昼范围与黑夜范围的面积相等D.黄赤交角度数逐渐减小4.若①点经度为100°E,③点经度为120°E,地球表面()A.①的自转角速度与②相等、线速度比②小B.从②到③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再向南C.③与④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6 660千米D.④位于日界线附近,地方时为0时解析:第3题,晨昏圈把地球平分为昼半球与夜半球两部分,任何时刻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相同。
第4题,③点与④点位于赤道上,相隔60个经度,直线距离约为6 660千米。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36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忻州一中等四校联考)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和该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1~2题。
1.读上面左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L—Q—N—P—MB.P时期劳动力不足C.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Q点过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2.读上面右图数据可知()A.移民缓解了该国的老龄化问题B.中青年比重高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量迁入C.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D.该国可能是印度解析:第1题,一个地区早期人口的增长往往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故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M时期开始的,排除A;P时期为高自然增长率,劳动力充足,故排除B;Q点过后人口仍为负增长,人口数量不可能增加,排除D;N点是该国人口由正增长向负增长转变的节点,人口数量达最大,故选C。
第2题,该地劳动力的短缺吸引劳动力人口的迁入,而不是人口迁入导致工业布局变化,故B因果关系不对,排除;从人口结构不能看出人口具体的数量,排除C;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移民外迁大国,故排除D。
大量劳动力人口的迁入可缓解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短缺,也可缓解老龄化问题,故选A。
答案:1.C 2.A下图示意江苏省近四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江苏省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特点是()①0~14岁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②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③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速度快④各年龄人口所占比例均增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江苏省()①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新增人口多②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增长阶段③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重④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逐渐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5~64岁人口比重由68%上升到75%,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5%上升到10%,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但因总人口增加而不会出现大幅度人口数量减少。
湘教版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湘教版地理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印度洋西岸C. 我国位于欧洲东部,大西洋东岸D. 我国位于非洲东部,印度洋西岸2、以下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B. 平原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C. 高原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D. 丘陵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3、长江流域的水能资源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关于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C、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D、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均匀,无特定区域4、关于我国气候分布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季风气候特点C、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5、下列关于湖南省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B. 湖南省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C. 湖南省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D. 湖南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但储量和开采量均居全国前列6、下列关于湖南省交通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 湖南省境内高速公路密度较高,覆盖全省各地B. 湖南省铁路运输以客运为主,货运运输以水运为主C. 湖南省航空运输主要服务于省内城市,对外联系较少D. 湖南省水运主要以洞庭湖、湘江等内河运输为主7、下列关于湖南省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湖南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B. 湖南省地势以平原为主,兼有山地和丘陵C. 湖南省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D. 湖南省主要河流为珠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部分8、下列关于湖南省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湖南省是我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B. 湘潭是湖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以钢铁、机械制造为主C. 长沙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星城”D. 湖南省的旅游业以张家界、岳阳楼、凤凰古城等为主要景点9、【题目】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是:A. 长沙B. 武汉C. 广州D. 成都 10、【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B.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C. 我国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 中国的三大平原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11、下列关于湖南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湖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 湖南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C. 湖南河流众多,以珠江水系为主D. 湖南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12、以下关于湖南省内旅游景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奇特的石柱景观著称B. 岳阳楼位于岳阳市,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C.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是长沙市的标志性景点D. 娄底大熊山以瀑布景观著称13、题目: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我国气候类型最多的省份?A. 河南省B. 河北省C. 四川省D. 贵州省14、题目:关于我国河流的流向,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 所有河流都自西向东流B. 所有河流都自北向南流C. 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分布不均D. 河流流向与地球自转方向无关15、湖南省地处我国南方,其气候类型属于以下哪一种?A. 温带季风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寒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16、以下关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B.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等多种功能C.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D.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23
(2016·杭州检测)下表为某年10月8~11日某地气温变化表。
读表完成1~2题。
1.10月8~11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台风B.反气旋C.暖锋D.冷锋2.9日最低气温明显偏高,与其相关的是()A.大气逆辐射强B.太阳辐射强C.地面辐射弱D.大气削弱作用弱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知,受该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气温明显降低,可判断其为冷锋天气,故D项正确。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9日最低气温偏高,主要是因为9日冷锋过境,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故A项正确。
答案:1.D 2.A(2016·浙江五校联考)某市自9月18日起遭受强台风袭击。
22日,台风刚过,又受到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局地降温超过15 ℃。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上图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从18日到24日该市气压变化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4.该市可能出现降水的日期是()A.20日、23日B.19日、24日C.20日、24日D.19日、23日解析:第3题,台风中心气压低,台风过境时,该市气压降低,所以19日时该地气压较低,22日后受强冷空气影响,该市气压偏高,故选A项。
第4题,台风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强降水,结合上题解析可知,19日可能出现降水;23日该地气压由低变高,说明该日该市位于冷暖气团交会处,可能出现降水。
答案:3.A 4.D(2016·山东滨州二模)下图是某地区某一时刻气压分布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此时出现降水的区域位于甲处和丙处B.甲处的气温一定高于丁处C.甲处一定比丙处气压低D.丙处的风力一定大于丁处6.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变为1 020百帕,则这段时间内北京市天气特征变化是()A.风向由西北变为东北B.风速由快变慢C.天气由阴变晴D.气压先降低再升高解析:第5题,丙处等压线较丁处密集,因而风力较大。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11章 区域发展与合作 考点分层练68 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
解析 第5题,为实现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 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 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使区域产生新的增长活力。①③正 确,故选D。第6题,“匹兹堡复兴”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从重工业向高科 技产业方向发展,使匹兹堡由“没有屋顶的地狱”变为一座“知识城”,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第13题,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劳动力成本上涨是最重要的因素,故随着 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最大,利润逐渐减少,会最先从 该区域迁出,C正确。第14题,由图可知,Q1~Q2企业成本高于收入,A错 误;Q2~Q3企业成本曲线较平直,说明增长幅度小,B错误;Q3~Q4企业成本低 于收入,C正确;Q4~Q5企业总收入增长不变,企业成本增长最快,D错误。
C.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
D.生产成本和运输效率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液晶电视机组装所需的零部件附加值不高,可 推测该工厂组装所需的零部件科技含量不高,D错误;相比国内,欧洲零部件 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地租等生产成本更高,若在欧洲采购,会大大提高组装 成本,从而降低利润,C正确;该组装工厂的市场主要在欧洲,若零部件欧洲 化将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和减少空间距离,但这与现实情况不符,A、B错 误。第10题,从图中展示的生产组织方式看,由于采用“蓉欧”快铁准时化运 输零部件,大幅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零部件的供应效率,增加了多条生 产线,实现了订单式生产,使得该公司的组装产品实现了多样化,也更符合 欧洲市场的需要,提高了市场竞争力,B正确;新的生产组织示意图显示,零 部件等原料为零库存,并且生产实现了订单化,原材料和产品仓储空间不会 增加,A错误;材料及图示没有体现出产品生产向小、精、尖方向发展,C错 误;由于实现了快速运输和原料的零库存,生产成本应该降低,D错误。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4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6·上海市嘉定区一模)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距地面约370千米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
据此完成1~2题。
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相对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解析:第1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
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第2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涡旋,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 ℃,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往往会对地球的气候、通信(无线电短波通信)、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答案:1.B 2.A(2016·山东师大附中高三质检)2014年12月16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大气中发现了来源未知的甲烷气体,此外还在火星岩石样本上首次确定性探测到其他有机分子。
“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谜底将被揭开。
阅读材料,完成3~4题。
地球和火星地理特征比较表3.火星属于()A.类地行星B.地月系C.河外星系D.远日行星4.与地球相比,下列关于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温度高于地球B.大气层厚于地球C.自转的线速度快于地球D.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解析:第3题,根据八颗行星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可知,火星属于类地行星。
第4题,火星公转周期远远大于地球,因而其公转的角速度慢于地球。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6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6·浙江金华联考)图示照片是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若O是北极星,则P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顺时针D.逆时针解析:选D。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则在地球上看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即向着北极星方向看恒星运动,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嫦娥2号卫星三次减速制动后,依次进入12小时轨道、3.5小时轨道、118分钟工作轨道。
读嫦娥2号三次制动后绕月轨道图,嫦娥2号卫星三次变轨过程中()A.线速度依次增大,角速度依次减小B.线速度依次增大,角速度依次增大C.线速度依次减小,角速度依次减小D.线速度依次减小,角速度依次增大解析:选D。
由图可知,三次变轨过程中,轨道长度大幅度减小,因此卫星的线速度依次减小;三个轨道中卫星绕月转动一周的角度都相等,而所耗费时间减少,因此角速度依次增大。
3.(2016·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模拟)地球上,晨线和昏线相接时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
下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
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D。
晨昏线的交点在66.5°与极点之间移动,当极点出现极夜时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2时,当极点出现极昼时,经过该点的经线为0时。
具体分析如下:(2016·奉新月考)P点在a线上。
读图,回答4~5题。
4.若a是纬线,P点是晨昏线与a线的切点,则a线的数值范围可能为()A.66.5°~90°B.30°~60°C.0°~30°D.0°~23.5°5.若P点线速度为零,一架飞机从北京首都机场(约116°E)起飞,沿最短航线经P点作环球航行,则飞机不可能飞越()A.太平洋B.北冰洋C.印度洋D.南极洲解析:第4题,若a是纬线,P点是晨昏线与a线的切点,则a线应是极圈和极点之间的范围,选项A正确。
【高中地理】2017高考地理总复习习题(46份) 湘教版42
(2016·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据图1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据图2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1题,图示几条地铁线都经过甲区域,该地交通通达度最高,是人流、物流集聚区域,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第2题,地铁站人流高峰和流向,与市民白天离家上班、夜晚回家休息规律一致,所以最可能位于住宅区。
答案:1.A 2.B(2016·山东日照一模)下图为某城市规划图,为加强新区建设,将新建居住地、公路线各一处。
有居住地B1、B2、B3和公路L2、L3作为选址方案。
据此完成3~4题。
3.新建住宅区和公路线的最佳组合是()A.B1、L2B.B3、L2C.B2、L3D.B3、L34.关于该城市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B.为改善城市环境设置了基本农田C.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下风向D.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受交通线的影响解析:第3题,图中B1占用耕地,不合适;B2距城区较远,两面被铁路包围,受噪声污染;B3位于工业区的上风向,邻山、湖,环境较好,最适宜建住宅区。
L2占用耕地,到B3需从市内穿过,易造成市内交通拥堵;L3不占用耕地,且从城市外缘经过,不影响市内交通,同时又连接规划的居民点B3,故最适宜修建公路线。
第4题,该地北部、东部为丘陵地形,城区布局空间较小,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若工业区集中布局,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将会加大环境压力,故工业区分散布局利于环境保护。
图中显示工业新区位于市中心的东北部,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
该城市空间形态受地形和河流影响较大。
答案:3.D 4.A(2016·上海市长宁区一模)下图为某平原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以及该城市甲—乙沿线地租变化示意图。
【高中地理】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9份) 湘教版11
课时作业2等值线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2016·安徽安庆期末)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回答1~2题。
1.甲处黄土层的厚度可能是()A.10米B.20米C.30米D.40米2.从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考虑,最适合开凿窑洞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2.【解析】本题组考查等值线示意图。
第1题,读图中的实线,甲地黄土表面高度为845~850米之间;根据图中的虚线可知,甲地的黄土底层高度为805~810米之间,故甲地的黄土层的厚度为35~45米之间,D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丙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不适合人们居住;甲地位于山顶,不适合人们居住;乙地位于阳坡、迎风坡,气温和降水适宜,且黄土层也较厚,适合人们居住,答案选B项。
【答案】 1.D 2.B(2016·福建莆田质检)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下图示意贵州某山区等温面分布。
读图完成3~5题。
3.与①地相比,③地()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4.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5.仅从地形考虑,当冻雨发生时,图中四地冻雨持续时间较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3~5.【解析】本题组考查冻雨形成条件,等值线图,影响冻雨天气持续时间的因素。
第3题,图示地区位于贵州,根据指向标,③地位于阴面,气温不会更高,A项错误;气温可能更低,气压可能更高,B项错误;阴坡的光照条件差,C项错误;与①地相比,图中③地的等温线更加稀疏,说明此处的温差小,所以气压差也小,风力也弱,D项正确。
第4题,根据材料,冻雨是与温度低于0 ℃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读图,根据指向标和图中等温线,①地的气温大于0 ℃,A项错误;②地的气温符合冻雨形成的条件,B项正确;③地地面气温高于0 ℃,C项错误;④地应降雪,没有冻雨,D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十一章第六讲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练习 湘教版
第六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基础巩固组](2017届安徽名校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
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2.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③解析:第1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
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2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微省旅游业示范区。
答案:1.A 2.C(2017·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4.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年增长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6·上海闵行一模)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圏层的流动()
A.大气圈B.岩石圈
C.水圈D.生物圈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解析: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
第2题,图中显示④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故D项正确。
答案:1.A 2.D
(2016·忻州一中、临汾一中等四校一联)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完成3~4题。
3.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温带荒漠
4.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壳运动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D.大气环流
解析:第3题,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纬度都达不到45°,位于45°附近且东西距离只有500千米的大陆,只有南美大陆。
南美大陆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带。
第4题,从图中看地壳的隆起使气流的影响发生变化,水分条件随之变化,最终影响到植被的变化。
答案:3.D 4.A
(2016·上海嘉定区一模)下图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方位最接近事实的是()
A.①—东②—南③—西④—北
B.①—南②—西③—北④—东
C.①—西②—北③—东④—南
D.①—北②—东③—南④—西
6.图中山地“阴阳脸”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阴脸”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
C.“阳脸”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
D.“阴脸”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山地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森林等植被生长好,因此可确定②为南、④为北、①为东、③为西。
答案:5.A 6.D
(2016·嘉兴一模)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
两层(如图),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
据此完成7~8题。
7.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8.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解析: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民居。
第8题,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雨热同期。
A、D选项最冷月气温都小于0 ℃,C 选项雨热不同期,皆排除。
答案:7.B8.B
(2016·北京重点中学高三测试)据了解,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
下表为2012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
读表,回答9~10题。
9.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地形
C.风D.气温
10.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下列地区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是()
A.新疆喀纳斯B.吉林红叶谷
C.南京栖霞山D.广东石门谷
解析:第9题,日期和海拔变化共同影响温度,故D正确。
第10题,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该地却适合观赏红叶,说明该地气温略高于北京,故A、B错误;广东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不会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故D错误,C正确。
答案:9.D10.C
11.(2016·湘潭模拟)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
能是()
①循环功能
②转化功能
③生产功能
④平衡功能
A.③B.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二、综合题
12.(2016·上海市十二校联考)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
读图,完成问题。
据图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首先要明确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继而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影响气候的各要素对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工农业生产活动、人口和城市、交通、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深受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答案: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中国相连。
一年中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旱季(冬)和雨季(夏);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大河下游平原广阔,易于暖湿空气北上深入内陆;夏季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气候又起强烈的影响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南半岛独特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
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中南半岛河流较多,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由北向南流。
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流量大、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对这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等生长十分有利,产量大、质量高,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等粮食产量较大。
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气候、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了北部林业、热带经济作物、南部水稻种植业,是形成当地以稻米为主的饮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
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势地形的影响,中南半岛沿海、河流沿岸、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适合人类居住,因此这些地区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
13.(2016·乌鲁木齐市一诊)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
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
列问题。
(1)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该河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下渗。
(2)和田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并长期受到________________(外力)作用,导致棱角尽失、形态浑圆,是玉中珍品。
早期,人们捡拾籽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________(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和田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
由于河流沿途蒸发、下渗并且基本没有支流汇入,再加上河流沿岸引水灌溉,所以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
第(2)题,和田河上游流经山区,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形成的籽玉被流水搬运到中游,由于地形落差减小,径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下降,籽玉沉积。
第(3)题,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林地、草地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进而会对河流径流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1)冰雪融水引水灌溉蒸发
(2)流水侵蚀中游
(3)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