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

合集下载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II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考要求: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2.理解城市化的标志3.理解城市化的意义4.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5.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人口乡村人口88.7%11.3%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乡村人口60%40%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化归根结底,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水平速度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早高慢晚低快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大都市带城市化水平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课题研究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现状如何?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③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我国有没有出现?。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自主探究】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的过程。

具体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规模。

(2)地域转化过程----包括扩展,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向转变。

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2.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的建立和集聚。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已进入阶段,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水平,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多数国家城市化先于,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二战结束后,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惊人,并且出现了巨大的。

『思考』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几个?分布有什么有利条件?[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内涵〖探究活动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中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_等生产。

(5)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 __污染、____ _____污染、______ _污染、____ ____污染等。

知识点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究活动2〗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1)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和表2-2-1,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并从中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的差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 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人口(万)
1.纽约(美国)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城镇化)
1、概念: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 还有哪些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 移到第二、三产业
城市化一词的四个含义
①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 ②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各个集中点的扩大) ④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
从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关系来 考察,世界城市化可分成四种模式。
一、同步城市化
这是指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 水平趋于一致的城市化模式。这里的一致主 要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发达国家在城市化加速时期,这种相关性表 现得相当明显。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曲线几 乎是两条平行上升的曲线,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农村人口只有迁居到城市后,才能在城 市就业,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 的地域迁移先于职业转换是一种较普遍的现 象,基本上属于同步城市化模式
城市人口 比重
2.5%
13.3%
28%
41%
50%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 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 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城市化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问题ppt课件

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城市问题ppt课件
8
考点1 城市化及动力机制
1.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 如下图归纳:
9
特别注意: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而城市的人口和用 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0
2.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
(3)对水圈的影响: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 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城市建设 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3)再城市化: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衰退的 状况,实施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 术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 员和国内外移民到此居住,一大批中心城市在经历了前一时期 的低潮后,趋于复兴。
31
4.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2)滞后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 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 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26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 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加速阶段
发展中国家中经

2.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1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二产业: 工业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30%-70%, 加速阶段 水平较高 成熟阶段 70%以上, 水平高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世界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240 220 200 180 160 特 140 大 120 城 100 80 市 60 的 40 数 20 量 0 1900
国家类 起步 目前 城镇化 型 时间 速度 水平 发达国 家
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与 经济发展早Βιβλιοθήκη 慢 快高低
发展中 国家 晚
城市→农村(郊 区化、逆城市化) 农村→城市(城市 发展不合理)
相适应
不相适应
看图:哪些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不合理的原因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偏高,主要是因城市
(3)会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 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环境污染
社会问题
有利影响: 给居民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绿
化环境、修建水利设施、平整土地)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卫星城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 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 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 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气象卫星一样,故名。旨在控 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 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 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十分密切的联系,与 母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 有十分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学者泰勒正式提出并 使用“卫星城”这一形象性的概念。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 ,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市化

必修二 ——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必修二 ——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欠发 达 受教育程度低, 整体文化素质低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

业城市景观
变 为
密集,非农业人


发 达 受教育程度高,
整体文化素质高
城市环境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3页相关内容,探究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病)的表
现:
城市环境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 ④固体废弃物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76.0
26.12
46.2
(1)根据表1数据在上表中画出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曲线,
(2)试从城市化进程、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讨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别。 发展中国家: 晚、快、低
发达国家: 早、慢、高
活动二
英国、美国、日本、印度、巴西
(3)右图为英、 美、日本、巴西、 印度的城市化进程 曲线,请将国家与 曲线一一对应。
英国
美国
日本
巴西 印度
总结分析得规律
掌握城市化过程的一般规律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城市化/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
起步阶段:农村人口逐渐进入城市,城市良性发展
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往近郊(属于城市范围)迁移——城市 中心压力得以缓解,但出现“产业空心化”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要 开展大气、河流、噪声等 多方面治理工作,大力加 强绿化建设; 控制中心区人口规模, 制 定合理城市总体规划;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 件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

原创1:3.4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原创1:3.4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用地年均 增长率(%)
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
6.49 3.77
5.72 4.28
6.22 3.79
北京的雾霾天气
走在充满霓虹灯的城市星空下,看不清太多的星星,天 际的轮廓也变得高低不齐。
路边有太多的汽车,思考现代文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陌生 的世界,那些原来的情景已经渐渐远逝。 ……
城里的灯光不要成为迷失你我的霓虹灯,要成为夜空里 的另一片星空,要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幸福。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指标)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
人口
概念
产业 在空间上积聚
活动
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最常用的 指标)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
土地
利用 乡村地区转变
为城市地区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动力机制
发达国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1970S以来
再城市化 2000年后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表示的是( C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再城市化
2.乙图表示的是( A )
A.逆城市化
B.城市化
C.城市郊区化
D.再城市化
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图最5 突出的问题是 C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3四川文综)
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 率统计表。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二章_第二节_城市化过程与特点_word版含解析

知识·巧学一、城市化1.概念城市化(Urbanization)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它包括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三是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误区警示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城市化的三个过程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2.表现(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误区警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不能只从表面上认为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方法点拨如何理解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标准,在认识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向性等各项指标,以衡量、综合分析城市化水平和合理程度。

3.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给人们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化使人口、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等都发生了转变,如表2-16所示。

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知识拓展乡村—城市转型乡村—城市转型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变,实际上是农村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如表2-17所示。

城化过程与特点

城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背景] 为响应北窖镇教育小组的号召,本人代表广东碧桂园学校参加“北滘镇中学学科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大赛,因而书写了本教案,并最终荣获本镇一等奖。

[教学课题]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前两节的联系非常密切,即城市化就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城市等级的提升过程和一个区域内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可以反映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另外,城市化还与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大量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是城市化的一个方面(如迁移方向相反,则为逆城市化)。

[教学目的]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掌握城市化的特征、主要标志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特征、主要标志和意义。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通过资料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2、通过资料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家庭成员职业变动(现场调查)提问: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的父母亲、爷爷奶奶都从原来从事农业生产,转而变成现在的从事非农业的生产,这种现象是一种什么现象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讲授]:深圳是大家熟知的城市,以前它是一个渔村,现在却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的的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上百度搜索图片“深圳用地面积变化”和“人口变化”,通过读图,请你说出深圳用地面积及人口的变化。

百度图片搜索_深圳用地面积变化(学生回答问题)2、指导学生上百度搜索视频“深圳的发展”/v?ct=301989888&word=%C9%EE%DB%DA%B5%C4%B7%A2%D5%B9打开《深圳科学发展勇闯新路》视频,了解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主编:李正喜审核:地理组姓名:班级:学号:【情境创设】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经预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城市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据统计,到2008年年底,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5.6%%,我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6.07亿,如果按照1%%的增长速度,到“十二五”期末(2011年至201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那么城市带人口的增长必然带来交通环境、能源、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将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消费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吗?为什么发生城市化,城市化有什么特点呢?(一)必做题【知识导学】分组展示一、城市化(第一组)1.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和在空间上积聚、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标志:一是:比重持续,二是:劳动力从向,三是:不断扩大。

其中是最主要的标志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创造机会,缩小;第二,带动,改善;第三,相互影响的;第四,提高;第五,影响着乡村的,并提高。

3.乡村—城市转型是指,实际是转变。

在我国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二是,三是。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第二组)1.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越高。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过剩,大量转移。

3.在大多数城市,主要支柱,能够,并为服务业。

思考探究1:城市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三、城市化特点(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第三组)1.总体来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推进到发展阶段。

2.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影响:一是,随着,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二是,城市外围地带的增加。

有的发达国家建设了较多的。

三是,由于,加之改善,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四是,出现。

五是,注重营造,重视保护。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第四组)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总体水平。

2.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推进迅速。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加上城市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被用来扩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下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一些重点:城市化的过程:1.人口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人口迁移。

人们离开农村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这导致了城市地区人口的增长。

2.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容纳流入的人口,并提供各种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

3.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化带来了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

4.城市化政策: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对于城市化过程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可以鼓励人们迁往城市,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密度: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导致了城市地区更加拥挤和繁忙,也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2.经济活动: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活动和机会。

城市成为商业和产业中心,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条件。

3.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包括交通设施、水电供应、医疗设施等。

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城市规划来确保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营。

4.社会和文化变迁: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环境挑战: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化导致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6.不平等问题: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富裕和贫困的差距更加明显,一些人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而无法从城市化过程中受益。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以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10——2011年度高一学年下学期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制定人:商静雪审核组长:郭加英审核主任:张贵芹时间:编号:06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和意义;2.明确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3.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差异。

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及差异。

本节《名师伴你行》的“预习新起点”部分。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这种说法你认同吗,说出你的理由。

一. 城市化※1.概念:2.表现:3.意义:第一第二第三二.城市化动力机制※三.城市化特点1.发展中国家2.发达国家3.中国的城市化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3—5题3.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4.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B、印度C、英国D、中国5.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一.选择题读1790~2000年某国乡村和城市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1—2题1.20世纪下半叶,该国乡村人口的比重()A、大幅提高B、持续提高C、大幅下降D、没有变化.该国位于()A、亚洲B、欧洲C、北美洲D、拉丁美洲读下表回答3—4题:3.近20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4.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a所示的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7.下列有关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B、人口流动、职业变换十分活跃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教学过程预习学案:1.城市化的含义:又叫,是指和在、地区转变为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3个指标1.2.3.3.城市化的意义1.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利于,缩小差距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3.城市文化向乡村和,影响乡村的方式4.城市化动力机制1.动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一般来说,,城市化水平越高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6.逆城市化指7.虚假城市化指8.滞后城市化指9.引起逆城市化的原因10.引起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的原因11.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12探究问题一试分析“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问题二读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哪个更多?城市化水平哪个更高?2、1960年-2000年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哪个更快?【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1、城市化意义的主要表现正确的是A 、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城乡差距扩大B 、有利于改善地区的产业结构C 、乡村文化广泛地向城市扩散和渗透,影响着城市的生活方式D 、城市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但工业化却阻碍着城市的进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B 、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的大量过剩C 、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D 、城市化是乡镇企业发展的结果 3、关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确叙述是A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B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正在逐渐下降C 、出现了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D 、城市中心区发展迅速,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缓慢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 (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4~6题。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小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郊区城市化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四、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晚 目前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 人口比重小(40%以 下) 初期和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 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 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 (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 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城市与环境优品ppt资料

城市与环境优品ppt资料

活动P39
3.
国 家 类 型
所 处 阶 段
起 步 时 间
目 前 速 度
发 展 水 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达 国
后 期





相适应
农业向现代化方向 发展,大批农业劳 动力向城市迁移发Fra bibliotek展 中
中 期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农 村劳动力过剩

活动P39
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我国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 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活动P40
2.
改革开不放带能来的走经济先迅速污发展染后治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 防止造成新的污染和破坏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三、城市化特点
特点
原因
发 城市化起步早
工业化早
达 国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家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
展 起步晚,发展快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 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在人口流动方面 在城市建设方面
人口从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 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3. 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 口,有利于城乡之间的交流,缩小了城乡差距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 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 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 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起步早 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 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起步晚,发展快 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练习: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 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t3 t4 t1 t2 (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 ②、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 ③、 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 。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是 逐渐提高 。 (3)、此过程称为 城市化 。
科技
文化、思 想、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 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6材料,找出“什么 是乡村—城市转变”?在我国主要有哪些类型?
1、定义: 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2、类型: 一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二是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三是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上述图中有哪些变化?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1. 对照上述两幅图,你发现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2. 什么是城市化?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3.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一、城市化(又叫城镇化)
1. 概念
人口、产业 向城市地区集聚 人口城市化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地域城市化
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思考:城市化过程中除了地域转变,还有哪些 转变? 如:人口转变(由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产业结构的转变(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就业机会多 文化设施齐全
交通便捷
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自然灾害
收入低 社会服务短缺
活动二: 阅读教材37页图文,思考:
1. 世界城市化进程 有何突出的特点?
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
2. 是什么力量推动 了城市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
目标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A、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过了本 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又 称“虚假城市化”。 (南美洲国家)
B、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 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 (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虚假城市化 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虚假城市化”的问题, 如巴西。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在2004年就已经达到 了84%的高水平,而其工业部门就业者只占就业总 数的22%,工业化水平比城市化水平相差甚远,近 年来巴西的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 市化水平也上升到87%。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迅速 膨胀,城市建设远远赶不上城市化的速度,不能为 居民提供足够的必要生活设施和就业岗位,从而形 成了许多大都市“贫民窟”和农村“空心化”。
四、我国的城市化
1、我国城市化进程
A、1949年,城市化水平为10.6%; B、建国初期,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C、20世纪60-70年代,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与部分国家城市化速度比较
起止年代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幅 度(%)
20~40 20~40 20~40 20~40
1940年
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过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水平
3. 城市化速度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城市
1.纽约(美国) 2.伦敦(英国)
人口(万)
1230 870
3. 东京(日本)
4 .巴黎(法国)
670
550
5 .上海(中国) 6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
农业发展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 高
剩余劳动力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安排大量 劳动力就业
城 市 化
城市化与三大产业的关系密切 产业 影响
第一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 产业 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 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
7 .芝加哥(美国) 8 .莫斯科(前苏联) 9 .加尔各答(印度) 10.洛杉矶(美国)
530
500 490 480 440 400
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城市
1.东京(日本)
人口(万)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
2.墨西哥城(墨西哥)
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1780
2880 1750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 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 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 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逆城市化表现:
1.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2.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3.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 化(有些国家推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自中心城区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的相互强化作 用。一方面,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许多中心 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交通和教育系 统不堪重负,外来人口和贫困市民大量增加, 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构 成了中心城市对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推力; 另一方面,郊区良好的环境、低廉的土地成本 和税收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等因素对人口增长 和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拉力。在中心城市的推 力和郊区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社会的中层和 上层开始向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迁移,从而开 始了历经几十年的郊区城市化过程。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 家
慢 快
高 低

2.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速度 水平 其他特点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慢 快
高 低

发展不 合理
2.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类型
所处 的阶 段
起 步 时 间
目 发展 前 水平 速 度
发 达 国 家 :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早
起步晚
1. 城市化起步
70%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水平高
水平低
25%-30%
2. 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 速度(慢—快—慢)
发展中国家:
速度(慢—快)
3. 城市化速度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70%
25%-30%
中期加速阶段
原因:1城市中心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居住条件差,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 2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3 乡村环境优美、地价房租便宜 4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5 .交通通达度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
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 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 层次的城市化。
70%
水平较高,增长迅速
25%-30%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伦敦的 城市扩展
1. 世界城市化进程
发展 城市化阶段 水平 速度
地域扩 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城市问题不突出
郊区城市化、住房紧张、交通拥 挤、劳动力过剩、城市环境恶化
初期阶段
低 缓慢 缓慢 快 快速 扩大 继续 扩大
中期阶段 较高 后期阶段 高
量劳动力就业
第三 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 )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注: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迁移方向 中心城区向郊区 城市向乡村、小城镇 城市人口 增加 减少 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乡村人口 减少 增加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易混辨析: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
逆城市化:大都市区人口外迁,移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 和小城镇。
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 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 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
中心 城区 城市 郊区 乡村 或小 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800年 1825年 1890年 19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