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5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亩产及总产量(2014年)续表3

合集下载

中国2015年农业综合统计

中国2015年农业综合统计

61711.26
9100.32
5703.94
393.54
23.27
442.42
105.51
1.00
3148.21
499.57
303.41
1047.83
146.54
8.25
2545.11
583.42
2602.94
2421.51
495.28
10.58
409.67
23.70
0.82
2764.09
675.68
273
112
15.73
0.67
249.94
65
27
14.12
1.85
955.57
61
24
摘编自《中国财政年鉴2016》
中国2015年农业综合统计
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
农民合作社(含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个)
高标准农田建设(小万计亩)
种植基地项目 养殖基地项目
77.46
189
142
35
3.59
3
3
0.7
地区
全国合计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大连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宁波 安徽 福建 厦门 江西 山东 青岛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深圳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兵团 黑龙江农垦 广东农垦
土地治理项目 生态综合治理(万亩)
中低产田改造(万高亩标) 准农田示范工草程原((万场亩)建) 设
2
1.50
3
167.10
52.70
产业化经营项目
中国2015年农业综合统计
经济林.蔬菜.药材水等产种养植殖面面积积((万万亩畜亩)禽) 养殖(万头.只新)建及改扩建加工农项业目生(产个服) 务项目(个)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12-08 15:30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5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340.5千公顷(170010.7万亩),比2014年增加617.9千公顷(926.9万亩),增长0.5%。

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5648.9千公顷(1 43473.4万亩),比2014年增加1045.4千公顷(1568.1万亩),增长1.1%。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482.9公斤/公顷(365.5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7.8公斤/公顷(6.5公斤/亩),提高1.8%。

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982.9公斤/公顷(398.9公斤/亩),比2014年增加90.8公斤/公顷(6.1公斤/亩),增长1.5%。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12428.7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 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

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11445.1 亿斤),比2014年增加1484.6万吨(296.9亿斤),增长2.7%。

国家统计局2015年12月8日表12015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情况表2 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市)粮食产量注:由于小数位计算机自动进位原因,分省合计数与全国数略有差异。

关于粮食产量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

(一)调查方法粮食产量统计调查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小品种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农业生产经营户和经营单位。

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负责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各省(区、市)统计局负责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工作。

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调查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稻谷、小麦和玉米等。

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区内所有农作物进行清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进而推算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结果相乘得到产量。

2015年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全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逐步显现,积极因素不断聚集,摆脱了从去年以来的低迷徘徊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步回升,经济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263149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2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1562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09151万元,比上年增长4.6%;第三产业增加值850785万元,比上年增长9.9%。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5.5:42.2:32.3,与2014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369元(现行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08%。

农业产值:初步统计,201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农业总产值68.42亿元,增长5.23%;林业总产值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7%;牧业总产值3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渔业总产值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9%,农林牧渔服务业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6%。

农业、林业、农业服务业比重上升,牧业、渔业比重下降。

各行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60.88%,提高0.16个百分点;林业4.0%,提高0.41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2.65%,提高0.13个百分点;畜牧业28.27%,下降0.66个百分点;渔业4.20%,下降0.03个百分点。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9068公顷,比上年增加2636公顷,增长1.69%。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9600公顷,比上年增加1010公顷,增长1.2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599公顷,比上年减少1666公顷,下降4.59%。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统计(1990-2015)(三)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统计(1990-2015)(三)
100.0 90.8
76.1 20.1
20.1
0.3
0.3 54.2 0.5 0.92.1 0.0 0.0
0.7 0.0 0.0
0.0 0.0 0.0
0.0 0.2 0.2 0.3
4.3 0.7 0.3 0.2 0.1 0.8 0.2
单位:%中国主要年份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统计(1990-2015)(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0)(三)
指标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一.粮食
夏收粮食 (一)谷物
1.稻谷 (1)早稻 (2)中稻和一季晚稻 (3)双季晚稻
2.小麦 (1)冬小麦 (2)春小麦
3.玉米 4.谷子 5.高梁 6.其他谷物 大麦 (二)豆类 大豆 绿豆 红小豆 (三)薯类 马铃薯 二.油料作物 花生 油菜籽 芝麻 胡麻籽 向日葵 三.棉花 四.麻类 黄红麻 苎麻 大麻 亚麻 五.糖料 (一)甘蔗 (二)甜菜 六.烟叶 烤烟 七.药材
2015年
100.0 61.8 14.3 46.4 12.2 1.7 8.7 1.8 10.4 7.8 2.5 20.8 0.5 0.6 2.0 0.4 5.3 2.6 0.4 0.1 10.2 7.6 8.6 1.2 5.4 0.1 0.4 1.4 3.5 0.1 0.0 0.1 0.0 0.0 2.6 2.4 0.2 1.5 1.4 2.4
东北 2014年
100.0 90.6 0.3 74.8 20.5
20.5
0.7
0.7 52.1 0.5 0.9 0.1 0.0 14.0 13.2 0.5 0.2 1.8 1.7 3.0 2.2 0.0 0.0
0.5 0.0 0.0
0.0 0.0 0.1
0.1 0.3 0.2 0.4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6-04-22 文章点击率3887次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5年东莞生产总值(GDP)627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0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9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增长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0.3:46.3:5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616元,增长8.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99.13亿元,增长8.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05.02亿元,增长12.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8.5%,房地产业增长18.1%,其他服务业增长11.6%。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总数71.33万户,同比增长13.3%。

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5.64万户,增长22.7%;个体户登记45.61万户,增长8.7%。

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5.3%。

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2015年,全市工商新登记12.30万户,增长7.7%;新登记企业54921家,增长20.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

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0%。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2015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 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