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资源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功能

摘要: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历程,西安交通大学在提升素质教育基地功能方面,突出了优势资源的整合,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充分利用全校资源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资源整合

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5年以来作为原国家教委加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的西安交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和其他兄弟院校一样,经历了从“三注”、“三提高”到“三结合”的发展过程,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从育人理念、培养模式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目前,虽然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功能主体类型多样,校内管理中隶属关系亦不尽相同,但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目的和功能始终十分明确,即:“推动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在当前的管理机制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上述目标,如何在管理形式多元、师资资源分散于全校的情况下将素质教育基地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则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国家素质教育基地功能的重要课题。在总结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素质教育基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基地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素质教育基地的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以基地为平台,充分配置和优化校内外、课内外等各种素质教育资源,建立扎实有效、灵活机动的运行机制,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基地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创设开放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向上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途径。

一、多元主体整合,网络化构架

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高校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整体氛围,既体现于校风、教风和学风之中,也体现于校园规划、建筑风貌、人文景观之中。可以说文化建设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应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先进的有特色的主体文化。基于此理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虽然可以定位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的主要管理者、组织者,但不可视为唯一的活动主体。在综合型院校中,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经济金融、甚至于工学等各个学科以及学生工作

管理部门、学生社团、服务管理部门等等均可构成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应该将高素质教育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全员育人始终贯穿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的素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全方位延伸,全过程贯通,构建有效的全过程、全方位、多主体素质教育工作网络,形成合力,共同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二、课程整合,菜单式管理

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切入点。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将有力推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有利于课程建设、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近年来,西安交大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探索素质教育课程化渠道的基础上,深入研讨现代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过程优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逐步形成了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延伸、整合。

一方面,通过专业培养方案构筑起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多层次构成的课程体系,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数、理、化、生等自然科学课程的同时,加入中国传统文化、音乐、美术、伦理、心理、军事等有益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社会文化类课程: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人文历史及背景知识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教学改革中,注重文化素质与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大教育系统之中。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中统筹协调、规划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专业学科培养方案中明显加大任选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学时比重,引导学生积极选修跨学科课程,学校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开设了一批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相关课程。

另一方面,不断系统化、精品化文化素质选修课程。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人文社会学科基础雄厚的优势。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由必修、限选、选修、讲座、论坛等多样形式构成,系统化构建。本科培养计划要求本科生文化素质类必修课程约12学分、6门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学习学”等,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6学分,学生可从约150门课程中任选。在已经开出的选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课程体系,通过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式,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支持打造精品课。

三、文理交叉整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综合性院校的素质教育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素质教育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方面,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文理交叉性素质教育课程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活动相结合的途径。一方面,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文理交叉课程模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共包含有9个模块: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文学修养、艺术赏析、管理与法律、国防与军事、生命、社会与环境、心理与成长、自主学习与创业、自然科学与技术概说。另一方面,更加强调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理解文理交融的真正含义,促进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如建成“西安交大多媒体工作坊”,开展大学生DV比赛等活动,从设备运用、维护到节目制作、播出、网络管理等全过程都由就不同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在实践中实现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对接融合。

四、活动整合,多主体优势互补

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始终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但具体到活动的展开过程,往往负责活动的主体较单一,或以专业院系为单位、或以社团为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若以素质教育基地为纽带,以活动为平台,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使活动更加完美。

近年来,我校采用了以基地为纽带多部门协调、多院系配合、多社团参与的形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不同主体的优势,也使基地真正成为优化配置校内素质教育优势资源的核心平台。如,“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不仅综合人文学院、校团委、学生文学社团,同时校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友会的加入,使活动成为真正“记录交大历史和交大人心灵史”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品牌活动。

五、校内外资源整合,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西安交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条件。陕西省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圣地,因此,基地建设中将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始终放在重要位置,积极争取和借助社会教育资源,密切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推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分别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单位协作共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同时,开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