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_省略_分析_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_张明斗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
城市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需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
传统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往往以经济增长为导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同时,需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比例,建设生态回应系统,增强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建设城市公园、湿地和森林公园等,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同时,减少工业区和污染源的扩张,避免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三,要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同管理。
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评估的监管,确保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一致性。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利用政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系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减少人为误差,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需要在全球背景下进行研究。
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挑战。
因此,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非常重要。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机制研究
( adPan gadC dseC n r f hnd ,hnd 10 1 Cia Ln l i n aar et egu C egu 04 ,hn) nn t e oC 6
Ab t a t B s d O o pi gt e r . i a e n lz d te me h ns b t e n ub n zt n sse a d ln sr c : ae n c u l oy t sp p ra aye c a i n h h h m ew e r a i i tm n a d—u e s se .t ein d ac u ao y s y tm I d sg e - o
的城市化 、 耦合度 、 协调度呈 相对应分 布 ; 国 3 个省 市低强度 低协调 型与低 强度 中协调 型主要分 布在 西南 、 全 1 西北 和一 些 中部 省 市, 高强度高协调型则分布在东部沿海 的经济发达省市 。
关键 词 : 城市化 ; 土地 资源利用 ; 耦合度 ; 调度 协
中 图分 类 号 :232 F9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112 1)0 99 5 10 —84 (00 1 —02 —0
X u U J n—in M eha im ewe n Ur a i t n a d La d—u e n l s fCo p i o dn t c ns b t e b n z i n n s n o a o s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经济效益分析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土地是城市化的基础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经济效益。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对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这些用地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位置,可以提高城市的功能分区,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城市化还可以促进土地的增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的农村土地可以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将使农村土地的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增加农民的财富。
其次,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大规模土地开发,会破坏土地的生态功能,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环境问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再次,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这会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资源,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城市化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新的收入来源。
例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注重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最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还需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分配不均和土地征收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征收农民土地时,未能给予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导致一些农民的利益受损。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征收的规范,保障农民的权益,实现土地利用的公平和公正。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_省略_的耦合关系_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_梁红梅
收稿日期:2007-04-12修稿日期:2007-10-2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55)。
第一作者:梁红梅(1974-),女,湖北荆州人,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
E-mail:l-hongmei@tom.com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ol.22No.2Feb.,2008第22卷第2期2008年2月Coupling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EconomicBenefitandEcologicalBenefitofLandUse:ACaseStudyofShenzhenandNingboLIANGHong-mei1,LIUWei-dong1,LIUHui-ping2,LINYu-xin1,LIUYong1(1.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29,China;2.CollegeofGeographyScience,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providereferenceforsustainablelanduseinfasteconomicgrowthregionsbyrevealingthedynamic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economicbenefitandecologicalbenefitoflanduse.Methodsofsystematicscienceandcasestudywereemployed.Theresultsshowthattheevolvingprocessesofcouplingdegreeoflandusebenefits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inShenzhen.Thecoordinatedsituationoflandusebenefitswereoptimum,continuousandstablefrom1984to1990.Thelandusebenefitswerenotverycoordinatedduringtheperiodof1991-1996.Thecoordinationextentoflandusebenefitsdecreasedduringtheperiodof1997-2005.Theevolvingprocessescanbedividedinto2stagesinNingbo.Thecouplingdegreesincreasedrapidlyfrom-16.17°to44.71°duringtheperiodof1984-1987.Thecoordinatedextentoflandusebenefitsdecreasedduringtheperiodof1988-2005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梁红梅1,刘卫东1,刘会平2,林育欣1,刘勇1(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9;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摘要: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摘要】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2008-2009年,两者的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ity land use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 of land use were researched in Guilin city whe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major concer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benefit of Guil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astal economic cities in our country.From 2002 to 2009,the land use benefit increase rapidly,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nd use developed coordinately in general,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in 2007.Becau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develop ment speed is faster than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of Guilin city’s land use,from 2008-2009,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is show a downward trend.【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4)004【总页数】5页(P449-453)【关键词】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作者】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城市土地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存在的载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1-4].正确处理好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问题[5-7].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多,关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或者协调关系研究较少.在现有关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的研究中,梁红梅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模型,将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为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再生发展4个阶段,搜集20多年的资料对深圳、宁波市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利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近20多年来,两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由低级共生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协调发展阶段的协调程度亦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认为,沿海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8-9].曹堪宏等以广州、深圳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模型对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的结论[10].桂林市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唯一城市,桂林市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它在土地利用方面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本文以桂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关系.1.1 效益评价模型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所带来的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分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目前,通常采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设Q1、Q2分别表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则其一般函数为:式中,xi,yj为分别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ai,bj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1.2 耦合度模型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11].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其协调发展的耦合程度即为耦合度.根据一般系统理论,设A、B 为受自身与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演化状态,VA为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B为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则有:A、B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任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设V为整个系统的发展速度,则V由VA和VB共同决定.在二维平面中,以VA、VB为变量建立坐标系,则V的变化轨迹即为坐标系中的椭圆[12].VA与VB之间的夹角即为耦合度,满足α=arctanVA/VB.如图1所示,在土地利用效益复合系统的一个演化周期之内,系统将经历4个阶段:当-90°<α≤0°时,系统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此阶段土地利用强度较少,生态环境容量较大,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都很低;当0°<α≤90°时,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此阶段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很明显,当α=45°时,系统处于最佳协调水平,当α接近0°或90°时,系统之间不甚协调;当90°<α≤180°时,系统处于极限发展阶段,此阶段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受到制约,从极限开始下降,最终将导致系统的瓦解.当-180°<α≤-90°时,系统处于再生发展阶段.由于两子系统都处于不良状态,旧系统瓦解,新系统产生[8].土地利用新旧系统的关系表现为再生、循环、停滞、倒退4种模式[13].2.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0)》、《广西统计年鉴(2003-2010)》、《桂林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2-2009)》.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数据的无量纲化.为使各项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须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得到标准化后的数值,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处理方法为:式中xij为指标实际值,yij为无量纲化后的数值,i为指标个数,j为年份(2002-2009年),a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b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2)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是一种通过判断系统的有序程度进而确定权重的方法,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则信息熵越大,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某项指标的熵越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越小,权重系数就越低,反之亦然.所以,根据信息熵可以计算各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从而计算出权重,为效益评价提供基础.其计算公式[14]如下:其中,ej为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i为评价的年份(取值为1-8),y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K为调节系数,d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系数.3)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准确、科学地评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根据桂林市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模型的要求,选取了地方财政收入等22项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3.1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根据上文评价模型中的多因素加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2002-2009年8年间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值(见图2).在这8年中,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上升到2009年地0.329,生态环境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5上升到2009年的0.541,生态环境效益的上升幅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3.2 耦合度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上述两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关于时间t的函数:分别对上述两函数求导,得出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和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A、VB:根据公式α=arctanVA/VB,计算得出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见图3.2002-2009 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介入0~39.336°之间,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7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持续上升,从0°发展到最高峰39.336°,土地利用系统从协调发展阶段的不甚协调向最佳协调靠近.2007-2009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略微下降,2009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为38.119°.近10年来,桂林市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土地集约化利用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迅速提升.特别是2007年以来,桂林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快增长,导致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整体协调性呈现略微下降趋势.通过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多因素加权和耦合度模型,直观地评价了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般系统理论的耦合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研究.桂林市作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和建设城市,其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其中2002-2007年,桂林市土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快速发展,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2008-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其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基于上述研究,为促进桂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提出如下建议:1)桂林市的土地利用表现出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桂林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其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的性质是相一致的.今后应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以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的世界旅游名城.2)由于受到旅游城市这一城市定位的影响,桂林市特别是市区受到严格的规划限制,城市容量、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受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也相应被严格限制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增长乏力,旧城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今后桂林市应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加快发展临桂新区,打造新的经济中心和就业中心,提高桂林市整体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1]张忠国,高军.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04-107.[2]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66-70.[3]周刚,晏涵.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24-26.[4]邓伟,杨华,崔艳军.重庆主城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32-236.[5]郭嵘,陆明,卢军.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9):1147-1149.[6]陆铭.重构城市体系—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26.[7]郑斌,黄丽娜,卢新海.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观—国内外研究比较与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75-79.[8]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36-641.[9]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42-48..[10]曹堪宏,朱宏伟.基于耦合关系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广州和深圳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8:58-66.[11]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12]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11):134-139.[13]刘耀彬,宋学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14]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效应。
城市化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这导致了农地的减少和农民的失地问题。
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发展也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征收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损失。
农民依靠土地耕种为生,一旦失去土地,他们将面临生计困难。
此外,土地征收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失地农民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和不满,导致社会问题的出现。
其次,城市化也为农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城市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许多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以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增加,农村居民也可以通过与城市的互动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
然而,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效应远不止上述所述。
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的规划和管理需要考虑农村的发展需求和农民的生计问题。
政府在土地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利益,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补偿机制,以减少农民的损失。
此外,城市化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地被用于工业和住宅建设,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过程中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促进农村耕地的合理利用。
另一个问题是城市化对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进行,许多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老龄化和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同时,随着城市文化的传播,农村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丧失和转变的风险。
因此,农村发展应该注重传承和保护农村的文化遗产。
城市化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耦合效应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议题。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学依 据 。具 体 数 据 来 源 于 《 安 市 统 计 年 鉴 》] 西 [ 4 (0 0 2 1 ) 20 - 0 0 以及《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 ] [。 5
精 神消 费需求 为 目的 , 也 是 城 市发 展 的 真 正 内 这 涵; 生态 效率 则要 求 城 市土 地 的 利用 要 建 立 在保 护与改善 自然 环境 和维持 生态平 衡 的基础上 。在 不 同的发展 时期 , 区域 内城 市 土 地利 用 的经 济效 率、 社会 效率 和生 态效率 实现程 度是 不 同的 。
1 城 市土 地 利 用 效 率 与城 市 化 指 标
体 系 的建 立
1 1 城 市 土地利 用效率 综合评 价体 系 .
表 1 城 市 土 地 利 用效 率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收 稿 日期 : 0 2 0 — 7 2 1 — 30
作 者 简 介 : 静 蓉 (9 6) 山西 交 城 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域 开 发 与城 乡发 展 。 赵 18一, 硕 研 区
变 为城 镇 人 口、 村 地 区变 为 城 市 地 区 的 过 程 。 农
城 市 化是 区域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到特 定 阶段 的产 物 , 是 经 济社会 生态 综 合 体 系 的 时空 演 化 过 程 , 显 其
著特 征在 于人 口的集 中、 业 的 集 聚 和 空 间 的拓 产
化 的发展指数及其综 合得分 , 之后构建 两体 系的耦
合 协调发展模 型 。这有 助于 揭示城 市 土地 利 用效
围内的经 济 、 会 文 化活 动 的投 入 产 出之 比 的影 社 响和对城 市环 境 的 影 响而 产 生 的作 用 和 结 果_ 。 3 ] 而 城市 土地 的产 出不 仅 仅 是指 土地 出让 金 、 收 税 等 等政府 财政 收入 以及开 发商 的利润 还包括 了社
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性及
合¨ 、 层 次分 析 与 特 尔 菲 法 结 合 等 ; 综上 , 已有
研究 在宏 观 全 国 尺 度 , 中微 观 的 省 、 市、 县、 区等 尺 度 均有 涉 及 , 但 对 于 城 市 群 尺 度 的研 究 还 相 对 较 少, 城市 群 之 间 的 对 比研 究 更 是 亟 待 深 化 ; 且 多 数
局; 京 津冀 中京 津 为耦 合 高值 区 , 张 家 口与 承德 耦 合 度 最 弱 ; 除深圳 、 上 海 外 的 其 余 城 市 土地 利 用 经 济~ 社 会 一 生 态 效 益 均 为
失调等级 , 社 会 一 生 态效 益 协 调 强 于经 济 一 生 态 , 经 济~ 社 会 效 益 协调 较 弱 ; 长三 角 协 调 高值 区 呈 以上 海 为 中心 、 南京为副 中 心 的 分 布 格局 ; 珠 三 角 以江 门与 肇 庆 、 惠 州 为核 心 的 协调 低 值 区 分 列在 以 深 圳 为 核 心 、 广 州 为 副 中心 的 高 值 区两 侧 : 京 津 冀 协
型探讨 土 地 利 用 经 济一 社 会一 生 态 效 益 两 两 之 间
利用效 益耦 合 的研究 多集 中于全 国¨ J 、 省域 I 4 J 、 市 域 、 县 域 … 、 城 区 等尺 度 , 研 究 内容 涵
盖 土地 利用效 益 与城 市化 ’ 、 土 地 利用 效 益 与新 型城镇 化 的 时 空 耦 合 分 析 , 土 地 利 用 程 度 与 效 益 ” 、 土地 利用 结 构 与 效 益 ¨ 的耦 合 及 土 地 利
调的不均衡格局显著 。 张 家口、 承德 、 唐 山协 调 性 较 差 。
【 关键词 】 耦合协调性 ;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 土 地 利 用社 会 效 益 ;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 空 间格 局 ; 城 市 群 【 中图 分 类 号 】 F 0 6 1 . 6 【 文献 标 识 码 】 B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
部分组 成 。
2 1 耦 合 度 模 型 . .
效益 开始 良性 耦 合 ;. 0 8<C<1 0 土 地利 用 的安 全 .,
性效 益 和结构 性效 益 明显 改 善 , 市 化 与 土地 利 用 城 效益 相得 益彰 , 同步 入高 水平耦 合 阶段 。 共
2 2 协 调 度 模 型 .
州、 济南 、 尔 滨 、 昌、 口、 川 、 安 、 宁 , 哈 南 海 银 西 西 它
后 采用 层 次分 析法 确定 其权 重 , 见表 2 。
3 中国 城 市 土 地 利 用 效 益 与 城 市 化 耦 合 关
系实 证 分 析
3 1 数 据 来 源 .
们 的耦 合度 值都 介 于 0 4 0 5 . 9~ .0之 间 , 占全部 城 市 的 3 .% ; 强 度 耦 合 城 市 , 括 昆 明 、 宁 、 3 3 b低 包 南 合 肥、 兰州 , 耦合 度 值 范 围为 0 3 其 . 0~0 4 ; . 5 c中等耦
动 态耦合 关 系 , 地 利用 系统 的变 化 和发 展 依 赖 土 于其 自身 组 成要 素 和 城 市 化 影 响 要 素 之 间 的 相 对 运动 , 即在耦 合 中两 个 系统 不 断 协 调 实 现可 持 续 发
1 城 市 土地 利 用效 益 与城 市 化 耦 合 的 涵 义
数 据 源于 2 0 、0 9年 的 《 国 统 计 年 鉴 》 08 2 0 中 和 《 国城市 统计 年鉴 》 以 省 会 城 市 ( 萨 和港 澳 台 中 , 拉
除外 ) 为主 要研 究 对 象 。为 了 消 除指 标 量 纲 或指 标 测度 量 级不 同而造成 的影 响 , 利用 功 效 函数 ¨ 可 对
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张宇峰
浅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张宇峰发布时间:2021-06-29T10:42:07.82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张宇峰[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土地是十分重要的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要求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联,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黑龙江省第五地质勘查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加快,土地是十分重要的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要求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联,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对此,首先对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进行介绍,然后对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二者的协调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1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也正在推进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的学术界人士,仍然对这两者有分歧。
笔者认为,首先要对规划功能的定位进行确认,再解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规划产生的问题,它们两者实际没有明确的关联性,原因在于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产生不协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并且没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个相互的关系。
2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意义在城市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受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城市的总体规划,其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这两点也都是在我国特殊规划的范畴中,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可以促进后者的发展,后者是前者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也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了限制。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土地利用布局进行研究和分析,增强了土地资源分配和利用的合理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为城市的稳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土地资源使用的效率。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成为了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城市化带来了人口的聚集,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必须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入手。
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域,科学规划不同区域的土地用途和规模,以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可以建设高密度的商业办公区,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而在郊区,可以合理规划住宅区、生态农业区等,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需求。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避免城市过度扩张,降低土地浪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其次,推动城市化进程需要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在建设中,需要将土地的开发与潜在的经济价值相结合。
比如,将城市中的旧厂房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既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又可以发挥土地的潜在价值。
同时,建设高效率的公共交通系统,可大幅度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从而使土地得到更好的利用。
此外,也可以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开发,通过提供旅游景点和文化活动,吸引外来游客,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此外,合理的土地管理对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土地政策,加强土地资源的调控和管理。
从立法和监管方面,要严格控制土地的非法占用和浪费行为。
同时,也要加强土地审批和执法工作,确保土地使用符合规划和法规要求。
此外,要建立土地利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为未来的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尽管我们对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缺乏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测机制,导致土地利用效率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存在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倾向,缺乏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此外,土地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也是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困难。
试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协调
试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的协调彭 攀(乌鲁木齐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摘要:文章对提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了仔细分析,同时分析了城镇规划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使两者协调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措施;总体规划;合理利用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建设用地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制定土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调控作用。
两者之间虽然存在者矛盾,但是还可以根据一定的方法进行协调。
这种方式有利于土地的总体利用和空间配置,能用有效控制建筑用地的不良现象,能够更好的保护更地和农业用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功能,从而节约土地,为城乡建设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土地规划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两种规划的方式方法都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社会经济发展不但体现了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还体现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趋势。
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将来城市规模、形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适应当地房子的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不但能够体现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和方法,还是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文件。
科学合理地预测环境承载量。
环保和经济发展是当今时间发展的主题,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合理利用,所有城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土地做为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在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简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协调之间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农业用地是土地总体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但包含需要对非农业用地进行控制还包括建筑用地在耕地中所占的比例;土地的利用、复垦和规模的控制,土地总体利用的空间结构以及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相关产品的产出效率等主要目标。
东北地区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研究
Study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Resilience and Urban Land Use Benefit in NortheastChina作者: 张明斗[1];张蕊[1]作者机构: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大连116025出版物刊名: 工业技术经济页码: 105-114页年卷期: 2021年 第9期主题词: 城市韧性;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摘要:本文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东北地区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测度,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城市韧性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N"字形变化趋势和"南高北低、城市群内高外低、经济带轴高翼低"的空间格局;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和"南高北低、交通带轴高翼低"的空间格局.城市韧性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没有实现同步发展,多以滞后型为主;(2)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程度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均为拮抗阶段;耦合度较高的城市主要集聚在哈大交通经济带上,辽中南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城市的耦合度相对次之,耦合度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吉林侧翼和黑龙江北部.辽宁省整体耦合度较高,中高强度耦合城市比例超过黑龙江和吉林;(3)城市韧性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程度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且以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为主;协调度较高的城市均位于哈大交通经济带上,并沿着哈大交通经济带梯度减弱.。
东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司静波,王笑竹,黄 岩,郭欣欣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入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选取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法确定指标权 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东北三省 3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 宁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高,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与协调度也最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不同效益间 耦合与协调格局差异显著,整体呈现由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除辽宁省沈阳市、大连 市、盘锦市外,其余地级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均超前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沈阳市与大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好, 黑河市与绥化市为脆弱区;城市耦合度整体相对较高,多为高强度与中高强度耦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耦合度强于生 态与社会效益,经济与生态效益较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中濒临与轻度失调城市居多,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中中度 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中濒临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度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经济与社会 效益较低。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协调度;空间格局;东北三省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1-0276-06
— 276—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 47卷第 11期
司静波,王笑竹,黄 岩,等.东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276-281.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11.062
东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测度 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m
1.2.1 熵值赋权法 (1)指标同度量化Sij=xij/∑i=1xij;(2)指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侯琴;米文宝;王莉;李俊杰;李梦华【摘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城市土地与城市化之间的不协调性逐渐显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对推进城市化至关重要,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产生反馈作用.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构建二者的协调度和耦合度模型,评价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①2008—2015年,浙江省城市化发展整体上滞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程度.②耦合程度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并呈现动态性变化.湖州、绍兴两市在2010和2011年出现反常,由原来的超前型转化为滞后型又转化为超前型;衢州市在2011年呈现滞后状态.2011年以后全部城市均处于滞后型状态.③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以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④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程度处于中低水平协调的耦合,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期刊名称】《农业科学研究》【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化;耦合协调;浙江【作者】侯琴;米文宝;王莉;李俊杰;李梦华【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一直是大众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导致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使土地供给与建设需求呈现失衡状态.2012年5月10日,《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指出,土地供需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会更加突出[1],因此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度协调耦合,极为迫切[2].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分析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均给予较多关注.Payne[3]、Owen[4]等在解析城市土地利用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分类、集约利用程度以及土地利用政策相关内容;Divas[5]指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通病是需求高、供给有限,土地的所有权被垄断,土地的投机造成城市的边缘“生地”价格暴涨.国内学者对此也有诸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时空差异评价分析[6]、土地利用效益评价[7]以及土地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机制[8-9]等方面.有学者以特定地区为对象,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刘浩等[10]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构建土地产出效益指标体系,从人口城市化、生活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景观生态城市化构建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环渤海地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区域城市化状况的时空耦合情况;席娟[11]、张明斗[12]等分别以陕西省和东三省为例,剖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王怡睿[13]等以甘肃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上成果在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较多探索分析,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现阶段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对环渤海地区、东三省城市群、陕西省和甘肃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他地区的研究成果相对缺乏,所用数据也不够完善,在解释时空动态变化方面可以继续突破.浙江是我国经济活跃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关系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选取连续8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分析掌握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现状,以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其陆域面积为10.55万km2,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根据地势变化,大致可分为浙中北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浙东丘陵(宁波、舟山、台州)和浙西南山地(温州、衢州、丽水)3个地域单元.2014年,全省GDP为40 154亿元[14],比上一年增长7.6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1 878美元[15].第2次土地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共88.90万hm2,2009年末建设用地面积比第1次调查时净增加40.58万hm2.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现出新的动态联系.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协同学思想,遵循科学性、典型性和可行性原则,参考其他学者对指标体系的设计[11、14],并考虑研究区的实际状况和指标数据的典型性和可获得性,选取了22个评价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4个方面评价;城市化系统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3个方面评价分析.2.2 研究方法与处理过程2.2.1 权重确定本文的分析研究是基于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的,为保证数据结果的客观性,采取熵值法确定指标层的权重,其分析方法[16]如下:式中:ej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i是评价的年份(取值为1~8);pij是第j项指标在第i年份下的权重;K是调节系数;dj是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是第j项指标的权重.2.2.2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函数为了测算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参考相关文献[17],构建二者的综合指数函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uj是第j个指标的指数;wj是权重;xj是标准化值,其标准化过程为:式中:j=1,2,3,…,n代表第j个指标;Xj是第j个指标的具体值;Mj为第j 个指标的最大值,mj为最小值;Yj是标准化值,取值范围为[0~1].2.2.3 耦合度评价模型耦合度是评价2个体系或者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联系的相关程度,本文应用耦合度模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C为耦合度;U1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数;U2为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数.根据相关文献[18],将耦合度划分为4个阶段(表2).2.2.4 协调度评价模型协调度可以更好地评判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计算公式如下[19]:式中:D为协调度;a、b为待定系数,a=b=0.5.本文参考相关文献[20-21],结合二者的水平系数,将协调度划分为9个等级(表3).2.3 数据来源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研究结果的完整性,选取浙江省2008—201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15]《杭州市统计年鉴》[22]《湖州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市的统计公报等.3.1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合表1计算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公式4计算得出浙江省11个地级市8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和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利用Origin8.1模拟二者的变化趋势,进行直观分析,见图1.研究期内,11市的U1≠U2,即研究期内没有城市位于同步型发展状态,均处于超前型或者滞后型状态,表明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状况或超前于城市化发展,或滞后于城市化发展,且总体而言以超前型状态为主.纵观浙江省8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湖州市(U1=0.204 4,U2=0.231 2)和绍兴市(U1=0.117 1,U2=0.139 4)在2010年处于滞后型状态,衢州市在2011年处于滞后型状态(U1=0.249 7,U2=0.276 2).表明这几种情况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跟不上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除上述几种情况,其余各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均超前于城市化发展,说明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较好,而城市化发展程度相对较低.今后的发展中,需在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适度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使二者趋向于协调.由综合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湖州、绍兴两市在2010和2011年出现反常,由原来的超前型转化为滞后型又转化为超前型,呈现跳跃式发展模式,进入“超前-滞后-超前”的过渡发展模式.衢州市在2011年呈现滞后状态,在有效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之后,从滞后型过渡为超前型,但仍然没有达到同步型发展状态.在城市化继续演进的过程中,既要避免滞后型发展,也要避免超前型发展,以期达到同步型发展状态,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优化发展系统.3.2 耦合协调性测度根据耦合度(公式6)和协调度(公式7)模型,计算得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阶段(C)和协调程度(D),如表4所示.3.2.1 耦合度分析研究期内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并呈现动态变化.2008年,浙江省大部分城市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杭州、温州、嘉兴、绍兴和金华5市处于拮抗阶段.2009年,湖州市仍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其余各市均进入拮抗阶段.2010年至研究末期,浙江省全部城市处于拮抗阶段.同时,浙江省11市的耦合度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为方便分析,将地区的耦合程度划分为3种类型:①低强度耦合的城市(0.27<C≤0.45);②中强度耦合的城市(0.45<C≤0.49);③高强度耦合的城市(0.49<C≤0.50).如表5所示,2008—2015年,中高强度耦合的城市所占比例逐渐增高,低强度耦合的城市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并于2011年降为0.说明研究期内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耦合程度由低强度耦合向中高强度耦合过渡,自2010年起以中高耦合为主.因此,在未来发展中要继续关注二者的耦合程度,采取措施,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发展.3.2.2 协调度分析研究期内,协调度主要表现为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程度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处于不协调状态.其协调度呈现动态变化,从研究初期的以严重失调为主逐步过渡到研究中期的以中度失调为主,再进一步过渡到研究后期的以轻度失调为主,即形成“严重失调阶段-中度失调阶段-轻度失调阶段”状态模式,整体上呈现出向好的方向转变的趋势.参照协调度含义,综合相关参考文献[6、23]和本文研究,将原有协调度值划分为3类:①低水平协调的耦合(0<D≤0.19);②中等协调的耦合(0.19<D≤0.40);③高水平协调的耦合(D>0.40).如图2所示,研究期内各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均处于中低水平,没有城市处于高水平协调耦合.说明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系统没有达到良性发展. 根据图2结果,选取研究始末年份2008年、2015年和中间变化年份2010年,借助ArcGis10.1解析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区域空间差异(图3).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高,研究末期已经全部由低水平协调耦合转变为中等协调耦合.2010年,出现了明显的耦合协调等级过渡现象,东北部经济较发达城市的耦合协调程度优于西南部山区城市,如宁波、杭州、嘉兴、金华等;西南部山区城市,其协调耦合等级低于东北部城市,且过渡进程较东北部城市缓慢.1)研究期内,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水平处于同步型发展状态的城市数为0,全部城市均处于滞后型或超前型发展状态,且以超前型为主,说明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程度较高,而城市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水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同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并加快城市化发展,实现二者的协调同步发展.2)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耦合程度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并呈现出动态变化,耦合程度由低强度向中高强度过渡,2010年以后以中高耦合为主.3)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处于低水平协调阶段,且主要以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为主,其协调度逐年有向好的方向转变的趋势.耦合协调度由低水平演变到中等水平,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部地区的协调耦合状态高于西南山区.目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耦合协调关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指标体系构建、模型构建、研究方法等方面还需完善,今后的研究中需继续探讨二者关系,并揭示其内在的运行机制和变化趋势.【相关文献】[1] 黄雪花.湖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时空差异研究 [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2] 颜开发.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协调度研究——以福州市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3] PAYNE G.Urban land tenure policy options:Titles or rights[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1,25(3):415-429.[4]OWEN SM,MACKENZIE A R,BUNCE R G H,et al. Urban land classification and its uncertaintie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and cluster analyses:A case study for the UKWest Midland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6,78(4):311-321.[5] DIVAS N.Financing urban land development of low income housing:Analysi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Jakarta,Indonesia[J].Third World Reviews,1990(3):209-225. [6] 邱磊,廖和平,龙雨娇,等.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08-213.[7] 张皓星.洛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协调度分析 [D].开封:河南大学,2014.[8]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地理科学,2008,28(5):636-641.[9] 武京涛,涂建军,阎晓,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8):42-45.[10] 刘浩,张毅,郑文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以环渤海地区城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11] 席娟,张毅,杨小强.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7(1):117-123.[12] 张明斗,莫冬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4,36(1):8-16.[13] 王怡睿,石培基,潘竟虎,等.甘肃省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J].中国沙漠,2015,35(4):1-8.[14] 梁红梅,刘卫东,林育欣.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7(6):91-95.[15]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3.[16] 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17] 孜比不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 [J].地理研究,2011,30(3):496-503.[18] 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19] 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20] 崔利芳,任学慧.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评价[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4):77-81.[21] 刘耀彬,李仁东,张守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40-148.[22] 杭州市统计局.杭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13.[23] 卞兴云,冉瑞平,贾燕兵.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4):617-62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甘宁27个城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甘宁
27个城市为例
左乃先;白永平;左京平;周鹏;张蕊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5(22)6
【摘要】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共选取30个指标,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熵权法测度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3年,2006年,2009年及2012年4个时段陕甘宁27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偏低,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制约城市化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大多处于拮抗阶段且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显著的动态波动特征,但自2006年起呈良性发展态势并保持螺旋上升;耦合协调发展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先相似属性集聚分布后随机分布的特征,由不均衡发展状态逐渐转变为良性发展状态的趋势。
【总页数】7页(P267-272)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陕甘宁
【作者】左乃先;白永平;左京平;周鹏;张蕊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2
【相关文献】
1.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席娟;张毅;杨小强
2.西北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张超;李丁;魏秀梅;张洁
3.耦合协调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研究——以厦门市和深圳市为例 [J], 冯桂英;陈松林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王英伟; 邹水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影响因素识别———基于东北三省34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
2020年第2期(总第128期)3月15日出版〔DOI〕10.19653/ki.dbcjdxxb.2020.02.004.〔引用格式〕张明斗,毕佳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影响因素识别 基于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2):35-4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与影响因素识别 基于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分析张明斗1,毕佳港2(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摘 要〕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基于DEA-BCC模型对其2007 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动态和静态测度,结果显示: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除个别城市的效率值低于0.500以外,其余的为0.500 1.000㊂依据2007 2016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均值,将其划分为弱有效增长型和强有效增长型㊁高有效增长型三种类型,其中4个城市处于弱有效增长型,14个城市处于强有效增长型,16个城市处于高有效增长型㊂2016年,1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纯技术效率实现了DEA有效,19个城市的规模效率也实现了DEA 有效;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城市有20个,规模报酬递增的城市有11个,规模报酬递减的城市有3个㊂利用Tobit模型对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经济规模㊁基础设施和科教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城市规模和投资水平对其具有负向影响㊂对于不用的区域而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力度㊂〔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成长模式;空间差异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20)02⁃0035⁃09 一㊁问题的提出城市土地作为 城经济”的典型代表,为城市发展提供着空间载体,其利用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进程,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1]㊂根据城市的现实考量,城市土地利用既要服务于城市自身的发展,也要兼顾土地集约化效应,合理配置资源,使其释放出最大的潜力价值㊂改革开放前半阶段,东北三省城镇化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进入21世纪,其增长速度有所减缓㊂但是,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城镇化增长速度越来越快[2],导致城市土地需求的急剧膨胀,出现土地规划无序性和效率低下性两大问题㊂同时,各种用地类型混乱㊁粗放式发展,也迫使城市土地利用向数量导向性的方向迈进[3],严重阻碍了东北三省城市高质量发展,对东北振兴战53 收稿日期:2019⁃1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异质性㊁影响因素与城市体系协同发展”(71804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与体系协同研究”(18FJY0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异质性与体系协同研究”(2019M651456);辽宁省青年科技人才 育苗”项目 辽宁省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协同机制研究”(LN2019Q61);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一般项目 辽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收缩型中小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2020lslktyb-029)作者简介:张明斗(1983-),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城市经济研究㊂E⁃mail:zhangmingdou0537@毕佳港(1993-),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与管理研究㊂Number 2(General Serial No.128)March,2020略的实施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㊂因此,全面探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 低投入㊁高产出㊁低能耗㊁低污染”原则的号召,另一方面能够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实践参考,对于实现新时代下东北三省城镇化的健康㊁稳妥发展及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针对不同研究层面,学者们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和测度指标,并得出相应研究结论:一是就全国层面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而言,张军涛和孙振华[4]运用DEA 模型对中国2001 2010年各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和对比,发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㊂张志辉[5]对中国不同区域㊁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偏低,存在较大的挖潜空间㊂朱孟珏等[6]对2000 2015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土地利用效率测量,发现不同地区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东部城市效率最高,西部城市次之,中部城市最低,城市规模越大,效率越大,增速越快㊂二是就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格局演变而言,张荣天和焦华富[7]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DEA 模型㊁ESDA 统计指数和Tobit 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发现该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㊂李福柱和付洪凯[8]利用山东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2004 2013年面板数据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处于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状态㊂卢新海等[9]构建SDM 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的溢出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额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㊂本文旨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 2016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全方位探讨该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以期达到提高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初衷㊂二㊁研究方法㊁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1.DEA 模型DEA 模型是衡量效率的经典模型㊂本文基于可变规模报酬的DEA-BCC 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7-10-11],并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该模型的生产可能集为:T BCC ={(x,y)x≥∑Nj =1λj x j ,∑Nj =1λj =1,j =1,2 ,N}㊂规模收益可变条件下的DEA-BCC 模型具体为:max λ,s -,s +w =es -+es +,s.t.s -=θx i -Xλ,s +=Yλ-y i ,λ≥0,s -≥0,s +≥0;min θ,λθ,s.t.-y i +Yλ≥0,θx i-Xλ≥0,∑Nj =1λi =1,λ≥0㊂其中,s -为模型中第j个决策单元投入的松弛变量,s +为模型中第j 个决策单元产出的松弛变量,θ为综合效率值㊂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综合效率值的大小来判断是否实现了DEA 有效,若综合效率值等于1.000,表明DEA 有效:若综合效率值小于1.000,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有一个效率值为1.000,表明弱DEA 有效;若二者均小于1.000,表明非DEA 有效㊂2.Tobit 回归模型基于DEA 模型求得的效率值是离散的,且效率值为0 1,且在1.000处发生截断;与此同时,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之间差异具有随机分布特征㊂如果采用OLS 进行回归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偏误,可信度较低㊂为避免此种情况,本文采取极大似然法的截取回归模型,即Tobit 模型:当Y *>0时,Y =Y *=βΧ+μ;当Y *≤0时,Y =0㊂其中,Y *为截断因变量向量,Y 为效率值向量,Χ为自变量向量,β为相关系数向量,μ为误差项㊂(二)指标体系构建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之上[7-11-12],构建了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㊂表1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类型投入系统产出系统指标层单 位建成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万元非农从业员比重%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地均非农产值万元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万元/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32020年第2期(总第128期)3月15日出版 (三)数据来源本文主要对2007 2016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其数据来源于2008 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㊂其中,地均国内生产总值㊁地均非农产值和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根据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间接计算求得㊂三㊁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综合测度(一)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动态测度为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状态和时间演化趋势,运用DEA 模型,借助于DEAP2.1计量软件对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动态测度,具体如表2所示㊂表22007 2016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决策单元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均 值沈 阳1.0000.8770.9281.0000.9621.0001.0001.0001.0000.7340.950大 连0.8730.9251.0001.0000.9570.9700.9440.8780.9580.7500.925鞍 山0.8970.610.8910.8730.8110.7920.7440.7010.8280.7580.790抚 顺0.9390.6650.8460.8440.8330.8770.8210.7990.9231.0000.854本 溪0.9790.719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969丹 东0.8940.5650.940.8880.8690.6131.0001.0000.8941.0000.866营 口0.8650.6650.9190.9680.8870.8460.8350.8250.9000.4820.819锦 州0.9601.0001.0000.9450.9210.8940.8661.0000.9180.8910.939阜 新0.7730.5680.9021.0000.8800.8260.7140.9011.0001.0000.856辽 阳0.8190.8620.8040.8610.8540.8590.7430.7640.9040.9550.842葫芦岛1.0001.0000.9330.8940.9141.0000.8510.8101.0000.8890.929铁 岭0.9470.5940.9831.0000.9511.0001.0001.0001.0001.0000.947朝 阳0.7100.6500.5621.0001.0000.8760.6500.6380.9951.0000.808盘 锦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长 春0.9490.6840.8060.8830.8160.8430.7860.8940.9040.6490.821四 平0.5180.7140.9990.8020.8551.0000.9481.0000.780.7650.838吉 林0.9630.5920.9640.9610.9570.9600.8400.6770.6540.5950.816辽 源0.6470.4830.7710.853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875通 化0.7510.859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961白 城0.9101.0001.0000.9500.9260.8830.8800.7100.8130.8650.893松 原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白 山0.1470.5570.8811.0001.0001.0000.8731.0000.9110.9740.834哈尔滨0.7530.4800.8250.8070.7930.7730.7250.7150.8810.6900.744齐齐哈尔0.5460.5650.7850.6490.7990.3560.8501.0000.8090.7060.706大 庆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鹤 岗0.9770.8491.0001.0001.0000.9420.8260.9970.9971.0000.958双鸭山0.7900.7840.9941.0001.0001.0000.7731.0001.0000.9800.932鸡 西1.0000.7791.0000.9100.9950.9330.8070.8760.9530.8970.915伊 春1.0000.6831.0001.0001.0001.0000.9750.2050.2901.0000.815七台河0.8570.6830.7920.8671.0000.9360.8270.8740.9961.0000.883佳木斯1.0001.0001.0001.0000.9720.9631.0000.9200.9630.8970.971黑 河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01.0001.000牡丹江1.0000.8711.0000.8660.8110.8120.6740.8000.4870.5010.782绥 化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辽 宁0.9040.7640.9070.9480.9170.8960.8690.8790.9510.8890.892吉 林0.7350.7360.9270.9310.9440.9600.9150.9100.8820.8560.879黑龙江0.9100.8070.9490.9240.9470.8920.8710.8650.8640.8890.891均 值0.8670.7710.9260.9360.9340.9100.8810.8820.9050.8820.889 由表2可知,2007 2016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73Number 2(General Serial No.128)March,20200.867上升到2010年的峰值0.936,随后又呈现出轻微幅度的波动,但效率值始终维持在0.900左右,并在2016年时效率值达到0.882㊂其中,辽宁和黑龙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吉林呈上升趋势㊂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随着投入产出水平的适配化,土地利用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其效率均值仍小于1.000㊂在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达到低谷,主要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对经济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出现倒退迹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出现下降局面㊂随着经济局势的不断好转,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开始重拾升势,到2010年达到峰值,但在2011年有所下降,且研究期间内规模效率值均低于1.000,表明城市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释放规模经济的内在优势,仍旧存在着 投入 产出”不匹配的异象㊂依据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小范围的波动,意味着投入要素并没有完全按照最优生产技术要求使用㊂这里需要明确的是,2007 2009年和2013 2015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明显高于规模效率,表明投入要素虽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并没有得到高效率的使用,综合效率仍旧依赖于纯技术效率的提升㊂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DEA 有效性分析东北三省土地利用效率均处于DEA 有效的城市主要包括盘锦㊁松原㊁大庆㊁黑河和绥化,意味着上述城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是能够将投入要素高质量使用,并有效转变为产出要素,进而实现 投入 产出”的合理性匹配㊂二是适当的投入要素规模有效规避了要素冗余现象㊂同时,本溪和通化大部分年份的土地利用效率均处于DEA 有效,表明这两个城市在土地利用中基本能够实现投入要素集约化㊂然而,多数的城市处于非DEA 有效,表明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投入要素并没有得到高质量使用,尚未完全转化成产出要素,依旧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㊂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成长模式分析为能够系统性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成长模式,本文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划分为弱有效增长型㊁强有效增长型和高有效增长型三种增长类型,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分布处理,具体如表3所示㊂表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成长模式增长类型弱有效增长型(E<0.800)强有效增长型(0.800≤E<0.900)高有效增长型(E≥0.900)决策单元鞍山㊁齐齐哈尔㊁牡丹江㊁哈尔滨抚顺㊁丹东㊁营口㊁阜新㊁辽阳㊁朝阳㊁长春㊁吉林㊁四平㊁辽源㊁白山㊁白城㊁伊春㊁七台河沈阳㊁大连㊁本溪㊁锦州㊁盘锦㊁铁岭㊁葫芦岛㊁通化㊁松原㊁鸡西㊁鹤岗㊁双鸭山㊁大庆㊁佳木斯㊁黑河㊁绥化 由表3可知,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弱有效增长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在0.800以下,表明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该类城市土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利用效率低下,投入产出呈现分散化的趋势㊂对于这些城市,在未来的土地利用中应适度增强 投入 产出”水平,尽量把土地资源浪费率控制在较低的范围之内,宽口径强化土地利用发展过程中关键要素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缩小与高有效增长型城市的基本差距㊂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强有效增长型城市,主要包括抚顺㊁丹东㊁长春㊁四平等,其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00 0.900㊂说明这些城市的土地㊁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大多数能够得到相应的产出,仅仅是投入和产出的适度性没有达到完全契合㊂因此,如何实现适度投入水平下的产出水平最优化,既是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强有效增长型城市突破的重点,也是应努力完成的任务和职责㊂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有效增长型城市,主要包括沈阳㊁大连㊁盘锦㊁大庆等,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在0.900以上㊂说明这些城市的土地利用水平能够在90%以上实现投入要素的集约利用和生产的最优规模,有效避免了要素冗余现象,特别是松原㊁盘锦等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1.000,说明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可以完全转化为产出,投入要素得到全方位的利用,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均达到最优水平,这类增长型城832020年第2期(总第128期)3月15日出版 市其土地利用效率的投入产出水平拿捏得体,较好避免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减少了投入要素的冗余,这种模式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方面上应大力倡导[13]㊂(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静态测度如前文所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一种复合的效率类型,其效率值的大小和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密切相关,为能够更加精准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内在要义,掌控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态势,本文选用2016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测度,具体如表4所示㊂表42016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分解及规模报酬注: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表示规模报酬不变,irs 表示规模报酬递增,drs 表示规模报酬递减㊂ 1.城市土地利用纯技术效率分析由表4可知,2016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纯技术效率的均值为0.924,相对较高,但依旧处在非DEA 有效,意味着城市土地利用中投入要素并没有达到最优生产技术的使用标准,存在着投入冗余或不足的迹象,这就要求东北三省在未来的城市土地利用中必须将投入要素按照最优生产技术进行使用,以防出现投入要素的浪费现象㊂其中,19个城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000,表明这些城市土地的投入要素使用符合最优生产技术的标准,产出达到了最大化;其余城市的纯技术效率处于非DEA 有效,需要在未来的进程中全面提升投入要素的使用标准,进而避免投入要素使用不到位的局面出现㊂2.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率分析2016年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效率的均值为0.951,虽高于纯技术效率,但仍处在非DEA 有效,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中投入要素与有效状态下的最优投入规模存在显著差异㊂基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处于规模效率有效的城市主要包括本溪㊁抚顺㊁辽源等,其规模效率为1.000,其中有5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规模效率小于1.000,表明这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投入未能与有效状态下的最优投入规模相匹配,投入产出水平未达到最优配置水平㊂因此,亟需强化城市土地投入要素与最优投入规模间的协调程度,通过强化规模效率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㊂3.城市土地利用规模报酬分析2016年东北三省有20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表明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投入要素的规模适度,没有任何的冗余或不足现象的出现㊂14个城市处于非有效状态㊂其中,11个城市呈现规模报酬递增,表明这些城市在土地利用中投入要素明显不足,若要提升其利用效率,还需进一步强化投入要素的规模;393Number 2(General Serial No.128)March,2020个城市呈现规模报酬递减,表明这些城市在土地利用中投入要素的规模过大,并没有全部转化为产出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冗余现象,而如何适量减小投入要素的规模成为未来城市土地利用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话题㊂四、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识别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土地利用效果的一项重要标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精确地识别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度和方向,对于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㊂(一)模型设定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和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选取城市基础设施水平(Inf)㊁经济规模(Val)㊁科教投入水平(Tec)㊁空间集聚水平(Area)㊁城市规模(Pop)㊁投资水平(Fix)及人口密度(Den)作为具体影响因素,并分别以人均道路面积㊁地均国内生产总值㊁科学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㊁市辖区建成区土地面积与市区土地面积的比重㊁城市年末人口数㊁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及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作为具体衡量指标㊂建立如下随机效应Tobit 模型:EFF =β0+β1Inf+β2Ln (Val)+β3Tec+β4Area+β5Ln (Pop)+β6Fix+β7Ln (Den)+ε(1)其中,EFF 为因变量,代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取值为0 1,βi (i =0,1,2, ,7)为待定系数,ε为随机误差项㊂(二)实证结果分析1.描述性统计表5是本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㊂由表5可知,2007 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为0.889,表明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全部指标的标准差整体较小,特别是科技投入水平㊁空间集聚水平㊁投资水平等表现更为明显,意味着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值比较接近,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性越大㊂表5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 量符 号观测值均 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预 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EFF 3400.8890.1450.1471.000 基础设施水平Inf 34010.2995.0013.52030.100正向经济规模Val 34010.7100.6398.79112.940正向科教投入水平Tec 3400.0110.0090.0020.055正向空间集聚水平Area 3400.0720.0620.0010.298负向城市规模Pop 3404.5210.7592.9399.622负向投资水平Fix 3400.6650.3030.0432.004正向人口因素Den3406.1981.0632.5737.859正向 2.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总体性分析通过STATA14.0专门处理Tobit 模型删尾数据的最大似然估计程序,对东北三省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具体如表6所示㊂由模型Ⅰ可知,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受基础设施水平㊁经济规模㊁科教投入水平㊁城市规模和投资水平的影响㊂实证结果显示,经济规模㊁科教投入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75㊁2.541和0.004,且分别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检验㊂经济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就会上升0.07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验证了先前的预判,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由于经济体量本身庞大且规模有所增加,外加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地均的经济产量自然也就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会随之提升㊂科教投入水平对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同样具有正向影响,科教投入的增加会使科技水平得以提高,使得单位土地上所能获得的产出水平大幅度增加,因而助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㊂基础设施水平也呈现出正向影响,这是由于基础设施作为衡量城市公共产品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城市土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势必能够在保证城市土地存量的状况下,增强城市单位土地的利用效率,以满足城市42020年第2期(总第128期)3月15日出版 及其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两者构成良性互动的循环过程㊂城市规模和投资水平对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63和-0.116,两者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与之前的预判一致,这充分说明目前东北三省众多城市盲目的外扩,其所产生的结果是城市存量土地面积得到大幅度提升,然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如何却不做考虑,这是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㊂同时,投资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也产生负向影响,政府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加大城市扩张力度,没有做详细且合理的投资规划,从而导致众多低效或无效投资,这种投资只会造成城市土地超负荷运转,从而出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下滑的现象㊂表6Tobit 模型回归结果解释变量模型Ⅰ(东北三省)模型Ⅱ(辽宁)模型Ⅲ(吉林)模型Ⅳ(黑龙江)基础设施水平0.004*(0.002)0.008**(0.00350)0.001(0.006)0.005(0.004)经济规模0.075***(0.018)0.049**(0.0241)0.152***(0.038)0.036(0.039)科教投入水平2.541**(0.992)1.885(1.186)3.243*(1.685)3.179(2.607)空间集聚水平-0.205(0.264)-0.680(0.460)-1.906(1.259)-1.280(2.095)城市规模-0.063***(0.016)-0.029(0.018)-0.065***(0.021)-0.128***(0.046)投资水平-0.116***(0.026)-0.078**(0.038)-0.243***(0.055)-0.047(0.050)人口密度-0.018(0.018)0.060(0.060)0.071(0.058)0.024(0.037)常数项0.500***(0.174)0.099(0.428)-0.690(0.442)0.943***(0.360)样本34014080120城市数3414812注:括号内为标准误,*㊁**和***分别表示10%㊁5%和1%置信水平下显著㊂3.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区域性分析由模型Ⅱ可知,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规模对辽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两者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影响系数分别为0.008和0.049,意味着对于辽宁而言,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规模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就会上升0.008和0.049个百分点㊂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自然也会增加,有助于推动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㊂同时,经济规模的扩张能够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经济保障,在土地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存量土地的利用水平得以提升,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也会有所起色,推动辽宁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㊂投资水平对辽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78,且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投资水平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将下降0.078个百分点,这主要与辽宁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迅速的背景息息相关,城镇化快速发展必然引发投资力度的加大,但一些城市建设投资既没有发挥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和非集约利用现象出现㊂由模型Ⅲ可知,经济规模和科教投入水平对吉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52和3.243,且通过1%和10%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经济规模和科教投入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将会分别提高0.152和3.243个百分点㊂之所以出现经济规模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正向影响,在于目前吉林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中,能够有完备的经济实力做支撑,保证了土地利用的资金投入水平,有助于提升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和利用效率㊂另外,科技进步也是提高该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科教投入的增加,可以在强化增量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改变城市土地利用深度和广度,推动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和高效化方向前进㊂城市规模和投资水平对吉林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065和-0.243,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意味着城市规模和投资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将分别下降0.065和0.243个百分点,说明吉林14。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协同度测度——以31个省会城市为例
作者: 王振山[1];张绍良[1];陈浮[1];侯湖平[1];张锦辉[2];赵金梅[2]
作者机构: [1]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2]宁夏土地勘测规划院
出版物刊名: 城市问题
页码: 38-4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1期
主题词: 城市土地利用;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协同度模型
摘要: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模糊G型分布、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协同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二者之间的协同现状。
结果表明:31个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处于高度协同的城市占19%;较高度协同的占29%;较低度协同的占42%;低度协同的占10%。
据此认为,在城市土地开发、拆迁改造的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发展探析
张惠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47)003
【摘要】为明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度,厘清了城镇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系统间耦合作用机制,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模型,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模型.通过将数据代入模型进行测算,对2008-2013年我国整体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来说仍然较低;经济发展是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两过程耦合协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超大型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处于高水平阶段,其他城市目前更多地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磨合时期.
【总页数】7页(P127-133)
【作者】张惠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佛山5282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常熟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发展探析 [J], 彭萌萌
2.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探析 [J], 陈英
3.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J], 吴正海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三农”的创新发展探析 [J], 王瑶
5.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J], 王雨竹;徐培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的强弱,是对促进系统走向有序机理的协同作用
的一种度量,不分利弊[17],耦合度越大,意味着要素
之间的发展方向越有序,关系也就越趋于稳定,耦
合度越小,要素之间的发展方向越缺乏有序性,关
系也就越缺乏稳定性。其评价模型为:
{ [ ]} C = (U1U2) (U1 + U2) ⋅ (U1 + U2) 12
收稿日期:2013-09-18;修订日期:2013-11-2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均衡问题研究”(编号:07BJY0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 城市化进程的效率机制与调控研究”(编号:12YJC790026)。 作者简介:张明斗,男,山东济宁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E-mail:zhangmingdou0537@ 通讯作者:莫冬燕,E-mail:mdydufexs@ 1)指 2013 年 4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编制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 (2013-2022)》。
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中 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规划(2013-2022)》1)出台之后,东北地区的发展更 加具有现实意义,更加具有代表性,展示振兴全国 老工业基地的牵头优势。鉴于此,本文以东北三省 34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 城市化水平的耦合协调性进行深入定量分析,以期 为东北三省城市化和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参照 标准和分析依据。
具体到指标层,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表 1 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land use benefit and urbanization in Northeast of China
目标层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
城 市 土 地 利 经济效益 用效益系统
0.315 6
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km2) 地均工业生产总产值(万元/km2)
0.090 2 0.111 5
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万元/km2)
0.113 9
社会效益
0.138 3
人口密度(人/km2) 人均铺装道路面积(m2)
0.041 7 0.044 3
越靠近中心城市协调度越高、越远离中心城市协调度越低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东北三省
1 引言
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化运行的空间载体,对城市 化运行的作用强度逐步增大,它不仅与城市化本身 的发展状态问题关系密切,而且关系到国家粮食安 全和社会稳定。城市土地作为土地资源的关键组 成部分,如何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以及其 与城市化水平的高度耦合协调,寻求二者之间的均 衡、健康发展,对于当前中国城市化总体战略而言 极为迫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作为城市土地在数 量、质量、空间和时间上安排、使用和优化,而给整 个城市带来的各种效益总和[1],它不仅是指土地利 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包含了生态效 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可以看作 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位 一体的综合效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紧 密相关,两者的耦合协调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
∑( ) Sj =
1n n i=1
xij - -xj
式中 Sj 为第 j 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的标准差。
(2)
(3)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的变异系数:
Vj = S指标 j 的变异系数。
(4)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m
∑ ωj = Vj
Vj
j=1
(4)
式中 ωj 为评价指标 j 的权重。
2 指标体系构建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协同的基本思想,借鉴已有的研究成
果[13-15],充分考虑到东北三省城市发展阶段、交通基
础、国家经济战略、主体功能区划、以及内部资源禀 赋客观现实,构建出东北三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 城市化耦合协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 1)。尽可 能充分反映出东北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城市化的 特有内涵和运行机制,规避土地利用效益侧重经济 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生态和环境效益,并全面扭转城 市化并不是农村人口的空间转移这一单维度的说 法,而是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 间城市化等构成的复合运行系统。所以,对于城市 土地利用效益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 益以及环境效益 4 个维度进行考察;对于城市化则 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以及空间 城市化 4 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为能够对各个评价 维度进行定量化处理,再对准则层细分到具体指 标,从而能够准确的测度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城 市化水平。
化发展本身的规律要求,将耦合度划分为 4 个阶段: 0.0< C ≤0.3 低水平耦合阶段 0.3< C ≤0.5 拮抗阶段 0.5< C ≤0.8 磨合阶段 0.8< C ≤1.0 高水平耦合阶段
2.2.3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协调度评价模 型 协调作为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配合得
当、协调一致的过程,成为描述各事物间良性互动
2.2.2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度评价模
型 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体系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
现象[16]。本文引入该耦合模型,把城市土地利用效
益与城市化两个系统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
用彼此影响的现象定义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
市化的耦合。耦合度则是指要素双方相互作用程
水平同步型的发展阶段,而是全部位于滞后型或超前型的状态,且滞后型成为主流趋势,城市数量也呈现递增的态
势;②东北三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较高,以中高度耦合为主;在区域内部,辽宁省
内中高度耦合的城市比例明显高于吉林和黑龙江;③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市化的协调度分析得知,协调
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沿哈-大交通经济带呈带状分布;协调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分布趋势,即
0.113 2
城市化系统 人口城市化
0.432 1
非农人口数量(万人) 非农人口比重(%)
0.069 4 0.122 9
非农从业人员比重(%)
0.239 8
经济城市化
0.148 0
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元)
0.073 8 0.074 2
社会城市化
0.248 9
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 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张)
发展程度的重要概念,相应地,所引申出来的协调
度则是指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调
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18]。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
城市化的协调度则成为判断两者能不能协调一致
的发展及交互耦合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评价
模型一般设定为:
D= C⋅T
(6)
式中 D 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协调度;T
标,这由城市化自身的本质内涵所决定,反映出城
市化最基本的意义;由于城市化多是工业化的过
程,同时第三产业也逐步演化成为城市化的后续动
力,对城市化的带动力逐步增强,重点涉及的是非
农产业,在此选取人均工业总产值和人均第三产业
总产值作为经济城市化的衡量标准,符合城市化发
展的历史规律和主流趋势;在社会城市化中主要基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协调分析方面,国 内外学者有较多的关注,国外学者 Payne、Nareeluck、 Erik 及 Owe 等分别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全方 位剖析的基础之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政策、城 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程度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分 类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2-8]。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较强,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1)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的均值:
∑ -xj
=
1 n
n
xij
i=1
(i = 1,2, ⋅ ⋅ ⋅,n; j = 1,2, ⋅ ⋅ ⋅,m)
(1)
式中 xij 为评价对象 i 评价指标 j 的特征值;-xj 为所
有评价对象的第 j 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的平均值。
(2)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特征值的标准差:
(5)
式中 C 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的耦合 度,C ∈[0,1]的区间范围内,如果 C = 1 ,则表明城
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之间能够达成共振,
向有序方向发展;相反,如果 C = 0 ,则表明两者之
间处于无序状态,发展方向和结构也呈现无序性。
U1 、U2 分别代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和城 市化水平综合指数。根据相关的文献说明[15]及城市
0.071 2 0.074 3
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
0.105 5
空间城市化
0.171 0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km2) 城市建设用地占市区面积比例(%)
0.077 6 0.093 4
注:表中的权重数值根据本文 2.2.1 章节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计算得出。
10
资源科学
第 36 卷 第 1 期 2014 年 1 月
2014,36(1):0008-0016
Resources Science
Vol.36,No.1 Jan.,2014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1-0008-09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以东北三省 34 个地级市为例
张明斗 1,莫冬燕 2
人均建成区面积(m2)
0.052 3
生态效益
0.264 3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园林绿地面积(hm2)
0.143 8 0.0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