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
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湘方言音韵比较研究湘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及周边地区。
湘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具有与官方普通话相异的音韵特点,因此对湘方言音韵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湘方言的音位系统比较湘方言与官方普通话相比,在音位系统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首先,湘方言韵母较为丰富,包括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等。
例如,官方普通话的韵母“ian”,在湘方言中可以分化为“in”和“ien”两个韵母。
其次,湘方言对官方普通话中的一些韵母进行了变异,如“iu”变为“you”、“ü”变为“üe”等。
此外,湘方言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声母,如“tsh”、“sw”等,在普通话中并不存在。
二、湘方言的音变规律比较湘方言的音变规律与官方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声母的变化上,湘方言中的一些声母常常发生语音转变。
例如,“ㄅ”声母在湘方言中发音为“p”、“ㄉ”发音为“t”、“ㄍ”发音为“k”等。
其次,在韵母的变化上,湘方言存在多种变化规律。
例如,官方普通话中的韵母“u”在湘方言中可以发音为“o”或“ie”等。
此外,湘方言韵尾较为丰富,除了官方普通话中的“n”韵尾外,还存在“ŋ”、“oŋ”、“ioŋ”等韵尾音。
三、湘方言的语音特点比较湘方言在语音特点上与官方普通话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首先,湘方言的音调系统较为复杂,与官方普通话的四声相比,湘方言有六八调之分,而且变调现象较为普遍。
其次,湘方言的语音重心较低,音节的重音位置多集中在词首或词尾。
此外,湘方言中音节的浊化现象较为突出,即浊音发音较浅,如“du”发音为“t”、“gu”发音为“k”等。
综上所述,湘方言的音韵在音位系统、音变规律以及语音特点上与官方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异。
湘方言的韵母较为丰富,声母和韵母之间存在较多的变化规律,语音特点也具有独特性。
对湘方言音韵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湘方言的语音特点以及与官方普通话的差异,也有助于方言保护与推广工作的进行。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5)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5)[ɚ]复韵母 [iA] [uA][uo][i Z] [y Z][ai] [uai][ei] [uei][ɑu][iɑu][ou] [iou]鼻韵母 [an] [iɛn] [uan] [yan][ən] [in] [uən] [yn][ɑŋ] [iɑŋ] [uɑŋ][əŋ] [iŋ] [uəŋ][uŋ] [yŋ]长沙方言语音系统包括自成音节的[m][n]在内,总共有41个韵母。
其中开口呼韵母16个,分别是[ɿ]、[ʅ]、[a]、[ə]、[o]、[ai]、[ei]、[au]、[əu]、[ən]、[an]、[oŋ]、[õ]、[ǝǝ]、[m]、[n];齐齿呼韵母共10个,分别是[i]、[ia]、[ie]、[io]、[iau]、[iəu]、[in]、[ian]、[ioŋ]、[iẽ];合口呼韵母共7个,分别是[u]、[uə]、[ua]、[uei]、[uai]、[uən]、[uan];撮口呼韵母共8个,分别是[y]、[ya]、[ye]、[yai]、[yei]、[yn]、[yan]、[yẽ]。
根据长沙方言韵母发音方法、韵母结构的差异,可以将上述韵母进行分类。
见下表:表4长沙话韵母简表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阴 [ɿ] [i] [u] [y] 续表声 [ʅ][a] [ia] [ua] [ya]韵[o] [ie] [uə] [ye][ə] [io][ai] [uai] [yai][ei] [uei] [yei][au] [iau][əu] [iəu]阳声韵 [ən] [in] [uən] [yn][an] [ian] [uan] [yan][oŋ] [ioŋ]鼻化韵[õ][ǝǝ] [iẽ] [yẽ][m][n]普通话与长沙方言在韵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有:1.数量上的差异:普通话韵母有39个,而长沙方言则有41个。
2.韵母的差异:普通话与长沙方言韵母的差异较声母之间的差异要大的多,可以分成两类(1)长沙方言有而普通话没有:[ə]“[tʂə33]遮”、[əu]“[thəu33]偷”、[õ]“[ põ55]半”、[ǝǝ]“[tʂǝǝ33]沾”、[n]“[n41]你”、[m]“[m33]姆”、[io]“[tshio55]嚼”、[iəu]“[tiəu33]丢”、[iẽ]“[phiẽ33]偏”、[uə]“[kuə24]国”、[ya]“[tɕya41]爪”、[yai]“[ɕyai33]衰”、[yei]“[tɕyei33]追”、[yẽ]“[tɕyẽ33]专”。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1)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1)摘要:湘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在湖南、广西、四川、陕西等众多省份都有分布,是分布面积较为广泛的方言之一。
湘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与普通话存在着差异,尤其以语音的差异更为显著。
文章主要从语音方面着手,以长沙方言作为湘方言的代表,分析长沙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重点是对长沙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四个部分进行描述,并且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系统进行对比,突出湘方言在语音方面的差异,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湘方言语音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长沙方言区的人们说好和用好普通话。
关键词:湘方言; 普通话; 语音系统; 语音差异 4797Studying on the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of Xiang Dialect and MandarinAbstract:Xiang dialect is one of the seven major Chinese dialects, which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Hunan,Guangxi,Sichuan and Shanxi provinces.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Xiang dialect and Mandarin in vocabulary and grammar,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in pronunciation is very obvious. By selecting Changsha dialect as the represent of Xiang dialect,the article begins from the aspect of pronunciation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 in pronunciation of Changsha dialect and mandar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itial,the final,the four tones and the modified tone of Xiang dialect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Changsha dialect and mandarin can highlight the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of the Changsha dialect. The pronunciation differences can not only help people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complexity and importance of Changshadialect, but also help people in Changsha speak well and make good use of mandarin.Key Words: Xiang Dialect;Mandarin;Phonetic System;Phonetic Differences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1一、湘方言概况 2(一)湘方言概况2(二)长沙地理人口、方言概况3二、声母的比较 4(一)普通话与长沙方言声母的差异4(二)长沙方言声母辨正5三、韵母的比较 6(一)普通话与长沙方言韵母的差异6(二)长沙方言韵母辨正9四、声调的比较 9五、变调 11结语12参考文献12致谢13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前言湘方言同其他方言相比,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根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2)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2)湖南省内的湘方言很复杂。
单从湘方言形成的原因来说就已经很繁杂。
湘方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是行政区划,二是移民。
在这两大因素中,移民又是首要原因。
湖南省的湘方言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演变过程:从春秋时期的古楚语演变为西汉的南楚语,又由于移民的因素在明清时期分化为湘语和非湘语。
湖南湘方言内部同时又有着新湘语和老湘语之分。
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是它们在古浊声母上存在的差异。
新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读不送气清音。
老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基本上仍保留了浊音。
根据湘方言各地方方言的特点,湘方言又存在着内部的分区。
关于湘方言内部分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科学、完善的变化。
原《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湘语的三片(长益片、娄邵片、吉溆片)改变为现在的五片(长益片、娄邵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州片)。
[3](二)长沙地理人口、方言概况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
长沙市的地理位置处于湖南的东部偏北,湘江的下游。
长沙市向东紧邻江西省的萍乡市,向南与湘潭和株洲两市相接,向西与娄底、益阳交界,向北与岳阳毗连。
地图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7公里。
全市总面积11 81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 938.5平方公里。
长沙市2 010年调查的总人口已经达到704万,其中户籍人口高达651万,流动人口比例较多。
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主要有回族、苗族、土家族、壮族等。
长沙市内河流纵横,主要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以及靳江河等大小河流。
整个市区地形呈东西高中间低。
主要山脉有大围山、桂芽山以及岳麓山,其中大围山是长沙辖区最高山脉,海拔1 616米。
岳麓山是长沙市区最高点,海拔仅300.8米。
全市地貌主要是以平原、丘陵为主。
长沙方言也称长沙话,属于湘方言中的新湘语,处于长益片中的长株潭小片。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3)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3)塞音不送气清 [p] [t] [k]送气清 [Ph] [th] [kh]塞擦音不送气清 [tɕ] [tʂ] [ts]送气清 [tɕh] [tʂh] [tsh]擦音清 [f] [x] [ɕ] [ʂ] [s]浊 [ʐ]鼻音浊 [m] [n]边音浊 [l]长沙方言中包括零声母在内,总共有23个声母。
这23个声母分别是[p]、[ph]、[m]、[f]、[t]、[th]、[l]、[k]、[kh]、[x]、[tɕ]、[tɕh]、[ɕ]、[ts]、[tsh]、[s]、[tʂ]、[tʂh]、[ʂ]、[ʐ]、[ȵ] [ŋ] [Ø]。
根据长沙方言声母发音方法、部位的差异,可以将上述23个声母进行分类。
见下表:表2长沙方言声母简表双唇唇齿舌尖中舌根舌面前舌面中舌尖前喉塞音不送气 [p] [t] [k] [Ø]送气 [ph] [th] [kh]塞擦音不送气 [tɕ] [tʂ] [ts]送气 [tɕh] [tʂh] [tsh]擦音清 [f] [ɕ] [ʂ] [s] [x]浊 [ʐ]鼻音 [m] [ŋ] [ȵ]边音 [l]普通话和长沙话在声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有:1.数量的不同:加上零声母,普通话声母总共是22个,长沙方言的声母则是23个。
2.[ŋ]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它并不属于声母部分,而是属于韵母部分,并且在韵母中只能充当韵尾,如“[xoŋ35]红”、“[thoŋ35]同”。
但是在长沙方言中,这个音节却是作为声母而存在的,如“[ŋa33]丫”、“[ŋa35]牙”、“[ŋa214]哑”,并不能充当韵尾。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3):。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8)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8)做前字:阳去+阴平汗[xan21] →汗衫 [xan11][san33]做后字:上声+阳去弟 [ti21] →老弟 [lau41][ti11]2.两个音节中,当入声字做后字,在阴平、阳平、入声后,调值从24变成44。
单字调变调做后字:阴平+入声级[tɕi24]→班级 [pan33][tɕi44]3.两个音节中,入声字做后字时,在上声、阴去后,调值从24变成22。
单字调变调做后字:上声+入声席[si24]→酒席 [tsiəu41][si22]4.两个音节中,入声变调只出现在偏正结构里,若是入声字出现在动宾、主谓等结构中就不产生变调。
动宾结构:消毒 [siau33][təu24] 主谓结构:骨折[ku24][tʂə24]结语普通话是全民族共同语,必须在各大方言区大力推广,这样才能适应跨地区的交流,这种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正如李如龙先生说:“由于语言接触和渗透而产生新的方言乃至形成新区方言,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9]这就强调了不同语言的接触对各自发展的重大影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作为湘方言的代表——长沙方言已经受到了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冲击,在语音系统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语音层面上。
现在越来越多长沙本地的年轻人已经在发音方面渐渐摆脱了旧式的发音习惯,朝着普通话看齐了。
当然这种趋势有利于长沙方言区的人们与其他方言区的人们进行交流,但是对于湘方言的研究工作而言却又是一种警示。
长沙方言作为湘方言的代表,已经受到了影响,这种影响也一定存在于其他地方方言之中,湘方言整体难免发生异化。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度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10]湘方言如今也逐渐由于移民等因素而产生异化,其语音系统更是首当其冲。
由此可见,湘方言的研究必须加快步伐。
湘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差异探析(8):。
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最有权力,他们同意,谁先脱下旅人的衣服,谁就是胜利者。北风先试他的力量,用力猛吹;但是风越大,那旅人将他的大衣裹得越紧;最后,北风放弃了,请太阳出来,看看他的本事。太阳很快地发出他所有的热力。不久,那旅人感受到太阳暖和的光线,便将衣服一件件脱下,最后,热得受不了了,就脱光了衣服,在路旁的河里洗澡。 北风不得不承认,到底还是太阳的本事大。
黐
粘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广东话 国语 绍菜 椰菜 芽菜 大豆芽菜 通菜 信瓜 凉瓜 蕃薯 薯仔
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多达50%以上。
大白菜 包心菜 绿豆芽 黄豆芽 空心菜 茄子 苦瓜 红薯 马铃薯、土豆
添加标题
“有点怪”的结构
添加标题
怪不得
添加标题
「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
添加标题
我先走了
添加标题
我走先
添加标题
公鸡
添加标题
「鸡公」
添加标题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粤语的变化: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添加标题
普通话
添加标题
粤语
添加标题
商店
添加标题
「士多」(store)
添加标题
沙拉
添加标题
「沙律」salad
你知道吗?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称,香港不通用)被普通话当作「打的」吸收。
03
01
02
01
添加标题
你知道吗?
02
添加标题
03
添加标题
其实“搞定”来自于粤语“搞掂”,“搞掂”传入其他地区时,“掂”字被误写成“定”字,时间一长,假的变成真的。“搞定”使用率反而高过了“搞掂”,于是,“搞定”搞定了“搞掂”。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在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各地方言在逐渐受到限制的同时,普通话在不同方言区的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长沙、上海、武汉作为中国大陆重要的省会城市,其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将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分析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
长沙方言作为湖南省的方言代表之一,在长沙市及周边地区广泛使用。
长沙方言在湖南省内具有较高的地位,通常被视为湖南文化的象征之一。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长沙方言逐渐面临普通话的冲击。
尤其是在教育和官方场合,普通话成为主要语言,长沙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但与此同时,长沙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还是十分普遍,特别是在家庭、社交和娱乐方面。
长沙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政策,鼓励人们继续传承和使用长沙方言,以保护和弘扬本地语言文化。
上海方言作为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上海方言在近几十年来面临了方言淘汰的困境。
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和移民潮的涌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上海生活和工作,而上海方言对于新移民来说具有较大的语言障碍。
因此,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人们开始使用普通话,以提高交流的效率。
虽然上海方言的使用范围有所缩小,但一些标志性的上海方言词汇在民众日常生活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上海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以推广上海方言,并鼓励公共场合使用上海方言。
武汉方言在湖北省内广泛使用,在长江中上游沿线城市起到重要的辐射作用。
武汉方言具有浓重的中原味道,同时受到了江汉平原的方言影响。
然而,与长沙、上海不同的是,武汉方言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特别是在家庭、社交和民间文化传统中。
武汉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们继续使用和传承武汉方言。
在教育领域,武汉方言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推广,部分学校开设方言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本地方言。
湖南方言和普通话
“岳阳是位于湘鄂交界处的一座中等城市,语言特点既有湘方言口音,又带有鄂语音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地方的人说什么话。
岳阳是个以移民为主的城市,因而岳阳方言并非单一方言。
岳阳话:十里不同音对岳阳方言颇有研究的岳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方平权教授在其《岳阳方言研究》一书中说:“根据辖区内方言的内部差异,可以将其分成四区。
岳阳城区和临湘路北、华容县这些紧靠长江洞庭的地带为第一区,具有西南官话的特征。
今岳阳县和临湘南部(大体以京广铁路为界)为第二区,这一区从交通地理的角度看,属于新墙河流域,其南部与湘语形成交流,东北部则受到鄂东赣语的影响,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属湘语还是赣语难以定论。
第三区包括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汨罗市东北部,这一区属汨罗江流域,为大面积山区,由于其东南北三面为赣区环绕,具有明显的赣语特征。
”由此可知,岳阳方言主要由西南官话、湘语系、鄂语系、赣语系组成。
但受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影响,在某一地域内,又会形成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方言。
正所谓“十里不同天”一样,十里之内的方言又在语音或称谓方面有所不同,有的甚至隔条田埂便语音不同。
老岳阳话原是城陵矶话以岳阳城区为例,今天老城区的语音就与过去不同。
过去,受交通条件的制约,城区人与湖北人依靠水运交往较多,受鄂语的影响也多,语音特征就多鄂语特色。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岳阳成为地级行政区,公路铁路交通更加便利,与省会长沙的交流进一步增多,受湘语的影响也就增多。
因此,城区的语音也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过去城区的语音与城陵矶的基本相近,现在却有了一定的差异,就是随着与长沙以南人口交流增多而引起的变化。
老城区市民讲的是正宗的岳阳话,即俗称的“巴陵话或巴陵腔”,其语音特点与声调与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等六个声调。
其中首尾两个字发音较高,且单元音韵母多重叠;城郊菜农讲的方言,语音介于城区人与东乡人之间;城陵矶人讲的方言,因其靠近湖北,市民多为湖北人,故其发音多带湖北腔,声调及语音与城区基本一致;铁路工人讲的是另一种话语,其语言特点受行业影响,以普通话为主,但因受所在地域影响,这种普通话又有所变调,形成岳阳地区铁路工人所特有的话语,岳阳人称之为“塑料普通话”;东乡农民进城后,仍保持其浓郁的乡土方言,且乡俗俚语较多,一听就知道是岳阳东乡人;其他外地移民讲的则是其原籍方言,如平江人、华容人、临湘人、湘阴人、长沙人、邵阳人等,讲的都是其地方方言,有的人虽来岳阳几十年,但却仍“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他们的下一辈,倒是满口的岳阳方言。
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分析
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分析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因为湖南的语言方言比较多,普通话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研究湖南人学习普通话的难度,近日专家们携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了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点。
本文对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逐一进行分析,以期帮助湖南人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首先介绍一下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难点。
第一,湖南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很大。
湖南方言的发音非常自然,重音也比较容易,而普通话的发音则比较正式,要求精确且有条理。
对湖南人来说,由于这种发音上的差异,一旦开始学习普通话发音,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第二,湖南方言存在一些语调差异,而普通话又规定了一定的语调标准,这也增加了湖南人掌握普通话语调困难。
湖南人说普通话,有时会将一句中的每个字都发出分调,从而导致发音不流畅,也就是所谓的“湖南台”专有语言。
此外,湖南人学习普通话的语法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拼音发音不准确,单字发音规律不清晰等问题。
如果湖南人还想掌握普通话,就必须熟悉普通话的语法和发音,才能熟练应用到实际对话中。
对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是本文的目的。
为了帮助湖南人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建议湖南人在学习普通话发音时,先掌握基本的音素和发音变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对话中。
其次,多听普通话中的真人登陆音频,认真学习其中的发音特点,在复习时反复练习,以熟练掌握普通话发音。
再次,多练习口语,和普通话说话的朋友一起练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还要学习普通话的语法,多看普通话的书籍和练习文章,掌握使用普通话的基本语法规则,以及普通话的复杂语法表达。
对湖南人学习普通话语音的难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鉴于许多湖南人都有学习普通话的意愿,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掌握普通话,实现普通话发音和语言表达的融洽。
湘方言调研报告
湘方言调研报告湘方言调研报告一、引言湖南省以其丰富多样的方言而闻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湘方言莫属。
湘方言是指湖南省内广泛使用的地方语言,其包含了湘潭话、长沙话等多种语言变体。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湘方言的发展状况、使用范围及特点,并探究湘方言对地区文化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湖南省内的乡村、城市以及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邀请部分方言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 方言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湘方言在湖南省内仍然广泛使用。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方言仍然是人们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城市地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普通话的普及度逐渐提高,方言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2. 方言使用范围湘方言目前主要在湖南省内使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老年人之间普遍使用。
然而,在城市地区和年轻一代中,方言的使用范围有所局限。
3. 方言特点湘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语音方面,湘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大,常常被外地人所不熟悉。
同时,湘方言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多样,一些特殊的词汇只在湘方言中存在。
而在语法方面,湘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疑问句的结构以及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方式都有变化。
四、访谈结果我们采访了几位方言专家,得出以下结论:1. 方言文化的保护对于湘方言的保护,专家们普遍认为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建议可以通过开设方言课程、组织方言比赛等方式,鼓励年轻一代对方言的学习和传承。
2. 方言与地区文化的关系方言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方言可以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传承地方文化,并且能够促进地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了湘方言的使用状况和特点,并认识到方言在保护和传承地区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湘方言和传承地方文化,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方言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同时利用方言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湘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
湘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湖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湘方言作为湖南的地方语言,在当地人之间广泛使用。
然而,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使用,湘方言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对湘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
一、语音对比湘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首先是声母的差异。
湘方言中的声母较多,有/w/、/l/、/j/等,而普通话中较少,只有/l/和/j/。
其次是韵母的差异。
湘方言中的韵母较复杂,有/i/、/e/、/a/、/o/等多种,而普通话的韵母较为简单,只有/i/、/u/、/ü/等几个。
此外,湘方言的语音韵律较为上下起伏,音调变化较大,而普通话则相对平稳。
二、词汇对比湘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是日常用语的差异。
湘方言中有很多特色词汇,如“嘢”代表事情、“咯嘞”代表了解等,普通话则几乎没有相应的词汇。
其次是食品名称的差异。
湘方言中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很多特色菜品的名称,如“剁椒鱼头”、“口味虾”等,而在普通话中这些名称并不常使用。
此外,湘方言还有很多地域特色的词汇,如地名、人名等,这些在普通话中通常并未涉及。
三、语法对比湘方言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首先是词序的差异。
湘方言的词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而普通话的词序较为固定,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其次是动词的使用差异。
湘方言中的动词较多,常常用于表达动作的状态和过程,而普通话则更注重动作的结果和完成。
此外,湘方言的否定表达方式也与普通话不同,常使用“不是”来表达否定,而普通话则使用“不”。
四、语言意义对比湘方言和普通话在表达意义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湘方言比普通话更加细腻、形象生动,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感受。
而普通话则更加规范、抽象,用于正式场合和交流中更加广泛。
因此,在一些非正式的交流场合,如家庭、朋友之间的对话中,湘方言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交流需求。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以长沙、上海、武汉为背景引言:方言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本文以长沙、上海和武汉三个城市为例,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方言在长沙、上海和武汉的现状方言作为当地语言,一直以来在长沙、上海和武汉占据重要地位。
长沙方言在湖南省内广泛使用,上海方言则在上海市和周边地区流行,而武汉方言则在湖北省内得到广泛运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普通话逐渐成为跨区域沟通的工具,方言的使用范围相对缩小。
二、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受阻普通话的推广是中国语言政策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国民语言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国家层面对普通话的推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包括设立普通话考试和培训机构等。
长期以来,普通话在教育、媒体、政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成功。
然而,普通话的推广也对方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方言的使用频率下降。
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随着方言受到冲击,一些地方的方言爱好者和研究者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方言课程、举办方言比赛等活动,以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长沙、上海和武汉都有一些方言爱好者组织,通过举办讲座、辩论会和演出等形式,引起社会对方言保护的关注。
这些积极的行动为方言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方言与地方特色的维系方言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地方特色。
长沙方言具有湖南地区自豪感的象征,上海方言则展示了上海独特的城市风貌,武汉方言则是湖北地区人们沟通的纽带。
方言的维系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使得每个地方都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
五、方言与普通话的平衡方言和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方言是人们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话则作为全国通用语言,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湘方言与现代汉语语法特征的不同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 汉语语法最明显的特点是形态变化很少;2 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综复杂,不像印欧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对应那样整齐简单。
3 汉语中的复合词、词组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还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素多为单音节等,也是比较明显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它们都处在定语、状语、补语的后面,口语中三个de没有区别。
现代汉语的补语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它通常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这些补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后于谓语核心表述的行为。
语言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入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即,现代汉语中,若干谓词的排列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汉语中最为普遍的语法手段是:语序、虚词。
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它通常用来表示“主谓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等。
语序不同,不仅语法意义不同,命题意义也不相同。
一方面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语序在一定条件下又表现出灵活性。
这些条件主要是:话题化、附着义的存在句、数量分配句。
一般来说,在语序的灵活性方面,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语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对语用意义的表达,由语用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一语序。
虚词作为重要的语法手段主要是:助词、介词、连词、副词。
助词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助词“的”、“得”。
使用还是不使用结构助词,通常表现不同的语法关系。
介词在汉语中的作用通常是用来表示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各种角色关系。
湘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三维度比较研究
湘方言与国家通用语言三维度比较研究冯传书【摘要】Promoting Chinese Mandarin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policy of our country. Hunan is a key area for practicing this policy in China. Chinese Mandarin should be promot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of dialects. We nee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rrect those that are easy to make mistakes. The difficulty in promoting Mandarin in Hunan province is to overcome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dialect and Mandarin. It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ince each dimension has its own specific content, mandarin learners need to carefully understand and think about improving studying efficiency.%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湖南是全国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点地区.推广普通话,要从方言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方言中容易犯错的地方.湖南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难点就是克服湘方言和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它包括语音、语汇和语法三个维度.每个维度又有其具体的内容,需要学习者细心体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9(048)001【总页数】7页(P110-116)【关键词】湘方言;国家通用语言;三维度比较【作者】冯传书【作者单位】湖南省语言文字培训中心, 湖南长沙 410016【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汉语方言分布地域广,语言分歧大,方言之间交际沟通困难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方言之所以可以说是湘方言中的集大成者,除了因为具有诸多湘方言的鲜明特点之外,还因为极早的年代便深受瞩目,在清末之时便有诸多研究这门方言的著作公布于世,如清同治6年修订的《长沙县志》便是其中表率。
2、长沙话语音
1).声调。除轻声外,共有六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6个声调。例如:朱、渠、主、注、住、菊六个字在长沙方言中发音相同,而音调则分别对应着上述的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六个声调。
长沙市是湖南省会。长沙市的地理位置处于湖南的东部偏北,湘江的下游。长沙市向东紧邻江西省的萍乡市,向南与湘潭和株洲两市相接,向西与娄底、益阳交界,向北与岳阳毗连。长沙市2015年总人口已达743万,其中户籍人口高达680万,流动人口比例较高且少数民族人口不多。长沙市内河流纵横,主要有湘江、浏阳河、捞刀河以及靳江河等大小河流。全市地貌主要是以平原、丘陵为主。
二、语音方面的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众所周知,湖南省的湘方言经过不断科学、完善的变化演绎,分成不同片区,不同片区方言内部存在着差异。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差别是它们在古浊声母上存在的差异。老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基本上仍保留了浊音。新湘语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读不送气清音。
(一)、长沙方言与普通话发音总体上的主要区别
1、长沙地理、人口、方言概况
2).发音。首先,长沙话中声母有23个,韵母有41个,都多于普通话(普通话中分别为22个和39个)。第二,长沙话没有北方话中普遍存在的儿化音。第三,长沙话保留了入声,这是古汉语的一个明显特色之一。而入声在北方话里已基本上消失。
3、与普通话发音的主要区别
1).发音短:相较于普通话的发音长沙话吐字发音要少半个音拍,这就造成了湖南人讲话语速都比较快,从而给人一种“直言善辩”的雄辩之感。
2).音调比较平:长沙话音调较普通话要低半个音阶,从而音调平直没有普通话那般抑扬顿挫之感。
3).没有绕舌音:zh, ch,sh全部都不发h的音,读成z, c,s,r后面接a,e,u时,r往往读成y,如:“然(ran)后”读成“原(yuan)后”,“热(re)水”读成“越(yue)水”。但如果r后面接的i,o时,r往往要读成l,如:“生日(ri)”读成“生力(li)”,“狗肉(rou)”读成“狗六(liu)”。但有一个特例,当zh,ch,sh后面接u时,zh,ch,sh分别读成j,q,x。如:“珠海”读成“居(ju)海”,“蠢(chun)猪(zhu)”读成“qun居(ju)”,。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的需要。在全国全力推广普通话情况下,湘方言正处于四面夹击,湘东局部地区有赣方言土居,西南地区有官话渗透,加之浊音渐趋清化,新湘语跟西南官话互相交融,湘方言有在夹缝中求生存之状态,许多地方的家乡话已逐步被普通话同化,但作为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湘方言,不应随之消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一代的社会责任。
一、前 言
湘方言(也叫湘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是湖南省众多方言中特点最鲜明、代表性最强的一种,而其中又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最。湘方言的起源可追溯至西汉,当时的南楚方言被视作湘方言的由来之处。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移民对湘方言的最终形成影响重大。五代以前北方南下的牧民及之后沿海地区内迁的民众是推动湘方言形成的主要力量。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弘扬湖湘传统文化的需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湘方言区域文化与湖南当地主流媒体结合日益紧密。这一结合帮助“四面楚歌”中的湘方言“杀出一条血路”。借助现代媒体传播,更多的人在娱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湖南方言,了解湖南人文。这有助于提升湘方言的影响力,也可以促进湘方言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和普通话形成良性友好的循环。同时随着党和政府对湖湘传统文化采取更多恰当而关键的保护措施,以湘方言为代表的湖湘文化焕发勃勃生机。
4).h,n的发音规则:在长沙话中,声母h后面接u时,h要读成f,h后接a, e,o时仍然读成h,而声母n一律读成l,如:“湖(hu)南(nan)”读成“符(fu)蓝(lan)”。
5).没有后鼻音:韵母为-ng全部读成-n,没有后鼻音节g,如:“方(fang)便”读成“翻(fan)便”,“欢(huan)迎(ying)”读成“番(fan)银(yin)”。
开展湘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是保护和传承湖湘文化遗产的需要。湖南的人文历史、地理气候、风土民俗、经济文化以及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在湘方言中都有所体现,尤其在词汇中体现突出。如人文历史在湘方言中体现:如扬雄《方言》卷一有云:“谩台,胁阋,惧也。燕代之间曰谩台,齐楚之间曰胁阋。宋卫之间凡怒而噎噫谓之胁阋,南楚江湘之间谓之啴咺。”又如地理气候在湘方言中体现:如湖南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段,四季分明,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这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文化,一批与“水”这个语素相关的词语应运而生。以长沙话为例,次货,假货称为“水货”,作风不正派的男人被称为“水佬倌”,肤色也叫做“水色”,在长沙,赞叹姑娘面色红润,就会说她“水色子真好”。这些词语推而广之,流传到湖南各地。
6).on,ong,eng全部读成en:长沙话中基本没有on及ong的发音形式,全部读成en,很多时候,如:“中(zhong)国”读成“zen国”。
7).e读成o:e在与声母是h,j,q,x相连时读成o,比如:“喝(he)水”读成“ho水”;“黄(huang)河(he)”读成“凡(fan)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