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

合集下载

【古诗词】使至塞上翻译全文及思想感情

【古诗词】使至塞上翻译全文及思想感情

【古诗词】使至塞上翻译全文及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
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
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使至塞上》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
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
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
定的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注释和赏析

【导语】《使⾄塞上》是唐代诗⼈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途中所作的⼀⾸纪⾏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王维的《使⾄塞上》,欢迎阅读! 《使⾄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注】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尽黄河上落⽇浑圆。

①单车:⼀辆车,车辆少,这⾥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②属国:有⼏种解释:⼀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存其国号者。

⼆指官名,唐⼈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

③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喻。

④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这⾥是指⼤雁北飞。

胡天:胡⼈的领空。

这⾥是指唐军占领的北⽅地⽅。

⑤⼤漠:⼤沙漠,此处⼤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云塞外多旋风。

⼜: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的平安⽕。

⑥长河:指流经凉州(今⽢肃武威)以北沙漠的⼀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河。

⑦萧关:古关名,⼜名陇⼭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⑧都护:这⾥指前敌统帅。

燕然:燕然⼭,即今蒙古国杭爱⼭。

【赏析】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两句,是对⼤漠⼣阳景⾊的描写,写诗⼈进⼊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开阔,意境雄浑,⼗分⽣动传神,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奇句。

⾃古以来,边疆沙漠浩瀚⽆边,是最为⼴袤⽆垠的⼀⽚⼟地,所以诗⼈下了⼀个“⼤”字,钝⽽真。

边塞⼀⽚死寂,荒⽆⼈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所以烽⽕台燃起的那⼀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荒凉⼤漠,只⼀道浓烟,所以诗⼈称之“孤烟”。

⼀个“孤”字写出了景物单调的特点,⼜衬托出边塞将⼠的孤独⽆依。

紧接⼀个“直”字,⼜表现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就像将⼠们守护边关保家卫国的决⼼⼀样,耿直⽆⼆。

沙漠上环境恶劣,⼨草不⽣,没有⼭峦林⽊,那横贯沙漠的⼤河,就⾮⽤⼀个“长”字不能表达。

《使至塞上》全诗

《使至塞上》全诗

《使至塞上》全诗
使至塞上风景凄迷,黄河一线抒怀思绪。

无尽戈壁苍茫苦冷,烽烟四起生离愁。

马蹄声碎草木摇,万里边疆古道遥。

奔波征战踏尘土,忠诚壮志留乡愁。

大漠孤烟落日斜,胡笳吟响战旗嗨。

长城凭栏望父母,望妻儿,泪水滴。

边疆重任悲壮志,英雄豪杰战巍巍。

使命在肩困难险,破晓山河护家国。

诱敌深入破虏心,辗转艰险有过人。

踏风逐光边烽火,挺身草原卫中华。

刀光剑影映腥红,胆识英勇饱忠诚。

虽身在塞,心系天下,激昂誓要守边疆。

马革裹尸还故里,负尽吉凶了辛酸。

战鼓擂动吹号角,人丁损失毋逾限。

曾经辉煌的雄风再现,皇图霸业当谁继?边疆强大,国家兴旺,载入历史亘古传。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译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译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使之塞上》诗歌赏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故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岀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岀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赏析:(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点題,交代地点及事由。

“単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间将±.。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岀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頷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眼转岀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岀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不妨想象一下:“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単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苍茫得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长“字便自然用上作者心头;而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

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注释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注释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注释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使至塞上》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使至塞上》翻译、主题思想

《使至塞上》翻译、主题思想

《使至塞上》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
【原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作者】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主旨】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导语】王维是盛唐诗坛的一个重要诗人。

他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擅长写田园山水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这首《使至塞上》正是他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的大意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简析】1。

首句写出使的原因。

“单车”,即一车之车,指一人之车,不是一乘之车。

“欲问边”,点明题目。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多步行,所以说“欲问边”。

此句写独自一人向前线进发,目的是想探听一下那里的战事消息。

2。

次句描绘出使途中的景物。

征蓬出汉塞,意谓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塞外。

“出”字有两重意思:一是说蓬草离开了汉地,孤单地飘出了汉塞;二是说蓬草的根系长着大大小小的毛球,随风飞转,越来越远,飞到了边塞外面。

一个“出”字,就突出了离乡背井,词语中也充满了蓬草离根,飘飘何所之感。

“归雁入胡天”,即“归雁出塞”。

“归”字点出了秋天景象。

汉雁向北,而胡雁却向南飞,说明天气已经由凉变冷,已经到了深秋时节。

诗的后二句,集中写将士的英勇壮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说边塞广袤沙漠中,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直上云霄。

这个景象有几层意思:其一,写将士戍边时的艰苦生活。

“大漠”,边境上空旷荒凉的地方。

“孤烟”,表示这里没有别的烟,突出了烽火的特点。

沙漠上烽火台燃起的烟直上云霄,就给人造成了一种空旷荒凉的气氛,突出戍卒的辛苦生活。

其二,写将士戍边时的思想活动。

“孤烟”一词历来解释为“极言其烟之盛”。

但如果联系下文,则会觉得作者写的并非眼前之景,而是戍卒心中之情。

“直”字表现了将士们的豪情,他们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这首诗写将军领兵作战,气势雄伟,又有几分苍凉悲壮。

“萧关逢候骑”以下四句,记将军此次出使途中,除了与“候骑”交错而过外,还在萧关碰到侦察骑兵。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候骑:一作“候吏”。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旳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旳塞外奇特壮丽旳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旳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旳“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旳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旳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旳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旳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旳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旳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旳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旳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旳深切旳感受。诗人把自己旳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旳自然景象旳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旳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旳艺术境界。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中,他的诗篇《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被誉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为:“孤单的车子想问寻边路,属国为了领地攻打过居延。

慷慨激昂的边疆人儿越过了汉长城,返程的候鸟想要飞回辽阔的草原。

大漠中孤烟直升,长河边落日圆满。

刚进萧关,迎面遇到了护边将军。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单车”的身份出现,想要寻边界来看看边疆的壮丽山川。

他驾着一辆车,探寻着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属国攻打了居延,令胜利的边疆人儿身心俱疲,他们看着这位诗人驾着车子离去,知道自己的任务也许已经完成了。

诗人用“征蓬”这个词来形容边疆人儿,在这样一个辽阔而险恶的领地中,他们孤身一人却勇往直前,以生命为代价保卫着家园。

而“候鸟”则是这片土地上另一种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春天离开祖国,到了秋天则回归草原,为了生存却不知疲惫。

在大漠中孤烟直升的场景,表现了这片土地幽静而寂寞,又有着烟火的气息。

长河边上的落日,圆满而富有诗意,表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而宁静。

诗人用“萧关”来象征着北方的战争之地,护边将军则是保卫这片领土的战士。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前方的敌人和后方的不安全,却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古代边疆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王维始终强调诗的别样韵味和别样情感的探索。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译文及注释篇一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使至塞上》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书下注释、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2欲问边○3,属国○4过居延○5。

征蓬○6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7直,长河○8落日圆。

萧关○9逢候骑○10,都护○11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单车”也许并非真的单人单车,这样写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实是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要走多远呢?“属国过居延”,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

“属国”,是诗人自称;实际诗人并不需经过居延,这样写,也是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前两联还是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不妨想象一下,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是多么醒目。

“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长”字便自然涌上作者心头;而那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更衬托出大漠之苍茫。

这里的“圆”字与前面的“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其代表作品《使至塞上》是一首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细腻之感的山水田园诗。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使至塞上》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轻柔的绿草被微风轻轻吹动,船上的桅杆在黑夜中孤独地摇晃。

繁星闪耀在广阔的平原上,明月涌动着大江的波澜。

文名虽有辉煌,官衔亦应当就此告别疾病。

飘飘欲飞的沙鸥,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江南平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出使边疆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以轻柔雅致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神秘美丽的画面:宁静的草地,孤独的船只,繁星飞舞,明月流淌。

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令人陶醉。

这也是王维手法的独特之处,他以山水田园的形式,将自然景致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在诗歌中显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诗其实也隐含着作者的时空感知。

王维以“使至塞上”之身份赴精神和身体皆处于“边界”的区域,此化境不仅於解释王维对当时时代的置身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身心处于相互边界的状态”的关注。

初唐时期正值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官员笃信儒家思想之下大力推崇“文人雅士”的地位。

而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思潮中,这类才子被定义成一位追寻道路的“隐逸者”;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与意象中,“使至塞上”的身份又默默地酝酿着王维独特的自省之情。

总之,《使至塞上》体现了王维的观念艺术思想,以自然为基础,抒情为主旨,对人性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阅读这首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自然之美与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与和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赏析【作者简介】(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诘,号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诘之诗,诗中有画;观诘之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全》(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君主编《中国历代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诗人自喻。

⑨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使至塞上》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

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的《使至塞上》诗歌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简介《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翻译/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同时又是一位边塞诗人,《使至塞上》便是其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古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使至塞上》原文: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问侯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是王维《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历来受人推崇。

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但这两句诗到底好在何处,妙在哪里?历来学者众说纷纭。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在《唐诗鉴赏辞典》里这样解读: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但笔者还是一头雾水,总觉得以上注解不够透彻明晰。

朱光潜说“读者的阅读是审美的填空,也是一种创作”。

一首名诗有多解实属正常。

每个人的人生体验与学识修养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使至塞上》翻译

《使至塞上》翻译

《使至塞上》翻译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边塞之地所见所感。

以下是对《使至塞上》的翻译:
赤日炎炎似火烧,
白云凝结见烟飘。

人事有无俱成幻,
江山纷乱数变妖。

空山寂寞琴声起,
冷雁无群飞霜雪。

独立茫茫古战场,
骨肉凋零唯战血。

夜夜边烽燧与星,
文君身受恶战声。

冰山众生且戎伤,
飞将阵亡替神行。

忍听胡笳凛冽调,
化作汉兵卷残霄。

天外东风吹塞草,
远山连绵赛锦绣。

千里归心是空灵,
战马横空如骊青。

辽人背后我兕挺,
遥知胜败已无声。

黄河西来无尽境,
仁者长存心地广。

血与忠诚保家国,
使君愿作上将郎。

上述是对《使至塞上》的翻译,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新课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 人(今山西祁县)。他一生写了大量的 山水田园诗,他的画画的也好,所以苏
轼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
孟”。著有《王右丞集》。
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
使至塞上
王维
读懂诗意
读懂诗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读懂诗意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本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 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 天涯的悲壮与孤独情怀。
精读赏析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 来叙事写景?
精读赏析
2.“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 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精读赏析
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 字为什么用得好。
2、这两句传神地刻画了奇特壮 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 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精读赏析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 角度,进行赏析。
精读赏析
这两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诗的画面感。首 先,他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 ,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 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他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一望无际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 用简约的线条勾画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 作品。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 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 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 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精读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其 “诗中有画”的特点。
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具有图画美。
课堂小结阳 大漠无边、长河奔流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 圆的是落日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 、
白烟一缕、河水闪闪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 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 北边塞的居延。(写自己进 入边塞)
读懂诗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蓬草一样随风而去,又 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景中传达出内心幽微难言的 孤独、郁愤之情。
读懂诗意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沙漠上升起一缕白 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黄昏橘红色的夕阳,静静居于 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黄河之水。奇特壮美的边塞 风光如在目前。
精读赏析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 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 出两个字来。”
1、一个“圆”字,一个“直”字,用的逼真传神。“直”字 使“孤烟”显得单纯简净;“圆”字使苍茫的落日给人亲切温 暖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