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工科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 黑龙江工程学院 , 哈尔滨 105 ) 5 0 0
摘
要: 诠释 了人文素质教育的 内涵 , 阐述 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 育的发展 现状 , 并提 出 了工科 院校加 强大 学
生人文素质教 育的方法和途径 。
关键 词: 工科 院校 ; 学生; 文素质教 育 大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G 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7 3 (0 8 1 0 4 0 10 — 86 20 ) 2— 0 5— 2
给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带来 了前 所未 有的挑 战。大学 教育
应尽快改变长期以来以专业教育为中心的局面 , 培养 出不仅 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 能 , 还必须熟悉经济环境 、 公共政策 、 人 际关 系、 道德规范 , 有高 尚的思 想品质 、 全的人 格、 具 健 创新 的精神 、 高雅 的审美 情趣 、 高度 的社 会责 任感 的新 型 人才 。
质教育的新方法 、 实施 人文素 质教育 的新举措 , 开创工科 院
情趣 、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收稿 日期 : 0 2 8—1 0 0 0—1
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简 介: 王宪玲 ( 90一) 女 , 17 , 黑龙 江哈尔滨人 , 副教授 , 硕士 , 从事高校艺术教育及花鸟画研究 。
道德 , 而社会科学的课 程是达 不到此 目的 的。另外 , 不能片
面地理解为只要加强 思想政 治教育就 可 以达到人文 素质教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 , 面提 高大学 生 的综 合 素质 , 历 全 是
史赋予工科院校的一个 时代性课题 。
一
育的 目的。思 想政治教 育具有 更加 鲜明 的政 治性、 政策性 、 直接性等 , 而人文素质教育则侧重于介 绍和传授古今 中外一
推动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研究——以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为例
、
样培养 出的学生适应 不 了 2 l 世 纪的需要 。2 l 世 纪需要 的是 综合型 、创新型 的人 才 ,不仅 需要掌握必要 的知识技 能和创 新能力 ,还要具有 强烈的 民族精神 、社会责任感 和历 史使 命 感 ,以及较高 的人文 素质和科 学素质 。在培养 2 l 世纪需 要 的人才 问题 上 ,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有特殊 的作用 。此外 ,在 众 多普通本科 院校中 ,理工科院校作为一支重要 的力 量 ,对 我 国高等教 育事业的发展 以及我 国人力 资源 的开发起着极其 重要 的作用 。 首先 ,在理工科 院校加强 文化 素质 教育 ,是贯彻党和 国 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 的重要切入点 。根 据党和 国家提 出 的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方针 的基本要求 ,高等院校要在加强专 业 教育的 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综合 素质的培养。我 国高等 院 校实施 文化素质教育 ,主要针对 高等院校中的理工科 院校而 言 ,因为这类院校在课程设置 、师资配 备等方面偏于某一学 科 ,导致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偏低 。在理 工科 院校开展素质文 化教育 ,是克服现存 的教育缺 陷 、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 的重要 途径 ,也是贯彻素质教育 方针 的突破 口。其次 ,在理工科 院 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是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综 合素质包括思想 道德 素质 、文化素质 、业务素质等 ,其 中文 化素质是提 高大学生综合 素质的重要前提 。在大学生综合 素 质体 系中 ,文化 素质居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文化 素质的提 高 ,则会影 响到其他 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因此 ,开展 文化 素 质教育 ,提 高理工科 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 ,能够推动 大学 生 综 合素质 的提高 。第 三 ,在理工科 院校开 展文化 素质教育 ,
青年与社会
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0 引 言
目前 , 在我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 人文素质教育薄弱问题依旧相当突出。两院院士杨叔子将
此现象描述为“ 五精五荒” 即: , 精于科学 , 荒于人学 ; 于电脑 , 精 荒于人脑 ; 精于网情 , 荒于人情 ; 于商 精 品, 荒于人品; 精于权力 , 荒于道力。 ] [() P 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部分高校及其师生轻视人文
本观念 , 而这几年教育质量 的滑坡 , 恰恰说明没有“ 以人为本” 而是将人看作一种工具 、 , 一种手段。学生 素质的下降其实是“ 人本观念” 淡漠造成 的。家庭 、 学校、 社会过分强调读书的功利意识 , 使学生容易产 生短视行为, 缺乏崇高理想信念 , 在挫折和困难面前 , 往往缺乏迎战 的勇气 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目前 学生中的思想问题、 心理问题 、 恶性事件 比以前大增 , 主要原 因是师生双方都缺乏人文教化及 良好沟通。 第二 , 以理服人 , 提高说服力。对 于部分学生认 为只要学好专业技术知识就行的观点 , 应用“ 请进 来, 走出去” 的方式将一些优秀毕业生和外资主管、 私营企业主请到学校 , 当面与学生恳谈。介绍他们的 成长体验和用人要求 , 买方” 让“ 直接表达对于“ 卖方” 的质量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 : 在学校中只关心专业 学习的学生 , 在社会上少有 冒尖的 ; 相反 , 工作几年后 , 业绩斐然的学生 , 竟然是那些在校时常看名人传
工科院校学生也有提高人文素质的愿望 , 但困惑于不知从何人手 , 尤其对于远离文化大都市的地方性院
校, 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相对薄弱。 这使 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面临更多的困难。本 文拟 ]
就如何提高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作一探讨。
l 宣传人文素质培养 的重要性 。 提高思想认 识
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
2021年3期30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思考陈婉兰(武汉大学 工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本文旨在从高校立德树人的必要性,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在特质,探讨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加强的路径。
一、高校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近年来,部分工科大学生思想整体上较为明显地体现出爱国主义情怀弱化、集体观念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缺失,利己主义甚嚣尘上。
(一)爱国主义情怀弱化时下,许多大学生均是90后青年,他们一直生活在和平稳定、国家越来越繁荣富强的环境下,以为我们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对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屈辱,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团结一心把一个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知之甚少。
(二)集体观念比较淡漠、责任与奉献意识不够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率先当上少先队员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被推选为班长、组长等班干部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我们梦想长大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人民解放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班级为集体为国家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这样的仁人志士和普通大众数不胜数,使得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
时至今日,独生子女逐渐步入社会舞台中心,他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个性张扬、个人愉悦及个人自由,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与规律。
然而,集体观念、责任与奉献意识与注重个性张扬、个人愉悦、个体价值的实现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
当下,许多工科学生只注重个人论文的发表、学分绩的拔尖、课题项目的参与、推荐免试研究生、出国交流资格的获得……最大限度谋取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班委社团学生会任职等公益活动不够关心,进而出现公益职务无人竞争,志愿服务鲜有报名的局面。
二、高校加强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的栋梁,必须有理想、有担当,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另外,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出发,需要大学生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对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245 ) 2 0 1
之 真正“ 神成 ” 精
关 键 词 : 工科 大学 生 人 文 素质 理
人 文 素质 教 育
科 大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实 力 、 心 竞 争 力 的 提 高 . 将 影 响 到 软 核 也 他 们 的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培 育 和 构 建 3加 强理 工科 大 学 生人 文 素 质教 育是 提 高人 才培 养 质 量 、 . 促 进 学 生全 面发展 的 需要 。 们所 需 的人 才 , 该 是 德 智 体美 我 应 全 面发 展 的 人 才 , 因此 , 为 承 担 人 才 培 育 重要 渠道 的高 校 在 作 加 强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方 面 有 着 义不 容 辞 的 责 任 和 义 务 。 教育部在《 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关 中着 重 强 调 :改 变 忽 视 人 文 基 础 等 状况 .是 当前 高等 教 育 改 革 中的 “ 重 要 任 务 之一 。 ” 4加 强理 工 科 大 学生 人 文素 质 教 育 是 理 工 科 大 学生 不 断 . 提 升 全 面 素质 的 自我 要 求 。 期 以 来 , 国 的 中 学教 育 基 本上 长 我
加 强 大学 生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是 高 等 教育 改革 的需 要 。 既 又 是 促 进人 全 面发 展 的需 要 ,更 是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的需 要 …。一 直 以来 . 工科 大学 生 人 文 素 质 教 育存 在 许 多 不 足 与 理 困扰 , 着 “0 ” 随 9 后 一代 步人 高校 校 园 . 些 不 足 与 困 扰 又 将 呈 这 现新 的特 点 。因 此 , 们 必 须 认 清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内涵 . 识 我 认 到在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中进 行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重 大 意 义 .剖 析 理 工科 大 学 生 的 人 文 素 质 现 状 与 成 因 . 课程 体 系 设 置 、 从 评价 体 系建 立 等 方 面 进 行 积 极 探 索 .以促 进 理 工 科 大学 生人 文 素 质 教育 的开 展 。 人文 素 质 的 基 本 内 涵 关 于 人 文 和人 文 素质 的 内 涵 ,许 多 学者 都 有 着 自己不 同 的看 法 。 “ 文 ” 词 在 《 海 》 人 一 辞 中这 样 解 释 : 文 , 人 类 社 会 人 指 的各 种 文 化 现象 。 人文 的核 心 是 “ ”就 是 我 们 常 常说 的人 文 人 , 关 怀 、 命 关 怀 。而所 谓人 文素 质 , 生 是指 由知 识 、 能力 、 观念 、 情 感 、 志 等 多种 因素 组 成 的一 个 人 的 内在 品质 l 意 3 ¨ 有 学 者 。也 认为 , 文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 中 . 步形成的社 会道德 、 人 逐 价 值 观念 、审 美 情 趣 和 思 维 方 式 ;人 文 素 质 指 人 的 内在 精 神 品 格 , 的 思 想 道 德 、 德 水 准 、 理 素 质 、 维 方 式 、 际关 系 人 道 心 思 人 及 人生 观 、 值 观 等 都 属 于 人 文素 质 范 畴 【。人 文 素 质 是 人 的 价 4 ] 整 体素 质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别 于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有 专业 素 质 及 身 心素 质 。 由人 文 知 识 、 文 思 想 、 文 方 法 、 文精 神 等 四 是 人 人 人 个 方 面 的 内容 所 组 成 的 一 种 在 特定 历史 和 文 化积 淀 下 形 成 的 素质 , 而人 文 精 神 是 人 文 素质 的核 心 、 质 和 最 高 境 界 。 本 二 、 强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人 文素 质 教 育 的 必 要 性和 重 要 性 加 大 学 生 是祖 国 的未 来 , 民族 的 脊 梁 . “ 文 精 神 ” 其 人 和科 学 文 化 素 质 , 仅 影 响 到 他 们 自己 的 成 长 , 且 关 系 到 国家 的前 不 而 途 和 命 运 。 因此 .在 新 时 期 加 强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的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 建 和 谐 社 会 有 着 对 建 构 不 可 估 量 的作 用 1 强理 工科 大 学 生人 文 素 质 教 育 事 关 中华 民 族 复 兴 大 . 加 业 。 个 民族 , 有 高 度 的科 学 素 质 是 愚 昧 的 , 然 落 后挨 打 ; 一 没 必 而 没 有 高度 的人 文 素 质 . 也将 丧 失 民族 精 神 , 能 屹 立 于 世 界 不 民族 之 林 。 经 济 全 球 化 的今 天 , 西方 文化 为 中心 的 全球 化 在 以
理工科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育 。过分重 视学 生的业 务素 质 教 育 而忽 视 人文 素 质 教育 的 现象在 理工科 院校 尤 为突 出 。一些 理 工 科 学生 书 本知 识 多
而社会 生活 常识少 ; 务知识 学得 多而为人 处事 的道 理懂 得 业 少; 逻辑 思维能 力较强 但 形象 思 维 较差 ; 程设 计 能 力 较强 工 但文字 表达 能力欠 缺 。这种 学理 工的不懂 文 、 懂艺 术 的状 不 况, 严重地 制约着 人 才 的健 康 成 长与 全 面 发展 。 因此 , 工 理
、
人 文素质 教 育的含 义与 结构
“ 人文 ” 词最早 见 于《 ・ 》 的“ 乎天 文 , 一 易 贲 中 关 以察 时 变; 关乎 人文 , 以化成 天下 。 这里 的“ 文” 系指 人类 创造 的 ” 人 , 文化, 是人类 实践 能力 、 式及 成 果 的 总称 。它 不 仅体 现 于 方 物 质层 面 , 体现 在制度 与精 神 的层 面 。 还 人 文素质 有广 义和 狭 义之 分 。广 义 的人 文 素 质是 人 文
必 须思考 的重 要课题 之一 。
一
有各 的功能 , 区分它 们并不 是 因为它们之 间相 互绝 对 的独 但
立 , 际上五个 部分之 间并 没 有 那 么 明显 的界 限 , 实 而是 需 要 我们 把它们 作为 整体来把 握 的。
二 、 工 科 院 校 加 强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的 意 义 理
关 键 词 : 工科 院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 思 考 理
在 人才竞 争越来 越激 烈的今 天 , 社会对 于人 才 的综合 素
质 和知识 结构 要求 越来越 高 , 只有科 学素养 和人 文 素质兼 备 的人才 是现代 意义 上全 面 发 展 的真 正 的人 才 。 当代 理工 科 院校担 负着培 养高 级专 门人 才 的重任 , 工程 师 的 摇篮 , 是 在 我 国高 教领域 占有举 足轻 重的地位 。因此 , 如何 加强 理工 科 院校人 文素质 教育 , 养 全面 发 展 的高 素 质 的人 才 , 我 们 培 是
工科大学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的途径
工科大学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的途径【摘要】工科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具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为了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工科大学生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倡导绿色环保行为。
通过这些途径,工科大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工科大学生应当继续总结提升途径,不断完善自身,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多力量和支持。
通过这些努力,工科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工科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绿色环保、提升途径、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科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培养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工科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工科大学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品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创新务实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工科大学生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面临着诸多问题。
部分工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部分工科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参与意识,闭门造车,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责任感。
部分工科大学生缺乏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存在盲目消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行为。
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与建议【摘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较为薄弱、单一的情况。
本文将从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改进建议和推动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结论中,强调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改进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篇文章的分析与讨论,旨在引起广大理工科院校师生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关注,促进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意义、现状、问题、建议、推动措施、总结、改进、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理工科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背景是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他们具备广阔的人文视野、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理工科院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文素养教育在理工科院校中备受关注和重视,成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和情感力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只有不断完善人文素养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一技之长,多才多艺”,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1.2 阐述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教育是理工科院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附加的修饰,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当今社会,理工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与此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
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知识。
技术的发展需要与人类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相结合,只有通过人文素养教育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把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建设中。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社会生活常识少 ; 务知识学得多而为人处 事的道理懂得 文化艺 术活动 的开展 , 业 受到大学生发 自内心 的欢迎。 这实际
少; 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形象思维较差 。 有的学生工程设计 上 反 映 了人 全 面 发 展 的 需 求 。 面 发 展 的 大 学 生 不 仅 要 求 全
能力较强 , 但文字表达能 力欠缺 , 以致写不好一份条理清楚 有 合 格 的 文 化 知 识 、 业 技 能 、 要 求 有 合 格 的 道 德 品 质 、 专 更 的实验报告 、 一篇完整的科研论文 。 这种 学理工的不懂文、 不 精 神面貌 。 一个道德 品质不合格 、 精神 面貌不健康 的人 , 他 懂艺术 的状况 , 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 面发展 。 的 知 识 与 他 对 社 会 的 贡 献 是 成 反 比 的 。 一 个 道 德 品 质 高 而
但 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 , 也 生从 表 面上 看 生 理 成熟 , 心理 上 的成 熟 滞后 于 生理 上 的 成 往往 缺 少 良好 的意 志 品 质 和 克服 困 难 的坚 定 信 心 , 不善 成 为 全社 会 共 同关 心 的话 题 。 育 部 颁 发 的 于加 强 大 学 熟 , 教 关
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 , 不少学生存在不同 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 中明确提 出:大学生的基本素 于处理人 际关 系, “ 质包括四个方面 : 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 专业素质和身体 程度的心理障碍 。 ) ( 在大学校园中, 2 不少学生生活行为不文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实需求探析
《 最后的晚餐》 《 岩间圣母 》 , 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 峰的代表米开朗基罗举世闻名的作品《 大卫》 , 了解 的只有 1 7 %, 能完全正确 的回答 我国国歌是《 义勇军进行曲》 , 是 由田汉作词 , 聂耳作 曲的只有3 1 %, 3 5 . 7 %学 生知道《 天鹅 湖》 的作者是柴可夫斯基 , 从被调查 的情况来看 , 学生的知 识面 比较窄 , 艺术方面知识和修养有待提高 。 在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方 面,对于社会进步 、 国 家富强 、 民族振兴等大问题的关 注度 、 感兴趣程度 的调查 中, “ 假 如国家有危难 , 你会 挺身而出吗” , 表示 “ 会” 的占
4 8 . 5 %学 生 认 为 “ 有必要” , 3 2 . 5 %学 生认 为 “ 有一定必要 ” , 还有 3 . 8 %的学 生认 为 “ 没 有 必要 ” 。 2 . 学生 自身文化素质基础薄弱。 学生人文知识水平不 容 乐 观 。在 文 学知 识 方 面 , 通 读 中 国 四大名 著 的不 到 8 %,
6 2 %,认 同 “ 个 人 利 益 应 该 服 从 国家 、集 体 利 益 ” 的 占 6 6 . 2 %, “ 当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时,你作
为一个中国人感到 自豪 吗” , 答“ 是” 的占6 4 %, 认同少年周 恩来 “ 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的占4 1 %, 说明高职学生 的主 体是爱国的, 有民族 自尊心和责任感 , 但也有部分学生的 认识模糊 , 对 国家兴衰关注不够 、 兴趣不大 , 人生价值偏重
关于价值观 、 道德 、 人生态度方面 , 4 5 . 2 %的学生认为 人的一生最重要 的是奉献 、 敬业 、 诚信 , 6 6 . 5 %的学生同意 “ 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 的品质之一” ,在道德责任感上 , 关 注 自我较多 , 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好 的行为6 4 %的人认为只
加强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文化素 质教 育 是高 校 提 高 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 重要 举措 , 自从 教育部 在 1 9 9 8年颁 布《 关 于加强 大学 生文 化素质 教 育 的若 干 意见 》以来 , 文化 素 质教 育在 全 国高 校 中如 火 如 荼 展 开 。国 内学 术
界对 于文化 素 质教育 的 内涵 也进行 了大 量探 讨 。 有 的认 为文化 素质教 育要 坚持 以人文教 育 为 主 ,
提 高 了人 才 培养 的质 量 。但 是 这 些 年 社会 对 大 学生文 化素质 的诟 病 还是 挺 多 的 , 诸如 : 政 治 上 缺乏热情 和 目标 理 想 ; 学 习 上表 现 为 草 率 浮 躁 、 混文凭 , 甚至抄袭 、 代做作业 、 考 试 作 弊 之 风 蔓
要把 培养 大学 生 的人文 素 质 当成文 化 素 质 教 育
树立 符合 时代 精神 的文 化 品位 、 审美 情 趣 、 人 文 素 养和科 学素 质 。 高校 开展 大学生 文化 素质教 育十几 年来 , 从
试 点到普 及 , 从 课 外 活 动 到正 式 列 入 教 学计 划 , 取 得 了较 大成 绩 , 促 进 了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转 变 ,
教育应 该包 括两 方面 的 内容 , 即培 养大学 生 的科 学精神 与人 文素 质 ; 有 的认 为必须借 鉴 国外 通识 教育 的理 念 , 文化 素质 教育 不仅指 人文 素质 与科 学 素质 , 更 应该 包 括 创 新思 维 与 批 判 意识 。 … 笔 者认 为 , 所 谓大 学 生文 化 素 质 教 育 , 主要 是 高 校
广 东 工 业 大 学 学 报圃 垦 疆 嚣 圈 2 0 1 3 / 0 7 第1 3 卷 第4 期
加 强理 工 科大 学生 文 化 素质 教 育 的思 考
工科院校强化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思考
文章 编号 : 2 0 9 5—0 3 6 5 ( 2 0 1 3 ) 0 2— 0 1 0 1 — 0 4
工 科 院 校 强 化 大 学 生 人 文 素 养 培 育 的 思 考
杨 帆 , 杨 继 学
( 1 . 河北 工业 大学 信 息 工程 学 院, 天津 3 0 0 4 0 1 ;
出现 了严 重 问 题 。 多 项 调 查 显 示 , 大 学 生 尤 其 是
、
工 科院校 大学 生人文素 养现状
( 一) 缺 乏 社 会 责 任 感 和 远 大 理 想
随着市 场经 济 的发 展 ,我 国经 济 成 分 、 组 织
形式 、 就业方式、 利 益 关 系 和 分 配 方 式 日益 多 样
人 主义 不断 膨胀 , 人生 理想 信念淡 漠 , 成为 了缺乏 独 立精 神 、 独 立人 格 和个性 、 迷失 了 自我的人 。由
于 人 文 社 科 方 面 的 学 习 并 不 能 使 学 生 在 短 期 内获
文化 气质 。人 文素 养是人 的综 合素 质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当代 大学 生是 最能 体现 时代精 神 的群 体 , 不 但要 有扎 实过 硬 的专 业 知 识 和技 能 , 还 要 具 备 较
0 5 0 0 4 3 )
2 . 石 家庄 铁 道 大 学 思 想政 治理 论 教 学 与 研 究 部 , 河 北 石 家 庄
摘 要 : 随 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和 全 球 化 浪 潮 的 冲 击 ,新 时 期 我 国 大 学 生 特 别 是 工 科 院 校
大 学生 出现 了人 文 素养 下降 ,“ 高 学历 , 低 素养 ” , “ 有知 识 , 没文化 ” 的问题 , 引起 了社会 的普遍 关注 。列举 了 当代大 学 生人文 素养缺 失 的种种表 现 , 并对 其 归 因的基础 上 , 就 工科 院校 大学 生
关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师 对科 研 工 作 有 自发 的 驱 动 力 ,导 致 教 师 过 多 地 注 重 科 研 ,从 而 影 响 了其 对 教 学 的 精 力 投 入 。建 议地 方 本 科 院校 不 断 建 立 和 完 善 师 资 队 伍 ,建 立 激 励 机 制 ,让 每 一 位 教 师 体 会 到 学 校 是 他 们 实 现 人 生 价 值 、展 示 其 才 能 的 舞 台 ;进 一 步 完 善 在 职 教 师 的 进修 制 度 ,组 织 教 研 活 动 ,提 供 更 多 的 经 费 用 于 教 师 参 加 学 术 会 议 ;
有 待 加 强 生 源 质 量 是 影 响 教 学 质 量 的 重 要 因 素 之 一 。 近 几 年 的 扩 招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导 致 了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的 生 源 质
量
( 主要 是 入 学 成绩 ) 总体 下 降 。 地 方 本科 院 校 学 生
入 学 成 绩 反 映 出 学 生 基 础 不 很 扎 实 ,学 习能 力 不 强 ,
为应 用 型 工科 院 校 ,如 何 凸现培 养 特 色 ,是 大 学人 文 素 质教 育 的 点 睛之 笔 。 因此 笔者 针 对 目前 应 用
型 工 科 院 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所 存 在 的 问 题 , 结 合 其 自身 的 特 点 , 从 四 个 方 面 对 如 何 加 强 工 程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的人 文 素质 教 育进 行探 讨 。 【 键 词 ]工 程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人 文 素 质 教 育 关
( 任 编 辑 : 吴停风 ) 责
视 了 内涵 提 高 , 因而 静 态 教 育 资 源 被 过 分 看 重 ,对 于
内部 机 制 改革 注 意 明显 不 足 。 内部 机 制 改革 的核 心 就 是 教 学 改革 。建 议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以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为 目 标 改革 教 学 ,如 在 实 践 教 学 方 面 ,推 进 实 验 内容 和 实
加强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Ke r shg r et d ct n o ees dnso egne n ,cl r u i ywod :ihp jc e u a o ;cl g t et f n er g ut a q a t o i l u i i ul l y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 是理工科大学生 自身成 别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 它聚集 了优秀 的知识 长的要求。人文素质具有独特 的价值整合功 能 、 精英群体和青年学子 , 居于社会文化的高层 , 是精 类群归属功能 、 精神激励功能 、 审美愉悦功能和衍 神文化传承和创新 的基地 , 它是学术水平的象征, 生创造功 能。对 大学 生 的成 长 发挥着 重要 的作 也是文化教养的体现。高等工程教育要为社会培 用, 一个高级专 门人才 的成长 , 需要各方面知识 的 养德 、 、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的人才, 而不是思想狭窄 启迪 、 撑 。人 的 文 化 背 景 越 宽 , 维 领域 越 广 , 的专才。在现代社会 中, 支 思 工程技术 已成为 国家综
te ” rvn e o x eln ih re u ain i in s .At rs n -o h ae o u nt n o it -te h p o ic fe c l thg e d c t ” n Ja g u e o ee t n te b s fh ma i a d s cey h p y
( 扬州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 江苏 扬州 250 ) 202
摘 要: 人文素质具 有独特的价值整 合功能 、 类群归属功 能 、 神激励 功能 、 精 审美愉悦 功能和衍 生创造 功能 。加强 工科大
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应有之义 , 也是理 工科大学生 自 成长的要求 。在高 等工程教育 形成一种 在人文 和社 身
依托传统文化 推进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依托传统文化推进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摘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前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仍存在一定不足。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对工科学生的启示,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结合以及传统文化在工科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文章还探讨了传统文化对工科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工科学生的心智成长。
通过依托传统文化来推进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心智成长。
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在工科学生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工科学生、传统文化、启示、结合、培养、道德修养、心智成长、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人们对过去智慧的传承和延续。
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古人对生活、道德、伦理的思考和总结,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源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聚全民族团结力量的精神纽带。
只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桥梁。
传统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财富,通过传播和交流,可以促进文明互鉴,增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使我们在新的时代更加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1.2 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科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工科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和领导者,其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工科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工科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而忽视了对文化素质的培养。
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导致文化素质的空白和匮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 第6期V ol.15 N o.6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2001年12月Dec.2001 文章编号:1671—0924(2001)06—0116—05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Ξ邓 成 超(重庆工学院教务处,重庆 400050)摘要: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
然而,当前,许多工科院校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明显现实性和针对性的合适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科院校;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培养和造就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及时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是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
我国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由来已久,在工科院校中更为明显,这是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的结果。
应当看到21世纪工科院校发展的趋势,它既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又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是工科院校教育的双重目标。
因此,如何以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为主导,把工科院校的各个教育要素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特别是如何搞好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已摆在全体工科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
1 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它不是一种教育类型,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进而实现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为目标。
所以,提高“素质”是这种教育观的灵魂,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而文化素质是其核心,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文学、史学、哲学基础学科以及语言和艺术学科的教育,落脚点是做人的问题、成人的问题、人的精神世界的建设问题。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蓬勃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的建设目标是要办成一流的或高水平的或知名的大学。
中国的大学特别是工科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文化素质教育是关键。
这既包括如何办好工科专业,也包括在校园内外形成浓厚的高品位的人文文化氛围。
加强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最基础、最起码的问题。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如果连基本的人格、“天理良心”、是非黑白都颠倒了,基础被摧毁了,那人才的根本又扎于何处?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其最大的危害是对人格的摧毁,是对做人的基础的破坏。
我们不能不沉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应如此,塑造基本人格是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高科技的作用越来越强大,而我们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如何认识、如何使用他所掌握的高科技已成为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一项高科技成果能否转化成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取决于高科技本身,而且还取决于掌握高科技的人文因素。
因此,在工科院校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文化素质教育还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根本的在于人能思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也在于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的差异。
一个人能否成为大有作为的人才的关键也在于他Ξ收稿日期:2001-09-10作者简介:邓成超(19712),男(汉族),四川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是否善于思维。
恩格斯讲得好: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就是人类的智慧,就是独立思考着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培里因为研究人的大脑的功用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指出,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紧密联系,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紧密联系,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前几年,日本学者研究指出,左脑可称为个人脑,右脑可称为人类脑,人类大脑几百万年进化的成果主要在右脑,右脑是思维活动的决策平台。
不论讲法如何,显然右脑的开发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作用,而文化素质方面的思维主要在右脑。
爱因斯坦的亲自感受也证实了这点,他讲: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
可以讲,一个伟大的科学技术家不但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具有开放的形象思维;一个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不但具有开放的形象思维,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
一个富有创新的正确思维,必然是逻辑思维同形象思维的高度统一。
我们工科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只有既精于科技,又精于人文,才可能真正全面发展。
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工科院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认识误区勿容置疑,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认识这一历史使命,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我们每一位工科院校教育工作者认真地思考,积极地探索,实实在在地行动。
然而,当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观念误区,我们必须对这些模糊观念进行修正和澄清,从而真正把握和领会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才能保证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211 误区之一是将工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与全面发展教育不协调从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看,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所要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形成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而工科教育的专业性是指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面向特定的职业,按学科分门别类实施教育和教学,培养学生将来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业务素质。
在工科院校倡导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规避过窄的专业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所针对的是现有专业教育背后隐含的过于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包括在培养目标上只强调适应当前职业与岗位需要,在教育过程与方法上强调特定教育与特定能力素质的一一对应等。
但现在却存在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工科院校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时习惯性地将高等教育一分为二:其主体为专业教育,以进行专门化训练为任务和内容;在专业教育之外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其内容为通识教育,企图以此来校正专业教育的弊端,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这其实是将文化素质教育思想与专业教育形式对立起来了,其结果是使文化素质教育绕过了专业教育,并等同于通识教育,最终使文化素质教育无从落实。
如果工科院校总是把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看作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的事,将其内容仅视为举办若干人文讲座,在教学计划中增加若干人文学分,而不打算对包括专业教育在内的全部教育内容和方法按素质教育思想进行改革,那么,在工科院校推进的文化素质教育只会成为专业教育的点缀与装饰。
212 误区之二是把文化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认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就意味着取消考试在提倡文化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上把它推向极端,包含文化素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原本是针对普通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所谓“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其原意是不能只根据升学的需要进行单一片面素质的教育教学,而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教育。
然而,应试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在当初以对应性的教育概念和教育模式提出时本身就并非无懈可击。
因为应试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目标或结果,而是在某种目标导引下的一种行为取向,它可以为偏窄教育服务;也可以为全面素质教育服务,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目标和理想追求,二者根本就不是相对应和相对立的教育概念,更何况人们把现行的片面狭窄的基础教育称之为应试教育也是不科学的。
因此,我们推行素质教育时必须要正确对待考试,处理好与考试的关系,“应试教育”与考试也不是同一概念,我们反对狭隘的“应试教育”是反对这种教育方式根本目的的错误性和人才培养上充满投机色彩的功利性,但绝不是一味地反对考试,素质教育把考试作为检查培养效果的手段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助力,考试的形式、方法、内容要以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原则。
同时,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它从整体上、宏观上影响我国教育模式的改革,而在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如果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时没有考试的支撑和保障,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理想,只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而不可能成为现实。
文化素质教育必须有可靠有效的衡量、鉴定、检查的手段,必须有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否则“全面素质教育”便可能成为类似“大锅饭”的教育,所谓素质也只是一句空话,变成人人似有素质、人人实无素质,工科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工程科技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如何鉴别、选拔呢?考试无疑是检查、鉴定“全面素质教育”效果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有选拔就有竞争,故而应试的竞争性,也是保证“全面素质教育”发展的驱动力之一,这是促使人才奋发努力、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以711邓成超: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的全面素质教育与考试相互并不矛盾,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目标与途径和手段的关系。
213 误区之三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突出“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人的改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人的精神世界改造问题,是一个经过从改革要求到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实践,从决策者的活动转化为施教的活动,最终落实到受教育者身上的漫长过程。
因此,从党政一把手到机关各部门,从每位老师到每个同学,都要把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作为自觉追求,努力营造一个有着高尚文化品位和格调的文明校园氛围,使工科院校成为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工科人才的摇篮。
同时,这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当前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还有种种,如:将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等特殊教育模式、等同于课外活动等。
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把过去长期被忽视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全面素质教育”目标,使人们对素质教育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以保障工科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3 工科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工科院校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场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要求他们会“做事”,有一技之长,还要学会“做人”,有做人的德行,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