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概要环境规划与管理回答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重点概要-环境规划与管理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目的和任务
环境管理的含义: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
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环境规划的含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
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
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
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
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提倡
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等5个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
1.行政手段——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规划
和管理。

2.法律手段——是环境规划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
3.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
在环境管理过程的杠杆作用。

4.技术手段——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
的工艺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手段。

5.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环境宣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
种思想动员。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 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2)“污染者付费”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2. 三种环境法律责任
(1)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3)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罚为处罚方式的法律后果。

3.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
(1)“三同时制度”:
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首创的。

它是在总结我国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被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控制新污染源的法律制度。

(2)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这项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使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是“污染者付费”环境政策的具体体现。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规定了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应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的领导人对本单位污染防治负责,并确定他们在任期内环境保护的任务目标,列为政绩进行考核。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被认为是八项环境管理的龙头制度。

(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的成效、城市环境质量,制定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每年评定城市各项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

这项制度是城市政府统一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尽其职、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管理制度。

(6)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
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包括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两个方面以及排污申报,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排污总量削减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四项内容。

这是一项与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相匹配的环境管理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污染集中控制方式是针对分散控制的问题,改变过去一家一户治理污染的作法,把有关污染源汇总在一起,经分析比较,进行合理组合,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的前提下,采取集中处理措施的污染控制方式。

实践证明,推行集中控制,有利于使有限的环保投资获得最佳的总体效益。

(8)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指对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做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达标的决定。

”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4. 环境标准分类的方法及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列表归纳常用环境标
准目录
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

五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以及其它标准。

两级,是指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

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包括:按性质分类、按控制因子分类。

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列表归纳: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标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声学环境标准、土壤环境标准、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生态环境、其他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1.环境管理中的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含义及在环境管理工作中的表现
前馈控制又可称为指导将来的控制,它的具体办法是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同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活动与期望的结果相吻合。

前馈控制的着眼点是通过预测被控对象的投入或者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获得所期望的产出。

这就解决了时滞现象所带来的问题。

在环境管理中的表现: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是前馈控制方式在环境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信息反馈控制就是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在环境管理中的表现:在环境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质量标准来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控制方式就是一种反馈控制,而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将反馈控制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基础。

2. 环境容量的含义,环境承载力的含义及划分
(1)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环境容量M由两个组成部分:
a)基本环境容量K(又称稀释容量)
b)变动环境容量R(又称自净容量)
(2)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被划分为:
a)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
b)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
c)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3. 生态工业园区的含义
生态工业园是商务(企业)群体,其中的商业企业互相合作,而且与当地的社区合作,以实现有效地共享资源(信息、材料、水、能源、基础设施和天然生境),产生经济
和环境质量效益,炎商业企业和当地社区带来平衡的人类资源。

生态工业园可
定义为一种工业系统,它有计划地进行材料和能源交换,寻求能源与原材料使
用的最小化,废物最小化,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4. 排污交易权理论
排污交易权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一种商品,政府拥有所有权,政府可以在专家帮助下组织实施排污权交易,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外部性内部化,达到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的目的。

也就是政府有效地适用其对环境资源这个特殊商品的产权,使市场机制在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性内部化问题上发挥最佳作用。

这就是著名的排污交易权理论。

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1.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环境管理中的最优化分析方法的方法(参见ppt内容)(今年不做重点)
第五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中的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在环境中的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简称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表示该污染物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

2. 污染源评价方法中的等标污染负荷法
i
i i C
C P
3. 环境目标的含义,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的含义
(1)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

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

第六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环境目标的类型
环境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三个层次。

1)按规划内容分: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建设目标、污染控制目标、环境管理目标
2)从时间上划分:短期、中期、长期;
年度:五年、十年、二十年目标等。

3)从空间上划分:国家、省(自治区)、城市县、经济区、流域环境目标等。

二、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含义和分类
环境规划指标是指能直接反映环境对象及有关事物,用来共同描述环境规划目标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环境指标构成的有机集合。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分类: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性指标。

三、环境功能区划的定义、划分及具体指标
环境功能区划:是对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环境功能区划分:
Ⅰ、城市功能区划分:
(1)工业区(2)居民区(3)商业区(4)机场、港口、车站等交通枢纽区(12)卫星城等。

(5)风景旅游或文化娱乐区(6)特殊历史纪念地(7)水源保护区(8)文化教育区
(9)新经济开发区(10)农副产品生产基地(11)污染物处理区(垃圾场、污水处理场等)
Ⅱ、空气环境功能区分为三类区:
(1)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2)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3)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Ⅲ、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水域:
(1)Ⅰ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Ⅱ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Ⅲ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迴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4)Ⅳ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Ⅴ类水域。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Ⅳ、城市声学环境功能区划分为0-4共五类区域:
(1)0类区域。

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2)1类区域。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含乡村居住环境;
(3)2类区域。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4)3类区域。

适用于工业区;
(5)4类区域。

适用于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四、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
(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
力、污染削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

从而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
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2)分析预测的结果。

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能力,削减量和可能
的投资、技术支持,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运用各种方法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和对策,如区域环境
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自然资源合理
开发利用措施、调整生产力布局措施、土地规划措施、
城乡建设规划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
五、环境规划的详细分解过程
1. 编制年度计划
(1)环保计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指标和形成专项计划书的指标。

(2)环保计划须与环境保护责任目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限期治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实际工作相对应,并紧密结合起来,并与环境统计、考核工作相协调。

(3)环保计划应与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计划相对应,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参与综合平衡。

(4)环保计划特别是年度计划的指标、任务、措施、资金、考核目标、责任承担等,均需定量化和具体化,逐条逐项层层落实. 所列环保项目应数据齐全,能检测、有资金保证。

(5)环保计划要从实际出发. 与经济支撑能力相适应,并充分考虑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2. 环境规划目标的空间分解
(1)宏观质量指标分解:如大气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噪声控制指标、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与处理指标,自然保护或生态保护指标等. 各类指标的
选择应能保证地区的环境功能.
(2)污染物削减指标分解:如主要削减的污染物及分期分批削减量:主要须完成的治理工程等.
3. 行业或企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分解
(1)多排放者多削减原则。

即根据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污染排序实行分解。

(2)重点性原则。

即抓住主要影响地区或功能区环境质量的行业或企业. 实行有重点的分配和有重点的负担。

(3)经济性原则. 即按投资少而污染物削减量大的原则实行优化分配,增强规划分解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依靠科技进步。

即注意结合技术改造、工艺改革进行分解。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
1.流域水环境规划的任务、详细工作程序
流域水环境规划的详细工作程序:
第一,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

一般情况,需要获得以下基础性资料:
①地图。

图上应标明拟做规划的流域范围和河流分段情况;
②规划范围内水体的水文与水质现状数据,以及用水现状;
③污染源清单。

包括排入各段水体的污染源一览表(最好以重要性顺序排序)、各排污口
位置、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放量、治理现状和规划,以及非点污染源的一般情况;
④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等有关的规划资料;
⑤可考虑采用的水污染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资料。

第二,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水环境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是水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选定规划方法。

在水环境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

采用何种规划方法,应视具体的水环境规划类型和资料的情况来确定。

第四,拟定规划措施。

在制定水环境规划的方案中,可供考虑的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和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

第五,提出供选方案。

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

为了检验和比较各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最佳规划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规划实施。

水环境规划的实施也是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最终的规划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并取得相应的效果。

规划方案的实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流域水环境规划的任务:
(1)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

(2)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
(3)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
(4)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
(5)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
1.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和内容
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城市环境规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城市生态规划和污染控制规划
2.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
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内容包括:
(1)预测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2)确定功能分区及各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值;
(3)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环境目标值的污染防治方案,其中包括
a)污染源控制方案
b)环保投资方案
c)处理设施建设方案等。

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
1. 生态规划的定义:
a)在没有任何有害的情况或多数无害条件下,对土地的某种可能用途进行的规划。

b)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识、
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 生态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等级划分
(1)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
单因素生态适宜性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
或五级,即非常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
同时分别赋权值5、3、1或9、7、5、3、1,数值大小与该因素生态适宜性的大小成正比。

(2)对城市生态敏感性地带分级,一般按3级标准分:
a)敏感地带(3.7<A<5);
b)一般敏感性地带(2.3<B<3.7);
c)基本不敏感地带(1<C<2.3)。

对生态敏感、景观独特的地带,适宜保持原貌而成为保护区;
对于生态不敏感、不适合动植物生长的地带,可以进行工业区或商业区的开发。

3. 生态工业园的定义及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类型
生态产业园是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不同产业,按照物质循环、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一个资源
利用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和产业网,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
面影响,求得多产业综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类型:
(1)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
(2)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
(3)水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
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
1.末端控制
末端控制又称末端治理或末端处理,是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者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
的废物总量。

2. 基于污染预防思想的环境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四个问题:
1)源削减
2)废物减量化
3)循环经济
4)污染预防
第十二章: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1.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
评价。

2. 环境管理的手段:指为实现环境管理和规划目标,管理与规划主体针对客体所采取的必需、有效的手段。

分类: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
第十一章: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1)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a)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b)区域生态工业园区模式;
c)社会层面上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模式;
d)社会循环经济体系
2.清洁生产的定义和内容
清洁生产的定义:
“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增加生态效率,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对生产过程、节约资源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和落后的工艺及设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毒性和污染;
--对产品,要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对服务,要将环境因素纳入服务设计和实践中。

清洁生产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
等。

2)清洁的生产过程:不用、少用有毒的原料和辅助材料;无废、少废的工艺;无污染的高
效设备;无毒、低毒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节约资源,少用昂贵和稀有资源;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材料;完善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在贮运、使用中和使用后无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产品;合理使用其
功能和寿命期;合理包装;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易降解、易处置等。

4)清洁的服务:在一切服务中都要贯彻清洁生产的思想和要求。

3.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ISO14000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规定的体系
分哪六个阶段
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它对组织其他管
理,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ISO14000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规定的体系分以下六个阶段:
1)管理者决策与准备
2)初始环境评审
3)体系策划与设计
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5)体系试运行和内部审核
6)管理评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