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一):突破
2020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必备时事素材(1)
2020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必备时事素材(1)
2020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必备时事素材(1)【素材速递】庄大军,男,出生于1950年。
原为某部军医,于1982年因病不幸双目失明。
他从小极喜欢读书,书中的人物已深深印在了他的心中,他相信,只要有希望就会有奇迹,他大胆下笔,发挥充分的想象,2003年使用盲人语音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文学创作。
于2004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石砣砣的风》,并于200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黑暗与光明同在》。
两部书皆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曾获第三届精灵文学奖、第六届南京文艺奖、第七届金陵文学奖、第一届全国盲人文学奖。
近日,最新小说《千秋梦归来》即将出版。
《千秋梦归来》是集探险、官场、商场、情杀等为一体的小说。
【素材运用角度】:自强不息”“有希望就你能成功”“隐形的翅膀”“坚韧”“想象力””“有希望就你能成功”“隐形的翅膀”“坚韧”“想象力素材运用角度:“自强不息”“有希望就你能成功”“隐形的翅膀”“坚韧”“想象力”齐全哥”的
2020年高考作文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一组现实感超强的作文题目和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预测——一组现实感超强的作文题目及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审美为最高境界。
”毋庸置疑,近年来整个中国社会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提升,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人在享受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科技带来的便捷生活之时,似乎不懂审美,或者对“美”麻木和淡漠了。
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所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更值得思考的是,一些人甚至美丑不分、以丑为美。
有研究者将当下这种现状概括为“低美感社会”,某杂志上也列举出了一些人的种种审美病征……《美好时代》杂志社决定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开辟专栏,展开读者大讨论。
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作为该专栏的一名年轻编辑,写一篇短评,代表杂志社表达对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度,引导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作为该杂志的一名高中生读者,给栏目编辑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判断与思考,传达中学生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在阅读其他内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提供了哪些写作内容?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题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两个任务选项有何不同?你能想到哪些与题目材料或话题范畴契合的写作素材?并在笔记区列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
【思路点拨】这道作文题以“审美”为基本话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或自身存在的一些审美误区,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做出判断与思考。
作文材料借北大哲学教授的观点引出话题,先正面肯定近年来中国社会审美境界的巨大进步,然后列举出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最后交代出具体的论述话题——“低美感社会”。
题目的写作任务指令有两项,任选其一。
写作者需要对两项任务的具体要求仔细考量。
选择写作任务,文体方面没有太多特殊的要求(写一篇短评),关键在于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限定性。
2020高考作文素材:马拉松比赛
目录基普乔格马拉松破2成功:致敬人类的传奇 (1)马拉松比赛,契约精神不该被忽视 (3)马拉松季军晕倒颁奖继续?请对生命多一点敬畏 (6)堵住“儿童马拉松”的管理漏洞 (7)选手冲线被拽停拍照,马拉松闹剧何时收场? (10)基普乔格马拉松破2成功:致敬人类的传奇就在10月12日结束的“159挑战”中,马拉松名将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完成全程,这是人类马拉松成绩第一次突破2小时大关,人类也迎来了马拉松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刻。
那么,谁是基普乔格呢?他是一位来自肯尼亚的马拉松选手,他参加了13次马拉松12次夺冠,自2014年4月以来保持全胜。
他是三届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冠军得主,他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奥运冠军,他是马拉松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
与此同时,他也和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善良、谦虚、美好。
他是一个一年365天都专注于跑步的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
两年前,在意大利蒙扎,基普乔格首次挑战“破2”,只差26秒就成功。
两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全马“破2”的人。
1小时59分40秒,42.195公里,平均配速2分50秒,他将人类极限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有人可能会说,基普乔格“破2”,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世锦赛冠军,奥运冠军,世界纪录,35岁的基普乔格拥有了长跑运动员能够拥有的所有荣誉,可以说功成名就。
但纵观他的职业生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2003年,年仅19岁的他战胜了奎罗伊和贝克勒,获得了世锦赛5000米冠军。
然而这之后,迎接他的却是长达十几年的失败:奥运会一直拿不到金牌,世锦赛也再没夺过金牌。
2012伦敦奥运会年甚至没有入选国家队。
此后,他开始转战马拉松赛场,时隔13年,才重新登顶世界大赛——2016里约奥运会马拉松夺冠。
那他为什么还要挑战破2,去挑战一个不被认可的成绩呢?万一不成功岂不是会让人笑话?这是因为,基普乔格常说“No human is limited(人类没有极限)”,而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一句话。
2024届高考临考作文预测主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 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届高考临考作文预测主题“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卷语文】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苏轼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次高考模拟考作文材料属于名言警句类,通过引用苏轼与朱光潜两位名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困难与挑战”与“追求卓越成就”之间的关系。
这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强调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表达。
一、材料解读苏轼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这句话意味着要敢于面对最艰难的挑战,才能达到最远大的目标。
强调的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应畏惧困难,而应勇于向高难度挑战。
朱光潜之言:“我觉得不但在文艺方面,就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从更广泛的生活层面说明,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日常生活,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就必须克服懒惰,拒绝取巧,勇于面对并征服最艰难的挑战。
二、审题步骤与方法关键词提取:至难、至远、大成就、抵抗力最大路径、贪懒取巧。
归纳共性:两句话虽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一致,都指向成功需要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深入剖析:思考为什么“至难”能带来“至远”,以及“抵抗力最大”的路径为何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核心主题提炼:材料共同指向一个核心主题——“克服困难与挑战是通往卓越成就的必经之路”。
角度选择: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等多个维度出发,探讨面对困难的态度与方法,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最终的成就。
2020高考语文作文押题 集锦6(2020年12月)素材
2020高考语文作文押题素材:集锦2020年12月:素材一:广西爱心妈妈群捐近2000元为山区孩子购新鞋据《南国早报》12月10日报道,“万能的妈妈群”的QQ群,得知早报要给山区孩子送温暖,,很快捐助了将近2000元钱,为山区孩子购新鞋。
写作应用:1、爱汇聚力量2、温暖等素材二:微小说大赛发榜140字夺走12万元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自10月20日启动以来,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第二届新浪微博微小说大赛获奖结果于昨日下午在北京揭晓,并举行颁奖礼。
与去年首届微小说大赛不同的是,今年有诸多新亮点:微小说玩“穿越”网络作家“横扫”一二等奖,有了“衍生品”出书外,还有微电影、微漫画。
写作应用:1、微2、新生事物等素材三:儿子的收入比不上当农民工的父亲陕西农民韩培印为了供儿子韩胜利上大学,含辛茹苦进城打工,指望着儿子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当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作为父亲他似乎终于可以坐下享受的时候,却吃惊地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每月工资根本没办法还掉之前欠下的债——儿子的收入甚至还比不上当农民工的老韩自己。
他说:“我现在觉得上大学也没什么用,是不是?”写作应用:1、上大学没什么用吗?2、境遇与竞争等素材四:“2020平凡的良心”在京颁奖面对被车两次碾轧、18位路人漠然无视的2岁小悦悦,挺身而出的拾荒阿姨陈贤妹昨晚获“良心人物”奖。
昨晚,“2020平凡的良心”颁奖盛典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10位“良心人物”脱颖而出。
除了陈贤妹,“良心人物”代表还有:天安门广场义务捡垃圾的75岁老太太刘玉珍;照顾着108个流浪儿的“白菜爸爸”石清华;7年义务修建了700级台阶的开山爷王振明;勇救落水女孩,拒收10万元恩谢的昔日铁窗囚徒耿旺;自建盲人电影院,为盲人讲述电影人生的王伟力;照顾非亲老妈17载的退伍老兵杨森;13年温情照顾,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杨立英;父亲瘫痪后母亲出走,幼小肩膀撑起了一个家的11岁男孩陈财东;小巷凌晨突发大火,挨家拍门救下15位邻居的12岁小女孩夏鹃。
2023年高考作文押题预测 丨 自信自省自胜,成就绚烂人生、以理性之光,破信息茧房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信任你自己,依赖自己,从自身汲取力量。
你不能因为痛恨这个环境而痛恨自己,你不能因为别人否定你,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否定自己。
你也不能因为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吸纳和肯定,于是就自我排斥、自我贬低。
……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
——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行有不得,反求诸已。
——孟子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1.相信自己,从内打破,不失自省。
2.携自信以突破,能自省塑真我。
3.信自我,能突破,常自省。
【优秀范文】自信自省自胜,成就绚烂人生自信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空谷幽兰不因深处荒野而羞赧,因为它悦纳生命的开落;山涧溪流不因力量柔弱而败馁,因为它明了突围的力量。
相信自己,又懂得省察与突破,才能推倒断壁残垣,重铸生命起点,成就绚烂人生。
相信自己,悦纳自己,人生方奔腾如浪,壮丽如霞。
(分论点1)古人虽云,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但人绝不能因环境的局限抑或他人的否定而自怨自艾。
而应在挫折和冷遇中相信自己,悦纳自己,重放心灵的光芒。
正如李太白窘困时仍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直挂云帆济沧海”;辛稼轩失意中仍悠叹“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古贤如是,我辈青年更当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江梦南面对失聪的缺憾和生活的艰辛,没有自暴自弃;中国跳水队面对环伺的劲敌和夺冠的强压,没有犹疑胆怯。
他们都用自信和坚韧,刷新起点,征服世界。
相信自己,依赖自己,人生遍被霞光。
审视自己,省察自己,人生方舒卷如云,收放如歌。
(分论点2)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反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曾国藩青年时屡有战功却不得重用,郁闷中他读书自省,并向好友致信请教,觉察自己的性格缺陷,于是修养品性,谦敬待人,终成一代名臣;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贪玩赌博,放荡不羁,厌倦生活后他列出自身的八种错处,于是幡然醒悟,随兄从军并迈上创作之路,终成文学大家。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及优秀范文
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及优秀范文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生活,人往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平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对庸碌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俯视;“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开创丰功伟业的诸葛亮的隔空仰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东坡与人生和解后对世界的平视……对象不同,境遇不同,人的态度也会各异。
古人的人生态度对今人往往有启示作用。
请结合材料,从“俯视”“仰视”“平视”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作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优秀范文】俯仰之间,平等相待放眼这世界,你所看到的风景,往往取决于你看待这世界的角度,固定的视角可以惊艳了你,也能狭隘了你。
多角度地看待这世界,平等相待,或许,你将领略到不一样的美。
仰望星河,不必顶礼膜拜。
向上看,仰望星河,你可看到贤人和真理在你头顶。
它们犹如明灯,犹如星辰,亘古不变地闪耀着光辉,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将为你指引人生方向。
若你对其顶礼膜拜,一味盲从,最多不过成为过往的复制品。
柏拉图师从当时德高望重、威望难以轻易撼动的苏格拉底,充实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当两人意见不同时,柏拉图不盲从老师,在真理面前,平等相待,发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宣告。
若柏拉图一味顶礼膜拜自己的老师,那他最多不过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者。
而他坚持了自己的正确立场,一部《理想国》,让他永载史册。
俯瞰大地,必须扎根泥土。
为建设“天眼FAST工程”,南仁东先生二十余年不辞辛劳,在人迹罕至的沟沟坎坎寻找最合适的场地。
工程完工之时,他曾一圈圈地在建筑工地上奔跑,他观测星空的愿望促使他必须建设好地面上的观测设备,如此才可以追求更高的技术、走向更远的征途。
俯瞰大地,扎根泥土,让他有了前行的力量!樊锦诗北大出身,学识渊博,却甘愿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乐意俯瞰大漠、扎根敦煌,守护中华瑰宝。
高效押题备考大突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精编
高效押题备考大突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精编高效押题备考大突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精编高考母题之人生价值爱心小院在河北省滦南县洼里村,有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与众不同的是,小院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大家庭:39个患有脑瘫、智障或肢体残疾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
孩子们在这里免费读书、免费吃住,快乐地生活着。
孩子们的家长是当地一个名叫高淑珍的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立国4岁那年患上类风湿,经过治疗,但仍不幸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1998年,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很想读书,因身体等原因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进校读书。
为此,高淑珍安慰儿子说:咱家离学校远,赶明儿妈妈在炕头给你办个学校。
不久,高淑珍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而不能入学的儿童,他们和自己儿子一样渴望读书。
当初哄孩子的那一句话,迅速成为她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念头——办一所学校,让不幸的孩子也能读书。
就这样,为了儿子,也为了和自己儿子一样渴望读书的残疾孩子,高淑珍一咬牙在家里申请创办了洼里民办特教学校,义务教授知识。
为了30多个孩子每天的开销,高淑珍将自家种植20亩水稻所得以及自己和丈夫打工挣来的钱全额补上,让这些残疾儿童得以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14年来,有100多个残疾孩子在这所学校学习和生活过。
在高淑珍的感召下,先后有9个人来到学校当起了爱心志愿者。
每每说起这些志愿者,高淑珍都不由自主地称他们为最伟大的人。
然而,如果没有她,这些最伟大的人或许一辈子也到不了这里。
一句上学免费的善良承诺,让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每天都能传出孩子们朗朗的笑声。
高淑珍用自己质朴的爱构筑着美丽的精神世界,用母爱真情呵护着这孩子,为残童们洒下了一片阳光。
适用方向:爱心;善良;追求;人生的意义;心灵的选择把负担变成财富她曾经是大红大紫的歌星,为了心上人一掷千金。
但是被惯坏了的丈夫渐渐对她施以家庭暴力,不堪忍受虐待的她只好与丈夫离婚。
那男人却搞出她的绯闻,把她的财产洗劫一空。
为了女儿的前途,2009年3月,她带着仅有的8万元钱从台北来到厦门,开了一家中华面馆。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
【导语】高考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文学素养。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作文更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以此激发青少年学习文化经典、关注社会现象。
在训练作文写作时,要注意总结各个话题,为高考作文作储备。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范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流光一瞬,华表千年,一路走来,步履深深。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定领导下,炎黄子孙同心同力,让中国立于这世间,让世界都看见。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你我共奋力。
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我们应争做奋斗精神的践行者;我们应成为梦想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代言人。
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前提。
中华文化浩浩汤汤,承接千载,不曾偃息。
自禹铸九鼎,浸润礼乐春秋,点染六朝金粉,而后更经烈火峥嵘的熔铸,中华文化越发沉蕴博远!我看见“故宫”单霁翔院长,将故宫博物院与时代文创紧密结合,令六百年悠久的文化生命与体量再次发光,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我听见“国粹”京剧梅兰芳大师,从古老角本中淬炼精华,用戏剧唤醒中国人民的文化生命,引起世界人民的文化认同。
抹娟秀瓷花、一记遒劲笔墨,中华优秀文化既生于历史舞台,就应讲好新时代新中国的故事。
争做民族奋斗精神的践行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
在近代中国,谭嗣同奋斗一生,终叹“四万万神州泣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含恨离去;民族主义革命时期,赵一曼曾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奋斗气概生动诠释了民族复兴的必然,即使百年之后。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
新时期的全体国民,皆应向奋斗精神齐头并进,以奋斗和拼搏书写华夏新章。
努力学习、脱贫攻坚、全体小康……无不是六亿尧舜奋斗团结的成绩,无不是生命共同体积攒的力量。
但时代性任务仍在更新,我们仍需向前。
成为梦想精神与爱国主义的代言人,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升华。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2题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2题一、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积累(沉淀)(一)积累(沉淀)主题的名言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胡适)3.一夜之寒结不成厚冰。
(欧洲谚语)4.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刘勰)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6.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袁守定)7.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8.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9. 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后汉书》)10.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贾兰坡)1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12.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13.学习之事,必须潜心研究,日积月累然后有所成就。
(林语堂)14.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巴菲特)15.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当像过眼烟云。
(邓拓)16.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
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汪曾祺)(二)积累(沉淀)主题的典例1.袁枚积累语言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积累语言。
一次,梅树下的一个村夫很高兴地对袁枚说:“你看,梅树有了一身花了!”袁枚默默地记下,后来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
还有一次,一位僧人给袁枚送行时惋惜地说:“可惜园里梅花正盛开,您带不去!”袁枚默默记下,后来吟诵出“只怜香梅千百树,不得随身带上船”名句。
2.苏步青的“零布头”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把会前会后、饭前饭后的时间比喻为零布头,并加以利用。
他在参加会议期间,抓紧空隙时间完成了《仿射学微分几何》的后半部分。
他说:“别看时间零碎,分分秒秒的时间好比零布头,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
”3.欧阳修的“三上”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生所做的文章,大都在“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也就是利用坐车、卧床小憩和上厕所的碎片化时间,去写一点文章,不断积累,最终著作等身,终成一代大儒。
高中语文 2020年作文热门押题素材——变化
2020年作文热门押题素材——变化新事物与旧事物的交替,不是一次性的迅速切换,而是在后者的凋零中暗自生长,在后者的落幕中悄然准备。
每一种变化都有自身的发展历程,都不是平地起波澜,既与人心紧密联系,又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急剧变化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无数机遇,亦潜伏着风险与危机,如大海中不断翻涌的潮水,人行其上,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乘风破浪,如此才能高歌猛进。
NO.1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桓宽【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智慧的人会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发展方向)而制定合适的策略。
【素材运用】从古至今,世间万物的变化不曾停止过一刻,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而在科技迅速发展、互联网遍布全球的今天,各种变化更是一日千里。
因此,“明者因时而变”已成为大众共识,但遗憾的是,“知者随事而制”却常常被人忽略。
“因时而变”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行业唯有抓住时代潮流,积极推进“互联网+”,才能实现转型和突破。
顺丰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它积极投入科技研发,进行智能路线规划,逐渐成为快递行业的巨头。
但与此同时,“随事而制”或许更值得每一个人重视。
“互联网+”虽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它并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若是企业不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将新的营销策略强加在原有的业务上,就会像牛窝网一样,短短三个月就杳无声息。
若想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因时而变”和“随事而制”缺一不可。
唯有认识时代、理解时代,不迷失在变化的潮流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与发展。
NO.2即使是想保持现存的事物,也必须生长,在生长中修剪,譬如,指甲。
——冯唐【出处】语出冯唐的长篇小说《欢喜》【素材运用】最怕自己一生默默无为,还夸自己平凡难能可贵。
真的难能可贵吗,不过是失意下的心理安慰罢了。
可在当今社会下,有些人在努力了一阵子后取得了一些成绩,便自满于现状,不思进取,陶醉于“我已经很好了,不需要那么努力了”的虚假心理暗示,抱残守缺,自欺欺人,把自己堕落到了尘埃里。
2023高考作文押题范文(通用10篇)
2023高考作文押题范文(通用10篇)2023高考作文押题范文篇1打开窗户,远眺,秋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阵风划过,我不禁裹紧单薄的衣衫,感到了丝丝凉意……秋,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
抬头看那紧挨我家东边的几棵行道树,有几棵依旧苍翠欲滴,也有的叶子已成黄色,随着瑟瑟的秋风簌簌地落下,铺在弯弯曲曲的小径上。
他们奔跑着,跳跃着为自己终于摆脱树妈妈的怀抱而喜悦。
不远处的小草看到这一切,当然也不甘示弱,他们也偷偷地换了件新衣,嫩黄嫩黄的,好似一块金色的海洋,又有如一张黄色毛绒地毯,他们欢笑着,翻滚着,此起彼伏,十分壮观。
瞧,正南方离我家最近的小院里,菊花正在努力地绽放,如一位高贵的皇后挺直了身板,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展示那妖娆婀娜的身姿,那大大的花朵卷曲的花瓣,一层包着一层。
红菊花开得最盛,像大片的火烧云,又是映照人间的夕阳红。
白菊花也毫不逊色,润白的花瓣丰盈如玉,淡雅、悠闲。
我站在窗前,此时一股清香从南院飘来,真是沁人心脾啊!举目向南望去,果园里的柿子树、山楂树、石榴树、苹果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就像一串串小铃铛随风飘荡,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甜。
火红的石榴长在高低不一的树上,零零星星,像宝石、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果园里人头攒动,欢笑声传入耳畔,那是农民伯伯正在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呢!我趴在窗边望着香飘十里的果实,舔了舔嘴边的口水,还真有点忍不住想冲上去饱餐一顿呀!紧挨着我家西边的公园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们在溜冰,你追我赶的劲头写满了顽皮。
秋风带着丝丝凉意随着他们奔跑着,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他们的小脑瓜,为他们拂去满额的汗珠。
他们银铃般的笑声引来几位老者的阵阵掌声,又给萧瑟的秋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我把头伸向窗外,天空蔚蓝蔚蓝的,飘着几朵白云,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飞去。
我轻闭眼睛,吸一口洁净的空气,顿时神清气爽。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诗情画意,我不禁沉醉于其中!我喜欢明媚的春,我喜欢炽热的夏,我也喜欢含蓄的冬,但我更恋一片秋,一片令人向往的秋。
2020高考作文押题范文10篇
【导语】高考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与文学素养。
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高考作文更侧重于传统文化与社会热点,以此激发青少年学习文化经典、关注社会现象。
考生们在训练作文写作时,要注意总结各个话题。
临近高考,准备了《2020高考作文押题范文10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
大家!
【篇一】2020高考作文押题范文:奋楫时代洪流,实现个人心愿
押题一位友在一篇帖子中列举了他40年前为自己许下的100个心愿,其中包括住上楼房,冬天在家洗澡不怕冷,买一台黑白电视机,登天安门城楼,去西藏观光,乘长途火车睡卧铺,坐一次飞机,与外宾交谈,去一次美国,出一本书,了却父母一桩心愿,为家乡做一件实事……。
高效押题备考大突破:高考作文实用技法精讲
第1讲审题:透视信息,细心谨慎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考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
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的环节上。
如何过好高考作文的审题关呢?技法一:突破着力点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题要首先从这里入手,一旦审清了题目或话题,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避免在用力方向上出现错位。
如:请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题”这一词语的意义指向很多,它可以是学习中碰到的解答不了的习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构成困扰的事件,还可以是成长历程中的心灵困惑,凡此等等,都是这一词语的应有之义。
审题时要弄清“难题”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很明显,第一种理解过于表面化,肯定不是命题所指,应当排除在外。
那么,“锁定”了其余理解中的一项之后,还应当进一步揣摩命题意图,仅仅摆现象、把“难题”呈现出来,这恐怕是不行的,于是就要考虑面对“难题”究竟该“怎么办”。
审题进行到这里,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哦,该题的真正所指,是要表现自信的、积极的、乐观的青春姿势和人生态度,是要表现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基调是自信、乐观、健康、阳光等。
弄清了这些,也就准确地把握住了写作的着力点。
技法二:把握信息点高考作文中有大量这样的命题: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或题目),或由材料引发联想和感悟,或由材料触发议论。
无论是哪种形式,对所给材料都要给予足够重视。
但在作文备考训练乃至某些教师的指导中,不重视所给材料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或题目)的类型,更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材料的作用仅仅是引出话题(或题目),写作时只需两眼盯住话题(或题目),不必考虑所给材料。
殊不知,作文题目上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用。
因此在写作前的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从材料上把握作文命题隐含的信息点,搞清写作内容上的限制,避免立意上的偏差。
2020年高考押题作文:沉潜中的追随与超越
【导语】成功的路上没有撒满鲜花和阳光,相反却总是要经历坎坷与磨难。
只有沿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奋斗,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想要作文写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0年高考押题作文》供您查阅。
2020年高中模拟高考作文预测题:沉潜中的追随与超越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北京举行了中国一阿联酋商务论坛,论坛上,阿联酋经济部长曼苏里表示,中国是5G技术的领跑者,基于对前沿科技的需求,阿联酋将重视与中国在5G技术方面的合作。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令世人刮目相看。
在国内市场,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很多本土品牌产品,都已处于领跑者地位。
退回到10年前,这样的情景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放眼全球,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无力承担领跑者的责任,而是以追随者的角色努力奔跑。
对企业来说,领跑者承担了探路的责任,而追随者承担着自身企业生存的责任。
于个人而言,选择做领跑者还是追随者,则体现着不同个体人生价值观的差异性。
领跑者,辟大道,领风骚;追随者,集大成,敢创新。
对“领跑者”与“追随者”,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就这则材料而言,审题难度不大,以企业的“领跑者”和“追随者”为话题导入,引导学生自选角度,谈谈对“领跑者”和“追随者”的见解。
所以,可立足内涵思考:领跑者和追随者都有哪些特质。
领跑者敢为天下先,有责任担当。
领跑者拥有创新力和创造力,有着改变时代进程的影响力。
领跑者面临前路也会有迷茫。
追随者善于学习,能直面自己的不足。
追随者善于借鉴,能把握机遇,可弯道超车。
追随者静心沉潜,蓄力上升。
也可比较二者之优劣,鲜明地表达观点。
选择立意角度不难,难的是如何层层剖析,增强说理,这一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
温儒敏说,思辨是独立思考能力的最直接体现,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6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个体和群体(一)个体和群体的名言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道德之立,所以利群。
(梁启超)3.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
4.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伏尔泰)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秋瑾)6.每个人都在愤世疾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
(熊培云)7.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约翰·多恩)8.人,力不如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荀子)9.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10.世间有万事万物,你即是其中的一种。
万物不断生长,你即是生长的一种。
这种生长让你像雪一样飘落在不属于你的风景地,隐去丑陋,直到街道和这狂乱的世界都堆满了雪。
(罗伯特·潘·沃伦)(二)个体和群体的典例1.个体:平凡也美丽,渺小亦精彩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
尽管世间繁华万千,但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芸芸众生中的你,也可以变成精彩而有个性的你!2.集体:个体共同谱写的交响曲有一种鸥鸟,常数万只聚在一起飞行,而它们飞行的步调惊人的一致,好像有一个总指挥在指挥着它们。
其实,每一只鸥鸟是通过观察身边几只鸥鸟行动的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
最终,因为无数个体的自觉融入,平凡而渺小的鸥鸟,上演了壮观无比的飞行“大戏”。
3.安泰俄斯之死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个大力士叫安泰俄斯,因为他的母亲是大地之神,所以只要他身体触地,就能从大地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力量,战胜任何对手。
后来,有人发现了他的秘密,就在与他格斗时把他举在空中,掐断他和大地的联系,很快就把他杀死了。
人民群众就像大地,离开了人民群众的英雄,会变成失去力量的安泰俄斯。
4.巨杉的秘密美国西海岸长着很多巨杉,它们高达七八十米,相当于40层楼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押题素材(一):突破
作了茧的蚕,无法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守在井底的蛙,难以了解宇宙星辰的浩瀚。
突破局限的牢笼,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不同流俗的眼界,需要自我批判的勇气。
但唯有吐故纳新,历史之镜才会永远明亮;唯有寻求突破,经验的积累才不会成为前进的枷锁。
1.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商君书》
【出处】商鞅及其后学所著《商君书》
【释义】普通人安于旧有的习俗,学者则沉溺于旧闻之中。
此句是说习俗和旧知易产生偏见。
【素材运用】
习俗是常人的生活经验,是和谐生活的保障之一;知识是学者的见闻积累,是深耕研究的炉火砖瓦。
但正如“故习”需要取精去糟,与时俱进,知识也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扩大自身的外沿。
霍金曾说:“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
”面对新时代与新变化,最狭隘的人往往不是懵懂稚儿、乡野村夫,而恰恰是那些博闻强识却因循守旧的人,那些饱读诗书却自视甚高的人。
他们迷信权威,沉溺在旧有的认知中,最终困于自己筑成的堡垒。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能以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但我们也更容易被各式各样的兴趣推荐所误导,陷入“自得其乐”的知识茧房。
但这并不是难以破解的死局,因为正如电脑不能取代人脑一样,没有哪一种机器能够真正左右一个人的意志。
任何算法都无法控制一颗保持谦卑、勇于突破、终生学习的心。
2.智者不袭常。
——顾炎武
【出处】清代顾炎武撰写的历史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释义】有智慧的人不沿袭常规办事。
【素材运用】
前有标榜横于当途,但若总效仿前人,陷于窠臼,何谈脱颖。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曾是词人作诗余的写照,男子作闺音,以长短句抒写诗文难载之情,从晓风残月到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婉约幽雅似乎是词作之本。
苏东坡却不拘陈规,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去词之含蓄,傲然问道:“我词何如柳七?”
除去但求不与人同的内在驱动,“智者不袭常”有时也意味着脱离常规思路,给予人生新的可能。
贬谪之后,刘禹锡被安置陋室,仕途看似渺茫,但他却不愿俯首谄媚,本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乐观豁达,对清贫生活也安之若素,亦能直言反诘小人:“何陋之有?”不甘沉沦品性,又能安于平淡,不凡的品性和人生态度使其终得以重返朝堂。
▣点评
作者通过苏轼开创豪放派、刘禹锡安守清贫的例子,分别从“脱颖”和“给予人生新可能”两个角度对“智者不袭常”进行了阐述,逻辑严谨,语言优美流畅。
最精彩的地方,是作者引用了苏轼的“我词何如柳七?”以及刘禹锡的“何陋之有?”两个反问句,不仅鲜明地突出了苏轼和刘禹锡不因循守旧、自信豁达的性格特色,也使整篇文章充满气势。
虽然这篇练笔没有在首尾给出总结性的语段,显得不够完整。
但作者夹叙夹议的手法使文段兼具深度和美感,值得每个小纸条多加学习。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文子·上义》
【出处】《文子·上义》
【释义】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制;如果符合实际情况,就不一定非要遵循旧俗。
比喻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
【素材运用】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王安石蔑视朝廷权贵之利益毅然推行变法,韩愈痛斥无风骨之文学掀起古文运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们的信条;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是他们的信念。
不泥古,不循俗,不妥协,不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仁人志士们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变则通,通则久。
新时代来临,变则生存,不变则死亡。
中兴执迷于低端通信利益忽视核心技术研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重创;华为不满足传统售卖手机厚利,研发AI芯片占据世界市场高地。
正是对传统道路的不断创新不断颠覆,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涌出。
然而,创新不能忽视伦理,这时便要法古。
伦理道德的界限上,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贺建奎罔顾道德和法律底线,秘密编辑婴儿基因,掀起了未来的幕布混沌黑暗的一角。
一味强调创新,必然导致道德的缺位,人为非人。
因此,一手拿着创新的利剑开辟未来,另一只手要拿稳传统伦理道德的药箱给自己疗伤,创新在不法古循俗的同时亦要坚守伦理道德底线。
智者不袭常。
于我辈而言,自然须求异。
人拥有智慧的眼睛,生活里每一个细节充满了惊叹。
前人似乎给我们铺好了道路,但执着于行走在既定的道路上必将陷于促狭。
当时机来临,我们更须抓住机会创新,一步登上更高的台阶。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可看得最远的永远是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篇幅原因有删改)
▣点评
作者先引古借今,用王安石变法、韩愈引领古文运动、中兴和华为的不同的发展取向等事件,对创新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接着,作者提出“古”虽要破,但在伦理道德方面,仍需“法古”,言明恪守法律、道德底线的优先级。
最后,作者进一步对袭古和创新进行了阐释,指出:一味沿袭前人道路会陷入促狭,只有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全文结构清晰,理据充实,引经据典,对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是一篇文质兼备的佳作。
但在具体事例的运用上,可能还需要更谨慎地斟酌。
4.潇涵:突破自我,从艺术的“门外汉”到“引路人”
艺术在大众固有的印象中常常是孤高的阳春白雪。
但“意公子”潇涵致力于达成艺术和生活的两全,向大众传达“艺术无外乎‘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理念。
她像个“引路人”一样将艺术的门向大众敞开,告诉大家人人皆可爱艺术、聊艺术。
潇涵曾在一个地方电视台工作,但由于性格等多方面因素与对主流主持人的要求并不相符,无奈之下她只能退居幕后。
潇涵并不甘心在琐碎事务中消磨自己的青春,索性辞掉了电视台的工作,独自打拼,成立“意外艺术”工作室,以“意公子”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致力于做大众消费艺术的入门品牌。
在事业刚有起色的时候,潇涵却多次停业整改节目内容。
有人问“明明可以顺着粉丝的支持一路往上走,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另辟蹊径呢?”面对不解和质疑,潇涵用整改后的出色表现给大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原创节目《艺术很难吗》中,潇涵解开艺术的繁复外壳,用生动幽默的讲解让名画趣味盎然,让交响乐演绎易懂的剧情,让每个人仅用10分钟,就可以走进艺术殿堂。
5.科学家搞直播:谁说科研注定曲高和寡
在中科院物理所,一群年轻科学家在网络社区进行直播,做实验,和弹幕互动,回答网友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如“往台风眼里扔一颗原子弹会怎样?”“雨滴从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为什么不会砸伤人?”“都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闪电为什么不走直线?”等等。
短短几个月内,科学家们就在直播平台成了网红,他们开设的名为“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账号现已积累了近四十万粉丝,直播人气最高的一次,有144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此外,这些年轻科学家还把科普文章发表在“中科院物理所”的微信公众号上,有很多文章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十万。
每天都有很多粉丝在公众号留言、提问题、求科普。
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广受欢迎,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追捧。
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科普很新奇,非常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
网络社区的氛围普遍是轻松愉快的,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娱乐性占据它的主导地位。
相反,国家科研机构壁垒森严,其严肃、正统、古板的印象在大多数人脑海中根深蒂固。
当这两种文化场域开始碰撞,却迸发出了令人欣喜的智慧火花。
科学家们用寓教于乐、浅显易懂的方式向人们传授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说是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了;而网友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了解知识的同时,也打破了对科学家的模式化印象。
这群年轻的物理学家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知识,打破自身与普通人之间的次元壁,是一个极为成功的科普新尝试。
如果在未来能有更多人尝试跨领域、跨学科、跨年龄层的知识交流,不仅让“高冷严肃”的知识不再束之高阁,使普通人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也是泛娱乐化潮流中的一道光,为我们开拓了直播平台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