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马蜂窝教授修养实录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捅了马蜂窝》,涉及第三章“概率与统计”的第一节“事件的独立性”。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应用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事件独立性的定义,能够识别两种事件是否独立。
2. 学会运用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应用独立性原理,进行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其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捅了马蜂窝”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捅了马蜂窝,马蜂飞出来的概率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捅马蜂窝的人换成另一个人,概率会有所改变吗?2. 例题讲解①讲解事件独立性的定义,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②讲解如何判断两种事件是否独立,结合教材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事件独立性的应用,如彩票、保险等领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内容:①事件独立性的定义②事件独立性的判断方法③事件独立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抛硬币得到正面和掷骰子得到奇数B. 一名同学当选班长和另一名同学当选学习委员②已知事件A的概率为0.3,事件B的概率为0.4,且A与B 相互独立。
求事件A与B同时发生的概率。
2. 答案:①A:不独立;B:独立②0.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贴合度2. 事件独立性定义的清晰性3. 事件独立性判断方法的教授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贴合度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选择“捅了马蜂窝”这一情景,应确保其与事件独立性的概念紧密相关。
捅了马蜂窝1
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 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 不得什么了,弯腰抄(chāo)起地上的长 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那群孩子见我动 了真格的,忙不迭地四下里奔逃。说时迟, 那时快,只听得“嗡”的一声巨响,只见无 数个黑黄色的马蜂向我扑来,我本能地两眼 一闭,双手抱住了头,只觉得有什么东西使 劲刺了我的脑门一下,痛得我一屁(pì )股 坐在地上———马蜂窝“爆炸”了。无数马 蜂像枪弹一样,在我头上飞过。
稻草房的屋檐下,露出一个黑 糊糊的马蜂窝的一角。几只身上有 黑条纹的橙(chéng)黄色马
蜂,在附近飞来飞去,有时钻进稻
草房檐下。它们嗡嗡地从头上飞过
时,孩子们赶紧蹲下用衣袖捂着
脸。
“那儿有个马蜂窝。看见了吗?” “你是跟猎人一起来的吗?” “是的。” “我们准备到岛子上 去……” “有枪吗?” “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 “嗤(chī)!” “他哪儿来的枪呀?既 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 “怎么,不敢?” “谁?” “谁,谁?” “你干脆就说不敢得 了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作者:冯骥才精读课文教材简析:“捅马蜂窝”是淘气包做的一件危险、刺激的事情,光看题目就勾起了读者的兴趣,接下来文章的叙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这个的故事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
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要关爱生命,不做任何伤害生命的事情。
文章描写细致,充满情趣,表现了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以及淘气、单纯、勇于反省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重点及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学习与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一)了解马蜂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
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
(活动:展示交流资料)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
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捅了马蜂窝教学反思(共6篇)(精简篇)
捅了马蜂窝教学反思(共6篇)捅了马蜂窝教学反思(共6篇)篇一:《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5《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梨树中心校刘成明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遇事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捅”、“棚”等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难点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要逞强好胜。
体会不同时间里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有关马蜂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课件出示马蜂图片:认识它们吗?说说你对马蜂的了解。
2.教师向大家介绍关于马蜂的资料。
马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黄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马蜂泛滥,可以伤害人类和家畜。
但也可以利用马蜂防治棉花害虫 3.过渡:马蜂如此厉害,如果有人招惹它,捅了马蜂窝,轻者受伤,重者丧命,太可怕了!(课件出示:马蜂窝)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男孩七岁时就捅了马蜂窝,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吧。
4.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发展的? 3.汇报交流。
(板书:看——捅——伤,事情的发展)三、整体感知,突破难点 1.课文哪一段具体的写了“我”捅马蜂窝的?找出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原文内容) 2.指导朗读:“我?我不敢?”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强调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3.“我”到底知不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呢?从课文的哪段知道的?(课件出示原文内容)引读第4自然段。
你知道了什么? 4.过渡:此时此刻,你们的小脑袋里一定会有一个问题要问,什么明知道捅马蜂窝有危险,而“我”却偏要捅呢?这还要缘于一段唇枪舌战的对话。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捅马蜂窝》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姓名:王莹《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一、课题:《捅马蜂窝》班级:四年级3班二、教材分析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也必须要经历童年时光。
所以多种不同的经历和小插曲构成了我们的童年,让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本节课主要体现学生童年的美好时光,有好奇、喜乐、忧愁,展示的是作者童年的独特经历,描述了童年时难忘的回忆,这个过程中情感变化鲜明,语言天真活泼,这件事情最终也让“我”引发思考,并且学到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易懂,语言活泼,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感受,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单纯和心理认知,可以及其学生兴趣。
对于本课的内容马蜂窝,城区的孩子可能比较少见,不容易联系实际。
而本校位于郊区大兴,学生可能接触自然的机会比较多,有过和作者类似的经验或是近距离观察过马蜂窝,这是一点优势,教师应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从而激活课堂氛围。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写本课“挖”等11个生字,会认“嬉”等13个生字。
理解“嬉戏”、“反驳”、“捣毁”、“惊魂稍定”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反驳”一词造句。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对话,朗读,合作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理解课文最后作者想表达的主旨: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理解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2、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理解不伤害旁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六、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制作。
2.学生:借助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七、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人观察过马蜂窝或是捅过马蜂窝?当时是什么情景?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和作家冯骥才来感受一下他童年的独特经历吧! (二)学习生字词(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写课后的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这些字、词,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五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1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捅马蜂窝 1教案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语文下册,冀教版,章节为《捅马蜂窝》。
该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和智慧的故事,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主人公小明的经历,他无意间捅了马蜂窝,通过勇敢和智慧解决了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及结果。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勇敢”、“智慧”等。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PPT,捅马蜂窝的视频资料。
2. 学具:生字词卡片,阅读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马蜂窝的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同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精读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如“勇敢”、“智慧”,通过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汇造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和智慧地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捅马蜂窝》2. 主要人物:小明3. 课文关键词:勇敢、智慧4.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勇敢和智慧的短文。
答案示例:在课文中,小明捅了马蜂窝,但他并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
他想到了用水稀释蜂蜜,让马蜂不再追赶他的办法,这就是智慧。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要学会像小明一样,勇敢和智慧地面对。
2. 附加作业:收集有关勇敢和智慧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让学生理解了勇敢和智慧的重要性。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捅马蜂窝》冯骥才阅读答案
《捅马蜂窝》冯骥才阅读答案《捅马蜂窝》是冯骥才的一篇文章。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冯骥才《捅马蜂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捅马蜂窝——冯骥才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叫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里。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摘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桶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
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捅了马蜂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捅了马蜂窝》一文。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小作者捅马蜂窝的经历,通过事件的发生、发展,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难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生活中与大自然互动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掌握书写。
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课文结构。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思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捅了马蜂窝》2. 生字词:捅、马蜂、窝、惊慌、躲避、教训、和谐、共处3. 课文结构:事件发生、发展、结果、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认识。
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一种状态。
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等。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捅了马蜂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捅了马蜂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捅了马蜂窝》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培养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含义,提炼文章主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蜂窝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捅了马蜂窝》2. 主要内容:课文朗读、生字词、课文理解、主题探讨3. 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3)思考:作者为什么捅马蜂窝?他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2. 答案:(1)喜欢的句子:略。
(2)故事情节:作者童年时捅了马蜂窝,被马蜂蜇得满头包,得到教训,明白了要尊重生命。
(3)答案:作者捅马蜂窝是出于好奇,他从中得到了要尊重生命的教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文理解环节,关注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培养其情感态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其他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分享阅读心得;开展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活动。
冰心奖获奖是谁捅了马蜂窝的观后感
冰心奖获奖是谁捅了马蜂窝的观后感最近,我们学习了《捅马蜂窝》一文,学罢此文,我思绪万千。
《捅马蜂窝》是作者冯骥才所写的亲身经历。
主要讲的是:作者的爷爷家后院有一个马蜂窝,这个马蜂窝为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是作者捅马蜂窝的原因。
作者强烈的好奇心战胜了恐惧。
使他下定决心要捅马蜂窝。
作者精心准备,本以为完美无缺,可在作者捅下马蜂窝后出现了意外,导致作者挨蜇。
事后,爷爷给他讲了许多道理,使作者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为自己淘气伤害无辜而忏悔,期盼马蜂回来重建家园。
我开始不明白爷爷在和奶奶对话时为什么极力反对捅马蜂窝?再细细品读,才明白另有深意:爷爷从爱护小动物的角度出发,对马蜂的态度是敬而远之。
他知道一但去捅马蜂窝,马蜂就会献出生命,其他怕马蜂也无家可归。
爷爷不忍心伤害小动物,也不想看到别人被蜇,所以反对捅马蜂窝。
其实作者会产生忏悔之意,还是因为作者有爱心,心底善良。
他敬佩那死去的马蜂,佩服马蜂的激情和勇气,也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的精神产生钦佩之情。
对自己的莽撞行为更是怀有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犯了罪,是个“杀手”。
心情无比后悔、沉重,面对死去的飞虫,也有一种罪孽感。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其它动物的家园,我们要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然而人类对于这些独特的伙伴却缺乏关爱。
其实,每颗动物之心都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马蜂蜇人是为了保护家园,它可以用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
许多动物都不主动伤人,但如果人类威胁到它们的安全,动物们是会不惜一切代价与人类斗争。
所以我们应该懂得以平等垢姿态去和身边的动植物相处,尊重和关爱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灵。
童年中,我们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读罢此文,我从马蜂保家护家的勇敢精神中懂得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精神。
挑战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在挑战中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勇敢!。
《捅马蜂窝》教育叙事多篇
《捅马蜂窝》教育叙事多篇《捅马蜂窝》教育叙事1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 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 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该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注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 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 学生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 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认识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盼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捅马蜂窝(节选)》教案优秀5篇
《捅马蜂窝(节选)》教案优秀5篇《捅马蜂窝(节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
奶奶:怨恨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1)那都有趣!(2)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
冯骥才《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
冯骥才《捅马蜂窝》读后感600字示例文章篇一:《读〈捅马蜂窝〉有感》哎呀,读了冯骥才爷爷写的《捅马蜂窝》这篇文章啊,我心里就像煮开了的水,咕嘟咕嘟直冒泡呢。
在这篇文章里啊,冯骥才爷爷小时候可真是调皮捣蛋得很。
他看到那个马蜂窝啊,就想着去捅它。
就像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心里就痒痒的,非要去捣鼓一下不可。
他当时可能想,哎呀,那个马蜂窝在那儿多好玩啊,我要是把它捅下来,那得多威风啊。
这就跟我们有时候想做一些冒险的事儿一样,根本就没考虑后果呢。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小小的他,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马蜂窝,就像盯着一个超级大的宝藏一样。
他身边的小伙伴呢,估计也是又害怕又兴奋。
有的可能在旁边喊:“你真的要捅啊,可别啊,马蜂会蛰人的。
”可他呢,就像没听见似的,一门心思就想把那马蜂窝捅下来。
这多像我们啊,有时候别人的劝告都听不进去,就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干。
当他真的捅了马蜂窝之后啊,那马蜂就像疯了一样冲出来。
我都能想象到那嗡嗡嗡的声音,就像一群小战斗机一样朝着他冲过来。
那些马蜂啊,可不会跟他客气,蛰得他满脸包。
这时候他才知道害怕了,才知道自己干了一件多蠢的事儿。
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候做了错事,受到惩罚了,才恍然大悟,哎呀,我当初就不该这么干啊。
我从这个故事里啊,学到了好多东西呢。
你说我们人是不是有时候就像那个想要捅马蜂窝的孩子啊?总是对一些危险的东西充满好奇,却不考虑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伤害。
比如说啊,有些小朋友看到火,觉得红红的火苗可好玩了,就想伸手去摸。
这和捅马蜂窝有啥区别呢?火会烧伤手,马蜂会蛰伤人,都是很危险的呀。
再想想我们生活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就像在学校里,有的同学不听老师的话,上课偷偷做小动作。
老师就像那些劝告冯骥才爷爷不要捅马蜂窝的小伙伴一样,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做错误的事情啊。
可是我们呢,就像冯骥才爷爷当时一样,根本就不听,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结果呢,考试成绩不好了,就像被马蜂蛰了一样,这时候才后悔。
邓亚萍当兼职教授惹了谁
17 有人说,邓亚萍可以教乒乓球,但法大需要高水平乒乓球队吗?这就是横扯,国内外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多了去了。
还有人说,邓亚萍可以教乒乓球,为何不聘为教练而要聘为兼职教授?这也是似是而非。
邓亚萍任球队教练,提高其成绩,很好,同时做体育教授,研究体育理论或传播体育文化,也不是染指不得。
邓亚萍担任法大兼职体育教授,俨然成了关乎学术尊严和自由的一件大事,多少是令人莫名其妙的。
她在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和人民日报的经历,可能成为一些人极力反对她任职法大体育兼职教授的理由,好吧,她担任体育兼职教授难道不是回归本行?从前的经历无论成败,都是人生历练,难道那些经历成了刺在她身上的红字,从而不配与大学及其教授们为伍?一个杰出运动员出任体育兼职教授,打翻了“学院派”的醋坛子,打翻了许多人心里存在的尊卑贵贱的五味瓶。
运动员出身就是知识阶级对她关门不纳的理由,这里面有类似于门阀的玩意儿,一种把持了圈子门槛和话语权力的自负,一种“有我无他”的恨意。
邓亚萍鲜明的体制内色彩,还可能触犯了某些人不便直言的对体制的疼痛神经,她成为借力打力的由头,成全抵制者的“自圣感”。
有人就像以为大学或法大本来在体制之外似的,邓亚萍来了才被“污染”,这真是天大的误会,对邓亚萍又是何其抬举。
且看法大如何选择,是撕掉发给邓亚萍的聘书,还是由着要“逃离”的人走开。
邓亚萍当兼职教授惹了谁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去做兼职教授,捅了马蜂窝。
一个学生发质疑,两个教授在反对,外面还有一大堆人在批判。
其实,法大给邓亚萍颁聘书,就在体育馆,场上站着球员,要聘她做什么,应该明确了。
但学校还是赶紧来解释:聘请邓亚萍当兼职教授程序正常,其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
说得很明白了吧,但仍然没有让“乒乓球员教法律”的讥笑消声。
中国的大学里,社会名流当教授,本非个别,官员去当的有之,演员去当的有之,没见什么动静,一个个顺顺当当的,也没谁正气堂堂地吼一声。
捅马蜂窝说课教案
捅马蜂窝说课教案教案:捅马蜂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捅马蜂窝》。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好奇心强,想要看看马蜂窝里的马蜂到底长什么样,结果捅了马蜂窝,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的经历。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道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原文3. 生字词卡片4. 练习题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马蜂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马蜂窝的了解。
2. 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读后进行生字词检测,确保学生掌握生字词。
3. 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4. 讨论与交流(5分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会不会去捅马蜂窝?为什么?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明白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5. 练习与拓展(10分钟)完成练习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小时候的作者_____,想要看看马蜂窝里的马蜂到底长什么样,结果_____。
2. 请用“捅马蜂窝”这个词语造句。
拓展延伸:想象一下,如果你捅了马蜂窝,马蜂会怎样对你?你会怎样应对?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好奇心伤害他人理解和尊重他人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一次好奇心带来的后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捅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情,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深入。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教师下水作文巨无霸马蜂窝——校园捅马蜂窝小记
教师下水作文巨无霸马蜂窝——校园捅马蜂窝小记小时候和二哥一起捅过马蜂窝,有一些小的经验教训,面对开学以来校园内的马蜂窝也不足为奇,捅掉就可以了。
那时候小,只是远远的跟在二哥后边,一听到趴下!就赶紧趴到地上,等蚂蜂到处乱飞之后才敢抬起头。
拿到马蜂窝,揭开上边的一层薄膜,漏出马蜂蛹,就可以填到嘴里吃了,香喷喷的,至于还有哪些将要变成蚂蜂的,扔的远远的,即使是死掉的马蜂也不敢拿,死蚂蜂活肚,蛰一下还是很疼的,以前用碱水洗一下就可以了。
开学的第一天,由于要搬桌子,来到三楼东边的平台上,乖哦乖了,桌子椅子下边到处都是马蜂窝,真的是不敢动,只有搬到西边的平台了。
事情没有过去,走廊的突出半圆的外檐,处处都是小的马蜂窝,我交给保安老李班长,晚上就消灭了。
第二天,几个老师来找我,说教室里也有马蜂窝,窗户外边,空调下边都有。
都怪我没有细致观察,认真排查之后,今天早上开始行动!找到灭害灵,我和小崔老师来到六三班教室,孩子们都在上英语课,三个窗户上边都有一个马蜂窝(小小的,大概十几个蚂蜂),我们分工明确,孩子们挪过座位,把中毒蚂蜂踩死,马蜂窝捅掉完事,孩子们正茬的学习上课了。
三楼四二班外墙空调室外机下边一个大马蜂窝,碗口粗。
近七米高的位置,够不着,拿起竹竿舞的竹竿,又用铁丝加了一节竹竿,晃晃悠悠的,瞄不准。
又下来,加固铁丝,又加固了一次,慢慢的两节竹竿直了,硬了,把蚂蜂窝捅了下来,蚂蜂们四散逃窜!教室铝合金窗户外顶上,马蜂窝已经被老李师傅捅掉了一部分,还有根基在上边,一大群蚂蜂在周围趴着。
下课了,三瓶枪手灭蚊灵对着喷雾,蚂蜂们很快的四处逃窜!用笤帚把儿清楚了余下的马蜂窝,又喷了灭害灵。
课间操我去看了看,所有的马蜂窝都不复存在了,蚂蜂们不知道去了哪里,或许是被灭蚊灵呛死了?反正回到了正常的学校环境,再也不担心孩子们被马蜂蜇了。
小时候和二哥一起捅过马蜂窝,有一些小的经验教训,面对开学以来校园内的马蜂窝也不足为奇,捅掉就可以了。
《我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
《我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会书写13个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读书指导A.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B. 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C. 教师接着板书“窝”,那“蜂窝”又是什么意思?D. 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E. 教师完成板书“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F. 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G.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B.教师询问在自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C.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D.分自然段读课文。
E.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个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F.教师小结。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1)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2)研究第二部分A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B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 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下?(3) 研究第三部分A “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B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那里看出来的?C “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D 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 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 “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二年级戳蚂蜂窝300个字的检讨怎么写
二年级戳蚂蜂窝300个字的检讨怎么写
今天,我怀着愧疚以及懊悔写下一份检讨书。
因为我上自修的不遵守自修纪律,在和同学讲话,被数学老师看见,收到了处罚,写了几千字的检讨,扣了4分品德修分。
那天晚上,我们全班都在自修,我们各自在做各自未完成的作业,我正愁没事情干。
于是和同学偷偷出去找到我们学校的蚂蜂窝,用竹竿将蚂蜂窝捅下来。
恰巧,这一幕被数学老师看到,参与这件事的人都被叫了出去,数学老师问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我们说写检讨书,数学老师同意了。
他给了我们一张白纸,让我们正反两面写满,我们拿着笔在一旁埋头苦写了整整一小时。
写检讨的时候,我边写边自我反省,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写着写着,我的眼泪已经从我的眼眶溢出,可是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时我对自己说,以后不管上什么课,都要遵守纪律。
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不讲空话,并且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添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了马蜂窝》教学实录执教教师:双城市永胜乡中心校赵爽设计理念: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以朗读这种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掌握由现实产生联想这一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设置情境质疑导入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看一段儿视频:(播放一段“马蜂窝”的短视频。
)师:孩子们,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师板书:“马蜂窝”)师:齐读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我听到马蜂嗡嗡的叫声。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马蜂窝很可怕。
生:马蜂让我觉得很恐惧。
师:孩子们,老师呀,在“马蜂窝”三个字前面再加上两个字,我们来看。
(师板书:“捅了”。
同时做出惊讶的表情)师:谁能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生:捅了马蜂窝!师:老师呀,从我的朗读中听到了惊讶的语气,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生:马蜂窝那么可怕,谁那么大胆敢捅马蜂窝!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师:谁还愿意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生:捅了马蜂窝?师:老师好像听出来疑问的语气,是这样吗?那你又是怎样想的?生:我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件事是真的吗?马蜂窝那么可怕,为什么要捅呢?师:孩子们,你们还想说什么吗?生:谁捅了马蜂窝?生:为什么要捅?生:捅了马蜂窝后,事情有怎样的结果?……师:嗯,看到这个题目呀,大家有的惊讶,有的怀疑,有的同学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那么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去走进这个故事,到文中去探寻答案。
自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会告诉老师你的学习收获。
二、带疑学文,个性感知师:好了,孩子们,我们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生1:“我”是因为一时冲动才捅的马蜂窝。
生2:捅了马蜂窝以后,我的脸肿得不成样子,眼睛也看不清了……生3:课文写的是“我”7岁那年的发生的事,我本来是来打猎的,不想却捅了马蜂窝。
……师:孩子们,现在谁能把大家说的话,串一串,连一连,按事情发展的过程用三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生1:课文写的是我7岁的时候跟随爸爸和爷爷去打猎,在村子中无意发现了一个马蜂窝,被孩子们的话激怒,一时冲动捅了马蜂窝,最后被马蜂蜇了。
生2:故事写的是我在村子里和孩子们凑热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因为孩子们说我是胆小鬼,我为了证明我不是胆小鬼,一时冲动捅了马蜂窝。
师:出示课件:我_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谁能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
生3:我跟随爸爸和爷爷去打猎时,发现了马蜂窝,因为被孩子们激怒了一时冲动,所以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了。
三、研读品趣。
领略语言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了马蜂窝的可怕,那么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马蜂窝的呢?生:稻草房的屋檐下,露出一个黑糊糊的马蜂窝的一角。
几只身上有黑条纹的橙黄色马蜂,在附近飞来飞去,有时钻进稻草房檐下。
师:(随机出示课件)“黑糊糊”是写马蜂窝的什么?“黑条纹、橙黄色”是对马蜂什么描写?“飞来飞去、钻进”又是对马蜂的什么描写?生:“黑糊糊”是写马蜂窝的颜色,“黑条纹,橙黄色”是写马蜂的样子,“飞来飞去,钻进”是对马蜂的动作描写。
师:括号里的这些词呀,会使表达更具体。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其中一个孩子突然把另一个孩子往板棚跟前一推,被推的孩子尖叫了一声,急忙转过身逃走,好像板棚里关着一只老虎似的。
师:(随机出示课件)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生:尖叫了一声,急忙转过身逃走,好像板棚里关着一只老虎似的。
更能表现出孩子们看到马蜂窝时的恐惧。
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生:它们嗡嗡地从头上飞过时,孩子们赶紧蹲下,用衣袖捂着脸。
师: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些,为什么?生:A比较好,“赶紧”一词准确写出孩子们紧张的心里,不能去掉,“捂”比“遮”更符合孩子们当时见到马蜂时的恐惧表现。
师:是呀,那么可怕的马蜂窝,谁敢捅呀!“我”也是被孩子的话激怒了,一时冲动所以才捅了马蜂窝。
那么,让老师困惑的是:孩子们到底说了怎样的话把我给激怒了,现在我们就默读课文,找出激怒“我”的句子,画下来。
师:谁画好了。
生:“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挎皮带的孩子推了我一下说。
师:(随机出示课件句子)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生:语言和动作描写。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动词“推”,这一个动作,到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情境再现一下,表演一下这个情境,切实感受一下。
谁愿意扮演“我”的角色?谁愿意扮演“挎皮带的孩子。
”生积极参与,选两名代表师:你(生A)在表演时,要注意被“推”了一下时内心的感受,然后告诉同学们好吗?生:好。
师:你(生B)在表演时,注意你“推”他时你在心里想着什么。
学生表演。
生A:我感觉他在挑衅我。
生B:我觉得他没有枪,他在吹牛。
师:我们把这种感受带到文中,再读一读。
(读指名读中感悟,再读句子。
体会语言运用。
)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嗤!”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嘲笑,用光脚板把一根长竿子踢到我眼前。
“他哪来的枪啊?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怎么?不敢?”师:读得真好,你在读这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你的表情变化,到前面来再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生带着表情为大家朗读。
师: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他的表情。
生:我注意到也撅着嘴,斜着眼睛,高抬着下巴。
(师作表情,生笑。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表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生1读。
生2读。
(带着表情,再读句子。
抓住时机,感悟语言运用。
)师:还找到了哪些句子?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
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还有谁?师:(随机出示课件)这段中有什么标点符号?把反问改进陈述,体会表达的不同。
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
不用再装了。
当然是你呀!除了你,没有别人。
改后不如反问语气强烈。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标点符号发挥的作用,读能把这些标点符号“读”出来!生1读生2读齐读(把感叹句反问句读饱满,体会标点对语言表达的作用。
)师:孩子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生1:他根本就不敢,承认就算了,我们不会为难他的。
生2:不敢就承认胆小,还硬撑什么呢?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里,再来读一读。
带着人物心里活动再读句子。
感悟语言运用。
师:我们把孩子们的对话整体的分角色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师:孩子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我给激怒了,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我”这时的情绪,是哪个词?生:火冒三丈。
师:火是什么火!?生:怒火!师:怒火一下子冒出来了。
一时冲动,做出了什么行为?生: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句子D: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师:(出示课件: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捡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探去。
)大家看,老师呀,一时粗心打错了两个字,谁最细心,看看是哪两个字?生:“抄”字,老师打成了“捡”字,“捅”字打成了“探”字。
师:那么这么一改,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生1:“抄”字和“捅”字更能表现出当时我冲动的情绪,更为准确。
生2:“捡”字和“探”字表现上较平淡,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愤怒和冲动。
一“抄”一“捅”写出来了当时心里的冲动劲。
师:好,老师听从大家的意见,把这两个字改回来。
让我们带着这股冲动劲再读一读这段句子。
齐读。
四、自学悟趣师:可是呀,冲动是——生:魔鬼。
师:是呀,我的冲动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下面呢,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我”捅了马蜂窝的后果。
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
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感受到,那股冲动劲儿已消失得无踪无踪,剩下的只是身体上的疼痛和内心的懊悔。
五、再回课题,再话课题。
孩子们,我们再回到课题:用这个课题:捅了马蜂窝_________对主人公说点什么吧。
生1:捅了马蜂窝,你得到教训了吧,以后做事不要再冲动了。
生2:捅了马蜂窝,你受到惩罚了了,以后做事不要逞强了,遇事要冷静。
生3:捅了马蜂窝,你受伤了吧,以事遇事要冷静,不要再做傻事了。
……六、拓展话趣1、和同学们分享“童年趣事”。
师:是啊,孩子们,以后不要再做傻事了,但,这就是童年啊,童年的我们好奇,童年的我们天真,童年的我们会因为一时冲动做出许多傻事和蠢事,但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只有经历才会让我们成长啊,等你们长大以后,你们会发现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美好的回忆。
那么,在你的身边每天也一定发生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是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好不好?生1:有一次我看见小伙伴跨过栅栏,我也跟着跳,结果,脚扭伤了。
师:嗯,看来,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不一定能做,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才行。
生2:星期天,我们几个人骑自行车出去玩,结果,边骑边聊,得意忘形了,路边的一个砖头绊了一下,我摔了一跤。
师:活动时,在高兴的同时别忘记安全第一,这个大家可别忘记。
生:……师:孩子们,看来大家对于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急着要和大家分享,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开一个“童年趣事”故事会好不好?大家想知道老师童年做过的糗事吗?那咱们下课见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