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认识浮力 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认识浮力教案设计(word)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认识浮力教案设计(word)

第二节认识浮力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由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法和讲堂议论让学生认识浮力,经过类比法、察看法让学生认识浮力产生的原由。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联合生活实质培育学生的兴趣,经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培育学生的沟通意识、合作精神。

教课仪器: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教课过程:一、实验研究--浮力1、检查:沐浴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表示一下;(学生参加)绝大部分同学参加并认可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好久从前跟你们有相同的感觉;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指引得出浮力观点:这类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依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飘荡在液体上的物体遇到浮力的作用;3、假如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整淹没水中,我们还遇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 "淹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浮力吗?" (演示实验,如图10-2-2 )淹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指引方案供参照)一步一步指引得出结论;受不遇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假如在空气中丈量的数值等于淹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假如在空气中丈量的数值大于淹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指引学生陈说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5、进一步议论这个实验:物体遇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剖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能够从剖析力的表示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剖析时,注意它遇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剖析时,注意它遇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均衡,均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 和F2 来表示F 浮;均衡致使了浮力一定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巧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6、指引:同学们想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获得了哪几条实用的结论,并概括出来。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认识浮力

教科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10章 第2节认识浮力

第2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知道怎么测量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并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1.浮力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浮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8,完成以下问题: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合作探究】演示一浮力1.什么是浮力?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符号F浮,单位N.2.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答: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相反.3.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答:液体是浮力的施力物体.演示二感受浮力实验一用手把乒乓球按入水中,将乒乓球按在水底松手后它将怎样运动?为什么?答:松手后乒乓球将向上运动,因为它受到水对它一个向上的力.实验二用手把沉在水底的铁块托出,和在空气中托住感觉一样吗?答:感觉不一样,在空气中托住铁块比水中感觉要重些,铁块在水中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实验三用线把木块拉入水中,你有何感觉?观察线的方向是怎样的?在水底松手后它将怎样运动?为什么?答:感觉手受到一个向上的力.线沿竖直方向绷直.在水底松手后木块将上浮,因为木块受到一个向上的力.总结:通过以上活动,我们感受到了浮力的存在,也认识到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教师点拨】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跟进训练】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F3(选填“F1”“F2”“F3”或“F4”).知识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9,完成以下问题: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合作探究】演示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如图所示,将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空筒两端蒙上橡皮膜,水平和竖直地将其浸没在水中,橡皮膜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水平放置时,两端橡皮膜都凹陷了;竖直放置时,两端橡皮膜也都凹陷了.说明了橡皮膜受到了力.2.再仔细观察橡皮膜凹陷的程度有什么差异?说明了什么?答:水平放置时,两端的橡皮膜凹陷的程度一样,说明了物体左右表面所受的力大小一样;竖直放置时,两端的橡皮膜凹陷程度不同,下端的橡皮膜凹陷程度更大,说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力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力.3.通过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答: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来自液体的各个方向的力.演示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1.物体上下、左右、前后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压力的大小、方向有什么特点?答:施力物体是液体.如下图所示,物体左右、上下表面所受压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抵消;而物体上下表面由于所处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大小不同,故所受压力大小不同,下表面所受压力大于上表面所受压力,二者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2.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各是多少?答:物体的上表面:F向下=p向下S=ρ液gh1S.物体的下表面:F向上=p向上S=ρ液gh2S.3.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答: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方向竖直向上,使得物体受到向上的合力,即浮力.总结: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演示五不会上浮的乒乓球图甲中乒乓球浮在水面,这是通常的情况,而图乙中乒乓球“沉”在水底,这是为什么呢?答:分析图乙中乒乓球受力可知,乒乓球受到水对其上表面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下表面没有液体,固不会受到液体对乒乓球向上的压力,故乒乓球受到的合力向下,“沉”在水底.【教师点拨】1.物体无论浸在哪种液体中,无论物体形状规则还是不规则,运动还是静止,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2.“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是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或气体);二是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浸没”是完全浸入.3.注意: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由于物体没有受到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等于0.例:桥墩、船、木桩陷入海底.可见,要产生浮力,必须要有向上的压力.【跟进训练】1.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只有浮在液体表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B.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竖直向上浮力C.只要下沉的物体就不会受到浮力D.浮力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向上的2.如图所示,A、B为可以自由移动的物体,C、D为容器里自身凸起的一部分,现往容器里加一些水.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A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B.B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C.C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D.D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知识点三测量浮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9-60,完成以下问题: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浮力的大小.【合作探究】实验四测量重物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1.实验目的:测量重物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烧杯,足够的清水,细线.3.设计并进行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再把重物浸入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做称重法.4.整理实验器材.5.分析与论证:重物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受三个力的作用:重物所受的重力G、重物受到细线的拉力F示和重物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细线的拉力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G=F浮+F示,则F浮=G-F示.注意:重物不能与烧杯壁或烧杯底接触,以免影响实验结果.演示六讨论交流:沉在水底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浮力结论:只要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与它的沉浮情况无关.【跟进训练】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 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 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10 N.课堂小结认识浮力⎩⎪⎨⎪⎧浮力⎩⎪⎨⎪⎧概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 向上浮的力叫做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产生浮力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测量浮力→工具:弹簧测力计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水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得出浮力的定义。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同一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如何计算浮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答案: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单位为牛顿。

2. 请列举两个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并说明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答案:船只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只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游泳圈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游泳圈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

3. 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20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但在课堂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2节认识浮力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2节认识浮力教案

的方向球为什么会上来呢?
浮力的方向如何呢?
是竖直向上还是垂直向上?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
明白球是受到浮力所以上来;浮力的
方向向上
观察:两根红绳平行,重力的方向竖
直向下,所以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考,培
养迁移
能力
探究浮力的大小老师小时候掉入水里,直往下沉,
向老师这样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
呢?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桌面上的器材探
究下沉的物体受不受浮力?
浮力具体多大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测出铜铁铝
柱的浮力?
学生分组实验:
下沉的物体也受浮
力,且F浮=G物—F
示。

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实
验锻炼
同学们
的思考
问题和
动手操
作能力
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过:“原因和结
果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结果孕育在
原因之中。

”中国也有句古话“知其
然,亦要知其所以然”
浮力时怎样产生的?浮力的产生原
因是什么?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推倒受到的
压力情况,左右压力一样,前后压力
一样,向上的压力更大,因为越深压
强越大,所以压力越大。

(学生分析)
观察、思考并分析
利用压
强的知
识推倒
出浮力
的产生
原因
培养同
学们细。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第二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教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的第二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理解浮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浮力产生原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物体、水、测量工具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轮船、救生圈、密度计等浮力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它们受到的力是什么?2. 浮力概念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产生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3. 浮力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5.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产生和变化。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浮力知识。

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 《认识浮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10.2 《认识浮力》教案

10.2认识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感知浮力的存在,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经历推理过程,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浮力与拉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及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乒乓球一个、烧杯两只、水、细线一条、弹簧测力计一个、小石块一个、矿泉水瓶一个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一个、烧杯一只、小石块一个、乒乓球一个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画面:热气球升上天空,人在死海中看书。

热气球为何能够升空呢?人为何在死海中不下沉呢?由此学生会想到受到浮力。

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浮力。

(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学生将乒乓球用力压人水中,撤去压力后,乒乓球从水里浮起来,最后静止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出:乒乓球在上浮和静止在水面时都受到浮力。

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到浮力吗?学生猜想受浮力或不受浮力。

受不受浮力,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多媒体展示学生的实验方案:1、先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2、然后把石块浸入水中,再次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

引导学生总结:试验时,关键是看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说明石块受到浮力,若弹簧测力计示数无变化,说明石块不受浮力。

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然后再找一组同学给大家展示实验过程。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总结。

让大家比较这组同学的两次测量结果不同,再让同学比较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有变化,从而得出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演示:把一细线下端固定在烧杯底部,上端拴一木块,观察拴木块的细线在竖直方向上,把容器倾斜,细线仍在竖直方向上,引导同学得出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十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 = ρ液V排g。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

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产生原因。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3. 浮力公式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液体容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浮力演示器,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公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实验报告: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浮力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公式:F浮 = G排 = m排g = ρ液V排g。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设计

认识浮力【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目标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由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察看法和讲堂议论让学生认识浮力,经过类比法、察看法让学生认识浮力产生的原由。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合生活实质培育学生的兴趣,经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培育学生的沟通意识、合作精神。

【教课要点】丈量浮力。

【教课难点】浮力产生的原由。

【教课准备】多媒体、水槽、乒乓球、木块、弹簧测力计、重物、盛水烧杯。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一〕引入PPT播放孔明灯场景视频。

思虑:孔明灯升空请思虑:孔明灯是如何飞上天的原由。

引入思虑。

空的呢?〔二〕什么1.〔活动〕感觉浮力是浮力学生察看实验〔实物投影〕。

老师达成教材图10-2-2。

学生察看实验。

实验察看。

现象:物块在水中都遇到了一个向上的力,这就是浮力2.什么是浮力〔1〕浮力:全部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遇到液体或气体理解什么是浮力。

对它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学习浮力。

浮力的方向老是竖直向上。

〔3〕浮力的施力物是液体或者气体,受力物是浸入液体或许气体中的物体。

〔三〕浮力1.老师解说浮力产生的原由。

学生阅读浮力产的产生原由2.观看浮力产生的原由视频。

生的原由。

理解浮力板书:浮力是因为浸入气体或产生的原由。

液体中的物体遇到液体或气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浮=F下-F上〔四〕丈量1.浮力的丈量观看视频,学习浮浮力〔1〕实验法力的丈量。

〔察看视频〕浮力丈量老师演示书上丈量浮力实验方法。

研究。

〔2〕浮力公式〔实验法〕F浮=G空-G液〔五〕议论议论沟通:学生阅读讨论与沟通沉在水底的物体有没有遇到沟通。

浮力?结论:沉在水底的物体底部也议论沟通。

有水,也有水的压力,上下表面也拥有压力差,因此沉在水底的物体也要遇到浮力。

〔六〕讲堂1.认识浮力,是一种能使浸总结牢固。

小结在液体中的物体遇到向上的力,它复习牢固。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初二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具体章节为10.2认识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计算浮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示例,讲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F浮= ρ液gV 排,其中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讲解物体密度、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并记录实验数据。

6. 例题讲解:利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等。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板书设计:浮力 F浮= ρ液gV排,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9. 作业设计(1)题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已知物体质量为200g,液体密度为1.0×10³kg/m³,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为0.5×10⁻³m³,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为1N。

(2)题目: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2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教科版

2.认识浮力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浮力的方向.2.知道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教学难点】用称重法计算浮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乒乓球、大量筒、软木塞、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经常看到节日放飞的氢气球会浮在空中;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鸭子、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潜水艇可以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等事例,你们思考过它们为什么能这样呢?生:因为它们受到了浮力.师物体在哪些情况下会受到浮力呢?请大家自己举例子说说.学生踊跃发言:还可以发现,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关于浮力的哪些知识呢?学生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生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生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生3: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师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下面就来探究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产生的原因.【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什么是浮力探究一:什么是浮力?教师演示:①出示一个很深的量筒,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教师提问:谁有办法不把量筒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②左手拿一个乒乓球,松手,让学生注意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再用左手拿着乒乓球,右手放在乒乓球下方,松开左手时乒乓球还会下落吗?为什么?③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和右手中的乒乓球,让学生进行对比.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学生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将软木塞放入水中并逐渐压入水底,然后放手.学生体会:手受到竖直向上的托力;同时观察到放手后,软木塞立即上升,最终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学生结论:乒乓球受到竖直向上的类似于人右手对乒乓球的支持力.总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例题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所以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B.只有浸入水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C.空中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因此篮球飞行时不受浮力D.游泳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那是受到浮力作用的结果解析:浸在液体或气体(空气)中的物体,无论是漂浮在液面,还是浸没在液体中、沉入液体底部,都会受到浮力(物体底部与液体底完全紧密结合的情景除外,通常不考虑这种情况).至于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那是因为所受重力大于空气对它的浮力的结果.答案:D教学探究点2 浮力产生的原因1.探究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师下面我们以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物块为例进行探究,分析比较浸在水中的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2.探究三: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大小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我们应了解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如图甲所示,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向上.(2)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乙所示,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物体被紧紧地压在容器底部.例题2如图所示,把一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木块的密度=___kg/m3;如果把该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中,静止时,如图所示.那么该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水与受到酒精的压强p酒的关系为p水_____p酒(填“大于”、“等于”、“小于”).解:(1)∵木块漂浮∴F浮=Gρ水g×3/5 V木=ρ木gV木ρ木=3/5ρ水=3/5×103kg/m3=0.6×103kg/m3;(2)根据图示可知,木块在水中和在酒精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实质可知,浮力等于水或酒精对木块下表面的压力,由于木块的重力不变,由p=F·s 可得p水=p酒.答案:0.6×103;等于教学探究点3 测量浮力师大家想想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浮力呢?师当物体漂浮在水面或悬浮于水中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生:当物体漂浮在水面或悬浮于水中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重力和浮力作用,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只要测出物体的重力,即可知浮力.受力分析法:F浮=G(物体漂浮或悬浮)师当物体在水中下沉时,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浮力呢?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F1,再将物体浸入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则F浮力=F1-F2.教师鼓励学生,并演示实验.教师总结:这种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叫称重法,它是通过等效转换的思想来测出浮力的.称重法测浮力:F浮=F1-F2(或F浮=G-F示)例题3一个重7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浮力方向是____.解析:石块浸在水中时,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F示、水对它向上的浮力F浮、向下的重力G,石块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有F示+F浮=G,则浮力F浮=G-F示=7N-4.3N=2.7N,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答案:2.7N;竖直向上【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我们还学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当玻璃筒水平浸入水中时,玻璃筒向左、右两端的橡皮膜凹陷程度相同,因为两筒浸入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当玻璃筒在水中竖直放置时,下端的橡皮膜凹陷程度比上端大.因为下端浸入水中所处的深度比上端深,所受液体的压强比上端大.这样,根据F=pS 可知,下端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端橡皮膜受到向下的压力大,其压力差是竖直向上的,便形成了浮力.自我评价1.不对,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均受到浮力的作用.【解析】处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们向上的浮力.2.水潜艇竖直向上3.1 N【解析】根据称重法,F浮=G-F=4 N-3 N=1 N.教学反思在引导学生感受浮力的存在时,将一个乒乓球放在量筒中,另一个乒乓球放在手中,这样进行对比,让学生形成直观感觉,对浮力进行较实际的探究,让学生参与实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容易领会浮力的相关知识.板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认识浮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2认识浮力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2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浮力的产生: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证明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4. 浮力的利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物体(如石头、木块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什么。

3. 浮力的产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证明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5. 浮力的计算:教授浮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运用公式计算浮力。

6. 浮力的利用:分析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5.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重力为5N,物体在水中的排水体积为0.5×10^3m^3。

答案: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5×10^3m^3=5N2. 题目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一个密度为1.2×10^3kg/m^3的液体中,物体在液体中的排水体积为0.4×10^3m^3,求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2节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教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10章 第2节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教

第二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仪器: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浮力1、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3、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0-2-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5、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6、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10.2认识浮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10.2认识浮力

认识浮力教1.知道浮力方向学2.经过实验认识浮力目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标1.经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要素相关教课要点2.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课难点研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1.透镜式教课教课方法2.边察看、边实验、边议论的启迪式教课【教课过程】一、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形、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1、浮力观点的成立〔1〕让学生充足感觉浮力的存在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觉这一环节,经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旁的实例让他们充足感遇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表达出“生活中到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对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怎样来考证?学生小组议论并谈谈自己的考证方案依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身着手做一做。

〔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局部就是浮力,指出这类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指引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复。

一般学生会说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时可采纳用手托一托和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对于气体对物体有浮力的考证,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解说课本中物体在气体中遇到浮力的实验。

经过以上的实验,教师实时指引学生总结出浮力的观点,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重申浮力的方向和称重法测浮力。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亲身着手进行实验研究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及称重法测浮力,并培育了学生的设计实验、着手研究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浮力产生的原由:〔1〕〔演示实验〕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去掉底的、不盖盖子的瓶子中,向瓶中倒水,球会遇到浮力而浮起来吗?将瓶子盖上盖子,球会怎么样?为何?2〕在进行实验时指引学生猜想,认真察看,对比两次实验操作的不一样之处。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doc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教案.doc

第二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仪器: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浮力1、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3、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0-2-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5、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6、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10.2 认识浮力 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认识浮力 教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10.2 认识浮力教案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1、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3)师:浮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同学们你能举例说明吗?生:小组讨论回答课件展示:氢气球、热气球、船、游泳圈等都与浮力有关的物体师:船、游泳圈都是漂在水面的物体,那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浮力吗来源:学*科*网] 如果给你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你能判断浸入水中的金属块是否受浮力的作用吗?生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实验探究1:探究液体的浮力结合课本,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的方案。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物块块、水、大烧杯。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把石块浸没到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②观察两次测量示数的变化值G-F′。

生总结实验的结论:物体在液体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③浮力的大小为F 浮=G-F′。

练习2、一个石块重5 N,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 N,则该石块受到液体的浮力为N。

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是。

此石块在液体中下沉时浮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到”)。

5、实验探究2:探究空气的浮力师:空气也可以产生浮力吗?准备实验器材:篮球、打气筒、气针、气球、杠杆、钩码、网兜。

师:演示探究空气的浮力,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将充足气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的左端,杠杆的右端悬挂钩码使杠杆平衡。

(2)然后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扎入篮球的气门,气球随即膨胀,此时杠杆不能平衡。

生总结实验结论: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也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1)实验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器材:去底的塑料瓶、乒乓球、水。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将无底的塑料瓶倒置,将乒乓球置于底部,不盖瓶盖,向瓶中倒水,观察乒乓球是否浮出。

师:学生交流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将无底的塑料瓶倒置,将乒乓球置于底部,盖上瓶盖,向瓶中倒水,观察乒乓球是否浮出。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word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2认识浮力word教案(1)

第二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仪器: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教学过程:一、实验探究--浮力1、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3、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图10-2-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论;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5、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F 1 和 F 2 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6、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认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浮力的存在,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2)经过推理,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浮力与压力、重力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
PPT课件、盛水容器、水、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感受浮力的存在:
师演示: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中称木块时重力
大些,而用手托住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
变小,再把木块放入水中,同样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也会变小,说明水也给木块一个向上的托
力,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浮力。

二、进入新课
(一)什么是浮力
1、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

师:例如鸭子在水中游,孔明灯能飞上天,都受到浮力。

2、 方向:竖直向上(总与重力方向相反)。

3、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

4、 PPT 出示例子,让学生说出浮力的方向。

(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1、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59页——“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结合自身所看再观看“浮力产生的原因”视频。

3、 师进一步讲解。

4、 产生浮力的原因: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5、 得出浮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压力差法
F 浮 = F 向上 — F 向下
(三) 测量浮力
实验探究:测量浮力
师:从上面可以看出,物体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
就是液体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浮力。

测量浮力的另外一种方法:实验称重法
三、 讨论交流
沉在水底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浮力?
结论:只要物体存在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与它的沉浮无关。

强调一:如果物体下表面不受到液体(气体)的向上的力,物体就没有受到液体(气体)的浮力。

如:插入水底淤泥中的竹竿、桥墩等。

强调二:如果物体浮在液面上,物体一样要受到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示
浮F G F -=
下表面的压力。

即:
F 浮=F 向上-0N= F 向上
四、 课堂小结
一、什么是浮力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三、测量浮力的方法
1、压力差法
2、实验称重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0.2认识浮力
一、 什么是浮力 三、测量浮力
1、 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1、方法: 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

2、结论:只要物体存在上下表面
2、 方向:竖直向上(总与重力方向相反)。

的压力差,液体中的物体就会受
3、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气体)。

到浮力,与它的沉浮无关。

二、 浮力产生的原因
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压力差。

2、 方法: 课后反思
在学生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浮力的概念,让学生都熟悉“漂浮物体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只要求学生能理解、会使用浮力一词,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浮力的精确定义。

通过动手测量浮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下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奠定基础。

向下
向上浮F F F -='
F G F -=浮向下
向上浮F F F -='
F G F -=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