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城市性、网络——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析

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析

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析现代城市社会人际关系问题浅析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它属于精神文明层面的内容,同样受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力水平的制约,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一定的社会关系总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在农耕型小农自然经济社会,人际关系主要体现为以血缘亲属关系为主的尊卑体系,即社会人按照血缘关系的伦理排行及社会阶层尊卑体系来处理人际关系。

在中国,主要表现为以儒家礼制制度为主的社会关系集合。

主要表现为尊尊、亲亲、睦邻、孝友的社会人际取向。

当社会发展进入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关系由原有简单的小农自然经济生产关系转变为社会分工细化的商品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和人际交往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中国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阵痛的大时代,社会经济模式并未完全完成转型。

在广大的农村,仍然存在着浓重的原有自然经济气息。

不少欠发达地区,其生活方式的转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依然根深蒂固。

原有的人际关系模式没有发生变化,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亲缘聚居的人际环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人际关系模式的变化。

城市经济和社会分工,促使城市人员流动较大,整个城市人际关系环境由原有的熟人模式转变为更具流动性的工作社交模式,邻里关系,熟人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1.旧有社会关系崩塌,现有社会关系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却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中国长期处于专制社会统治,人民思想虽然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人们的尊卑观念、价值观念尚有部分停留在专制社会状态。

现代城市经济的相对不稳定性也促发了人员流动量的增大。

分工的细化、企事业单位的更替频繁,促使人们的工作很难一直处于安定状态。

我国城市人际关系特点探究

我国城市人际关系特点探究

我国城市人际关系特点探究作者:王苍龙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5期[摘要]当前中国城市的急剧变化使人际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全面把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转型趋势,故而十分重要。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对中国城市人际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分析,从多角度展示了人际资本的性质和特点。

[关键词]城市人际关系特点作者简介:王苍龙(1988-),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2006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

伴随着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传统的乡村人际关系迅速瓦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大量农民工入城,导致血缘关系与业缘关系相互混合,各种“走后门”的非正式手段仍在人情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居民由“社会人”日益变成“原子人”,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城市人际网络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同质聚居性所谓“同质聚居”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或经济收入的人聚居在相近或相邻区域内的现象。

“居住在同一地方的人们有很强的集体认同和共同体感,人们的地域团结感、忠诚感很强。

”(蔡和,城市社会学,2003:126~127,128)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差序格局依然存在费孝通称中国社会结构关系特征为“差序格局”,即中国人际关系网是以血缘为核心向外辐射而成的“同心圆”状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

”(费孝通,乡土中国,1985:25)位于最中心位置的是家庭成员、近亲以及少数挚友,中国人在和远离中心的人进行交往时往往要以格局中心地带的人为中介。

这种差序格局在当前的中国城市中仍然是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之一。

根据零点公司于2006年所作的一项调查,从具体的人际网络结构上看,亲戚圈的规模最大,占人际规模的33%,社交圈略小,占31%,同学圈和同事圈则分别占到20%和16%(郑秋莹,秦颖,2006)。

浅谈中国社会关系

浅谈中国社会关系

浅谈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某社区邻里关系现状,阐述了引起邻里关系淡漠的因素,社区、业主对建设和睦温馨的邻里关系的职责,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邻里关系、邻里关系淡漠的因素、社区、业主、对策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社区中的人们守望相助、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富有人情味、家庭、邻里、亲属等首属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居住在同一地方的人们有很强的集体认同和共同体感,人们的地域团结感、忠诚感很强。

可以说,社区是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聚集地,是各种亲密关系的载体,是社会整合及社会认同的基础,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

但是,伴随工业革命的而出现的城市化浪潮,城市社会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互动模式,表现出与传统农村社区人际关系完全不一样的特征来。

尤其是在18、19世纪,城市化带来的社会人际关系冷漠、个人主义膨胀、各种犯罪和失范行为普遍、道德沦丧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恐惧与担忧,在大众想象和社会理论中城市日益被认为破坏了道德价值和削弱了社会关系。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影响了居住条件的改变,从最早的地穴、草屋到如今的钢筋混凝土的高层住宅楼,从原始的纯天然的环境到如今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小区的人造环境,我们在不断地努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环境。

然而,从社区邻里关系的角度来看,我们却发现,旧时简陋的筒子楼、四合院,居住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却充满了人情味,邻里关系温馨融洽。

而如今充满现代气息的钢筋混凝土的居住丛林里,往日的邻里氛围却在不断的消失。

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邻里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者血缘关系,“远亲不如近邻”的俗语也充分的概括了这一点。

据调查,目前城市人大约有2/3的时间在社区当中。

所以一个和谐的邻里关系,理想的社区环境,会给快节奏的城市人一个心理放松的平台;这种稳定的社区关系,也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利益.对于中国城市来讲,我们可以把社区的邻里关系总结成几种类型。

社会网络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一种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方法,它通过分析和可视化网络中节点(人或组织)之间的连接与交流,揭示了社会系统中的关键人物、群体以及信息流动的路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划的复杂化,社会网络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讨论社会网络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中的应用,并重点探讨其在城市社区规划、空间布局优化以及社会公平性评估方面的作用。

一、城市社区规划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社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互动问题。

社会网络分析为城市社区规划提供了一种基于关系的视角。

通过识别和分析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规划师了解社区内不同社群的组成、关系密度和交互频率,从而为社区规划提供信息支持。

例如,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规划师可以知道社区内哪些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交活动密度,进而在规划中增加社交场所的设置,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居民满意度。

二、空间布局优化中的社会网络分析城市的空间布局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主要关注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方面,但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挖掘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出人们在城市中的流动路径和空间偏好,为城市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规划新的商业中心时,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确定购物中心的最佳位置,使其能够覆盖最多的潜在消费者,并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

三、社会公平性评估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公平性评估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人口统计学数据,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但忽视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通过研究社会网络中的信息流动和资源分配,可以深入了解社会关系对公平性的影响。

例如,在评估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性时,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帮助评估者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公共服务的公平性。

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高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参考答案

国家统编语文教材高一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一、必做题1. 【答案示例】《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家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48年。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方面,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展现了20世纪中叶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

2. 答案部分 1314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上册 练习部分3. 本书14篇文章的逻辑框架图示:乡土社会外在结构内在规则1. 乡土本色2. 文字下乡3. 再论文字下乡4. 差序格局5.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6. 家族7. 男女有别9. 无讼10. 无为而治11. 长老统治12. 血缘和地缘13. 名实的分离14. 从欲望到需要8. 礼治秩序选做题4. 答题略。

提示:以“比较中国乡镇与城市小区的养老模式”为例(研究的问题),列出比较的细则,再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梳理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二、必做题1. 【答案示例】“乡土社会”是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社会空间存在,既包括乡村也包括城镇。

其特征有三点:人们依赖土地而缺乏流动性;富于地方性的熟人社会;尊崇礼俗(规矩)而不重“法理”。

 2. 【答案示例】第1篇: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第2篇:乡土社会是熟悉的面对面社群,从空间格局上不需要文字;第3篇: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社会、是安定社会,从时间格局上不需要文字。

前三篇之间的关联: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它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第1篇与第2、3篇构成总分关系、因果关系。

3. 【答案示例】同样是小学生,乡下孩子捉蚱蜢的能力高于教授的孩子,以此现象来支撑作者的观点,即乡下人不识字看起来“愚”,是因为他们没机会识字,是否识字并不能作为判断愚智的标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面对面”的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特点。

4. 【答案示例】在第2、3篇中,作者从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这一特征,从空间维度阐释了熟人社会不需要借助文字交流,并对比解析了“语言”和“文字”的不同作用,特别强调“文字是个不太完善”的交流工具;再从时间维度阐释了在安定的乡土社会,“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因而“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

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

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科学研究成果选编第一辑2编辑说明一、社会学专业九六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名录 4 二、社会学专业九七级实践教学选题目录 5 三、社会学专业九七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 6 四、社会学专业九八级实践教学选题目录 7 五、社会学专业九八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 9部分课题成果选编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调查 10 色情出版物的传播与评价 37 因特网上人际交往研究 103 关于兰州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1963编辑说明本辑汇集了96级、97级、98级三个年级的实践教学成果。

主要内容包括这三个年级学生的选题、获准资助的课题。

最后我们选取了其中几个课题的相关成果,如《课题申请书》、《课题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调查问卷》、《学生心得》等。

96级社会学专业是我系社会学专业第一届学生。

该班级实践教学的课题选择主要是采用教师出题引导、学生选择的方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自选课题开展研究。

全部资助经费1.74万元。

其中,系拨经费5000元,教师课题经费支出1.24万元。

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调研成果,其中第5项、第6项作为导师课题的一部分成为深化研究资料;第7项提交委托方。

绝大多数同学以此为基础完成了毕业论文,邹刚同学的论文《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调查报告》被收入了《新世纪中国大学生毕业论文精选精评(社会学卷)》98级以社会学专业王亮同学为课题组长的《因特网人际交往研究》课题的调查成果于2001年被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网络社会学”方向的第一本专著《互联网与社会学》作为基本的资料使用,课题组的部分成员还以此为基础参加了该书的写作。

社会学专业九六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名录(1999年3-7月)5社会学专业九七级实践教学选题目录序号 项 目 名 称 选题学生 选题来源 1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陕甘两地国民心态 李小武 自选 2 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 肖敏霞 自选 3 甘肃农民对于退耕还林的态度 任明华 自选 4 当代西部地区人的时尚追求调查 冯学兰 自选 5 兰州市城市社区建设现状 苟滢华 自选 6 兰州市居民消费结构 赵雪红 自选 7 兰州市参加法轮功人员入教原因 刘清涛 自选 8 西北大学生对开发西部的态度 刘传银 自选 9 甘肃省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现状 黄 河 自选 10 色情出版物的传播 蔡天骥 自选 11 东部企业对西部大开发的反应 邹 俊 自选 12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 高 琳 自选 13 西部高校学生择业倾向调查 吉昌华 自选 14 兰州市民的环境意识 李 岗 自选 15 西北地区农民的环保意识 邹小丽 自选(由于资料保存不善,其他同学选择的课题记录遗失)6社会学专业97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2000年3-7月)7社会学专业九八级实践教学选题目录序号 项 目 名 称 选题学生 选题来源 1 西北中心城市人的消费分层 张 彦 自选 2 城市居民消费特征 沈冯娟 自选 3 兰州市民的家庭观念 谢彩霞 自选 4 职业知识女性与性别观念 韩瑞芬 自选 5 当代农村社会的婚姻变迁 胡建开 自选 6 农村发展道路探讨 张德霞 自选 7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韩瑞霞 自选 8 环境与环保之间的关系 江玲玲 自选 9 中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胡立芳 自选 10 中国主要城市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崔 莹 自选 11 中国人如何看待“色情服务业” 王连星 教师 12 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 崔双鹤 自选 13 兰州市区以环境为中介的政府与市民互动关系探讨李晓东 自选 14 环保的民间组织问题研究 周 腾 自选 15 中国是否有向市民社会发展的趋向 彭 华 自选 16 甘肃农村发展现状及其出路 张 彦 自选817 兰州市非营业性社会车辆现状调查 闫 臻 自选 18 兰州市交警职业素质调查 李 伟 自选 19 中国中产阶级现状调查 蒋 华 自选 20 因特网人际交往研究 王 亮 教师 21 网络文学研究 周丰谨 自选 22 农村基层政权调查 吴成飞 自选9社会学专业98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2001年3-7月)“实践教学课程”学生成果汇编第二缉1011目录编辑说明一、社会学专业九九级实践教学选题目录二、社会学专业九九级实践教学获准资助项目部分课题成果选中国城市居民保险意识调查研究 (7)对如何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探索 (49)兰州市家庭养老的市场化需求调查报告 (87)中国人如何看待现行关于色情业的公共政策的 (115)后记编辑说明本辑汇集了99级的实践教学成果。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21、青少年网络人及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22、网络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分析23、网络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24、大学生上网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5、论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26、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27、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28、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29、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统化与现代化30、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31、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32、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关系探索33、论人的社会化34、社工在我国的地位及其原因35、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36、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理论与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借鉴37、社会工作与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38、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39、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40、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41、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模式(选择其一)研究42、如何实现中国团体社会工作的本土化43、团体社会工作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44、谈谈在团体工作后期团体工作员的介入方法与技巧45、试析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46、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分析团体领导的技巧47、影响女性吸毒者戒毒的社会、家庭、心理、生理诸因素分析48、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49、暴力对儿童的影响50、个人人格对社会的影响51、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52、网络时代怎样保护青少年53、我国妇女工作的历史进程研究54、试析研究社会问题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有何重大意义5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56、中外治理失业问题的对策比较与借鉴57、网络社会问题及控制58、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政策研究59、困难人群实证研究60、中等收入者实证研究61、流动人口实证研究62、空巢家庭实证研究63、下岗职工再就业意愿调查报告64、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65、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66、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67、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团体、社区任选其一)的绩效评估指标研究68、社工督导方法研究69、现代企业制度与社工的有效介入70、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71、我国工会制度的重建与发达国家工会的特点72、与案主有效沟通策略研究73、社区矫治方法研究74、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及对策研究75、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76、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及其对弱势群体的意义77、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重建78、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介入79、加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80、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81、社会转型时期与社区服务82、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与服务83、我国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84、市场经济对我国社区建设的作用85、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86、社区民主应注意的问题87、我国社区和西方国家社区的异同88、社会职能分化与社区发展89、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社会工作介入90、城市低保福利依赖与反依赖研究9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92、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政策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93、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94、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95、中国养老模式探讨9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坚持的原则97、论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98、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的思考99、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评价100、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主要模式101、论家庭与社会保障102、当前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103、农村社会福利政策研究104、福利制度的基本模式与中国的政策选择105、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研究106、当前农民医疗保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107、关于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建议108、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109、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及其社会支持探究110、灵活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11、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112、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社会救助工作思考113、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114、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115、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116、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研究117、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与社会性企业的公益效率118、我国民间组织的特点与作用119、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民间组织120、贫困大学生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121、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材关系浅析122、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12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迁初探124、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125、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26、当代女大学生心理特点127、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建设研究128、农村社区建设相关问题研究129、城市/农村社区民主建设研究130、城市化进程中的生育政策取向研究131、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研究132、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133、农地制度与城市化134、城市化与农民工流动的理论分析135、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136、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137、农村留守老人与孩子的生活与心理问题138、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139、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研究140、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研究141、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智健康的影响142、计划生育政策与和谐社会建设143、人口老龄化对和谐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144、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姻情况调查研究145、人口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研究146、非正式制度与组织发展研究147、社会组织内的权利结构分析148、社区治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研究149、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参与问题研究150、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服务模式变迁研究151、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社区自治的比较研究152、网络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研究153、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实证研究154、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155、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156、个案管理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157、社会工作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158、校园学生文化现状调查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159、大学学校社会工作需求的实证研究160、大学教育本质研究:社会工作学的视角161、网络技术在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方法革新的162、社会工作在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中的价值与应用163、司法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中的职责与分工164、二本院校社会工作教育模式之思考:学生视角165、社会工作课程对学生自我成长的价值与影响:一种质性研究166、大学生就业困惑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167、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168、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169、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研究170、生育保险问题研究171、工伤保险问题研究172、社区教育与新市民转换研究173、社区教育与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研究174、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适应性研究175、社区教育与外来人口生活融入研究176、80后婚恋观调查177、社会工作在家庭问题中的介入178、社会变迁与家庭生活-----以本人家庭为例179、老年婚姻问题调查与研究180、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181、空巢家庭状况与研究182、老年社会工作案例研究183、养老机构状况调查184、社会工作价值观、冲突与对策研究185、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186、社会工作价值观在戒毒工作中的经验与分析187、医疗社会工作的个案研究188、我国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问题与对策189、中外医疗社会工作比较研究190、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名词解释社区: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区要素:社区要素是指那些构成社区的,或者说使其社区的基本要素。

社区结构:指社区各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

社区的区位结构: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区内各个部分和各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组合状况,社区的区位结构的形成受到社区主导型的功能和相应的活动性质的影响。

农村社区: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社区: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小城镇社区: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化:人的生活、行为和社会活动由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社会的渗透。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同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品牌社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它的存在和意义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城市性研究:所谓城市性研究是从城市环境对城市人格、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人类聚居对城市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来探寻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差别。

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

在这种社会联合中,情感的、自然的意志占优势,个体的或个人的意志被情感的、共同的意志所抑制。

而“社会”是基于人们的契约关系和“理性的”意志所形成的社会联合。

前者又可称为礼俗社会,后者又可称为法理社会。

(1)地区社区;(2)非地区社区,也称“精神社区”;(3)亲属社区。

2社区具有地域、人口、共同的文化和制度、凝聚力和归属感、公共服务设施等五大基本要素。

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社交网络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一、加强了人际关系的连结社交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和交流的平台,使人们能够轻松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不论身处何地,只需上网便可与他人通过私信、留言或视频通话来交流。

这种便利性使得人们能够更频繁地互动,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情感连结。

同时,社交网络还提供了各种社区和兴趣群组,使人们能够找到相同爱好的人,并在同一平台上分享经验和观点。

这样的互动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拓宽了人际关系的范围传统上,人们的交际圈子主要建立在身边的人和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人之间。

然而,社交网络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人们有机会结识全球范围内的朋友。

通过社交网络,一个人可以轻松地了解到别的城市、国家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与他们共享交流。

这种便利性不仅扩大了人际关系的范围,更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理解。

然而,社交网络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降低了面对面交流的频率社交网络虽然方便,但过度依赖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人们往往更愿意通过社交网络与他人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的面对面交流。

这导致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直接的人际互动。

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缺乏社交技巧,在处理实际社交场合中感到不适应或困惑。

四、加剧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往往只展示自己生活的美好面,隐藏了不愉快或困难的方面。

这种虚幻的呈现容易产生误导和错觉,让人们对自己和别人的生活有不真实的认知。

这种脱节可能会导致对他人的误解和不合理的期待,进而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五、加强了信息传播和言论影响力社交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言论和观点可以迅速被大量人群看到和接受。

关于城市居民小区人际关系的研究

关于城市居民小区人际关系的研究

关于城市居民小区人际关系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居民小区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区内的居民人口密度大,生活条件接近,因此小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居民小区人际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城市居民小区的和谐共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城市居民小区人际关系的特点在城市居民小区中,居民的人口密度较大,生活条件较为接近,因此小区人际关系具有相对独特的特点。

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较强。

在小区中,居民通常需要相互合作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比如共同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安保工作等。

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增加了相互间的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这也为小区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较高,因为他们通常都生活在相对密集的空间之中,因此相互了解的机会较多,这更有利于他们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城市居民小区的人际关系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

小区居民之间的亲密程度。

亲密程度主要反映了小区居民之间的亲密的互动程度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健全程度。

小区居民之间的信任度。

信任度主要涉及到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信任他人的意愿。

小区居民之间的友好度。

友好度主要反映了小区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的程度和友好关系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小区居民之间的冲突度。

冲突度主要反映了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程度和冲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在城市居民小区中,人际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在小区中,相互依赖关系是自然存在的,但是有些小区居民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这会造成一些居民之间的不满和矛盾。

小区居民之间的信任度不高。

在一些小区中,由于居民之间的了解不够深入,他们之间的信任度较低,这会制约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小区居民之间的友好度不够。

在一些小区中,居民之间的友好度不够,居民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不足,这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当今人际关系现状和问题

当今人际关系现状和问题

当今人际关系现状和问题当今人际关系现状和问题引言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沟通和合作。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普及,人际关系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当今人际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和解决方案。

1. 社交媒体的兴起与沟通障碍现代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通过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

然而,这种连接却往往是虚幻的,人们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来表达自己的形象和观点,而忽视了真实的面对面交流。

这导致了沟通的障碍,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2. 快节奏生活与情感疏离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忙于工作、学习和其他各种事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实的人际交往中。

这导致了情感的疏离,许多人感到孤独和缺乏归属感。

加上社交媒体的影响,人们更多地依赖虚拟社交,而不是面对面的互动,进一步加剧了情感上的隔阂。

3. 智能科技与人际关系淡化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依赖手机和电脑等设备。

虽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对人际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人们更喜欢通过短信、邮件或社交媒体与他人交流,而不是面对面的交流。

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它无法传达情感和非语言信息,从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受限。

4. 人际关系的转型与适应虽然当今人际关系面临许多问题,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们带来的积极变化。

社交媒体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和分享信息。

智能科技的发展使得远距离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有助于维系远距离关系。

这些变化要求我们适应新的形式的人际交往,并学会平衡虚拟社交和真实社交之间的关系。

结论当今人际关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社交媒体的兴起与沟通障碍、快节奏生活与情感疏离以及智能科技与人际关系淡化。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扩大人际交往范围和方便远距离交流。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的话题。

社会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包括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还包括了我们在虚拟世界中所建立的网络关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交流、分享和互动的重要平台。

但是,正是因为社会网络的存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网络对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轻松地和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甚至找到久违的老朋友。

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社交媒体也给人际关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和真实的情感。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
负能量也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造成伤害,导致误解和矛盾的产生。

因此,我们需要在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来扩大我们的社交圈子,但是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蒙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与他人的真实交流,用心倾听,用心理解,用心关爱,从而建立更加真挚和稳固的人际关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让我们珍惜我们的社会网络,用心去维护我们的人际关系,让它们变得更加真挚、美好。

谢谢大家!。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群人共同居住并具有一定联系和互动的地方。

社区可以是一个小村庄、一个城市街区、一个社交媒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世界。

社会学研究社区的形成、发展和运作,以及其中的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解释一下社会学概论中关于社区的名词。

1. 社区社区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由人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群体。

这个群体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也可以是在虚拟空间共同参与特定活动的一群人。

社区的形成理论上可以归因于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共同兴趣爱好等。

2. 邻里社区邻里社区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居住并有一定联系和互动的社区。

这些社区通常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和社会互助机制。

邻里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地方,提供了社交支持和资源分享的平台,有助于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和互助网络。

3. 虚拟社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兴形式。

虚拟社区是通过网络媒体平台构建起来的人际互动群体,成员可以远程参与并共同讨论特定话题、分享兴趣爱好。

虚拟社区的形成不受地理限制,因此可以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圈和信息资源。

4. 弱关系社区弱关系社区是指社区成员之间关系比较疏远,往往只涉及到一些散漫的社交联系。

这些社区的成员通常没有深入的信任和互助关系,他们的交流往往是表面化的。

弱关系社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人们工作场所的同事群体、学校里的同学关系等。

5. 封闭性社区封闭性社区指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他们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封闭性社区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或者对外来文化和观念的抵制而形成。

这些社区的社会互动主要在内部进行,少有外部干预。

封闭性社区可能因为自我保护机制而形成,也可能是意愿所致,例如一些宗教社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

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的一些想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通过社交媒体,我们可以和朋友、家人保持更加紧密的联系,即使身处天涯海角,也能随时了解彼此的生活动态。

此外,社会网络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展人脉。

可以说,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社会网络也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到虚假的信息和表象之中,导致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产生偏差。

另外,社交媒体上的负面信息和情绪也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使得我们与他人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那么,面对社会网络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表象,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

其次,我们应该保持真实的沟通,不要让社交媒体成为我们与他人沟通的唯一方式,要学会面对面的交流。

最后,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被社交媒体上的负面信息和情绪所左右,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又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真实和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社会网络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挑战,让社会网络成为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工具。

谢谢大家!。

熟人社会视角下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研究

熟人社会视角下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研究

熟人社会视角下的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因素研究选择了4个城市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10个因素研究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发现在属于熟人社会的城市社区中,居民的“社区交往意愿”和“闲暇时间社区的户外活动强度”越强,越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也越有利于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中朋友关系的形成;“社会资本存量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社区人际关系和谐;而“交往理性程度”、“交往时间”则可能对“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度”造成负向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针对现有研究对城市地区熟人社会研究较少的现状,本文以问卷调研方式对K市P区4个社区为进行研究,尝试对城市社区熟人社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选取10个因素分析其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影响。

4个社区的X1指标(居民熟悉度)平均得分为4.0027分,说明4个社区成员间熟悉程度较高,可以判定4个社区为熟人社会。

一、各影响因素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相关关系**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整理如表1。

表1简明表示了10个影响因素与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三个维度的相关关系,Y1主要与X2,X8,X10显著相关;Y2也主要与X2,X8,X10影响;Y3则与X4,X5,X6,X7,X9,X10共6个因素显著相关。

二、各因素与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因果关系相关分析不能回答各因素如何影响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关系,对社区人际关系网络的各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

整理得出三个回归模型,分别如下:模型1:Y1(社区人际关系网络权重)=0.384*X2(社区内部交往意愿强度)+0.540*X8(闲暇时间社区户外活动强度)-0.017*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模型2:Y2(朋友关系权重)= 0.490*X2(社区内部交往意愿强度)+0.524*X8(闲暇时间社区户外活动强度)- 0.025*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模型3:Y3(社区人际关系和谐度)=-0.208*X4(人际交往理性程度)+0.120*X5(同职业交往倾向)-0.061*X6(同龄交往倾向)-0.108*X7(时间)-0.092*X9(公共空间拥挤程度)+0.579*X10(社区社会资本存量水平)模型1和模型2的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70.9%,84.3%(Adj.R-sq分别为0.709和0.843),有较强的解释力,模型3的拟合度为24.8%。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_地域与社会网络_陈福平

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_地域与社会网络_陈福平

一 、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消失 、继存与解放
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 ,社区实际上是一个包含着社会联系的概念 , 而这些社会联系则蕴涵了基于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团结 、一种共同的情 感分享模式 ,以及对于合作的自愿态度等等 。在这种社区观念中 ,情感 和生活被共同分享着 ,并且个人的角色是高度重合的 。这样的社区观 点 ,我们可以回溯至滕尼斯的著作之中 。滕尼斯把社区定义为地域范 围狭小的 、其居民具有较紧密的相互关系的 、传统性较强的地方性社 会 ;把社会定义为大规模的 、关系较松散的 、现代性较强的社会 ,列出了 社区与社会之间一系列可互相比较分析的性质 (参见黎熙元 、童晓频 、 蒋廉雄 , 2006: 4) 。实际上 ,在我们对于当下社区的讨论中 ,滕尼斯的 社区标准往往只存在于农村社区 。然而 ,其关于亲密性的邻里和地域 性的互动的论述 ,仍作为一个重要的社区话题而存在 。
图 1:社区研究的三个阶段
由此 ,韦尔曼 (W ellman, 1999: 17218)认为这种研究视角具有三种 优势 。第一 ,避免了人们必须整合于邻里 、亲属群体以及其他限定性社 会团结的组织这一假设 ;第二 ,使得我们能够更广泛的研究社区这一范 畴 ,包括从人际关系到世界体系的跨越 ;第三 ,这种视角使得研究技术 得到了系列的发展 ,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方法 ,让我们对于人际网络的存 在 、构成 、结构以及操作都有了更好的发现和分析 。因此 ,在社区研究 中 ,费雪尔 、韦尔曼和雷顿等人的社区理论观点被称之为“社区解放 论 ”(参见单菁菁 , 2005: 37238) 。
分散的关系
内容
社会性 ; 小型 服务和物品 的交换 ; 无经 济目的
社会性的 ;大量 精神 目 的 的 交 换 ;小型服务和 物品的交换

社会网络研究的方法与应用

社会网络研究的方法与应用

社会网络研究的方法与应用社会网络是人际间交往的结构,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对社会网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结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社会网络研究在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研究社会网络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社会网络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社会网络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向受访者提供特定问题的问卷,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较小规模的网络,例如家庭、小组、学校或公司内部的社交网络。

这种方法有助于揭示人际关系的性质、人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形成与演变。

在问卷调查中,有三种常见的问题类型。

第一种是直接联系问题,即问各个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联系或关系。

第二种是间接联系问题,即问两个个体是否有共同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等联系方式,从而推测二者是否存在联系关系。

最后一种问题是传播问题,即问答案的传输方式和传递速度,通常用于研究谣言、消息传播等。

问卷调查法的好处是可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是发现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是,它也有缺点,比如受访者会对自己的关系状况作不真实的回答,这会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这种方法只能发现明显的直接联系,而无法捕捉更隐晦的间接联系。

2.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可以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来分析社会网络。

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用于研究更大规模的社会网络,例如社区、城市或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观察法中,研究员会记录个体之间的交往行为并进行统计分析。

这个过程中,研究员需要非常谨慎,以免影响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

观察法有很多优点,比如研究者可以看到实际的交往情况,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并尽量减少受访者对自己状态的有意或无意的影响。

但是,观察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数据,在处理前期数据时比较困难。

3.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一种社会网络研究方法,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隐藏模式和趋势。

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问题

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问题

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问题社区作为一个相对小型的社会群体,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尽管社区与城市之间的结构和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与城市一样,社区在经济、文化、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经济问题1、低收入群体社区中存在着较多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经济水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们无法充分享有其中的社会资源,如医疗保健、教育和文化等。

2、就业机会少社区人口的职业结构和空间分布也显现出以低收入和工人阶级为主导的特征,就业机会较为有限,因此,长期以来,社区经济难以迅速发展,有时也面临经济危机。

二、文化问题1、文化水平低社区中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水平有限。

这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文化程度不高的地区很普遍。

这些人的思想和语言习惯也比较固定,管理社区的难度较大。

2、文化多样性不足社区中文化多样性不足,单一身份的人群拥有较多的共同处境。

这种趋同性的结果是,在有些时候,对异己持有比较强的排斥和猜疑态度,互相之间的合作效率有时较低。

三、环境问题1、噪音和污染社区有时面临噪音、污染和交通阻塞等环境问题,社区公共场所存在噪音、汽车尾气污染及“城市病”等问题,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这些问题必须立即予以解决。

2、空气污染由于社区的建设和人类活动,空气污染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例如交通尾气、建筑工程扬尘、道路施工噪声等。

四、人际关系问题1、信任问题社区中存在着一些信任问题。

由于社区较为封闭,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小区域中会使人群体关系变得令人感到紧张,如管理、互相拜访,甚至是买卖、养殖等,会遇到信任问题。

2、仇恨问题社区中的仇恨问题也不可忽视。

一部分社区在距离上较远的情况下,会形成较为稳定的竞争关系,甚至会衍生出敌对情感和行动。

这会直接影响到社区公共秩序和和谐。

以上是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和问题,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群体,和城市相比规模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加以解决,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 问题 上 ,认 为现 代 城 市社 会 社 区 已经 表 现 出新 的 形 式 和模 式 ,提 出 了社 区 解放 论
[ 键词 ]社区 关 城市性 网络 城市社会人际关系
[ 中图分类号 ]C1. [ 92 1 文献标识码]A[ 8 文章编号]1 0 l X( 0) 5 0 3 0 0 一 1 2 6 0— 1 — 6 0 4 0 8


城市与社 区之 间的紧张 :问题 的提 出
在传统 农业 社会 ,农 村 社 区 中的人 们 守 望 相 助 、关 系 密 切 ,相互 之 间 的人 际 关 系 富 有 人 情 味 ,家庭 、邻 里 、亲属 等首 属关 系在人 们 的生 活 中发 挥着 重要 作用 。居 住在 同一地 方 的人 们有 很 强 的集体 认 同和共 同体感 ,人 们 的地域 团结 感 、忠诚 感 很强 。可 以说 ,社 区是传 统 社会 人 际关 系 的聚集地 ,是各种 亲密 关 系的载 体 ,是社 会整合 及社 会认 同 的基础 ,是维 系整个 社会 秩序 的基
础。但是 ,伴随工业革命而出现的城市化浪潮,城市社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社
会 互 动模式 ,表 现 出与传 统农 村社 区人 际关 系 完 全不 一 样 的特 征 来 。尤 其 是 在 l、l 纪 ,城 8 9世 市化 带来 的社会 人 际关 系冷漠 、个 人 主义膨 胀 、各种 犯罪 和失范 行 为普遍 、道 德沦 丧 等问题 ,引 起 了人 们对 城市 生活 的恐惧 与担 忧 ,在 大众想 象 和社会 理论 中城 市 日益被 认 为破坏 了道 德价 值和
其组 织 的影响 如 何 。
13 8
维普资讯
在这 方面 ,德 国社 会学 家斐迪 南 ・ 尼斯 (ed adTni )做 了奠基 性 的 思 考工 作 。 他 于 腾 Fri n /ne n S s
18 年出版的 < e e s a ud e lca> ( 社 区与社会》 87 G m i c f n sl h t 《 n h G es f )一书其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城市化变
维普资讯
广 东社会 科 学
20 第 5期 06年
社 区 、城 市性 、网络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 市 社 会 人 际关 系研 究
张应 祥
[ 提 要 ]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围绕着城市性与城市社区问题而展开,存在着社区消失论
和社 区幸存论 的争论 以 齐关 尔、沃斯 等为代表 的城 市性 理论 和 实证研 究勾画出城 市社会 人 际关 系片 面化和表 面化 ,人际关 系疏远 及城 市人孤 独等特 征 ,并因此宣称城 市社 区消失论 、以城 市性亚文 化理 论及相 关实证研 究为代表 的社区幸存论 则认 为城 市社会仍存在 丰富而充满活 力的首属 关 系,城 市居民 仍 然生活在 有意义的社会团体 中 社会网络分析视 角将城 市社 区问题研究重新回 归到 人际关 系这 个本
究 城 市社会 人 际关 系提供 了争论 的基础 和 目标 。在 随后 很 长一段 时期 内 ,城市 社会 学 家在 研究城
市社 会人 际关 系 的时候 ,都 无 法 回避城 市社 区 问题 ,都 在 有 意 或 无意 地 为 回答 这 一 问 题 而作 斗
迁对社 会 人际关 系带 来 的影 响和变 化 。在该 书 中 ,他 提 出 了 “ 区” 和 “ 会 ”这 对概念 ,以描 社 社
述 和 比较 传统农 业社 会 和现 代城市 社会 这两 种人 类社 会生 活 中的人 际关 系特 征 腾尼 斯认 为 ,社 区是亲 属关 系 、邻里 关 系和朋友 关 系等 “ 自然的 ”社会 人 际关 系支 配一 切 ,把 人 们联 结起 来 的是 具 有共 同 利益 、共 同 目标 、共 同语 言和 传统 以及共 同善恶 观念 的 家庭 和 邻里 等 自然社 会纽 带 ,人 们 一般都 与家族 和部 落 紧密地联 系在 一起 ,在 他们 中间存在 着 “ 我们 ” 和 “ 们 的” 意识 。 由于 我 建立 在传 统 的和 自然 的感情 纽带 基础 上 ,社 区人际 关 系是亲 密无 间 的 ,人 们具 有高 度 的一致性 和 融 洽性 ,具有 共 同的是 非 观 ,道 德观 念 比较一 致 ,对 内真诚 友善 ,对 外则 有一 定 的排外 性 。而 以 现代 城 市社会 为特 征 的 “ 会 ”则是 基于 理性 意愿 而 成 的社 会 结 合 ,是 法律 和理 性 支 配着 一 切 , 社 传统 习俗 和情感 的作 用 变得 软弱 无力 ,亲属 关系 、邻 里关 系 、朋 友关 系等 “ 自然” 的社会 联 系 日 趋 消退 ,人们 丧失 了共 同 的类 意 识 ,在 这 里 ,人 们 根本不 相信 什 么共 同利益 ,家庭 和邻 里 的纽带 也没 有什 么意 义 ,生活 的特点 是肆 无忌 惮 的个人 主 义和 自私 自利 。在 “ 社会 ” 中 ,人 们 彼此 生疏
和冷 漠 ,互 不关 心 ,甚 至怀有 敌意 。
腾尼斯 有关 社 区与社会 对立 的看法 代表 了 l 纪人 们 对 城 市社 会 人 际关 系与农 村社 区人 际 9世 关 系 的基 本价值 判断 ,即怀恋 和赞美 乡村 社 区 田园诗般 生 活 的人际关 系 ,而 对城 市社会 人 际关 系 则 普遍 持批 判 的态度 ,城 市与社 区之 间的 紧张对立 关 系也 由此 而形成 ,并为后 来城 市社 会学 家研
削弱 了社会联 系 。正 是在 这种 背景 下 ,不 少 社 会 学 家 开 始 担 忧 城 市 社 区问 题 。所 谓 城 市 社 区问
题 ,就 是大 规模 的社会 系统 变迁 是如 何影 响包 含其 中 的小 规模 社会 结 构及人 际关 系 的 内容 ,更 具 体来 讲 就是 ,工业 化 、城 市化 、科层 化 、社会 大规模 分 工等 社会变 迁对 城 市社会 人 际关 系 内容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