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1单元_第4课_北方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望海潮(东南形胜)扬州慢(淮左名都)pptx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当时作者二十余岁。宋 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举世震 骇。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 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 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 碎的哀思。
三、拓展知识
词牌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要配合音乐来歌唱。 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 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 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 字、音韵结构的定式。有些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名,也有同名 异调、一名数体的。
[5]“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叠”写 山,远近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 。“三秋桂子”照应“叠”,写山中桂子;“十里荷花”照应 “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 间着眼,写出了西湖的美景。
[6]“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夜晚,到 处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 结前两句,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黎民之乐。
[7]“千骑拥高牙”,写出了孙何外出时随从很多,体现出 官员的威势。“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吟赏烟霞”写欣 赏自然美景。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了山川灵 秀的一面。
[8]最后直接称赞孙何的执政能力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 京城。作为投赠之作,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慢词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是宋代词人最常用 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 的调长拍缓的词。最短的慢词是《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最长 的慢词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百丈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

2019-2020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4课 百丈山记文本助读(含解析)

第4课 百丈山记朱文公一生治经讲学,皓首穷经,畅游于经山书海,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险奇幽静的百丈山就曾留下朱文公的足迹。

踏石磴,过涧水,夜宿听泉;观瀑布,赏夕阳,探幽寻胜,不禁让人思绪飘然,逸兴畅飞。

在朱夫子细腻的笔触下,那俊美的山峰,险奇的石磴如现眼前。

百丈山承载了朱文公的游玩意兴,朱文公的文字又为百丈山注入了文化的厚重。

秀美景色,历历如绘,让人瞻言见貌,如临其境。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家、文学家。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在哲学上,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颢、程颐的理气关系学说,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

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说“理在先,气在后”,精神派生物质。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他的理学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较深刻的研究。

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吸收了当时已有的成果,提出一些对自然变化的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地质变迁说等。

朱熹的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

经后人编辑的还有《晦庵文集》、《朱子语类》、《朱子遗书》等。

二、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作者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同游百丈山,“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文白对照登 百丈山 三里许,右俯 绝 壑,攀登百丈山三里多路,右边是又深又险的山谷。

⎣⎢⎡⎦⎥⎤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县东北。

许:约计的数量。

俯:屈身,低头。

绝壑:又深又险的山谷。

左控 左临悬垂崖,叠 石 为 磴,崖绝壁,垒叠石头作为阶梯,⎣⎢⎡⎦⎥⎤控:临。

叠石为磴:垒叠石头作为阶梯。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第1专题 05 北方

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第1专题 05 北方

中国诗坛泰斗
1938年
潼关
北方的悲哀是人的悲哀,中国的悲哀
这种悲哀源于异族的入侵,山河的沦陷
主旨探究——北方是悲哀的(深层)
• 因为爱得深沉,爱得痛苦,才伤其痛 • 因为伤其痛,才爱得更深
• 哀之痛 爱之深
• 诗人的歌唱比同母鸡下蛋的啼叫,是 “痛苦使然”——尼采
我 爱 这 土 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北方为何会如此“悲哀”? 灾难 不幸 贫穷 饥饿
严冬酷寒肃杀,家园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
1938年
潼关
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 《北方》写于1938年2月四日潼关,抗日战 争爆发初期,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就在 那样一个年代一个寒冷的冬天,艾青面对 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北方广大 农村的现实状况,人民在极端的贫困中挣 扎,同时又深深地感受到这个古老民族的 不屈和坚强,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
小序
•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是指小 说家端木蕻良(满族、东北作家群), 他在和艾青一同去山西的路上, 根 椐自己对沦陷区的感受,对艾青说: “北方是悲哀的” 。
主旨探究——北方是悲哀的(原因)
诗人笔下的北方为何如此“悲哀”? 灾难 不幸 贫穷 饥饿
严冬酷寒肃杀,家园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
有人评价艾青“一位扎根土 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 中国诗坛泰斗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
• 在诗人笔下,土地(太阳)已成了永 恒的情结。土地是诗人永远依恋的对象, 永远倾诉的对象,永远忠诚的对象,永远 歌颂的对象。这种种复杂的情感汇聚在一 起,终于使诗人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 要做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4课:《魏晋诗三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普通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4课:《魏晋诗三首》课件

诗中“贤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讨论:如何评价曹操在诗歌开头四句中 所表露的人生态度?
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因为 应从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来考虑。曹操 说人生短促,是感慨流逝的大好时光太 多,而自己已经53岁,年事已高,借此 表达渴望能抓紧时间,在有生之年招贤 纳才,建功立业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 并非及时行乐的思想。
自由 安逸 喜悦
主 题
全诗描述了作者由 官场回到农村之后所过 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 表达了诗人置身于对田 园生活的自由安逸喜悦 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 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延 伸 思 考: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 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 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 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 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 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 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 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说一 说。
请选择一例做分析。 示例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例如“皎皎 河汉女”中的“皎皎”,写出了明亮之星 光,从而塑造了一个美丽灵巧的织女形象, 为下文她“终日不成章”形成对比,突出 其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的状态,其实突出 了人间思妇因夫妻相处异地不得相聚的那 种愁绪。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 增添诗歌的音律美,显得韵味深长,哀婉 动人。
品味叠字,选两例做分析(作业一)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 河水清浅之貌
含情相视之态
想一想:古代诗词表达 思念之情除了课 文所用的这 牛郎织女 两个意象外,还有 什么常见的意象?
• 例如:红豆、鸿雁等等。 • ——还没为你把红豆 熬成缠绵 的伤口 然后一起分享 会更明 白相思的哀愁 • 最常见的就是月亮。
再想一想: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4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__2020年中国抗疫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4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__2020年中国抗疫记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年中国抗疫记
1.了解2020年武汉抗疫的过程,认识新冠病毒的危害性。 2.认识武汉防疫的严峻性,深层次挖掘武汉抗疫胜利的根本原 因。 3.深入体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报道的体裁,梳理课文内容,赏析作者多角度、分层次报 道的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陆元九一直保持着对创新的独到理解。在我 国启动人造卫星研制之初,陆元九就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 念,1975年11月29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按预定计划返回地 面,回收成功。
2021年“七一”前夕,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党内最高荣誉 “七一勋章”最年长获得者。百岁高龄仍心系航天的陆元九,将这枚勋 章视作全体航天工作者的荣誉。他动情地说:“希望新一代的科技工作 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科技报国,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 奉献给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3.读准字音
骤.然( zhòu ) 遏.制( è ) 淬.炼( cuì) 沉疴.( kē )
肆虐.( nüè) 铆.足( mǎo ) 罹.难( lí ) 涵.养( hán )
磐.石( pán ) 夯.实( hānɡ ) 屹.立( yì ) 通衢.( qú )
4.解释词语 (1)众志成城:_万__众__一__心__,__一__起__面__对__困__难__。__意__思__是__大__家__齐__心__协__力__,___ _就__像__城__墙__一__样__的__牢__固__。__比__喻__大__家__团__结__一__致__,__就__能__克__服__困__难__。__________ (2)坚如磐石:__像__大__石__头__一__样__坚__固__。__形__容__不__能__动__摇__。_________ (3)审时度势:_仔__细__研__究__并__估__计__时__势__的__特__点__和__变__化__。____________ (4)冲锋陷阵:__形__容__作__战__勇__猛__。__________ (5)蔚然成风:_形__容__一__件__事__情__逐__渐__发__展__、__盛__行__,__形__成__一__种__风__气__(_多__指__ _好__的__)。_______ (6)共克时艰:__共__同__克__服__当__前__的__艰__难__困__苦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1 第4课 简笔与繁笔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1 第4课 简笔与繁笔

专题一语言,存在的家园第4课简笔与繁笔课后巩固再提升一、语基扩展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梦应是一幅.(fú)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

B.陈明还是没吱.(zhī)声,默默地坐着,连江老师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

好久,他才瞥.(piē)了一眼门口,露出了极难捉摸的有些玩世不恭的神态。

C.周文略是个虚构高手,做着“宇宙梦”,在小说内容介绍中,书写宣言似.(shì)的写道:“一滩稀泥,也可以面对浩瀚.(hàn)的天空,站在最高处的石头,就是星辰!”D.《幻想交响曲》中的音浪裹挟着你恓惶的内心左奔右突,直到古典的形式扭曲、变形、坍圮.(pǐ),然后,听他高唱挣脱灵魂桎梏.(gù)、摧毁旧日城堡的浪漫主义的赞歌。

解析:选D A.篮—蓝;B.吱—zī;C.滩—摊。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记得在一次讲座中,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B.《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蕴涵的意义理解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

”C.近日,山东省就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作出规范,严禁乡(含乡)以上政府部门以任何名义借“一事一议”向农民筹资筹劳。

D.上世纪初,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学大师。

解析:选B A.“随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C.“(含乡)”应在“以上”后面。

D.十三四岁是估计,中间不能用顿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镀金”与“炼金”虽一字之别,境界却判若云泥....。

“镀金”者把挂职视为自身升迁的“资本”,“炼金”者把挂职视为体察社情民意的“窗口”。

高中语文《北方》学案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北方》学案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北方》学案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北方》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北方》学案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北方[学习目标]:1.了解艾青的生平,感受他赤忱的爱国热情。

2。

通过意象分析法,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3。

有表情地诵读这首诗[学习重难点]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方法]:诵读法。

以学生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课前预习]:1、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一举成名,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抗战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有著名诗集《北方》、《向太阳》等;在延安解放区,写下《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集;解放后有《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等诗集。

2、字词载()负颓垣()荒冢()脸颊()骸( )骨沉浸()[文本研习]:一、初读课文1、听录音,找出反映诗人情感指向或者说是奠定该诗情感基调的一句话。

明确:北方是悲哀的。

2、听读完文章后,同学们认为这句话奠定了该诗怎样的情感基调?明确:忧郁、悲哀、沉重。

二、再读品味1、出作者所选取的意象,说说这些意象都带有怎样的色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4课 简笔与繁笔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4课 简笔与繁笔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4课 简笔与繁笔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周先慎,1935年12月生,四川成都崇州市人。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应邀在德国洪堡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香港树仁学院等校讲学。

他长期从事宋元明清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要 作品 《古典小说鉴赏》《古诗文的艺术世界》《明清小说》《中国四大古典悲剧》《中国文学十五讲》等。

评价 中国现代学者。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艺界、出版界一片春光,期刊和书籍如雨后春笋,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小说,产生了许多扣动读者心弦、影响广泛的作品。

《人到中年》《乔厂长上任记》《高山下的花环》即是典型的例子。

但繁荣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出得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却很少,许多作品只有生活,只有感情,但语言艺术却不高,有些艺术上还相当粗糙。

作者针对这种情况写下了本文。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1.繁冗.(rǒnɡ) 2.言简意赅.(ɡāi) 3.描摹.(mó) 4.汩.汩(ɡǔ) 5.毛骨悚.然(sǒnɡ) 6.迸.出(bènɡ) 7.刘勰.(xié) 8.靠拢.(lǒnɡ)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1)省⎩⎪⎨⎪⎧简省.(shěnɡ)省.悟(xǐnɡ)(2)单⎩⎪⎨⎪⎧单.薄(dān )单.于(chán )(3)落⎩⎪⎨⎪⎧破落.(luò)丢三落.四(là)落.枕(lào )(4)累⎩⎪⎨⎪⎧累.赘(léi )危如累.卵(lěi )劳累.(lèi )2.语境辨析法(5)他和.(hé)她都是讲原则的人,一个擅长和.(huó)泥盖房子,一个擅长和.(huó)面做烙饼,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便附和.(hè)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__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__2020中国抗疫记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2)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辨析:“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 往长远里考虑。“高瞻远瞩”主要用于思考谋划,“深谋远虑” 主要用于见识才干。 例句:①观察和分析形势必须善于抓住关键性问题,透过现象 看本质,只有这样才能 高瞻远瞩 ,因势利导。 ②要想让一个企业获得长足性的发展,就必须 深谋远虑 , 提前做足准备,而决不能危机来临时才临时抱佛脚。
任务二 综合叙述——赏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1.文中呈现的众多数据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文章使用的数据准确地报道了在不同时间中国抗 疫所取得的不同成果,使得这篇通讯更加真实可信,增强了说 服力,并且能够作为作者议论和抒情的背景材料。
2.文中既引用了他人的言论,也引用了古诗文,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参考答案:文中多处引用他人的言论,如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恩格斯、学者卡尔·齐默、爱 因斯坦、俄罗斯医学专家谢苗诺夫等人的言论。这些言论既 起到了一定的论证作用,丰富了文本内容,也表现了中国的抗 疫在世界上的积极影响。古诗文的引用主要集中在第三部分, 这些引用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增强了可读性。同时传达 出英勇无畏、责任感、乐观豁达等精神品格是我国自古就有 的精气神这一信息,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随堂训练 课外·一起成长
课前·基础认知
背景链接 2020,岁在庚子,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 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迅速制定对策,各地纷纷响应,一场疫 情防控的战役被打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2020年4月8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历 经整整76天管控的武汉正式“解封”,标志着战疫取得阶段性 成果。本文是新华社5月10日播发的关于抗疫的署名钟华论 的文章。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牛文化的产生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牛已经是人们驯养的主要牲畜直到父系氏族公社随着农业、牧业的发展牛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标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①_________ 《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在农牧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②___________ 《风俗通义》记载“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牛是农业之本是古代影响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在风俗、艺术中牛成为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牛也被人们视为勤劳、善良等精神代表由此③__________牛身形庞大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从古代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专家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都无一例外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2021年是农历辛丑牛年人们更是把中国梦与牛精神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请用一个否定句概括第一段主要意思用一个肯定句概括第二段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答案】(1)①牛是古代重要的祭品②牛亦是重要的力畜③中国的牛文化便形成了 , (2)牛在中国古代不可或缺中国牛文化源远流长【解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峤屡说不能回更遣使顺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②初峤以南军习水峻军便步欲以所长制之2.(5)毛宝和樊峻守卫邾城邾城被攻陷邾城失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A. 往者杜弢非不强盛/公竟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B. 往者杜弢非不强盛/公竟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C. 往者杜弢非不强盛/公竟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D. 往者杜弢非不强盛/公竟灭之/何至于峻独不可破邪/公可试与宝兵/使上岸断贼资粮/若宝不立效/然后公去/人心不恨【答案】D【解析】(1)“何至于”是一个词组意为“怎么会至于” 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两项“贼资粮”作“断”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项故选D【答案】B【解析】(2)B项“后来成为武官”错“太守”没有成为武官【答案】C【解析】(3)C项“大败对手”错原文为“宝至宣营而涣、抚亦退” 可知毛宝并没有“大败对手” 敌人是自己退走的【答案】(4)①温峤多次劝说(陶侃)但都没有成功于是改变主意顺从(陶侃)的决定派人对(陶侃)说“您且守在这里我先去攻打(敌人)”②开始温峤认为南军熟悉水战而苏峻的军队更擅长陆战想以自己军队所擅长的“水战”来击败敌人【解析】(4)①“屡” 多次“回” 指改变某人的主意“更” 改变②“以” 认为“习” 熟悉“便” 擅长【答案】(5)①敌我兵力相差悬殊②外部没有救援【解析】(5)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以万人守邾城石季龙遣五万人来寇”说明敌我兵力相差悬殊以一敌五“宝求救于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军”可知庾亮没有派兵援助毛宝等人致使邾城失陷敌手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3.(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A. 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 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 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 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 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答案】C【解析】(1)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诗句“月正树无影”说的是月光皎洁所以“昏暗的夜色”错误“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应是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意境【答案】(2)尾联“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写的是诗人眼睁睁地看着中原沦陷内心惆怅唯恐自己就这样虚度一生而默默无闻“坐念”一词表现了诗人的无能为力但又“念” 想着能为朝廷、国家做些事情仍然还有建功立业的愿望而《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两句主要抒发的是自己对于朝廷军队能北伐成功、收复中原的期待表现了诗人人到暮年仍然忧心国事的情感【解析】(2)“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 “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 “念”的对象是“中原没” 可见诗人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诗人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表达了诗人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5分共计75分)4.(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写鸟就是写人请概括出文意所写的鸟与“我”的相同点并作简要阐释4.(3)鸟是被人囚禁的而“我”却是被自己囚禁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我”囚禁自己的三种表现A. 第一段末尾的“厚重感”指第二段描写的秋后湖区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各得其所安然自得”的状态B. 囚禁“我”的外在因素有“我”工作的不如意、哥哥的受伤、父亲的离世、债务的烦身、家境的贫寒、母亲的期望没有实现等C. “我”对这只鸟经历了“今晚有鸟做伴”的喜悦到因鸟被囚“空负翅防膀”而引起“我”的烦心到自觉“残忍”负疚而放飞它等情感变化过程D. 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抒情自然真切无论从鸟儿角度还是从自身角度展开的心理描写都具有拨动心弦的艺术力量【答案】A【解析】A.“第二段描写的秋后湖区所有的人和事物”错误第二段并没有描写“人” 只描写了事物【答案】①都被囚禁鸟误入房被囚于房内我大学毕业却被不如意的工作囚于粮站、不如意的生活囚于困境②都在努力挣扎鸟努力找出路想逃离囚房“我”为不如意的人生苦苦挣扎都“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 ③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解析】由原文“一只鸟飞进了卧室飞进了一种紧张、恐惧却要故作平静的等待之中”和“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可知鸟和“我”都被囚禁“它的逃离行动待续了大约十几分钟在屡屡碰壁毫无结果之后终于安静下来看起来它显然有些泄气但并未绝望”和“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可见鸟和“我”都在努力挣扎由“我在窗前愣了一会儿神它没有划出一条我期待的弧线我想它可能太急于离开了它需要它的天空我也需要”可知鸟和“我”都需要有自己的天空【答案】①认识不到位对工作不安心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工作中的问题、对人生的变故没有理性地看待②工作不勤勉睡到被鸟叫醒人是“懒洋洋的” 业余时间闲逛、闲看没有深入思考研究工作③精神不积极在困难面前没有积极作为抱怨多于行动“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解析】由原文“扑进眼眶的大地之物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是孤独的不自由的懒洋洋的”和“工作的不如意债务的烦身我犹如卧室之鸟越挣扎越是感到笼子的无处不在世界宽广无边天也无涯出路何在”可见“我”对工作不安心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对工作中的问题和人生变故不能理性地看待“第二天我是被鸟叫醒的其实每天都是如此天一亮阳台就被鸟所占据……几根曲折的炊烟将大地摇醒过来不远的小山丘上早起的农民已经在摘橘子”可见“我”每天睡到天亮工作不够勤勉努力“失去了天空空负翅膀世界广阔但没有一寸是自己的有形的石子和无形的绳锁(墙壁)哪一样不致命?鸟之受困在于找不到出口人呢明知道路所在却不敢迈出步子人的悲哀实在远胜于鸟”从这些话中可看出“我”对于自己的人生虽然有认识但却“不敢迈出步子”只停留在抱怨与颓废之中面对困难不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5.(2)作者描写鱼鳞瓦时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列举三种并简要分析5.(3)针对文章结尾段的疑问你的回答是什么?A. 文章开头便直打对鱼鳞瓦的喜爱之情追忆瓦下听风、熟睡、听雨、赏雪的经历寄托了对故乡风景的无限眷恋表达了对人与自然融合之境的珍视与向往B. 作者描写鱼鳞瓦下的四季运用了大量的听觉描写如听到风“打了一个长长的唿哨” 听见“月光如流水潺潺流淌”则运用通感化视觉感受为听觉感受C. 文中写到“这样的瓦曾经随处可见” 又提到在童年时经常遇到在强调鱼鳞瓦屋顶珍贵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其终将走向没落、被人彻底遗忘的无奈D. 文章最后一段向“你”发出问询如同与每一位读者进行对话使人读来倍感亲切目的在于唤起共情达成读者与作品之间情感的交流【答案】C【解析】C.“被人彻底遗忘”说法不恰当文中写白墙黑瓦是吴冠中水墨画中的常见元素意在表达鱼鳞瓦虽在当代走向没落与消逝但却留存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中国人寄托乡愁的精神符号可知并不是“被人彻底遗忘”【答案】①拟人如“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 生动地写出了鱼鳞瓦紧密排列的样子②比喻如“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 形象地展现了鱼鳞瓦的形态③虚实结合既有在何田乡所见又有童年回忆且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将不同时空的鱼鳞瓦展现在读者面前【解析】原文“一片片瓦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重叠着从屋脊一直排布到屋檐” 赋予鱼鳞瓦人的情态“排着队肩并肩手拉手” 是拟人表达效果是“写出了鱼鳞瓦紧密排列的样子” 原文“仰放则为谷反覆而成峰” 将鱼鳞瓦比喻成“谷”“峰” 表达效果是“展现了鱼鳞瓦的形态” 文本中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写童年回忆这是虚写写在何田乡所见这是实虚实相济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不同时空的鱼鳞瓦【答案】①体现环保新理念②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包容③对旧时光、旧生活方式的追忆【解析】文中的“残砖旧瓦”“大多是当地在旧城改造时到处可见的瓦砾碎片”说明这些已是建筑废料可分析出“体现环保新理念” “这座博物馆用了大约百万块以上的旧砖旧瓦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等”所用材质是传统建筑常用的可分析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包容” 回忆童年写何田乡所见展现不同时空的鱼鳞瓦表达对它的喜爱眷恋之情且“但是这些房子还在那些逝去的旧日时光也依然还在” 可分析出“表达对旧事物、旧生活、传统文化的一种怀念”6.(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人类离家远行的四个原因6.(2)请对文章第9自然段的作用作简要分析6.(3)文章中两处画线的“前方”分别指什么?6.(4)依据文章第7自然段的内容概括第二处“前方”的特点6.(5)这篇文章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扩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表现力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答案】(1)①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习性使然) ;②外面的世界总是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外界诱惑) ;③由于种种原因,人不得不离家(出自无奈) ;④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理想召唤)【解析】(1)抓住“人类离家远行”原因的中心句对应的语句分别是“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归纳即可.【答案】(2)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人类对前方的追寻转入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关注②内容上丰富文章的内涵,说明人虽身在具体的家中,心灵却往往找不到归宿,向往着精神家园”形象化地阐发了“人有无家可归之感”的原因【解析】(2)解答此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思考【答案】(3)第一处“前方”是指人实实在在地面对着的方向;第二处“前方”既实指前面的远方, 更指目标、追求、理想等【解析】(3)“前方”含义要结合语境探讨,第一处实指,第二处虚指【答案】(4)①不确定性;②引领领作用:③激励作用 (意思对即可)【解析】(4)结合文本分项总结注意题中概括的要求【答案】(5)①由一辆破旧的汽车,想到人类的离家远行,再想到人生苦旅和对“精神家园”的迫寻,由此铸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②由离家远行,想到电视上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通过类比,形象地说明了人类远行的习性③由照片上的汽车想到钱钟书《围城》中的汽车和丰子恺笔下的汽车,将旅行中的“苦”味含蓄地抒发了出来,给以人生苦旅的形象的解读④由旅人思乡,想到崔颢等人的诗句,揭示了远行与思乡这一人类永恒的矛盾,并引申到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之苦,从而深化了主题【解析】(5)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抓住文中的“联想和想象” ,结合文本内容解读其表现力7.(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社区有一个关于儿童营养的座谈会小区的儿童营养顾问要在会上发言请你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为儿童营养顾问的发言列出几个要点A. 儿童成长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营养需求不能简单以成人标准添加营养成分更不能随意加人工添加剂等B. 儿童日常饮食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其正常的营养、膳食纤维等方面的需求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功能饮料补充C. 学龄前是影响一生体重的关键时期如果3~6岁时体重指数增长过快青春期及成年肥胖的几率将大幅增加D. 功能性饮料的成分复杂是专门针对成年人的能量饮料成年人饮用无碍但对老年人或儿童而言有害无益【答案】D【解析】(1)D项“成年人饮用无碍但对老年人或儿童而言有害无益”错误依据材料二“这类饮品只适用于成年人大量运动后喝”“如果补充过多反而会造成不良反应”“盲目乱补反而适得其反”等内容可知功能性饮料对成年人也不是完全无害【答案】A【解析】(2)A项“会大大改变家长们盲目在国外买儿童食品的状况”于文无据【答案】(3)①关于零食孩子要少吃零食尤其不能吃不符合儿童零食标准的零食②关于功能性饮料孩子不能喝功能性饮料③关于体重孩子并非体重越沉身体才越好预防肥胖要从小抓起④关于日常行为习惯孩子三餐要规律饮食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保证睡眠加强运动锻炼【解析】(3)题目要求为儿童营养顾问的发言列出几个要点即保证儿童营养的注意要点找到文中相关信息筛选整合即可依据材料一“由于缺少儿童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许多面向儿童销售的零食高油、高盐、高糖、添加剂多” 材料三“多次摄入热量较高零食的儿童相比不吃零食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概率更大”等内容可知在零食方面孩子要少吃零食尤其不能吃不符合儿童零食标准的零食依据材料二“这类饮品只适用于成年人大量运动后喝”“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过量或空腹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摄入过多咖啡因使神经系统中毒”“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警惕选购时一定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别再为了追求时尚而过量长期饮用功能饮料了”等内容可知在功能性饮料方面孩子不能喝功能性饮料依据材料三“3~6岁是预防孩子肥胖关键‘窗口期’ 家长除了要注意预防儿童肥胖要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础”等内容可知在体重方面孩子并非体重越沉身体才越好预防肥胖要从小抓起依据材料三“文献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儿童发生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更大多次摄入热量较高零食的儿童相比不吃零食的儿童患超重肥胖的概率更大进餐时速度过快也会增加儿童肥胖患病风险”“保证足量钙摄取的同时多进行户外活动学龄前的孩子推荐每天睡够10~13个小时运动有利于孩子肌肉和骨骼发育提高心肺功能预防肥胖”等内容可知在日常行为习惯方面孩子三餐要规律饮食进食速度不能过快保证睡眠加强运动锻炼据此概括作答即可8.(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3)小说一至三自然段花了大量笔墨写看似与主体事件无关的内容请分析其用意8.(4)住户微笑问候“你好你辛苦啦!”竟引起保安的疑惑和警惕对保安的反应你如何理解?A. “我依然没有记住一张面孔更叫不出一个人的名字”表现了保安身份卑微、人们职业与地位的悬殊问题B. 那天在经过传达室门口时“我”对值班保安微笑着问好其实并非出于尊重只是因为“我”心情好C. 对“我”的警惕与盘问表现了保安憨厚较真、敬业负责但他理直气壮的判断中也带有世故和偏见D. 最后一段写“我”隐约听到保安的絮叨是作者借保安的疑惑不解展示自己对职业贵贱等观念的反思【答案】B【解析】(1)B项“其实并非出于尊重只是因为‘我’心情好”错误由上下文可推断“我”对值班保安微笑着问好有“我”对保安认真负责敬业工作的肯定和尊重而不只是因为“心情好”【答案】B【解析】(2)B项“主要为了凸显保安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良好职业素养”错误传达室保安对“我”和老公的态度前后变化形成对比主要是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的思考【答案】(3)①情节角度为后文写“我”被保安质疑的情节作铺垫为保安阻止“我”进小区的“误会”埋下伏笔②人物角度通过“我”对小区保安工作习惯性漠视、无聊的好奇以及感慨概述了保安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重复、收入微薄的生存现状突出了保安这一类小人物的身份与职业地位的卑微③主旨角度通过叙述小区居民对保安这一身份职业不尊重的习惯态度与行为表现从而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解析】(3)解答本题可从情节、人物、主旨及读者感受等角度来分析从情节上看结合“就算迎面撞上也形同陌路有时候步行路过小区传达室我也习惯面无表情地飘过”分析可知该信息为后文写“我”被保安质疑的情节作铺垫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从人物角度看结合“重复同样枯燥的开门、关门”“每月只能拿一千多元的薪水”“不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呆在那个小小的房子里既无空调又无暖气”“饱经沧桑的面孔统一的制服有点卑微的笑容”等内容可知通过“我”的视野写出了保安工作环境艰苦、工作内容枯燥重复、收入微薄的生存现状突出了保安这一类小人物的身份与职业地位的卑微从主旨角度分析“稍微动作慢一点还可能挨骂”“习惯性地摇下车窗对保安挥挥手点点头”等内容写出了小区居民对保安的不尊重从而引发人们对职业贵贱、身份高低以及人与人平等关系等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答案】(4)①人物心理角度保安的警惕和疑惑主要是因为平时很少有小区住户向他恭敬热情地问候他的职业习惯和工作职责使然“前车之鉴”让他对微笑问候提高了警惕②小说主旨/创作意图角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善意与尊重保安强烈地不适应突出了保安这类小人物在物质、精神生活双重挤压下习惯性的卑微、谨慎的心理这是造成“我”和保安之间误会的直接原因引发了人与人之间关于平等关系、职业地位悬殊、国民素质提高等诸多问题的思考【解析】(4)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从人物心理方面分析根据原文“好久没有人这样跟我打招呼啦更别说笑了你这一笑当时就把我给笑懵了”可知在保安的观念里住户不必对他这么客气、恭敬同时为到访人员按程序登记相关信息是保安的工作职责保安疑惑和警惕还因为上次有小偷用类似“招数”骗过他住户因此被偷、他因此受罚所以他对微笑问候提高了警惕从小说主旨角度分析面对小区住户善意的笑容和友好的问候保安的反应是“警惕地瞪眼” 是对住户疑心和诘问误会解除后还不解地絮叨“为什么要对我笑” 保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善意与尊重强烈地不适应突出了保安这类小人物在物质、精神生活双重挤压下习惯性的卑微、谨慎的心理种种事情连起来引发了读者对人与人之间关于平等关系、职业地位悬殊、国民素质提高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小说常常借助诗意场景来营造意境刻画人物增强文本的诗意请从《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任选一个诗意场景进行鉴赏要求符合作品内容语言简洁 10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情投意合想干一番事业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他们在桃园准备好祭品焚香跪拜结为生死兄弟展现了他们忠肝义胆、患难相随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责任和担当示例二“宝钗扑蝶” 蝴蝶迎风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蝶在前面飞她在后面追她顾盼生辉时而穿花渡柳时而屏住呼吸凝神静气地俯身靠近意境优美展现了少女在青春时期天真活泼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该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现在的考查上升到鉴赏的程度无形中加大了难度题干要求从《三国演义》或《红楼梦》中任选一个诗意场景进行鉴赏解答此题需要明白“诗意场景”的内涵”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简单说就是给人以美感的场景鉴赏的角度就是“营造意境刻画人物增强文本的诗意” 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宴长江曹操赋诗”“三十七回中描写隆中景物”等场景都比较诗意《红楼梦》中的“宝黛读西厢”、“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宝琴踏雪”、“湘云醉卧”等场景都比较诗意鉴赏的时候要先简述一下诗意的场景然后点出这样描写有什么的效果即可10.(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10.(2)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10.(3)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跟团体格局的彼此均等性的等距离关系形态不同在差序关系的社会之中凡事都要去攀交情拉关系”从语义来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更合理效果更好?A. 明晰亲密阻碍鉴于B. 明确亲疏阻碍基于C. 明晰亲疏阻止基于D. 明确亲密阻止鉴于【答案】C【解析】(1)明晰清楚不模糊明确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第一空强调的是距离的清楚、不模糊没有“确定不移”的意思因此应用“明晰”亲密指(感情、关系等)亲近密切亲疏关系的亲近和疏远根据语境“关系的”“远近”即可判断第二空应用“亲疏”阻碍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起阻碍作用的事物阻止使不能前进使停止行动根据语境。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1单元 第4课 北方60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讲解与例题:第1单元 第4课 北方60

4 北方1.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2.能够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揣摩诗歌的意境。

3.能够运用意象传情的艺术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诗集《北方》《向太阳》等。

在延安解放区,创作《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集。

解放后有《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等诗集出版。

另有诗论《新诗论》《艾青谈诗》等。

2.探寻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2月。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艾青成了逃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然后带着妻子,从金华逃往武汉。

在这一时期,艾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之中。

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以深沉的忧愤、饱满的激情写出了《北方》这首震撼人心的杰作。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科尔沁.(qìn)颓垣.(yuán)咒诅.(zǔ)笳.笛(jiā)骸.骨(hái)瘦瘠.(jí)(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义辨析(1)疲乏·疲惫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劳、劳累过度”的意思。

异:“疲乏”侧重于无力、困乏,缺少足够的精力,语意较轻;“疲惫”侧重于非常疲乏,语意较重。

判断正误:①缺铁或者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都容易导致人们的疲乏..感。

(√)②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备考,考生已经感到很疲惫..,晚餐时间不宜太晚,在6点到6点半比较合适。

(√)(2)沉浸·沉迷同:二者都指沉浸在某种境界之中。

异:“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是指(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

判断正误:①年轻英雄沈星的离去让战友们不舍,也让沈星的家人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②英国发生令人发指的凶杀案,自小沉迷..暴力的少年巴特拉姆,处心积虑杀害沉睡中的母亲,并放火焚烧母亲的尸体。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祖国土--发现-北方-第1课时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专题一-祖国土--发现-北方-第1课时

文本4~5 发现 北方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字音辨析(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迸( ) ②罡风( ) ③擎( )④噩梦( ) ⑤科尔沁( ) ⑥颓垣( )⑦荒冢( ) ⑧脸颊( ) ⑨咒诅( )○11⑩沉浸( ) 骸骨( )(2)给多音字注音①Error!②Error!③Error!④Error!⑤Error!2.辨形组词 ①Error!②Error!③Error!④Error!⑤Error!⑥Error!3.词语释义①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淳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暗淡·黯淡二者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

“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

例句:①________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②他这几天,心情________,郁郁寡欢。

(2)阴郁·忧郁·抑郁“阴郁”可以指天气阴晦沉闷;气氛不活跃;不开朗。

“忧郁”指心情忧伤、愁闷。

“抑郁”指心有怨愤,不能诉说而烦闷。

例句:①________的天气令人烦躁不安。

②对这些无理的指责,他________难平。

③想到暗淡的未来,他显得非常________。

(3)惶乱·荒乱·慌乱“惶”,恐惧;“惶乱”指因内心恐惧而产生的紊乱。

“荒乱”指国家或社会秩序不稳定,程度比较严重。

“慌乱”指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心绪等慌张、紊乱;“慌”指心里不沉着,动作忙乱。

例句:①战争年代,国家一片________,民不聊生。

②在人群拥挤的地方,遇事不要________,否则容易造成踩踏的恶性事件。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北方讲解与例题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北方讲解与例题苏教版必修3

1.能够正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企图,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火热的爱国心。

2.能够经过剖析意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推测诗歌的境界。

3.能够运企图象传情的艺术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艾青( 1910— 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 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出狱后第一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日战争期间,创作上获得了丰富的成就,有诗集《北方》《向太阳》等。

在延安解放区,创作《拂晓的通知》《献给农村的诗》等诗集。

解放后有《宝石的红星》《回来的歌》等诗集第一版。

还有诗论《新诗论》《艾青谈诗》等。

2.探访背景本诗写于 1938 年 2 月。

1937 年,“七七事变”以后,艾青成了流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而后带着老婆,从金华逃往武汉。

在这一期间,艾青堕入了迷惑、悲痛与无望之中。

面对荒芜的农村、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难过生活,他以深邃的忧愤、饱满的激情写出了《北方》这首震惊人心的杰作。

1.识字注音( 1)要点字科尔沁(qìn)颓垣(yuán)..笳笛( ji ā)骸骨( hái )瘦瘠(j í)...( 2)多音字咒诅(zǔ).2.字形辨识3.词义辨析(1)疲备·疲倦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惫、劳苦过分”的意思。

异:“疲备”重视于无力、困倦,缺乏足够的精力,语意较轻;“疲倦”重视于特别疲备,语意较重。

判断正误:①缺铁或许维生素 B2摄取量不足,都简单致令人们的疲备..感。

(√)②经过一成天的紧张备考,考生已经感觉很疲倦..,晚饭时间不宜太晚,在 6 点到 6 点半比较适合。

(√)( 2)沉醉·沉浸同:两者都指沉醉在某种境地之中。

异:“沉醉”指浸入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地或思想活动中;“沉浸”是指(对某种事物)深深地沉迷,多含贬义。

判断正误:①年青英豪沈星的离开让战友们不舍,也让沈星的家人沉醉..在非常沉痛之中。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2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2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北方》教案2 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北方》教案2 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北方》教案2 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北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身世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2.进一步体会爱国的复杂感情和辨证关系。

3.通过意象分析揣摩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家都从小生活在江南,对于中国的北方你有什么直观的感受?那么五十多年前的著名诗人艾青眼中的北方是什么样子的呢?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

2.正音3.诗人眼中,北方是什么样子的?(悲哀的.本诗一开始就明确了诗人的感情指向,也给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悲哀、忧郁、沉重)4.我们眼中的北方是……而艾青眼中的北方是悲哀的,为什么呢?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艾青,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北方1.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本诗所表现的炽热的爱国心。

2.能够通过分析意象,理解诗句的含义,揣摩诗歌的意境。

3.能够运用意象传情的艺术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狱中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出狱后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诗集《北方》《向太阳》等。

在延安解放区,创作《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诗》等诗集。

解放后有《宝石的红星》《归来的歌》等诗集出版。

另有诗论《新诗论》《艾青谈诗》等。

2.探寻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2月。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艾青成了逃亡的难民,先是从杭州逃到老家金华,然后带着妻子,从金华逃往武汉。

在这一时期,艾青陷入了迷茫、悲哀与绝望之中。

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面对人民的痛苦生活,他以深沉的忧愤、饱满的激情写出了《北方》这首震撼人心的杰作。

1.识字注音(1)重点字科尔沁.(qìn)颓垣.(yuán)咒诅.(zǔ)笳.笛(jiā)骸.骨(hái)瘦瘠.(jí)(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义辨析(1)疲乏·疲惫同:都是形容词,都表示“疲劳、劳累过度”的意思。

异:“疲乏”侧重于无力、困乏,缺少足够的精力,语意较轻;“疲惫”侧重于非常疲乏,语意较重。

判断正误:①缺铁或者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都容易导致人们的疲乏..感。

(√)②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备考,考生已经感到很疲惫..,晚餐时间不宜太晚,在6点到6点半比较合适。

(√)(2)沉浸·沉迷同:二者都指沉浸在某种境界之中。

异:“沉浸”指浸入水中,多比喻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迷”是指(对某种事物)深深地迷恋,多含贬义。

判断正误:①年轻英雄沈星的离去让战友们不舍,也让沈星的家人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②英国发生令人发指的凶杀案,自小沉迷..暴力的少年巴特拉姆,处心积虑杀害沉睡中的母亲,并放火焚烧母亲的尸体。

(√)(3)暗淡·黯淡同:都有“暗、不明亮”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

判断正误:①欧洲金融咨询公司近期发布报告声称,明年欧洲钢铁行业前景暗淡..,钢厂将面临严重困境。

(√)②在NBA季后赛西部首轮第二场对决中,小牛队客场以99∶102不敌雷鸣队,目前在7战4胜的系列赛中以0∶2落后,卫冕征途顿显黯淡..。

(√)1.作者引用“一天/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对我说:‘北方是悲哀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引用诗句的目的是为表达主题服务。

可结合引用的内容和诗的主题来理解)这是一个引诗,能够激发读者思考的兴趣。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暗含的信息是:那个常居北方的诗人(即端木蕻良),对北方非常熟悉,所以借用他一句话就将北方的魂灵带血带泪地剖露了出来,具有很强的统摄力。

2.原来的北方充满了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光辉,而今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暗淡的灰黄,那是由于什么原因?提示: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国,使中华民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整个中国处于灾难深重之中,民不聊生。

这些景象与严冬的严寒和肃杀相互映衬,成为中国当时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3.作者在第一节苍凉的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累加,作者通过第二节的意象,要突出什么呢?提示:强调的是“不安”“悲苦”“逃亡”,也象征当时沦陷区的人们无家可归,流落他乡。

4.第四小节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有什么作用?提示:诗人用了三次重复“我爱这悲哀的国土”,让读者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富有震撼力的声音,前面反复地强调和渲染都在这里得到了反衬,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看到了伤痕累累的祖国,但也在意识深处感到这也是曾经让人骄傲的祖国。

1.作者为什么为北方悲哀而没有为南方悲哀?提示:因为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1938年,中国北方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北方人民处于被奴役、被践踏的境地,为北方悲哀,实际上是为祖国山河的破碎悲哀。

2.本诗选取的意象是如何与所抒之情相统一的?提示:本诗选取的意象都是灰暗的意象,如“暗淡的灰黄”的沙漠风。

“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都是悲凉的景象,这些景象与冬季的严寒、肃杀相互映衬,成为当时中国现实的真实反映和象征。

而第2节中枯干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和惶乱的雁群,这些灰色阴郁的色调中,都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对祖国的心痛。

北方土地上的一切,给作者内心蒙上了忧郁的色彩,再加上被北国风光的粗犷与苍茫所感染,气氛变得苍凉和悲壮,这样作者选取了灰暗的意象,以表达低沉悲悯的情感。

3.艾青早年学过绘画,所以他在诗中善于使用色彩。

请结合第1、2节具体谈一谈他是怎样通过色彩表达感情的。

提示:绿色表示生命,黄色表示荒凉、哀怨,黑色象征着死亡。

沙漠风是黄色的,这风卷去生命的绿色,让北方成为荒凉一片;大雁黑色的翅膀仿佛是不良的征兆,传达死亡的信息。

在作者笔下,北方是悲哀的,是一片被死亡笼罩着的窒息的大地。

诗人在诗中说“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混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但是,在一般人眼中,黄河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滋养了华夏文明。

那么,是不是作者的认识和大众的认识相互冲突?该怎么理解这几行诗的意思呢?提示:观点一:黄河在历史上确实曾经给广大人民带来过很多不幸:多次的改道泛滥、决口使老百姓流离失所,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花园口的开掘,人为造成的灾难尤其严重。

作者诗歌写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是用它来象征北方的灾难的,是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的。

观点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滋养了北方的人民,滋养了华夏文明,是我们祖国和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上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

相对这一点,它给人们造成的灾难就是微不足道的。

1.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

各个层次之间、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停顿与衔接,都应和着语言的自然节奏,加上适当的反复,全诗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旋律。

2.诗的画面富有动感。

诗人以他画家的感受力,敏锐地观察,艺术地展示了大自然的景观,并以素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富于动感的北国乡土的风景画面,对色彩、光线、形体、动态的捕捉,都十分形象、生动、准确、传神,从而把自然景色诗化了。

3.感情强烈而深沉。

回荡在这画面、节奏中的,有一种强烈而深沉的对祖国北方土地和人民的挚爱,正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的浸润和流贯,成为该诗的最重要的特点。

导练目标用富有色彩的意象表达情感诗人选取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人,写出其遭遇,体现北方的悲哀。

如“暗淡的灰黄”的“沙漠风”,“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有悲哀的眼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枯干”的“小河”,“枯死的林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等。

诗人把这些意象,用浓缩的诗句引进形象的表述,去诠释北方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现状深重的忧虑。

本文意象色调低沉,灰暗的色调正是当时黑暗现实的曲折反映。

请你运用通过富有色彩的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写一篇描绘秋景的短文。

400字左右。

创意激活意象法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它可以增加诗的形象感和审美情趣。

用意象法写散文同样会收到诗情画意的美感,写作时要注意选取富有情感色调的景物,把它们放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以此来表达某种情感氛围,从而达到间接抒情的目的。

范例展示秋色赋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是多么好看。

简直像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

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闪烁着一片黄澄澄的颜色。

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红果。

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作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哦!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多么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啊!我爱秋天。

我爱我们这个时代的秋天。

我愿这大好秋色永驻人间!话题集锦(1)“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贫困挡不住爱国热情;②回报大地母亲;③语言不灭,民族永存。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朴素的土地让我们感动;②只有土地才让我们有归属感。

佳作片段我们都是祖国母亲的儿女,我们都是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时代青年,正因为有了祖国母亲的繁荣、昌盛和富强,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才会有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才会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读书、学习,也才会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兄弟、姐妹一起享受和平的阳光与亲情、友情的甘露!可是,如果没有了祖国母亲这棵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我们的生命又将会是怎样的灰暗与苍凉!正因如此,著名诗人艾青先生才会在《我爱这土地》中深情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祖国母亲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我们是否也应像诗人们一样,对祖国母亲有这样亲、这样爱、这样赤诚的深情,生为祖国,死亦为祖国?是否也应该像诗人们所说的那样:即使死了,也要让自己腐烂在祖国的土地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