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仿真练热点24 力学教材实验拓展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力学实验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力学实验考点01基本仪器的读数和使用【考点诠释】1.两种常见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游标卡尺(不估读)(1)读数:测量值=主尺读数(mm)+精度×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mm)。
(2)常用精确度:10分度游标,精度0.1 mm;20分度游标,精度0.05mm;50分度游标,精度0.02mm螺旋测微器(需估读)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带估读值)×0.01mm2.时间类测量仪器的读数(1)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为Δt=0.02×5s=0.1s。
(2)频闪照相机:用等时间间隔获取图象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时间间隔Δt=1f。
(f为频闪照相机的频率)(3)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典例1】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把左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载有砝码的木块右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左端连接细线,细线绕过定滑轮挂有槽码,木块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并测出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M,槽码的总质量m,计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
改变M和m进行多次实验。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①释放木块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③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④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⑤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2)实验打出的一段纸带如下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3)甲同学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M/kg0.7000.6000.5000.4000.300f/N 2.48 2.18 1.80 1.50 1.16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f-M图像__________;(4)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m/s2,可求得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5)乙同学用(3)问表中的数据逐一计算出每次测量的μ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022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力学实验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卷:力学实验一、实验探究题1.(3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
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B=m/s,打出P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P=m/s(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
2.(3分)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实验时该同学使用频闪仪和照相机对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进行拍摄,频闪仪每隔0.05s发出一次闪光,某次拍摄后得到的照片如图(b)所示(图中未包括小球刚离开轨道的影像)。
图中的背景是放在竖直平面内的带有方格的纸板,纸板与小球轨迹所在平面平行,其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为5cm。
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小球影像的高度差已经在图(b)中标出。
完成下列填空:(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1分)小球运动到图(b )中位置A 时,其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为 m/s ,竖直分量大小为 m/s ;(2)(1分)根据图(b )中数据可得,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 。
3.(5分)小李同学利用图①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打出如图②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频率为 50 Hz 。
(1)(3分)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纸带必须尽量保持竖直方向以减小摩擦阻力作用B.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必须选择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作为起点C.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改成电火花计时器可以减少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D.可以选择较轻的物体作为重物以延长下落的时间,实验效果更好(2)(1分)根据图②中纸带的数据,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为m s⁄(结果保留2位小数)。
(3)(1分)小明同学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但质量不同的重物P 和Q 分别进行实验,测得几组数据,并作出v2—ℎ图象,如图③所示,由图象可判断P 的质量Q 的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及创新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1讲基础题——知识基础打牢1.(2021·全国甲卷)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 α=0.34,cos 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象,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ΔT =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 i (i =1,2,3,4,5),如下表所示.__0.43__m/s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0.32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 2) 【解析】 根据逐差法有a =(s 5+s 4)-(s 2+s 3)(2ΔT )2代入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a ≈0.43 m/s 2.对小铜块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α-μmg cos α=ma 代入数据解得μ≈0.32.2.(2020·全国Ⅲ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能定理.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钩码,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及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已知打出图(b)中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打出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B =__0.36__m/s ,打出P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 P =__1.80__m/s(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若要验证动能定理,除了需测量钩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外,还需要从图(b)给出的数据中求得的物理量为__B 、P 之间的距离__.【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v B =(4.00-2.56)×10-20.04m/s =0.36 m/s ;v P =(57.86-50.66)×10-20.04m/s =1.80 m/s ,验证动能定理需要求出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所以还需要测量对应的B 、P 之间的距离.3.(2020·全国Ⅱ卷)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 和B ,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 运动的加速度.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 释放时的高度h 0=0.590 m ,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 =0.100 m ;由h 0下降至h 所用的时间T =0.730 s .由此求得小球B 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1.84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100.0 g 和150.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 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1.96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可以看出,a ′与a 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__.【解析】 由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h 0-h =12aT 2,代入数据解得a =1.84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对小球A 有F T -m A g =m A a ′,对小球B 有m B g -F T =m B a ′,带入已知数据解得a ′=1.96 m/s 2;在实验中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实际计算值偏小.4.(2022·湖北恩施二模)某实验小组想利用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的粗细变化估测重力加速度大小.如图甲所示,水龙头出口竖直向下,流出的水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大,水流的横截面积越来越小.水龙头在任意时间t 内流出水的体积都为V .某同学用数码相机从不同方向正对水柱拍下多组照片(照片与实物的尺寸比例为1∶1),在照片上用游标卡尺在相距h 的两处测出水流的横截面直径分别为d 1和d 2.(1)某次用游标卡尺测量水流的横截面直径时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10.4__mm .(2)为提高该实验的精度,避免因水龙头出口不规则等因素造成的影响,下列措施有效的是__CD__;A .水龙头出口越细越好B .测量d 1时应尽量靠近水龙头出口C .测量同一横截面直径d 时,应用多张照片测量再求平均值D .h 取值尽可能大些,但是需要避免因为水流太细而发成离散的水珠(3)试写出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 =__8V 2h πt ⎝⎛⎭⎫1d 42-1d 41__. 【解析】 (1)用游标卡尺测量水流的横截面直径读数为10 mm +0.1 mm ×4=10.4 mm .(2)水龙头出口越粗越好,过细的话会给测量直径产生较大的误差,选项A 错误;出水口处的水流可能不是很均匀,则测量d 1时应尽量远离水龙头出口,选项B 错误;测量同一横截面直径d 时,应用多张照片测量再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选项C 正确;h 取值尽可能大些,但是需要避免因为水流太细而发成离散的水珠,选项D 正确.故选CD .(3)因时间t 内流过某截面的水的体积为V ,由流速关系可知V =v 1t ·14πd 21v 1t ·14πd 21=v 2t ·14πd 22 由运动公式v 22-v 21=2gh联立解得g =8V 2h π2t 2⎝⎛⎭⎫1d 42-1d 41. 5.(2022·湖南衡阳三模)小明同学在用下面装置做力学实验时发现,这个装置也可以用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实验器材有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直轨道,垫块,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刻度尺,6个槽码,每个槽码的质量均为m .(1)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甲安装好实验器材,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悬挂着6个槽码,改变轨道的倾角,用手轻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等间距的点,表明小车沿倾斜轨道匀速下滑;②保持轨道倾角不变,取下1个槽码(即细线下端还悬挂5个槽码),让小车拖着纸带沿轨道下滑,根据纸带上打的点迹测出加速度a ;③减少细线下端悬挂的槽码数量,重复步骤②;④以取下槽码的总个数n (1≤n ≤6)的倒数1n 为横坐标,1a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1a -1n关系图线.(2)在进行步骤①时,需要将平直轨道左侧用垫块垫高,若某次调整过程中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的点由左至右依次打出),则垫块应该__往左移__(填“往左移”“往右移”或“固定不动”).(3)某次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则加速度大小a =__0.191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测得1a -1n 关系图线的斜率为k ,纵轴截距为b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1b__. 【解析】 (2)由图知,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可知做加速运动,则垫块应该往左移.(3)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根据逐差法,加速度大小a =(x DE +x EF +x FG )-(x AB +x BC +x CD )9T 2≈0.191 m/s 2.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nmg (6-n )m +M 车整理得1a =6m +M 车mg ·1n -1g根据题意b =-1g所以g =-1b. 6.(2020·全国Ⅰ卷)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定理,所用器材包括:气垫导轨、滑块(上方安装有宽度为d 的遮光片)、两个与计算机相连接的光电门、砝码盘和砝码等.实验步骤如下:(1)开动气泵,调节气垫导轨,轻推滑块,当滑块上的遮光片经过两个光电门的遮光时间__大约相等__时,可认为气垫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砝码与砝码盘的总质量m 1、滑块(含遮光片)的质量m 2.(3)用细线跨过轻质定滑轮将滑块与砝码盘连接,并让细线水平拉动滑块.(4)令滑块在砝码和砝码盘的拉动下从左边开始运动,和计算机连接的光电门能测量出遮光片经过A 、B 两处的光电门的遮光时间Δt 1、Δt 2及遮光片从A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t 12.(5)在遮光片随滑块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如果将砝码和砝码盘所受重力视为滑块所受拉力,拉力冲量的大小I =__m 1gt 12__,滑块动量改变量的大小Δp =__m 2⎝⎛⎭⎫d Δt 2-d Δt 1__.(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及重力加速度g 表示)(6)某次测量得到的一组数据为:d =1.000 cm ,m 1=1.50×10-2 kg ,m 2=0.400 kg ,Δt 1=3.900×10-2 s ,Δt 2=1.270×10-2 s ,t 12=1.50 s ,取g =9.80 m/s 2.计算可得I =__0.221__N·s ,Δp =__0.212__kg·m·s -1.(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7)定义δ=⎪⎪⎪⎪I -Δp I ×100%,本次实验δ=__4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解析】 (1)当经过A 、B 两个光电门时间相等时,速度相等,此时由于阻力很小,可以认为导轨是水平的.(5)由I =Ft ,知I =m 1gt 12,由Δp =m v 2-m v 1知Δp =m 2·d Δt 2-m 2·d Δt 1=m 2⎝⎛⎭⎫d Δt 2-d Δt 1. (6)代入数值知,冲量I =m 1gt 12=1.5×10-2×9.8×1.5 N·s =0.221 N·s ,动量改变量Δp =m 2⎝⎛⎭⎫d Δt 2-d Δt 1=0.212 kg·m·s -1. (7)δ=|I -Δp |I ×100%=0.221-0.2120.221×100%≈4%. 7.(2022·浙江1月高考)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以小钢球离开轨道末端时球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 ,建立水平与竖直坐标轴.让小球从斜槽上离水平桌面高为h 处静止释放,使其水平抛出,通过多次描点可绘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球心的轨迹,如图所示.在轨迹上取一点A ,读取其坐标(x 0,y 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A .实验所用斜槽应尽量光滑B .画轨迹时应把所有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C .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v 0=__D__.A .2ghB .2gy 0C .x 0g 2hD .x 0g 2y 0 (3)在本实验中要求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的理由是__确保多次运动的轨迹相同__.【解析】 (1)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都相同,与实验所用斜槽是否光滑无关,故A 错误;画轨迹时应舍去误差较大的点,把误差小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故B 错误;求平抛运动初速度时应读取轨迹上离原点较远的点的数据,便于减小读数产生的偶然误差,故C 正确.(2)坐标原点O 为抛出点,由平抛规律有x 0=v 0t ,y 0=12gt 2 联立解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 0=x 0g 2y 0,故选D . (3)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大小都相同,从而能确保多次运动的轨迹相同.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2022·河南安阳模拟)某实验小组想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只找到三根相同的橡皮筋、图钉若干、固定有白纸的平木板、一把刻度尺和一支铅笔.实验步骤如下:(1)将三根橡皮筋的一端都拴在一个图钉O 上.将这三根橡皮筋的另一端分别再拴一个图钉A 、B 、C ,此时四个图钉均未固定在板上;(2)另一同学用刻度尺测出橡皮筋的自由长度L 0;(3)使三根橡皮筋互成适当角度适度拉伸(不超过弹性限度),稳定后把图钉A、B、C钉在木板上,再将图钉O固定在木板上,需要记录、测出__三根橡皮筋的方向__、__三根橡皮筋的长度__;(4)分别算出三根橡皮筋的伸长量x1、x2、x3.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将x1、x2、x3按一定的标度表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其对角线OF,如图1所示.比较OF 与__x3__的长度和方向,若两者大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且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实验目的;(5)如图2所示,把图钉O从木板上松开,保持力F3不变(即相当于三条橡皮筋的结点O 和x3不变),且F1起始位置与F3垂直,另外保持F1、F2夹角不变,F1、F2从图示位置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锐角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BC__.A.F1一定逐渐变大B.F1可能先变大后变小C.F2一定逐渐变小D.F2可能先变大后变小【解析】(3)本实验需要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力的方向即三根橡皮筋的方向;虽然实验中没有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力的大小,但由于橡皮筋相同,所以劲度系数相同,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量来间接反映力的大小,在自由长度已经测量的情况下,还需要测量三根橡皮筋的长度.(4)本实验中需要比较F1和F2的合力与F3是否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关系,即比较OF与x3的长度和方向,若两者大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且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实验目的.(5)由题意,根据几何关系以及平衡条件可知F1、F2、F3组成的封闭矢量三角形内接于圆内,如图所示,可知F1、F2从图示位置顺时针缓慢转过一个锐角过程中,由于F1和F2的最终方向未知,所以F1可能先变大后变小,F2一定逐渐变小,故选BC.9.(2022·浙江6月高考)(1)①“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长木板水平放置,细绳与长木板平行.图2是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以计数点O为位移测量起点和计时起点,则打计数点B时小车位移大小为__6.15~6.25__cm.由图3中小车运动的数据点,求得加速度为__1.7~2.1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②利用图1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需调整的是__BC__.A.换成质量更小的小车B.调整长木板的倾斜程度C.把钩码更换成砝码盘和砝码D.改变连接小车的细绳与长木板的夹角(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在该实验中,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D__.A.拉着细绳套的两只弹簧秤,稳定后读数应相同B.在已记录结点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选择相距较远的两点C.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不能存在摩擦D.测量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②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__3__(选填“2”“3”或“4”)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点.【解析】(1)①依题意,打计数点B时小车位移大小为6.20 cm,考虑到偶然误差,6.15cm ~6.25 cm 也可;由图3中小车运动的数据点,有a =Δv Δt =1.05-0.300.4m/s 2=1.9 m/s 2,考虑到偶然误差,1.7 m/s 2~2.1 m/s 2也可.②利用图1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需要满足小车质量远远大于钩码质量,所以不需要换质量更小的车,故A 错误;利用图1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需要利用小车斜向下的分力以平衡其摩擦阻力,所以需要将长木板安装打点计时器一端较滑轮一端适当的高一些,故B 正确;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依题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时有1.9m/s 2≈mg -f M +m ,考虑到实际情况,即f ≪mg ,有1.9 m/s 2≈mg M +m,则可知M ≈4m ,而利用图1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要保证所悬挂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即m ≪M ;可知目前实验条件不满足,所以利用当前装置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需将钩码更换成砝码盘和砝码,以满足小车质量远远大于所悬挂物体的质量,故C 正确;实验过程中,需将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细绳应跟长木板始终保持平行,与之前的相同,故D 错误,故选BC .(2)①在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橡皮条形变限度的条件下,使拉力适当大些,不必使两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故A 错误;在已记录结点位置的情况下,确定一个拉力的方向需要再选择相距较远的一个点就可以了,故B 错误;实验中拉弹簧秤时,只需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与弹簧对细绳的拉力,与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是否存在摩擦无关,故C 错误;为了减小实验中摩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并平行于木板,故D 正确.②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用手拉住一条细绳,用弹簧秤拉住另一条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其结点达到某一点O ,记下位置O 和弹簧秤示数F 1和两个拉力的方向;交换弹簧秤和手所拉细绳的位置,再次将结点拉至O 点,使两力的方向与原来两力方向相同,并记下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 2;只用一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O 点,并记下此时弹簧秤的示数F 的大小及方向;所以若只有一只弹簧秤,为了完成该实验至少需要3次把橡皮条结点拉到O .10.(2022·湖南长沙模拟)为了测定斜面倾角θ,小迪在斜面上贴上一张方格纸,方格纸每个小方格(正方形)边长为d ,如图甲所示,已知方格纸的横线与斜面底边平行,斜面底边水平.让一个粘有红色粉末的小球以一定初速度沿方格纸的某条横线射出,在纸上留下滚动的痕迹.小迪利用手机对小球滚动的过程进行录像,并从录像中读取到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t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小球在方格纸上的滚动摩擦可忽略,根据题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小球的初速度为__7d t__. (2)小球的加速度为__49d t 2__. (3)斜面倾角的正弦值sin θ=__49d gt 2__.[在(1)(2)(3)问中,请用题干中定义的d 、g 、t 组成表达式填空](4)已知d =10 cm ,t =1 s ,g =9.8 m/s 2,则可测得斜面倾角θ=__30°__.【解析】 (1)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是类平抛运动,由图可知,小球在横线方向上发生7d的位移,所用时间为t ,根据横线方向上x =v 0t 可得v 0=x t =7d t. (2)小球在横线上通过两格的时间为T =2t 7从纵线上看,小球在连续的2t 7的时间内位移增加量为Δy =4d 根据逐差法Δy =aT 2可得a =49d t 2. (3)沿斜面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则sin θ=a g =49d gt 2. (4)代入数据可得sin θ=0.5则θ=30°.。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训练解析—力学创新实验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热点训练解析—力学创新实验1.(2021·广东省高考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圆周运动知识以后,设计了一个研究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和凸形桥最高点时对轨道压力大小的实验。
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和凸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均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
图1(1)如图1所示,将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托盘秤的示数为m 0。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为M ,则玩具小车的质量为m =________。
(3)将玩具小车从模拟器右侧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经过A 、B 、C 、D 、E 点后滑向左侧的过程中,在这五个点观察到托盘秤的示数变化情况依次是增大、减小、增大、减小、增大,从而说明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玩具小车通过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
(4)若玩具小车通过A 的速度是v A ,则托盘秤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若玩具小车通过B 的速度是v B ,则托盘秤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M -m 0(3)大于(4)M +(M -m 0)v 2A gR M -(M -m 0)v 2B gR解析(2)依题意有M =m 0+m ,所以m =M -m 0。
(3)玩具小车向凹形桥底端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大于重力,向凸形桥顶部运动时,对桥的压力小于重力,所以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大于玩具小车通过凸形桥最高点时对桥的压力。
(4)若玩具小车通过A 的速度是v A ,依据向心力公式有N A -mg =m v 2A R 托盘秤的示数为M +(M -m 0)v 2A gR若玩具小车通过B 的速度是v B ,依据向心力公式有mg -N B =m v 2B R 托盘秤的示数为M -(M -m 0)v 2B gR。
2.(2021·湖南省高考模拟)将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同时输入计算机,可一次性直接得到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图像。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学实验(有答案)
高中物理《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其中有四个实验与纸带的处理有关,可见力学实验部分应以纸带的处理,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为核心来展开复习。
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
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的、积极的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
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器材]木板一块,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细绳套,弹簧秤两个,三角板,刻度尺,量角器等。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4.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椐平行四边形定则用画图法求出合力F。
5.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新教材2024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三编高考夺分许练课时提升训练15力学实验
课时提升训练15 力学实验1.[2023·全国乙卷]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纸、两个标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笔、细线和图钉若干.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拉动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________.(多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用刻度尺量出橡皮条的长度B.用刻度尺量出两细线的长度C.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置D.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③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________,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力F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的方向.④选择合适标度,由步骤②的结果在白纸上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和F2的合成图,得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按同一标度在白纸上画出力F的图示.⑤比较F′和F的________,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2024·辽宁省教研联盟一模]某物理兴趣小组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测量重力加速度.该小组利用“手机物理工坊”软件中的声学秒表功能记录物体的运动时间.该小组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铁圈,充入空气的气球下方悬挂一个物体,放在铁圈上,如图甲所示.用针刺破气球时发出爆破音,手机上的传感器接收到声音信号开始计时,物体同时做自由下落.物体落地后发出声音,传感器再次接收到信号停止计时,记录了物体下落的时间t,如图乙所示.(1)要想计算重力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2)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达);(3)为减少实验误差,改变铁圈的固定位置,多次测量.以t2为横坐标,________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图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3.[2023·广东惠州三模]某学习小组尝试探究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1)通过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描绘出如图甲所示的FL图像.则弹簧原长L0=____cm,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图乙所示,若将该弹簧左端固定在中间带有小圆孔的竖直挡板上,弹簧右端连接细线,细线穿过圆孔,通过光滑的滑轮与钩码相连,竖直挡板固定在刻度尺0刻线处,已知每个钩码重为1.0N.当水平弹簧压缩稳定后,指针指示如图乙所示.由此可推测所挂钩码的个数为________个.(实验过程中,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4.[2023·北京卷]用频闪照相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1)关于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选择体积小、质量大的小球B.借助重垂线确定竖直方向C.先抛出小球,再打开频闪仪D.水平抛出小球(2)图1所示的实验中,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自由落下,借助频闪仪拍摄上述运动过程.图2为某次实验的频闪照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根据任意时刻A、B两球的竖直高度相同,可判断A球竖直方向做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A 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某同学使小球从高度为0.8m的桌面水平飞出,用频闪照相拍摄小球的平抛运动(每秒频闪25次),最多可以得到小球在空中运动的________个位置.(4)某同学实验时忘了标记重垂线方向,为解决此问题,他在频闪照片中,以某位置为坐标原点,沿任意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作为x轴和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并测量出另外两个位置的坐标值(x1,y1)、(x2,y2),如图3所示.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可得重垂线方向与y轴间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5.[2023·辽宁大连二模]某同学利用手机“声音图像”软件测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物块置于长木板上且两端分别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小球A、B相连,实验前分别测量出小球A、B底部到地面的高度h A、h B(h B>h A).打开手机软件,烧断一侧细绳,记录下小球与地面两次碰撞声的时间图像.(两小球落地后均不反弹)(1)烧断细线前,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测量h A,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地面齐平,小球A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h A=______cm;(2)实验时烧断物块左侧的细绳,若算得A下落时间为0.40s,由图丙可知,物块加速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s;若将手机放在靠近小球A的地面上测量物块加速运动的时间,测量结果会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仅改变小球B实验前离地高度h B,测量不同高度下物块加速运动时间t,作出h Bt2图像如图丁所示,由图像可求得斜率为k,若小球B的质量为m,物块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字母k、m、M、g表示) 6.[2023·湖北卷]某同学利用测质量的小型家用电子秤,设计了测量木块和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实验.如图(a)所示,木板和木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电子秤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和放在电子秤上的重物B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调节滑轮,使其与木块A间的轻绳水平,与重物B间的轻绳竖直.在木块A上放置n(n=0,1,2,3,4,5)个砝码(电子秤称得每个砝码的质量m0为20.0g),向左拉动木板的同时,记录电子秤的对应示数m.(1)实验中,拉动木板时_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保持匀速.(2)用m A和m B分别表示木块A和重物B的质量,则m和m A、m B、m0、μ、n所满足的关系式为m=________.(3)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m-n图像,如图(b)所示,可得木块A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7.[2024·辽宁丹东一模]某实验小组为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过程如下:甲(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砝码上端固定的遮光片厚度时,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mm,测得砝码和遮光片总质量m=0.026kg;乙(2)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并调试,确保砝码竖直上下振动时,遮光片运动最高点高于光电门1的激光孔,运动最低点低于光电门2的激光孔;(3)实验时,利用计算机记录弹簧拉伸量x及力传感器的读数F,画出Fx图像,如图丙所示;丙(4)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t1=0.0051s,弹簧的拉伸量x1=0.04m,经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t2=0.0102s,弹簧的拉伸量x2=0.08m,以及两个光电门激光孔之间的距离h=0.04m;(5)遮光片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增加量ΔE p=________J,系统动能的减少量ΔE k=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g=10m/s2),实验表明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机械能守恒.课时提升训练151.解析:②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拉动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F 1和F 2的大小,还需要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置以及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故选CD.③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相同位置,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力F 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 的方向;⑤比较F ′和F 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②CD ③相同位置 ⑤大小和方向2.解析:(1)根据h =12gt 2可知要计算重力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物体下端距地面的高度h ;(2)根据h =12gt 2可得g =2h t 2 (3)根据h =12gt 2整理可得2h =gt 2 可知为减少实验误差,改变铁圈的固定位置,多次测量.以t 2为横坐标,2h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图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答案:(1)物体下端距地面的高度h (2)g =2h t 2 (3)2h 3.解析:(1)当弹簧弹力为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由图可知,弹簧的原长为L 0=3.0cm 由胡克定律可知k =FL -L 0=129.0-3.0N/cm =200N/m (2)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读数为L ′=1.50cm由胡克定律可知F ′=k (L 0-L )=200×(3.0-1.5)×10-2N =3N由题可知每个钩码重G =1N ,由此可推测所挂钩码的个数为n =F ′G=3 答案:(1)3.0 200 (2)34.解析:(1)用频闪照相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选择体积小质量大的小球可以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A 正确;本实验需要借助重垂线确定竖直方向,B 正确;实验过程先打开频闪仪,再水平抛出小球,C 错误,D 正确.故选ABD.(2)根据任意时刻A 、B 两球的竖直高度相同,可以判断出A 球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A 球相邻两位置水平距离相等,可以判断A 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小球从高度为0.8m 的桌面水平抛出,根据运动学公式h =12gt 2,解得t =0.4s 频闪仪每秒频闪25次,频闪周期T =125s =0.04s 故最多可以得到小球在空中运动个数为t T=10(4)如图x 0、y 0分别表示水平和竖直方向,设重垂线与y 轴间的夹角为θ,建立坐标系存在两种情况,如图所示.则沿x 轴方向有x 2-2x 1=-g sin θ(2T )2y 轴方向在y 2-2y 1=g cos θ(2T )2联立解得tan θ=2x 1-x 2y 2-2y 1综上所述,重垂线方向与y 轴间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θ=2x 1-x 2y 2-2y 1. 答案:(1)ABD (2)自由落体运动 A 球相邻两位置水平距离相等 (3)10 (4)2x 1-x 2y 2-2y 15.解析:(1)测量时间是通过小球落地计算,小球的底端先落地,所以应测量到小球底端距离,而不是小球的球心.那么图乙刻度尺读数为h A =78.5cm(2)由图丙可知,A 、B 两球落地时间差为0.50s ,A 球先下落,时间短,则B 球下落时间为t B =0.90s即物块加速运动的时间为0.90s.若将手机放在靠近小球A 的地面上测量物块加速运动的时间,测量时间为A 、B 落地时间差和B 落地后声音传过来时间之和,故测量结果偏大.(3)物块和小球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有h B =12at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μMg =(m +M )a 整理可得h B =mg -μMg 2(m +M )·t 2 结合h B t 2图像可得k =mg -μMg 2(m +M )解得μ=mg -2k (m +M )Mg答案:(1)78.5 (2)0.90 偏大 (3)mg -2k (m +M )Mg 6.解析:(1)木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与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无关,则实验拉动木板时不必保持匀速;(2)对木块、砝码以及重物B 分析可知μ(m A +nm 0)g +mg =m B g解得m =m B -μ(m A +nm 0)(3)根据m =m B -μm A -μm 0·n结合图像可知μm 0=59-195=8 则μ=0.40答案:(1)不必 (2)m B -μ(m A +nm 0) (3)0.407.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mm ,则遮光片厚度为d =2mm +4.0×0.01mm=2.040mm(5)遮光片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增加量ΔE p1=0.2+0.42×0.04J=0.012J重力势能减小量ΔE p2=mg (x 2-x 1)=0.0104J系统势能的增加量ΔE p =E p1-E p2=1.60×10-3J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d t系统动能的减少量ΔE k =12m ⎝ ⎛⎭⎪⎫d t 12-12m ⎝ ⎛⎭⎪⎫d t 22=1.56×10-3J 答案:(1)2.040 (5)1.60×10-3 1.56×10-3。
高考复习(物理)专项练习:力学实验【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分层突破练16力学实验A组1.(2021浙江衢州高三二模)(1)图甲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两实验均需使用的器材是(填写器材名称)。
甲(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通过对拉的方法来选择两个弹簧测力计。
方案一为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为两弹簧测力计置于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必须进行调零B.实验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需一致C.若方案一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D.若方案二的两弹簧测力计读数相等,则可正常使用(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使用的弹簧测力计量程为0~5.00 N,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先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标记为O点,紧靠细绳标记A、B两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其拉至O点,标记紧靠细绳的C点,并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该小组完成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图乙中。
乙①按实验要求完成作图。
②结合图乙,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下列措施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适当增加橡皮条的原长B.适当增大两细绳的夹角C.增大A、B两点到O点的距离D.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2.(2021江西赣州高三一模)图甲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下:甲乙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刻度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计时器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 A和Δt B,求出加速度a;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B.此实验需要遮光片的宽度d尽量小些C.此实验需要满足m'远大于mD.此实验需要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尽量小些(2)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cm。
新教材2024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专题复习攻略专题一力与运动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教师用书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知识网络构建命题分类剖析命题点一静态平衡问题1.共点力平衡的常用处理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取:①整体法与隔离法(如图甲);②转换研究对象法(如图乙).(2)画受力分析图:按一定的顺序分析力,只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3)验证受力的合理性:①假设法(如图丙);②动力学分析法(如图丁).例 1[2023·山东卷]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 g,相邻两盘间距1.0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10 N/m B.100 N/mC.200 N/m D.300 N/m例 2[2023·河北保定一模]质量为M的正方体A与质量为m的圆球B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下静止在墙角处,它们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截面正方形的对角线与截面圆的一条直径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所有摩擦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 )A.F=(M+m)gB.F=mgC.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F N<(M+m)gD.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F N>(M+m)g提升训练1. [2023·广东省中山市测试]如图甲为明朝《天工开物》记载测量“弓弦”张力的插图,图乙为示意图.弓的质量为m =5 kg ,弦的质量忽略不计,悬挂点为弦的中点.当在弓的中点悬挂质量为M =15 kg 的重物时,弦的张角为θ=120°,g =10 m/s 2,则弦的张力为( )A .50 NB .150 NC .200 ND .200√3 N 2.[2023·浙江6月]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两排平行的半圆柱体,重为G 的光滑圆柱体静置其上,a 、b 为相切点,∠aOb =90°,半径Ob 与重力的夹角为37°.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圆柱体受到的支持力F a 、F b 大小为( )A .F a =0.6G ,F b =0.4GB .F a =0.4G ,F b =0.6GC .F a =0.8G ,F b =0.6GD .F a =0.6G ,F b =0.8G 3.[2023·河南省洛阳市模拟]如图所示,一光滑球体放在支架与竖直墙壁之间,支架的倾角θ=60°,光滑球体的质量为m ,支架的质量为2m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则支架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A .√39B .√34C .√32 D .√33命题点二 动态平衡问题(含临界、极值问题)1.解决动态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化“动”为“静”,多个状态下“静”态对比,分析各力的变化或极值. 2.“缓慢”移动的三类经典模型图例分析求力F的最小值F min=mg sin θ,结论:sin θ=dLF=mg,2cosθ绳子端点上下移动,力F不变N1、N2始终减小斜面对球的支持力F1逐渐减小,挡板对球的弹力F2先减小后增大考向1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例 1[2023·四川省成都市检测](多选)某中学举行趣味运动会时,挑战用一支钢尺取出深盒子(固定不动)中的玻璃球,该游戏深受大家喜爱,参与者热情高涨.游戏中需要的器材和取球的原理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若忽略玻璃球与盒壁、钢尺间的摩擦力,在不损坏盒子的前提下,钢尺沿着盒子上边缘某处旋转拨动(钢尺在盒内的长度逐渐变短),使玻璃球沿着盒壁缓慢上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B.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C.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逐渐减小D.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例 2[2023·河北唐山三模]如图所示,木板B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光滑铰链.轻杆一端与铰链O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A.现将轻绳一端拴在小球A 上,另一端通过光滑的定滑轮O′由力F牵引,定滑轮位于O的正上方,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改变力F的大小使小球A和轻杆从图示位置缓慢运动到O′正下方,木板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整个过程中( )A.外力F大小不变B.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小C.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逐渐变小D.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思维提升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考向2 平衡中的极值或临界值问题例 3[2023·山东菏泽市模拟]将三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用细线相连后(bc间无细线相连),再用细线悬挂于O点,如图所示.用力F拉小球c,使三个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且细线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为θ=30°,则F的最小值为( ) A.1.5mg B.1.8mgC.2.1mg D.2.4mg例 4[2023·陕西省汉中市联考]在吊运表面平整的重型板材(混凝土预制板、厚钢板)时,如因吊绳无处钩挂而遇到困难,可用一根钢丝绳将板拦腰捆起(不必捆的很紧),用两个吊钩勾住绳圈长边的中点起吊(如图所示),若钢丝绳与板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了满足安全起吊(不考虑钢丝绳断裂),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tan α>μ B.tan α<μC.sin α>μ D.sin α<μ提升训练1.[2023·湖南张家界模拟考](多选)利用物理模型对问题进行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图甲所示为拔河比赛时一位运动员的示意图,可以认为静止的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该情形下运动员可简化成如图乙所示的一质量分布均匀的钢管模型.运动员在拔河时身体缓慢向后倾倒,可以认为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在此期间,脚与水平地面之间没有滑动,绳子的方向始终保持水平.已知当钢管受到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三个力而平衡时,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根据上述信息,当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地面对钢管支持力的大小不变B.地面对钢管的摩擦力变大C.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变大D.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不变2.(多选)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 A、m B,而且m A>m 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设此时轻质动滑轮右端的轻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若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并停下来后,整个系统再次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A的位置将变高B.物块A的位置将变低C.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将变大D.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θ将不变3.长沙某景区挂出32个灯笼(相邻两个灯笼由轻绳连接),依次贴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从高到低依次标为1、2、3、…、32.在无风状态下,32个灯笼处于静止状态,简化图如图所示.与灯笼“斗”右侧相连的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每一个灯笼的质量m=0.5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悬挂灯笼的轻绳最大承受力T m=320 N,最左端连接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θ最大为53°NB.当θ最大时最右端轻绳的拉力为F2=160√33C.当θ=53°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D.当θ=37°时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命题点三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1.电场力.(1)大小:F=Eq,F=kq1q2r2(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2.磁场力(1)大小:①安培力F=BIL;②洛伦兹力F洛=qv B.(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3.电磁学中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法与力学中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一样,把方法和规律进行迁移应用即可.考向1 电场中的平衡问题例 1[2023·浙江模拟预测]如图所示,A、C为带异种电荷的带电小球,B、C为带同种电荷的带电小球.A、B被固定在绝缘竖直杆上,Q AQ B =3√38时,C球静止于粗糙的绝缘水平天花板上.已知L ACL A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处的摩擦力不为零B.杆对B的弹力为零C.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右移动,则其无法保持静止D.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左移动,则其一定会掉下来考向2 磁场中的平衡问题例 2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三根轻质细绳,绳1水平,绳2与水平方向成60°角,O为结点,绳3的下端拴接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导体棒,棒垂直于纸面静止,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现向导体棒通入方向向里、大小由零缓慢增大到I0的电流,可观察到导体棒缓慢上升到与绳1所处的水平面成30°角时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1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B.绳2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C.绳3受到的拉力的最大值为√3mgD.导体棒中电流I0的值为√3mglB提升训练1.[2024·山西省翼城中学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一通电导体棒用两根绝缘轻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并静止在水平位置.当导体棒所在空间加上匀强磁场,再次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乙所示(图甲中从左向右看).已知导体棒长度为L、质量为m、电流为I,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关于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磁场方向斜向右上方且与细线垂直时磁感应强度最小B.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为mg sinθILC.磁感应强度最小时,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为mg2cosθD.当磁场方向水平向左时,不能使导体棒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2.如图所示,一绝缘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A,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根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质弹簧,弹簧上端与小球C相连,在小球A和C之间悬停一小球B,当系统处于静止时,小球B处在AC两小球的中间位置.已知三小球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电性未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相邻两小球之间的间距为q√kmgB.弹簧的形变量为11mg8k′C.细线对小球A的拉力大小为11mg8D.小球C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5mg8素养培优·情境命题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日常生活,创新试题情境化设计,渗透实验的思想,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情境1 工人推车——科学思维[典例1] [2023·四川省成都市联测]如图甲所示,工人用推车运送石球,到达目的地后,缓慢抬起把手将石球倒出(图乙).若石球与板OB、OA之间的摩擦不计,∠AOB=60°,图甲中BO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则在抬起把手使OA 变得水平的过程中,石球对OB 板的压力大小N 1、对OA 板的压力大小N 2的变化情况是( )A .N 1减小、N 2先增大后减小B .N 1减小、N 2增大C .N 1增大、N 2减小D .N 1增大、N 2先减小后增大情境2 悬索桥——科学态度与责任[典例2] [2023·江苏省无锡市测试]图a 是一种大跨度悬索桥梁,图b 为悬索桥模型.六对轻质吊索悬挂着质量为M 的水平桥面,吊索在桥面两侧竖直对称排列,其上端挂在两根轻质悬索上(图b 中只画了一侧分布),悬索两端与水平方向成45°,则一根悬索水平段CD 上的张力大小是( )A .14Mg B .16MgC .112Mg D .124Mg情境3 瓜子破壳器——科学探究[典例3] [2023·福建福州4月检测]有一种瓜子破壳器如图甲所示,将瓜子放入两圆柱体所夹的凹槽之间,按压瓜子即可破开瓜子壳.破壳器截面如图乙所示,瓜子的剖面可视作顶角为θ的扇形,将其竖直放入两完全相同的水平等高圆柱体A 、B 之间,并用竖直向下的恒力F 按压瓜子且保持静止,若此时瓜子壳未破开,忽略瓜子自重,不计摩擦,则( )A .若仅减小A 、B 距离,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变大 B .若仅减小A 、B 距离,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变小C .若A 、B 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圆柱体A 对瓜子的压力越大D.若A、B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圆柱体A对瓜子的压力越小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命题分类剖析命题点一[例1] 解析:由题知,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则说明一个盘子的重力使弹簧形变量为相邻两盘间距,则有mg=3·kx,解得k=100 N/m,故选B.答案:B[例2] 解析:对圆球B受力分析如图,β=45°A对B的弹力T=mg,cosβ根据牛顿第三定律,B对A的弹力T′=T=mg,F=T′sin β=mg,故A错误,B正cosβcos β=Mg+mg,故C、D 确;对AB整体地面受到的压力为F N=Mg+T′cos β=Mg+mgcosβ错误.故选B.答案:B[提升训练]1.解析:整体法对弓和物体受力分析如图:=(M+m)g竖直方向上由受力平衡可得:2F cos θ2解得:F=(M+m)g=200 N,故C正确,A、B、D错误.2cosθ2答案:C2.解析:对光滑圆柱体受力分析如图由题意有F a=G sin 37°=0.6GF b=G cos 37°=0.8G故选D.答案:D3.解析:对光滑球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可得N2cos θ=mg对支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N3=N2对支架由平衡条件可得N4=2mg+N3cos θ,f=N3sin θ又f=μN4联立解得μ=√33.故选D.可知支架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33答案:D命题点二[例1] 解析:对玻璃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玻璃球受重力G,左侧钢尺对玻璃球的弹力F1,盒壁对玻璃球的弹力F2,玻璃球在3个力作用下处于动态平衡,玻璃球沿着纸盒壁缓慢上移时,θ角变大,利用图解法可知,F1和F2均逐渐减小,A、C项正确,B、D项错误.故选AC.答案:AC[例2] 解析:对小球A进行受力分析,三力构成矢量三角形,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两三角形相似,因此mgOO′=FO′A=F′OA,缓慢运动过程中,O′A越来越小,则F逐渐减小,故A错误;由于OA长度不变,杆对小球的作用力F′大小不变,故B 错误;由于杆对木板的作用力大小不变,方向向右下,但杆的作用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所以地面对木板的支持力逐渐增大,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故C错误,D正确.答案:D[例3] 解析:取整体为研究对象,当F垂直于Oa时,F最小,根据几何关系可得,拉力的最小值F=3mg sin 30°=1.5mg,故选A.答案:A[例4] 解析:要起吊重物,只需满足绳子张力T的竖直分量小于钢丝绳与板材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如图所示即T cos αμ>T sin α,化简可得tan α<μ,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B[提升训练]1.解析:对钢管受力分析,钢管受重力mg、绳子的拉力T、地面对钢管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N、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 f,可知F N=mg,F f=T=mgtanθ即随着钢管与地面夹角的逐渐变小,地面对钢管支持力的大小不变,地面对钢管的摩擦力变大,故A、B正确;对钢管受力分析,可认为钢管受到重力mg、绳子的拉力T和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F 三个力,钢管平衡,三个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由此可知F方向沿钢管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α(钢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知F=mgsinα,T=mgtanα,当钢管与地面的夹角θ逐渐变小,同时α也减小,地面对钢管作用力的合力变大,C正确,D 错误.答案:ABC2.解析:以轻质动滑轮与轻绳的接触点O为研究对象,分析O点的受力情况,作出O 点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设绳子的拉力大小为F,动滑轮两侧绳子的夹角为2α,由于动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关于竖直方向对称,则有2F cos α=m B g,又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轻绳中的拉力大小与小车移动前相同,即F=m A g保持不变,可知α角保持不变,由几何知识得,α+θ=90°,则θ保持不变,当小车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动滑轮将下降,则物块A 的位置将变高,故选项A、D正确,B、C错误.答案:AD3.解析:当最左端连接的轻绳的拉力大小为T m=320 N时,θ最大,此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T m sin θm=F2T m cos θm=32mg解得θm=60°,F2=160√3 NA、B错误;当θ=53°时,灯笼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知,最右端轻绳的拉力F21=32mg tan 53°=6403N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类似,由平衡条件tan α=F21(32−8)mg≠1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45°,C错误;当θ=37°时,此时灯笼整体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最右端轻绳的拉力F22=32mg tan 37°=120 N对第9个灯笼至第32个灯笼整体,其受力情况跟灯笼整体的受力情况类似,由平衡条件tan β=F22(32−8)mg=1则第8个灯笼与第9个灯笼间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45°,D正确.答案:D命题点三[例1] 解析:对C进行受力分析,A对C有吸引力,B对C有排斥力,及其重力,与水平天花板对C 可能有竖直向下的压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结合矢量合成法则,若不受摩擦力得F AC=F BC cos θ由几何知识可得cos θ=√32依据库仑定律有kQ A Q CL AC2=√32kQ B Q CL BC2,Q AQ B=3√38Q A Q B =3√38时恰好处于平衡状态;C球静止没有运动趋势,C处的摩擦力为零,故A错误;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右移动,平衡状态被打破,其无法保持静止,故C正确;缓慢将C处点电荷向左移动,F BC变大,其竖直方向上的分量变大,C球一定不会掉下来,故D错误;B球如果不受杆的力,则C球给B球的排斥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无法平衡,因此杆对B 一定有弹力作用,故B错误.答案:C[例2] 解析:对整体分析,重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绳1、2弹力方向不变,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水平向右且逐渐增大,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F1=F2cos 60°+BIl竖直方向F 2sin 60°=mg电流逐渐变大,则F 1增大、F 2不变,故A 、B 错误;当电流增大到I 0时,安培力与重力的合力最大,即绳3的拉力最大sin 30°=mg F 3最大值为F 3=2mg ,故C 错误;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得tan 30°=mg BI 0l ,得I 0=√3mg Bl,故D 正确.答案:D [提升训练] 1.解析: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导体棒在重力、拉力和安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导体棒所受拉力和安培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拉力和安培力可能的方向如图所示,当安培力方向斜向右上方且与细线垂直时安培力最小,此时磁场方向沿着细线斜向左上方,A 错误;设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由平衡条件得mg sin θ=BIL ,解得B =mg sin θIL ,B 正确;设每条细线拉力大小为F T ,由平衡条件得mg cos θ=2F T ,解得F T =12mg cos θ,C 错误;当磁场方向水平向左时,安培力竖直向上,如果安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可以使导体棒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D 错误.答案:B2.解析:如图甲所示,以小球B 为研究对象,小球A 和小球C 分别对小球B 的库仑力大小相等,且小球A 和小球C 对小球B 的合力与小球B 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小球A 和小球B 带异种电荷,小球B 和小球C 带同种电荷,即小球A 和小球C 对小球B 的库仑力大小均为F A =F C =mg2,由库仑定律可得kq 2r 2=12mg ,解得小球A 和小球B 之间距离为r =q √2kmg ,故A 错误;如图乙所示,以小球A 为研究对象,受到小球B 向下的库仑力为F B =mg 2,受到小球C向下的库仑力是受到小球B 的14,即为F C ′=mg 8,所以小球A 受到的拉力为F T A =mg +F B +F ′C=13mg 8,故C 错误;如图丙所示,以小球C 为研究对象,小球C 受到小球B 向下的库仑力为F ′B =mg2,受到A 向上的库仑力为F ′A =mg8,则小球C 对弹簧的压力为F 压=F ′B -F ′A +mg=11mg 8,小球C 受到向上的弹力为F 弹=F 压=11mg 8,由胡克定律得F 弹=k ′x ,解得弹簧的形变量为x =11mg8k ′,故B 正确,D 错误.答案:B 素养培优·情境命题[典例1] 解析:在倒出石球的过程中,两个支持力的夹角是个确定值,为α=120°,根据力的示意图可知N 1sin β=N 2sin γ=Gsin α,在转动过程中β从90°增大到180°,则sin β不断减小,N 1将不断减小;γ从150°减小到60°,其中跨过了90°,因此sin γ 先增大后减小,则N 2将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 正确.答案:A[典例2] 解析: 对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2F T AC sin 45°=Mg ,F T AC =√22Mg .对悬索左边受力分析,受A 左上绳的力F T AC ,CD 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 T ,根据平衡条件,F T =F T AC cos 45°=12Mg ,一根悬索水平段CD 上的张力大小是14Mg ,故选A.答案:A[典例3] 解析:瓜子处于平衡状态,若仅减小A 、B 距离,A 、B 对瓜子的弹力方向不变,则大小也不变,A 、B 错误;若A 、B 距离不变,顶角θ越大,则A 、B 对瓜子弹力的夹角减小,合力不变,则两弹力减小,C 错误,D 正确.故选D.答案:D。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解析—力学实验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解析—力学实验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4)验证动量守恒定律;(5)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6)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7)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8)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9)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图像法.考点一纸带类和光电门类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细绳与长木板平行2.释放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3.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点结束先切断电源,再取下纸带4.钩码质量适当1.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3.利用逐差法求平均加速度4.作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图像的斜率求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1.补偿阻力,垫高长木板使小车能匀速下滑2.在补偿阻力时,不要把悬挂槽码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实验过程中不用重复补偿阻力3.实验必须保证的条件:小车质量m≫槽码1.利用逐差法或v-t图像法求a2.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确定a与F、m的关系质量m′4.释放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以减少摩擦阻力2.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选取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用mgh=12m v2进行验证1.应用v n=h n+1-h n-12T计算某时刻的瞬时速度2.判断mgh AB与12m v B2-12m v A2是否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3.作出12v2-h图像,求g的大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开始前调节导轨水平2.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3.用光电门测量碰前和碰后的速度1.滑块速度的测量:v=ΔxΔt2.验证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例1(2022·山东日照市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开始前在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左端装一个弹射装置,打开控制开关,滑块可被弹射装置向右弹出.滑块A和滑块B上装有相同宽度的挡光片,在相碰的端面装有轻质弹性架(未画出).实验开始前,滑块A被弹射装置锁定,滑块B静置于两个光电门之间.(1)打开控制开关,滑块A 被弹出.数字计时器记录下挡光片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Δt 1,挡光片先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Δt 2和Δt 3,则滑块A (含挡光片)与滑块B (含挡光片)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 A ________m B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若滑块A 和滑块B 的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用m A 、m B 、Δt 1、Δt 2、Δt 3表示).(3)若滑块A 和滑块B 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则m Am B =________(用Δt 2、Δt 3表示).答案 (1)大于 (2)m A Δt 1=m A Δt 3+m B Δt 2 (3)Δt 3Δt 3-2Δt 2解析 (1)设滑块A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 A , 碰撞后瞬间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A v A ′+m B v B ①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2m A v A 2=12m A v A ′2+12m B v B 2② 联立解得v A ′=m A -m B m A +m B v A ③v B =2m Am A +m B v A④计算机显示光电门1有一个时间记录,光电门2有两个时间记录,说明A 与B 碰撞后A 未反弹,即v A ′与v A 的方向相同,可知m A >m B . (2)设挡光片宽度为d ,由题意可得v A =dΔt 1⑤v A ′=dΔt 3⑥v B =d Δt 2⑦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m A d Δt 1=m A d Δt 3+m B dΔt 2⑧即m A Δt 1=m A Δt 3+m BΔt 2⑨ (3)由③④⑥⑦可得v A ′v B =Δt 2Δt 3=m A -m B2m A解得m A m B =Δt 3Δt 3-2Δt 2.例2 (2022·河北张家口市高三期末)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80 m/s 2,操作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a 的质量m 1和物块b 的质量m 2;②把打点计时器、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用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线连接物块a 和物块b ; ③把固定在物块a 上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让物块a 靠近打点计时器,先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 ⑤更换物块重复实验.(1)请把步骤③补充完整;(2)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 ,测得计数点O 、A 、B 、C 、D 、E 、F 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 1=6.00 cm 、x 2=8.39 cm 、x 3=10.81 cm 、x 4=13.20 cm 、x 5=15.59 cm 、x 6=18.01 cm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下计数点A 时物块a 和物块b 运动的速度大小v A =________ m/s ,打下计数点E 时物块a 和物块b 运动的速度大小v E =________ m/s ;(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用天平测出物块a 和物块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1<m 2),从打计数点A 到E 的过程中,物块a 和物块b 组成的系统减小的重力势能ΔE p =______,增加的动能为ΔE k =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块a 和物块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结果用m 1、m 2、v A 、v E 、g 、x 2、x 3、x 4、x 5表示)答案 (1)接通电源 释放物块a 和物块b (2) 0.720 1.68 (3)(m 2-m 1)g (x 2+x 3+x 4+x 5) 12(m 1+m 2)v E 2-12(m 1+m 2)v A 2解析 (1)实验过程中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物块a 和物块b ; (2)由题可知,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02 s ×5=0.1 s 打下计数点A 时物块a 和物块b 运动的速度大小v A =x 1+x 22T =6.00+8.392×0.1×10-2 m/s ≈0.720 m/s 打下计数点E 时物块a 和物块b 运动的速度大小v E =x 5+x 62T =15.59+18.012×0.1×10-2 m/s = 1.68 m/s(3)从打计数点A 到E 的过程中,物块a 和物块b 组成的系统减小的重力势能为 ΔE p =m 2gh -m 1gh =(m 2-m 1)g (x 2+x 3+x 4+x 5) 增加的动能为ΔE k =12(m 1+m 2)v E 2-12(m 1+m 2)v A 2例3 (2022·安徽合肥市第一次检测)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1)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 与其质量M 的关系时,采用了图(a)所示的方案.①保持盘中砝码不变,通过增减小车中的砝码个数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 ,利用打出的纸带测量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A .为了补偿阻力,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并将砝码盘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 .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释放小车C .调节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②图(b)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0 Hz,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表格中为实验小组记录的6组实验数据,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c)的坐标纸上,请用×标出余下的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作出a-1M图像,由a-1M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N M/kg a/(m·s-2)0.29 1.160.250.290.860.340.290.610.480.290.410.720.290.360.820.290.310.94(2)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与所受力F的关系时,设计了图(d)所示的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 .挂上砝码盘和砝码,调节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 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b .取下砝码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 ,并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c .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a 和b ,多次测量,作出a -F 图像. ①该实验方案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条件M ≫m ;②若实验操作规范,通过改变砝码个数,画出的a -F 图像最接近图中的________.答案 (1)①BC ②0.48 ③见解析图 力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 (2)①不需要 ②A解析 (1)①为了补偿阻力,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小车上并不挂砝码盘,A 错误;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释放小车,B 正确;调节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这样才能使细线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C 正确;②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T =0.02 s ×5=0.1 s. 小车的加速度a =0.275 8-0.128 4-0.128 44×0.12 m/s 2≈0.48 m/s 2③作出a -1M图像如图由a -1M 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力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 与质量M 成反比.(2)设木板倾角为θ,则挂上砝码盘和砝码时有F +F f =Mg sin θ,F =mg 取下砝码盘和砝码时有Mg sin θ-F f =Ma整理得mg =Ma即小车加速下滑的外力恰好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方案不需要满足条件M ≫m ;②因为a =mg M =1MF ,所以a -F 图像应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故选A.考点二 力学其他实验实验装置图实验操作数据处理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1.应在弹簧自然下垂时, 测量弹簧原长l 02.水平放置时测原长,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自身有重力1.作出弹力F 随弹簧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2.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图线会发生弯曲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合适1.按力的图示作平行四边形 2.求合力大小 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1.保证斜槽末端水平2.每次让小球从斜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3.坐标原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1.用代入法或图像法判断运动轨迹是不是抛物线2.由公式:x =v 0t 和y =12gt 2,求初速度v0=x g 2y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1.弹力大小可以通过标尺上刻度读出,该读数显示了向心力大小2.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作出F n-ω2、F n-r、F n-m的图像,分析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质量之间的关系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1.保证悬点固定2.单摆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振动,且摆角小于5°3.摆长l=悬线长l′+小球的半径r4.用T=tn计算单摆的周期1.利用公式g=4π2lT2求重力加速度2.作l-T2的图像,可利用斜率求重力加速度例4(2020·浙江7月选考·17(2))某同学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1)为了减少测量误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A.摆的振幅越大越好B.摆球质量大些、体积小些C.摆线尽量细些、长些、伸缩性小些D.计时的起、止位置选在摆球达到的最高点处(2)改变摆长,多次测量,得到周期的平方与摆长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所得结果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相符,但发现其延长线没有过原点,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A.测周期时多数了一个周期B.测周期时少数了一个周期C.测摆长时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D.测摆长时将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答案(1)BC(2)C解析(1)摆的振幅过大,摆角大于5°,单摆周期公式不再成立,故A错误;摆球质量大、体积小(用密度大的实心金属球),摆线细长、伸缩性小可使阻力及摆长变化等影响更小,是单摆模型的要求,故B、C正确;摆球在最高点附近速度小,计时误差大,故计时起点应选在平衡位置,故D错误.(2)测周期时,无论是多数一个周期还是少数一个周期,T2-l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只是图线的斜率变化,即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变化,故A、B错误;T2-l的图像的纵轴截距大于0,可知测量的摆长比实际摆长小了一些,故可判断测摆长时未加摆球的半径,直接将摆线的长度作为摆长,故C正确,D错误.例5(2022·陕西西安市七校高三期末)如图为“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三个细线套L1、L2、L3共系于一个结点,另一端分别系于轻质弹簧测力计A、B和重物M上,A挂于固定点P.手持B拉动细线,使结点静止于O点.(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N.(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和细线PO方向相同的是________(选填“F”或“F′”).(3)下列实验要求中,必要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弹簧测力计B始终保持水平B.用天平测量重物M的质量C.细线套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细线套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4)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1)2.00(2) F′(3)C(4)B解析(1)分度值为0.1 N,读数为2.00 N.(2) 由题图乙发现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理论值,而实际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故方向和细线PO方向相同的是F′.(3) 弹簧测力计B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不需要始终保持水平,故A错误;重物M的重力可以由弹簧测力计测出,没必要再测质量,故B错误;为使力都作用在同一平面上,细线套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故C正确;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保持细线套结点位置不变,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故D错误.(4)本实验通过不同力之间作用效果的等效替代,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故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选B.例6(2022·山东日照市高三期末)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和频闪照相仪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1)关于实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 .必须将小球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B .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 .必须选择质量大的小球D .小球运动时不能与方格纸相触(2)某同学用频闪照相仪拍摄到小球抛出后几个位置的照片如图乙所示,由照片可以判断斜槽轨道末端向______________倾斜,根据照片也可判断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理兴趣小组重新调整斜槽轨道末端,规范完成实验,根据拍摄到的一张照片测出小球不同位置的竖直位移y 和水平位移x ,以x 2为横坐标,以y 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图像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测得直线的斜率k =5,取g =10 m/s 2,由此可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________ m/s.答案 (1)D (2)上 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水平位移相等 (3)1解析 (1)本实验用频闪照相仪记录小球在空中一次平抛的多个位置,所以不需要小球从斜槽上多次释放;每次只能记录一个位置,斜槽光滑与否、小球质量大小都不影响位置的记录;在空中不能与方格纸相触.故选D.(2)由第二个位置高于第一个位置,说明斜槽轨道末端向上倾斜了;每个位置的水平间距都是两个小方格,说明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水平位移相等,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3)由平抛运动规律y =12gt 2 x =v 0t可得y =gx 22v 02则斜率k =g 2v 02代入数据解得v 0=1 m/s.1.(2022·河南安阳市一模)某实验小组用图中装置探究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他们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滑块(含挡光片)通过一个定滑轮和挂有重物的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在水平气垫导轨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A 、B 两点间距为x ,释放重物,挡光片通过A 、B 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 A 、t B ,已知挡光片宽度为d .(1)实验操作过程中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滑块及挡光片的质量;(2)滑块通过AB 段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字母表示);(3)多次改变重物质量,同时记录细线的拉力大小F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多组加速度a 与拉力F ,以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作图,若图线是________,则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的结论成立.答案 (1)不需要 (2)d 2(t A 2-t B 2)2xt A 2t B 2(3)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解析 (1)实验中力传感器直接显示拉力大小,即为滑块及挡光片所受合外力,故不需要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滑块及挡光片的质量;(2)由题意知滑块通过AB 段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B 2-v A 22x其中v A =d t A ,v B =d t B联立得a =d 2(t A 2-t B 2)2xt A 2t B 2(3)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则a -F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2022·云南第一次统测)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定理,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遮光条固定在滑块上,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 =________ mm ;(2)用天平称得滑块(包含遮光条)的质量m =380.0 g ;(3)将一与轻弹簧相连的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一光电门安装在气垫导轨上方,用滑块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压力传感器显示出弹簧弹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丙可求得弹簧对滑块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_ N·s ;滑块离开弹簧一段时间后通过光电门,光电门测得遮光条的挡光时间为Δt =2.0×10-3 s ,可得弹簧恢复形变的过程中滑块的动量增量大小为________ kg·m/s.(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4.00 (3)0.82 0.76解析 (1)遮光条的宽度为d =4 mm +0.05 mm ×0=4.00 mm(3)弹簧对滑块的冲量大小等于F -t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约等于0.82 N·s ;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d Δt =4.00×10-32.0×10-3m/s =2 m/s 滑块的动量增量大小为Δp =m v =380.0×10-3×2 kg·m/s =0.76 kg·m/s 专题强化练[保分基础练]1.(2022·广东肇庆市二模)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小车在倾斜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a与轨道倾角θ的正弦值(sin θ)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1)在水平实验台上,将长为l 的长木板一端放在垫块上构成斜面,为得出长木板倾角θ的正弦值sin θ,则需要测出________;A .长木板末端距实验台的高度hB .垫块的高度h ′(2)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轨道右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上;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出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图中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通过测得的数据可计算出D 点的速度大小v D =______ m/s ,滑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改变垫块高度,重复实验,测出多组轨道倾角θ的正弦值(sin θ)及对应小车的加速度a ,通过计算,该同学发现a 与sin θ的比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1.63 2.64 (3)小车与倾斜长木板之间有摩擦解析 (1)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θ=h l,因此需要测量长木板末端距实验台的高度h ,故A 正确,B 错误.(2)纸带上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5×0.02 s =0.1 sD 点对应的速度为v D =x CD +x DE 2T≈1.63 m/s 滑块的加速度为a =(x CD +x DE +x EF )-(x OA +x AB +x BC )9T 2=2.64 m/s2;(3)小车沿倾斜轨道下滑,若没有摩擦力,则mg sin θ=ma,可得asin θ=g,现在a与sin θ的比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说明小车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即小车与倾斜长木板之间有摩擦.2.(2022·山西省稷山中学模拟)某小组利用力的传感器探究“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个光滑的轨道,A处安装的光电门可以得到小球的速度,B处安装力的传感器可以测得小球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1)在这个实验中,利用________来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速度、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A.理想实验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2)实验中,同一小球先后两次以不同的速度沿着同一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光电门记录的时间比为1∶2,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比为______,则可得到向心力与______成正比.(3)实验中,让同一小球先后两次沿着不同半径的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光电门记录的时间相同,轨道半径比为1∶2,则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比为_______,则可得到向心力与______成正比.答案(1)B(2)4∶1线速度的平方(3) 2∶1半径的倒数解析(1)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速度、轨道半径三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中两个因素不变,改变第三个因素,从而逐步研究向心力和它们的关系,采用了控制变量法.(2)设先后两次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光电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小球挡光宽度为d,则有v1=dt1,v2=dt2,可得v1v2=t2t1=21,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有F N=mv2r,则可得到向心力与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传感器记录的压力大小等于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故可知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比为F 1F 2=v 12v 22=41. (3)设先后两次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 1和r 2,由于光电门记录的时间相同,可知两次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大小相等,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有F N =m v 2r,则可得到向心力与半径的倒数成正比,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传感器记录的压力大小等于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大小,故可知传感器记录的压力比为F 1′F 2′=r 2r 1=21. 3.(2022·江西九江市一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中使用的小球1和2半径相等,用天平测得质量分别为m 1、m 2.在水平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面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先不放小球2 ,使小球1从斜槽上某一点S 由静止滚下,落到水平木板P 点.再把小球2静置于斜槽轨道末端,重复上述操作,小球1和小球2碰撞后分别落在水平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各自落点的痕迹.(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可以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定碰撞前后落点的位置P 、M 、N ,用刻度尺测量出水平射程OP 、OM 、ON .①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A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 .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是水平的C .小球1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②实验器材准备时,为确保小球1碰后不弹回,要求m 1______m 2(选填“>”“<”或“=”). ③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OP =________(用m 1、m 2、OM 、ON 表示).(2)在上述实验中换用不同材质的小球,其他条件不变,记录下小球的落点位置.下面三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 (1)①BC ②> ③OM +m 2m 1·ON (2)B 解析 (1)①因小球在斜槽末端的速度与平抛的水平位移成正比,所以斜槽是否光滑不影响实验结果,故A 错误;斜槽末端保持水平,是为了保证它们在水平碰撞后做平抛运动,故B 正确;小球1每次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尽可能保证每次碰撞情况相同,故C 正确.②为确保小球1碰后不弹回,要求m 1>m 2.③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满足y =12gt 2,下落高度一定,则运动时间相同;水平方向满足x =v t ,水平位移与平抛初速度成正比,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 1·OP =m 1·OM +m 2·ON ,即OP =OM +m 2m 1·ON . (2)将OP =OM +m 2m 1·ON 变形得m 1m 2=ON OP -OM ,由于m 1>m 2,则ON OP -OM>1,图A 中比值为负值,故A 错误;图B 中比值为83>1,故B 正确;图C 中,比值为252>1,但OP +OM <ON ,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故C 错误.4.(2022·广东深圳市一模)在“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三个细绳套系于一点,在水平桌面上用三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水平拉细绳套,使结点静止在纸面上O 点,如图甲所示.(1)弹簧测力计1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N ,弹簧测力计2和3的读数分别为1.30 N 和1.25 N.(2)取0.5 cm代表1 N,请在图乙虚线框内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并借助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其中两个力的合力.(3)改变三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方向和大小,多次实验.(4)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归纳出这三个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答案(1)2.30(2)见解析图(4)见解析解析(1)由于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是0.1 N,因此弹簧测力计1的示数为2.30 N;(2)由题,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作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以下三个图中任意一个均正确.(4)其中一个力与另两力的合力等值反向(或“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等于零”“合力等于零”“合外力等于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共线”等)5.(2022·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期末)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直尺和光滑的细杆(未画出)水平固定在铁架台上,一根弹簧穿在细杆上,其左端固定,右端与细绳连接.细绳跨过光滑定滑轮,其下端可以悬挂钩码.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对应的弹簧总长度L,并将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作为弹簧的弹力大小F.弹簧伸长均在弹性限度内.(1)把以上测得的数据描点连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__ cm,劲度系数k =__________ N/m.(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2)若该同学先把弹簧竖直悬挂,下端不挂钩码测出弹簧原长为L 1,再按照图甲所示方法悬挂钩码,测出弹簧伸长后长度L ,以L -L 1作为弹簧伸长量x ,以钩码重力大小作为弹力F 大小.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答案 (1)5.00 13.3 (2)B解析 (1)弹簧弹力为零时,弹簧总长度即为弹簧原长,故L 0=5.00 cm ,弹簧劲度系数k =ΔF ΔL = 2.00.2-0.05N/m ≈13.3 N/m.(2)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x 等于零时,弹簧有一定的弹力,但弹簧劲度系数不变,则k =ΔF Δx不变,即F -x 图像斜率不变.故选B. [争分提能练]6.(2022·山东卷·13)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 点.A 点到O 点的距离为5.00 cm ,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 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 、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19:力学实验及创新(附答案解析)
出题方向
实验题,题目难度一般为中档。
考点1力学基础实验
【例1】(2022秋•武清区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中要调节长木板的倾斜度,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运动。
(2)在F一定的情况下,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测得了加速度a与小车和小车上砝码的总质
专题19·力学实验及创作能力突破
本专题主要力学实验,了解基础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探究实验的实验方案,实验器材及数据
处理的理解与掌握。
高考热点(1)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原理,熟悉实验中的每一个实验步
骤;(2)领会每一个实验步骤的作用,学会每一个实验仪器的使用;
(3)学会每一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弄清每一个实验误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
A .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切线保持水平
B .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 .斜槽必须是光滑的
D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E .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若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 ,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0v =,c 点的竖直分速度为(用L 、g 表示)。
E 、将球经过不同高度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故E 错误;
故选:AD 。
(2)设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竖直方向:2
2L L gT -=
得:T =;
水平方向:02L v T
2022年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物理课件 力学实验及创新
2.(2021·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检)某实验小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小 桶,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
(1)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0.10 s,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 m/s2。(结果保留 3 位 有效数字)
力学实验及创新
01 突破 课堂重点·提能力
0 1 突破 课堂重点·提能力
返回
命题角度一 “纸带”类实验 [实验解读]
1.利用纸带判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如图所示,x1、x2、x3、…、x6 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
(1)如果 x1、x2、x3、…、x6 基本相等,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和小桶的重力
返回
解析:(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8.36×2-0.41.224×10-2 m/s2≈1.46 m/s2。 (2)若不断增加小桶中砂的质量,a-F 图像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当重 物质量无限大时,重物将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加速度 a 的趋向值为 g。 通过加入力传感器,将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计算出来,可以避免用重物的重 力代替细线拉力带来的误差。故选 B。 答案:(1)1.46 (2)g B
返回
3.(2021·广东深圳市·高三一模)图 1 为“验证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 图 2 为同时释放小车甲、乙后打出的两条纸带(相邻计数点间均有 4 个点并未 画出)。忽略绳子的质量以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
返回
(1)测量得到各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下表所示(单位:cm): s1(s1′) s2(s2′) s3(s3′) s4(s4′) s5(s5′) s6(s6′)
(2)如果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 x2-x1、x3-x2、…、x6-x5 大致相等, 则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认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备战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专题十 实验及拓展创新 第1课时力学实验
第1课时力学实验例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导体棒的直径,刻度如图1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小明用游标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个圆筒的深度,部分刻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cm.图1答案 4.223(4.222~4.225均可) 2.185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4.0 mm,可动刻度为22.3×0.01 mm=0.223 mm,所以最终读数为4.0 mm+0.223 mm=4.223 mm;这种游标卡尺的游标尺刻度是把主尺刻度19 mm的长度,分为20等份,每等份为0.95 mm,游标尺上第17个刻度和主尺上38 mm刻度对齐,读数为38 mm-17×0.95 mm=21.85 mm=2.185 cm.拓展训练1某同学用频闪照相法“研究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选择一张清晰的频闪照片,剪掉前面小球重叠部分进行研究,如图2.已知小球在释放位置时,球心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图2根据照片中刻度尺的数据,请读出小球运动到照片中第5个像点时下落的高度为________ m. 答案0.212 0解析由题图可知,下落的高度h=21.20 cm=0.212 0 m.拓展训练2图3中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__ m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________ mm.图3答案10.50 5.315(5.312~5.318均可)解析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 cm=10 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0×0.05 mm=0.5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0 mm+0.50 mm=10.50 mm.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5.0 mm,可动刻度为31.5×0.01 mm=0.31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 mm+0.315 mm=5.315 mm.例2某小组利用橡皮筋(弹力满足胡克定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4甲所示,把贴有白纸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他们将完全相同的三根橡皮筋的一端都固定在结点O处,另一端分别系上细线,仍保证橡皮筋原长相同,测得原长L0=4.40 cm.沿平行于纸面的方向分别通过细线将三根橡皮筋拉至某一长度(在弹性限度内),保持状态不变,如图乙所示,记录此时结点的位置和三根橡皮筋另一端的位置,量出三个端点到结点O的距离分别为L1=9.40 cm,L2=8.40 cm,L3=7.40 cm.若三根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图中已作出F1的图示.图4(1)请根据F1的大小比例分别作出F2和F3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2和F3的合力F合;(2)请在图中画出与F2和F3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力F的图示.若F合与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得出三根橡皮筋的形变量分别为Δx1=9.40 cm-4.40 cm=5.00 cm,Δx2=8.40 cm-4.40 cm=4.00 cm,Δx3=7.40 cm-4.40 cm=3.00 cm,橡皮筋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按比例作出平衡时F2和F3的图示、两个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以及共同作用相同的力效果F的图示,如图.拓展训练3 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图5(1)甲同学在做该实验时,通过处理数据得到了图5甲所示的F -x 图象,其中F 为弹簧弹力,x 为弹簧长度.请通过图甲,分析并计算,该弹簧的原长x 0=________ cm ,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 N/m.该同学将该弹簧制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 =________ cm.(2)乙同学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 和b ,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A .a 的原长比b 的长B .a 的劲度系数比b 的大C .a 的劲度系数比b 的小D .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答案 (1)8 25 20 (2)B解析 (1)当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故原长为x 0=8 cm ,在F -x 图象中图线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 =ΔF Δx =60.24N /m =25 N/m ,在题图乙中弹簧秤的示数F ′=3.0 N ,可知:x ′=F ′k =3.025m =0.12 m =12 cm ,故此时弹簧的长度x =x ′+x 0=20 cm.(2)在题图丙中,当弹簧的弹力为零时,弹簧处于原长,故b的原长大于a的原长,故A错误;图线斜率代表劲度系数,故a的劲度系数大于b的劲度系数,故B正确,C错误;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D错误.拓展训练4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6.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点,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图6(1)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达到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④比较________________,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将绳套1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同时绳套2沿120°方向不变,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点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③33F④F1与F1′的大小(2)D解析(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3F;④比较F1和F1′的大小,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保持绳套2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6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说明两个细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作图如下:由图可知,绳套1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例3如图7甲所示装置可以进行以下实验:A.“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B.“验证牛顿第二定律”C.“研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关系”图7(1)在A、B、C这三个实验中,________需要平衡摩擦阻力.(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且将mg视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为此需要满足m≪M.前述A、B、C三个实验中,________不需要满足此要求.(3)如果用此装置做“研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关系”这个实验,由此可求得如图乙纸带上(纸带上除O点以外的其他点为连续点且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T)由O点到D点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盘和砝码受到的重力所做功的表达式W=________,该小车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ΔE k=________.由于实验中存在系统误差,所以W________ΔE k(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答案(1)BC(2)A(3)mgx4M(x5-x3)28T2大于解析(1)在A、B、C这三个实验中,“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关系”都需要平衡摩擦阻力;(2)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且将mg视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为此需要满足m ≪M .前述A 、B 、C 三个实验中,实验A 只需要小车做匀加速运动即可,不需要满足此要求;(3)纸带上由O 点到D 点所对应的运动过程中,盘和砝码受到的重力所做功的表达式:W =mgx 4;打D 点时的速度:v D =x 5-x 32T, 则小车动能的改变量:ΔE k =12M (x 5-x 32T )2=M (x 5-x 3)28T 2; 由于实验中存在系统误差,所以盘和砝码受到的重力所做功W 大于小车动能的改变量ΔE k . 拓展训练5 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8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 /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8答案 A 0.233 0.75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 ,D 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30 cm ,AB =1.20 cm ,BC =1.95 cm ,CD =2.70 cm ,DE =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150s =0.10 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 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 2,解得a =0.75 m/s 2. 拓展训练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9甲所示,图乙为实验所得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取了点迹清晰的连续7个点,若只测出了点4与点0之间的距离为h 4以及点6与点0的距离h 6,已知打点周期为T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的三个结论均由题中所给符号表示)(1)打点5时重物的速度v =________;(2)由已知条件从理论上计算点5到点0的距离h 5=________;(3)若打点0时重物的速度为零,则要验证从点0到点5间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等式为____________.图9答案 (1)h 6-h 42T (2)h 4+h 6-gT 22(3)g (h 4+h 6-gT 2)=(h 6-h 4)24T 2解析 (1)打点5时重物的速度v =h 6-h 42T; (2)h 6-h 4=h 45+h 56而h 56-h 45=gT 2,则h 45=12(h 6-h 4-gT 2), 则h 5=h 4+h 45=12(h 4+h 6-gT 2) (3)要验证的等式是:mgh 5=12m v 2 即g (h 4+h 6-gT 2)=(h 6-h 4)24T 2. 拓展训练7 如图10,某同学设计了测量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所用器材有:铁架台、长木板、铁块、米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频率50 Hz 的交流电源、纸带等.回答下列问题:图10(1)铁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用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重力加速度g 和铁块下滑的加速度a 表示).(2)某次实验时,调整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释放铁块,铁块从静止开始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11所示.图中的点为计数点(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可以计算出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图11答案 (1)g sin θ-a g cos θ (2)0.35 解析 (1)对铁块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解得μ=g sin θ-a g cos θ. (2)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 =5×150s =0.10 s , 由逐差法和Δx =aT 2可得a =(x 5+x 6+x 7)-(x 1+x 2+x 3)12T 2≈1.97 m/s 2, 代入μ=g sin θ-a g cos θ,解得μ≈0.35.例4 某校学生“验证F n =m v 2R”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12)图12第1步:先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直径为2L 的圆;第2步:通过力传感器,用绳子绑住一质量为m 的物块,人站在圆内,手拽住绳子离物块距离为L 的位置,用力甩绳子,使物块做匀速圆周运动,调整位置,让转动物块的手肘的延长线刚好通过地上的圆心,量出手拽住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记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 ; 第3步:转到一定位置时,突然放手,让物块自由抛出去;第4步:另一个同学记下物块的落地点C ,将通过抛出点A 垂直于地面的竖直线在地面上的垂足B 与落地点C 连一条直线,这条直线近似记录了物块做圆周运动时的地面上的投影圆在B 处的运动方向,量出BC 间的距离为s .第5步:保持物块做圆周运动半径不变,改变物块做圆周运动的速度,重复上述操作. 试回答:(用题中的m 、L 、h 、s 和重力加速度g 表示)(1)放手后,物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________.(2)物块做圆周运动的速度v 0=________.(3)物块落地时的速度v =________.(4)在误差范围内,有F =________.答案 (1)2h g (2)s g 2h (3)gs 22h +2gh (4)mgs 22hL解析 (1)物块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h =12gt 2得,物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2h g . (2)物块做圆周运动的速度v 0=s t =s g 2h; (3)落地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2gh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v =v 02+v y 2=s 2g 2h +2gh (4)绳子的拉力等于物块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拉力F =F n =m v 02L =mgs 22hL. 拓展训练8 为了测定滑槽对物体的摩擦力所做功的大小,利用刻度尺和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其中,a 是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b 是固定于桌面的滑槽(滑槽末端切线沿水平方向),实验时让小球a 从滑槽上同一位置C 点多次由静止释放滑下,落在地面上的平均落地点为p 点,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则实验时图13(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滑槽b 对小球a 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关系式(用测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W f =________.答案 (1)C 点到桌面的高度h 1 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2 O 点到p 点的水平距离x (2)mgx 24h 2-mgh 1 解析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C 点到桌面的高度h 1,桌面到地面的高度h 2,O 点到p 点的水平距离x ;(2)设小球离开滑槽时的速度为v ,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t ,小球离开滑槽后做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x =v t ①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h 2=12gt 2② 由①②计算得出:v =x g 2h 2小球从C 点滑到滑槽末端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h 1+W f =12m v 2-0, 故可得W f =mgx 24h 2-mgh 1.例5 )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查阅资料得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长木板、小滑块(可安装挡光片)、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弧形斜面、挡光片、螺旋测微器、刻度尺.器材安装如图14甲所示.图14(1)主要的实验过程如下: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宽度d,读数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 mm;②让小滑块从斜面上某一位置释放,读出小滑块通过光电门时数字毫秒计示数t;③用刻度尺量出小滑块停止运动时挡光片与光电门间的距离L;④求出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物理量g、d、L、t表示).(2)为了减小测量动摩擦因数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2.950④d22gLt2(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采用图象法;增大小滑块的释放高度解析(1)①d=2.5 mm+45.0×0.01 mm=2.950 mm;④因小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将小滑块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成小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则小滑块的速度v=dt,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关系可知v2=2aL;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f=μmg=ma,a=μg联立解得μ=d22gLt2;(2)可以用多次做实验取平均值消除该实验的偶然误差,也可以采用图象法拟合数据进行求解,减小偶然误差,增大小滑块的释放高度可以使小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增加,时间减小,使平均速度接近小滑块的瞬时速度以减小误差.拓展训练9某同学用如图15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图15①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该木板竖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到木板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O.②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距离,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B.③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右边缘,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并在记录纸上留下压痕A和C.(1)本实验中小球a、b的质量m a、m b的关系是________.(2)放上被碰小球,两球相碰后,小球a在图中的压痕点为________.(3)记录纸上O 点到A 、B 、C 的距离y 1、y 2、y 3,若两球碰撞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答案 (1)m a >m b (2)C (3)m a y 2=m b y 1+m a y 3解析 (1)本实验中要求小球a 、b 的质量m a 、m b 的关系为:m a >m b ,是为了避免小球a 、b 碰撞后小球a 反弹;(2)放上被碰小球b ,两球相碰后,小球a 平抛运动的速度减小,运动时间变长,根据y =12gt 2知,竖直下降的高度增大,所以在图中的压痕点为C ;(3)设a 由静止开始滚下经过斜槽轨道末端的速度为v a ,两球碰撞后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若两球碰撞动量守恒,则m a v a =m a v a ′+m b v b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得:v a =x t=x g 2y 2, v a ′=xg 2y 3 v b ′=x g 2y 1, 联立得应满足的表达式为:m a y 2=m a y 3+m b y 1 . 拓展训练10 )如图16甲所示,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在气垫导轨上,B 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 到传感器B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 的速率-时间(v -t )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h 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长度为l .图16(1)现给滑块A 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其v -t 图线如图乙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 上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若用此装置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改变______,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重力加速度g 的值不变).答案 (1)3(2)滑块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且使mh 不变 高度h解析 (1)在v -t 图象中斜率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故a =Δv Δt =1.5-00.5m /s 2=3 m/s 2. (2)牛顿第二定律研究的是加速度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由于滑块下滑的力是由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提供,所以要保证向下的分力不变,应该使mg ·h l不变,所以应该改变滑块的质量及斜面的高度,且使mh 不变.当质量一定时,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当斜面高度不同时,滑块受到的力不同,即可通过改变高度h ,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专题强化练(限时20分钟)1.如图1甲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气垫导轨置于水平桌面上,G 1和G 2为两个光电门,A 、B 均为弹性滑块,质量分别为m A 、m B ,且m A 大于m B ,两遮光片沿运动方向的宽度均为d ,实验过程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成水平状态;②轻推滑块A ,测得A 通过光电门G 1的遮光时间为t 1;③A 与B 相碰后,B 和A 先后经过光电门G 2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 2和t 3.图1回答下列问题:(1)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实验中选择m A 大于m B 的目的是__________;(3)利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式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195(1.193~1.197均可)(2)碰撞中滑块A 不反弹(3)m A t 1=m A t 3+m B t 2解析 (1)遮光片的宽度为d =1 mm +19.5×0.01 mm =1.195 mm.(2)A 和B 发生弹性碰撞,若用质量大的A 碰质量小的B ,则不会发生反弹.(3)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挡光时间极短,则平均速度可近似代替滑块的瞬时速度,则碰前A 的速度v A =d t 1,碰后A 的速度v A ′=d t 3,碰后B 的速度v B ′=d t 2;弹性碰撞,系统动量守恒,有:m A v A =m A v A ′+m B v B ′,化简可得表达式:m A t 1=m A t 3+m B t 2. 2.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400 N/m 的轻质弹簧AA ′,将弹簧的一端A ′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OA 、OB 、OC ,分别固定在弹簧的A 端和弹簧秤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 为OA 、OB 、OC 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2所示(俯视图).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 ′伸长0.01 m 不变.图2 图3(1)若OA 、OC 间夹角为90°,弹簧秤乙的读数是______ N .(如图3所示)(2)在(1)问中若保持OA 与OB 的夹角不变,逐渐增大OA 与OC 的夹角,则弹簧秤甲的读数大小将________,弹簧秤乙的读数大小将________.答案 (1)3.00 (2)一直变小 先变小后变大解析 (1)根据弹簧秤的读数方法可知,乙的读数为3.00 N ;(2)若保持OA 与OB 的夹角不变,逐渐增大OA 与OC 的夹角,如图中实线变到虚线: 由图可知弹簧秤甲的读数将一直变小,而弹簧秤乙的读数将先变小后变大.3.某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P 为连接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且固定在B 点.实验时给带有遮光条的小滑块一个初速度,让它沿木板从左侧向右运动,小滑块通过光电门P 后最终停在木板上某点C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图4(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 如图乙所示,其读数d =________ cm.(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除遮光条宽度d 及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时间t 外,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有________.A .木板的长度L 1B .木板的质量m 1C .小滑块的质量m 2D .木板上BC 间的距离L 2(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用题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答案 (1)0.375 (2)D (3)d 22gL 2t 2解析 (1)由题图乙所示游标卡尺可以知道,主尺示数为0.3 cm ,游标尺示数为15×0.05 mm =0.75 mm ,游标卡尺读数d =0.3 cm +0.075 cm =0.375 cm.(2)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v =d t根据动能定理有:-μm 2gL 2=0-12m 2v 2 要测量动摩擦因数,需要知道木板上BC 间的距离L 2,所以选D.(3)根据动能定理有:-μm 2gL 2=0-12m 2v 2 计算得出:μ=d 22gL 2t 2. 4.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5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图5(1)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按上述实验方法,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得到滑块到B 点时对应的速度,作出v 2-d 图象如图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 m/s 2.答案 (1)(M +m )b 22t 2 (m -M 2)gd (2)9.6 解析 (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v =b t, 则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 +m )v 2=(M +m )b 22t 2.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 p =mgd -Mgd sin 30°=(m -M 2)gd . (2)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得,12(M +m )v 2=(m -M 2)gd , 则v 2=(2m -M )gd M +m, 题图乙图线的斜率|k |=⎪⎪⎪⎪⎪⎪2m -M M +m g =2.40.5m /s 2=4.8 m/s 2, 又M =m ,解得g =9.6 m/s 2.。
备战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仿真练热点23 力学学生实验
热点23 力学学生实验1.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1(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该同学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x 1=3.59 cm ,x 2=4.41 cm ,x 3=5.19 cm ,x 4=5.97 cm ,x 5=6.78 cm ,x 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 m /s 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答案 (1)AB (2)0.80 0.40解析 (1)为了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应使小车受力恒定,故应将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同时为了打点稳定,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 、B 正确;本实验中只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需要让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故C 错误;由C 的分析可知,本实验只要能让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可,即只要摩擦力恒定即可,不需要平衡摩擦力,故D 错误.(2)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5×0.02 s =0.1 s ; 根据逐差法可知,小车的加速度a =(x 4+x 5+x 6)-(x 1+x 2+x 3)9T 2=(5.97+6.78+7.64)-(3.59+4.41+5.19)9×0.01×10-2 m/s 2 =0.80 m/s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 =x 1+x 22T =0.035 9+0.044 12×0.1m /s =0.40 m/s. 2.如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用到了位移传感器,发射器放在运动的小车上,接收器与计算机相连,可以通过计算机得到小车加速度的具体数值.实验中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进行多次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和小车所受拉力F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图3(1)a -F 图象不过原点,表明实验之前缺少的一个必要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2)由a -F 图象可以计算出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总重力之比μ=________(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3)随着所挂钩码数量增加,拉力F 越来越大,a -F 图线不断延伸,后半段将要发生弯曲,请预测图线将向__________(选填“横轴”或“纵轴”)一侧弯曲.答案 (1)平衡摩擦力 (2)0.2 (3)横轴解析 (1)a -F 图象不过原点,说明F 不是合外力,表明实验之前未平衡摩擦力.(2)由a -F 图象得,当F =0.5 N 时,小车将要滑动,此时有F =F f ,因此F f =0.5 N ,根据F -F f =ma ,代入图象中的数据,解得m =0.25 kg ,小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总重力之比μ=F f mg=0.2. (3)若不断增加钩码数量,小车的加速度趋向不变的重力加速度g ,因此图线向横轴弯曲.3.用如图4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按要求安装好装置,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O 点是起始点,A 、B 、C 是使用电源频率为50 Hz 的电火花计时器连续打出的三个点.重物质量m =10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 m/s 2.回答下列问题:图4(1)B 点与O 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cm.(2)从O 点到B 点,重物动能变化量ΔE k =________ J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设从O 点到A 、B 、C 点的距离分别为h A 、h B 、h C ,并测得读数.则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将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的物理常量数值代入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选用测得的物理量和已知的物理常量符号表示),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在(2)中计算得到的ΔE k 相等,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答案 (1)12.50 (2)0.140 (3)mgh B解析 (1)通过刻度尺可读出B 点与O 点之间的距离是12.50 cm ,读数时要注意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即需要估读一位.(2)根据纸带可求出v B =h AC 2T =(15.80-9.10)×10-22×0.02m /s =1.675 m/s , 所以动能的改变量:ΔE k =12m v B 2-0≈0.140 J (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增加量,物体机械能守恒,所以表达式是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 =mgh B .4.如图5甲,某实验小组采用常规方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完成后,该小组又把水平木板改为竖直木板再次实验,如图乙所示.图中小球半径均相同、质量均已知,且m A >m B ,B 、B ′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图5 (1)若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2)若采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 .必须测量B ′O 、BN 、BP 和BM 的距离B .必须测量B ′N 、B ′P 和B ′M 的距离C .若m A B ′P =m A B ′M +m B B ′N ,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D .若m A B ′N =m A B ′M +m B B ′P,则表明此碰撞动量守恒 答案 (1)OM 、OP 和ON 的距离 (2)BC解析 (1)如果采用题图甲所示装置,由于小球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故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速度进行验证,故需要测量OM 、OP 和ON 的距离;(2)采用题图乙所示装置时,利用水平距离相等,根据下落的高度可确定飞行时间,从而根据高度可以表示出对应的水平速度,故需测量B ′N 、B ′P 和B ′M 的距离,小球碰后做平抛运动,速度越快,小球运动相等的水平距离时,小球下落的高度越小,单独一个球下落时,落点为P ,两球相碰后,落点分别为M 和N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m A v 1+m B v 2,而速度v =l t ,根据h =12gt 2可得t =2h g ,则可解得:v =BB ′2B ′Pg ,v 1=BB ′2B ′M g,v 2=BB ′2B ′N g ;代入动量守恒表达式,整理可得:m A B ′P =m A B ′M +m B B ′N,故选B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24 力学教材实验拓展
1.如图1甲所示,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有两个光电传感器A 、B ,AB 间距为L ,滑块P 上固定一遮光条,P 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 ,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采集数据后与计算机相连.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 、B 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U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
图1
(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P (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P ,当图乙中的t 1________t 2(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宽度d ,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 =________ mm.
(3)将滑块P 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钩码Q 相连,将滑块P 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利用测定的数据,当关系式2mgL m +M =__________成立时,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重力加速度为g ,用题中给定的物理量符号表达)
答案 (1)= (2)8.476(8.476~8.477均可)
(3)⎝⎛⎭⎫d t 22-⎝⎛⎭⎫d t 1
2 解析 (1)轻推滑块P ,当题图乙中的t 1=t 2时,说明滑块P 经过两光电门的速度相等,则气垫导轨已经水平.
(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8 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7.6 mm =0.476 mm.由读数规则可得
d =8 mm +0.476 mm =8.476 mm ;
(3)滑块P 经过两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v 1=d t 1;v 2=d t 2;若机械能守恒则满足:mgL =12
(m +M )v 22-12(m +M )v 12,即满足2mgL m +M =⎝⎛⎭⎫d t 22-⎝⎛⎭
⎫d t 12. 2.如图2所示,某实验小组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根粗细均匀、不可伸长的细线的最大承受
力.将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刻度尺(刻度尺固定)上A点,在所测细线的中点挂一个轻重适中的钩码,另一端B可以在刻度尺上左右移动.当A、B间的距离增大到某一值时,细线刚好被拉断,已知钩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图2
(1)实验小组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填物理量名称和符号,如“高度h”):
(2)所测细线最大承受力大小的计算表达式为________(用已知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答案(1)A、B间距离d细线总长度L
(2)mgL
2L
2-d2
解析(1)由题意知,需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细线上的拉力,根据几何关系,需测量A、B 间距离d和细线总的长度L;
(2)对钩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得:L2
4
-d2
4
L
2
=
mg
2
F T
,解得细线上拉力为:F T
=mgL
2L2-d2
.
3.某同学用图3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正确操作后获得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他用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毫米刻度尺测得纸带上自0点到连续点1、2、3、4、5、6的距离分别为:d1=1.07 cm、d2=2.24 cm、d3=3.48 cm、d4=4.79 cm、d5=6.20 cm、d6=7.68 cm.已知实验所用交流电频率为f=50 Hz.
图3
(1)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各点速度v 的二次方为纵坐标,以各点到0点的距离d 为横坐标,作v 2-d 图象,所得图线为一条斜率为k 的倾斜直线,不考虑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用m 、M 、k 表示).
答案 (1)0.60 (2)2.0 (3)k (m +M )2m
解析 (1)打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v 2=d 3-d 12T =(3.48-1.07)×10-2
2×0.02
m /s ≈0.60 m/s (2)由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a =d 36-d 039T 2=d 6-2d 39T 2
=(7.68-2×3.48)×10-2
9×0.022 m /s 2=2.0 m/s 2 (3)由v 2=2ad 可知v 2-d 图象的斜率为k =2a ,则a =12
k ;由牛顿第二定律:mg =(m +M )a ,解得g =k (m +M )2m
. 4.甲、乙两同学均设计了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图4
(1)甲同学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其中A 为一质量为M 的长直木板,B 为木板上放置的质量为m 的物块,C 为物块右端连接的一轻质弹簧测力计.实验时用力将A 从B 的下方抽出,通过C 的读数F 1即可测出动摩擦因数.则该设计能测出________(选填“A 与B ”或“A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其表达式为μ=________.
(2)乙同学的设计如图乙所示.他在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上固定有A 、B 两个光电门,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带有遮光片的物块在其间的运动时间,与跨过定滑轮的轻质细绳相连的轻质测力计能显示挂钩处所受的拉力.
实验时,多次改变沙桶中沙的质量,每次都让物块从靠近光电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读出
多组测力计示数F 及对应的物块在两光电门之间的运动时间t ,在坐标系中作出F -1t 2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 ,与纵轴的截距为b ,因乙同学不能测出物块质量,故该同学还应测出的物理量为____________.根据该测量物理量及图线信息可知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μ=____________.
答案 (1)A 与B F 1mg
(2)光电门A 、B 之间的距离x
2xb kg 解析 (1)当A 达到稳定状态时B 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与B 所受的滑动摩擦
力F f 大小相等,即F 1=F f ,B 对木板A 的压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mg ,由F f =μF N 得,μ=F f F N
=F 1mg
,μ为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
x =12at 2,解得:a =2x t 2 对于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则:F =2mx t 2+μmg
则图线的斜率为:k=2mx,纵轴的截距为b=μmg;
k与摩擦力是否存在无关,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b
mg
=2xb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