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激励与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过程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各类课程学时的科学合理分配;根据本专业特点与相关行业生产特点设置学期。

每学年教学时间40周,总学时数约为3320,顶岗实习每周24学时。

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分171学分。

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等,以1周为1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28%,必修课占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82%,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18%。

顶岗实习为6个月,采取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

一、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可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公共外语、信息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教育、美育、职业素养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商科专业群平台课4门,包括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团建课、商务沟通;(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5门,包括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实务、剑桥商务英语BEC(初级)、国际贸易地理;(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2门。

包括外贸单证实务与实训、外贸函电与写作、国际市场开发、进出口综合业务实战、关务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展会英语,、跨境电商英语、视觉营销、新媒体营销、网店运营推广、网点运营数据分析。

二、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

在校内外进行外贸单证实训、进出口综合业务实训、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实训。

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

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摘要】以X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经济地理国际贸易高职措施一、经济地理课程的基本情况目前,XX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国东盟经济第一线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强、富于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经济地理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熟悉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更全面、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讲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系统知识,还引入经济环境的概念,阐述国际、区域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发展,使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其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合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建设实际。

二、经济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

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概况,在综合性思维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实用性强,针对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经济地理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性培养和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国际经贸能力,提供实用的各经济区域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将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通过课程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结构的纵深,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和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各种经济行为效应的分析能力。

三、经济地理课程现存问题目前经济学科综合性和实践中综合素质受到重视,XX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都逐步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勇于开拓进取,面向市场经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经济理论,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去向及工作范围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能运用英语和电子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贸公司企业的业务工作,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业务代办,涉外运输企业的业务工作等。

适应岗位: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三)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从统一招生考试中招收高中程度学生,在校学习3年。

(四)毕业生素质要求(一)主干课程名称1、国际贸易原理 54学时2、电子商务 72学时3、市场营销 90学时4、国际贸易实务 72学时5、国际结算 54学时6、国际金融 72学时7、国际商务 54学时8、外贸制单业务 36学时实训36学时9、外贸英语函电(英文) 72学时10、WTO概论 54学时(二)课程名称、要求及学时数1、体育学时:108学时学分:6学分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熟悉与专业有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具有依法办事、严格遵纪守法的素质与能力。

国际贸易论文目录

国际贸易论文目录

国际贸易论文目录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研究――在上机模拟实务课程中的探索》这个课题中,作者认为,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固然有很多具体的形式。

但是,对于学习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说,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上,良好的实际业务能力是提高这些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核心。

一、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1、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围绕岗位(群)核心能力,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能力训练、职业素质训导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

遵循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之间的联系规律,形成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

集中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习;第二阶段在校外实训基地相关岗位进行生产实习。

再次,实施引导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

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程指导书等学习推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就业前景,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采用渐进式实训教学法,对单元操作技术反复训练,使之达到娴熟水平。

三是采用模拟企业活动、项目主题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四是深入开展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情感-双赢机制。

与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制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共同建设实训室和共享资源库,联合申报科研课题、联合开发新产品,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

五是聘请多名外贸行业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指导毕业生就业等工作。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国际贸易地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英语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技能课程。

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本课程集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港口航线、主要国家地理概况于一体,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地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外经贸行业相关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农业部门生产和分布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的特点及商品结构与主要国家的风俗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夯实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商务英语;2、在修课程:管理理论与实务;3、后续课程:进口业务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业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应用、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力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本技能、突出应用”。

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外贸跟单、外贸制单、外贸业务三个职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外经贸行业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为依据,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力,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与并列式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情景显现、仿真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主题讨论法、头脑风暴、搭档拼图等多种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法:主要应用在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创造适合的教学环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的业务员来模拟实际商务洽谈过程以便学习各国的风俗礼仪。

可以利用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练习。

案例分析法:地理位置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主题讨论法: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基于OBE理念的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基于OBE理念的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收稿日期:2020—11—12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改重点项目“专业综合评估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实践”(2018JG07002);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SKJYKT-2028)。

作者简介:刘尧飞(1982—),男,江苏邳州人,副教授,商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

基于OBE 理念的新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刘尧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培养新商科人才是商科教育适应新经济和新商业发展的必然之举。

新商科注重学科间的融入式教育,强调商科与行业间的跨界融合,突出技术硬实力与人文软技能相结合,是传统商科教育转型的方向。

为此,基于OBE 理念逆向设计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需求入手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矩阵。

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凸显能力培养导向,彰显专创融合特色,力求实现从封闭教学转向开放学习,从重学轻思转向学思结合,从知识输入转向能力输出。

关键词:OBE 理念;新商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11—0155—04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前所未有的重视。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年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明确“十三五”期间支持各省份推荐10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对每所高校拟投入1亿元,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

2. 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国际贸易的谈判、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

4.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多元文化。

5.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应对变化的能力,能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中不断适应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

具体课程包括但不限于:1. 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与市场的关系,分析市场供求、价格形成等基本原理。

2. 宏观经济学:讲授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控。

3. 国际经济学:探讨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等。

4. 国际贸易实务: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操作,包括国际贸易的谈判技巧、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

5. 国际金融:讲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包括国际汇率、国际支付等。

6. 国际商务管理:介绍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技巧,包括海外市场开拓、国际营销策略等。

三、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要求学生在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指尖轻轻敲击,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话题。

让我来尝试用意识流的方式,为你描绘一幅国贸人才的成长蓝图。

一、培养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强化英语能力。

英语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国际交流。

3.拓宽国际视野。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实习实践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国际环境,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等。

2.专业课程:跨国公司管理、国际投资、国际税收、国际物流、国际经济合作等。

3.选修课程: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国际礼仪、国际贸易案例分析等。

4.实践课程:国际贸易模拟、国际市场营销模拟、企业实习等。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与业界精英交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4.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培养成果1.知识与能力: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国际视野:毕业生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形象,为我国国际贸易事业做出贡献。

4.持续发展:毕业生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国贸人才肩负着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事业发展的重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贸人才而奋斗!注意事项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办法:这个问题挺常见的,有时候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一上手实践就蒙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内容概览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政策和实务操作,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市场动态,具备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强调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涵盖国际贸易理论、贸易实务、跨境电商等方面;实践课程则注重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和实习实训等。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项目参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海外实习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素质提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考核、实践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1.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纽带。

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以及技术交流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国际贸易的增长能够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国际贸易的增长也意味着各国经济体系的融合加深,推动了全球市场的繁荣和多元化发展。

国际贸易能够提升就业水平和社会福利。

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就业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推动了各国社会福利的提升。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之间能够更有效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国际贸易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国际贸易成为了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和市场平台。

各国在贸易中分享各自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促进了技术的全球化传播和创新应用。

国际贸易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还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

国际贸易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论《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摘要:《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但在摸索与尝试当中,难免出现教学观念不够与时俱进、教材内容滞后、实践环节不足和教学方法方式僵化等实际问题,阻碍了此课程改革的深化。

因此,作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意见,希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时政热点、结合区域本土资源和利用新兴教学手段深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改革教学观念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及其之间的关联,从而考究地区之间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诸因素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独立学科。

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关注于世界范围内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商品的供求、交换、运输和销售等状况。

从学科定性来讲,《国际贸易地理》是经济地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部门地理学,是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等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侧重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关的经济活动。

正因为其学科特性,通常作为物流、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从教学与实践来讲,《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甚至称之为“工具学科”也不为过。

无论是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人员,还是从事国际物流行业的人员,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是最基本的从业条件。

新版的教材修订说明直接指出了本学科必须与时俱进的事实:由于全球经济贸易态势的不断变化,也因为本教材的特点,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内容和相关数据。

再加之适逢所有相关学科的全面教学改革,《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较为成熟。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课程教学改革更应该由始至终贯彻创新精神。

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应当本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原则,从多方面深化《国际贸易地理》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改革的内容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编号1020401302二、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授课系(部)国际经贸学院物流系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国际贸易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一门地域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研究物流运输方式的构成及运输节点的分布、主要大宗贸易物资的产销格局、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概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世界经贸地理格局、世界主要经济贸易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爱国主义热忱和国际主义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国际国内经贸大背景的前提下提高物流专业基本从业技能,达到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后续课程:物流学概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物流运输管理六、教学内容第一章运输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运输、集装箱的概念,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过程;理解交通运输的性质及作用;掌握各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集装箱的特点,集装箱运输的主要港口与航线。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装箱运输的相关问题、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不合理运输方式难点:集装箱运输。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运输的性质及作用一、运输的概念二、运输的特点三、运输的地位和作用四、影响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二节运输方式一、运输方式的产生及演变二、运输方式的种类及特点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四、运输业的发展趋势第三节集装箱运输一、集装箱概述二、集装箱运输的特点三、集装箱运输的关系方与交接方式四、集装箱运输的产生和发展五、世界集装箱运输主要航线及港口六、世界及中国主要集装箱运输公司第二章铁路运输【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铁路运输的基本要素、世界及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历史、我国目前铁路运输发展的情况;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产生及发展;掌握世界主要的铁路干线及大陆桥运输干线、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的概况。

人力资源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力资源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是国贸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主要涉及企业人员的招聘、培训、管理和福利等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障。

要培养出优秀的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注重实践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种针对人力资源专业的国贸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核心课程1. 人力资源管理学:该课程主要介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模拟管理等形式,熟悉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情况,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组织行为学:该课程主要关注人员在组织内部的行为,包括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团队的协作默契和决策等方面。

学生将研究别人是如何在组织内部发挥作用的,并且学习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3.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该课程主要介绍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应用,讲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选型、实现和使用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结合案例和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社会责任论:该课程主要讲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定义、理论与实践,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社会责任报告等方面。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尊重学生观点,传授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环境责任、文化责任、员工责任及社会责任等的理论和实践,培养严谨、公正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实践教学1. 暑期实习:学生在大三暑假期间,参加企业或机构的人力资源实习,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

2. 人才市场实战:在大四,孩子将分散到各个高校地区,学生将被安排到人才市场免费服务窗口,提供了解求职要求,求职渠道,适应大型招聘fair,简历仪式以及提供求职辅导和企业面试经验分享与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沟通与协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4年第 3 4期 总第 2 5 2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 S EARC H GU I DE
No . 3 4, 201 4
S e r i a l No . 2 5 2

过 程 激 励 与 职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基于《 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过程考核 的 实证 分析 储伶 丽 , 刘俊霞
的学 习 方 式 。
核 改革 为例 , 研究在高校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 中过程激 励 的重要性和实施对 策。


高 校专 业教 学 中的过程 激励 与过 程考核
1 高 校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过程激励的现状 。所谓过程激
励是指 人从动机产生到采取行 动的心理过程 。 过程激励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9 — 2 8
引 言
2 0 1 4年以来 , 国务院就高校 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的是找 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的某些关键 因素 , 弄清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 , 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 为。 激励理论表明 , 要使被 激励者 出现期望 的 目标行 为, 须在被激励者的行为与被激励
者需要 的满足之间建立起必要 的联系 。 在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 中, 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对象 ; 在教学过程 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 体 。因此学 生学 习的动机直接影响教学学 习效果 , 影响人才 培养 目标 的实现 。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 如何把学生当作
培养方 案和课程体系 , 高校 领导也都很 重视 , 拨 付很多教研 经费进行研究。 但基层教师却反映由于教学激励机制并没有
随之改变 , 在教学过程 中 , 对学 习的主体一学生激励不够 , 学
生 学 习 的动 力 不 足 , 课 程 教 学 实施 过程 效 果 并 不 好 。因此 , 以 西 安 翻 译 学 院 国际 贸易 专 业 《 国 际 贸易 地 理 》 课 程 的过 程 考

1 7 6 —
目前高校课程 的考核方式普 遍是 以期 末的结果考 核为 主, 结果考核大多都是知识型考核 , 要求学生记住知识 , 并在
学习过程中对各 班进行 自由分组( 3 - 5 人, 组) , 以学习小组为 单位 , 负责一 到两个 国家( 各组不能重复研究 ) 的经济贸 易地
论热潮 。 其实 , 无论 是公办 院校还是民办院校 , 应用型人才培 养 目标在多年前就 已经确定 。 但就这些年 的教学改革情 况来 看, 成效并不显著 。因此就 出现 了一方 面很多 高校 推行应用
的关键 因素 , 进而进行控 制和引导 , 使之朝 应用型人 才培养
的 目标努力 。
有9 0 %以上 的 学 生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惰 性 心 理 , 有 8 5 %的 学 生
笔者就多家高校进行调研发现 , 推行 应用 型人 才培养 的
高校 大多都针对应 用型人才培养 的 目标制定 了完备 的人 才
认 为 自身的惰性影响 了自己主动的学习 。9 9 %的学生认 同学 校应用 型人 才培养 目标的正确性 , 8 1 %的学 生承认 自己平时 没有主动的积极学习专业课 , 7 6 %的学生 承认 自己经常通过 期末 突击或考试作弊来应付专业课程的考核。8 7 %的学生认
基金项 目: 西安翻译 学院项 目“ 民办高校《 国际贸 易实务》 教 材建设 ” ( J 1 2 A 0 8 ) ; 陕西省教 育厅《 国际贸 易实务》 精 品资源共
享 课 程 建设 项 目共 同 资助
作者简介 : 储伶丽 ( 1 9 8 2 一 ) , 女, 安徽阜 阳人 , 讲师 , 硕士 , 从 事应 用经 济学研 究; 刘俊 霞( 1 9 8 3 一 ) , 女, 甘 肃庆阳人 , 讲 师, 博 士, 从事教育经济学研 究。
(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西安 7 1 0 1 0 5 )

要: 运 用过程激励理论探讨在职业应用型人 才培养过程 中对 学习的主体一学生进行过程激励和过程 考核 的重
要作用 , 并 以《 国际贸易地理》 等经 管类专业课程 的试 点改革为例进 行实证分析 。 研 究认为 , 通过过程激励和过程考核 ,
可 以促进学生参 与式 学习的积极性 和学习效率 , 促进职业应用型人才培 养 目标 的有效 实现。
关键 词 : 过 程 激励 ; 过 程 考核 ; 职 业 应 用 型人 才培 养
中图分 类号 : F 2 4 0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 2 0 1 4 ) 3 4 — 0 1 7 6 — 0 3
型人才培养 , 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难 。 也就是说 , 现在的高等
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 岗位要求 , 所 以大学 生就业难和企业 招工难成为 当前人才市 场的一大矛盾 。
笔者在陕西 省 4所二本 和三本高校就 当前大学 生的学 习动机进行 了相关的调研 工作 , 发现这 四所大学的大学生 中
为课堂上单 纯的听课 对 自己的专业 能力 提升不大 , 所 以 七课 提不起 兴趣 。通 过这 些调 查数 据 , 体现 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 学习动机并不是很足。调查显示 , 大学生 的学 习行为受短期
目标( 通 过考试 ) 的影响要远 远大于长期 目标( 就业 ) , 因此 , 在 日常学习 中, 考试通过成 为学 生选择学 习时间和学 习方式 的主导因素 。也就是说 , 大学生学 习的动机更 多地受控 于考 试。学校选择什么样 的考核方式 , 学 生就会 对应选择什 么样
被激 励者 , 调 动学生学 习的动机 , 就 必 须 研 究 影 响 学 生 学 习
接连发 了两个 文件 : 《 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现代 职业教育 的 决定》 ( 国发 O l 4 1 1 9 号) 和《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 O 1 4 — 2 0 2 0年 ) 》 。 各地各高校分别掀起 了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