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用经方调腹胀医宗金鉴之腹胀门经方治疗腹胀痛案三则
用经方调腹胀医宗金鉴之腹胀门经方治疗腹胀痛案三则【病因病机】腹胀因饮食停滞胃肠,阻滞气机;或因情志抑郁,气滞郁结所致,责之于胃腑气实,属实证。
腹胀因素体脾脏虚弱,气机壅滞;或因脾脏虚弱,水饮不化,成为正虚邪实之证,责之于脾脏气虚,属虚证。
因此,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了“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提示了太阴脾与阳明胃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高度概括了脾胃的病变规律。
【腹胀辨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主要说明凡以水湿聚留而引起的浮肿、腹胀满者,大都属于脾脏疾病,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所致。
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了:“脾病,虚则腹满肠鸣。
”此文提示了脾气虚,运化水饮失职,饮邪阻滞胃肠,而成腹满肠鸣。
当脾胃气机不畅,斡旋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描述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之象。
所以,在《伤寒论注》则提出了“盖腹满、呕吐是太阴阳明相关证”。
查看详情腹胀有虚实。
《本经疏证》言:“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景岳全书》亦提出了:“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
”腹胀何以“按之不痛者为虚”?因为正气不足,脾虚气聚,虚气痞塞胀满,并非有形实邪充斥,故虽见腹部胀满,而按之可助脾气运转,气机得通,通则不痛,即或疼痛,但按之痛减,且喜热熨。
腹胀何以按之“痛者为实”?有形实邪(宿食、瘀血、水饮、痰热、虫积等)或实热燥屎蕴结胃肠,不按固然要痛,按之腹痛更甚,且痛甚于满,胀满无减轻之时,不通则痛也。
【验案举隅】阳明腑实兼太阳证(厚朴七物汤)王某,女,7岁,2013年4月1日就诊。
主诉:感冒咳嗽两天。
因受风而致咳嗽,干咳无痰,鼻塞流清涕,恶风,伴有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质干,日一行,纳寐可,小便调。
舌红,苔白根厚腻,脉浮滑数。
证属里实已成,复感外邪。
治以表里双解,方用厚朴七物汤加味。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脘腹胀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 150 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1 症状概述是指腹部膨胀的感觉,常有腹部膨隆胀大(也可仅为自觉胀满不适而无客观表现);可以是全腹性的,也可仅为局部性的;有时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主要原因有胃肠道积气、腹腔内积液、腹腔内肿物、后腹膜疾并功能性腹壁肌张力增加或腹腔内气体)或者是腹内某肿疾病而事先未估计到。
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2 病因病机形成胀满的原因很多,有因湿热挟痰,或饮食阻滞,或脾胃虚弱,或七情不和,气机阻滞,或误下伤中,或暴怒忧郁,或痰气搏结,都能形成本病。
脏腑感受外邪,或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是导致脘腹胀满的重要原因,早在《灵枢胀论篇》有过详细的论述:“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食泻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
说明胃肠功能失调,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胀满。
关于胀满的机制,有两点认识相同:(1)基本病机为邪结中焦,气机升降阻隔阻滞,痞塞不通。
(2)主要症状是心下痞塞满闷,按之濡软,外无胀满形迹;或不仅心下痞满闷塞感,外亦见有胀满之形。
对于基本病机还有部分医家认为与瘀血有关。
基本病机是在病因作用下,中焦气机痞塞,经络气血阻滞,胃液逐渐暗耗,导致其络脉瘀闭,日久可痰瘀互结搏而成积;临床证候的基本特点是热多于寒,实多于虚,浊阴不降甚于清阳不升。
3 主要症状(1)腹胀伴腹痛: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
腹部胀满厉害烦躁不得眠经方(合方)一剂显效经方辩证问诊单:患者:女,34岁发病时的典型症状:最初发病是15岁左右,开始是每日早上干呕,饮食正常。
后牙龈红肿萎缩,导致牙齿松动,每年两次洗牙,也没用。
前年自推腹后,好些,不是天天干呕了。
不舒服是从去年开始厉害。
空腹时,左侧腹部有声音,说不清楚是水还是气,烦躁,须放屁后,才好点。
吃饱后也放屁,舒服些。
大便溏稀一天一次,少。
.晚上9点后腹胀厉害,不得卧,用手压腹部全是水声,烦躁,睡不着,有时也吐(干呕),吃往下降的药,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时好时坏,自前十天咳嗽以来,腹部胀满厉害,感觉水很多的样子。
咳嗽吃过小青龙,不太管用。
也用过麻黄加石膏类的,也无效,有痰,稀,白,早上有点稠,不太想吃饭。
用手推腹时,膻中下和左脐旁有硬结。
身高1米55,体重不到40公斤,面黄暗,月经提前,少,稀。
现在目胀,有点肿。
晚上因腹胀睡不着时,小便数。
右胳膊和右腿上有白色块状皮肤病,痒。
平时怕冷不怕热。
不爱出汗。
大便,一日一次,便溏。
前几天,三天解了一次,就一点。
现正在服用的药:昨天服的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厚直、枳实、半夏、陈皮、干姜、细辛、五味、当归、白芍,服后无效。
又服中成药清肺的,好像也不太管用,后经咳嗽,放出长屁来,才能睡觉。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15岁左右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去年夏天发病的时辰:晚上饮:不爱喝水,喜热饮。
食:少,喜粥,厌油腻睡眠:不易入睡大便:湿,粘,腻,溏泻,便出不爽小便:晚上睡不着时,小便次数多月经:少,提前,黯暗,清稀白带:少,白,黄处方:大承气汤+小泻肺汤用药反馈:患者:先生,昨天吃后,感觉腹部胀感减少,水声也少了。
9:30分躺下,大约9:50左右就睡着了。
咳嗽醒一回,目眩了会,早上咳嗽会,痰好咳出。
以前四逆和泻心类得也吃过,没这么好的效果。
唉,同是学伤寒的,这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学了挺长时间的,连个咳嗽都没治好,弄得老公笑,自己也没信心了。
腹胀的中医辨证施治
腹胀的中医辨证施治•腹胀是肝病患者常见的症状,究其原因不外乎因气、因湿、因虚、因实为常见者。
因气;多见于肝郁气滞,见于情绪低落,忧思郁闷,肝气喜条达、舒发。
情绪低落则失条达舒发功能,肝气横逆。
因肝属木,横逆就会克伤脾土,脾土就是消系统的化功能,出现胁肋胀满、食欲不振、呕腐吞酸。
急、慢性肝炎、慢性胃炎多有上述症状。
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柴胡12克、陈皮12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甘草6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
柴胡升散疏导、调肝解郁为主药,陈皮理气开胃、枳实宽中消涨、香附行气舒肝为辅药,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散瘀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为使药。
因湿;腹胀因于湿者多为脾虚,(胃肠功能减弱)湿困脾土,多见于心腹胀满,小便不利,四肢水肿、食少纳呆等。
主方用五皮饮;陈皮12克、茯苓皮15克、桑白皮10克、生姜皮3克、大腹皮12克,«内经»说、诸湿肿满者皆属于脾。
方中以陈皮芳香化湿、理气和中、醒脾为主药。
茯苓皮淡渗利湿、健脾调中、为辅药。
桑白皮泻肺行水、以治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大腹皮行气消胀、气行则水行、共为佐药。
生姜皮辛散、通行全身而散水气、为使药。
焦树德老前辈曾用五子五皮饮(茯苓皮30-45克、大腹皮15克、炒苏子10克、炒莱菔子10克、槟榔9-12克、水红花子9-12克、葶苈子10克、)治疗水臌,(包括早期肝硬化腹水,心源性腹水等)。
因虚;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胃肠平滑肌收缩无力)、饮食内停、或不消化、出现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气短少神。
治疗以补中益气为主方;炙黄芪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方中黄芪、党参为主药,补气健脾;白术燥湿健脾、甘草和中益气、当归和血、陈皮健胃行气、共为辅药;升麻、柴胡升阳气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开发腠理的使药。
本方治疗气虚便秘加枳实10克、厚朴10克。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腹满、腹胀【治病策略】1、辩证(1)鼓肿者,气郁则鼓,水郁则肿。
以指接皮肉,随指陷下,皮肉不起,为水肿;外似水肿,随按随起,为气鼓。
皆因胆热阻碍中气,以致胃经不降使然。
因水化气则不肿,气化水则不鼓。
气水变化,全赖中气活泼,旋转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
胆木横逆,阳热郁塞,中气枯滞,膈膜干涩,腠理团结,然后气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气,郁而成肿。
此病夹杂,甚难为治。
而胃经不降,实又为膈膜腠理干闭之原。
因胃降则津生,津生则气机活泼,而后旋转升降,流通无阻也。
(气鼓降胃、降胆兼降肺经,水肿降胃、降胆兼升肝脾。
)此二病,非老手难办。
(2)满肿者,脾经不升,气不运则满。
(温运中气。
)水不运则肿。
(燥土疏木。
)停水窜入经络,溢于皮肤,故肿也。
胃经不降者,多阴虚。
(降胃敛肺,兼养中气。
)脾经不升者,多阳虚。
(温补肾肝,兼润风木。
)满,即是胀。
(3)胀者,胃经自头走足,胃经不降,故头项、胸腹作胀。
但此病多兼胆经之逆与本经之滞。
(理滞降逆,调木顾中。
)湿热作胀。
(去湿清热。
)(4)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5)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6)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
(7)曹颖甫:是胀满又不同也。
A、太阴寒湿,则腹中胀满。
B、虚气停阻,则腹中胀满。
C、水结膀胱,则少腹胀满。
D、宿食不化,则腹中胀满。
E、血结胞门,则少腹胀痛。
F、腹满一证,以时减为太阴虚寒,不减为阳明实热。
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此其易知者也。
2、治疗(1)湿注太阴所主之腹部,则腹为之满。
湿流于胃,胃不能受则吐。
湿停中脘,则食不下。
湿渗大肠,则自利益甚。
寒湿在下,故腹时痛。
此证腹满自利腹痛,皆四逆汤证。
(2)桂枝汤症或者感冒并腹满便秘,厚朴七物汤。
呕吐的加半夏。
(3)太阴之利,寒热皆有。
治疗腹胀验方
治疗腹胀验方1、伤寒腹胀(阴阳不和)。
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
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2、治腹胀痛,泻不止。
用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饮下。
3、心腹胀满,气短。
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
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4、一切气病(胸腹胀满、恶心、气逆、翻酸、烦闷等)。
用香附子一斤、缩砂仁八两、炙甘草四两,共研为末,盐开水送服。
或研成粗末煎服亦可。
此方名“快气汤”。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俯卧)。
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
每服一钱,水送下。
能泻为好。
此方名“海金沙散”。
6、小便不通,腹胀。
用栝楼焙过,研为末。
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服至病愈为止。
7、上气咳嗽,腹胀人瘦。
用楸叶三斗,水斗,同煮开多次,去渣,再煎浓成膏,最后团成丸,纳入肛门中。
8、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泡取白汁取下。
9、干霍乱(心腹胀痛,吐泻不出)。
用巴豆一枚,去皮心,热水研服,能吐泻好见效。
10、心腹胀满,二便不通,气急喘息,脚气浮肿。
用郁李仁十二分,捣烂,水磨取汁,薏苡三合,捣如粟大。
一同煮粥吃下。
11、心腹胀满。
用野鸡一只、茴香(炒)、马芹子(炒)、川椒(炒)、陈皮、生姜吃下。
吃鸡的这一天,早上服喜禾散,辰时服此方,得午时服导气枳壳丸。
12、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
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
13、小儿腹胀的治疗便方。
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14、吐泻烦满,气逆腹胀。
以不灰木、阳起石(煅起)、阿魏各半两,巴豆(去心)、杏仁(去皮)各二十五个,共研细。
加粟米饭,做成丸子,如樱桃大。
每服一丸。
服时,把丸子穿一孔,在灯上烧到烟尽,再研为末,姜汤送下。
15、伤寒尿涩,小腹胀满。
用石燕研细,葱白汤调服半钱。
以消胀为度。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治腹胀单方验方
治腹胀单方验方腹胀,一般单见者甚少,多伴见于其他疾病(如急性肠炎、肝病、小儿疳积、术后等),或与腹痛并见。
原因较为复杂。
多与宿疾或术后有关。
多由湿热、食积、气滞所致,其证多实。
但亦有久病虚胀。
大概食后胀甚者,多在肠胃。
二便通调者,胀多在脏。
腹胀,时轻时重,或食后胀甚,或遇情志变化而加重,矢气稍舒,或与腹痛并见。
腹胀一般多伴有兼症,但较轻。
·消胀散·【组成】枳壳30g,厚朴,砂仁各15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6~9g,日服2次,用水、酒各半送服。
【功效】理气消胀。
【主治】腹胀。
【附记】笔者经验方。
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凡气滞所致者,用之皆验。
·莱菔散·【组成】莱菔子30g,大黄、砂仁各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3~6g,日服2次,用温开水送服。
【功效】消积化滞、行气通便。
【主治】因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胀(脘腹胀满,时作时止,下痢后重)。
·山楂膏·【组成】山楂250g,槟榔30g,白糖180g。
【用法】将山楂、槟榔炒焦研细末,与白糖一同入锅,加水熬成膏状,备用。
每日服2汤匙,饭后用开水冲服。
连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消食导滞、健脾开胃。
【主治】因胃酸过少所致的腹胀、食欲不振等。
·砂仁猪肚方·【组成】砂仁末10g,猪肚子1 000g。
【用法】将猪肚子洗净,入沸水中汆透捞出,刮去内膜,放入锅中,加清汤和花椒、生姜、葱白、料酒,煮至熟捞出,切条片状。
锅内加原汤500ml,煮沸,下肚子片条,加入砂仁末,猪油、胡椒面、精盐、味精等调味品,拌匀即可。
佐餐食用。
【功效】温中健脾、行气消胀。
【主治】腹胀(脾胃虚寒夹气滞型)。
·砂仁散·【组成】砂仁30g,枳壳15g,萝卜汁适量。
【用法】将砂仁、枳壳捣碎,浸入萝卜汁内拌匀吸干,取出晒干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3~6g,日服2次,以温开水送服。
《医学纲目》小腹胀
《医学纲目》小腹胀小腹胀先腹大,后四肢肿,为胀。
或独腹大,四肢不肿者,治法同。
□〔无〕附子绿豆汤治寒客皮肤,壳壳然而坚,腹大身肿,按之陷而不起,色不变,病名肤胀。
一剂未知,再作。
大附子(一个,重七钱者,生,去皮脐,半破)绿豆(二两)上以生姜二两切,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分三服,空腹温服。
次日,将前附子破作四片,再用绿豆二两,姜一两,如前煎服。
停三日,复将附子作八片,如前煎服。
(治鼓胀法,并见后行湿寒热气血诸条,皆其法也。
)□〔仲〕胀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
腹胀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须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海〕脾虚满者,黄汤。
(芍药停湿。
)脾实满不运,平胃散。
(苍术泄湿。
)东垣云∶腹胀满,气不转者,加浓朴以破滞气。
腹中夯闷,此非腹胀满,乃散而不收,可加芍药收之。
是知气结而胀,宜浓朴散之;散而胀,宜芍药收之。
□〔丹〕鼓胀,大补中气行湿。
此乃脾虚之甚,必须远音乐,断浓味。
朝宽暮急,血虚;暮宽朝急,气虚;终日急,气血皆虚。
用大剂人参、白术,佐以陈皮、苍术、茯苓之类。
有血虚者,四物行血,随证加减。
凡补气,必带浓朴宽满。
腹胀必少佐浓朴者,盖浓朴味辛,以气聚于上焦故也。
气不运,加木香。
气若陷下,用升麻、柴胡以提其气。
水肿当补脾为主,白术、茯苓、陈皮佐之。
鼓胀论心肺阳也,居上;肾肝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干脾。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能致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无病之人。
今也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
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自升,阴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
于斯时也,清浊相混,隧道壅塞,气化浊血瘀郁而为热;热留而久,气化成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曰鼓胀是也。
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有似于鼓,其病胶固,难以治疗,故又名曰蛊。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脘腹胀满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脘腹胀满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琦能性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琦能性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8超肝、胆、胰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器质性病变,且定期随诊一个时期仍无异常发现;方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临床表现多见上腹部和胸骨后胀闷、疼痛、嗳气和肠鸣。
进食后往往可使胀闷或疼痛加重。
此外,还有厌食、恶心、排便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候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
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或抑郁的一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的改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的"痞满"、"纳呆"、"反酸"等证。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脾胃虚弱、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药物治疗失当所致,可用升陷汤治疗。
经方治疗脘腹胀满经验
经方治疗脘腹胀满经验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读书笔记
病案:病人夏某,近50岁,中等而壮实,神色暗红而有油
垢,食欲不佳,舌下静脉紫暗,舌苔白厚而腻,脉象平缓,腹
部时时胀满,按之腹肌紧张。
西医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认
为是神经性或者心理性的胸痛。
投以旋覆花汤
服后有效,原方不变,连服十二帖。
病人胸痛治愈。
一个月后,胸痛没有复发,但是其他诸症依然存在,特别是食欲不佳与舌苔白厚而腻是多年的老毛病。
予平胃散五帖
服后没有什么进展。
原方继服十帖,然而食欲不佳、腹部胀满与舌苔白厚却依然如故。
复查腹诊:腹证按之腹肌紧张,深压则空虚无力。
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病人服药后舌苔白厚而腻、食欲不佳与脘腹胀满等症状明显改善。
平胃散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香砂六君子汤、藿香正
气丸鉴别
•平胃散证神色不变,脉象与腹证不虚;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神色稍差,腹部按之腹肌紧张,然而深压则空虚无力;
•香砂六君子汤神色不佳,脉象虚弱,腹部肌肉薄或者按之无力;
•藿香正气丸证就是平胃散证再出现呕吐、泻痢等症状。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
2、中成药治疗
针对功能性腹胀的中成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选择。以下是一 些常用的中成药:
(1)胃肠安丸:具有理气止痛、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腹胀患者。
(2)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功能性腹 胀。
(3)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功能性腹胀。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 疗指南
目录
01 一、概述
03 三、注意事项
02 二、中医诊疗方法 04 参考内容
功能性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嗳气、恶 心等症状。在中医范畴内,功能性腹胀多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原 因引起。本次演示将介绍功能性腹胀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中成药治 疗、针灸推拿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概述
功能性腹胀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腹胀,发病率较高。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 腹胀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常出现胃脘胀痛、痞满不适、嗳气频繁等症状, 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
二、中医诊疗方法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功能性腹胀的病因有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根据不同 的病因和症状,可采用理气、活血、健脾、消导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二、功能性腹泻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功能性腹泻的诊断需首先排除感染、炎症、肿瘤等 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因。患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结肠镜等, 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泻的起因、持续时间、症状、 家族史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3、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 体征,以及腹部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气滞血瘀: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胰腺血 脉,气血不通,诱发胰腺炎。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胃肠道胀气的疾病有吞气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顽固性便秘、肝胆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腹胀 - 疾病概述腹胀腹胀(abdominal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流行病学: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
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
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
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腹胀 - 疾病病因腹胀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肠道内液体的来源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等,健康人这些液体和气体经过正常消化过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
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要有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1.胃肠道疾病(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3)其他:胃肠神经官能症;2.肝胆与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3.腹膜疾病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4.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死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腹胀6.其他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发病机制:1.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气体及液体重吸收和排出受到障碍肠管内细菌因肠内环境的改变产生大量气体,而出现腹胀,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可见小肠内有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即可确诊;2.功能性肠瘀胀(麻痹性肠梗阻) 主因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消化道蠕动功能失调如全身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毒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引起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首先缺血缺氧以致扩张无力而腹胀腹膜炎与腹部损伤(包括手术损伤)后产生肠麻痹气体吸收障碍亦可引起腹胀特别以结肠胀气为主,B超检查、钡灌肠可见结肠充气扩张;3.腹腔积液腹水引起的腹胀多由于血浆蛋白低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腹腔炎症或肿瘤所致。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腹胀是指胃脘及胃脘以下的整个腹部胀满的一种症状。
现代医学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肠梗阻,肝胆疾病,腹腔手术后多出现腹胀。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饮食失调、起居无节,湿阻气滞、脾胃虚弱以及瘀血阻滞经脉等因素引起。
临床可见腹部胀大,叩之如鼓,伴有食欲不振,纳呆饱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方一足三里敷贴【主治】:手术后腹胀,肠鸣音减弱,排除肠梗阻。
【方药】:大黄、木香、桃仁各9g,牵牛子、赤芍各6g,冰片3g。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稠糊状,以不流淌为度,外敷双侧足三里,以塑料薄膜封包外固定。
每8小时更换1次,3次为1疗程。
【编按】:中医认为,手术刺激可使气血瘀滞,胃肠通降功能失常,导致腹胀。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治疗应以理气通腑除胀为主。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腧穴,具有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敷贴药中大黄、牵牛子苦寒沉降,通里除胀;木香辛行苦降,善行胃肠之滞气;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以利行气除胀;冰片清凉透达,通经活络,助药物渗透吸收;香油清香走窜,促使诸药合力经穴位由表入里,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腹胀的目的。
126例腹胀患者敷药后24小时内显效9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4%。
显效98例中有2例出现缓泻;无效6例中有4例伴有低血钾,2例并发腹膜炎。
实践证明,本疗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实可靠,符合外科术后用药原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方二莱菔子烫熨腹部【主治】:腹胀【制用法】:在常规治疗原发病与常规护理的同时,用中药莱菔子500g,放在铁锅里炒热至70℃后,放置于15cm×15cm布袋,袋口扎紧。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备好屏风遮挡(冬天应注意保暖),护士协助病人充分暴露腹部,然后把布袋放置于病人的中脘处,先顺时针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再逆时针方向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接着把布袋放于上脘部,从上至下至气海穴,再从下至上反复熨烫;最后将布袋放于升结肠处沿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直肠方向,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如果袋内的药物温度下降变凉,则需再次加热后,继续熨烫致使病人出现肛门排气,感觉腹胀减轻后方可停止。
中医关于“鼓胀”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鼓胀”及其防控措施小结一、鼓胀1. 鼓胀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症。
2.鼓胀病因复杂,主要与酒食不节、虫毒感染、他病继发转化、情志刺激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瘀、水停腹中。
二、治疗原则本病常属虚实错杂,临床辨证时,需根据虚实偏盛不同,采取不同治法。
1.偏实以疏肝运脾为原则,根据气、血、水三者的偏盛,采用理气、活血、行水等法。
2.偏虚者以补虚为要,根据阳虚与阴虚的不同,采用温阳利水和养阴利水之法。
3.注意虚实之间的错杂与转化,重调理脾胃,把扶正和祛邪有机结合起来,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鼓胀病情易于反复,预后般较差。
因此,本病后期伴见F热、出血、昏迷等危候时,要予以退热、止血、开窍醒神等法积极治疗,以防阴阳虚脱之象。
三、鼓胀的日常保健防控措施1.平时应增强体质,同时避免与血吸虫疫水接触。
注重保护胃气,避免饮酒、食用生冷寒凉伤胃之品。
2.调节情志,怡情养性,安心休养,避免过劳。
起居有常,顺应四时,以养身心。
清·沈金在《杂病源流犀烛·肿胀源流》中说:“先令却盐味,厚衣裳,断妄想,禁愤怒。
”强调了生活调摄的重要性。
3.注意鼓胀早期的诊治,积极治疗黄疸和积聚等原发病,防止病邪传变。
4.本病患者应多注意卧床休息,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
腹水明显而小便少者,宜忌盐。
寒湿证应忌生冷,阳虚证可子腹部热敷。
5.可适当配合外治法,亦可配合针灸等进行治疗。
鼓胀后期兼见F热、大出血甚至昏迷者,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防止正虚邪袭。
腹胀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腹胀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腹胀使人们生活中比较多见的症状,如果我们吃的太多,那么也会感觉到腹胀。
如果吃了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那么也容易出现腹胀的症状。
虽然说腹胀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腹胀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会让人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那么,腹胀用中医方法怎么治疗呢?消食导滞1.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陈皮、制半夏、茯苓、连翘等组成。
具有消食化积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腹部胀满,嗳气吐酸,胃中嘈杂不舒,不思饮食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沉香化滞丸:本品由神曲、麦芽、沉香、木香、香附、砂仁、陈皮、藿香、莪术等组成。
具有消食开胃、行气消胀、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3.开胸顺气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木香、青皮、乌药、枳实、厚朴、大黄、槟榔、甘草等组成。
具有消食、行气、泻下的功能。
主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不通等。
每次服6克,日服1~2次。
燥湿健脾1.香砂养胃丸:本品由苍术、厚朴、陈皮、香附、砂仁、甘草等组成。
具有燥湿健脾、行气消胀的功能。
适用于湿邪阻滞脾胃,腹胀,食少,便溏,身重,乏力以及舌苔厚腻等。
每次服6克,日服2次。
2.香砂枳术丸:由香附、砂仁、枳实、白术等组成。
具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的功能。
适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闷,食少,呕吐,便溏,身重,乏力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行气和胃1.木香顺气丸:本品由木香、香附、砂仁、青皮、苍术、厚朴、陈皮、枳壳、槟榔、生姜、甘草等组成。
具有行气和胃、疏肝燥湿的功能。
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闷疼痛,呕吐酸水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2.越鞠丸:本品由香附、苍术、神曲、川芎、栀子等组成。
具有疏肝行气以及燥湿、消食、活血、清热等功能。
主要用于肝胃气滞,兼有湿滞、食积,脘腹胀闷,两肋及胃脘胀痛或刺痛,精神抑郁,饮食无味,呕吐酸水等。
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中医养生】中医解决肚子胀气的方法
【中医养生】中医解决肚子胀气的方法
中医常用五种处理方式
1、寒湿内聚
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
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
2、脾胃虚寒
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可用理中汤加减来温补脾胃。
3、湿热蕴结
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来化湿清热。
4、宿食停滞
腹满胀痛、嗳腐吞酸、见食物觉恶心、大便泄泻味臭并含有不消化食物、排气有腐臭味。
可用保和丸加减来消食导滞。
5、实热内结
腹满或硬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可用承气汤加减来泻下热结。
中医药综合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一则
2021年12月 第27期护理研究中医药综合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一则申健,周正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5D治疗”是周师在日常诊疗中的常用方法,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治病手段、理法,取得患者合作,将治疗与调养于一体,拓宽临床诊疗的思路。
本例SMAS求医日久,周师辨证凿凿,杂合以治,效如桴鼓。
【关键词】顽固性腹胀;异功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7-0251-02腹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系指腹部肿胀(膨胀)的主观感觉;也可指腹腔充满,腹压或腹壁张力增加,或过多气体的感觉;可以发生在部分腹部或全腹部,常有腹部隆起。
像很多其他腹部症状一样,腹胀也可能是一异质性的症状,由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联合产生,每个病人中是不同的[1]。
现代医学多以对症处理,缺乏特异性,效果欠佳。
近随师侍诊期间,遇一患者顽固上腹胀3年余,加重7月,周师禀《素问·异法方宜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以辨证论治为前提,运用“5D治疗”3个月疗效显著,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介绍俞某,女,33岁,2020年8月3日初诊。
患者主因“上腹胀3年”前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未予重视,7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腹胀加重,遂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查电子胃镜示:Barrett食管?慢性胃炎。
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 Qd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之后三月余多次就诊于我院门诊,服中药汤剂近百剂,症状未有明显改善,遂求诊于周师。
刻下症见:上腹胀满,餐后加重伴恶心,无呕吐,口干口苦,无反酸烧心,咽部不适,偶有嗳气,纳差,寐欠安,大便干,3日1行,小便调,L mp:月经未来潮5月余,育1女,未怀孕,身高160 cm,体重39 kg,BMI:15.2,近7月体重下降6kg。
腹胀也就是张仲景说的腹满(转载)
腹胀也就是张仲景说的腹满(转载)
转自:冷暖自知w...
腹胀在没有其他比较明显的疾病的前提下,单纯的胀肚是虚寒和实满造成的。
一、虚寒是什么玩意?为什么会腹胀呢?
就是脾肾湿寒导致的。
一般虚寒的人腹胀的同时有时大便还溏稀,吃寒凉的有时还腹泻。
1、一般有严重腹泻的用用四逆汤就可以治疗。
四逆汤:炙甘草6,附子10,干姜6。
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所以不要自己熬,上药店熬,制附子先入锅熬50分钟,然后放入其他中药继续熬。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2、比较平时大便溏稀,腹胀时有时无,腹胀时喜欢用手按着,手热捂一会肚子,腹胀就减轻了。
这种腹胀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炙厚朴30,生姜15 ,半夏15,炙甘草6 党参8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2项:
(1)3个月至少每月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
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药:柴疏肝散加减。
柴、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芩、黄连、金草、半夏、茯苓、生白术、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1~2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1.5cm左右的糊状药饼,敷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8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
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法:先在肚脐围铺上约0.5cm厚的脱脂棉层,取药粉末适量,填充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3cm、厚度约1mm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2cm 的艾柱,置于片之上,点燃,行隔灸。
时间约30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灸时注意肚脐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脾胃湿热证加庭、曲池、丰隆。
脾虚湿阻证加脾俞、太白、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2~3个配穴,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用毫针进行中强刺激,脾虚湿阻证用毫针进行中弱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
也可用电针进行针刺。
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格消毒,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2)选择舒适体位施针,避免在疲劳、饥饿状态下施针。
(3)全身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3.耳穴压豆治疗
主穴:脾、三焦、交感、皮质下、腹。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肝、胸、结节。
脾胃湿热证加胃、艇中、耳背脾。
脾虚湿阻证加肺、膀胱、小肠。
操作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1~2个配穴,用不留行豆贴压,行点压手法,中弱刺激,保留24小时。
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治疗前格消毒,防止耳廓感染。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或病人在疲劳、饥饿状态时不宜用此法。
(3)治疗期间嘱病人每天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
(4)夏季留针时间可适当缩短,防止过敏或感染。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适当活动,以散步、慢跑为主。
2.饮食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至七分饱即止,清淡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减少肉类、脂肪类、豆类及甜食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油炸之品,忌烟酒。
3.情志调摄: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一)评价标准
1.症状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3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腹围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2cm;
有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0.5cm~2cm;
无效:腹胀伴腹围无明显变化或腹胀伴腹围增加。
3.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显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有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无效:量表积分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增加。
(二)评价法
1.症状评价法
对腹胀、肠鸣、矢气、大便不调、纳差、嗳气6个主要症状从重程度、发作频率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所有症状两个维度的分数总和即为症状积分,评价时限为2。
评分表参照胃肠症状评分(GSRS)法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 NDI)症状评分系统制定。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症状评分表
主要症状重程度
0分=无症状
1分=空闲安静时可感觉到症状存在
2分=症状持续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分=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4分=症状持续存在,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难以忍受发作频率
0分=没有
1分=1~4天/两2分=5~8天/两3分=9~12天/两4分=(几乎)每天
腹胀
肠鸣
矢气
大便不调纳差
3.生活质量评定法
本量表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制定,采用自评表式
4.评价时点
(1)第0天——治疗前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2)第21天——治疗结束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