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篇)修订版20160621

合集下载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手术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治疗的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治疗的管理达到最佳效果并不断改进,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手术治疗管理的流程、措施以及持续改进的方法。

一、手术治疗管理流程1.患者评估与手术决策在手术治疗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的风险与益处等。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将手术的风险与可能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治疗。

2.手术安排与准备在手术治疗前,医疗机构需要进行手术安排与准备工作。

这包括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麻醉的准备等。

同时,医生要对手术流程和操作细节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培训,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3.手术执行与监测手术执行阶段是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程进行手术,保证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监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也十分关键,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4.手术术后管理手术术后管理是手术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状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干预。

同时,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手术治疗管理措施1.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医疗机构作为手术治疗的提供者,应承担起管理责任。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治疗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确保手术治疗的流程和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手术技术的培训与考核,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2.手术风险评估与控制在手术治疗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风险判定。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手术风险评估工具,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因素。

同时,医生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有规定 及流程 2.手术室 负责 3.均知晓
3. 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及流程。
【 B】符合“ C”,并
1. 对病理报告(肿瘤)与术中快速冰冻切
片检查及术后诊断不一致时,有追踪与
讨论的规定与程序,其结果有记录。
2.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
反馈和整改措施。
3. 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 100% 。
符合规范
1.在病历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 1. 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手
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 术记录(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刀
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签名)。
2. 参加手术医师在术后即时完成术后首
次病程记录。
3. 相关人员知晓上述规定。
【 B】符合“ C”,并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
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4.6.3.1
【 C】
部分医师未及 与患者谈话时确保 1 个月
1. 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
时签字
医师及患者家属签
在患者手术前履行
与程序。
字完整
知情同意。
( 1)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进行,知情
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
( 2 )手术前应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评审标准
评价要点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4.6.1 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有
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 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4.6.1.1
【 C】
有手术医师资格分
1. 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 度与程序。
级授权管理制度与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制定与每位医师手术权限与资格、能力相符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将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

列出本院开展的二、三级手术的目录。

职能科室定期对手术医师的能力进行评价与再授权。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程序并认真落实。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订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1、制定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估。

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确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

其内容应包括: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手术风险评估、术前准备、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2、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和方案并记录于病历中。

计划与方案应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1、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程序,知情同意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医患双方共同签字。

手术前向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告知的内容有:①手术指征、手术风险与利弊、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可能的并发症及其他可供选择的诊疗方法等,②,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其他可选择办法等。

2、肿瘤患者的手术应以病理诊断为决定手术方式的依据。

根据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如需要调整手术方式的,在手术前应向患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充分说明征理由以征得患方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篇)修订版20160621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篇)修订版20160621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篇)质管部2016年6月修订版目录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准入制度 (3)2、手术医师资格认定与手术授权管理办法 (6)3、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7)4、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9)5、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0)6、术前讨论制度 (10)7、手术治疗计划(方案)相关规范 (11)8、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程序 (14)9、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17)10、重大手术报告审批流程 (19)11、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23)12、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26)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31)1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 (39)15、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 (43)16、术后患者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44)15、术后严重并发症报告制度 (46)16、“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48)质管部二甲复审“第四章六条”相关规章制度汇总——质管部2016年6月修订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准入制度为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94号)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标准及手术批准权限(根据湖南省卫生厅颁发文件调整)(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手术分级管理目录以卫生部、省卫生厅颁发为准):1、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2、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5、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者需要输血时,其手术级别相应提升一级。

(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三)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根据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从事专业工作时间与职责限定:1、低年资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级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的临场指导下,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三级手术的助手。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手术治疗作为医院的重要环节,对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和质量,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本文将就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展开讨论,涵盖手术前、中、后各个环节以及相关管理和改进策略。

一、手术前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前的核查是确保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全面细致。

核查内容包括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仪器、药物过敏等重要信息。

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采用扫描二维码或使用电子标签等方式,提高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2.手术风险评估制度针对不同手术风险的患者,医院应建立相应的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手术手段等因素,确定手术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还可以作为医院内部质量监控和改进的依据。

3.手术前团队沟通制度手术前,手术团队应进行全面的团队沟通,明确分工和责任,确保信息流畅和无障碍。

医院可以建立手术前团队沟通制度,规范团队成员的沟通内容和方式,减少信息交流的误差和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和手术安全性。

二、手术中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1.手术间操作规范制度手术间操作规范制度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基础。

医院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手术间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场地的清洁消毒、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和消毒等。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手术间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督查,确保每位手术人员严格遵守规定,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2.手术器械管理制度手术器械是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对其管理要求严格。

医院应建立手术器械管理制度,包括器械的采购、存储、清洁消毒和定期检验等。

此外,医院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手术器械追溯体系,追踪器械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手术的安全和质量。

3.手术过程监控制度手术过程监控是对手术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医院可以建立手术过程监控制度,利用现场摄像、运动捕捉等技术手段,对手术过程进行录像或实时监控。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手术是医疗行为中一项高风险的技术活动,对患者的安全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障手术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管理水平,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本文将从手术质量管理、手术安全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探讨手术治疗管理的关键内容和持续改进方案。

一、手术质量管理1. 术前准备: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和手术适应性评估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术前评估流程和标准,确保患者在手术前得到充分的了解、知情同意和准备。

2. 手术流程控制:手术流程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患者标识、手术场洁净等。

手术中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应通过手术操作规范进行统一,避免操作风险和错误操作。

3. 病案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病案管理体系,确保手术记录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手术记录应包括手术过程、操作人员、手术器械、用药情况等详细信息,以便后续的术后管理和病例分析。

4. 手术后评估:手术后应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记录,包括手术效果、并发症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术后评估体系,通过对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分析,持续改进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

二、手术安全1. 风险评估与预控:手术前应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包括手术前准备、麻醉风险评估、手术环境准备等。

医疗机构应建立手术风险管理体系,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 手术操作规范: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手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

手术器械的选择、使用和消毒等都应符合标准和规范,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可靠。

3. 感染控制:手术过程中的感染是患者安全的重要威胁,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术室洁净化、手术器械消毒和隔离措施等,有效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

4. 急救准备: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医务人员应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技术。

手术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医务人员应经过急救培训,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和抢救。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精编文档).doc

六、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1)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1)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目录(3.3)(4.6)1.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制度(3.3.1.1,等级医院评审对应条款内容,下同)2、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流程(3.3.2.1)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3.3.3.1)(核心制度)(★核心条款,下同)4.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3.3.3.1)(★)5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4.6.1.16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流程4.6.1.27、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4.6.2.1)8.、术前讨论制度(4.6.2.1)(核心制度)9、手术知情同意制度与程序(4.6.3.1)10. 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流程(4.6.4.1)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管理制度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评估手术风险,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病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二、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片、三大常规、凝血、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及感染筛查(乙肝、HCV、HIV、梅毒抗体),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三、手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可能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大,术前需备血。

四、手术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病历上详细记录。

五、应切实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相关管理及准备工作,术前需要麻醉会诊的,临床科室与麻醉科一起做好病人的术前评估工作。

麻醉科和手术室应加强监管力度,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3.强化术中感染控制措施,定期对手术室环境、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严格手术器械的灭菌流程。
(三)术后管理提升
1.制定标准化术后康复流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2.加强术后疼痛管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3.建立术后随访制度,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管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3.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院品牌形象;
4.增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五、实施方案
1.成立手术治疗管理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制定详细的手术治疗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工作要求;
3.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方案的有效执行;
4.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改进措施。
2.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根据手术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建立风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八、患者沟通与服务
1.加强医患沟通,通过术前谈话、术后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需求和期望,提供个性化服务。
2.建立患者投诉和建议渠道,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回应和整改。
3.定期组织患者满意度调查,从患者角度评估手术治疗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2.加强对新入职医护人员的手术治疗规范化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手术治疗流程。
3.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七、资源保障与支持
1.加大对手术室硬件设施和设备的投入,确保手术室环境满足手术需求。
2.优化手术室人员配置,确保手术团队的专业化和高效运作。
3.建立手术治疗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手术治疗相关的研究和持续改进项目。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 (2)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 (2)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目录(3.3)(4.6)11.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4.6.4.2)12、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和协调机制(4.6.4.2)13、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4.6.5.1)14、手术后标本病理学检查规定与流程(4.6.6.2)15、病理报告与快速冰冻及术后诊断不一致时的追踪与讨论的规定(4.6.6.2)16. 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流程(4.6.7.1)17、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4.6.7.2)18.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监控流程(4.6.8.3)(★)19、二三级手术目录(4.6.1.1)20、手术医师能力定期评价与再授权档案(4.6.1.2)21、手术室管理工作制度22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急诊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一、进行急诊手术时各部门人员职责1、手术科室医生:决定急诊手术,通知手术室和麻醉科。

2、麻醉科:及时会诊、及时实施麻醉。

3、手术室:及时安排急诊手术。

二、急诊手术。

是指病情紧迫,经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手术,否则就有生命危险的手术。

三、特急手术。

是指由于病情危重累及生命而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抢救的手术,如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严重的肝脾损伤、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开放性心胸外伤、气管异物、大血管破裂等。

四、工作制度及要求1、急诊手术权限:病房急诊手术由病房医疗组组长或科主任决定,急诊室病人由当天值班最高级别医生决定,并遵照《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执行。

2、急诊手术范围:急诊手术指病情紧迫,需在最短时间内手术,多见于创伤、急腹症、大出血、急性/严重感染、危及母子安全的产科急症等情况。

3、急诊手术流程:(1)治疗医生发现病人需要急诊手术应立即请示医疗组组长或当天值班级别最高医生,必要时应请示科主任。

(2)决定手术后,立即通知手术室、麻醉科。

(3)由急诊室尽快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配血、术前准备。

(4)决定急诊手术后,主刀或第一助手应在急诊室详细向患者和/或家属说明病情、手术必要性、手术风险、替代治疗等情况,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30手术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51. 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一)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护士按照制度、程序与病情评估/诊断的结果为患者提供规范的同质化服务。

(二)根据现有医疗资源,按照医院现行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用单病种过程质量等质控指标,监控临床诊疗质量;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综合诊疗,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住院诊疗计划或方案。

(三)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或方案的适宜性,并记入病历。

(四)用制度与程序管理院内、院外会诊,对重症与疑难患者实施多学科联合诊疗活动,提高会诊质量和效率。

(五)运用国内外权威指南与有关循证医学的证据,结合现有医疗资源,制定与更新医院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南或规范,培训相关人员,并在临床诊疗工作遵照执行。

(六)为出院患者提供规范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七)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检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执行的因素,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

(八)对提供新生儿住院诊疗的医院,应当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建立符合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2. 持续提高诊断、治疗质量,包括:诊断准确,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3. 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一)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有定期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评价与再授权的机制。

(二)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三)患者手术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术前诊断、手术目的和风险、高值耗材的使用与选择,以及其他可选择的诊疗方法等。

手术疗法管理与连续改良方案

手术疗法管理与连续改良方案

手术疗法管理与连续改良方案1. 背景介绍手术疗法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对手术疗法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不断的改良。

2. 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手术疗法,以下措施可以被采取:2.1. 资质要求与培训确保医生和护士团队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在手术疗法的执行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

2.2. 设备和设施管理手术室的设备和设施应该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3. 护理措施术前和术后护理工作的严密配合,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法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4. 感染控制手术疗法中的感染风险较高,因此需要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包括手术室的清洁、操作人员的手卫生、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等。

3. 连续改良方案3.1. 定期评估和反馈建立评估机制,通过收集手术疗法的数据和患者的反馈,不断分析和改善手术疗法的效果。

3.2. 完善培训计划根据手术疗法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持续更新培训计划,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3.3. 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议,与其他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手术疗法的不断改良。

3.4. 加强科研和临床试验积极开展科研和临床试验,探索新的手术疗法和治疗方案,为手术疗法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4. 结论通过综合的手术疗法管理和不断的连续改良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请注意,以上文档只是提供了一个模板和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
4.相干人员知晓上述轨制与流程.
.2
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包管急诊手术及时与平安.
1.有急诊手术管理的相干轨制与流程.
2.对相干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
3.相干人员知晓上述轨制和流程.
4.有急诊手术绿色通道的包管措施和调和机制.
.1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1.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特殊情况下,由一助书写,主刀签名).
2.对术前履行知情同意有明确的时限请求,并记录.
3.知情同意书由手术医师先签署,然后由患者或家属、授权拜托人签署.
4.对手术医师进行相干教育与培训.
.1
有严重手术陈述审批轨制.
1.有严重手术(包含急诊情况下)陈述审批管理的轨制与流程.
2.有明确须要陈述审批的手术目录.
3.对临床科室手术医师进行相干教育与培训.
.1
拟定患者术后医疗、护理和其他服务计划.
1.有术后患者管理相干轨制与流程.
2.相干人员知晓上述轨制与流程.
.2
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到位.
1.医务人员熟悉手术后罕见并发症.
2.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3.对骨关节与脊柱等大型手术、高危手术患者有风险评估、有预防“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的惯例与措施.
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请求并记录在病历中.
4.对相干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拟定手术医治计划方案.(★)
1.为每位手术患者拟定手术医治计划或方案.
2.根据手术医治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筹办.
.1
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
1.有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干轨制与程序.

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

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
华蓥市群众医院调理品量禁锢督查表之阳早格格创做
本能科室
医务科
督查科室
时间
督查名目
督查真量
存留问题
整理修议
.1
有脚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造造度取典型文献.
1、脚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造真止良佳,无越级脚术或者已经授权专断启展脚术的案例.
.1
有患者病情评估取术前计划造度.
1.有患者病情评估造度.
2.有术前计划造度.
2.对于术前履止知情共意有精确的时限央供,并记录.
3.知情共意书籍由脚术医师先签署,而后由患者或者家属、授权委派人签署.
4.对于脚术医师举止相闭培养取训练.
.1
有要害脚术报告审批造度.
1.有要害脚术(包罗慢诊情况下)报告审批管造的造度取过程.
2.有精确需要报告审批的脚术目录.
3.对于临床科室脚术医师举止相闭培养取训练.
3.对于术前计划有精确的时限央供并记录正在病历中.
4.对于相闭岗位人员举止训练.
.2
根据临床诊疗病情评估的截止取术前计划,造订脚术治疗计划规划.(★)
1.为每位脚术患者造订脚术治疗计划或者规划.
2.根据脚术治疗计划或者规划举止脚术前的各项准备.
.1
正在患者脚术前履止知情共意.
1.有降真患者知情共意管造的相闭造度取步调.
2.介进脚术医师正在术后立即完毕术后尾次病程记录.
3.相闭人员晓得上述确定.
.2
脚术离体构造(肿瘤)必须干病理查看,精确术后诊疗并记录.
1.对于脚术后标本的病理教查看有精确的确定取过程.
2.脚术室有简直步伐包管确定取步调的真止.
3.相闭人员晓得上述造度及过程.
4.对于病理报告取术中赶快冰冻切片查看及术后诊疗纷歧致时,有逃踪取计划的确定取步调,其截止有记录.

手术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

手术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

手术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引言手术是医疗过程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介绍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以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1.手术管理流程1.1 术前准备在手术前,医疗团队应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评估和检查、手术室的准备和消毒、手术器材的准备等。

术前准备工作的良好执行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1.2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手术,包括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无菌操作、术中监测等。

同时,医疗团队应做好沟通和协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

1.3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包括患者的疼痛处理、切口护理、并发症的处理等。

医疗团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术后管理,以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2.手术质量监控为了提高手术质量,医疗机构应设立手术质量监控机制。

具体包括:定期召开手术质量评审会议,对手术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为持续改善提供参考;设立手术质量统计指标,例如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定期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建立手术不良事件报告和分析系统,对手术不良事件进行事后追踪和分析,以防止再次发生。

3.持续改善方案根据手术质量监控的结果,医疗机构应制定持续改善方案,不断提高手术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包括:定期进行手术管理流程的审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最新的技术和规范;加强医疗团队的培训和专业知识更新,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机制,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针对性地优化手术管理。

结论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是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措施。

通过规范手术管理流程、加强手术质量监控和实施持续改善方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手术治疗服务。

以上是手术管理与持续改善方案的一个示例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1)

医院手术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制度与流程(1)

1.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制度( 3.3.1.1,等级医院评审对应条款内容,下同)2、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流程( 3.3.2.1 )3、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同)4.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3.3.3.1 )(★)5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 4.6.1.16 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流程 4.6.1.27、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4.6.2.1 )8.、术前讨论制度9、手术知情允许制度与程序(4.6.3.1)10. 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与流程(4.6.4.1)一、凡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各级医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评估手术风险,如有不利于手术的疾病必须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二、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术前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片、三大常规、凝血、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及感染筛查 (乙肝、 HCV、HIV、梅毒抗体) ,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者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和风险评估以及履行知情允许手续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三、手术前评估患者术中可能出血量,如出血量较大,术前需备血。

四、手术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向病人及家属或者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病人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允许并由病人或者病人授权代理人签字。

如遇紧急手术或者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或者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执行,报告医务科或者总值班,在病历上详细记录。

五、应切实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相关管理及准备工作,术前需要麻醉会诊的,临床科室与麻醉科一起做好病人的术前评估工作。

麻醉科和手术室应加强监管力度,做好记录,及时上报。

六、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所有手术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有科主任主持讨论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记录在术前讨论记录本及病程记录内,并上报医务科或者业务院长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篇)质管部2016年6月修订版目录1、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准入制度 (3)2、手术医师资格认定与手术授权管理办法 (6)3、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 (7)4、手术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9)5、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0)6、术前讨论制度 (10)7、手术治疗计划(方案)相关规范 (11)8、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及程序 (14)9、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17)10、重大手术报告审批流程 (19)11、急诊手术管理制度 (23)12、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26)1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31)1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与规范 (39)15、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 (43)16、术后患者管理制度及处理流程 (44)15、术后严重并发症报告制度 (46)16、“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48)质管部二甲复审“第四章六条”相关规章制度汇总——质管部2016年6月修订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准入制度为建立健全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手术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卫办医政发〔2012〕94号)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各级医师手术权限、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标准及手术批准权限(根据湖南省卫生厅颁发文件调整)(一)手术分级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手术分级管理目录以卫生部、省卫生厅颁发为准):1、一级手术: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手术。

2、二级手术: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手术。

5、择期手术患者,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者需要输血时,其手术级别相应提升一级。

(二)各级医师手术权限(三)各级人员参加手术范围,根据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从事专业工作时间与职责限定:1、低年资住院医师可担当一级手术的术者,二级手术的助手;高年资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的临场指导下,担当二类手术的术者,三级手术的助手。

2、主治医师可担当二级及以下手术的术者,或在副主任医师的临场指导下,担当三级手术的术者,四级手术的助手。

3、副主任医师可担当三级及以下手术的术者,或在主任医师的临场指导下,担当四级手术术者。

4、主任医师可担当四级及以下手术术者。

5、上级医师均有权有责指导下级医师进行手术,检查监督全科手术,以确保手术质量、安全。

(四)手术医师资格准入标准1、一、二类手术:参加该类手术5-10例经历(作为一助参与10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5例),手术操作熟练,相应资质医师方可申请。

2、三、四类手术:参加该类手术5-10例经历(作为一助参与10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5例),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相应资质医师方可申请。

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按照医院有关管理规定,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由科室成立手术专家组方可实施。

(五)手术批准权限:包括决定手术时间、指征、术式、手术组成员的分工等。

1、一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二类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审批。

3、三、四类手术由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审批。

4、四类手术中的疑难重症大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二、手术医师资格授权管理医院实行手术分级管理,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聘任专业技术资格,依照手术准入标准,结合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和医疗安全,进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

(一)手术医师资格授权管理组织1、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为本院医师手术分级权限授予终审部门。

2、医务科负责遵照卫生部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医师手术分级权限的审核;不定期监督执行情况。

3、手术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医师的业务能力考核及手术分级权限的初步认定。

(二)医师手术权限申报、审核、授予程序1、手术医师个人提出申请科室组织医师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出申请,申报与个人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资质及工作能力相对应的手术权限。

2、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评审意见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围手术期管理和实际手术操作水平,对申请医师进行综合考核,填写《手术医师业务能力评价表》,科主任确认后,连同科室《医师手术分级表》报医务科。

3、医院审批医务科结合“24小时内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涉及手术的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审核,符合授权条件者报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授权。

4、医院将医师手术权限全院公示,纳入医师技术档案管理。

(三)实施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医师手术权限医院根据手术医师聘任专业技术资格及聘任年限的变化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状况,每年组织进行医师手术权限的申报、审核、授予工作。

手术科室每年对科室医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原始考核成绩交医务部作为调整医师手术权限的重要依据。

对“涉及手术的投诉或纠纷”及“24小时内非计划再次手术”负主要责任者;对越级手术、擅自开展未经授权或卫生行政部门明确要求立即停止、废除或者禁止开展的手术项目等违规情况,不授予或取消该手术权限或手术资格降级。

对因各种原因被降级处理的医师,医务部应立即对其手术权限进行调整,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知相关科室。

被降级处理的医师,可在降级期满后重新申报该类手术操作权限,由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医务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严格考核后确定是否恢复手术权限。

三、管理原则(一)本制度实施的首次医师手术分级权限由科室根据医师业务能力认定,医务科审核后医院授予。

(二)手术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分级权限,需遵循《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有关“择期手术患者,若需要全身麻醉(含基础麻醉)或需要输血的手术,其手术级别提升一级”规定。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分级范围的手术,由麻醉科负责监督。

如有违反,麻醉科有权拒绝,产生的后果由相关科室和当事医师负责。

若麻醉科监管不力,麻醉科相关责任人负连带责任。

医务部将不定期督查执行情况。

(三)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术者不能继续胜任手术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如不请示上级医师所造成的后果由手术医师承担。

手术发生意外,手术医师应及时处理,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积极参与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遇有急危重症患者确需行紧急手术以挽救生命时,值班医师可以超越被审定的手术权限,应在手术的同时尽快与上级医师联系,上级医师接到报告后应尽快参加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认定与手术授权管理办法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施行手术的责任心,达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培养外科医师的目的。

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该管理办法。

一、分级管理原则参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二、手术授权程序:1、根据手术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手术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履行申请审批程序,扩大申请医师相应的手术权限。

具体程序如下:申请人完成规定手术例数后,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注明完成手术名称及数量;撰写手术体会,内容包括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的认识等;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后交科主任,科主任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则签署意见上报医教科。

医教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技术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根据手术权限审批条件,结合申请人围手术期水平、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2、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因为一年内手术医师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而导致非计划再次手术达到2例者,区院将降低其手术权限一级或限制其部分手术权限3至6个月。

3、手术医师不得超权限实施手术,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手术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手术医师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实施手术权限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手术分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依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院《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实施动态化管理。

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一)手术医师能力评价时间为每两年度复评一次。

(二)评价标准:1.对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者,视为手术能力评价格,可授予同级别手术权限。

2.预申请高一级别权限的医师,除达到本级别手术种类完成80%以外,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符合受聘卫生技术资格,对资格准入手术,术者必须是以获得相应专项手术准入资格者;(2)在参与高一级别手术中,根据手术级别需要依次从二助、一助做起,分别完成该级别手术3例:(3)承担本级别手术时间满两年度;(4)承担本级别手术期间无较大医疗过错或事故主要责任(以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结果为准)。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或降低期手术操作权限:(1)达不到操作许可必须条件的;(2)对操作者实际完成质量评估后,经证明其操作并发症的发生率超过操作标准规定的范围者:(3)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或屡次违反操作规程的;(4)在奉级别手术种类完成达不到50%:(5)离职者、退休未被返聘人员予取消手术权限。

、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审核程序(一)手术医师提出申请医师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审批表》(附件1),资质发生变动的医师,填写《手术医师资质再授权审批表》(附件2)(二)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根据上述规定,对科室《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及手术范围》(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部行政部门对我院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见:我院《手术级别申请和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讨论,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初步认定其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各手术科室制定新年度《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及手术范围》,提交医务科;(二)医务科复核认定后,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三)申请更高一级手术权限的各级医师,首先需符合申请高一级手术权限的资历,在上级医师开展该项手术时担当手术一助三例,后在上级医师临床指导下(上级医师担任该项手术一或二助),自己能熟练主刀完成该项手术三例,经指导老师,科主任确认,院手术级别管理委员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四)科主任组织科内专家小组、上级指导医师对其技术能力讨论评价后,填写科室意见,提交医务科;(五)医务科组织专家组(包括本学科专家、麻醉科、手术室、药剂科、院感控办等相关专业),结合科室意见,对其进行理论及技能的综合考核评估,考核合格者,提交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对资格准入或再授权申请进行审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