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方言与普通话同形词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家乡方言,民风民俗调查

家乡方言,民风民俗调查

家乡方言调查及讨论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我家乡位于奈曼旗,曾经属于过吉林省,又与辽宁省接近,所以我的家乡会与这两个地方有许多文化发面的交流,所以会产生许多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相近,只不过其中夹杂着地方话,就产生了方言。

一、一些通辽方言1、嘎哈:意思是有什么事,干什么去,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决定具体所代表的意思2、咯了盖儿:膝盖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4、埋汰:脏,形容词。

也做动词用,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上该里溜达:上街上,到街里闲逛。

6、唠扯:聊天7、唠嗑:谈话,聊天8、钢钢地好、钢钢狠:非常好,非常狠。

9、你装呐:贬义,你在装模做样10、的瑟:贬义,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11、削:打,暴打。

12、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

13、麻溜:快一点儿。

14、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

15、沙棱儿:分两种意思,一是和麻溜一样表示快一点儿的语气词。

二是表示爽快、干脆的形容词。

16、寒碜、科碜:害羞、不好意思,丑陋17、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18、界壁儿: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19、捣扯(声调,降调):收拾,整理。

20、嘞嘞:唠叨21、秀篾:腼腆,拘束22、 B车或者 BB车车 : 唠叨,罗嗦的意思,贬义词23、老蒯:老伴儿,好像只用来形容女性24、远点儿删着:离我远点儿,滚蛋25、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26、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27、滚犊子:意为"滚蛋".28、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29、咋整:意为"怎么办"30、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31、稀罕:意为"喜欢".32、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33、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34、晒脸:意同"的色",多指小孩子.发音35、干不拉瞎:形容某种东西很干的。

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作者:唐雪莲徐丹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4期[摘要]全州方言有其鲜明的词汇特点。

本文试图从词形、词义方面考察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揭示全州方言词汇的特点。

[关键词]全州方言普通话词汇比较[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41-01全州县位于广西省东北部,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全州方言属于湘语娄邵片,与普通话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笔者试从词形、词义方面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试图从中归纳出全州方言词汇的特征。

一、词形的差异主要分析全州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异的词语,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注:括号内为普通话词汇)(一)音节数量不同1.全州方言的单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双音节词。

例如:禾(水稻)、蓬(蓬松)、垱(地方)、蒙(遮盖)、猛(糊涂)等。

2.全州方言的双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单音节词。

例如:虾公(虾)、巴巴(肉)、井眼(井)、心肝(核)、把拱(蒂)等。

3.全州方言的双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多音节词。

例如:打倒(往回走)、洋芋(马铃薯)、满崽(小儿子)、媳妇(儿媳妇)等。

4.全州方言的三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双音节词。

例如:檐老鼠(蝙蝠)、媳妇娘(新娘)、扯卵谈(胡扯)、秧蚂拐(蝌蚪)等。

(二)构词语素不同1.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语。

例如:剥丝(蜘蛛)、早马(蝗虫)、禾仙(稻穗)、虫线(蚯蚓)等。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例如:天河(银河)、洋油(煤油)、插田(插秧)、海椒(辣椒)等。

3.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例如:闹热(热闹)、鸡公(公鸡)、气力(力气)、欢喜(喜欢)等。

4.词缀十分丰富。

前缀有“梆”“拉”“令”“捞”“崭”“壁”“焦”,不能独立成词,表示被修饰词的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

如:梆紧(很紧)、拉粗(很粗)、令脆(很脆)、捞轻(很轻)、崭新(很新)、壁淡(很淡)、焦湿(很湿)等。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

有些方言土语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更准确、更有表现力赵绍军根在南阳在南阳地区的方言土语中(有些词语在南阳周边地区甚至中原地区都用),有一些方言土语比现行普通话更生动,更准确,更具有语言表现力。

就起语言表达的功能和效果而言,个别方言土语目前我们还找不到完全能够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如果不信,请看下面的一些例子。

根在乡村例一、“一头耙壅子”:什么是“一头耙壅子”呢?用普通话来讲,“一头耙壅子”就是某个人浑身土气,没知识,没文化没见识,没有见过大世面的意思。

那么,什么是“耙壅子”呢?“耙壅子”就是农民在耙地的时候,挂在耙齿上的那一层的厚厚植物根须、草茎和泥土。

耙地的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把这些东西去掉,耙齿就很难深入土层耙地了。

很明显,用“一头耙壅子”这个方言土语来说明一个人的土气、没知识没文化,要比普通话更生动,更形象。

例二、“老曳丈”:“曳”和“拽”、“拉”的意思相近,用绳子搭在肩膀上使劲向前拉车叫“曳车”,用绳子搭在肩膀上使劲向前拉动犁子犁地叫“曳犁”。

“老曳丈”就是兄弟几个当中那个没有妻子儿女、但却为养活全家人整天出力的光棍汉,普通话中没有你能够与这个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对应的词语,“光棍汉”一词只能表明一个人没有妻子儿女,不能表明他为全家人无私奉献出力流汗。

如果光棍汉与其他弟兄分家独自生活,那么他就不叫“老曳丈”了。

例三、“牢把盆儿”:“牢把盆儿”的本意是指双手紧紧地攥着盆子不丢手,在南阳方言中是表明事情很牢靠的意思,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是“牢靠”、“可靠”等等。

很显然,“牢把盆儿”比普通话中相对应的有关词语更具有形象性和表现力。

例四、“茅缸嘴”:“茅缸嘴”是指有些人说话不干不净,经常爱说脏话,对应的普通话的说法是“说话不文明,经常爱说脏话”。

“茅缸”就是过去农村茅厕里的粪缸,“茅缸嘴”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这种说法要比普通话中相对应的语言更具有形象性。

例五、“恶水缸儿”:“恶水缸儿”就是我们常说的受气筒。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今天我们要谈谈普通话和方言的问题。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则是地方特有的语言。

两者虽然都是中国的语言,但是在使用和传承上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说说普通话吧,普通话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语言。

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是全国人民交流的桥梁,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语言。

学好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和外地的人交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而方言是每个地方特有的语言,不同地方的方言差异很大。

方言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很多地方的方言已经在世代中传承很久了。

方言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很多小孩都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这对于方言的传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好处,学会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和外地的人交流,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而学会方言则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所以,我们不应该抛弃方言,而是要在学好普通话的也要尽量学好自己家乡的方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语言。

我要呼吁大家,要珍惜我们的语言,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语言文化,让我们的语言多样性得到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得以发扬光大。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语言文化薪火相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共同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共同语词汇和方言词汇

共同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众多语言和方言的国家,共同语汇和方言词汇的存在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共同语汇是指所有人都能理解和使用的词汇,而方言词汇则是特定地区或群体所使用的词汇。

这两种词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构成了我们交流的基础。

在中国,汉语是最主要的语言。

但由于国家的地域广阔和历史悠久,各种方言也随之产生。

比如在广东,粤语是主要的方言,而在四川,川话则是主要的方言。

这些方言词汇和标准汉语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时候甚至会导致交流的困难。

但是,正是这些方言词汇的存在,使得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除了各种方言词汇之外,共同语汇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如“你好”、“谢谢”、“再见”等基本用语,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大家都能理解和使用的词汇。

这些共同语汇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便利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有时候,共同语汇和方言词汇之间也会发生碰撞和融合。

比如有些地方的方言词汇逐渐被纳入到共同语汇中,成为了大家都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词汇。

这种现象既反映了语言的活力和多样性,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

在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共同语汇的学习和使用,以便更好地进行跨地区和跨文化的交流。

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各种方言词汇,因为它们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共同语汇和方言词汇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语言的多彩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要注重学习共同语汇,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要尊重和传承各种方言词汇,保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语言文化。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方言口语研究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方言口语研究

142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方言口语研究卢艳秋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卢艳玲 义和塔拉镇中心校本文通过研究比对方言口语音节和普通话的差异,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结合严式国际音标,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县内口语音节与普通话有无显著差异,语言内部和外部的语境对方言口语是否有影响,本县方言语料对本县口语语法理论研究是否提供积极影响。

一、分析本县方言口语音节与普通话的差别(一)附加声母,i n ng o e en ou ,零声母音节前加声母n(《开鲁县志》2001年).如以下例字,依次是标准读音、国际音标、地方语音、地方语音的音标:唉 哀 挨 āi [ai 55] n āi [nai 55];矮ǎi [ai 214] n ǎi [nai 214];安 鞍 庵ān [an 55] n ān [nan 55];肮āng 标[ɑŋ55] n āng [nɑŋ55];昂áng [ɑŋ35] náng [nɑŋ35](二)声母互换,一般多见于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声母的互换,其他发音相近的声音如j q x 之间,m n l 之间以及b 与p d 与t , j 与z 之间的互换,例字如下依次同上:比b [pi 214] p ǐ[p‘i 214];堤 dī [ti 55] tí [tʻi 35];蒂 缔 dì [ti 51] tì [tʻi 51];泼 pō [po‘55] b ō[po 55];歼 jiān [tɕiɛn 55] qiān [tɕʻiɛn 55];浸jìn [tɕin 51] qìn [tɕʻin 51];(三)韵母不同,例字依次同上:笔 b ǐ[pi 214]b ěi[pei 214];总结:通过以上例子的调查研究发现,县内汉语音节与普通话音节基本相同,只有口语中音节有些差别。

二、语境对方言口语的影响语境是语言使用的环境,是交际过程中参与者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及理解接收信息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语境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本文着重研究其客观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也包括语言的社会环境如时代、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特点,不言而喻,口语对于语境有极大的依附性。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

浅析榆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我们通常都认为方言间的差异主要是在于语音,而对于词汇和语法在方言间的差异不够重视。

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方言的词汇大部分与普通话是相同的,有差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正是这一小部分起到了区别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作用。

本文主要参考《陕北方言词典》并结合对母语的感知,以榆林方言用词为标准来比较榆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以此来揭示榆林方言的词汇特点。

本文比较时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一、词形上的差异词形差异是汉语方言词语差异最主要的表现。

我们对于词形差异的比较主要是对于榆林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异的词语。

以下我们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造词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 音节数量的差异(1)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为单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缺少猴子看管漂亮得意妈妈手表桃子榆林方言:短猴照俊能妈表桃榆林方言中与普通话双音节词对应的单音节词有很多,有的完全是义同形异,如上例中的短、照、俊、能;有的是选择普通话中比较有区分特点的一个音节,如:猴、表、桃;而有的区别在于叠音与非叠音,普通话中的有些叠音的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不叠音的单音节词,这类词一般是表示亲属称谓的词,比如,妈妈—妈等。

(2)普通话中有的单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双音节词。

例如:普通话:蹲章地痣云眉榆林方言:圪蹴戳子脚地隐记云彩眼眉(3)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词中相对的是多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普通话:早晨元旦板凳手指口袋台阶榆林方言:大清早阳历年板凳子手指头倒衩子圪台子(4)榆林方言是双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多音词或短语,此类数量不多。

例如:普通话:自行车暖水瓶切菜板榆林方言:车子暖壶案板由上可以看出,从音节数量上来说,榆林方言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多于普通话,双音节词较少。

2. 构词语素的差异由于人们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表达同一事物会选择不同的语素、音节数量,这样就有了差异,而方言词汇特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语素选择的差异。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和独特方言的地区。

通辽方言作为当地人民交流的主要工具,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还体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研究,揭示其语法特点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通辽方言的背景与特点通辽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语法方面,通辽方言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与通辽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一)词汇的特殊用法通辽方言在词汇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一些独特的称谓、动词短语等。

例如,“把碗儿洗洗”中的“碗儿”,儿化音的使用在通辽方言中较为常见,使得词汇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俚语、俗语,这些词汇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二)句式结构的特殊性通辽方言在句式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常常使用省略、倒装等手法。

例如,通辽方言中常省略主语或宾语,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此外,倒装句式的使用也较为常见,如“你吃没吃饭?”这种疑问句的语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三)语气词的使用通辽方言在语气词的使用上较为丰富,如“嘛”、“呗”等词语的使用频率较高。

这些语气词能够表达出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使语句更加生动、自然。

四、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成因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通辽地区的多民族融合使得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各民族的语言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语法现象。

其次,通辽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也对方言的语法产生了影响。

此外,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经验也为方言的语法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五、结论通过对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这些特殊现象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是内蒙古的特色方言区域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通辽方言形成了其独特的语言文化特征。

这其中,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为方言学、语言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通辽方言的背景与特点通辽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方言。

在语法方面,通辽方言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如句式结构、语序、虚词使用等。

这些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与通辽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交融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分类研究(一)句式结构的特殊性通辽方言在句式结构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例如,通辽方言中常用倒装句式,即主语后置的句式结构。

这种句式结构使得句子的信息表达更为丰富,能够更清晰地传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

(二)语序的特殊性通辽方言的语序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尤其在形容词和副词的排列顺序上。

例如,在通辽方言中,形容词常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副词则常常放在动词之前。

这种语序的特殊性使得通辽方言在表达上更为灵活多样。

(三)虚词使用的特殊性通辽方言中虚词的使用也是其特殊语法现象之一。

例如,通辽方言中常用的助词、介词等虚词,在用法和意义方面都有别于普通话。

这些虚词的使用丰富了通辽方言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具地域特色。

四、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原因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与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交融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通辽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

其次,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等事件对通辽方言的语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通辽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因素也为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五、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传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其方言独特而富有地方色彩。

这种方言不仅是当地人民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通辽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以期为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通辽方言的概述通辽方言属于蒙古语系的一种方言,其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通辽方言以其独特的词汇、句式和语调等特点,在汉语方言中独树一帜。

通辽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既有蒙古语的影响,又融合了汉文化元素。

在句式上,通辽方言的语法结构较为灵活,常常使用倒装、省略等特殊语法现象。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一)倒装句式通辽方言中常见的倒装句式是“动词+宾语+主语”的结构形式。

例如,“我来了”在通辽方言中常说成“来了我”,将宾语和主语进行了位置上的调整。

这种倒装句式使得句子的重点得以突出,同时使得句子的语气更为委婉。

(二)省略现象通辽方言在表达过程中常会出现省略现象,如省略主语、宾语或谓语等成分。

例如,“你去哪儿?”在通辽方言中可以简化为“你哪儿?”或“哪儿?”,这种省略现象使得句子更加简洁明了,符合当地人民的口语习惯。

(三)特殊词汇的语法功能通辽方言中存在大量具有特殊语法功能的词汇。

例如,“可”字常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语气,如“可好了”、“可美了”等。

这些特殊词汇在句子中起到了增强语气、丰富表达的作用。

四、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规律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有关。

历史上,通辽地区曾是多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地理上,通辽地处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地区相邻,使得其方言受到东北话的影响。

文化上,通辽地区的民间文化、风俗习惯等也为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关于发展规律,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流,通辽方言的语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2024年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地理学研究》范文

《2024年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地理学研究》范文

《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地理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多元文化和语言交融的地区。

在这个地区,蒙古语方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地理学研究,深入探讨其语言特征、分布及变迁,以期为方言保护与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通辽市蒙古语方言概述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属于蒙古语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该地区的蒙古语方言主要分为科尔沁、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方言片区,其中科尔沁方言在通辽市占据主导地位。

这些方言片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貌。

三、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地理分布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科尔沁方言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草原广袤,人口密集,是蒙古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鄂尔多斯方言则主要分布在通辽市的西部地区,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此外,乌兰察布等方言片区在通辽市也有一定的分布。

四、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语音特征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语音特征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

其中,声母和韵母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方言片区的重要依据。

此外,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声调丰富多样,对语言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不同方言片区的声母和韵母在音位和发音方法上存在差异,形成了独特的语音风格。

五、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变迁与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融合,通辽市蒙古语方言的变迁不可避免。

然而,这种变迁也带来了方言的消失和文化的流失。

因此,保护和传承通辽市蒙古语方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蒙古语方言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保护方言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将蒙古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更多掌握方言的人才。

此外,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记录蒙古语方言资源,建立方言数据库也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六、结论通辽市蒙古语方言地理学研究对于揭示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2024年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其方言深受当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语言特色。

通辽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均呈现出与其他方言区不同的特点。

本文旨在研究通辽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的收集,深入探讨其形成原因和特点。

二、通辽方言的背景与特点通辽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但因其地理位置、历史变迁、民族融合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法特点。

其词汇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语音独特,音调抑扬顿挫;句法结构方面则表现出较为灵活的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通辽方言的独特魅力。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一)代词使用特点通辽方言在代词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如人称代词在口语中常常省略或发生音变,形成特殊的语序和句式。

例如,“我”在句中往往省略或简化为“俺”、“他”简化为“哈”,这种代词的省略和音变丰富了句子的表达方式。

(二)特殊句式通辽方言中的特殊句式包括句子的结构特点、语序变化等。

如句子结构常常出现谓语前置现象,主谓之间的结构与普通话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序也具有独特性,常常省略助词或使用特殊的语调来表达语气。

(三)语气词与助词的使用通辽方言中,语气词和助词的使用丰富多样,如“嘛”、“呗”、“啊”等词语在句子中起到了重要的语法作用。

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

四、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原因(一)地理环境与历史变迁通辽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对当地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于地处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交界地带,加之历史上多民族聚居,使得当地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语、汉语北方话等多种语言的影响。

这种多文化交融的环境为通辽方言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民族融合与语言接触民族融合与语言接触是通辽方言形成的重要因素。

历史上,多个民族在通辽地区聚居,各民族的语言在相互交流、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了通辽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

《2024年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2024年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与历史的地方。

其方言作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法现象。

本文旨在研究通辽方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二、通辽方言背景通辽方言属于内蒙古方言区,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语法方面,通辽方言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

这些现象的形成与通辽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1. 语序特殊现象通辽方言在语序上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例如,在陈述句中,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之前,而在普通话中则相反。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倒装句式,如“我去了北京”(普通话)可表达为“北京去了我”(通辽方言)。

2. 特殊动词形态通辽方言中的动词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例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在通辽方言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动词短语和动词结构,如“搞一下”等口语化表达方式。

3. 特殊句式结构通辽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因果句等。

这些句式结构在表达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通辽方言在语法上更具特色。

四、特殊语法现象成因分析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形成与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通辽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对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地理环境对通辽方言的语音和语调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辽方言的语法特点。

五、结论通过对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这些特殊语法现象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语法体系,还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语言资料。

然而,目前对通辽方言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

六、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通辽方言,我们建议加强对通辽方言的研究,包括对其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国语,也是全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而方言则是各地区不同的语言,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方言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普通话和方言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普通话和方言的不同之处。

普通话是我们学校教学的标准语言,我们在学校里要用普通话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

普通话的发音准确规范,是我们进行正式场合交流的语言。

而方言则是我们在家乡使用的语言,它更具有地域特色,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亲切和温暖。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人交流。

而方言则是各地方的特色之一,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方言,因此如果我们只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去别的地方可能就无法正常交流了。

普通话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际上,我们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而方言只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使用,对于国际交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能够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灵活运用。

在学校和正式场合,我们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而在家乡和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方言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又可以维护和传承我们家乡的语言文化。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既要学好普通话,在国际上进行交流时能够自如表达,又要维护和传承我们家乡的方言,让我们的文化有所传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话和方言一定能够共同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辽市方言与普通话同形词比较分析

通辽市方言与普通话同形词比较分析

[作者简介]郭晓燕,女,内蒙古通辽市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通辽市方言与普通话同形词比较分析○郭晓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摘 要] 通辽市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区的长锦小片,在此方言中有些词形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但这些词的意义与普通话完全不同或不完全相同,本文选取通辽市方言中常用词语与普通话同形词进行分析。

[关键词] 通辽市;方言; 普通话; 同形词[中图分类号]H 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01-0021-02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与吉林省、辽宁省、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相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

通辽市方言主要受东北方言的影响,属于东北官话区的长锦小片。

方言中有一些词与普通话相比,词形完全相同,但意义有所不同。

笔者根据自身的方言,参考东北方言词典,收集本方言中的部分词语,与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

一、与普通话词形相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通辽市方言词汇词性词义普通话词性词义浮游形容词液体在容器内极满的样子动词①在水中漂浮移动②漫游(用于书面语)每年副词往年副词每一年家贼名词麻雀名词偷盗自家财物的人参悟动词参谋、出主意动词佛教指参禅悟道,泛指领悟道理、意义等。

深沉名词稳重、有涵养的品质,办事说话符合身份和地位。

形容词形容程度深,声音低沉,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漏嘎形容词吝啬形容词①乖僻,脾气不好②调皮这些词形相同词义完全不同的情况,一部分是因为词性不同,例如“浮游”在方言中作为形容词使用,在普通话中作为动词使用,“深沉”在方言中作名词使用,在普通话中用作形容词。

词性的不同也与声调相关,例如“浮游”在通辽市方言中读作[f u55i o u ],在普通话中读作[f u 35i o u 35],“深沉”在通辽市方言中读作[ʂən 55 h ən ],在普通话中为[ʂən 55 h ən 35]。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

内蒙古通辽市方言程度副词新探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东北方言的程度副词,以本人的出生地哈阜长锦小片——通辽市作为参照依据,采取现代汉语方言描写与比较相结合的理论与方法,在对大量语料的分析的基础上,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做了一个大体上的概括与总结,也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语音音变、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描写与分析,揭示其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语音及语义特征一、东北方言程度副词概述(一)东北地区人们经常所说的“东北地区”在狭义上指“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组成的区域;在广义上除了黑吉辽三个省以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即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1]。

本文的研究地区通辽市就属于东北地区,方言为东北方言。

(二)东北方言东北方言,俗称东北话,指中国东北部使用的汉语。

东北地区的方言均属于官话。

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将东北官话分为三片含八个小片:A.吉辽片——52个县市。

下分三个小片:蛟宁小片、通溪小片、延吉小片;B.哈阜片——68个县旗市。

下分两个小片:肇扶小片、长锦小片C.黑松片——78个县市。

下分三个小片:嫩克小片、佳富小片、站话小片[2]。

本文研究地区通辽市就属于哈阜长锦小片。

(三)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程度副词的研究是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的一个限制性的小类,程度副词不但数量多,在使用上也有其复杂的规则,很有研究价值。

关于方言层面上程度副词的研究比较匮乏,因其起步较晚、方言间差异较大,研究起来较为困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及其他副词研究。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研究只出现在少量词典和著作中。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通辽市为参考依据,对东北方言比较有特色且不太常用的程度副词在音变和语义特征上的分类研究,并为以后更好地归纳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东北方言程度副词的语音和语义特征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的划分标准,一种是按语义划分,一种是按句法功能划分。

“以语义为标准”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现代语法》中提出的,把有明确比较对象的称为相对程度副词;把没有明确比较对象的、只是模糊描述程度称为程度副词[3]。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量词的差异类型举例-精品文档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量词的差异类型举例-精品文档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量词的差异类型举例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使用人口数量最多-- 占汉族人口的72.4%,且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九江至镇江的沿江地带和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南西部、广西北部等地区。

[1]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拥有众多的相似之处。

在这方面,同形异义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语音形式和汉字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一样的词。

[2]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同形异义词所包含的词汇数量多、范围广、且内涵丰富,更能体现北方方言与普通话的亲疏远近关系。

本文拟从量词角度对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现象进行揭示与探究。

北方方言语料均来自《汉语方言大词典》[3] ,普通话语料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4] 。

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同形异义现象在量词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意义范围有重合、意义范围完全不同、语法性质不同等方面,下面分别举例介绍。

一、意义范围有重合有一定数量的量词在北方方言和普通话中具有相同的量词解释,即意义范围上有重合之处。

但除了相同的量词解释以外,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解释,关于量词的义项数量不尽相同。

根据这种情况,以普通话的义项解释为基准,可将意义范围有重合的这一类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意义范围有重合,且北方方言比普通话义项多属于这种情况的量词有:匹、块、角、顶、股、封、根、管等。

举例如下:【块】北方方言:A指电影、戏曲等的场;部;出。

①冀鲁官话。

山东淄博看了两〜电影丨看了一〜戏。

②胶辽官话。

山东青岛、长岛、诸城一〜电影丨一〜戏。

B条。

①中原官话。

山东东明。

河南新安。

②晋语。

河南辉县。

C截;段。

冀鲁官话。

山东济南甘蔗。

D张。

①冀鲁官话。

山东济南 -------------------------------- 纸。

E回;件。

①冀鲁官话。

山东。

董均伦《穷神》:"我听俺老的说,在老一辈,有这么一〜事。

"普通话:①量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两〜香皂|三〜手表| 一〜桌布|一〜试验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方言词 比普通话 的义域窄 “ 板J L ” 这个词在普通话 中可以作名词 , 表示 片状 的较 硬
的物体或者专指店铺 的 门板 , 还 可 以指 黑板 、 演奏 民族音 乐
或戏曲用来打拍子 的乐 器 、 音乐和戏 曲中的节拍 。在通辽 方

言 中, “ 板J L ” 这个 词 多指 片状 的较 硬 的物 体。不 加儿 化 的 “ 板” 在普通话 中作为形容词形容呆板或者硬得像板子似 的, 可 以用作动词 , 指露 出严 肃或 不高兴 的表情 , 如“ 板 着脸 ” 。 在通辽方言中 , “ 板” 用作 形容词的情况较少 , 一般用作动词 , 指临时控制 、 忍受 、 忍耐 , 例如“ 板 着性子 ” , 或 者强 使纠正或
改正 , 例如“ 非把你这左手使筷子 的毛病扳过来不可 。 ” “ 常性 ” 也 作“ 长 性” , 在普 通话 和方言 中都 作 为名词 来 使用 , 在普通话 中表 示能坚 持做某 件事 的耐性 和持久 性 , 如 “ 他做事没什么常性” , 也可以用在 书面语 中表示一定 的“ 习 性” 或者“ 本性 ” , 如“ 马 失常性 , 狂奔 不 已” 。在通 辽市方 言
通辽市位 于内蒙古 自治 区东部 , 松辽平 原西端 , 与 吉林 省、 辽 宁省 、 赤 峰市 、 锡林郭勒 盟和兴安 盟相邻 , 属东北 和华 北 地区的交汇处 。通辽市方言主要受东北 方言的影 响, 属 于 东北 官话 区的长锦小 片。方言 中有一些词 与普通话相 比 , 词 “ 嘎” , 都作形容词来使用 , 但词义不同 , 另外一些词在普通话 中的词义与在方言中的词义虽然不同 , 但 有所 关联。例如通
物成熟时 , 多结成大群飞 向农 田偷吃谷物 , 因而人们 常拿“ 家
形完全相 同 , 但意 义有所 不同 。笔者 根据 自身的方 言 , 参考 东北 方言词典 , 收集本 方言 中的部 分词语 , 与普通 话进 行对
比分析。


与 普 通 话 词 形 相 同 意 义 完全 不 同 的词
域与普通相 当, 而 且普 通 话 的词义 跟方 言词 的词义 相互 联
系, 有相 同的部分 , 但并 不完 全相 同。
2 . 词性相 同, 义项多于普 通话 虽然通辽市方言与普通话对 比, 词形相同 , 词 性也相同 ,
但词的义项多于普通话 , 这种情况 比较上述 情况更 为普遍 。
辽市方言 中的“ 参悟 ” 是指 帮别人 出谋划策 , 解决某一问题或 疑惑 , 普通话 中的“ 参悟 ” 是指 自己通过各种各种途径领悟道 理和意义 , 二者词义不 同, 但都是通过 思考解决疑惑 的过程。 “ 家贼” 在普通话 中的意思指家庭成员中偷盗 自家财物的人 , 在通辽方言 中, 指麻雀 , 麻雀多营巢于人们居住 的房屋 , 当谷
语文学刊
2 0 1 4年 第1 期
通 辽 市 方 言 与普 通 话 同形 词 比较 分 析
。 郭 晓 燕
( 浙江 师范大 学 人 文 学院 , 浙江 金华 3 2 1 0 0 4 )
[ 摘 要 ] 通辽市方言属于东北官话区的长锦小片, 在此方言中有些词形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但这些词的
通话对 比, 也有类似 的情况 , 如下表 :
这些词形 相同词义完全不 同的情况 , 一部分是 因为词性
不同 , 例如“ 浮游 ” 在 方言 中作 为形容词 使用 , 在 普通话 中作
为动词使 用 , “ 深沉 ” 在方言 中作名词使 用 , 在普 通话 中用作
形容词 。词性 的不 同也与声调相关 , 例如 “ 浮游 ” 在通辽 市方 言中读作 [ f u i o u ] , 在普通话中读作[ f u i o u ] , “ 深沉 ” 在通 辽市方言中读作 [ n 喀 o n ] , 在普 通话 中为 [ n 5 o n ] 。 有一部分词的词 性 相 同, 例 如在 普通 话 和方言 中读 上 声 的 ① 名词 , A气派 、 派头 B情 分 c地步程度 ②量词 , 相当于“ 种” , 表 示种类 , 、
可 以分为两种情况 , 其一是词形相 同, 词性多于普通话 ; 其 二
是词性相同 , 义项多 于普通话 。
1 . 词形相同 , 词性多于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 , 普通话 在不同程度 上
吸取了北方方言的词 汇或者 同一个 词的不 同词性 , 因而 , 有
时候方言词 的词性会多于普通话 , 通辽市 的一些方言词跟 普
贼” 作 比喻 , 指称 麻雀 。
二、 与普通话 词形相同意义不完全相 同的词
液 体 在

共分为三种情况 , 即通辽市方言词或 者 比普通话 的义
浮 游 形 容 词 寰 窑 动 词 暑
样子
域宽 , 或者 二者 相当’ , 或者 比普通话 的义域窄 。
( 一) 方言词 比普通话 的义域宽 这种情况即同一词 形 , 通 辽市 方言的义 项多 于普通 话 ,
[ 作者简介] 郭 晓燕 , 女, 内蒙古通 辽市人 ,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 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汉语 言文字学 。

21 —
锈 吏解 事
郭晓燕 /通 辽 市方 言与普 通话 同形词 比较 分析
结果或作出的判断 , 方言 1 2 1 语 中一般不使用这个意思 。
类似于“ 虎” 、 “ 顶数 ” 和“ 那 么” 的 词 语 在 通 辽 方 言 中 义
中, “ 常性” 一般仅指做某件事的耐性 , 经常用于否定句中。
意义与普通话 完全 不同或不 完全相 同, 本文选取通辽 市方 言中常用词语与普通话 同形词进行 分析。
[ 关键词 ] 通辽市; 方言; 普通话; 同 形词 [ 中图分类号】 H 1 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8 6 1 0 ( 2 0 1 4 ) 0 1 — 0 0 2 1 —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