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合集下载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政策执行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过程,是政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而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就必须避免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公共政策执行及执行偏差的概述1.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1] 。

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即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1] 。

二、从信息沟通视角分析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良好的政策信息沟通状况对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政策运行的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研究,但从信息沟通视角来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主体收集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

在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和方案制定的阶段,政策主体往往需要搜集并整理大量的与政策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政策信息。

但是政策主体并不是理性全能的人,他们也往往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局限与束缚,因此搜集到的政策信息总是有限的,而且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这样得到的信息必然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致于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益。

2. 政策接受者获得的信息具有局限性。

政策接受者获得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方面,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具有垄断性,其掌握着重要的政策信息资源,但是政府又具有自利性的特征,所以政府在很多情况下,对外发布政策信息时往往会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部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影响政策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2009年8月公共政策执行,简言之,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而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对象,使公共政策具体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陈振明教授认为“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措施,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行为过程。

”[1]260“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

”[1]254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策自身质量、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2]333,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常被定义为“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3]195或“一系列人为设定的行为规则”[4]16。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制度因素为重点的阻碍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多种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执行不力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策的执行与政策制定时的初衷相违背,有时甚至出现过度偏离的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执行阻滞,例如丁煌认为:“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凝聚合流所形成的妨碍政策顺利实施乃至造成政策执行过程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阻力合力及其运作方式。

”[5]32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政策表面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通,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大大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2、政策局部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中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3、政策扩大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致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影响了既定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作者:张永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9期[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因而,应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建立政策监督体系,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防治对策[作者简介]张永,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9-0064-0002江泽民同志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得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而且会损害党的声誉。

”我国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公共政策的执行,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防止执行偏差。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概括(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执行偏差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由于行政执行人员的知识素质、执行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执行体系的不健全,造成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差距,使原定目标没有实现,或者说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妨碍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不良情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政策替换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实质内容与政策原意相背离,但表面相似。

尤其在所执行的政策对执行者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们往往会偷梁换柱,制定表面相似但实质相背的政策,替代原有政策加以执行,使上级政策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也就是“挂羊头,买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就执行,不利就变形”。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政经视点
简论 我 国公共 政 策执 行偏差 与对 策
朱如 亚
( 湘潭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湖 南 湘潭 【 摘 4 1 1 1 0 5 )
要】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 系统 中的关键环节 , 由于公共政 策内容本 身、 执行人 员、 执行环境等 多方因素 的影响 , 使得 目前
政 策偏 差现 象仍 然较 为普遍 。 本文在分析政策偏差及其原 因的基础 上, 从政策 内容 、 执 行主体 、 监督机制等方面提 出 了纠正政 策偏
二、 公 共政 策 执 行 偏 差 及 其 表 现
三、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的原 因分析 在公共政策执 行活 动中往往会遇到政策主体、 政 策环境等 不 同问题 的干 扰 , 总的来 说, 影 响公共政策有 效执行 的因素主
( 1 ) 公共政策 自身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 首先 取决 公共政 策一旦制 定便进入执 行阶 段 , 事实上 , 目前 我 国公 要有: 一项合 理的政策应 该建立在严谨 的 共政策在 实际操 作中困难 重重, “ 执行梗 阻” 、 “ 执行走样 ”等 现 于政策本身 的科 学合理性 , 如果政策 目标缺乏 明确 的规划 , 表述模糊 不清 , 象仍较为普遍 , 具体来讲 , 有 以下几个方面 : ( 1 ) 象征性执行 。象 理论基础之上 , 征性政策执行 也称 政策敷衍, 指政策 执行 主体将执行活动停 留 不仅使得政策 目标无法实现 , 更严重影响政策的公信力。目前 , 执行 内容不是建立 在表面 上 , 只注重政 策宣传 而未采取 实际执行 措施 , 部分政 策 部分政策方针 理论上可行实际却无法执行 , 而是主观臆想 的结果 , 长期 以往更容 执行者还未 充分 认识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 仍热衷于政策 形象 在反 复的调查 研究之 上, 工程 , 将 政策 内容 中的实质 性部分如 组织安 排、 资金分配等 相 易导致政策执 行主体在判断上 的失误 。此外 , 由于我 国政策执 关规定束之 高阁, “ 摆花架子 ” 的现 象 比比皆是 , 这种取悦领导 , 行部 门繁多 , 政 策执行 的一致性仍较 为堪忧 , 由于不 同政策 主 欺骗群众 的形式主义不仅浪费有 限的政策 资源 , 更严重 影响政 体对 政策 内容 的认识 差异 , 以致政策 随意变通 、 朝令 夕改 的现 策 的最 终实施效果。 ( 2 ) 机械性执行 。机 械性执行也称 政策照 象时有发生 , 使得 政策过程脱 离实际轨道 。( 2 ) 公共政策执行者 搬 ,指执行 者在政策执行过程 中对政策 内容缺 乏足够的理解 , 的素质缺 陷。任何一项公共政 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执 未考虑公共管理 的客观环境对政策 内容 简单的复制。在执行公 行人 员 , 政策人 员的道德 素质 、 知识 能力直接关系 到政策 实行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 运动式治理” 是 中 国特 有 的一 种社 会 治 理方 式 。运 动
然而 , 地 方 失 去之 前 的行 政 权 力 后 , 也失 去 了很 大 的行 政 积 极性 。 从 而 降 低 了 政策 执 行 的效 率 , 甚 至 对 于 政 策 采取 机械 执 行 的 方式 . 无法 达到 政 策 预 定 效 果 。 这 就 出现 了在 权 力配
力 , 地 方 政 府 失 去 了部 分 自主权 . 不 得 不 服 从 中央 的命 令 ,
叠 的 情 况 时 有 发 生 。在 政 策 执 行 过 程 中 。 往 往 会触 及 这 些 部 门的 利 益 , 形 成 多 方 博 弈 局 面 。一 方 面 , 如 果 政 策 对 于 执 行 主 体 而 言 是 有 利 的 ,则 政 策 可 能 涉 及 到 相 关 部 门 都 想 从 中 分一杯羹 . 从而导致各方积极介入、 争 相 管 理 的局 面 。 出现 这种情况 。 各方执行部门是捞到好处了 . 但 却 损 害 了公 共 利 益。 政 策 执 行 也 偏 离 了 既定 的 目标 。 无 法 达 到 预 定 的效 果 。 另 一 方 面 .如果 政 策 对 于 执行 主体 而言 没 有 利 益 甚 至 会 损 害其利益 . 则 各 部 门之 间 就 往 往 出 现 “ 踢皮球 ” 、 相 互 扯 皮 和 推诿的现象 , 使 政 策 无法 得 到 落 实 , 政 策 执 行 出现 偏 差 。 ( 四) 政 策 执 行 中 常 出 现 运 动 式 治 理 方 式
陈 立 强
( 中 南 民 族 大 学管 理 学 院 . 武汉 4 3 0 0 7 4 )
【 摘 要 ] 目前 我 国公 共政 策在 落 实过 程 中 出现 了 不 同程 度 的 偏 差 和 扭 曲 , 这 不仅 严重 降低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一、案例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

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而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

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

2001年,昌吉市启动了城市扩容工程,北沟一村正好在扩容工程的规划区内。

经多次协商,40户村民中的38户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新居民点。

同时市政府、城郊办事处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参观了几家高档别墅区后,被豪华的小洋楼的富丽堂皇打动,号召村民在规划内的城区范围内兴建楼房。

根据当时干部们的分析,把居民点建在城市的新区,对今后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也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房将来肯定会升值,加之耕地也会被政府征用,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赔偿款。

43户村民和村委会达成意见,倾其所有积蓄支付了楼房首付款;再由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家贷款8万元~9万元,建设起别墅区.然而,正当村民等着新区尽快发展、政府尽快征用他们耕地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

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银根紧缩,土地严管,刚具雏形的昌吉市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

农民期望的土地征用、二三产业兴旺的目标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银行催要每年6000元~7000元的贷款利息。

不少村民不得不买掉别墅还债。

近日,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对在北沟村卖掉住房的11户村民给予四项帮扶措施:在北沟一村居民点周围建设商业门面房,每户分配一间,用店铺收入解决他们今后的生活问题;加强对这11户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引导、鼓励周边企业优先安排这11户村民;在该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这11户村民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二、背景透视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

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用等方面。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标签:公共政策;困境;路径在我国,地方政府,即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指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级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地方政府具体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困境,出现了政策执行的失真失实现象,最终导致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一、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照搬。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机械式的复制政策内容,照抄照搬的执行,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责任推给政策制定者,这就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政策抵制。

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接受者,执行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政治觉悟的影响,会对其执行的政策产生抵制情绪;执行对象也会产生不接受和不认同的心理。

要是二者同时对一项政策产生抵制情绪,其危害更为严重,将会使公共政策执行中断。

(三)政策利用。

政策利用又称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加以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利性,它会使得部门政策难以实现,不能完全的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四)政策敷衍。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旨在调控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效果和公众的期待。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概念与分类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政策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异。

这种偏差可以分为系统性偏差和非系统性偏差。

系统性偏差是由于政策制定、执行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导致的;非系统性偏差则是由个体、组织等非系统因素导致的。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政策执行缓慢、执行不力、政策目标偏离等。

这些偏差不仅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公众利益的损失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针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矫正:1.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在政策制定阶段,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要明确政策的执行标准和要求,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指导。

2. 优化执行环境:政府应积极改善政策执行环境,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例如,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等。

3.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一旦发现执行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

4. 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策。

5. 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实证研究与分析以某地区的教育政策为例,该政策旨在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保证国家治理有效性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地。

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情境下,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各种公共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然而,公共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

执行偏差可能源于政府部门内外的各种因素,如个人行为、行政体制、资源限制等。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政策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其目标无法实现。

二级标题充实监管机构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方面,充实监管机构是关键措施之一。

监管机构的责任是确保政策能够按照预期达到目标。

为此,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使其能够有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提高政策透明度政策的透明度是保证公正执行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向公众公布政策相关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实施计划等。

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潜在的执行偏差。

加强风险评估在制定政策时,政府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预测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执行偏差。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可能阻碍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级标题优化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本。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并确保政策目标明确、清晰可行。

政府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调研实地情况等方式,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完善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执行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明确政策的行动路径和责任分工。

通过设立明确的指标标准、加强部门间协作等方式,提高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应及时调整执行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加强督导和问责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导和问责。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_2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_2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 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执行偏误; 矫正1 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对此,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 政策执行出现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 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我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

然而, 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 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实施中与预期目标的偏离以及
政策效果的不符合预期。

这种偏差的出现会导致政策的效果降低,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不利于决策者实现政策的成功。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政策制定的不确
定性、政策实施的困难、政策监管的不足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更
好地预防和解决偏差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和措施
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需在工作坊上认真研究和检讨各方
面的问题和资源,并制定详细可行、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这样一来,政策的执行者将有针对性的达成政府目标,也将有相应的思路去执
行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
政府在制定政策后,需要建立一整套执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
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执行机制应该定义政策权力、责任和流程,同
时应该让执行机制的各方面保持与政策预期一致。

三、强化政策实施与监管
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因为政策制定往往
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的各种因素,必须确保政策实施和监管的性质及
时或及时暴露制定的不足和缺陷,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得到持
续改进的可能。

四、加强社会参与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参与,采纳社会
意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并促进社会大众对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分析及对策,希望有帮助。

政府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和执行体系,
以更好地解决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其矫正第六节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目标的偏离和不良后果的出现是统一不可分的。

政策是否偏离了政策目标,是根据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政策目标的偏离是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不良后果是执行偏差的表象特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 .象征式政策执行。

主要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

其总的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

“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土政策”是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它另搞一套,使政策执行复杂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策与执行主体之间出现极为激烈的利益差异和冲突的时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

这就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_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_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离的原因及对策探析摘要:公共政策执行是我国公共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国家在执行公共政策时,经常会受到外界条件的干扰,最后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监督的过程中偏离。

本文就对该问题做一些分析,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就整合国家利益、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来对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公共政策执行偏离对策一、公共执行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而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对象,使公共政策具体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美国学者艾得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本质上是遵循公共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公共行为模式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最直接的重要活动,是整个公共政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旦离开执行,那就成了空中楼阁了;离开贯彻执行.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这一过程在公共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转型期的中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着诸多问题。

例如,象征性地执行公共政策,做表面文章,敷衍塞责;截留公共政策,为己所用;附加公共政策,借机谋利;曲解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发生变异;机械执行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

公共政策执行作为一个包括众多参量和因素的复杂过程,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也是多重的。

(一)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公共政策执行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公共政策执行的效果往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公共政策制定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效果,公共政策本身的优劣是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大小的先决条件。

1、公共政策缺乏明晰性政策目标的明晰性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是政策执行有效的关键所在,是政策执行的依据,也是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作为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政策必须明确、清晰,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否则就会因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目标和内容的误解或曲解而造成政策执行的阻滞。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政策质量低劣,不能准确地针对益集团压力 、目标 群体的文化障碍 4、政策资源不足 5、执行监督不力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 , 以获得目标群体的更多支持 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 ——加强宣传,加 深对公共政策理解 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执行者的自利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2、执行者的素质缺陷 ——专业水平、能力水平、 意志品质 3、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组织结构不合理、 内部沟通不畅 4、准备工作不足 5、宣传缺陷 ——夸大、不足、不实
(二)客观原因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1、定义: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 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 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与政策创新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偏离政策目标
2、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 ——表面文章 (2)附加式政策执行 ——附加偏离政策目标内容 (3)残缺式政策执行 ——部分执行政策 (4)替代式政策执行 ——执行者处出于不同目的 用自己一套替代原政策 (5)观望式政策执行 (6)照搬式政策执行 (7)规避式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摘要: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政策执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政策的执行成败直接决定政策的效益和价值实现。

然而,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执行偏差。

这使公共政策目标落空,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要针对我国现实的国情,采取正确的对策,防止执行偏差的出现,维持社会秩序。

关键: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公共政策内容转变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执行既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许多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现象。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下面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纠正偏差的建设性对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所以政策本身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相当的重要。

首先,政策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目标僵化和目标缺乏前瞻性。

其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套程度低 。政策执行涉及到各个 方面 的利益, 以, 所 它是一个复 境制约 。首先是社会资源 。影响政策执行 的社会资源大概可 以 杂的程序需要诸多方面的措施与之配套 。没有完备 的系统也是 总结为政治环境 、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不稳定 的因素 会导致政策 执行 出现偏离。第 四, 政出多门。我 国政策 常常多 影响着政策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与否制约着 头, 本身相互矛盾 , 因为我国各级政府部 门的机构繁多且臃肿 、 物质资源 :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政策是不是能让公众接受 。其 权责不明确 , 缺乏沟通 协调 。() 2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首 次是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的差异是人们无法提前预计 的, 它会 先, 权力配置机制 、 监督控制机制 , 信息沟通机制等几个方面都 制约政策 的顺利执行 。 直接影响着 政策执行 的具体运作的方式 。 权力配置机制 不科学 意 味着在地方各 级政府 间, 中央和地方之 间, 同一 行政组织 内 二、 解决公共政策执行偏 差的对策 () 1制定科学合理 的公共政策 。根据上文分析, 为解决公共
部等各个层次之 间存在执行权 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其次 , 政 政策执行偏差存在的几个 问题 ,对此提 出以下几 点对策建议 :
策 实施 时民众们常对政策 内容毫不知情, 因而很难在一 定时期 第一 , 政策有 效执行 的前提是政策 内容的科学性。科技的迅速
内得到他 们的认同 , 从而政策执行的难度大。因此政策 在制定 发 展 使政 府 部 门的 工 作 日趋 走 向 专 业 化 规 范 的道 路 , 政 领 导 行 和执行过 程中缺乏公众 的广泛参 与,导致政策的透明度很低 。 不再是 以前 的通 才, 因此 , 在制 定政策过程 中应 该充分体现政 最后, 政策监督机 制没有强有力的保 障。 第一 , 监督机关一般实 策顾 问团的作用 , 使政 策做 到科 学合理 。要积极听取专家 的意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和扭曲,这不仅严重降低了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论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偏差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的对策建议。

标签: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偏差;纠正机制美国公共政策的学者艾利森曾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执行的彻底程度、准确程度对政策的实际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法保证政策的彻底执行和准确执行,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政策执行过程中权力配置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得自主权后,逐渐发展壮大,以至于开始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敷衍执行、部分执行甚至替代执行等在政策上做小动作的现象屡屡出现。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树立中央权威,强化宏观调控,又开始收回之前下放的权力,地方政府失去了部分自主权,不得不服从中央的命令,然而,地方失去之前的行政权力后,也失去了很大的行政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效率,甚至对于政策采取机械执行的方式,无法达到政策预定效果。

这就出现了在权力配置上“一放就乱,一收就紧”的恶性循环。

(二)政策执行需要经过的行政层级过多政策执行的过程是从高层政府向基层政府传达的过程,也是政策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政府层级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层层下发的政策,难免不会出现偏差。

比如,在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某省接到通知后,下发给各地方政府并督促制定了具体要求和任务。

到下半年,关闭全部矿办小井22处,关闭乡镇煤矿619处。

但是,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原政策文件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精神的贯彻还存在不少差距。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影响及矫正策略,以期为政策执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1. 政策制定与执行脱节: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执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困难。

2. 执行机构和人员问题:执行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不足等都会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3. 资源分配不均: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分配不均,使得部分地区或领域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4. 利益相关者影响:政策执行过程中,受到利益相关者的阻力和影响,导致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1. 政策效果不佳:执行偏差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2. 社会资源浪费: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社会公平和效率。

3. 政府形象受损:政策执行偏差会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损害政府形象。

4. 社会问题加剧:长期的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加剧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1.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衔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执行环节的实际情况,确保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2. 优化执行机构和人员配置:完善执行机构设置,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执行力,确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3. 合理分配资源:确保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使各地区和领域都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

4. 强化利益相关者的协调:通过沟通、协商等方式,协调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减少阻力,确保政策顺利执行。

5. 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矫正措施。

6.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政策内容和目标,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支持度,为政策执行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P ublic relations Forum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表现形式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相关概念及特征(1)公共政策执行概念:公共政策的执行具体含义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有效完成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采用清晰准确的认知以及认同,进而有效的配置现存的政策资源,同时采用相关行为把公共政策目标蜕变成现实,进而完成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系列过程。

(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概念: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则表示公共政策的执行主体因百般消极因素的互相制约从而在某些规定的的政策执行阶段中,影响或阻碍该政策的顺利进行,从而使得政策执行的现实效果与最初制定的目标相悖而行,造成一定程度的负向后果[1]。

该现象也被部分学者称为政策执行阻滞、政策执行变异、执行不力等。

即使定义不同,但其中的内涵却是相通的[2]。

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1)象征式政策实施即政策表面化,是指政策在实施阶段并未做任何实际行动而只停留在教育宣传,政策从始至终并未进行具体操作。

象征式执行公共政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假意要认真完成政策,但对于政策实施则是敷衍了事,有始无终,不仅不能达到政策目标原有效果,还有可能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例:我国为更快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提升我国公民当前集体素质水平,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素质教育的相应政策,期望基础教育能够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

但该政策并未得到具体的落实。

以原有的应试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仍为主流。

(2)附加式政策实施即称政扩大化,主要是指政策在实施阶段繁增了部分不和适宜的内容,使得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以及目标均溢出原本的规定,从而扰乱既定政策目标的完成,政策的执行在附加后其本质就是一个政策的“再造”过程。

因政策主体将原有政策进行细化,就有可能产生增加原政策内容的现象。

如若增加的政策量符合原有政策执行精神,那将没有问题,如若增加的政策与原有精神毫不相干,那就属于附加式政策。

最为突出的案例莫过于用相关政策名头来进行大肆的乱收费、乱罚款的不合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作者:陈立强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12期[摘要]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和扭曲,这不仅严重降低了政策的实际效果,而且对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论述了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政策执行偏差的各种表现;分析了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偏差;纠正机制[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2 — 0024 — 02美国公共政策的学者艾利森曾说过,“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政策执行的彻底程度、准确程度对政策的实际效果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往往是无法保证政策的彻底执行和准确执行,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一)政策执行过程中权力配置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获得自主权后,逐渐发展壮大,以至于开始影响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敷衍执行、部分执行甚至替代执行等在政策上做小动作的现象屡屡出现。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为了树立中央权威,强化宏观调控,又开始收回之前下放的权力,地方政府失去了部分自主权,不得不服从中央的命令,然而,地方失去之前的行政权力后,也失去了很大的行政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政策执行的效率,甚至对于政策采取机械执行的方式,无法达到政策预定效果。

这就出现了在权力配置上“一放就乱,一收就紧”的恶性循环。

(二)政策执行需要经过的行政层级过多政策执行的过程是从高层政府向基层政府传达的过程,也是政策从抽象化到具体化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政府层级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层层下发的政策,难免不会出现偏差。

比如,在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某省接到通知后,下发给各地方政府并督促制定了具体要求和任务。

到下半年,关闭全部矿办小井22处,关闭乡镇煤矿619处。

但是,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原政策文件的要求,有些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精神的贯彻还存在不少差距。

如果真的要严格执行中央政策,则本省煤矿业将大大受损,在省级政策下发的过程中就留了空隙,政策执行在省级执行过程中就开始出现偏差,到了市级政府对政策进行传递的过程中,则又会考虑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中小煤矿的贡献,政策执行也不会严格按照省级政府的要求,最后到各地方基层政府落实的时候,小煤矿的存在与其财政收入的联系则更为密切,更不愿意严格执行。

于是,政策在一级一级传递过程中,偏差出现了乘数效应,最后则出现假关闭不关闭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三)行政机构职能重叠与权限不清社会事务的管理往往涉及诸多部门,各部门间权限重叠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触及这些部门的利益,形成多方博弈局面。

一方面,如果政策对于执行主体而言是有利的,则政策可能涉及到相关部门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从而导致各方积极介入、争相管理的局面。

出现这种情况,各方执行部门是捞到好处了,但却损害了公共利益,政策执行也偏离了既定的目标,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另一方面,如果政策对于执行主体而言没有利益甚至会损害其利益,则各部门之间就往往出现“踢皮球”、相互扯皮和推诿的现象,使政策无法得到落实,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四)政策执行中常出现运动式治理方式“运动式治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

运动式治理是脱胎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运动,通过执政党和国家官僚组织有效的意识形态宣传和超强的组织网络渗透,以发动群众为主要手段,在政治动员中集中与组织社会资源以实现国家的各种治理目的,进而达成国家的各项治理任务。

运动式治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现在,中国日益步入市场经济,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国家治理方式也迫切需要作适应性地调整与变革,这意味着应该更多地通过常规化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合法程序来执行公共政策,实现社会管理,而不是采取“运动式”的政策执行和社会管理方式。

二、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一)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者也是“经济人”,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行为或者倾向,从而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甚至政策失败。

由于政府等行政部门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政策执行过程也就是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整合过程。

公共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但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传递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的利益范围逐渐缩小,从而使其更加注重公共政策内容中涉及自身利益的部分和范围,对于其他部分则经常忽略。

政策执行主体的自利性还可能导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偏差。

这种博弈分为横向同一层级不同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和纵向不同层级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博弈。

(二)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政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差异性和变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给政策执行增加复杂性和困难。

我国目前处于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文化观念新旧并存。

这些现实环境给中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根据美国行政学家弗雷德?W?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我国属于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

里格斯认为,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明显带有新旧并存、稻稗混杂的特点。

公共行政受制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

在中国具体表现为有,完全的市场经济尚未形成,地方保护主义影响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地方民间团体对地方政府有着较大的影响;社会文化观念中还残留着许多传统陈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行政机构中官僚主义气息较为严重,人情面子对公共行政的影响还很严重等等。

(三)政策执行方式的不合理第一,过分依赖行政方式。

在执行过程中,行政方式被过于滥用的现象也十分明显。

部分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的具体过程中不考虑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动辄采用行政命令、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强硬的行政手段,给政策目标群体留下傲慢、霸道的印象,损害政府形象和权威性,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另外,在一些经济领域的公共政策,也采取行政方式去干预,影响了市场秩序,也无法真正实现政策的预定效果。

第二,法律方式使用不到位。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

依法行政的缺失使得政策执行失去合法性,无法保证政策执行的持续性,政策目标群体更容易对政策执行者产生抵触情绪,在侵犯到其利益的情况下还可能向政策执行者提出行政诉讼,使政策执行产生偏差甚至失败。

(四)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完善第一,目前各类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作,监督范围与监督责任不明确,尚未形成一个严密有序、分工合理、协调互动、运行高效的有机整体。

监督过程中往往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甚至是无人监督,使监督内容难以落实;或者多头出击,监督过程难以协调,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受到了限制,减弱了各种监督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作用。

第二,对于政策执行的效果,中国还没有专门的考察评估和控制的独立机构,现在通常由上级行政部门在对下级部门进行人事考核的过程中间接行使其职能。

然而,这种考核对于政策执行偏差的控制而言不具有时效性,并且无法涉及到具体政策执行的考核。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他们大量的独立机构对政府政策执行的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美国,仅联邦独立机构就有30多个,涉及国家安全、公务员管理、环境能源、通商贸易、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消费者权益、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

这些独立机构控制着各领域的政策执行,防止政策执行偏差,并与总统的意愿和政策目标保持步调一致,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而目前,中国还没有相关的独立机构对政策执行保持控制,因此,政策执行缺少即时的考核和控制,又没有独立机构对政策执行进行监督控制,政策执行产生偏差也就难以得到纠正。

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纠正机制(一)建立和完善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调整机制和利益表达途径地方政府承担的责任使得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要合理的认识到地方政府的利益,保护正当利益,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依法明确地方政府的正当利益是政府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它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激励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完成工作。

此外,还应该建立地方政府正当利益表达途径,给地方政府自利性以舒解的渠道。

(二)调整政策执行主体的权力配置第一,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

总的原则应当是: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既要有维护国家宏观调控权的集中,又要在集中指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

同时,必须从法律层面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规避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划分问题激发自利性,引发政策执行偏差。

第二,合理划分各具体政策执行部门间的权力配置。

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范围、权力大小、管辖区域等,以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避免因为因职能重叠和权限不清导致的政策执行的混乱局面。

对于出现的新的尚未明确的目标群体或管理对象,政策执行者应当及时召开各方会议明确管理权限,使政策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

(三)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第一,理顺监督体制,使监督机构更加独立。

改变专门监督机构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实行垂直管理,保证监督不受到地方政府或其他利益集团的干预,才能保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二,建立监督机构和司法部门的权限连接。

建立监督机构和司法部门的工作连接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惩治由于自利性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相关责任人。

第三,注重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建立健全相关监督的程序和操作规范。

将结果监督和过程监督更好的结合起来,避免自利性政策执行偏差形成。

第四,全面实现政务公开,让政策在阳光下执行。

(四)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控制机制第一,建立独立的政策执行监督机构,调查所在地政策的执行情况,指导地方或单位正确执行公共政策,保证政策有效运行,并及时纠正当地政策执行的偏差,,取缔一切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地方“土政策”,保证党和国家的政策不折不扣地执行。

第二,全面量化公共政策的各种概念、规则、条件、范围、效果,建立全方位的政策指标体系,运用指标系数精确衡量政策执行的准确性与彻底性,建立不同层次的政策执行偏差坐标。

每项中央政策都要通过政策执行偏差坐标考量政策执行的最终偏差系数,并列入各级政策执行主体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以确保公共政策得到严格执行。

〔责任编辑:张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