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管理人员应该知道的计算机漏洞知识
计算机安全性的漏洞和攻击类型
计算机安全性的漏洞和攻击类型目前,计算机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和攻击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漏洞和攻击类型两个方面来探讨计算机安全性的问题。
一、计算机安全性的漏洞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容易受到攻击的弱点或者缺陷。
这些漏洞可能是由于设计错误、编码错误、配置错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
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存在给黑客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漏洞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计算机安全漏洞:1. 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任何与操作系统相关的漏洞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
操作系统漏洞主要包括系统补丁缺失、安全设置不当、权限管理漏洞等。
2. 网络协议漏洞: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的重要基础,在网络协议中存在漏洞会导致信息泄露、拒绝服务攻击等安全问题。
常见的网络协议漏洞有DNS缓存投毒、ARP欺骗等。
3. 应用程序漏洞:应用程序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交互的主要方式,在应用程序中存在漏洞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远程执行代码等严重的后果。
应用程序漏洞主要包括代码注入、缓冲区溢出等。
4. 数据库漏洞: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重要组件,数据库漏洞的存在会导致敏感数据泄露、数据库崩溃等后果。
数据库漏洞主要包括未授权访问、SQL注入等。
二、计算机安全性的攻击类型计算机安全攻击是指黑客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访问、破坏或者利用漏洞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计算机安全攻击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攻击类型有以下几种:1. 黑客攻击:黑客通过对目标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嗅探、欺骗等手段进行的攻击,目的是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或者窃取敏感信息。
2. 病毒攻击:病毒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功能的恶意程序,它可以通过植入到正常程序中、通过网络传播等方式感染计算机系统,对系统进行破坏或者窃取信息。
3. 木马攻击:木马是一种潜伏在正常程序中的恶意软件,它可以远程操控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实现对系统的远程控制或者信息窃取。
计算机安全漏洞与防范常见漏洞类型及预防措施
计算机安全漏洞与防范常见漏洞类型及预防措施计算机安全漏洞与防范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软件或硬件缺陷,使得黑客或恶意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非法的访问权限或者执行恶意软件。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漏洞类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经常受到黑客攻击的目标。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包括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为了防范这些漏洞,我们应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和更新,并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
二、应用程序漏洞应用程序是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其中可能会存在各种漏洞。
例如,代码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为了防范应用程序漏洞,我们可以采用安全编码的方式开发软件,并定期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
三、网络协议漏洞网络协议是计算机通信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安全漏洞。
例如,ARP欺骗、IP欺骗等。
防范网络协议漏洞的方法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确保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四、密码漏洞密码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手段,但很多用户在设置密码时存在缺陷。
例如,使用弱密码、重复使用密码等。
为了防范密码漏洞,我们应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同时,还可以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的方式加强安全性。
五、物理安全漏洞除了软件和网络层面的漏洞外,物理安全也是计算机系统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例如,未锁定计算机、未加密的存储设备等。
为了防范物理安全漏洞,我们应该对计算机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应的物理安全策略。
小结:计算机安全漏洞的防范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和预防常见的漏洞类型,我们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用户个人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
只有全面加强计算机安全防护,才能维护计算机系统的稳定和用户的信息安全。
IT行业中软件漏洞存在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IT行业中软件漏洞存在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一、软件漏洞的原因1. 编程错误和逻辑漏洞导致的漏洞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可能会出现编程错误或者逻辑漏洞,这些错误和漏洞可能导致软件存在安全隐患。
编程错误包括输入验证不充分、缓冲区溢出等,而逻辑漏洞则是程序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或者不完整的条件判断。
2. 不安全的开发实践不安全的开发实践也是导致软件漏洞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未经充分测试和审查就发布软件、对用户输入数据没有进行严格验证、未及时修复已知漏洞等。
这些开发实践给黑客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第三方组件和外部库的问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往往会使用第三方组件或者外部库来加速开发进度。
然而,这些组件和库本身也可能存在漏洞,从而成为黑客攻击目标。
如果不及时更新这些组件和库到最新版本并修补已知漏洞,就容易受到攻击。
4. 不完善的安全措施构建具有强大安全性能的软件需要全方位的安全措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
如果软件没有正确实施这些安全措施,恶意用户可能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
5. 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在IT行业中,对于软件开发人员和企业员工来说,忽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也是导致软件漏洞产生的原因之一。
缺乏对于最新威胁和漏洞的了解,并不重视安全的意识以及相关知识培训,会造成软件系统在实践中出现严重的漏洞问题。
二、防范软件漏洞的措施1. 代码审查和测试代码审查是为了找出潜在的编码错误和漏洞,通过对代码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帮助开发人员发现并修复这些问题。
而测试可以帮助发现程序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并通过测试用例覆盖各种不同场景,提高软件质量。
2. 及时更新修补已知漏洞及时更新并修补已知的漏洞是防范软件漏洞的重要步骤之一。
开发者应该及时关注CVE漏洞数据库和厂商公告,了解软件的安全更新,并确保所有使用的第三方组件和外部库都是最新版本。
3. 强化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为了评估软件系统在面对外部攻击时的强壮性。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一直以来都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
了解并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对于确保网络安全和保护个人隐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漏洞的定义、主要类型以及防范措施。
一、安全漏洞的定义安全漏洞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或多个弱点,可以被黑客或攻击者利用来获取非法访问、窃取敏感信息或破坏系统的完整性。
安全漏洞可能是由于系统设计缺陷、软件错误或网络配置错误引起的。
二、常见类型的安全漏洞1. 密码弱点:弱口令和简单密码是黑客入侵的主要通道之一。
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改密码、不同网站使用不同密码是保护账户安全的基本方法。
2. 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的软件错误或漏洞可能导致黑客入侵服务器或个人电脑。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安装安全补丁是防范此类漏洞的重要步骤。
3. 网络传输漏洞:不安全的网络传输协议可能会暴露敏感信息。
使用加密协议(如HTTPS)和安全的传输通道可以有效保护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4.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它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下载附件或访问感染的网站来传播。
使用杀毒软件、不点击可疑的链接或附件是预防恶意软件的有效措施。
5. 社交工程:攻击者可能通过欺骗、诱导、威胁等手段获得用户的账户信息或其它敏感信息。
保持警惕,警惕可疑的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是有效的防范社交工程攻击的方法。
三、防范安全漏洞的措施1. 更新和维护: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以及定期维护网络设备是防范安全漏洞的基础。
2. 强密码策略:使用强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和定期更改密码是保护账户安全的重要措施。
3. 数据加密:通过使用加密协议或虚拟专用网络(VPN)可以加密网络传输,保护数据隐私。
4. 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安全意识,教育用户避免点击可疑链接、下载未经验证的软件等行为,是减少社交工程攻击的关键。
5. 多层次的防御策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流量分析等多层次的安全措施加强网络的防护。
计算机安全漏洞分析基础知识
计算机安全漏洞分析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增加。
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可以被恶意利用的弱点或缺陷。
在本文中,将介绍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
一、计算机安全漏洞概述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弱点,这些弱点可能导致系统被攻击或信息被窃取。
常见的计算机安全漏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1. 输入验证漏洞:指在接收用户输入前,未对其进行合理性验证和过滤,从而导致攻击者能够通过输入特定的内容来执行恶意代码或获取敏感信息。
2. 缓冲区溢出漏洞:指程序在向缓冲区写入数据时,未对数据长度进行有效检查,导致数据溢出并覆盖到其他内存区域,攻击者可以利用这种漏洞执行任意代码。
3. 身份验证漏洞:指系统或软件在身份验证过程中存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绕过或猜测密码等方式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
4. SQL注入漏洞:指攻击者通过在输入中注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绕过身份验证或对数据库进行未授权的操作。
二、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分析方法在发现计算机安全漏洞后,为了更好地理解漏洞的本质和影响,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1. 收集信息:首先,收集与漏洞相关的信息,包括系统或软件的版本、具体操作步骤、触发漏洞的输入内容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进一步的漏洞分析。
2. 复现漏洞: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尝试在相同的环境中复现漏洞。
通过复现漏洞,可以确认漏洞的存在,并更好地理解漏洞的触发条件和影响范围。
3. 分析源代码:如果有源代码可用,对相关的程序代码进行仔细分析。
这有助于找出潜在的漏洞原因,例如缺乏输入验证、错误的内存管理等。
4. 动态分析:使用调试工具或动态分析工具,对漏洞进行动态分析。
通过观察程序的执行流程和数据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理解漏洞的运行机制。
5. 提供解决方案:基于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或修补程序。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用户,并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然而,网络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1. 弱口令:许多网络系统或设备的管理者使用弱密码进行登录,如“123456”、“password”等简单易猜测的密码,这就给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机会。
2. 社会工程学攻击:黑客利用人们的信任心理和不谨慎的行为来获取敏感信息,如通过冒充他人、诱骗点击恶意链接、伪造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攻击。
3. 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中可能存在未修复的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系统的控制权,如通过恶意软件传播、远程执行代码等方式。
4. 网络协议漏洞:网络协议中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实施不当,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等。
5. 恶意软件: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它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目标计算机上执行恶意行为,如篡改、删除或窃取数据。
二、防范措施1. 使用强密码:管理员和用户应该使用复杂、随机的密码,并且定期更新密码。
密码长度应至少8个字符,同时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
2. 多重身份验证:在登录敏感系统时,可以采用多重身份验证的方法,如手机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3. 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操作系统和软件供应商会发布安全补丁来修复已知漏洞,管理员应定期更新和修补系统,以减少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4. 加密通信数据: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HTTPS)和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
5. 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安装权威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来检测和阻止恶意软件的传播,及时发现和清除潜在的威胁。
6.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恶意软件加密勒索。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漏洞及防范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漏洞及防范1.弱口令漏洞弱口令漏洞是指用户设置的密码缺乏复杂性,容易被猜解或破解。
攻击者可以通过暴力破解、字典攻击等手段获得合法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为了防范这一漏洞,用户应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同时,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限制登录尝试次数、设置账号锁定策略等方式增加破解难度。
2.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是指操作系统本身或其相关组件存在的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得系统权限并进行恶意操作。
为了防范这一漏洞,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补丁更新,并启用自动更新功能。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补漏洞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恶意代码攻击4.SQL注入漏洞SQL注入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构造恶意的SQL查询,绕过身份验证等机制,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为了防范这种漏洞,开发人员应采取良好的编码规范和安全实践,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过滤和验证。
同时,数据库服务器应配置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数据库用户的权限,从而减少被注入攻击的风险。
5.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攻击者伪装成可信的实体,通过与目标用户或系统管理员进行互动,获取用户敏感信息或系统权限。
为了防范这种攻击,用户应保持警惕,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
系统管理员需要进行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用户的识别能力,同时限制对敏感信息和系统权限的访问。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漏洞及防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除了以上提到的漏洞和防范措施,还可以采取网络隔离、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配合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和灾备计划,全面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不断跟踪和了解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及时更新安全措施,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关键。
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常见类型与防范方法
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常见类型与防范方法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在的容易被攻击者利用的弱点或缺陷。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计算机安全漏洞类型以及相应的防范方法。
一、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也是安全漏洞的主要目标。
操作系统漏洞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拒绝服务攻击等安全问题。
攻击者通常会利用操作系统漏洞来获取系统权限或者破坏系统正常运行。
为了防范操作系统漏洞的利用,首先需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升级补丁。
升级补丁通常包含了修复已知漏洞的更新内容。
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漏洞并及时修复。
另外,限制系统管理员的权限是防范操作系统漏洞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可以减少因为管理员错误配置带来的漏洞风险。
二、网络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交流与共享的重要平台,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网络安全漏洞。
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包括弱口令、远程代码执行、拒绝服务攻击等。
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入侵系统、获取敏感信息、破坏网络服务等。
为了防范网络安全漏洞,首先需要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网络设备的默认账号和密码可能被攻击者轻易猜解,因此需要及时修改默认密码,并采取复杂且唯一的口令。
其次,网络流量监测是发现异常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攻击行为。
三、应用程序漏洞应用程序是计算机系统中用户最常接触的部分,也是安全漏洞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应用程序漏洞可能包括缓冲区溢出、跨站脚本攻击、SQL注入等。
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用户数据、篡改系统配置等。
为了防范应用程序漏洞的利用,首先需要注意合理的编码规范。
程序员应该采用安全可靠的编码方式,避免常见的漏洞类型。
其次,及时更新应用程序是防范漏洞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用程序的更新通常包含了修复漏洞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减少攻击者利用漏洞的机会。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解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威胁,可能给个人、组织甚至整个国家的信息系统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防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解析。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种类1. 漏洞类型(1)系统漏洞:系统漏洞是指由于操作系统或软件内部的设计缺陷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操作系统中的未授权访问漏洞、权限提升漏洞等。
(2)应用漏洞:应用漏洞是指由于应用软件开发中的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输入验证不严格导致的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等。
(3)配置错误:由于系统或应用的配置错误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例如将默认密码保持不变、未及时更新安全补丁等。
2. 漏洞来源(1)软件设计缺陷:软件设计阶段存在缺陷,可能导致漏洞。
(2)软件编码错误:软件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的错误,例如缓冲区溢出、未经检查的用户输入等。
(3)软件配置错误:系统或应用在配置过程中的错误设置,导致安全问题。
(4)第三方组件问题:使用第三方组件时引入的安全风险。
(5)恶意攻击:黑客、病毒、木马等恶意攻击手段。
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影响可能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泄露、财产损失,甚至对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2. 财产损失:黑客利用网络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可能导致用户账户被盗刷、财产损失。
3. 信息泄露:企业或政府机构因为网络安全漏洞遭受攻击,导致机密信息泄露。
4. 系统瘫痪:网络安全漏洞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5. 国家安全威胁:一些国家之间可能会利用网络安全漏洞进行网络战,对国家的信息系统进行攻击。
为了有效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安全漏洞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安全漏洞计算机网络安全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和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中断等威胁。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各种网络安全漏洞,以便能够有效地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安全漏洞及其应对措施。
一、弱密码弱密码是指密码过于简单、容易猜测或者没有足够的复杂性,容易被黑客破解,从而导致网络安全威胁。
为了避免弱密码带来的风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使用复杂、随机和唯一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使用多重身份验证也是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漏洞往往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因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此外,定期进行系统扫描和漏洞评估能够帮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三、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指通过植入恶意代码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
为了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下载和安装可信赖的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扫描。
此外,注意不要打开来自不明来源的文件和链接,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恶意软件的风险。
四、社交工程社交工程是黑客利用人性弱点和社交技巧来获取未授权的信息或访问权限的攻击方式。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提高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不随意点击可疑的链接和附件,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给陌生人,以减少社交工程攻击的风险。
五、不安全的网络传输不安全的网络传输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经加密或未经授权的访问。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使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如HTTPS和VPN,来加密数据传输,并确保网络连接是安全可靠的。
此外,及时更新软件和系统补丁,以防止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六、物理安全隐患物理安全隐患包括未锁定计算机、未锁定办公室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锁定计算机、锁门、不随意让陌生人进入办公室等。
基本漏洞常识
基本漏洞常识漏洞常识:1、什么是漏洞:漏洞是指在软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或者编码错误,攻击者可以利用它来突破系统的安全防护,可能引发的危害有被篡改、披露私人信息、中断服务等。
2、漏洞的分类:漏洞通常被分为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网络层漏洞、后门、木马、看门狗等。
a) 操作系统漏洞:是指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无限循环、Worm病毒等漏洞,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被攻击者控制系统。
b) 应用程序漏洞:是指在编写应用程序过程中,由于设计或编码错误,导致程序出现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它来突破系统的安全并引起系统中断或数据损毁等危害。
c) 网络层漏洞:是指网络层设备或服务器中出现的漏洞,如网络设备配置错误、不安全的协议、断言弱密码、无密码登陆等可能导致网络安全漏洞。
d) 后门:是指攻击者非法的进入系统,并设置系统的后门来实现后期侵入系统的行为。
e) 木马:是一种自我复制的蠕虫程序,它可以不拘形式的控制用户的计算机,用以取得用户的信息,操控用户的文件,控制用户的网络系统,等等。
f) 看门狗:看门狗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定期检查和跟踪系统是否按规定变化,如果系统出现异常行为或没有按规定变化,看门狗就会及时发现并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避免发生安全问题。
3、漏洞的危害:漏洞危害层面多,一般可以归类为被篡改、披露私人信息、中断服务、拒绝服务、访问行为跟踪等。
a) 被篡改:攻击者可以利用系统漏洞,将系统中不安全的程序篡改或删除,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目的。
b) 披露私人信息:突破安全防护,攻击者可以获取用户的个人资料等敏感信息,泄露出去,损害用户的隐私。
c) 中断服务: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破坏系统服务,从而中断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用户的使用。
d) 拒绝服务:攻击者可以通过某种手段,使系统的负载量增加,以至于影响系统的性能,甚至致使系统完全崩溃。
e) 访问行为跟踪:攻击者可以利用系统漏洞,监控系统中用户的活动,从而窃取用户数据、监控用户行为等。
计算机系统常见漏洞和攻击方法
计算机系统常见漏洞和攻击方法计算机系统常见漏洞和攻击方法是网络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可能会被黑客或恶意软件利用,从而导致系统被入侵或数据泄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系统漏洞和攻击方法,以便用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攻击。
1.操作系统漏洞: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因此其漏洞是最容易被攻击的目标之一、黑客可以通过利用操作系统中的漏洞来执行恶意代码,获取系统权限或在系统中安装后门。
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包括堆溢出、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等。
2.应用程序漏洞:应用程序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桥梁,因此其漏洞也是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
常见的应用程序漏洞包括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文件包含漏洞等。
黑客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在服务器上执行恶意代码。
3.网络协议漏洞:网络通信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协议的漏洞可能会导致网络被黑客攻击和劫持。
常见的网络协议漏洞包括ARP欺骗、DNS劫持、SYN洪泛攻击等。
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漏洞来进行网络监听、中间人攻击或拒绝服务攻击。
4.社会工程学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是指黑客通过伪装成信任实体,诱使用户泄露敏感信息或执行恶意操作的攻击方法。
常见的社会工程学攻击包括钓鱼邮件、身份欺骗、钓鱼网站等。
黑客可以通过这些手段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
5.无线网络攻击:无线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挑战。
黑客可以通过无线网络漏洞执行多种攻击,如Wi-Fi劫持、破解无线密码、中间人攻击等。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用户的敏感信息泄露或无线网络被滥用。
6.嵌入式系统攻击: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却常常被忽视。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嵌入式设备来实施各种攻击,如入侵物联网设备、远程控制汽车等。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用户的隐私泄露或对身体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防范这些攻击,用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IT人员必做的安全漏洞扫描技巧
IT人员必做的安全漏洞扫描技巧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IT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和准备好应对各种安全威胁。
安全漏洞扫描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将介绍IT人员必做的安全漏洞扫描技巧。
一、安全漏洞扫描简介安全漏洞扫描是指通过一些工具或服务,对网络系统或应用程序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测试和诊断,以检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或风险。
漏洞扫描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是必需的,因为在安全性较差的网络中,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入侵你的网络,窃取你的数据和信息,或者直接破坏你的系统。
二、扫描类型预防胜于治疗,做好安全漏洞扫描也需要有技巧。
从技术上分,漏洞扫描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主机漏洞扫描主机漏洞扫描是指通过扫描某个特定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系统配置文件和补丁等,找出其中可能的漏洞和风险。
主机漏洞扫描需要对每个主机独立的进行扫描,并且需要对主机的每一个端口进行扫描。
2.网络漏洞扫描网络漏洞扫描则是通过扫描整个网络环境,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风险。
相较于主机漏洞扫描,网络漏洞扫描需要更高的扫描速度和更广泛的侦测范围。
同时,由于网络的复杂性,网络漏洞扫描面对的安全威胁也相对更为严峻和复杂。
3.Web应用漏洞扫描Web应用漏洞扫描则是通过扫描针对Web应用的漏洞和风险。
通常包括应用程序的输入和输出,应用的漏洞和应用配置文件的漏洞。
Web应用漏洞扫描也需要比较高的扫描速度,同时需要涉及到的广泛以及细致。
三、扫描工具扫描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扫描效果的好坏,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的扫描工具及其特点。
1.NessusNessus是一款著名的漏洞扫描工具,提供了主机扫描和Web应用程序扫描。
Nessus可以对网络中有漏洞和安全问题的系统和应用程序发出警告并提供解决方案,能识别数千种漏洞和安全问题。
2.AcuatorAcuator是一款基于Web的开源漏洞扫描工具。
虽然Acuator不能像Nessus那样涵盖那么多漏洞,但其可扩展性极高,可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IT系统安全漏洞分析
IT系统安全漏洞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安全漏洞的存在给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IT系统安全漏洞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安全漏洞的定义和分类安全漏洞是指IT系统中存在的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弱点或缺陷。
根据漏洞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可以将安全漏洞分为以下几类:1.1 身份认证漏洞:包括密码破解、会话劫持等方式,攻击者通过获取合法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从而获取系统权限。
1.2 输入验证漏洞:未对用户输入进行充分验证和过滤,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输入恶意代码或特殊字符来执行非法操作。
1.3 授权漏洞:系统在授权过程中存在缺陷,攻击者可以绕过权限限制,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权限。
1.4 数据保护漏洞:包括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问题,攻击者可以通过漏洞获取、修改或删除系统中的敏感数据。
1.5 逻辑漏洞:系统设计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攻击者可以利用漏洞绕过预期的系统行为。
二、安全漏洞的原因分析安全漏洞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2.1 设计不合理:系统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安全性,或者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系统易受攻击。
2.2 编码错误: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存在错误,如缺少输入验证、授权检查等,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3 第三方组件漏洞:系统中使用的第三方组件存在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攻击系统。
2.4 人为疏忽:系统管理员或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疏忽,未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使用弱密码等,给系统留下了漏洞。
三、安全漏洞的影响和风险安全漏洞的存在给IT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风险:3.1 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漏洞获取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如用户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等,导致隐私泄露和经济损失。
3.2 系统瘫痪:攻击者可以通过漏洞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3 威胁链扩散:一个漏洞的存在可能导致其他漏洞的产生或利用,形成威胁链,使系统面临更大的风险。
计算机安全漏洞分析
计算机安全漏洞分析作为一名专注于计算机安全领域的作者,我深知计算机安全漏洞对个人和组织带来的巨大风险。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计算机安全漏洞,我特意撰写了这篇文章,对常见的计算机安全漏洞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
一、概述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在计算机系统或软件中存在的,被黑客或恶意程序利用的安全缺陷。
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用户数据泄露、系统崩溃、黑客入侵等危害。
因此,及时发现和修复这些漏洞对于保护计算机安全至关重要。
二、常见漏洞类型1. 缓冲区溢出漏洞缓冲区溢出指的是当程序向缓冲区写入超出其边界的数据时,溢出的数据可能会覆盖相邻内存区域,从而导致程序崩溃或执行恶意代码。
黑客通过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可以执行任意指令,控制受感染的计算机。
2. SQL注入漏洞SQL注入是一种常见的Web应用程序漏洞,黑客通过构造恶意SQL语句,可以绕过应用程序的验证机制,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
为了防止SQL注入漏洞,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过滤和验证。
3. 跨站脚本攻击(XSS)XSS攻击是指黑客通过在Web页面中插入恶意脚本,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执行恶意操作。
为了防止XSS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转义或过滤,同时采用安全的编码规范。
4. CSRF攻击CSRF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欺骗用户在受信任的网站上执行恶意操作,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为了防止CSRF攻击,网站应该采用安全的认证和授权机制,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
三、漏洞分析与防范1. 漏洞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漏洞,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攻击方式。
通过漏洞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漏洞的威胁程度和影响范围,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漏洞修复与预防一旦发现安全漏洞,我们需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以减少被黑客利用的风险。
修复漏洞的方法包括更新软件补丁、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加强访问控制等。
此外,为了预防安全漏洞的发生,我们还可以加强代码审计和安全测试,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安全性。
计算机安全漏洞
计算机安全漏洞计算机安全漏洞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重点探讨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定义、分类、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一、定义计算机安全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或软件程序中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缺陷或错误,使其能够非法侵入、获取敏感信息或者破坏系统的可用性。
安全漏洞的存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金融欺诈、网络瘫痪等严重后果。
二、分类计算机安全漏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漏洞:指软件程序在设计、编码或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错误,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错误来非法访问或操纵系统。
常见的软件漏洞包括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和跨站脚本等。
2. 硬件漏洞:指计算机硬件设备中的缺陷或错误,可能被黑客利用进行入侵或信息窃取。
例如芯片漏洞和硬件后门等。
3. 网络漏洞:指存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设备配置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的漏洞。
攻击者可以通过利用这些漏洞来非法获取网络中的敏感数据或控制网络设备。
4. 人为漏洞:指人类行为中的安全漏洞,例如密码弱、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等。
黑客可以通过社会工程学手段或钓鱼攻击等方式利用这些人为漏洞进行攻击。
三、原因计算机安全漏洞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设计缺陷:一些计算机系统或软件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安全性,或者设计者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系统中留下了安全漏洞。
2. 编码错误:软件开发者在编写代码时可能存在疏忽或错误,例如缺少输入验证、未正确释放资源等,进而导致安全漏洞的出现。
3. 第三方依赖: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导致大量的软件和库被第三方提供,但这些第三方软件的安全性无法完全保证,使用这些软件也可能引入安全漏洞。
4. 新技术应用: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模式的出现,可能会带来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例如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安全漏洞的出现概率。
四、防范措施为了减少计算机安全漏洞的风险,我们应该采取以下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1. 制定安全政策:组织和企业应制定合适的安全政策,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行为规范。
IT系统安全漏洞总结汇报
IT系统安全漏洞总结汇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T系统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IT系统安全漏洞的不断出现,给企业的信息资产和运营稳定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IT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了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对IT系统安全漏洞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根据漏洞的性质和影响程度,我们将安全漏洞分为软件漏洞、硬件漏洞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几类。
在软件漏洞方面,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
硬件漏洞则主要指的是硬件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例如芯片漏洞、设备物理损坏等。
而人为操作失误则是指员工在使用IT系统时由于疏忽大意或不当操作导致的安全漏洞。
其次,我们对IT系统安全漏洞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信息资产泄露、系统瘫痪、企业声誉受损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企业中,一旦发生安全漏洞,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
最后,我们对解决IT系统安全漏洞提出了建议。
首先,企业应
加强对IT系统安全漏洞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漏洞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安全维护和更新,及时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总之,IT系统安全漏洞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才能有效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计算机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漏洞与预防措施
计算机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漏洞与预防措施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每个使用计算机的人都应该了解计算机操作规程,并且要能够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本文将讨论计算机操作规程中的安全漏洞,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密码安全漏洞密码是计算机操作中最基本的安全措施之一,但是很多人在设置密码时存在安全漏洞。
常见的安全漏洞包括使用弱密码、频繁更改密码、将密码存储在不安全的位置等。
为了预防这些安全漏洞,用户应该选择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同时,不应该将密码写在纸质文件上或者将其存储在不加密的电子文件中。
二、网络连接安全漏洞计算机操作规程中还存在网络连接安全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等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漏洞,用户应该确保连接到计算机的网络是安全可靠的。
此外,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软件可以有效地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从而提升网络连接的安全性。
三、软件漏洞软件漏洞是计算机操作规程中最常见的安全漏洞之一。
这些漏洞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病毒感染等问题。
为了预防软件漏洞,用户应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以确保系统中的安全补丁得到及时修复。
此外,用户还应该谨慎下载和安装软件,避免下载来路不明的文件,从而降低受到恶意软件攻击的风险。
四、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利用人们的社交心理弱点进行攻击的一种方式。
这种攻击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规程中也存在。
黑客可以通过伪装成他人或者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来盗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
为了预防社交工程攻击,用户应该保持警惕,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并且不点击可疑的链接或附件。
五、物理安全漏洞在计算机操作规程中,物理安全漏洞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物理安全漏洞包括未锁定计算机、未离开工作区时不关闭计算机等。
这些漏洞可能会导致他人访问或操作计算机,从而造成安全风险。
为了预防物理安全漏洞,用户应该随时将计算机锁定,离开工作区时及时关闭计算机,并定期对工作区进行安全检查。
你必须要了解的windows的安全漏洞知识
你必须要了解的windows的安全漏洞知识
你必须要了解的windows的安全漏洞知识
在微软所开发的系统中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漏洞,这些安全漏洞时时威胁着用户们的操作系统安全,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下这些常见的安全漏洞,这样我们才有办法去治治它们。
一、LSASS相关漏洞是本地安全系统服务中的缓冲区溢出漏洞,之前的“震荡波”病毒正是利用此漏洞造成了互联网严重堵塞。
二、RPC接口相关漏洞首先它会在互联网上发送攻击包,造成企业局域网瘫痪,电脑系统崩溃等情况。
“冲击波”病毒正是利用了此漏洞进行破坏,造成了全球上千万台计算机瘫痪,无数企业受到损失。
三、IE浏览器漏洞能够使得用户的信息泄露,比如用户在互联网通过网页填写资料,如果黑客利用这个漏洞很容易窃取用户个人隐私。
四、URL处理漏洞,此漏洞给恶意网页留下了后门,用户在浏览某些美女图片网站过后,浏览器主页有可能被改或者是造成无法访问注册表等情况。
五、URL规范漏洞,一些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传播的病毒,比如当QQ聊天栏内出现陌生人发的一条链接,如果点击过后很容易中木马病毒。
六、FTP溢出系列漏洞主要针对企业服务器造成破坏,前段时间很多国内信息安全防范不到位的网站被黑,目前黑客攻击无处不在,企业一定要打好补丁。
七、GDI+漏洞可以使电子图片成为病毒!用户在点击网页上的美女图片、小动物、甚至是通过邮件发来的好友图片都有可能感染各种病毒。
前要防范病毒破坏最好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打上最新补丁,别无他法,莫完全依赖杀毒软件。
下载全文。
IT行业中网络安全漏洞的分析和防范方法
IT行业中网络安全漏洞的分析和防范方法概述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IT行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IT行业中网络安全漏洞的原因、分类以及防范方法。
一、网络安全漏洞的原因1.软件缺陷:软件是IT系统运行的核心组件之一,其中可能存在因人为失误或设计缺陷而引起的漏洞。
2.密码学算法弱点: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的关键技术手段,但某些加密算法本身具有弱点或者未及时更新。
3.人为因素:人们对网络安全意识不足、操作疏忽大意、密码管理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网络安全漏洞。
4.社会工程学攻击:骇客通过伪装身份获取用户信息或利用用户疏忽而获得非法访问权限。
5.硬件设备不完善: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上的硬件设计缺陷或给予配置错误。
二、网络安全漏洞的分类网络安全漏洞根据其性质和攻击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输入验证和过滤问题:这类漏洞主要是由于输入数据未经充分验证或过滤,导致攻击者可以在系统中执行恶意代码或进行越权操作。
2.访问控制问题:当系统没有正确实施访问控制机制时,攻击者可能能够绕过身份验证或获得非法的权限。
3.安全配置错误:这种漏洞通常出现在系统管理员配置错误、复杂网络环境中容易出现的设备互联等情况下。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错误设置来窃取信息或入侵系统。
4.软件缺陷: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包括无效的逻辑检查、缓冲区溢出等。
这样的漏洞使得黑客能够运行未授权代码并获取系统权限。
三、网络安全漏洞的防范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漏洞,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1.加强软件安全测试:对于自己开发或使用的软件,在发布前应进行充分有效的测试。
同时,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敏感度。
2.实施强密码策略:企业和个人应制定密码规范,要求使用复杂且不易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同时,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可以提高安全性。
3.定期更新和修补软件:及时应用厂商提供的软件更新、升级和补丁程序,以修补已知漏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T管理人员应该知道的计算机漏洞知识
【IT168 应用】漏洞一般可以理解为脆弱性(Vulnerability),是计算机系统在硬件、软件、协议上的体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漏洞一旦被发现,就可使用这个漏洞获得计算机系统的额外权限,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从而导致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
研究成果:
1975年,美国启动的PA(Protection Analysis Project工程分析)和RISOS(Research in Secured Operating Systems 操作系统安全研究)计划被公认为是计算机安全研究工作的起点。
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B.Hebbard小组使用“渗透分析”的方法成功地发现了系统程序中的部分漏洞。
1990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Marick发表了关于软件漏洞的调查报告。
对软件漏洞的形成特点做了统计分析。
1993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的Landwher等人收集了不同操作系统的安全缺陷,按照漏洞的来源、形成时间和分布位置建立了3种分类模型。
普渡大学COAST实验室的Aslam和Krsul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完整的漏洞分类模型,并建立了专用漏洞数据库。
MTTRE公司从事的“公共漏洞列表”(Common Vulnerability Enumeration,CVE)项目,为每个漏洞建立了统一标识,方便了漏洞研究的信息共享及数据交换。
漏洞描述
丹宁在《Cryptograph and Data Security》一文中从访问控制的角度给出了漏洞的定义,他认为,系统中主体对对象的访问是通过访问控制矩阵实现的,这个访问控制矩阵就是安全策略的具体实现,当操作系统的操作和安全策略之间相冲突时,就产生了安全漏洞。
毕夏普和贝利在《A Critical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Taxonomies》中认为,计算机系统是由若干描述实体配置的当前状态所组成的,这些状态可分为授权状态,非授权状态以及易受攻击状态、不易受攻击状态。
其中容易受攻击的状态是指通过授权的状态转变从非授权状态可以到达的授权状态。
受损状态是指已完成这种转变的状态,攻击是非受损状态到受损状态的状态转变过程。
漏洞就是指区别于所有非受损状态的容易受攻击的状态特征。
漏洞具有以下特点:
(1) 编译过程中出现逻辑错误是很普通的现象,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由于疏忽造成的。
(2) 数据处理(例如变量赋值)比数据计算更容易出现逻辑错误,过小和过大的程序模块都比中等程序模块更容易出现错误。
(3) 漏洞和具体的系统环境密切相关。
在不同各类的软、硬件设备中,同种设备的不同版本之间,由不同设备构成的不同系统之间,以及同种系统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都会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
(4) 漏洞问题与时间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失衡,旧的漏洞会不断得到修补或纠正,新的漏洞会不断出现,因而漏洞问题会长期存在。
漏洞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漏洞完整描述的独特性。
在对漏洞进行研究时,除了需要掌握漏洞本身的特性属性,还要了解与漏洞密切相关的其他对象的特点。
漏洞的基本属性有:漏洞类型、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序、利用需求、环境特性等。
与漏洞相关的对象包括:存在漏洞的软(硬)件、操作系统、相应的补丁程序和修补漏洞的方法等。
下衅是一个典型的漏洞库所包含的漏洞信息。
▲对计算机漏洞的描述
底层分析
由于对程序内部操作的不了解,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序员总是假定他们的程序会在任何环境中正常地运行。
当程序员的假设得不到满足,程序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安全策略产生冲突时,便形成了安全漏洞。
因此,研究漏洞的形成机制需要深入分析程序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安全策略的关系。
下图是漏洞分析的基本模型。
▲程序内部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分析模型中,我们将软件的运行抽象成程序的内部对象、运行环境和外部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环境、受影响的对象、对象所受的影响、影响对象的方式以及外部输入5个部门。
通过分析每个作用是否和安全策略(或者是程序员的假设)相违背,就可以找到产生漏洞的深层原因。
(1) 环境我们认为“系统”是由“应用程序”和“运行环境”组成的,这样,所有的被认为不属于运行程序的代码和部件就属于环境。
环境是相对的,当针对运行程序中的某个操作时,该运行程序就被看成是内部环境,其它程序则认为是外部环境。
内部对象以及外部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环境具有动态特征和共享特征,这使程序的安全策略实行起来更加困难并容易发生错误。
从安全策略的角度出发,执行每个操作时都需要考虑以下环境实体:环境名称、程序运行的目录、创建的临时项目、内存空间、输入的数据、存储的文件、对象的属性、对象性质、网络标志等。
(2) 对象程序代码和数据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被认为是一个内部对象。
对于一个特定的操作而言,这些对象又构成了内部环境,每个对象就是一个环境实体。
这些内部对象有:命令提示、用户文件、系统相关文件、公共文件、系统目录、系统分区、堆中的数据和可执行代码、栈中的数据和可执行代码、栈中的返回地址、系统程序、用户程序、系统信息、系统函数或服务程序库、网络
联接、用户名、域名、CPU时间、电子邮件、网络端口、网络数据包、内部系统名称、系统设备、地址映射等。
(3) 对象所受的影响程序内部的相互作用导致内部对象的改变,变化包括:完全取代、可写、可读、可追加、被创建、被显示、所有权被改变、权限被改变、可预测、能够动态加载和连接、被耗尽、被毁坏、被导出、被锁、被调试、被关闭、被终止等。
(4) 影响对象的方式包括:连接或绑定连接,向堆栈缓冲区拷贝数据、配置错误、使用特殊字符、修改环境变量、修改编码、改变对象名字、继承不必需的特权、提供不适当的权限、系统调用泄露敏感信息、访问相关路径、不能正确完成保护机制、使用代理绕过保护机制、使用死循环消耗资源、临界选择错误等。
(5) 外部输入用户通过外部输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程序的内部操作、操控程序的运行步骤,从而完成需要的程序功能。
一般的输入类型有:环境变量、命令行选项、网络数据、临时文件、配置文件、数据文件、系统用户信息、系统调用的参数、库调用的参数、可移动介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