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 苏教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看图列乘法算式。
2、出示旋转木马图,提出问题: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我们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4排小棒,分别是3、3、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小棒的出现使数学由具体人到符号化的一种过渡。
)。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乘加、乘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参加比赛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6页至47页的“乘加、乘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以及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这样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接着,我会讲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对于乘加,我会讲解“2个3是多少?”的算式,让学生们明白乘加的运算方法。
对于乘减,我会讲解“5减2等于几?”的算式,让学生们明白乘减的运算方法。
然后,我会进行随堂练习,给学生们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让他们进行计算并回答。
例如,“4乘以3加2等于几?”和“6减3乘以2等于几?”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乘加和乘减的运算符号和公式,例如:乘加:3 × 2 + 2 = 8乘减:5 3 × 2 = 5 6 = 1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的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请问一共有几个种子?2. 小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糖果?答案:1. 4 × 3 = 122. 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例如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些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解释它们的运算方法。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数学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乘法运算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
同时,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较慢,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加、乘减的教学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练习题:准备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和小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动物园,有3个猴子和2只小鸟,问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
然后展示另一个情境,如水果店,苹果每斤3元,买了2斤,问一共需要多少钱?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乘法口诀。
2.掌握如何通过乘法计算两个数的积。
3.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乘法口诀的记忆。
2.如何进行乘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1.通过乘法进行问题求解。
2.乘法运算的概念与技能。
四、课前准备1.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
2.教具:计算器、实物(米、饼干等)。
3.教学方法:板书、讲解、问答、游戏。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乘法的基本概念,通过问答方式询问学生们对乘法的了解情况,看看有哪些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然后列出几个乘法式子,让学生口算计算。
2.讲解(20分钟)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展示,介绍乘法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在解释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乘法运算就是把两个因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过程。
3.练习(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各组设计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既可加也可乘。
例如:一袋糖果里有5颗,如果买了2袋,一共有几颗糖果?大约一包糖需要2元,如果我要买7包,需要多少元?每组展示出来,由其他组的同学们通过乘法来解决问题。
4.巩固(20分钟)设计几个乘法口诀的游戏,由老师先演示一个口诀,学生们跟着念一遍,然后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记忆。
5.作业(10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能够手算10以内的小数的乘法,并编写2个题目,用乘法求解。
同时要求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两数字之间的乘法关系。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概念,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够通过乘法计算两个数字的积。
同时也了解了乘法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场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2023秋)
此外,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乘加乘减的概念还不够熟悉。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乘加乘减的基本概念。乘加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加法运算;乘减是指先进行乘法运算,然后进行减法运算。它们是乘法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小明有3个玩具,他每个玩具又能增加2个零件,我们就可以用乘加运算来计算他一共有多少个零件。这个案例展示了乘加乘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乘加、乘减运算的顺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举例:在计算3×2+2时,要让学生先计算乘法部分,再进行加法运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应用,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和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例题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教学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教具、实物等。
学具:练习本、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乘加、乘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进行计算。
如“小明有2个苹果,每个苹果有3个种子,一共有几个种子?”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教案)第三单元 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题意选用正确的运算法则,解决乘加和乘减混合的问题。
2.能够通过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灵活运用乘加和乘减的知识进行求解。
3.能够通过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提高彼此的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解决乘加、乘减混合的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区分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法则,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2.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运算方式。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一个长方形,上面标有“2×3+2”,另一张是一个正方形,上面标有“3×2-2”。
询问学生两张图片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确定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向学生介绍如何解决乘加、乘减混合的问题。
2.学生探究教师出示两个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运算法则进行解题:1)一个班有2个学生,每个学生带了3个苹果,老师又买了2个苹果,问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一个广场有3个正方形草坪,每个草坪边长为2米,现在把其中一个草坪的一条边上的2米铁丝去掉,那么现在这个草坪的边长是多少?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讨论、交流,寻找方法并解决问题,然后展示出来。
3.巩固练习教师出示若干道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题,完成教师的指定任务。
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4.知识拓展根据学生对乘加、乘减的掌握程度,可以带着学生进一步探讨乘法和加减法的关系,并展示简单的乘法加减混合的算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累积足够的经验。
2.通过班级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等考核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流、学习,互相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质量。
六、教学反思1.设计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尽可能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乘加、乘减》 |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4《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掌握加减法口算;2.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3.能够将乘法运用于加减法中。
二、教学重点1.乘法的概念;2.将乘法运用于加减法中。
三、教学难点1.将乘法运用于加减法中的思维转换。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2.问答法;3.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组加减法,如:3 + 4 - 2 = ?,并引导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求解。
之后,教师再出示一组加减法,如:3 × 2 + 4 = ?,并引出乘法的概念。
2. 讲解乘法教师用物品模型、图形模型等教具,向学生讲解乘法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乘法,如:2 × 3 = 6。
3. 练习乘法(1)教师出示一组算式,如:3 × 4、2 × 5、4 × 3等,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求解。
(2)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如:一排有5个蓝色小球,每个小球上面有3个红色小球。
让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球。
4. 将乘法运用于加减法中教师出示一组加减法,如:2 + 3 × 4 = ?,教师引导学生先计算乘法,再进行加减运算。
5. 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几道课后习题,如:用3个3来表示9;一个2元的冰激凌要卖出5份,卖出去后一共要收多少钱等。
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了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能够互相借鉴、交流,提高了教学效果。
整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乘法的概念。
此外,在教学策略方面,采用问答法和演示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教案(学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加、乘减》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单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乘减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乘加、乘减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的规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乘加、乘减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课件。
2.实物:准备相关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如小猴子和熊猫分水果。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呈现(10分钟)展示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如小猴子摘了3个桃子,每个桃子分给2只小鸟,一共分给了几只小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用玩具或者水果进行实际的乘加、乘减操作。
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乘加、乘减的规律。
4. 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乘加、乘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乘加和乘减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乘加和乘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乘加和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加和乘减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运用乘加和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乘加和乘减的运算乐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素材:生活情境图片、数学游戏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图片中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一共有几个水果?引导学生用乘加和乘减的方法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乘加和乘减的算式,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乘加和乘减的规律。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案 (1)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主要讲述了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的几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乘除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乘加、乘减运算,还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实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的几倍。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运算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一个数的几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口诀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包括乘法口诀、实际问题等。
2.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例如:小华买了一些苹果,每组3个,共买了4组,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呈现(10分钟)1.呈现乘法口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
2.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如:2个3是多少?3个2是多少?3.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如何运用乘法口诀求一个数的几倍。
例如:3乘以4是多少?4乘以3是多少?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一个数的几倍。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磁性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乘加、乘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2)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计算,加深对乘加、乘减算式的理解。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提高计算正确率。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道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乘加、乘减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
2. 提高练习:完成一道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法则,计算正确率较高。
2. 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辅助教学,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较好。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4乘加、乘减》word教案 (3)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乘加、乘减施教日期: 年 月 日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课 题乘加 乘减教学内容 二(上)第11~12页的内容共几课时课型新 授第几课时3教 学 目 标 1.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
2.初步体会到利用乘加、乘减可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3.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 学 重 难 点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计算的步骤,先算乘。
教学难点:让学生领悟应该先算乘法,对乘减的算式的运算方法可从乘加中类推出来。
教 学 资 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并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的乘法口诀,利用乘加、乘减的计算,可以很快找到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小棒。
预 习 设 计看图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 ○○○ ○○○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5分钟)指明学生上台表演(每2人一组,共4组;每4人一组,共3组;分别算算有多少人)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5分钟)学生观察每盘的苹果个数。
交流:(1)把每盘里苹果的个数加起来就可以了(3+3+3+2);(2)先把3个3个相加再加2个。
(3×3+2)。
学生读一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盘也看成有3个苹果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学生读一读算式并取名乘减。
试一试:3×4-2(学生尝试练习,集体交流)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板块一】师:听说我们班表演特棒,我们一起学小兔跳,好吗?师:刚才小朋友表演得真好,小脑筋也转得真快!。
【板块二】师:老师今天带来一些苹果也想请小朋友算一算(依次拿出盘装苹果)讨论: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像3×3+2这样的算式既有乘号又有加号,我们把它取名——乘加,计算乘加时,该怎样算呢?师: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追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怎样读?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这道题应先算什么?师:通过刚才观察、交流,我们知道乘加与乘减算式,应先算什么?【板块三】追问:为什么(1)用乘法,(2)用乘加呢?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2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加、乘减算式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算式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计数器、小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乘加、乘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乘加、乘减算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乘加、乘减算式,让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算式中的数量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乘加、乘减算式,让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批改,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4. 应用拓展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加、乘减算式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乘加、乘减算式的应用。
3. 乘加、乘减算式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乘加、乘减算式,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4 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4 乘加、乘减-苏教版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所给的乘法算式进行乘加、乘减运算,得到正确的运算结果;
2.能够通过练习乘加、乘减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3.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理解乘加、乘减算法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
1.乘加、乘减算法的理解与应用;
2.乘加、乘减算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图形化表示乘加、乘减算法的运算过程。
三、教学难点
1.乘加、乘减算法的复杂运算及运算顺序的控制;
2.实际问题的转化与运算。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
通过回顾上一个单元学习的乘法算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乘加、乘减算法有一定的预备知识。
2. 新课讲解
1.乘加、乘减算法的定义和规则
讲解什么是乘加、乘减算法,及其基本运算规则,即先乘后加、先乘后减。
2.乘加、乘减算法练习
通过习题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算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图形化表示乘加、乘减算法的运算过程
通过在黑板上画图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并模拟乘加、乘减算法的运算流程,让加减运算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算过程和思路。
3. 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通过练习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巩固乘加、乘减算法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4. 课后拓展
布置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拓展性互动实际掌握乘加、乘减算法的应用。
五、教学参考
1.《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幼小衔接》数学课本;
3.《教育部》小学数学教育大纲;
4.《小学数学教学参考书》。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乘加乘减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概念,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的算式,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加乘减的概念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乘加乘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加乘减的概念。
2. 探究新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实践应用学生利用计算器,解决一些乘加乘减的题目。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乘加乘减的概念2. 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3. 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乘加乘减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乘加乘减现象,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2.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等方面。
3. 针对反思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乘加乘减相关的图片,如购物场景、分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加乘减的概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探究新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并探究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苏教版
面的学习任务吗?请打开课本第12页,看第1题,
5.完成“试一试”。
谁能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请填
集体交流。
在书上,并算出得数。
师: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猜一猜第(1)题图中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2分钟)
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
为什么这样列式。
各自列式计算,共冋订正。
四、小结。(预设3分钟)
『板块二』
提问:要求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该怎样列式?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提问:找找第二种和第三种算式有什么相冋的地方。
提问:通过上面两题的学习,你认为如果一个算式 里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什 么?
3.比较第二种和第三种算式有什么相冋的地
『板块三』
方。
师:小朋友刚才的表现真出色,你们有信心完成下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书本第11—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冋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 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 知道乘加、乘
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初步体会利用乘加、乘减可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加、乘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从解决实际冋题中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 检查预习,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根据挂图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回答。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苏教版(2014秋)
乘加、乘减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1~32页例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
这样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从而找到最优的方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4.1.2教学重点、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4.1.3教具准备:课件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五位新朋友,想认识他们吗?看,他们分别是福娃贝贝、福娃晶晶、福娃欢欢、福娃迎迎、福娃妮妮,你想和谁交朋友,快来和他打个招呼吧!你们知道吗?他们是我们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哦,把他们五个人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北京欢迎你),关于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请课后去搜集一下吧!这节课,他们要考考大家,看看谁是最积极动脑筋思考的孩子,还有奖励哦。
你们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活动2【讲授】1. 复习乘法口诀①先来看看贝贝给我们带来的题目,读读,开火车说。
②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迎迎说看来难不倒大家,我来出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创设情景看到同学们回答的这么好,福娃妮妮送我们礼物了,同学们请看,他养了一些小金鱼,多么漂亮的小金鱼,你们喜欢吗?问题探究:妮妮想请我们帮帮他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算算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4、乘加、乘减-苏教版(2014秋)
乘加、乘减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1~32页例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你知道吗”。
2、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3、学情分析: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
本节课练习题的设计比较有层次。
这样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从而找到最优的方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决,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2.学会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4.1.2教学重点、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4.1.3教具准备:课件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五位新朋友,想认识他们吗?看,他们分别是福娃贝贝、福娃晶晶、福娃欢欢、福娃迎迎、福娃妮妮,你想和谁交朋友,快来和他打个招呼吧!你们知道吗?他们是我们国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哦,把他们五个人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北京欢迎你),关于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就请课后去搜集一下吧!这节课,他们要考考大家,看看谁是最积极动脑筋思考的孩子,还有奖励哦。
你们有信心吗?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活动2【讲授】1. 复习乘法口诀①先来看看贝贝给我们带来的题目,读读,开火车说。
②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迎迎说看来难不倒大家,我来出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二、创设情景看到同学们回答的这么好,福娃妮妮送我们礼物了,同学们请看,他养了一些小金鱼,多么漂亮的小金鱼,你们喜欢吗?问题探究:妮妮想请我们帮帮他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算算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图意。
独立列式算一算。
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再指名说算式以及为什么这样列式。
各自列式计算||,共同订正。
四、小结。(预设3分钟)
『板块一』
师:你们喜欢养小金鱼吗?瞧||,我们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小朋友养了好多条小金鱼(出示情境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加、乘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从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一、检查预习||,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1.根据挂图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ຫໍສະໝຸດ 答。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预设12分钟)
1.小组合作||,汇报列式方法。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提问:找找第二种和第三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提问:通过上面两题的学习||,你认为如果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或者有乘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什么?
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教师板书算式:
4+4+4+2=14
4×3+2=14
4×4-2=14
2.交流每一种算法。
第一种算式||,只要把每个金鱼缸里的金鱼条数连加起来就可以了。
第二种算式||,先把3个4相加||,再加2条。
第三种算式||,看成4个4相加||,再减2条。
3.比较第二种和第三种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书本第11—12页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算式都要先算乘法||,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初步体会利用乘加、乘减可以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进一步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4.小结。
5.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2分钟)
(一)基础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说出算式和得数||,共同校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组织小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全做对的人数多||,哪一组就获胜。
赛后组织讨论:乘加、乘减算式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比一比谁观察得最仔细。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板块三』
师:小朋友刚才的表现真出色||,你们有信心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吗?请打开课本第12页||,看第1题||,谁能说说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师: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请填在书上||,并算出得数。
师:图中小朋友们在干什么?猜一猜第(1)题图中的人数多||,还是第(2)题图中的人数多?
师:再列式算一算||,你猜得对吗?
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列出一步计算的乘法算式?
『板块四』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板块二』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提问:要求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该怎样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