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常识 超喜欢考的古代医学家和医学著作
海南公共基础人文常识:三大国粹之中医篇
海南公共基础人文常识:三大国粹之中医篇2014海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海南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海南事业单位招聘(/hainan/?wt.mc_id=bk5870)近期的一些考试题型都出现了大量的政治常识知识,在此,中公教育海南事业单位部特为各位考生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常识部分的复习向来是考生复习备考阶段的一大重点,其中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人文常识部分的复习为考生提供知识点梳理,帮助考生备考!1、扁鹊:战国医学家,真名为秦越人,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2、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4、皇甫谧:魏晋医学家。
著有《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内篇论丹方药术。
6、孙思邈:唐初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8、朱震亨:元朝医学家,主张“因病以制方”,有《格致余论》、《伤寒辩疑》等。
9、李时珍:明朝医学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10、叶天士:清医学家。
著《温热论》,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以上是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梳理人文常识知识点,供大家学习识记!。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名医及其著作神农:“药学始祖”;典故:尝百草岐黄: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
二、战国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秦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渤海莫人。
因他医术高超,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又被称为“医祖”、“脉学之宗”。
成就:1.开创了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2.治疗原则:“六不治”。
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阴阳并,藏气不定。
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
3.重视疾病预防4.知名病人:蔡桓公、虢太子5.代表作:《扁鹊内经》三、东汉(一)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坐堂医”,“建安三神医”之首。
(建安三神医:张仲景、华佗、董奉)成就:1.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
2.张仲景是舌下给药、胸外心脏挤压和人工呼吸法的发明者3.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并在后来保留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4.知名病人:沈槐5.代表作:《伤寒杂病论》(二)华佗华佗,名旉,字元化,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医学家,被后人称为“神医”、“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成就:1.发明麻沸散: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给关羽刮骨疗毒时所用);第一次使用的部位:腹部。
2.创五禽戏:最早的保健体操,开创运动仿生学,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三大国粹之中医,你知道多少
医学公共基础知识:三大国粹之中医,你知道多少
1.扁鹊:战国医学家,真名为秦越人,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2.华佗:东汉末医学家,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还发明了“五禽戏”。
3.张仲景:东汉医学家,辞官业医,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
4.皇甫谧:魏晋医学家。
著有《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另著有《帝王世纪》等。
5.葛洪: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著有《抱朴子》,内篇论丹方药术。
6.孙思邈:唐初医学家,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著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7.钱乙:北宋医学家,始以儿科著名,后擢太医丞,为公卿宗戚看病,名声大著,有《伤寒指徵》、《婴孩论》等。
8.朱震亨:元朝医学家,主张“因病以制方”,有《格致余论》、《伤寒辩疑》等。
9.李时珍:明朝医学家,穷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10.叶天士:清医学家。
著《温热论》,对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查看更多医学备考指导,请访问/
关注医疗卫生微信:yixue99
(温馨提示:对于百度文库的链接全选中即可打开,对于下载的文档按住ctrl+鼠标左键即可打开,点击链接查看更多相应的内容)
文章来源:中公医疗卫生人才网/。
十大古典医著,你知道几个?
十大古典医著,你知道几个?古典医著一定是历史悠久,流传古今的,中医作为世界医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保存了众多的医学名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医学名著,看看你知道几个!《黄帝内经》医之始祖《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到西汉的500年时间。
其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共计九卷,此书是最早出现记载医学的书籍,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时代的巨著《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医圣”张仲景著,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在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历代医家对之推崇备至,是后世医者必修的经典著作。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难经》最早的问答医学著作《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
成书约为战国时期,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针灸甲乙经》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成书约在公元282年。
一共12卷,128篇。
【公基常识】常考的古代名医及试题
【公基常识】常考的古代名医及试题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代表作品:《难经》(传世);《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
扁鹊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通过望色、听声,即能知病之所在。
并带领弟子到各地行医,因其医术高明,被当时广大老百姓尊称神医,并且借用上古神话中黄帝的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后为秦武王治病,遭太医李醯嫉妒,派人把他杀死。
华佗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主要作品:《青囊经》(已佚)。
主要成就: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主要作品:《伤寒杂病论》,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
孙思邈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主要作品:《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主要作品:《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医学类常识梳理
2022年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医学类常识梳理各位考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认真掌握知识点,制定完整的复习备考计划,做针对性的训练,脚踏实地的进行备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医学类常识梳理。
公务员行测考试医学类常识梳理1、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的是------扁鹊(战国时期),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2、西汉时期: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3、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所著,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4、被誉为“药王”的是------孙思邈,唐朝代表作《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
5、被后世称为“神医”的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五禽戏”,其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6、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7、《伤寒杂病论》是谁的代表作------张仲景,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誉为“万世宝典”。
8、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是------《唐本草》,唐高宗时期编制9、《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明朝人,著有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10、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11、中国古代四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12、五脏六腑: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行测复习指南首先,建议大家先掐着时间做一份真题,了解一下自己的水平。
不光要看总分,还要计算一下每一部分的得分率,看看自己每一部分的水平怎么样,哪几部分的提分空间比较高。
后期备考的时候就可以重点攻克这几部分。
其次,针对自己较为薄弱的环节,要结合知识点做一些专项练习。
先学习知识点,再通过大量练习巩固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熟练掌握。
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看书,自己学不明白的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
各朝代名医及代表医籍
医家:一、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生卒年代不详,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
因其医术精湛,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同时反对巫术治病,认为医术和巫术势不两立。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当时扁鹊称之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在《史记》中概括归纳为六条戒律,称为“六不治”。
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病情严重到“形羸不能服药、藏气不定”等。
即: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
这是他治病的信条,由此也反映出他高尚的医疗品德。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
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著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二、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
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
为此,他不愿做官,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中古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典籍
中古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医学典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
《素问》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灵枢》是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汉代以前中医学理论、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经典著作。
《伤寒论》被后世称为“众方之祖”。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温疫论》为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创立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
《肘后备急方》此书属急症手册性质。
《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集唐以前方书之大成。
《千金翼方》对后代中医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外台秘要》本书是继《千金方》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为宋代官府颁行,是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华佗部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神农本草经》神农氏《黄帝内经》、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孙思邈《千金方》、王叔和《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宋慈《洗冤集录》、《回回药方》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中国古代四大医书:《黄帝内经》扁鹊《难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四大名医:中华“医祖”扁鹊后汉“神医”华佗明代“医圣”李时珍中医“方祖”张仲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名医:针灸鼻祖——黄帝针灸学之祖——皇甫谧脉学之宗——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钱乙法医学之父一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温病学派创始人——叶桂部分名医:上古名医: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师、甄立言周汉晋名医: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皇甫谧、涪翁与郭玉、葛洪魏晋南北朝名医:雷斆、陶弘景、全元起、徐之才、许胤宗、甄权隋唐名医:巢元方、孙思邈、张宝藏、崔知悌、张文仲、王焘、鉴真、王冰、昝殷、李珣、韩保升明代名医:徐春甫、高武、龚廷贤、方有执、杨济时、张介宾、傅青主清代名医:邹润安、刘奎、尤怡、薛雪、叶天士、徐大椿、赵学敏注:以上均为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就盘点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中国公务员正规统一都叫国家公务员,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国家公务员,具体才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地方国家公务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古医学成绩盘点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公务员行测考试法律关系考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纷纭复杂,包罗万千。
有甜蜜的恋爱关系、纯真的朋友关系、诚实的买卖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等等,那么这么多社会关系中哪一类属于法律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法律相干考点---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剂社会关系进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益与义务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特点第一: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条件的社会关系。
判定某一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法律关系,条件是看有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例如恋爱关系就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范,而夫妻关系就有相对应的婚姻法规范存在。
第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人们之间的权益和义务。
恋爱关系下没有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存在,而夫妻关系存在着法律上的权益义务,如夫妻双方的同居权益、虔诚义务等等第三:法律关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行。
法律关系以法律规范的存在为条件,而法律规范的保证手段最主要靠国家强制力,因此基于法律规范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必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客体三个要素组成。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也即依法享有权益和承当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汇总解析二十
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汇总解析二十笔者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公务员公共基础的有关文化历史的知识,由于知识点较多,每篇文章只对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笔者系列文章。
愿大家顺利通过考试!公务员公共基础文化历史知识:三大国粹一、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医圣”:西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4年)是中医临床学的经典。
“药王”:唐代孙思邈。
《千金方》。
《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颁行的药典。
华佗:“五禽戏”、麻沸散。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的分类法,“东方医药巨典”。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例】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同疾病斗争的伟大。
我国最早的中医医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B、《伤寒论》C、《金匮要略》D、《温病条辨》【解析】A。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中医学著作。
二、国画发展历程:陶器——青铜器——帛画(战国)——宗教绘画(魏晋)1.原始社会:半坡氏族已会制造画有人面形、鱼形花纹的彩陶2.春秋战国: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壁画、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3.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
“曹衣出水”4.东晋: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后世将他与东晋南朝的另三位名家并列,称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画龙点睛)、展子虔”。
5.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天王送子图》“吴带当风”6.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7.元朝:赵子昂8.明朝:唐伯虎《秋风纨扇图》9.清朝:郑板桥的竹;石涛、朱耷的山水画10.近现代: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三、京剧1. 四项基本功(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2.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3. 京剧行当: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公考行测医药学成就知识
公考行测医药学成绩知识行测常识这类题考察的范畴是很大的,那考生如何保证正确率呢?不清楚的小伙伴赶忙看过来,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考行测医药学成绩知识,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考行测医药学成绩知识1、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取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绩。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2、两汉时期: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全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善于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3、隋唐时期: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4、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李时保重视实地考察和实验视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所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反应了由低级到高级的生物进化观。
李时珍还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应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干变异以及遗传特点等方面的新认识。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田园诗常识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酷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浑厚而又绝不缺少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及他们的主要成就
国医大师:
1、张仲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受元代宰相萧衍的提拔,出任
国医制药,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医学著作《伤寒论》,是医学发
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
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三阴交法”,采
取调补证候,温和调剂,以善养为主的医疗方式,深受历代帝王和医
学家的肯定,被尊为“国医大师”。
2、华佗:古代著名医药学家,晚晋时期贵州生出的大医生华佗,格言“宁死不屈”,他把爱、医术和苦难融会贯通,彰显出护幼无私的精神
风范,犹如西方圣母玛利亚般。
华佗是医病生活圈中的佼佼者,为祖
国医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用“六经按法”的技艺定制治疗方案,还亲自会诊治病,发明和创造了很多外科手术技术,被誉为中国古代
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3、扁鹊: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为汉代官方药师,曾受汉武帝拜封为“扁鹊圣人”,著有舆国医学仪礼,以和谐养血医术为主,尊重古法,
敦于师古,被视为医家护国师,开创了以“宣养”为主的和谐新医学,
被历代师古尊为“太医”。
4、沈括: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曾任两晋医药聖圣,不避艰辛,於群
山深处穷极寻求药材,用有关益气、养血活血之法,开创新的治病方案,救治过无数病患,被赞誉为“治世之神医”。
5、李时珍: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清朝末年河北汉唐李氏家族出生,著有《本草纲目》,是大型医学著作,内容涉及诸属科,显示其对药物和医治有深厚的理解,为传播中医学理念,提高国人健康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古代医药学的鼻祖。
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知识摘要
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知识摘要1、李时珍(年代:明朝;祖籍:湖北黄冈)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1982年,其墓地李时珍陵园(李时珍墓)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孙思邈(年代:唐朝祖籍:陕西铜川)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
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
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
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3、华佗(年代:东汉祖籍:安徽亳州)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介绍古代中医的书籍
介绍古代中医的书籍古代中医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著作:1.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成编于战国时期。
它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养生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2. 《难经》:是继《黄帝内经》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以问答的形式,讨论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内容,还创造性地提出“独取寸口”及有关奇经的论述。
3.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成书于两汉期间。
全书收载365味中药,该书所记载的麻黄平喘、黄连止痢、大黄通便、常山截疟等,不仅是医药史上的最早记载,而且目前中医学仍在使用。
4.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博采众方,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与一体。
此书因战乱佚散,后经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方》两本书。
《伤寒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晋代皇甫谧著。
6. 《五十二病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一批帛书医籍,经整理定名为《五十二病方》。
据考证,它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方书。
书中收载临床各科医方283首,还记述有汤、丸、散等剂型。
7. 《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晋代王叔和著。
8.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天花等传染病的候症和传染途径,其炼丹术的记载则成为我国制药化学的开端,晋代葛洪著。
9. 《诸病源候论》:列病候1720个,为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学专著,隋代著。
10.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
唐朝孙思邈所著。
11.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北宋钱乙著。
12. 《妇人良方》:系统地总结了妇产科的诊治经验和理论,陈自明著。
1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组织编制的成药典,宋代著。
古代医学家及其著作
古代医学家及其著作—本帖被想想设置为精华(2009-12-09)—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
学医于长桑君。
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
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东汉末医学家。
又名歫。
字元化。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
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
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
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汉末著名医学家。
名机。
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
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
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
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
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魏晋间医学家。
名熙,高平人。
曾任太医令。
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魏晋间医学家。
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
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隋代医学家。
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
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不朽医学名著
中国古代十大不朽医学名著1.《黄帝内经》——医之始祖《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它成编於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为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黄帝内经》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药物治疗学说”、“经络治疗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说”、“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2.《难经》——最早的问答医学著作《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
成书约为战国时期,传说为战国时期秦越人(扁鹊)所作。
《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全书共八十一难,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证,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公基常识】常考的历史人物及成就
家;
孟子(亚圣) 2.“仁政”“民贵君轻”;
3.“性本善”;
4.作品:《孟子》。
1.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2.“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
荀子(后圣) 3.制天命而用之;
4.“性恶论”;
5.作品:《荀子》。
1.战国时期名医;
扁鹊(脉学之 2.发明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国
宗)
【公基常识】常考的历史人物及成就
领域
历史人物
人物相关知识点
1.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
2.“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
孔子(至圣) “克己复礼”;
3.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4.作品:《春秋》。
1.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儒家代表人物
1.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
2.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王维(诗佛)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代表作: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相思》、《山居秋暝》等。
刘禹锡(诗豪)
代表作:《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 词》、《乌衣巷》等。
1.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诗鬼) 2.代表作:《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
1.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诗仙)
2.代表作:《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多首。
1.现实主义诗人;
2.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
杜甫(诗圣) 《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
3.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诗魔、
历代中医医家名著
历代中医医家名著
中医医家经典篇
1. 《脉经》 - 描述了脉搏诊断的原理和方法
2. 《黄帝内经》 - 讨论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伤寒杂病论》 - 包含了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 《本草纲目》 - 总结了中草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及应用
5. 《千金方》 - 收集了医治方剂和疾病的经验和秘方
6. 《丹溪心法》 - 讲述了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的方法
7. 《儿科医案》 - 记录了治疗儿童疾病的案例和方法
8. 《针灸经》 - 精选了针灸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指南
9. 《温病条辨》 - 介绍了对温病症状的辨证与治疗
10. 《外科正宗》 - 总结了中医外科手术和创伤处理的原则和技巧
这是一个由历代中医医家编写的医学经典篇目,各部著作涵盖了中医诊断、治疗、草药、方剂、针灸、儿科、外科等多个领域,对中医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医学家及名著(下)
中国古代医学家及名著(下)六、唐朝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成就:1.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2.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孙思邈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
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3.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4.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大医精诚5.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6.知名病人:卢照邻、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小字观音婢) 7.代表作:《千金方》七、北宋钱已:字仲阳,被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成就:1.发明六味地黄丸2.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中国现存第一步儿科专著。
八:南宋宋慈:宋慈(1186 年-1249 年),字惠父,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唐相宋璟后人,南宋著名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
成就:1.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 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2.代表作:《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九、明朝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成就: 1.代表作:《本草纲目》(达尔文评价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2. 《本草纲目》历史意义:①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计划】公基/常识:超喜欢考的古代医学家和医学著作中医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独特内涵而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武术、中国书法、中国医学等,被世人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粹”。
中医学家和中医学著作一直是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重
要考点,本视频主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出在历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重要考点,包括中医学家以及与之相关的典故等。
具体内容详见视频。
必记内容(下面有详解视频):春秋战国时期--扁鹊,“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
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两汉时期--①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③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④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
⑤东汉末年的名医董奉,治病不收钱只栽杏树。
南北朝时期--皇甫谧:针灸学鼻祖隋唐时期--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要点。
宋朝--宋慈:法医学鼻祖明清时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