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旋转、轴和角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旋转图形;3.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并能够证明两个图形相同;4.能够识别旋转对称图形;5.能够理解旋转对称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旋转图形,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并能够理解旋转对称性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对称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证明两个图形相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纸、彩色笔、剪刀、卡纸、范例图、教具牌。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概念教师通过画图、观察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旋转”概念的基本含义。

然后向学生介绍基本概念和特征:•旋转:把一图形围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图形•旋转中心:围绕哪个点旋转•旋转角度:旋转的角度大小(逆时针为正方向)•旋转方向: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旋转轴:图形旋转时所在的直线,可以是水平、垂直、或者斜线第二步:学习旋转的基本操作和规律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指出它们的旋转中心和角度,并向学生介绍旋转的基本操作和规律。

提醒同学记录笔迹,知道旋转会“留下痕迹”!•规律1:旋转中心为原点我们以坐标原点为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图形。

旋转时坐标发生变化,可以画出在坐标系中的变化的线条。

•规律2:旋转中心不为原点当我们旋转到某个特定的点时,将特定点作为旋转中心,将图形旋转。

手动绘制变化的图形,说明旋转角度及方向。

第三步:课堂练习教师根据不同难度选择一些题目,如:判断变换前后两图形是否相同、画出变换后的图形等等。

提供必要的实物,并要求学生互相交换操作练习,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助益互补学习。

第四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证明两个图形相同的方法,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经验。

一同绘制已知图形变化的形状,并尝试证明形状相似或不相似。

第五步:课后复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并注重在作业中巩固并强化解题思路。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在⽣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进⼀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体会图形变换在⽣活中的应⽤,利⽤图形变换进⾏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情景导⼊ 1.教师⽤课件演⽰:(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你看到了什么? 学⽣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个点或⼀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种情况? ⽣回答后板书。

3.师:在⽇常⽣活中你在哪些地⽅见到过旋转现象?学⽣⾃⼰举例说⼀说。

⼆、新课讲授 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句话完整地描述⼀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叙述完整) 观察: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说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去说明? ⼩结:要把⼀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向以及⾓度。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优秀教学设计[5篇范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优秀教学设计[5篇范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优秀教学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优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2、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旋转。

教师:旋转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已经初步学习过旋转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旋转现象。

(出示课题:旋转)(二)探究新知1.通过粉笔的不同旋转,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1)感知旋转方向。

教师:下面进行眼力大考查,看谁观察最仔细,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马上举手,好吗?第一组,开始。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旋转角度相同,但旋转方向相反,做两次动作。

教师:你发现这两次有什么区别吗?预设:旋转的方向不同。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板书:方向)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像这种方向的旋转,和生活中谁的旋转方向是一样的?叫什么旋转?预设:顺时针旋转。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请学生观察屏幕;说得出来,说完后欣赏图片。

板书:顺时针)教师:(老师再一次做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那像这样的又叫什么呢?你见过生活中哪些现象是逆时针旋转吗?(板书:逆时针)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屏幕展示。

(2)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眼力大考查继续,下面进行第二组,请仔细观察。

老师用粉笔绕同一点、同一方向,但角度不同进行旋转,请学生区别。

预设:旋转角度不同。

(板书:角度)(3)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最后一组,这次有点难,看谁能发现?老师再把粉笔分别绕两头旋转一周,请学生说说这两种旋转哪里不同?(板书:中心)教师:看来旋转时,绕哪个中心旋转很重要,同样是这支粉笔,同样是绕一周,绕的中心不一样,旋转轨迹也完全不一样了。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4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4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旋转》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83页例1、84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感受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规范的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四、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谁能说说是哪两种现象?”学生:平移和旋转。

(若学生忘记了,教师可做适当提示:一种是沿直线运动,一种是曲线运动。

若学生能顺利说出两种运动,则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是怎样运动的)(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找到连接点和起点。

)2、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教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物体的运动,请同学认真观察,判断分别属于什幺现象?学生:旋转现象。

教师:你是怎幺判断出来的?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

教师: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板书)同学们能轻松得判断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现象里还有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图形中的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旋转现象给“旋转”定义,为后面深入探究旋转现象作铺垫。

)(二)新课。

1、教学例1:感知旋转三要素,深入体会旋转的意义(1)感知旋转方向:(出示钟面)教师: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钟面,谁能找找钟表里的旋转现象?学生交流。

(钟面指针的转动)教师小结:我们把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与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旋转(2)》教案一. 教材分析《旋转(2)》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旋转的概念,对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性质和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

2.难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旋转教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旋转的实例,如地球的自转、风车的旋转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旋转的操作活动,如旋转图形、旋转物体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旋转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巩固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旋转》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旋转》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旋转》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灵活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准确的绘制出物体的旋转图形。

教学难点:如何将物体旋转一个特定的角度并能准确绘制出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学习旋转的兴趣(10分钟)1. 呈现一些形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正方形、三角形等,提问学生这些图形如何进行变换。

2. 引导学生想出可能的变换方式,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对图形的变化有哪些影响。

3. 以此为引,引出本课将学习一种图形变换方式,即“旋转”命名。

二、旋转的基本知识(15分钟)1. 通过实例,给学生展示旋转的基本内容,向学生展示旋转的过程。

2. 介绍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术语,如基准点、旋转角度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3. 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旋转图形的绘制(30分钟)1.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熟练绘制旋转图形。

2. 设计一些绘制题目,并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3. 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四、应用与拓展(20分钟)1.设计一些趣味性质的练习题,考验学生的旋转技能。

2. 让学生通过旋转操作,还原你提前设定好的一些图形。

3. 软件互动,让学生通过软件软件进行旋转操作,加深学生对旋转操作的理解与记忆。

五、作业布置(5分钟)利用所教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 旋转盘(图中)现需旋转多少度,才能使左半圆上的三个黑点位于右半圆的一条直径上?2. 如图所示,红线段 BC 绕 A 点顺时针旋转 90°得到虚线段 CD,那么请写出虚线段 AB 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旋转的基本知识- 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术语- 旋转图形的绘制- 应用与拓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9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一、从“静态→ 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

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开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识别→ 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根底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

表达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

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根底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根底上进行交流,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

课堂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知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11、通过让学生观看动态的课件,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的不同,再让学生把八幅图进行分类,明确像火车、升国旗等的移动是平移现象,像风车、时钟等的转动是旋转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设计表示平移和旋转的手势。

再通过辨析生活中各种物体运动的运动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体会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然后说说自己生活中见到过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然后全班交流。

最后明确平移与旋转之间的不同之处。

2、平移与旋转教学中,平移多少格总是难点,不易突破。

先让学生观察小树、鸭子、房子的平移动态图,看它们移动了多少格,然后由学生汇报结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不同观点,通过让学生发表观点,引起冲突后,教师指导方法:(1)、先找对应点或边,后数格数。

(2)、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只需看这个图形上某一个点移动多少就可以了。

并总结了方法。

通过练习后,再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得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只有位置改变了而已这一平移的特点。

3、利用上面总结的“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数图形上某组对应点移动了多少格” 这个方法和“平移前后的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会改变,只有位置改变”这个特点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

通过上课以后,我也发现了这节课中的不足之处:1、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在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前2个环节的时间过长,使得在教学第三个环节时过于仓促了,学生没有得到充分地练习。

2、数格子移动图形是难点,尽管总结出了方法,但学生还是有错误出现。

3、准备不够充分,使用课件出现了错误。

4、学生学习不太积极,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口头表达能力差,要加强训练。

5、学生答非所问,以后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动脑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2经过长时间的备课、试课、打磨、赛课,加之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同行的评论,让自己对本堂课的反思活动异常的持久和深入。

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旋转》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旋转》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旋转》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旋转”这个内容我执教过几次,可每次都卡在“把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这个难点上,好像不管怎么讲,学生的错误率就是很高。

为了能够真正突破这个难点,我又再一次研读了教材,并找到了一些原因:一是教材设计跨度太大,从二年级的初步感知旋转直接过渡到了五年级的画图形的旋转,中间没有任何铺垫.而且在五年级的教材中为了教学旋转而设计的几个情境,也侧重于让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而忽视如何画旋转的过程。

二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旋转本质的直观认知很缺乏。

三是学生缺乏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画图形的旋转时,学生虽然都能紧旋转的三要素来处理旋转的问题,但他们的着眼点始终放在“面”上,而没有放在“线"上。

四是旋转错误不容易检查。

基于以上原因,我尝试对自己以往的方法进行了改变,并设计了本课,也就是说,这份教学设计,我意在从这四个原因出发,努力为学生构建正确画旋转的平台,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我个人觉得学生画旋转的错误率降低了不少,这说明这样的设计确实可以帮助一大部分学生正确画旋转。

但从中我也看到了不足。

特别是课堂上在汇报交流时,有一个学生正确比划出了长方形旋转后的图形,但是却进行了错误地叙述:“先把边O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O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AC绕C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把BC绕B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很显然,这位学生对“长方形AOB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就是“长方形AOBC上所有的线段都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这个概念还是模糊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再次疏理了自己的教学.我想主要原因可能出在例题的教学上。

我是以课本中的例题形的旋转作为要点来讲解旋转的,因为形只有三条边,我重点强调了经过中心点的两边,却没有强调第三边(因为第三边只要连接就可以了),从而导致当出现四条边的图形时,学生对没有经过中心点的两条边究竟怎么在旋转就模糊了。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旋转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2.了解旋转对几何图形的影响;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旋转基本概念;2.利用旋转对几何图形的影响进行解题。

三、教学难点1.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2.如何灵活运用旋转概念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一个球来展示旋转的概念。

将球以不同的角度进行旋转,让学生观察球在不同角度旋转时的形态变化。

2. 讲解旋转的概念: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旋转一圈得到的新图形称为原图形的旋转。

旋转的基本要素:旋转轴、旋转角度、旋转方向、旋转次数、对称性。

3. 操作练习让学生拿起一支铅笔或者直尺,围绕自己旋转。

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铅笔或直尺在旋转时形态的变化,并与以前的几何图形进行比较。

然后,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进行旋转操作,再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

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感性掌握旋转的基本概念。

4. 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旋转知识。

例题:已知图1是图2绕着点P逆时针旋转得来的,问图2所有可能的位置。

exampleexample解析:旋转需要一个参照物,那么我们可以用标准位置来确定,如图3所示,我们用图1和图2旋转前的位置来确定标准位置,将图1旋转45°,变成图2,然后再继续旋转45°,变成图3,以此类推,得到所有可能的位置。

5. 反思总结本节课旋转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旋转的概念,我们通过在纸上画图和亲身操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旋转。

在巩固环节,我们还提出实际题目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们让学生了解了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对几何图形的影响,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节课并没有更深入地探究旋转的其他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旋转(推荐)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旋转(推荐)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2课时旋转(2)【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能识别在旋转过程中旋转图形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二、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反思:希贤小学邱建萍本节教学内容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活动,使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体验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运动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灌输数学素养,引领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一、学法:实例-----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让自主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二、核心价值: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抓住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三、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社个感知旋转现象。

然后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认识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教学中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的等多种活动认识旋转变换。

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

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想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四、小组活动,感悟旋转性质。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知旋转前后图形,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变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0,还要让学生知道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点O的距离没有变。

五、欣赏并体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引用,体验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到现实世界,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旋转运动的应用,并运用旋转运动的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六、存在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规范好学生的操作,所以出现一下的问题:1、我的教学思路打不开,比较保守。

2、我的教学PPT制作技术还有待提高。

《旋转》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反思《旋转》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旋转》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旋转》教学反思1平移和旋转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有一个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我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火车、观光电梯、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再现,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

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观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突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转”时,出现四幅图片,有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来演示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进而讲不同的运动方式加以区分,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出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紧接着有学生先想象再用手势演示,在头脑中构建起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

然后判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这里我从生活入手,拍摄身边的常见现象,(如:转门的旋转,车门的开关,方向盘的转动)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兴趣浓厚。

这里我将书本例题中的钟摆图加入进来,不演示,直接让学生寻找,学生发现时针分针的运动是旋转,然后演示钟摆,部分学生认为是平移,我做了个简单的演示,使学生在演示中明白:旋转是围绕着一个点或一根轴做圆周运动,钟摆的摆动其实是圆周运动的一部分。

最后安排了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的认识。

创设情景,揭示特征。

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创设了一个“小鸟争先”的故事,在故事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对应点,并得出“物体在平移时,各部分移动的距离是相同的”。

借助课件演示,学生在轻松地故事中很快得出了结论,这为数平移情况或是画平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在数和画的环节中,因为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归纳出,先在原图找点,再在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对应点,接着数一数这组对应点中间隔多少距离。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

《旋转》教学反思执教者:朱琦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旋转现象,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旋转。

反思教学的全过程,我觉得有以下三点是做得比较好:1、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一首《大风车》的歌曲让学生从视觉上看到风车在旋转,从听觉上听到“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大风车转啊转悠悠……”,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过程中,我也以大风车为主线,让学生把大风车的每个叶片看作一个三角形,以其中一个三角形为标准来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从而探索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设计中,我分4个层次进行教学,每个层次都环环相扣。

第一个层次,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再用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悉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电风扇、旋转门等物体看一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第二个层次,从学生所熟悉的时钟开始研究,让学生经历课前预习、观察交流、语言描述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能用更加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明确旋转运动的三要素。

并且,我还选取了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旋转角度不到360度的秋千、钟摆、车杆,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第三个层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操作、观察、交流,并引导学生对旋转运动(由感知到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充分讨论,从而突破重点、难点;第四个层次,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教学水平相比以前有了些许进步,教学过程思路较清晰,能做到应对自如。

课堂中,对学生的回答能作出及时的评价,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不足之处:1、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人人参与、合作充分的状态,小组交流完以后,我也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2、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课堂中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如让学生起立听老师口令,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旋转的度数,是不是也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呢。

旋转的教学反思

旋转的教学反思

旋转的教学反思旋转的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

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这节课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方面处理的。

比较到位: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课题,学生的兴趣很高。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学情把握充分,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3、让学生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是学生学的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4、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播,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但课后觉得还是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对顺时针逆时针的理解还是很模糊,需要下来做个别辅导。

其次教学语言不够规范,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还应更丰富些,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旋转》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难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魔方,再做这个游戏时,较常用到的操作时什么?(旋转)请同学们用手示例一下怎样进行旋转?(学生用手势演示)问:你们在做旋转手势时为什么有的向左旋转,有的向右旋转?(因为有的是顺时针旋转,有的是逆时针旋转。

旋转的教学反思

旋转的教学反思

旋转的教学反思旋转的教学反思(通用22篇)旋转的教学反思篇1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旋转后,进一步认识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是要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

我的目标就是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

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参,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应该说课前的准备是比较充分的。

从课堂复习效果看,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我想。

应该让孩子们先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后在来教学。

我带领孩子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事物,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我要孩子么讨论,观察旋转的图形是看整个图形简单些还是选择图形中的一个点来观察简单些?图形绕一个点旋转,这个点在图形旋转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吗?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我再教学例题,并且要求学生明白在表述图形的旋转时,一定要说清“图形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这三点。

有了上面的认识,学生在画旋转图时就容易多了。

掌握了中心点不动,图中的其他点围绕中心点动的原则,作图时就不那么容易出错了。

学生在画90度角时寻找起始边就清楚多了。

课后的习题检测证明,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是有效的。

本节课,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整堂课我需要注意新授课和习题巩固时间的调控。

整个课堂完全按照目标导学的流程进行,非常顺利。

事实证明,目标导学是一种科学的可实施性强的学习模式。

旋转的教学反思篇2图形的旋转是在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基础上学习的内容。

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简单图形的变换操作,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认真解读了教材,发现图形的旋转是指图形上所有的点都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点转动相等的角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
得到的。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
(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教学板书:
旋转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预习作业:
1.概念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的转动,从3时到5时指针转动了多少度?请画图表示
(2)像这样,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旋转,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称为旋转中心;称为旋转角
(3)如何找到旋转角?
2.性质
你能根据图形总结出旋转的性质吗?
3.画图研究
将三角形ABC完成以下旋转画图
(1)以B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60°
(2)以AC中点为中心,把这个三角形旋转18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

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课内练习
四、课后作业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

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
先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让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1.第6页2题。

2.第9页4题、
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旋转是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如:钟表表针、风车、电风扇、行走的车轮的旋转等,让学生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所以在教学中,我不仅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旋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到生活中去,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旋转的实质。

同时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旋转的图形,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和兴趣。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玩一玩、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摆一摆等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上课伊始,我抓住学生爱玩的兴趣爱好,把风车发放到每个小组里,让他们边玩边回答问题;其次,出示钟表,让学生看一看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描述出“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再通过交流,使学生
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

再次,运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转一转,说一说是如何旋转的,这样使学生感到既轻松又愉快地学到应有的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这种实物化的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向深层次的探索。

这样就逐步引导学生从感知到认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也学会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就旋转概念的表述来说,学生对旋转角度的表述不够准确,画旋转后的图形也找不准方向,以后还需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