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 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2.学习文章中的外貌、言行、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来整体把握文意、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1、体会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品评梁任公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导入清华大学是我们每个学子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有没有同学知道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板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清华大学为什么要选取这八个字定为校训呢,我来给大家说说这个校训的来历。
在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接受清华大学的邀请,来到清华大学讲学,讲题为《君子》,他就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即是以此二卦辞激励清华学子发奋图强、增厚美德。
这次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虽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华学子,将来即为社会之表率,语默作止,皆为国民所仿效。
设或不慎,坏习惯之传行急如暴雨,则大事偾f èn 矣。
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底柱,则民国幸甚矣。
”这些都体现着梁任公先生对学子的殷殷期盼,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清华学子,但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都可以用此来勉励自己。
2020届高中语文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标解读】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
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但是文章似浅实深,因为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情。
【学生分析】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历比较熟悉,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
学生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评点尝试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进来。
3、对于难点,由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仔细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
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及反思罗婕一、教学设想1.单元设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是写人记事散文单元的最后一篇选文。
单元学习要求是能透过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
我对这一要求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能体悟到写人叙事并不是对事情、人物单纯、平面的叙述描写上,应该是通过对事情、人物的叙述、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或观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写人叙事在选材中时要紧紧围绕自己最想表达的那一核心情感上的。
另外,这一要求也恰恰是对高中学生写作文的一个提升方向。
2.学情分析写人记事散文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能说是熟悉。
不陌生是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学过《背影》、《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枣核》等叙事散文,说不熟悉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散文”这一概念在初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更多的是看成记叙文来讲,学生对记叙、描写的方法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对散文这一文体特征要更强调,让学生明白叙事散文中叙事的意义。
3.文本分析郑桂华老师在《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一文提到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有“辨体”、“识人”、“断文”、“定点”四个步骤。
在这一理论的提示下,我对文章进行了分析思考。
“辩体”: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集中笔墨写了在一次演讲中所感受到的一个真实的梁启超;“识人”:梁实秋先生认为散文的美,美在恰当,不应有太多枝节,太繁冗的,有“割爱”的主张理论,他的散文风格简洁淡雅;“断文”:一次演讲,就让梁实秋终身念念不忘,让惜墨如金的他为此写过三篇文章,足以见得梁启超在他心中的地位。
梁实秋在文中两次提到这是一篇动人的演讲,他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哪到底是怎样的魅力呢,这就值得探究。
另外,这篇不足千字短小而精彩的文章恰恰体现出梁实秋本人的散文主张。
“定点”:根据以上分析,联系自身的教学特点,我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品人之“简单”及文之“简洁”,设计的话题就为“一段简洁的文,一个简单的人”。
高中语文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率直,独特证婚词寄爱徒徐志摩是梁启超的爱徒,梁启超爱志摩,在婚姻问题上又怨志摩。
在他看来,徐志摩遗弃发妻已是大逆不道,追求林徽因不成之后,又去爱朋友的夫人,那是大逆不道之最了。
徐志摩之父提出两个条件应允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一是必须请梁任公证婚,胡适做媒人;二是结婚费用自理。
梁启超本来不答应为他们证婚,无奈胡适苦苦相求,又实在是师生关系难舍,只好答应做证婚人,但是说明婚礼上他讲什么由不得外人。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举行,宾客如云,连陆小曼的前夫王受庆也送来了贺礼。
事前,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恋爱事迹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这一天总算是好事多磨有了结果,而且梁启超亲自证婚,让朋友们为徐志摩松了一口气。
在众宾客的期待下,梁启超发表证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二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婚礼上徐志摩、陆小曼自是羞愧难当。
礼堂里鸦雀无声,梁启超说完证婚词后很久宾客们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不过他们心里皆非常佩服:这才是梁任公,秉正率直。
事后,梁启超说:我平生演讲无数次,唯有这一次最为特别。
徐志摩说:我听了先生多少次课、谈话,唯独这次最铭心刻骨。
(一)背景链接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
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
课文题目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二)博览悦读对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的解读一、引用《桃花扇》的部分内容。
关于此点,一般理解为梁任公演讲感情投入得深,感情充沛而已。
那么,梁先生为什么演讲到此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呢?文本中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是左良玉在听到崇祯帝上吊而死的消息时悲痛万分而唱的一段曲词。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1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知识与能力】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过程与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融入文本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1902-1987)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经历:梁实秋,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高中语文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1.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描写梁启超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
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博闻强识、修养良好、开朗直爽、风趣幽默、办事认真、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2.梁任公先生的这样精彩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课外作业】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0-3
3-5
10-12
20-23
3-5
学生独立思考
师讲生听(听+想)
(讲+想+看+听)
师正音,学生读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文章段意
想+写+讲+听主要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草稿纸上组织答案并派代表作答,老师进行点评
师点拨,生答,师总结
总评或
反思
备注
备课内容多的可以加页,课堂模式位置也可以变动。
时间
设计意图
方法、策略
个人备课
①检查预习(或当堂预习)
②导入、目标、重难点呈现
③新授
④课内练习(及检测)
⑤课堂
小结
⑥布置作业及预习任务
【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对梁启超及作者梁实秋的了解
2检查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导入及目标重难点】
1.导入
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导入
2.目标
⑴分析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分析体会作者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高中语文 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设计意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任公先生的形象,呈现他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也不必面面俱到。
尽管尽管本文有的地方很精彩,但同学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学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爱好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爱好。
”所以,这堂课,我主要想通过对梁先生演讲细节描写的赏析来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2、简要了解作者梁实秋;【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先生所讲的杜诗、《桃花扇》、《箜篌引》来了解先生的性情与情感,是本课教学重点。
2、对《箜篌引》的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分析法结合同学自主争辩。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前面诗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再别康桥》生疏了浪漫诗人徐志摩,他在现代诗坛上名头之高、影响之大妇孺皆知,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使然之外,还得益于他成功地拜梁启超为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起点就置于众生之上了。
那么“虎爸”徐申如花了1000块大洋替徐志摩拜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看一看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介绍。
(设计意图:这段导语的设计力求激起同学的爱好,力求通过带有悬疑性的言语带动思考,调动同学心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必修1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由于在学习第一单元现代诗时,我通过《再别康桥》讲过徐志摩和梁启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讲这篇文章时,我就借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引出本文的仆人公。
梁启超、徐志摩这师徒二人一同消灭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我猜想编者是有意为之。
尤其是读完这篇散文,不禁佩服编者的用意,两个作品同是着眼于回忆的图景,但是我们看《再别康桥》,能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则看得人心中暖流涌动,令人感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对梁启超的评价和认识
对梁启超的评价和认识
梁启超的才华横溢: 作为近代中国文化 界的卓越先驱者, 梁启超在文学、历 史、哲学、政治、 经济、法学、新闻、 教育等诸多领域都 有卓越的成就和贡
献。
添加标题
梁启超的人格魅 力:他性格豪爽、 直率,敢于担当,
启发思考:梁任公的演讲让听众思考人生、社会、国家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听众积极思考,开 拓视野。
激励成长:梁任公的演讲让听众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励听众不断学习、成长,成为有用 之才。
对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梁启超的演讲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梁启超的演讲风格独特,语言生动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演讲的影响:这次演讲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因此受到了启发和鼓舞,走上了追求真理、 探索人生的道路。
演讲的内容和主题
演讲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演讲的主题:中国历史和文化
演讲的主要内容:介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传统
演讲的要点: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呼吁大家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 演讲的意义:通过演讲,梁任公先生向听众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激发 了听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梁启超的文化贡献和影响
演讲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梁启超的背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 家”。
演讲背景:1917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校讲演,演讲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 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他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反思+实录+说课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堂类型】:导读讨论课【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2.白描手法及虚实结合手法在刻画人物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学会用“略貌取神”的方法描写;(三)情感目标:以真“我”,以真义,慷慨为国;做有思想抱负、有家国情怀的人。
【学习重点】:白描、虚实结合、细节等手法的运用。
【难点预测】:《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在文中的含义。
【学法指导】:导读、自读、讨论、交流、总结、拓展【教学过程】:一、【目标定位,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自主扫清字词障碍。
2.学以致用,这篇文章是如何写出了梁任公的演讲之“美”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在描写任公时用了哪些可以借鉴的手法?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一)品人物:1.梁任公演讲稿的特点说明了什么?2.肖像描写的形和神你如何品味?3.开场白一段中的“一扫”“一翻”“一点”表现了什么?4.从他手指敲头、掩面顿足、先哭后笑等动作中你看到了什么?(二)品演讲内容:1.《箜篌引》中的“公”的极其反常的行为怎么理解?2.《桃花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老师事先补充)以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梁任公的哭笑有什么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了什么?三、【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一)品人物:1.预先写好,宣纸,整齐秀丽,浓墨→认真、严谨、字如其人,潇洒深挚。
2.不是“高富帅”,胜似“高富帅”,精短,秃头顶,宽下巴(因个性而美);不着西装,穿肥大的长袍(无拘无束,自由洒脱,布衣更显风采,气度非凡);步履稳健,左右顾盼(稳重当中有灵动,沉稳而睿智之美)。
3.“一扫”(犀利),“一翻”“一点”(谦逊而自负,幽默爽直)。
4.敲(博闻强记治学严谨而不失风趣,真实生动),掩、顿、笑,叹(深度投入,率真奔放,富有激情,至情至性,用心讲,用生命的经历讲,物我相融的境界。
)(二)品演讲内容:1.联系任公生平,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运动等。
投河之公与任公的精神何其相似。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圈点评注,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气度、风范。
2、合作探究,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3、感染熏陶,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技巧,体会细节描写中所表现的人物风采。
教学难点:领悟梁任公先生诵读《箜篌引》时所包含的一腔爱国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率性真纯,堪为大师风范。
有这样一首诗,大家一定喜欢,会背的一起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认识谁呀?他与陆小曼结婚时,有位国学大师给他们作这样一篇证婚词,也堪称天下绝唱:独此一版: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所离婚又结婚……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志摩、小曼,你们皆为过来人,希望你们不要再次成为再作过来人。
这样率性直爽的征婚词是谁写的呢,大家肯定已猜出做出,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梁任公先生,感受大师气度风范。
二、解题入文,感受任公神采。
(一)解题入文。
1、齐读标题一遍;再给“任”加着重号;再响亮来读;观察发音。
待学生主动纠正:任(rén)公。
2、解释出处——《庄子·外物》:任公子制成大钩巨纶,以五十头牛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
”一年后钓到使海水震荡、白波若山的大鱼,可供浙江、苍梧一带人们共同食用。
喻高远志趣。
3、怎么不直呼其名呢?——表恭敬!(学生说)梁实秋13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有幸成为当时四大国学导师之首的梁启超的学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9课《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可适当挖掘、引导,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于深刻的评价、精彩的描写及典型的材料中体会写人记事散文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解读文章题目作者怎么称呼梁启超先生?(明确:梁任公)如果换成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呢?(讨论:任公是梁启超的号,中国礼制中,对尊长直呼其名是极为逾矩,所以称其为任公先生)但为何不称其为梁总长呢?(讨论:梁实秋与梁启超为师生关系,不涉及政治上的上下属关系,这种关系更为纯粹,也因此,称其号更能体现作为学生的梁实秋对梁启超的崇敬之意。
)——切入点(情——敬)2.演讲铺垫以文中一句话概括之,即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中心语为学者,段一当时的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与任公相较,说那些人的演讲都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到此,第一次吊起了我们的胃口,任公先生的演讲果真有如此大的魅力么?(情)段二写演讲稿准备之认真细致,作者接下来笔锋一转,说的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这已经是梁实秋第二次吊起了我们的胃口了,事不过三,过犹不及,这演讲的前奏已经酝酿好了,主人公该登场了。
3.人物出场任公先生的外貌描写讲解:整体特征、局部外貌特征描写,神态描写,这活脱脱一个魏晋风流人物,名士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4、开场白和段六梁氏独特的开场白一共两句,用文中两个词形容,即是既谦逊又自负。
起超没有什么学问重音在没有,表现其谦逊自称起超,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更显其谦逊可是也有一点咯!叹号强化了咯的语气(好咯咯表示一件事结束或办完了,很肯定的语气)自负之态(眼睛向上一翻,轻轻地点一下头),如孩童般的幽默。
谦逊是表,自负为里,而文中还有一段是表现其肚子里文墨颇丰的,是哪一段?段7“博闻强记,背至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下去了”大家还记得一休想不起事情或是思考的时候经常做的动作是什么吗?他在思考时盘坐用手指在头顶打转的样子也为许多儿童仿效。
高中语文 第3单元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地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究合作,搜索信息,把握文章内容。
2、品读体味,深入领略人物的品格魅力。
3、揣摩分析,借鉴协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时间】安排一个课时【问题思路】一、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二)信息筛选通读全文,勾画描写梁启超演讲的语句,思考:梁启超的这次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三)合作探究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即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教师归纳整理板书)2、提问: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3、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这段话。
二、作业设计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是不计其数了,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演讲】高中语文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版
【关键字】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班)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2)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授课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拟 1 课时第 1 课时明确目标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
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问题设计: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
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文章,给它写评语,作旁注。
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明事知理启发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步骤:1、学生与作品作者交流: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2、生生、师生交流:让学生带着独立思考后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展开讨论,最后拿出小组的意见;3、生生、师生交流:成果展示,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就某一个问题阐述本组观点,以求最终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本课的学习,积极思考,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事理。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崇敬之情及阅读兴趣。
学会分析与概括,学会表达与交流,并赏析文章写人的技巧让学生明事知理。
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一、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通过体味文章,引导学生把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式。
二、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和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教学进程设计:教学流程导入→检查课前作业→文本探讨→课堂检测→小结教学情景导入:海报主讲人:梁启超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时刻:民国十年左右地址: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堂课前作业检查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可胜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什么缘故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确实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梁任公的形象?明确: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大)声音:沉着有力,嘹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硕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硕)表情:成为演出畅快淋漓(情感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大、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潇洒)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情感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
(1)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仰慕、欣赏、赞美之情是如何抒发的?明确:(1)直接表达①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穷的景仰。
②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当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③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①我很幸运地有机遇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②他敲头的时候,咱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咱们也随着他欢喜。
③除那时所受的感动之外,很多人从此关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①描述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了一个卓越非凡的大伙儿的形象和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设计意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任公先生的形象,展现他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也不必面面俱到。
尽管尽管本文有的地方很精彩,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
”所以,这堂课,我主要想通过对梁先生演讲细节描写的赏析来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2、简要了解作者梁实秋;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先生所讲的杜诗、《桃花扇》、《箜篌引》来了解先生的性情与情感,是本课教学重点。
2、对《箜篌引》的理解,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分析法结合学生自主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诗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再别康桥》认识了浪漫诗人徐志摩,他在现代诗坛上名头之高、影响之大妇孺皆知,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使然之外,还得益于他成功地拜梁启超为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起点就置于众生之上了。
那么“虎爸”徐申如花了1000块大洋替徐志摩拜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看一看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介绍。
(设计意图:这段导语的设计力求激起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带有悬疑性的言语带动思考,调动学生情绪。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必修1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由于在学习第一单元现代诗时,我通过《再别康桥》讲过徐志摩和梁启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讲这篇文章时,我就借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引出本文的主人公。
梁启超、徐志摩这师徒二人一同出现在我们的教材当中,我猜想编者是有意为之。
尤其是读完这篇散文,不禁佩服编者的用意,两个作品同是着眼于回忆的图景,但是我们看《再别康桥》,能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则看得人心中暖流涌动,令人感叹。
也许这一冷一热,一感一叹,便是人成长的一个过程。
前人用文字记录下自己来过世间的印记,我们小心拜读,也算是对他们生命的纪念。
所以我这样导入,是不是暗合了编者的意图呢?使前后的学习内容连在了一起,在一冷一热中感知生命,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架起桥梁。
)
二、品文
【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有的地方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所以有关梁启超的有学问,有文采的表现可以简单带过;我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感觉最后一段中的“热心肠”最是与常不同,值得玩味。
于是,就抓住这句话,就此切入,带动全文。
【设计提要】
1、这篇文章共有10节,请问最后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我们平常说一个人“热心肠”是什么意思?”
3、可全篇文章并无一处写到梁先生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事,那么在这篇文章中“热心肠”指什么?如何理解?”
问题提出后,在学生疑惑与好奇心被激起时,我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文章。
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赏析课文的思路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力求体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体现艺术性。
有时,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还在于教育的手段。
一般的教学顺序是从头至尾,顺次讲来;而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是完全可以颠倒这种顺序来讲的,而且往往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学习效果。
本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是对梁启超的学者形象的总结——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
因此,打破常规的教学顺序,采用“倒叙”的方式,便于学生抓住文脉,进而把握全文。
带着问题看书,同学们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更仔细更深入,回答的也是有根有据。
)
然后,教学重点放在对“热心肠”的理解上。
3个细节赏析:
【操作说明】
处理上,尽管作者先举《箜篌引》的例子,而本课的难点就在于《箜篌引》的理解上。
所以,我先讲《桃花扇》和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1、关于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首先,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诗人无数,任公先生为什么不讲陶潜、李白,不讲王维、李商隐,不讲这些我们非常喜欢的诗人呢?而要讲杜甫呢?
然后,问题的解说,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做适当点拨:
因为任公与杜甫有相通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有热心肠的人。
任公所处的时代也是风雨如晦战乱频仍的时代,军阀混战,国家动荡。
战乱平定国家安定正是他期盼的,他和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发思考。
阅读教学重在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驰骋思考,在比较中领略任公先生与杜甫所具有的相同的爱国情怀,进而理解“热心肠”的含义。
)
2、关于《桃花扇》:
首先,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课文中引用的是《桃花扇》中明末大将左良玉哭崇祯帝的那一段。
任公先生讲到这一段时,“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左良玉哭崇祯帝关梁启超什么事?
崇祯帝死去距梁先生当时是已近300年了,先生这样的悲伤流泪,定是触动了他的内心,它究竟牵动了先生内心怎样的伤痛呢?”
他在哭谁?
然后,问题的解说,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做适当点拨:
学生就能想到先生哭的是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
一哭光绪
光绪帝想借助维新派人物梁启超等变法图强,梁启超想依靠光绪皇帝实现他追求的改良目标,而这些都随着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化为幻影,梁启超孜孜不倦追求的强国富民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所以,他的哭还是为国家。
二哭国家
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
梁启超在谭嗣同的帮助下逃亡到日本,可以说是亡命天涯。
所以,他的哭还是为自己。
三哭志士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发思考。
在思考中回顾历史,驰骋思想,在历史中进一步了解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进而理解“热心肠”的含义。
)
3、关于《箜篌引》:
首先,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①梁启超的解释我们也看不到,那我们来试着理解这首诗。
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②哪一个是主要人物?
③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
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然后,问题的解说,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做适当点拨:
主要人物是渡河者。
这是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有着对目标的坚定追求,不因困难危险而屈服的精神。
这很像我们刚学过的战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荆轲,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力求通过课堂提问引领学生思维的轨迹,避免漫无边际的发散。
切入点比较具体,有事件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
课堂教学切入点越小越好,越具体越容易驾驭,就越会使思维“热”起来,进而为突破难点做了有利的铺垫。
)
课文学习到此,我们也就能明白“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对梁的极高评价!
这样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课堂教学就会避免因面面俱到而导致的肤浅难以深入。
课堂教学的推进就显得顺理成章,难点的解决也水到渠成。
三、结束语
梁实秋用轻盈的笔法,轶事的形式,尊仰的灵魂,重现三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下,那咳珠唾玉、环佩锵鸣的大师,重现他的欢笑挺拔,他的雷鸣呼啸,他的自负狂狷,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
任公先生一生高文博学,对他的认识和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式的一带而过,其中的风华与睿智、多变与执着还需要我们在课后进一步感悟与领会。
希望大家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打开一扇门,有知识以外的更大收获。
真诚地希望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能拼搏时热情执着,自处时认真!
(设计意图:课堂结语是升华课堂感情、让语文课散发光彩的最后契机,是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的重要环节。
此结语的设计,就是要发挥语文学科独有的功能:在他人的故事中,我们反省自己;在感慨唏嘘中,我们汲取正能量。
以此来砥砺学行,或许更能令莘莘学子欣然接受。
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总有终点,可是课堂的余韵不应戛然而止;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能由语文课堂延伸到它以外,这也是语文应承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