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朝贡体系与中日贸易发展的未来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与日本作为东亚两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始于古代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发展,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也逐渐拓展至各个领域。
中国和日本作为全球两大制造业大国,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对双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与日本的双边货物贸易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日本则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四大进口国,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合作建议,旨在促进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与日本作为世界上两大经济体之一,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双方贸易关系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两国经济发展的脉搏,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分析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
深入探讨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提供指导,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中国与日本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价值。
2. 正文2.1 双边货物贸易现状分析中国与日本作为邻国,双边货物贸易一直是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额持续增长,达到了**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在贸易品种方面,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商品,而传统商品如纺织品、家具等也保持着稳定的交易量。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两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内容。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日本的贸易规模一直处于相当大的水平。
根据数据,2019年,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额达到了逾3000亿美元。
双方之间的贸易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中国向日本出口了大量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制成品,同时也从日本进口了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中日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这也是双方贸易规模能够持续扩大的原因之一。
二、贸易结构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双方的贸易主要涉及制成品、原材料和农产品等领域。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主要产品包括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和纺织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机械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
然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两国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汽车和电子产品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高技术产品上,而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制成品。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也是中日贸易争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争端。
这些争端通常涉及双方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问题是中日贸易争端最为突出的方面。
例如,日本对中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设置了一些技术壁垒和进口限制,导致中国在该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同时,中国也对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进口设置了一些限制措施。
这些贸易争端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也需要通过双方的对话和合作来解决。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贸易争端,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也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清前期中日贸易研究
清前期中日贸易研究清前期,即清朝前期的历史阶段,中日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也深刻地影响了双方的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文将围绕清前期中日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贸易往来、贸易品种和贸易政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清前期,中国处于康乾盛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而日本则经历了德川幕府的统治,社会稳定,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中日贸易额逐渐增加,贸易路线也得到了拓展。
据史料记载,当时中日之间的贸易活动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贸易港口则主要集中在长崎、宁波、广州等地。
中日贸易往来方面,清前期中日贸易的双方贸易活动主要表现为互通有无。
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丝绸、茶叶、瓷器等,而日本则向中国出口黄金、白银、铜、漆器、海产品等。
此外,中日贸易的品种还包括药材、香料、珠宝等。
在这一时期,中日贸易政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清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而日本则实行了锁国政策,禁止本国船只出海贸易。
因此,中日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政策的影响。
中日贸易的影响方面,清前期中日贸易对双方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日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
中国出口的丝绸、茶叶等商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而日本出口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次,中日贸易对双方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日贸易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日本的茶道文化也随着贸易传到了中国,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此外,中日贸易还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随着贸易的进行,中日两国之间的社会交往也逐渐增多,对双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分析中日贸易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方面,可以看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中日贸易关系将更加紧密。
未来,中日贸易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贸易总量将持续增长;二是贸易结构将不断优化,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拓展;三是贸易方式将更加多元化,包括跨境电商、直销等方式将逐渐普及;四是中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以促进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于中日贸易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日贸易的文献综述
中日贸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之间的双边贸易往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日贸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
本文将对中日贸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历史、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历史
中日贸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汉朝时期,中国和日本就有过贸易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贸易量逐渐增加。
20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从而为双边贸易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自那时起,中日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状
目前,中日贸易总额稳步上升。
数据显示,2019年,中日贸易额达到了约3193亿美元。
中国对日出口约为1501亿美元,进口约为1692亿美元。
在进出口的商品中,机械、电器、化工等高技术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此外,中日双方还在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三、问题
尽管中日贸易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2019年,日本对一些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了关税,引起了双方的争议。
此外,一些人还担忧日本的技术输出可能对中国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四、未来发展
中日贸易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双方都在加强合作,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日本的“亚洲增长战略”也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未来,中日贸易有望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1. 引言中日两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双方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贸易关系进行浅析,探讨两国贸易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 中日贸易的现状中日贸易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6360亿美元,使中日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日贸易的主要特点如下:2.1 品种结构丰富中日贸易品种丰富多样,涵盖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化工品、纺织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
其中,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是双方贸易的主导品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2.2 单边依赖程度高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导致对日本单边依赖程度较高。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中国对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需求的驱动。
而日本则更多地从中国进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等产品。
2.3 地区性贸易中日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东亚地区是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
亚洲地区的相互依赖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 中日贸易的发展趋势3.1 双边贸易额逐年增长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中国市场对日本企业而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升级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3.2 双边投资逐渐增加随着中日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双边投资也逐渐增加。
日本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发展,而中国企业也在日本市场进行投资和收购。
双边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3 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为促进中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正在谈判自由贸易协定(FTA)。
FTA的签署将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并进一步推动中日贸易的发展。
4. 中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4.1 贸易摩擦的影响中日贸易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敏感领域,如钢铁、汽车等。
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加强和贸易量的下降,对中日贸易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精华]中日近况及未来的关系长大
中日现状及未来的关系发展中日现状及未来的关系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受政治关系的影响。
2、陷入深渊的中日政治关系中日政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根本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这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本相互师从、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
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最近的钓鱼岛事件更将本来就不热的中日关系推向了深渊。
二、中日关系的症结1、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浅析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浅析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双方贸易背景及现状的挖掘,从中日间的贸易现状及特点出发,对其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及前景作了相应阐述,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区域性合作与交流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字:垂直分工体系、贸易摩擦、可持续性发展、双赢背景:从汉代开始,我国就与日本有贸易上的往来,自此以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19世纪的被迫开放国门,抑或是20世纪后半叶的主动接纳,再到如今21世纪在经济上的息息相关,对中国而言日本是第一贸易伙伴,对日本而言中国是第二贸易伙伴,如今中日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和日本无法回避、需认真对待的双边贸易,期间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摩擦及其发展,如今仍是众多国人关注的热点。
中日贸易现状: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均增幅为9.5%左右。
目前,中国已处于世界第三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
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经贸领域展开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不仅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而且会推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
一,中日经贸结构上的互补性首先,从资源上看,中国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方面要超过日本。
就拿资本资源为例,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资本总量的9.4%,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国,而且资本储备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日本的资本资源则占世界资本总量的6.9%,其原因在于日本长期以来一直都限制国外资本流入国内,同时又鼓励本国的企业去海外投资,使日本成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国。
但中国在知识技术资源、国际资源方面则落后于日本。
就拿知识技术资源为例,目前,日本的知识技术资源是中国的8倍。
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 1.85%,而日本则占14.7%。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毕业论文
中日贸易关系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重点
中日关系发展的趋势国民党元老、近代认真研究日本的戴季陶说过:“你们试跑到日本书店里去看,日本所做关于中国的书籍有多少?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各种方面,分门别类的,有几千种。
每一个月杂志上所登载讲‘中国问题’的文章,有几百篇。
参谋部、陆军省、海军军令部、海军省、农商务省、外务省、各团体、各公司,派来中国长住调查或是旅行视察的人员,每年有几千个。
”戴季陶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满清于中国人有许多值得记忆的教训,而对日关系的盲目性却是一个血的教训。
在战略层面,李鸿章有过“海防论”,但是在实践上却受到满清朝廷的掣肘而终于暴露了北洋水师纸老虎的真面目;在战术层面上,甲午战争后败军们大呼日本人偷袭、无耻,却也说明北洋水师是多么愚昧、腐朽。
无论战与和,东亚问题,尤其是与日本的关系都是当代中国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老子》第三十三章);孙子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那么再听一听戴季陶先生说:“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工夫。
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做过研究的工夫。
”事实上,当代人并不认真看待戴季陶的劝告,只是极其喜欢引用他的一句名言:“中国强日本则为妾,中国弱日本则为贼。
”戴季陶给日本做出的定义准确吗?应该说,这段话缺乏历史沧桑感,牢骚而已。
这一句话是否戴季陶给日本做出的定义?还应该读一读1928年戴季陶发表的《日本论》,以之了解日本“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
”在笔者看来,东亚四国的关系很特殊,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东夷、华夏、百越等部落和民族的融合体,现在东亚的其它三国不过是原东夷没有来得及进入中华的部分,或者是百越的迁徒者。
历史上,这个趋势一直在延续,只是因为满清入主中原阻断了这一过程,也从根本上扰乱了中华文化体系内的关系。
中日贸易发展史
中日贸易发展史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古代的初步交流到近代的密切往来,再到战后的恢复和现代的多元化发展。
以下将分别从“古代中日贸易”、“近代中日贸易”、“战后中日贸易”和“现代中日贸易”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日贸易的发展史。
一、古代中日贸易古代中日贸易始于东汉时期,当时日本列岛上的倭人通过朝鲜半岛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随着中国和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贸易活动逐渐增多。
在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同时也有不少商人来华从事贸易活动。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丝绸、瓷器、茶叶等。
二、近代中日贸易进入近代以后,中日贸易关系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阶段。
在清朝时期,中日贸易主要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如福州、厦门、宁波等。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中包括开放更多港口城市以及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等条款。
这一时期,日本通过侵略中国领土和参与世界大战等方式,逐渐扩大了在华贸易势力。
在民国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中日贸易也因此逐渐扩大。
同时,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也为其在华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主要包括棉纺织品、钢铁、煤炭、石油等。
三、战后中日贸易二战后,中日两国曾一度处于敌对状态,但随着1972年两国建交,中日贸易逐渐恢复并快速发展。
在恢复期和成长期,中日贸易主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如电机、机械、钢铁等。
同时,日本也向中国出口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科技产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中日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贸易商品不仅包括制造业产品,还包括能源、原材料等。
四、现代中日贸易进入21世纪以后,中日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产品外,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中日贸易的新增长点。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日本经济的低迷,中日贸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逐渐增多,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则相对减少。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
中日对外贸易发展及现状1. 引言说到中日对外贸易,那真是一段充满故事的旅程。
中日两国,像是两个好朋友,从早年的小打小闹到如今的亲密无间,贸易关系越发紧密。
要说这条贸易之路,可真是波澜壮阔,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今天咱们就来轻松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对“好朋友”是如何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
2. 中日贸易的历史回顾2.1 起步阶段一开始,中日贸易并不是那么顺利,像是两个人刚认识,互相都带着些许戒备。
早在唐朝时期,丝绸、陶瓷就开始在两国间流通,但那时候的贸易规模小得可怜,更多的是个体商人之间的交易。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明治维新,日本迅速现代化,贸易才开始逐步上升。
哎,那时候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孩子,渴望着外面的世界,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新鲜事物。
2.2 逐渐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日贸易渐渐走上了正轨。
尤其是二战后,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变得频繁。
中国的农产品、日本的电子产品,大家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互相“搭伙”。
说实话,这种互补的关系,让人觉得双方就像是一对珠联璧合的搭档,缺一不可。
3. 现代中日贸易现状3.1 当前规模如今,中日贸易规模真的是大到让人咋舌,成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了几千亿美元,真是让人目瞪口呆!日本的汽车、机械设备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而中国的电子产品、纺织品也在日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合作,就好比是两个人一起开了一家店,互相帮衬,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3.2 未来发展当然,前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最近几年,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中日关系也受到了一些挑战。
不过,贸易依旧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纽带。
比如说,环保、科技等领域,双方都有合作的潜力。
这就像是两个老朋友,虽然偶尔有争执,但依然愿意坐下来聊聊,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4. 结论综上所述,中日对外贸易的发展,既是历史的积淀,也是现代的选择。
就像人生的旅途,坎坷不平却又充满希望。
面对未来,我们期待这对“好朋友”能够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日关系概述
中日关系概述一、近代史上中日关系近代以前,中日两国之间已经存在国家的交往,同时,民间领域的交流也在频繁展开。
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常被称为朝贡关系。
如果周边国家向中国派遣使节并进献贡品,中国就承认该国国王的权位,并回赠礼品。
之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就不再进行特别的干涉。
16世纪后期以后,中国与日本已经不存在朝贡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中心展开。
在这种大的框架下,中、日两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欧美各国为了顺利地销售商品和获取原料,开始侵占亚洲各地。
这一时期东亚的历时就不能不在欧美各国的强大压力下展开。
中国试图击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倾入,但是在战争中失败,被迫以不平等的关系同西方国家交往。
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的消息是日本幕府政府感到震惊。
在10年后,即1853年,当美国军舰来到日本逼迫其开港的时候,幕府在第二年就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而开国了。
接着日本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868年日本武士中反对幕府的势力上升,推翻了将军的政权,建立了新政府。
幕府被推翻,新国家诞生,这一政治、社会的巨大变化被称为“明治维新”。
新政府成立后积极向欧美学习,从而逐步实现现代化的仿真。
为此,积极展开对外交流,政府聘用了许多外国人作教师,并把留学生派往欧美。
日本新政府在成立四年后拍使节团前往欧美学习,用1年零10个月的时间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普鲁士、俄罗斯等12个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情况后回国。
使节团的出访清楚地表明了日本要走的道路,即脱离亚洲,加入西洋强国之中。
因为这时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洋落后,应将亚洲“先进”的日本的支配之下。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与中国的抵抗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新国家的日本,随着实力的增强开始动用军队对东亚地区实施侵略。
1895年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取得胜利后,遂将台湾变为殖民地;1905年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又将韩国变成保护国;在控制大连、旅顺和库页岛等南部地区的同时,日本又开始加速对大陆进行侵略。
2000-2008中日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00-2008中日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000年至2008年间,中日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互补性:中国和日本在经济结构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劳动力相对廉价、资源丰富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则在高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等方面具备竞争力。
这使得双方在贸易中能够互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2. 政治稳定:中国和日本在该时期都相对保持了政治稳定。
政治稳定为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企业和投资者的信心,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3. 贸易便利化:双方在该时期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
例如,签署了自贸协定、降低关税壁垒、简化贸易程序等,使中日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和顺畅。
4. 需求扩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中国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领域。
这使得日本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积极加强了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中日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互利:中日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与日本的贸易密切相关。
双方互相依存,从而实现了经济的互利共赢。
2. 技术合作:中日贸易的发展也带动了技术合作和交流。
日本在高技术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加速了中国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3. 市场开拓:中日贸易的增长为日本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成为吸引日本企业的重要因素。
同时,日本企业也通过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4. 政治关系:中日贸易的稳定发展对两国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合作使得双方在政治层面保持稳定,为解决其他敏感问题提供了平衡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中日贸易发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贸易摩擦、竞争压力等,但总体上对两国经济和合作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新关于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
关于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中朝经济贸易合作探讨及发展前景,希望大家喜欢!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朝两国处于同一个社会主义阵营,抗美援朝战争使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至今日,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的交流更趋活跃,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新中国与朝鲜的经贸合作始于1950年。
1959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朝贸易总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5年10月,胡锦涛主席访问朝鲜,中朝两国首脑为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确立了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共识。
2009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庆六十周年之后访问朝鲜,达成的许多重要共识,无疑为中朝经济及各方面的全面深化合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动力。
一、中朝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意义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市场萎缩迅速弥漫全球。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信贷危机和就业危机,这给西方各国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近年来,中国主要把扩大内需,包括对国内的投资,当作很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凭借着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经济在这场危机当中受到的影响较小。
然而,全球性经济危机为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一)表面上看中国经济能够躲过一劫是由于外贸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而造成的。
实际上,此次经济危机究其根源来自于美国国内的金融信贷泡沫,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大量资金循环停滞,造成美国国内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生产、贸易行为严重受阻。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扩大内需与加强对外贸易缺一不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二)贸易政策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
对于中国而言,贸易政策首先应服务于中国的发展需要。
多年来中国一直大力发展自主经济。
然而,根据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存在着不平等的贸易关系。
大量的数据显示,国内生产者收入的提高低于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利益转移到别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中的剥削机制。
中日贸易的现状和趋势
中日贸易的现状和趋势中日贸易的现状和趋势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经济大国,相互之间的贸易关系十分重要,对两国和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中日贸易的现状。
近年来,中日两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日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3066亿美元,位居日本与亚洲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约为1310亿美元,主要包括电气机械设备、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而从日本进口的商品约为1756亿美元,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等。
然而,中日贸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结构不够平衡。
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顺差较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市场对日本商品的需求。
此外,贸易摩擦和争议也时有发生。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一些经济领域存在争议,如钓鱼岛问题、稀土出口问题等,这对贸易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压力。
其次,中日贸易的趋势。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地区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对彼此的贸易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对日本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高端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
同样地,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对日本出口的需求也在增长,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产品和零部件。
因此,可以预见中日之间的贸易将继续扩大。
但同时,中日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倾向交织在一起,给中日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其次,中日两国在一些敏感领域存在争议。
例如,钓鱼岛问题涉及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两国在该地区的贸易可能受到影响。
此外,中日两国在一些高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存在激烈的竞争,这可能导致贸易关系进一步紧张。
为了促进中日贸易的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贸易合作和沟通。
中日两国应该通过高级别的对话和磋商来解决现有的贸易争端,加强合作关系。
其次,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
明嘉靖时期中日民间贸易评述
明嘉靖时期中日民间贸易评述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从唐朝后期就出现了私人贸易。
然而,自明太祖开始,就实行海禁政策,官方承认的贸易方式只是朝贡贸易。
争贡事件发生后,嘉靖皇帝奉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在强大利益的驱动下,中日民间走私贸易不断发展起来,对当时明朝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标签:嘉靖时期;中日;民间贸易一、嘉靖时期中日民间贸易对明朝经济的影响(一)促进明朝手工业的发展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发展已经打破了西周时期“工商食官”的局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然,嘉靖时期力主剿灭倭寇,大力打击中日民间走私贸易,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有部分海商铤而走险。
也正是这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环境,使得当时中日民间走私贸易更加富有一种生长的活力。
明太祖朱元璋一直对海外民间贸易持打击态度,实行“海禁政策”。
嘉靖时期依然奉行祖制,禁海的旨意一个又一个下达,唐婷的《明嘉靖时期抗倭文书研究》统计,从嘉靖元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22-1566年)间,嘉靖皇帝共下61道有关抗倭的诏令。
然而,东南沿海地区的中日民间走私贸易并没有就此式微,反而呈现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景象。
这种状况固然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历史结果,但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也与当时中日民间走私贸易分不开。
自争贡事件之后,中日之间的朝贡贸易就此中断。
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海商在民间走私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时明朝大量的生丝及丝织品通过海商流向日本市场。
据《华夷通商考》记载,当时输往日本的丝织品中,从南京输出的有白丝、五丝、绫子、纱绫、纱、绉绸、捻线绸、绢绸、罗、锦、闪缎、金缎、南京缎子、南京绡等。
从广东输出的有白丝、黄丝、五丝、七丝、八丝、天蚕丝、绉绸、捻线绸、闪缎、金缎、天鹅绒、锦、二彩、绫子、纱绫等。
1由此可见,中国向日本输出丝织品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
当时的日本,国内混战,政局不稳,经济发展滞后,对中国的商品依赖程度非常高。
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问题
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现实问题中日两国的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就一直处于汹涌澎湃的变化之中。
历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中日关系曾多次陷入冰点,甚至爆发过动荡事件,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等,这些事件使中日关系一度彻底破裂。
然而,也正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漩涡中,中日两国在各个层面上不断地进行交流与合作,进而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与壮大。
一、历史背景中日文化交流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早在中国夏朝时期,日本就跟随中国文化模仿中国手工艺品建立了自己专属的文化。
公元6世纪左右,日本的大和朝廷开始向中国的隋朝展开外交活动,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和时代”。
日本朝贡使的访问使许多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得以传到日本,而且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1949年中国新政府成立以来,其对日外交政策一度处于低谷中。
在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军事力量尽管已经遭到打击,但一些残余势力仍未放弃对中国的进攻。
加上台湾地位等问题,中日关系历经波折。
直到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对中国倡导“三个世界”战略思想的出现,中日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二、现实问题中日关系虽然缓慢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仍然有不少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历史问题是中国对日中关系的主要障碍之一,日本在二战时期对中国人民犯下过多的战争罪行,如南京大屠杀、731部队细菌战、慰安妇问题等,中国及其人民不断要求日本正确对待及认可历史错误。
此外,钓鱼岛问题也是中日关系的另一个敏感问题,两国在该领土主权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需要通过谈判与协商来解决。
经济问题是中日关系另一个热议的议题。
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日本的经济衰退,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加强。
但随着中国在经济、贸易和一些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展望未来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取决于两国的共同意愿和共同努力。
底线是,两国必须加强互相了解、尊重对方的利益和民族尊严,和平友好地发展关系。
在此基础上,中日两国可以发展经济贸易合作,以共享更加繁荣的未来。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和繁荣的帝国之一。
中国的朝贡体系与海外贸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朝贡体系是中国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外交政策。
根据这一体系,其他国家要求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和互通有无,必须以朝贡的方式来表明对中国的臣服地位。
朝贡国往往是地理上相对较远、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他们向中国支付大量的贡品以显示对中国的敬意和臣服。
中国的朝贡体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表达,更是一种经济手段。
朝贡国每年要向中国赠送珍贵货品,如象牙、黄金、香料等等。
这些贡品不仅可以满足中国贵族和皇帝的奢侈品需求,还可以作为贸易商品出售。
中国通过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从而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产品。
海外贸易也是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农业和手工业的国家,生产了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这些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需求。
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海外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物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
中国的海外贸易除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外,还涵盖了其他种类的商品。
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茶叶贸易。
茶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深受世界各地的喜爱。
茶叶不仅作为一种饮料,还被用于医疗、礼品和社交等方面,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都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这些渠道,中国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和财富,还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古代的贸易也为世界各地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亚欧大陆的交流与繁荣。
然而,朝贡体系和海外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朝贡体系使得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更加强大,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依赖也加剧了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贸易受制于地理条件和技术限制,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
深化中日经贸合作的对策
深化中日经贸合作的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中日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变得愈发重要。
中日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一,其合作对于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经贸关系一直处于波动之中。
为了深化中日经贸合作,需要制定一系列对策,以解决双方面临的问题,推动两国经济合作向更加稳固的方向发展。
一、加强政治互信,消除历史障碍作为东亚地区的两大经济体,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一直被历史问题所困扰。
为了深化经贸合作,首先需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增强中日之间的政治互信。
双方应加强高层交往,通过建立定期的领导人会晤机制,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通过多种形式的民间交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消除历史障碍,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推动优势互补,拓展贸易领域中日两国在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上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性,在深化经贸合作中应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中国具有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巨大等优势,拥有丰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日本则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双方应以此为基础,拓展贸易领域,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互利共赢。
三、建立完善的贸易体制,促进投资自由化深化中日经贸合作需要加强贸易体制的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
双方应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建立更加完善的贸易体制,加强贸易便利化和互联互通,简化贸易手续,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加强投资自由化,创造更加公平的投资环境,促进双向投资的流动和合作,推动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四、加强合作项目推进,共建共赢合作中日两国在经济技术合作上有着许多潜在的合作项目,双方应加强合作项目的推进,共同建设共赢的合作关系。
在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领域、新能源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技术互惠,推动合作项目的开展。
积极推动中日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双方企业的合作对接,推动产业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比如 当时邢马 台国多次 向曹伟 政权朝 贡 ,建立 了政治经
济关系 , 邢 马台国的朝贡 品多为丹木 、 短共失 、 斑布 、 倭锦 等等 ,
来 经济利益 。中 E t 两国很早就有 贸易往来 , 日本 在一定程度 上 也 被纳入 中国的朝 贡体系 ,研究 在这个体系下 的 中 日贸易 的历
中国是 E l 本 的第一 大贸易伙伴 ,但 是中 日关 系十分复杂 , 时而会 产生摩擦 ,与之 而来 的是会 出现政治冷经 济热现象 。在
2 0 1 6年第 九轮中 日韩三 国 自贸协定谈判在东 京举 行 ,会议未能 取得 成果 ,如果协 议达成 ,可 以推 动各 自贸 易增 长 ,给各 自带
中 日朝贡 的重要 标志 。当时 F t 本小 国林 立 ,而 当时 日本 主动将
方 式 。当时 中 日双方 民间贸易频繁 ,作为官方 贸易 的朝 贡贸易
受到冲击 ,中方政府对 于积极发展 中 日官方 贸易往来更加积 极 。
明清 时期 ,中 日双 方的朝贡 关系逐渐衰 落 , 日本 与明政府 的朝贡 贸易称为勘合 贸易 ,在 明实行海禁政 策之后 ,明政府对 日本来华 贸易 的船 舶数 、人 数和地点 ,都 有 限制 。 日本在 朝贡 关 系之下 ,获利颇 多 ,而 明政府 得到一个 形式和 礼节 ,明政府
间的交往 又深受朝贡体 系影 响。
辅 之土特产 品和珍禽异 兽 ,而 中国的回赐礼 品的价值 明显高于 日本 ,多为 珍贵品且数 量多 ,主要 为香料 、中药品 、手 工艺 品 和彩 帛布 等等 。除去朝 贡关 系之 间的互赠礼 品 ,趁此 机会 , E t 本也可 以在 中国购 买物 品,带 回 日本 。同时 ,在遣唐 使团 的留
五代十国 、宋元时期 ,中 日之 间的朝贡关系处 于低潮时期 , 此 时 ,朝贡体 系之 下的官方 贸易失去 了政 治礼仪 色彩 ,不再依 附于政治 、外交 活动 ,双方 的互赠礼物形 式 已经 不再 成 为主要
的贸易方式 ,而双方为满 足各 自需要 的买卖行 活动成为 了主要
国君有很 多 ,朝贡次数也 频繁 ,根据班 固 《 汉书 ・ 地 理志 》的
守期 间 ,部分人员在港 口留守 ,与当时 中国商人进行 相关买卖 活动 。
目前史学界对 于何时 日本 向中 国朝贡 尚有 争议 ,但在 两汉 王朝时期 , E l 本就 已经逐渐走 近 中国构建 的朝贡体 系之中 ,中 E t 之 间的朝 贡体系开始 出现萌芽 。当时 派遣 使者来 中国朝贡 的
撰写 , “ 夫乐浪海 中有倭 人 ,分为百余 国,以岁来献 见云 ” , 这与 当时西汉帝 国的强 大 , 日本 当时对 于大 国国威 的畏惧是分 不 开的。对于朝 贡的贡品众说纷 纭 ,除 了进 贡 日本本土 的 “ 山 珍海 味” ,也有学者 提出是男女奴 隶或是 留学 生或是有农业 技 术 的奴婢 。到 了东汉 时 ,光武帝 时期 ,发生 了第 一次真正 意义 上中 日之间的册封 , 根 据范哗《 后汉书 》 记 载的 “ 光武赐 以印绶 ” 和E t 本本土 出土的刻着隶 书的 “ 汉委奴 国王”的印章 ,都作 为
赠礼 品的方式进行官方 贸易 ,日本 向中 国朝贡 的物品有棉布丝 ,
赏赐 ”双重内容 ,是一个 以中 国为 中心 的等级秩序 网络体 系。 中国与 日本一衣带水 ,双方之 间朝 贡关 系十分复 杂 ,在东亚之 中, E t 本 是唯一一个 没有被完全纳入 以 中国为核 心的华夷 国际 秩 序当 中,不是 真正意义上 中国的藩属 国,但是 E t 本与 中国之
1 中 日朝 贡体 系的发展历史
首先对 于朝 贡体系这个概念 的解释便是:建立于双方交往 、
沟通之上 ,包 括朝贡一 方的 “ 称 臣纳贡 ”和宗主一方 的 “ 册封
系之下 , 日本为 了学习隋唐 王朝 的先进文 化制度 和进行经济 贸 易往来 成为 与中国发生朝 贡关系 的最 主要 目的。中 E t 两 国以互
为了维护 自身封建 王朝 的威 望 , 之 内,其 目的可能是为 了经 济交流来 借鉴先进 国家的文化 ,在 得到 中国册封 赏赐之后 , E t 本 拿着铜
镜 ,铜钱 ,铁器 ,玻 璃玉等等珍贵物 品回国。 在 魏晋南北朝 时期 ,中 E t 之 间朝贡关系处 于发 展时期 ,中
物流 ・ 贸 易
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2 0 1 7 年 第2 8 卷 第0 5 期( 总 第4 O 9 期)
中 日朝贡体 系与 中 日贸易发展 的未来
金 玲 芝
( 浙江海洋 大学 人 文、教 师学院 ,浙 江 舟 山 3 1 6 0 2 2 )
[ 摘要 ] 从 公元前 3世 纪到公元 1 9 世 纪末 ,以 中国为核 心的朝 贡体 系形成并发展 ,与之 而来的是 中日朝 贡体 系的悠 久 历史。 中 日朝 贡体 系在 演 变过程 中呈现 出 了四 个显著的特 点 ,在这 个等级制 体 系之 下 ,中 日之 间 的朝 贡 贸易模 式 对现 今 的中 日贸易发展 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 关键词 ]中日贸易 ;朝贡体 系;未来发展 ;华夷秩 序 [ 中图分类号 ] K2 4 8 [ 文献标识码 】 A 鲜 关系也 紧张 ,需要华夏 帝 国的支持 ,此时 中 E t 双方 的朝贡关 系有着浓厚 的政治色 彩 ,当然也包含 着贸易往 来和文化 交流 的
史往 来 ,对现今 中 日贸易发展起 到借 鉴意义 。
这不是无偿 的 ,曹伟 政权对于其 赏赐 的回礼 有锦绢 等丝织 品、 毛织 品 、珍 珠铜镜等 珍贵物 品。在魏晋南北 朝后期 ,中 国政治
局势动荡 ,中 E l 双方 的朝 贡贸易往来有着 明显减少 趋势 。 隋唐时期 ,中 日朝贡关 系处 于鼎盛 时期。在此 时的朝 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