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政策执行偏差的新思路——政策驱动机制
浅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目标的偏离和不良后果的出现是统一不可分的。
政策是否偏离了政策目标,是根据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政策目标的偏离是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不良后果是执行偏差的表象特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 .象征式政策执行。
主要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
其总的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
“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土政策”是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它另搞一套,使政策执行复杂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策与执行主体之间出现极为激烈的利益差异和冲突的时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
这就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动真的。
矫正“三农”政策执行偏差的途径和建议
化 、利益化。地方在整合这些项 目时 ,也会受 到项 目规定 的掣肘 ,难 以或无法做到有效地整 合。因此 ,在 现阶段 ,政 策设 计上应从 中央层
面 对 相 关 政 策 进 行 衔 接 ,为 地 方 整 合 项 目预 留
通过补贴种粮农 民加大对他们的财政支持 ,进
而 提 高 农 民种 粮 的 积 极 性 。 在 实 践 中 ,一 些 地
经营制度 。
一
38 —
赵 海: 矫正 “ 三农 ”政策执行偏差 的途径 和建议
对 农 业 农 村 的支 持 力 度 、优 化 农 业 农 村 发 展 环 境 。评 价 一 项 政 策 设 计 的好 坏 ,不 仅 要 看 政 策
建设 为例 ,在财政 部门有农业综 合开发资金土
地 治 理 项 目,在 水 利部 门有小 型 农 田水 利 项 目, 在 国 土 部 门有 高 标 准 基 本 农 田建 设 项 目。不 同
农业 基 础设施 展开 的,可以说 是大 同而小异 。
只有 充分考虑这些 因素 ,权衡不同政策设计 的 得失 利弊 ,做 到 “ 两利相权 取其重 ,两害相权 取其轻” ,才能保证政策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作用 ,尽量接 近政 策设计 的初衷 。此外 ,要保 持政 策的稳定性 ,对看得准 、路子对 、效果好 的政策要努力稳定下来 ,甚至可以写入法律中,
三加强政策评估和反馈美国公共行政学者罗森布鲁姆指出政策评估的目的不仅在于检视某项政策是否达到预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于检视政策的执行是具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政策评估是检视一项政策付诸实施以后是否达成了政策制定的初衷以避免政府浪费人力资源在没有效果或不当的政策上
北京 农业 职业 学 院学报
2 0 1 4年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简论 我 国公共 政 策执 行偏差 与对 策
朱如 亚
( 湘潭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湖 南 湘潭 【 摘 4 1 1 1 0 5 )
要】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 系统 中的关键环节 , 由于公共政 策内容本 身、 执行人 员、 执行环境等 多方因素 的影响 , 使得 目前
政 策偏 差现 象仍 然较 为普遍 。 本文在分析政策偏差及其原 因的基础 上, 从政策 内容 、 执 行主体 、 监督机制等方面提 出 了纠正政 策偏
二、 公 共政 策 执 行 偏 差 及 其 表 现
三、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的原 因分析 在公共政策执 行活 动中往往会遇到政策主体、 政 策环境等 不 同问题 的干 扰 , 总的来 说, 影 响公共政策有 效执行 的因素主
( 1 ) 公共政策 自身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 首先 取决 公共政 策一旦制 定便进入执 行阶 段 , 事实上 , 目前 我 国公 要有: 一项合 理的政策应 该建立在严谨 的 共政策在 实际操 作中困难 重重, “ 执行梗 阻” 、 “ 执行走样 ”等 现 于政策本身 的科 学合理性 , 如果政策 目标缺乏 明确 的规划 , 表述模糊 不清 , 象仍较为普遍 , 具体来讲 , 有 以下几个方面 : ( 1 ) 象征性执行 。象 理论基础之上 , 征性政策执行 也称 政策敷衍, 指政策 执行 主体将执行活动停 留 不仅使得政策 目标无法实现 , 更严重影响政策的公信力。目前 , 执行 内容不是建立 在表面 上 , 只注重政 策宣传 而未采取 实际执行 措施 , 部分政 策 部分政策方针 理论上可行实际却无法执行 , 而是主观臆想 的结果 , 长期 以往更容 执行者还未 充分 认识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 仍热衷于政策 形象 在反 复的调查 研究之 上, 工程 , 将 政策 内容 中的实质 性部分如 组织安 排、 资金分配等 相 易导致政策执 行主体在判断上 的失误 。此外 , 由于我 国政策执 关规定束之 高阁, “ 摆花架子 ” 的现 象 比比皆是 , 这种取悦领导 , 行部 门繁多 , 政 策执行 的一致性仍较 为堪忧 , 由于不 同政策 主 欺骗群众 的形式主义不仅浪费有 限的政策 资源 , 更严重 影响政 体对 政策 内容 的认识 差异 , 以致政策 随意变通 、 朝令 夕改 的现 策 的最 终实施效果。 ( 2 ) 机械性执行 。机 械性执行也称 政策照 象时有发生 , 使得 政策过程脱 离实际轨道 。( 2 ) 公共政策执行者 搬 ,指执行 者在政策执行过程 中对政策 内容缺 乏足够的理解 , 的素质缺 陷。任何一项公共政 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执 未考虑公共管理 的客观环境对政策 内容 简单的复制。在执行公 行人 员 , 政策人 员的道德 素质 、 知识 能力直接关系 到政策 实行
政策驱动机制——纠正政策执行偏差的新思路
要实现预定的 目标 , 取得理想的效果 , 都有赖于政策执
行 。执行力才是政府的生命力。从 2 0 世纪 7 0 年代 中 期, 政策执行研究开始受到西方各发达国家重视并逐渐
一
成 为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我国 自2 O 世纪 8 O 年代中
所谓选择式的公共政策执行 , 是指在公共政策执行 过程中, 执行主体仅仅依靠 自己对于政策精神和 内容 的
“ 执行表面化” 都是其具体表现。从表面上看 , 政策宣传
热热闹闹, 而实际上往往是“ 雷声大 , 雨点小” 或者“ 光打
策执行主体的执行睛况, 然后再决定是否执行公共政策、
怎样执行和执行的力度等问题 , 突出表现为“ 软拖” , 能拖 的就拖 , 实在拖不了就勉强应付执行。无视公共政策的
雷, 不下雨” , 政策并没有转化为可操作性 的具体措施 , 组 织、 人员、 资金等并没有真正到位。这种将公共政策束之
高阁、 阴奉阳违、 外紧内松、 口惠而实不至的政策执行方
针对l 时效性, 由于主观上故意或客观上疏忽 , 并不及
时的采取实 际行动。他们 总是左 右观望 , 观上面 的招数 ,
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 I I 生 , 不认真领会政策的精神内涵, 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 原原本本照搬政策。最大特征
就是缺 乏灵活 性。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实际情况差异大,
中央不可能也不应该在每一项政策中I I  ̄ ; I I 定出各地所要
实现的定量 目标和统一遵守的可操作性措施, 因此公共
就 是 自利性 。 突 出表 现 为 “ 政 策贪 污 或截 留 ” 和“ 各取所
、
当前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表现及危害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实施中与预期目标的偏离以及
政策效果的不符合预期。
这种偏差的出现会导致政策的效果降低,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不利于决策者实现政策的成功。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政策制定的不确
定性、政策实施的困难、政策监管的不足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更
好地预防和解决偏差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和措施
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需在工作坊上认真研究和检讨各方
面的问题和资源,并制定详细可行、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这样一来,政策的执行者将有针对性的达成政府目标,也将有相应的思路去执
行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
政府在制定政策后,需要建立一整套执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
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执行机制应该定义政策权力、责任和流程,同
时应该让执行机制的各方面保持与政策预期一致。
三、强化政策实施与监管
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因为政策制定往往
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的各种因素,必须确保政策实施和监管的性质及
时或及时暴露制定的不足和缺陷,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得到持
续改进的可能。
四、加强社会参与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参与,采纳社会
意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并促进社会大众对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分析及对策,希望有帮助。
政府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和执行体系,
以更好地解决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摘要: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政策执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政策的执行成败直接决定政策的效益和价值实现。
然而,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执行偏差。
这使公共政策目标落空,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要针对我国现实的国情,采取正确的对策,防止执行偏差的出现,维持社会秩序。
关键: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公共政策内容转变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执行既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许多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现象。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下面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纠正偏差的建设性对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所以政策本身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相当的重要。
首先,政策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目标僵化和目标缺乏前瞻性。
其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和扭曲,这不仅严重降低了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论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偏差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的对策建议。
标签: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偏差;纠正机制美国公共政策的学者艾利森曾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执行的彻底程度、准确程度对政策的实际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法保证政策的彻底执行和准确执行,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政策执行过程中权力配置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得自主权后,逐渐发展壮大,以至于开始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敷衍执行、部分执行甚至替代执行等在政策上做小动作的现象屡屡出现。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树立中央权威,强化宏观调控,又开始收回之前下放的权力,地方政府失去了部分自主权,不得不服从中央的命令,然而,地方失去之前的行政权力后,也失去了很大的行政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效率,甚至对于政策采取机械执行的方式,无法达到政策预定效果。
这就出现了在权力配置上“一放就乱,一收就紧”的恶性循环。
(二)政策执行需要经过的行政层级过多政策执行的过程是从高层政府向基层政府传达的过程,也是政策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政府层级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层层下发的政策,难免不会出现偏差。
比如,在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某省接到通知后,下发给各地方政府并督促制定了具体要求和任务。
到下半年,关闭全部矿办小井22处,关闭乡镇煤矿619处。
但是,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原政策文件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精神的贯彻还存在不少差距。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浅析
制定过程 中 ,要科学 细致 地研 究和分析我 国所面临 的主要公共 问题 . 制定 更加切实可行 的 、 科学 的元 政策 , 以减少来 自元政 策 本身 的障碍 。
3 ) 保 证 政 策 资 源 供 给 任何政策 的执行 都需 要一定的资源为后盾 ,缺乏相应 的资
普通民众 、 社会群体及新 闻媒 体等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地位 、 权 限, 行使监督权 的方式 、 步骤 、 程序都有 明确的法律规定。确保社 会监督权力在政策执行过 程中的充分运上为外部监督主体排除各种干扰。 总之 , 在公 共政策执行研究领域 , 很 多的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 进行 了研究 . 取得 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 , 对我们认识和思考 问题提 供 了有效 的手段 和工 具。本文针对公共政策执行 出现偏差 的表 现、 原 因进 行分析 , 结合公共政 策执行研究现状 , 探究 其对策 , 通 过各项对策 的采用 。 必然减少公共政策执行 出现偏差 , 为我 国未 来的公共 政策执行 提供力所 能及 的参考和借鉴 。
接的关 系。因此 , 要防止政策执行偏 差 ,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 首先 就要重视对 政策执行人员 的选择 和配备 , 严格按 照公 开 、 公平 、 公正的原则 , 择优选 才 , 在择人上 把好第一关 , 并 适 当配备安排 好 人员 , 尽量使得 “ 人尽其才 ” ; 其次要提 高其 理论 水平和其业务 素质 , 拓宽知识面 , 用科 学的理论 武装头脑 ; 再次 需要对 地方政 策执行 者进 行必要的培训 , 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上 的培训 , 使达 到优化政策执行者行为的效果 。 目前在 培训 上还存在着形式主 义 的走走过场现 象 . 因此 , 需要完善 培训制度 , 切 实加强 培训纪 律, 要真正实现政府人员 的“ 终身教育 ” , 这样才 能真正提高政策 执行者 的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 。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一、案例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
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而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
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
2001年,昌吉市启动了城市扩容工程,北沟一村正好在扩容工程的规划区内。
经多次协商,40户村民中的38户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新居民点。
同时市政府、城郊办事处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参观了几家高档别墅区后,被豪华的小洋楼的富丽堂皇打动,号召村民在规划内的城区范围内兴建楼房。
根据当时干部们的分析,把居民点建在城市的新区,对今后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也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房将来肯定会升值,加之耕地也会被政府征用,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赔偿款。
43户村民和村委会达成意见,倾其所有积蓄支付了楼房首付款;再由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家贷款8万元~9万元,建设起别墅区.然而,正当村民等着新区尽快发展、政府尽快征用他们耕地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
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银根紧缩,土地严管,刚具雏形的昌吉市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
农民期望的土地征用、二三产业兴旺的目标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银行催要每年6000元~7000元的贷款利息。
不少村民不得不买掉别墅还债。
近日,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对在北沟村卖掉住房的11户村民给予四项帮扶措施:在北沟一村居民点周围建设商业门面房,每户分配一间,用店铺收入解决他们今后的生活问题;加强对这11户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引导、鼓励周边企业优先安排这11户村民;在该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这11户村民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二、背景透视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保证国家治理有效性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地。
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情境下,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各种公共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然而,公共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
执行偏差可能源于政府部门内外的各种因素,如个人行为、行政体制、资源限制等。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政策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其目标无法实现。
二级标题充实监管机构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方面,充实监管机构是关键措施之一。
监管机构的责任是确保政策能够按照预期达到目标。
为此,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使其能够有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提高政策透明度政策的透明度是保证公正执行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向公众公布政策相关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实施计划等。
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潜在的执行偏差。
加强风险评估在制定政策时,政府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预测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执行偏差。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可能阻碍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级标题优化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本。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并确保政策目标明确、清晰可行。
政府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调研实地情况等方式,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完善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执行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明确政策的行动路径和责任分工。
通过设立明确的指标标准、加强部门间协作等方式,提高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应及时调整执行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加强督导和问责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导和问责。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矫正公共政策是指针对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判定有罪的罪犯,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教育和康复措施,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政策制定1.明确目标:在制定矫正公共政策时,应明确其目标和宗旨。
政策应该是以保护社会安全为主要目标,并注重对罪犯进行教育和康复。
2.科学依据:政策制定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统计结果来确定具体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
3.参与合作: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多方合作参与,共同制定完善的政策方案。
二、执行监督1.加强监管:加强对执法机关和监管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执行矫正公共政策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2.建立投诉渠道:建立投诉渠道,让受监管的罪犯或其家属可以及时反映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对矫正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让社会大众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便于监督和反馈。
三、人员培训1.提高专业素质: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
2.注重心理辅导:加强对罪犯心理辅导工作,并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情境。
3.注重职业道德: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文化。
四、其他措施1.社会支持:加强社会支持力度,为罪犯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加强宣传:加强对矫正公共政策的宣传,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政策执行的误解和偏见。
3.创新措施:不断创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措施,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总之,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注重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并通过人员培训、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来完善和改进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
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政策是国家、地方或组织制定的行动计划,旨在解决某些问题或实现某些目标。
政策执行是将政策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它对于实现政策目标至关重要。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偏差,即政策执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
本文将探讨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
一、制定阶段1.1 目标不明确政策制定阶段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如果目标不明确或模糊,那么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就难以衡量成功与否。
例如,在环保方面,如果政策只规定了“减少污染”,而没有具体说明减少到什么程度,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就难以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1.2 信息不足政策制定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
如果信息不足或者错误,那么制定出来的政策就可能存在缺陷。
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如果没有考虑到当地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投资无法回收。
1.3 利益相关方未参与政策制定需要考虑到各方利益,否则政策就难以得到广泛支持。
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如果没有听取市民的意见,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
二、实施阶段2.1 资源不足政策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员、物资和资金等。
如果资源不足,那么政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影响。
例如,在教育领域,如果学校缺乏教师和教材等资源,那么教育质量就难以提高。
2.2 执行者素质不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对于政策执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执行者素质不高,那么政策执行就容易出现偏差。
例如,在医疗领域,如果医生技术不够精湛或者态度不够好,可能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产生抵触情绪。
2.3 环境变化环境变化也是导致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之一。
在实施过程中,环境可能发生变化,导致政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政策可能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2.4 监管不力政策执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管,否则就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如果监管不力,那么政策执行就容易出现偏差。
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如果监管部门没有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政策执行矫正的名词解释
政策执行矫正的名词解释政策执行矫正是指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修正和矫正,以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达成预期目标。
政策执行矫正强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执行策略,以确保政策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政策执行的背景和重要性政策执行是政府实施和推行各项政策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和治理能力。
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各种障碍和问题往往会出现,可能导致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政策执行矫正的出现,旨在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政策能够实现预期效果,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二、政策执行矫正的原则和内容1. 着眼问题:政策执行矫正着重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
政策执行矫正应当基于问题分析,深入了解问题的成因和影响,以制定相应的矫正策略。
2. 立足实际:政策执行矫正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模板或从其他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
政策执行矫正需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措施。
3. 及时矫正:政策执行矫正需要具有及时性,早发现、早矫正。
只有在问题出现之初,及时采取矫正策略,才能有效避免问题扩大,减少不良后果。
4. 精准矫正:政策执行矫正要求发现问题后,针对性地进行矫正。
政策执行矫正需要根据问题的特征和成因,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矫正策略和措施,以确保执行过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政策执行矫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解决:针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政策执行矫正需要通过调整策略、改变实施方式、完善执行细则等方式,解决或减少问题的影响。
2. 策略调整:政策执行矫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执行策略进行调整。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的目标、重点、措施等,以适应实际需要。
3. 措施改进:政策执行矫正可以对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措施进行改进。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影响及矫正策略,以期为政策执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1. 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执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困难。
2. 执行机构和人员问题:执行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不足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3. 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分配不均,使得部分地区或领域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4. 利益相关者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阻力和影响,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1. 政策效果不佳:执行偏差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 社会资源浪费: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3. 政府形象受损:政策执行偏差会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损害政府形象。
4. 社会问题加剧:长期的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加剧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1.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衔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执行环节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2. 优化执行机构和人员配置:完善执行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执行力,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3. 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使各地区和领域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4. 强化利益相关者的协调: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减少阻力,确保政策顺利执行。
5. 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矫正措施。
6.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政策内容和目标,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为政策执行创造有利条件。
浅析政策执行主体视角下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及对策
浅析政策执行主体视角下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及对策作者:谭静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5期谭静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从政策执行偏差案例入手,从政策执行主体的角度出发,发现执行主体综合素质欠缺、执行方法不当、组织权力配置机制不合理、组织行为评估体系存在缺陷等都是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主体组织结构、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执行主体素质、优化执行主体执行方法、完善执行主体组织的评估体系等解决对策,以期能规范执行主体行为,减少政策执行偏差概率,完成政策目标。
关键词:政策执行主体;执行偏差行为;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2-00-01一、案例分析国家倡导要减轻农民负担,然而一些地方却还是向农民乱收费。
安徽省某村在催收 2002年税费时无视农民负担监督卡、农业税费纳费通知单,按每人110元征收,等于从每个农民那多拿30 多元。
该村领导知道这样做违反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里可用的资金太少,村里三项支出根本没法保证。
村里债务负担更重。
该村某干部说“村子要转,债务要还,不找农民我找谁?”[1]2009年10月某晚,就职于上海某公司司机孙某路遇一名男子在路边恳求搭车,孙某便顺路载他。
男子上车后,孙某的车就被城管行政执法局的车包围,后孙某被冤枉涉嫌黑车经营,从事牟利活动。
[2]此案例为典型的“钓鱼执法”,行政机关为了追求更多的罚款和相应奖金,利用行政相对人的善心来钓鱼执法。
以上两个案例都属于政策执行偏差行为。
是我国现阶段政策执行偏差行为的缩影。
政策执行偏差行为在实践角度具体表现为各种曲解政策方案、滥用政策权力、政策执行过激和不力的行为。
二、政策执行主体视角下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一)综合素质欠缺某些执行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视而不见,将公共政策的执行为己所用,法制观念有待提高。
一些执行人员缺乏最基本执行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政策执行偏差行为中的困境与消解
政策执行偏差行为中的困境与消解本文结合中国政策执行实践,具体分析了政策执行含义及其特点。
通过对实际案例,列举了政策执行偏差的具体行为,并分析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政策执行困境的路径:创新政治文化,转变政府行政理念;提高干部执行能力,追求合作共赢;注重政策整合,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标签:政策执行;合作博弈;偏差行为;责任追究一、问题的提出政策执行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和行动方式,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特点包括:(1)目标性。
政策中的一切行政措施或行为都是为了保质保量地实现政策目标。
(2)现实性。
政策执行不能留于空谈,需要有关部门采取具体的行动来落实政策。
(3)强制性。
执行活动的强制性是行政管理活动权威性的重要体现。
有效的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本质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在公民中的公信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我国的具体公共政策实践中却出现与政策目标不一致的结果,即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在执行政策时出现的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相违背的结果和现象。
例如常见的偏差行为有“负气执行”,“挖坑执行”,“选择执行”等。
二、政策执行中的困境分析在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央与地方,部门之间的政策执行偏差行为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需求差异的偏差行为中央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具体政策的实施需要下级单位的具体执行。
近年来,中央政府的简政放权一直在实施改进中因而地方政府的权利也随之增加,地方政府也因此承担的政策贯彻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由于组织自身利益逐渐日益强化,地方政府已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的主体。
十一五”期间,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节能减排,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即节能家电补贴推广政策。
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的国家节能家电优惠政策并从中谋取利益,,保持其地方的收益,在项目的具体资格审查中出现了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行为及权力寻租现象,对于不过关的企业采取包庇态度,对于中央政策采取“选择性执行”,即在国家具体规定下有选择地执行有利可图的政策。
试论政策执行偏差
试论政策执行偏差杨丽蓉摘要:在政策运行过程中,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而政策执行者的行为偏差往往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失败。
针对此,本文分析了政策执行偏差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政策通过优化制定后,可能会被政策的执行者引向不同的方向,造成政策目标的偏差。
就像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曾指出的:“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失真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甚至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从理论上就必须认真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这些现象的对策。
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典型形式(一)附加式政策执行附加式政策执行又称扩大范围执行政策或政策扩大化,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和目标超出了原政策的要求。
其主要特点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自行其是,谋取私利,从而导致政策变形。
(二)照搬式政策执行照搬式政策执行又称机械执行或政策复制,主要是指执行主体对上级政策的照搬照抄,简单地照章办事。
表现有三:一是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上级的政策内容,不加分析和解释地进行政策执行;二是无视新情况、新问题,照搬过时的、陈旧的公共政策,或无所作为,坐等上级新政策的颁布;三是缺乏政策立案能力,不主动发现问题、提供信息。
(三)象征式政策执行象征式政策执行又称政策虚化、政策敷衍或政策表面化,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之中,执行主体只做表面文章,只搞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不采取可操作性的政策执行措施,不落实执行政策的组织、人员、资金,或只制定象征性的执行措施,或执行起来虎头蛇尾、前紧后松、敷衍塞责,使严肃的政令在形形色色的花架子下变成一纸空文。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政策执行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过程,是政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而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就必须避免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公共政策执行及执行偏差的概述1.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1] 。
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即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1] 。
二、从信息沟通视角分析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良好的政策信息沟通状况对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政策运行的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研究,但从信息沟通视角来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主体收集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
在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和方案制定的阶段,政策主体往往需要搜集并整理大量的与政策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政策信息。
但是政策主体并不是理性全能的人,他们也往往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局限与束缚,因此搜集到的政策信息总是有限的,而且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这样得到的信息必然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致于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益。
2. 政策接受者获得的信息具有局限性。
政策接受者获得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方面,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具有垄断性,其掌握着重要的政策信息资源,但是政府又具有自利性的特征,所以政府在很多情况下,对外发布政策信息时往往会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部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影响政策信息的真实性。
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对策的几点思考
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对策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20-01-08T14:51:28.25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作者:刘晓明[导读] 公共政策执行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违背任何一项原则,都会导致执行偏差。
刘晓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公共政策执行作为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违背任何一项原则,都会导致执行偏差。
执行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周密、执行准确和灵活创新三个主要原则,由此将政策执行偏差划分为“消极观望敷衍塞责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类”和“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类”三类,每类里面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导致这些执行偏差既有执行主体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本身方面的原因,还有客观条件方面的原因。
防治这些偏差必须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尤其要在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加强政策研究、加强监督控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采取相应强制措施等方面要加大力度,重点突破。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原因;对策作者简介:刘晓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讲师(邮政编码 250100)任何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均离不开一定的合理公共政策的指导和调控,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宏观调控正是通过各项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来实现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却时有发生,这使公共政策目标落空,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政府形象受损。
因此,如何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使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杠杆作用得以成功发挥,这不仅是发达国家政府都在探索的难题,更是像我国这种正处于体制转型过程中的国家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当然,公共政策是否能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不仅取决于公共政策本身的科学性,更取决于政策执行状况。
就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而言,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策执行阶段因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而产生了不少的决策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精神 实质 , 只求 “ 形似 ” 不求 “ 神 似” , 充 当“ 录音机 ” 和“ 收发 室” , 上级“ 推 一下 动一 下 - E z l  ̄ s 。这往 往 造成
因坐等 上级政 策 而错过 解决 问题 最佳 时机 , 失去公 共 政策 的 针对 性 , 既 浪费 了政 策 资 源 、 降低 了政 策效 益, 又影 响 了政策 目标 的实现 。 ( 五) 替代 式 执行 。公共政 策执 行者 在公共 政 策本 身与 其 自身 既得 利 益 相 冲突 时 , 利用 政 策 的某 些 抽 象性偷 梁换 柱 , 对政 策 的内容或 精神 实质有 意 曲解 , 执 行 与政策 目标不 一致 的方 案 。其最大 特点 就是 变异 性 , 政策 内容 、 目标 、 性质 发生 了根本 性 的改变 。突 出表现 为 “ 上 有 政策 , 下 有 对策 ” 。近 几年 来 , 已
执行研 究开始 受 到西方各 发达 国家 重 视并 逐 渐 成 为 政 策过 程 研 究 的重 点 。我 国 自 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
期, 也进 入政 策执行 研究 期 。虽 然从 总体上 来看 我 国公共 政策 执行 在改 革开放 以来 取得 了相 当 的成绩 ,
受到 国际一致 认可 , 但是 当前 与政策 目标 意 图大相径 庭 的现实 状况 也不 容忽 视 。
很 多 时候 , 这 种“ 附加” 的政策 内容表 面看起 来 似乎顺 理成 章 , 但 对 于政 策 目标 而 言 , 实 际是不 合理 的 , 甚 至是不 合法 的 。突出表现 为“ 土政策 ” 和“ 搭 便 车” , 其 隐秘性 在 于 通常 附加 的一 些 内容 往 往 与原 政 策存 在着一 定相关 性或 相似性 , 使其 不易 察觉从 而 引发 了新 的政策 行 为 , 影 响原政 策 目标 的实现 。
( -) 选择 式执行 。公 共政策 执行 过程 中 , 执 行主 体仅 依靠 自己对政 策 的理解 或 者 自身利 益 需求 对
原 有政 策进行 筛选 , 践行对 自己有 利 的部分 , 舍 弃对 自己不 利 的部 分 。选 择 的标 准 是 “ 趋 利避 害 ” , 最 大 的特征 就是 自利性 。突 出表现 为“ 政 策贪污 或截 留” 和“ 各 取所 需 、 为 我所 用 ” 。站在 个 人 利益 或 小 集 团 利 益 的立场上 , 钻政 策 的空子 , 人 为地 任意 割舍 中央 或上 级 下发 的各项 政 策 , 使 得该 执 行 的政 策 执 行不 足或不 执行 , 政 策整 体功 能难 以发挥 , 并且 动摇公 共 政策 的权威 性 。 ( 三) 象征 式执行 。执 行人员 在执 行公 共政 策时 敷衍 塞责 , 实 际上并 不采取 有效 的行 动 , 但 是表 面 文 章 却做得 很足 , 主要 特征是 欺骗性 , 本 质是 政策 执行 主体 不 想真 正 实现 政 策 目标 , 却 又 想 使政 策 对 象感 受 到关 注或安抚 而采 取 的手段 和方式 。“ 执 行虚 化” 、 “ 执行 敷衍 ” 、 “ 执行 表面 化” 都 是其 具体 表现 。从 表
国公 共政 策执行存 在 的偏差 、 失 效等 问题 , 通过 政 策 本 身构 造 的制 度 环 境 , 利 用利 益 驱 动
和 利益 阻断形成 的政 策驱动 机制 , 构 建一 个 良性循 环 的体 系, 可以有 效 阻止政 策执 行可 能
的偏 差 , 保 证政 策顺利执 行 。
关键 词 : 公共 政 策 ; 执 行偏 差 ;预 防理念 ;驱动机 制
河 北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2 0 1 4年 第 2期
纠正 政策执行偏差的 新思路— —政策驱动机制
王 超
(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法 学 院 ,安 徽 芜 湖 2 4 1 0 0 0 )
摘要 : 扬 汤止沸 不如釜 底抽 薪 , 亡 羊补 牢 不如 未雨 绸 缪 , 显 然预 防优 于 治理 。 当前我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 —2 6 作者简介 : 王 超, 女, 安 徽 师 范 大 学 法 学 院 政治 学 理 论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公 共 事业 管理 。
3 7
不 了 预期效果 。
( 四) 机械 式 执行 。执行 主体 在政 策执行 过程 中不认 真 领会精 神 内涵 , 不 考虑 当地 实际情 况 , 而是原 原本 本 地进行 政策 照搬 。最 大特 征就是 缺乏 灵活 性 。未 能在 坚持 原则 性 的同 时又 保 持一 定 的灵 活性 , 将 政策 创造性 地加 以贯 彻落 实 。有些地 方政 府和 部 门习惯 于 传统 的 照搬 照 抄上 级 文 件 , 不顾 公 共政 策
一
、
当前 我 国政 策 执 行 偏 差 的主 要表 现及 危 害
( 一) 附加式执 行 。公 共政 策执行 过程 中 , 执 行 主体 为 了 自身 的利益 , 以政 策执 行原则 性 与灵 活性相
结合为 借 口 , 盲 目地 扩大 政策外 延 , 附加 上 一 些 不合 理 的 内容 , 为 不 合 理 的执 行 披 上 “ 合理化” 的外 衣 。
美 国学 者艾 利森 曾经 说过 : “ 在 实 现政 策 目标 的实 际 过程 当 中, 只有 1 O 的功 能取 决 于 方 案 , 其余 9 0 的功能都 取决 于有效 的执 行 。 ” 可见 , 任 何 一项 政 策 , 即使 制 定 得 再 正 确 、 再完 美 , 要 实现 预 定 的 目 标, 取得 理想 的效 果 , 都有 赖 于政策 执 行 , 执行 力 才 是 政府 的生命 力 口 ”。从 2 O世纪 7 0年 代 中期 , 闹 , 而实 际上 往往 是“ 雷 声大 , 雨 点小 ” 或者 “ 光 打雷 , 不下 雨” 。这种将 公共 政 策 束 之高 阁 , 阳奉 阴违 、 外紧 内松 , 口惠 而实不 至 的政策 执 行方 式 , 结 果 只能 导 致公 共 政 策 流 于形 式 ,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