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中国商业银行应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策略研究_陆岷峰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风险的研究_陆岷峰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风险的研究_陆岷峰

第30卷 第6期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 o l.30 N o.6 2010年12月J o u r n a l o f Y a n c h e n g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H u m a n i t i e s&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D e c.2010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风险的研究*陆岷峰,张 惠(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 要】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互为促进,一定的商业银行机构规模是金融发挥作用的前提。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急剧扩大,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聚了相当的规模风险。

研究中国的商业银行规模是否饱和,有无系统性风险和对风险控制能力的客观评估,是中国商业银行规模发展的战略研究。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规模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保持中国商业银行适度规模是保持中国金融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商业银行;规模发展;系统性风险【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6-0006-07 银行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风险相对较高,容易引发规模风险的行业,中国商业银行的饱和度与系统风险也越发突出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研究指出,商业银行达标后的规模内系统性风险是未来监管应守住的底线。

一、中国的商业银行机构是否饱和经济领域中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有合理的规模,银行业也一样,只有在最优规模下,经济单位才能实现成本最低或利润最大。

如果整个行业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过小,就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也不能满足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机构过多且规模过大,往往会造成固定成本提高、管理难度加大,出现边际效率递减。

1.关于商业银行机构数量规模的分歧。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数量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渗透面不断扩展,资产总额不断上升,但在商业银行机构数量多少的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形势及应对策略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形势及应对策略

( 二 )房 地 产 市场 结 束 多年 的 单 边 上 扬
2 0 1 4 年 以来 ,在宏观 经济环境变化 、货币政策调整 以及房地产 市场 周期 共 同作 用下 ,国 内房地 产市 场 降温 ,商 品房 销售 明显 放 缓 ,房价从 涨 幅 收窄 直至 全 国多 地 出现 下跌 ,土 地成 交下 滑 ,市 场预期渐 趋谨慎 。尽管 随着我 国城镇化 进程推进 将继续 释放 大量 的 住房刚需 ,存量 的改善性住 房需求 也依然 存在 ,但 目前部分 地区 因 房价下跌 导 中小 房企 资金断裂 、跑路等 事件频 发 ,且存在 进一 步 向 上游 产业 蔓 延 的趋 势 。
财经 与金融
商品与质量
・ 2 J-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信用风 险管理形势及应对 策 喻 束 略
洪靖楠
( 中 国工 商银 行 股份 有 限公 司厦 门市分 行 ,福 建 厦门 3 6 1 0 0 0)
【 摘
要】 我 国的经济转 型和 结构调整进入 了一个崭新 的时期 ,伴随 着一 系列新兴产业 的发展 壮 大,传统经 济格局 也开启 了新一轮 脱胎
( 三 )风 险 暴 露 的 复 杂 性
当今诱 发信 用风 险 的微 观人 为 因素 也 日 渐 多样 : 是 与企业个 人失 当行为有关 。如非理 性的跨界 经营 、盲 目扩

( 三 )外 贸竞争 力和驱动 因素发生 变化
与进 出 口相关 的制造业 和服务业 也面 临着 较为严 峻的形 势 ,不 断出现 的新 问题 正使得 “ 中 国制造 ”在 国际贸易 领域 的风 险 日益 积 聚 ,T T P跟 T T I P也 正给中 国的代工厂 们构筑起新 的贸易壁垒。一方 面 ,贸易保 护主 义和贸易 摩擦有所 升级 ,地缘政治格 局重 塑的过程 中历经 动荡 ,国内企业对 国际 汇率波动 缺乏成熟 的避 险手段 和抵 御 的能 力 ,对我 国进 出 口相 关产 业 发展 形成 掣 肘 ;另一 方 面 ,国 内 劳动 力成本 的抬 高 ,利润 空间 收窄 ,产 品创 新度 和科 技含量 不 足 , 订单 下滑及 应收 账款 质量 下跌 ,“ 中国制造 ”在 国际 市场上 的竞 争 优势 正在 消 失 ,资源 型 、粗 放 式 的扩 张 不再 奏效 。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作者:杨自学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分别从国民经济、商业银行两个层面阐述了防范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必要性,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一、引言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

经济发展步入换挡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

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商业银行资产和利润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银行规模增长速度下降,贷款增速放缓,负债成本有所上升,盈利减少并面临多元持续挑战,金融风险问题日益严重。

新形势下,如何积极主动地应对新常态下的风险挑战,是商业银行转型与创新谋发展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现状(一)坏债积累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直接受影响的是商业银行体系。

具体表现在货币的市场流通速率下降,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一些实力差的房地产企业为了得到贷款,向商业银行提供虚假信息,一旦取得贷款,发生坏债的概率非常高,更有甚者,抽空公司,从而逃避责任,致使房地产资金链断裂,导致坏债情况发生,所以解决坏债问题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当下防范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

(二)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滞后,法制约束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常态下,受经济缓慢增长、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影响,商业银行利润和业务也将放缓至常态,在过去的经营中,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管理层面危机意识淡薄,针对大企业、大客户群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不符合现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

另外,在风险管控方面,虽然相关的金融法规逐步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大体完善,但金融法规的可操作性还比较弱,造成实际工作中出现理论与操作脱节,为风险管理埋下隐患。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分析作者:陆慰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些银行的金融风险也随之暴露,问题也日益凸显。

基于此,本文就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存在的风险出发,深入分析具体管理措施,以此更好地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保障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措施我国的经济环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生了重大转变,使经济增长方式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告别。

银行只有做好金融风险管理,才能获得持续的平稳增长。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中存在的风险(一)历史遗留风险逐渐凸显近几年,我国在经济运行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并给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银行金融中,最严重的就属于贷款,各个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和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过多超过市场标准的剩余。

大量的企业通过银行的渠道获取资金,这样无疑是使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下滑,而银行的资产也会出现巨大的漏洞,企业由于背负债务,偿还能力下降,这给银行的金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容易导致银行金融的资金链断档。

(二)信用风险进入暴露期在如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速度逐渐减缓下来,各大企业之间都会经历一些周期性的波动,幅度的大与小都会影响各个企业之间的经济变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可能会面临着倒闭,这时候就会向银行金融进行信用贷款,这种偿还能力低的企业,就会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数值呈现上升的状态。

不良的信用风险不仅出现在贷款中,还会发生在其他的投资资产中,如担保、证券投资、金融投资等,这些不良的信用风险不仅带给银行巨大的损失,更影响借款方的信誉问题。

如果银行不能及时的识别损失的资产,就会使银行债不抵资,这时候银行应该增加准备金,并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停止利息收入确认,否则银行就会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也需要深入研究风险管理,确保银行的稳健经营。

本文将对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是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银行、第三方支付以及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和盈利方式将受到冲击。

其次是经济形势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增加,这些因素都给银行业务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再者是监管政策的加强,各国监管机构对银行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监管成本不断增加,而且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金融市场的深化,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改革,我国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是数字化转型的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已经成为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再者是金融科技的崛起,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为银行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创新空间。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虽然面临着挑战,但也有着丰富的发展机遇。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的内容与路径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创新变革,以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创新变革主要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

首先是业务模式的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业务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业务到新业务,从传统金融到综合金融,不断拓展和优化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合作,实现多元化发展。

其次是技术创新。

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

浅析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管理研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监管规定。

风险管理也成为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变革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变革1. 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当今金融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无论是移动支付、智能投顾还是区块链技术,都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2. 服务创新:新常态下,消费升级、信息透明度提高,客户对服务质量和体验要求日益提高。

商业银行需要转变营销模式,注重客户体验,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的金融服务。

推出更加灵活的信贷产品、定制化的理财方案,打造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客户满意度。

3. 产品创新: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金融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结合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创新推出更加灵活、高效的贷款产品,同时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理财产品,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面。

4. 经营模式创新: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手段,注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可以引入共享经济的思想,采用联合营销、跨界合作等方式,扩大金融服务的渠道,提高市场份额。

1. 信用风险: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信用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不良贷款率上升,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加强对贷款客户的信用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模型和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信用风险问题。

2. 流动性风险: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流动性风险也日益凸显。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类型、特征及治理体系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类型、特征及治理体系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类型、特征及治理体系陆岷峰(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新赛道。

然而,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管理路径的一次全面、基础性变革,转型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转型风险列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针对地对由数字化转型带来的转型战略风险、数据安全和治理风险、算法和模型风险、财务成本风险、客户流失风险、内部组织岗位风险进行分类管控,积极配置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资源,将数字技术应用到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实现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专业化和常态化,以高水平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23)10-0063-06DOI:10.19647/ki.37-1462/f.2023.10.007一、引言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字技术具有极强的渗透力、融合性、创新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历史性变化,社会经济组织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作为数字敏感行业之一,其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尤为突出。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全流程、全要素、全范围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从多维度、根本上和基础上变革经营模式、管理流程、服务方式等,可以提高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和经济收益,并有效管控风险,但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会衍生出新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转型带来的衍生或次生风险。

数字化转型风险与传统风险的种类和特征有所不同,特别是由于数字化转型是技术与业务、组织、产品等多方面融合的过程,所产生的风险种类在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方法中没有现成的样本,因此,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种类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风险治理体系,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巩固数字化转型成果、充分激发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的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

浅析经济新常态下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

BUSINESS CULTURECOLUD BROWSE . 云浏览2020.12NO.487114文/李斯明 林忆芬目前经济发展市场呈现出的特点越来越有智能化、不确定等特点,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得益于此,互联网金融、电子货币、虚拟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本文从处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风险把控出发,研究分析了当下风险管理的全新特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对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在风险管理道路上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相关对策。

因为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济新常态下大数据的发展潮流也已经影响到了国内大多数行业。

根据我国的相关指导政策思想,我们必须要大力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工具的进一步融合发展,提高针对研究基本应用的重视程度,以实现早日全面建成数字中国的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大数据为主的潮流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参与者之一,有着维护我国金融安全,降低国内金融风险的责任与使命。

如何在新时代中抓住机遇,更好地面对挑战,完成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工作,是国内商业银行领域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概况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信息革命,数字化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领域正面临着新的管理变革挑战——如何能够快速的增高银行的客户量、业务量以及全面的管理数据。

在这个大数据为主的发展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与以往的管理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系统化的程度发生变化,在过去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时,银行系统化程度主要体现了两个特征:一个是在收集银行数据方面,大多数的数据来源于银行分析机构和客户;另一个是在判断风险与分析风险的方面,对于数据信息的整理不够全面、充分。

而在目前大数据背景下这两个特点都发生了变化,在数据采集方面银行已经实现了对于数据的动态监控管理;在判断风险与分析风险方面则通过使用量化技术去进行精准、细致的分析,改变了过去不全面不充分的特征。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分析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新常态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介绍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应对措施,讨论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操作。

在结论中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同时指出研究局限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了解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影响、基本框架、措施、风险管理工具、方法、案例分析、总结、展望、局限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变化,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金融环境和经营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给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上,银行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比如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等。

这些变化不仅对银行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情况,对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保护银行资产安全,稳定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探讨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总结应对金融风险的措施,介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模式转变,银行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风险形势,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旨在分析经济新常态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探讨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应对策略,并深入探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情况。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摘要:目前,随着银行业的发展,金融系统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是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

了解政策性银行发展状态,加强合理化风险管控,有利于我国政策性银行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了解银行业金融风险特点,明确当前形势下银行金融风险防范要点,在新常态背景下优化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策略,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防范体系,可在风险化解过程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社会价值,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经济新;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引言特别是部分国内银行的众多优势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网点优势,而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实力,主要体现在难以高效研发金融产品,缺乏多样化的产品类型等,导致银行难以全面拓展自身的业务规模,对其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创新金融产品时,银行必定会遇到特定的风险,如果有风险发生,必定会显著地影响银行的正常发展。

所以,银行在创新金融产品时,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为自身的长久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银行业金融风险特点银行业金融风险具备不确定性、客观性、叠加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首先,银行的金融风险会受到社会风险等相关因素影响,而社会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银行业的风险和损失也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其次,金融风险具有客观性特征。

虽然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其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虽然发生领域不同,但一定会发生,因此其具有客观性特征;再次,金融风险本身具有叠加性特征。

部分金融风险不会在初期显现,而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集中爆发,叠加会增加金融风险的破坏力;最后,金融风险具备传染性特征。

金融风险的出现容易导致各种风险集中爆发进而引起金融危机,甚至威胁全球经济金融安全。

了解银行业金融风险特点,加强对其金融风险特点的客观认知和了解,可以进一步提升对金融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防范,进而针对性地优化风险防范手段,助推银行金融业务有效优化。

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摘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量创新性的银行业务出现,改变了我国旧有的传统的存、贷款等基础业务为主的运行模式,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风险管理活动仍集中于传统信贷领域,还不能做到对业务领域的“全覆盖”,离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相差甚远。

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完成价值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银行业务日趋多元化导致的风险源头多元化,完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市场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理;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由于受到利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市场风险开始逐渐增大。

特别是1996年颁布了《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后,市场风险的管理变成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世界各个国家认识到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之后,都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国也在2004年发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本文着重讨论了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市场风险的体现、市场风险的管理工具,并提出应对国内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建议。

1 银行风险管理背景1978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一切利率均由国家计划制定,之后才逐步开展利率调整,而真正的大幅度改革推进是2000年之后。

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利率的非市场化模式导致我国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在市场风险管理上各项措施并不完善。

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银行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公布实施,银行业风险监管更加严格。

市场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监督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区域之一。

从近几年国内银行的发展状况来看,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已经有了较多的完善,但相对于金融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更多的风险却日益显现。

2 银行风险的表现银行的风险就是在银行评估、管理、解决业务风险上,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

新常态下新视角解析十大热点问题——评陆岷峰教授的《当代中国十大经济金融问题解析》

新常态下新视角解析十大热点问题——评陆岷峰教授的《当代中国十大经济金融问题解析》

作者: 王婷婷
作者机构: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8-12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经济金融;问题解析;当代中国;十大;教授;中国金融出版社;经济热点问题;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走低,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陆岷峰教授选取了十大焦点问题,在专著《当代中国十大经济金融问题解析》中一一解析,该著作近期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正可谓“为经济悬线诊脉,寻破局之良方。

”从经济新常态,到互联网金融,再到利率市场化等,作者对选取的经济热点问题一一娓娓道来。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低于中长期贷款。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直接融资扩张的时期,往往也是银行业转型压力较大的时期,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所经历的脱媒时期,银行业不良资产比例明显上升,银行经营失败的案例明显增多。

金融脱媒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三)城商行发展显现新特征1.更名以求地域突破。

2007年,城商行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是纷纷更名。

上世纪90年代,除上海银行外,城市商业银行均采用“所在城市名称”+“市商业银行”的命名模式,这一命名充分显现出城商行的地方银行色彩。

基于突破经营地域的考虑,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更名热潮:直接去掉“市商业”三个字,如宁波银行;联合成为省级城商行后,以省份名称命名,如江苏银行;以历史命名,如富滇银行,等等。

2007年城商行掀起一股跨区城经营大潮,呈现出“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格局:直接设立异地分支机构(跨省、省内、县域);省内联合重组,实现省内跨区经营;凭借大股东力量,先设异地代表处,然后升级为异地分行;收购农信社或城信社,组建异地分支机构;参股异地城商行或城信社、农信社,间接实现异地跨区经营;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等法人机构,达到异地跨区经营的目的。

2.省内联合重组渐成趋势。

省内联合重组是城商行做大做强的便捷之路。

通过省内城商行的联合重组,不仅可以迅速做大银行规模,解决长期困扰城商行的规模和资本金约束,还可实现省内金融资源的重新整合,提高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

因此,自2006年安徽省率先重组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成立徽商银行以来,多家省政府积极效仿。

2007年,先后有江苏省、吉林省和宁夏自治区实现省内城商行的重组。

2007年2月,江苏省内10家城商行合并重组而成的江苏银行宣告成立;10月,中国银监会批准长春市商业银行更名为吉林银行,并吸收合并吉林市商业银行和辽源城市信用社,吉林省初步实现对省内城商行和城信社的联合重组。

此外还有多个省份明确提出整合省内城商行的计划,例如湖南省拟整合“五行一社”(指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5家城商行和邵阳城信社)为省级银行,黑龙江省拟将省内城商行整合为龙商银行,广西拟成立北部湾银行,河南省拟以郑州市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原银行,陕西、山西和河北也分别提出成立陕西银行、晋商银行和河北银行的计划。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为确保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背景与意义(一)背景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金融创新不断推进,金融体系日趋复杂。

与此同时,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发生,金融风险日益增加。

商业银行与金融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成为金融业的重中之重。

(二)意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施,对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监管有效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了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了经济体系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测量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识别不准确、风险测量不全面、风险控制手段不完善等。

(二)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市场波动性的增加、金融创新带来的新风险、全球化的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等。

同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分析和风险模型的改进等,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手段。

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一)风险识别问题商业银行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不准确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

(二)风险测量问题商业银行风险测量的核心是对各类风险进行定量化衡量,但目前还存在模型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我国中小银行应对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银行应对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策略研究

我国中小银行应对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策略研究
施志晖;陆岷峰
【期刊名称】《北方金融》
【年(卷),期】2024()1
【摘要】中小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占据重要地位,且面临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的竞争压力。

文章强调中小银行需直面挑战,合理应对竞争形势。

建议包括合并重组、加速数字化转型、扩大业务范围,以在大型商业银行业务下沉中维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支持金融强国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施志晖;陆岷峰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35
【相关文献】
1.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2.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3.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4.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5.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4月第2期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Finance University总第130期【本刊特稿】中国商业银行应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策略研究陆岷峰1,虞鹏飞2(1.江苏银行总行,江苏南京210005;2.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变化了的特征构成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经济的新常态指的是经济、金融危机过后经历较为漫长、痛苦的恢复过程,本质上是经历转型之后再平衡的过程。

而中国银行业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核心,其在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变革的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情况。

通过对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比较分析,深刻地总结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征。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微观金融领域内银行业发展产生根本性影响。

风险管理特点、经营模式以及结构调整的变化构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新常态”。

因此,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必须根据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作出新的战略性的调整,通过推行全面风险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及持续性业务结构优化等措施,以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并最终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策略;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87(2015)02-0001-07收稿日期:2015-01-18作者简介:陆岷峰(1962-),男,汉族,江苏金湖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江苏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虞鹏飞(199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 /.一、引言2007年3月,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萎缩,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速滑坡、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

然而,这也标志着一个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即将诞生,在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中,中国只有抓住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达10%,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来保持经济的平稳与高速运行。

推出总额4万亿的投资建设来拉动内需的确卓有成效,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与消费。

但是当危机逐渐退去,前期的“强刺激”还未完全消化,快速增长所积累的风险逐渐凸显和释放,这时的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新变化。

2012年和2013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率仅为7.7%,2014年上半年更是降为7.4%。

①经济增速显著下滑,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新常态”。

从微观经济领域来看,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同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金融新常态应运而生。

尤其是作为居于金融业主体地位的中国银行业,在面临新常态经济时,逐渐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银行业的“新常态”正在慢慢形成。

“新常态”一词也逐渐成为对当前中国经济状态的一种总体性描述。

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对其展开研究。

张慧莲和汪红驹(2014)通过对中国式经济新常态进行了概括性总DOI:10.13298/ki.ftat.2015.02.001结,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变现为经济增长减速、宏观调控、结构调整、要素供给以及改革与安全治理五个方面。

李扬(2013)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阶段。

万建民(2014)指出,“适应新常态”就是不要人为剌激,而要顺应经济规律,适应市场调整,保持一颗平常心。

然而,对众多研究成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只是对经济新常态宏观上的概述,极少有对其微观方面的影响研究。

因此,本文运用比较论证的方法,首先对世界经济新常态与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简要分析,总结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总体特征,继而深入研究了经济形态上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得出经济“新常态”必然导致银行业“新常态”的结论。

并对中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手段,以确保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当代经济的新特征作为近年才兴起的经济术语,“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在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它是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对2008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政治状态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和预测。

而在宏观经济领域,“新常态”是指经济、金融危机过后经历的较为漫长、痛苦的恢复过程。

而对中国经济而言,“新常态”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就字面意思来看,“新”意味着异于旧态,“常态”意味着稳定均衡。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高效而稳定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这种趋势性、不可逆转的发展状态说明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关键期,如何通过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来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至关重要。

从实质上来说,“新常态”就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了的经济特征构成了不同于“旧常态”时期的中国经济。

而如今,经济新常态俨然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代名词,是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经营者选择经营手段的前提条件。

中国经济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增速持续高速、经济总量逐年攀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必然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之间的对比分析,对深入了解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界经济新常态来看,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经历漫长而痛苦的恢复过程,这段时期世界各国都进入了深度改革的经济转型期,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世界经济弱复苏,增长乏力。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增长疲软,增速不断下滑。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预期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相比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2015年增长预期为3.8%,比此前下调0.2个百分点。

②市场对世界经济存在长期高估的现象。

而造成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因素主要是发达经济体经历危机的后遗症、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老化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

2.失业率持续走高。

在全球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社会就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13年全球失业率为6.0%,失业人数达2.018亿。

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预测,2014年全球失业率将升至6.1%,失业人数相比上年增加420万人。

③3.世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不同以往。

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充满荆棘,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

后危机时代,“去全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各国开始更加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走“再工业”化道路。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过程中存在众多不稳定因素,随着全球对美元信心的下降,人民币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可能更加多样化。

另外,世界经济由美国消费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动力模式发生变化,并逐渐向工业化和新兴技术产业转移。

作为对世界经济有极高相依度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新常态浪潮中也逐渐出现一些新的特征,这些变化了的经济特征与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②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库http ://www.imf.org /external /data.htm.③数据来源:《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

④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 /.(1)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从过去年均10%左右的GDP 高速增长转变为如今7%-8%区间的中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新常态最基本的特征。

④这是由于我国当前劳动人口年龄和资本积累率下降双重因素导致的潜在增长率降低的必然趋势—GDP 增速由潜在增长率决定,并围绕潜在增长率上下波动。

⑤这与当前世界经济弱复苏,增长乏力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图12004年—2014年上半年全国GDP 增速的大趋势基本吻合。

(2)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全面升级,就业更加充分。

第二产业不再是中国经济的产业主体,而是第三产业后来居上。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而根据2014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第三产业较去年同比增长高达8%,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也升至46.6%。

⑥同时,国内就业形势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却更加充分,有悖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同向变动”的传统理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切换到了7.5%左右的中高速,城镇新增就业却始终保持逐年增加的态势。

2012年新增1266万人,2013年新增人数达1310万。

⑦这是由于,在经济总量扩大的基础上,GDP 增加吸收就业的能力更强。

而且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前提下,服务业快速发展能拉动更多的就业量。

因此,在就业形势上,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优于世界总体经济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图22004年—2014年上半年第二、三产业占GDP 比重(3)中国经济运行环境发生变化,宏观经济政策不同以往。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逐渐转向稳定增长、优化结构、预调微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区间调控,注重深化改革,简政放权。

即便面对如今经济增速的下滑压力,也不需要采取“旧常态”时期的“强刺激”手段来维持经济增长动力。

⑤名词解释: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

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

⑥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 /.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stats.gov.cn /.(4)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市场化。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市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逐渐显露,政府对经济资源的直接干预程度逐渐减少,这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减少了寻租,降低了政府腐败的几率。

因此,在“新常态”经济下,中国经济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与传统的低效率、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相对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同时也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这种新常态又有别于世界经济的总体特征。

正是这些差异性特点,使得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衰退的浪潮中仍然保持稳定而持续的高增长,同时也加快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