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习题及答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案:1、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正确答案是: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都是比喻,征蓬、归雁喻指自己受命出使。
B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形容莲叶新鲜碧绿。
),这句诗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莲叶”比作“田田”,意思是莲叶新鲜碧绿。
A这句诗是“海上生明月”意思是“海上升起一轮明月”,C这句诗是“秋风萧瑟”意思是“秋天的风萧瑟”,D这句诗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思是“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这句诗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所以只有B 与题干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
故选B。
一、文学常识1、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作家、作品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子。
他的诗篇佳句甚多,如《送元二使安西》、《观猎》、《使至塞上》等诗都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他和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
二、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解释词语意思。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②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③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④属国:我国古时的一种官制,大的封地称都督府,小的称州郡。
这里“属国”实指边疆之国。
⑤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就暗指了远行的“蓬人”。
⑥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也是暗写“远人”。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使至塞上》附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6分,每小题2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C【解析】颈联描写塞外奇特壮美的景色,抒发豪迈雄壮之感。
1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诗题。
B.颔联运用了对偶手法,以实景写作者行踪。
C.颈联写景很能代表盛唐边塞诗的特有气象。
D.尾联揭示了诗人此行路途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B【解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对偶手法分析正确;但诗人写的不是实景,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振翮北飞的“归雁”、随风而去的飞蓬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并不是实写大雁和蓬草。
20.下面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2分)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D【解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秦岭”和“蓝关”不是指的边塞,而是诗人被前往潮州途经的地方。
部编版语文古诗《使至塞上》赏析(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古诗《使至塞上》赏析(含答案)使至塞上王维.唐体裁:五言律诗题材:边塞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诗佛”之称。
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运用典故燕然勒功,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胜利。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交代了出使边塞的目的(慰问边疆的将士)和经过的地点,为下文写景做铺垫。
同时“单车”二字暗示了作者此次出塞是受到了朝廷的排挤。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运用比喻,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幽微难言的心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炼字:“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孤寂情绪。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叙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赞美将士的爱国精神。
中心: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幽微难言的心情。
1. 《使至塞上》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王维《使至塞上》诗中最能鲜明地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年间,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
(2分)2、古诗中多用征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中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
(2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4分)参考答案1、春天2、激情和抑郁3、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也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相关试题】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使至塞上》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⅛7¾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 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 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 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 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 一轮乂红乂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黃昏图!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 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大漠孤烟直,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2 分) 16.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答案】15.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是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 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皿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 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湖北省鄂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 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 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使至塞上》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使至塞上》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赏析简答题: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
精品 《使至塞上》赏析题及答案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理解选择:1. 【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5.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1三、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6-7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案:7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8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与“圆”既在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一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在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全下面的空格。
13.王维作完此诗后,希望友人称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请简要分析王维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的原因。
【答案】12.抑郁、苦闷赞叹、释然13.示例:诗人用几笔雄健粗放的线条,不仅勾勒出塞外沙漠上无边的壮丽景色,也有力地表达了对此景色的强烈赞叹,还将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色描绘之中,所以他希望友人称赞这一联。
【解析】12.本题考查情感分析。
结合“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可知本诗首联诗人写自己轻车简从出使遥远的边关,表达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与失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随风而去的“征蓬”和振翅北上的“归雁”,流露出自己被排挤的抑郁和远离家乡漂泊异地的苦闷。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由此,诗人看到大漠风光时的心情由孤独抑郁转为开阔豁达。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从侧面反映了戍边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情绪由此高涨,赞叹将士们以身为国的热情,也将个人失意的情绪消散在雄浑的景象中。
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古诗词《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

古诗词《使至塞上》阅读及答案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写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用动词“问”“过”“出”“人”“__________①__________”,写出诗人出使的行踪。
言事中又有写景,颔联借“征蓬”和“归雁”传达出诗人__________②__________的内心感受,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绘塞外风光,个人的情绪在__________③__________的景象中已然消散,情感也随之升华。
(3 分)2.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烘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
B.颔联写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3.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4.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与画线诗句都勾勒出了大漠图景,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大漠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答:_____________答案:(二)古诗阅读(共5分)1.答案:①逢②孤独飘零③苍茫壮阔2.A3. 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评分标准:(2分)写出特点1分;语句通顺1分。
《使至塞上》王维 阅读鉴赏题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答:运用对仗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画面意境雄浑,色调壮美。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

《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使至塞上》阅读理解及答案「篇一」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分)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燕然”二字。
3.“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4.(略)5.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6.如: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壮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7.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使至塞上》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本诗画线句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都选用“燕然”的地名典故,其在诗句中的含义有何不同?
【答案】本诗中,“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写出战争的残酷和“都护”的艰辛。
《渔家傲》中,词人用“燕然”典故,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
两诗都抒发作者对守边将士的赞叹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典故的作用。
“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地刻石记功。
结合“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这里的“燕然”是“都护”作战的地点,此时的“都护”亲自上战场参与作战,侧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都护”的艰辛,也表达了作者对“都护”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借“燕然未勒”交代不能归家的原因,同时表明功业未成之遗憾,委婉曲折的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守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2020福建中考《使至塞上》鉴赏练习(带答案)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表达了诗人孤“使”的意思是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飘飞的蓬草。
(2分)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4.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分)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5.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1分)(意思对即可)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1分)②美的具体表现:(2分)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1分)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2分)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1分)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2分)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1分)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2分)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1分)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篇一」三、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6-7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案:7答案.D(“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8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答案「篇二」【原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问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请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个字)(3分)【参考答案】(1)修辞方法:对偶、比喻。
(答对一个得0.5分,答对两个得1分)表达效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抑郁的心情。
(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2)(3分)画面描述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浩瀚的大漠之上,是一片漫无边际的'黄沙。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作者】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名句赏析】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原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阅读训练】:一: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⑴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⑴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⑴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⑴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⑴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7.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的感情。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二:(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至塞上》赏析习题及答案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作者】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主旨】
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名句赏析】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
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汉塞,归雁入胡天。
3、由范仲淹《渔家傲》中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使人联想诗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
5、《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选择题: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解析】B “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解析】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3、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解析】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
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解析】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解析】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6、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
“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含领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
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
“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解析】B.有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
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翩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既叙事有写景”说法错误。
都是虚写。
三、赏析简答题:
4、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