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人教版九上化学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 教案
2如果天平未 调至平衡,指针向右 偏,则称取一定质量药品时,药品的真实质量会偏 (“大”或“小”)
③如果游码不在零处,就调节了天平平衡,称药品的质量时,又使用了游码,则药 品 的实际质量与读数相比偏(“大”或“小”)。
二、连接仪器装置
阅读课本P153,熟仪器连接的方法,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练习。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托盘天平的使用
在化学实验中,若要用到一定质量的药品,就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来称量。
观察课本P152图1及各小组桌上的托盘天平,回答:
1、构造托盘天平由、、、、、等组成。
2、精确度,托盘天平只能用粗略称量,能称准到g。
3、使用方法:
(1)调节平衡方法:若指针向右偏,要把平衡螺母向调。称量物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走进化学实验室




知识
技能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
方法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情感
态度
价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
重点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
难点
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2)称量时砝码要用夹取,先加的砝码,再加的砝码,最后,直到。称量物的质量= +。
(3)称量完毕,砝码,游码。
注意:为防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要在两个托盘上各 。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里称量。
称取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再,最后。
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应先 ,再,最后。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解读)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解读)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三、单元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①有关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②学习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教学难点 ①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和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目标 ——课题目标
课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
质。
1.物质 的变化
连接仪器装置 玻璃仪器的洗涤
三、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理变化与 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 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②了解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并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③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手段和科学探究的一般 过程。 ④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 ⑤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课题教学建议
四、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复习
课时 1 2 3 1
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
3.走进 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实 3.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 验室 性质的认识。
4.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
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和性质 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word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物质的性质。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预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
包括:,如:。
2、化学性质,
包括。如。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质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汽油燃烧、菜刀生绣,这种性质在什么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投影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学习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第1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区别常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学会对化学变化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迁移]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酒精用于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三、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清单)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导引知识清单知识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点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补充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就”、“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变化往往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补充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知识点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知识点4: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做出假设或猜想→制定方案→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现象得结论→反思与总结。

2.实验观察(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等)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3.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迅速向烧杯中倒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熄灭时1.熄灭蜡烛,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有白烟从烛芯飘出蜡烛熄灭,产生白烟。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可以被点燃。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顺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4.实验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人体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探究内容实验操作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程度不同判断CO2含量不同氧气含量是否相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水含量是否相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小镜子),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或小镜子)上的水雾的不同判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实验结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知识点5:常用的实验仪器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不可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2.加持仪器①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离试管口1/3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前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如冰变成水-状态发生了变化,木头加工成桌子-形状发生了变化,电饭锅通电发热-放热,电灯泡通电发光-发光。

以上的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均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如米煮熟饭,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等都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练习 1. 练习 3.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A.铁铸成锅B.葡萄酿成酒C.木柴燃烧D.面包发霉练习 1.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变化。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变化。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B解析:BA、湿衣服晾干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制品生锈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矿石粉碎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冰雪融化该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塞紧橡皮塞B.处理废弃药品C.放入铁钉D.检查装置气密性 D解析:D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水池,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块固体药品,首先试管要横放,用镊子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D解析:D①在使用药品的时候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我们要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故正确;②量取液体药品的时候要用量筒,不能用烧杯代替。

烧杯用作配置溶液和较大试剂的反应容器。

故错误;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瓶塞如果正方在桌子上会污染试剂。

瓶子的标签要向着手心,以防残液流下污染标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 、、以及的基础科学。

2、门捷列夫发现了和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不可以再分,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4、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如:物理变化:如:物理性质:如:化学性质:如: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结论:(1)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2)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其中文度最高的是,火焰最明亮的是。

(3)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4)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5)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二、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不可加热的仪器——、、二、药品的存取和取用①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精品PPT优质课件
说说下图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冰融化
木头燃烧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化学性质
【思考】什么是性质? 性质:某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属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讨论】你能举一些表现物质化学性质的例子吗?
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 成沉淀等。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 变化。
化学变化颇有特征: 其他物质,伴随而生; 现象奇异,五彩缤纷; 发光放热,沉淀生成; 放出气体,颜色变更; 化变同时,物变发生。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 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体积膨胀
D.物种减少
物理变化的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
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2 化学变化 【实验1-1(3)】固体的溶解
操作: (1)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 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均 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2)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 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 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没 有其他物质生成。如果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 则为化学变化,如蜡烛受热熔化变为液态是物 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是化学 变化。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拓展】 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冰块融化、干冰的升华、水的沸腾。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鉴别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和判断),如光合作用、石蜡燃烧、水的电解、植物的腐烂、煤炭气化。

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酸碱性。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会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三态(固液气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

标准大气压:101kpa。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和交流实验1:对蜡烛燃烧的研究: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火焰: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的时候要用外焰加热)实验现象:1.蜡烛的火焰呈三层,其中内焰最亮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会有水珠3.将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4.蜡烛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冒白烟,点燃白烟,蜡烛复燃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注意事项:在描述化学变化中的实验现象,所谓实验现象,就是我们通过肉眼能看到(发光、白烟、变浑浊)、能感受到(温度变化)、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而不能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当成实验现象。

化学变化中,烟和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而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1.安全:取用药品时,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闻药品;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少量:没有用量说明,按照最少俩(1-2ml取用液体)3.剩余药品如何处理: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里,在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

(块状的药品,用镊子。

)注意事项: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先使容器横放,放入容器口,使容器缓慢竖立,让药品滑到底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世界.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世界.docx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能区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或气体等现象,但有此现象的不一定就是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

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易”“能”“会”“可以”等,如酒精能燃烧,表明酒精具有可燃性;描述变化时常用“在”等,如酒精在燃烧等。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在化学变化中能显出化学性质来。

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3.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性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说课稿

说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

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初步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对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这是第一单元化学学习,除本节课重点,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即是全新的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例如仪器的介绍、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及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抓住重点,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对非重点内容应弱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小结


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
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
润湿水,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
皮管。
第十二页,共十五页。
转动(zhuàn dòng)着
(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
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
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橡胶塞和容器口不可用水润湿。
学反应):
其他物质生的成变了化,如蜡烛燃烧、铜绿受热分解。
(2)联系:物理变化中 不一伴定随发生化学变化,而化学变化中
伴随一有定物理变
化。
第二页,共十五页。
2.物质的性质
不需要发生(fāshēng)化学变化
(1)定义:物理性质:物质 状态等。化学性质:物质
在化学变化(huàxuéb就iàn表huà现)中出来的性质,如颜色(yánsè)、
味道。
(2)“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药品时,液体取1~2 mL,固体盖满试管
底部即可。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 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不能放回,原也瓶不要
随,意更(su不íy要ì)丢拿弃出实验室,
第六页,共十五页。
2.固体(gùtǐ)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竖立”。
据→
→ 解释与结论
→表达(biǎodá)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变化(biànhuà)
;(3)关注物质
进行实→验收集证
第四页,共十五页。
较软 难溶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为柱形固体,质地 ,
于水,密度比水

烛的火焰分为 、
和外焰(wà三i y内层àn焰),(n其èi中yà焰n) 心 温度最高; 外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上册世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上册世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走进化学上册世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新版新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上册世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基本相同的)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左物右码”。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钉生锈D.葡萄酿酒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A.杜绝污染源B.治理污染点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受热易熔化B.密度比水小C.较软,硬度不大D.不溶于水4.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5.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铁丝具有导热性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D.①②③④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木炭用作燃料C.金用于制作项链D.铝用于制作导线9.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10.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晒盐海水淡化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11.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B.称量食盐时,直接将其放在右盘上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15.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A.①④⑦⑨B.①④⑤⑦⑨C.①④⑤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16.(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科学,它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7.(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量取8 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填“10 mL”或“20 mL”)的量筒。

(2)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用________盖灭。

(3)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

(4)实验中取用药品未指明用量时,固体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正确选择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1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填字母),常用于保存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给固体加热时,先____________,后集中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3)观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小颖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加热碳酸氢铵实验。

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她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洗干净的试管应________(填“正放”或“倒放”)在试管架上。

19.(8分)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环节;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环节;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述序号)。

20.(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根据实验要求填空:(1)量取4.5 mL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2 mL的液体加热时所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21.(10分)看图回答问题:(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

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O3)的装置。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

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23.(10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感觉;蜡烛火焰逐渐________________。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