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的发展之道——对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通信模式的思辩
互联网协议(IP)的演进与发展
互联网协议(IP)的演进与发展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是互联网系统中的一套通信协议,它定义了在互联网上进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格式。
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交换。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协议不断进行演进与发展,以应对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技术创新。
一、IP协议的起源与版本演进IP协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当时的ARPANET(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网)中,为了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分组交换协议,即IP协议的前身。
最早的IP版本是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它使用32位二进制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主机。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Pv4所能提供的地址空间逐渐枯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P协议经历了演进,推出了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地址,拥有更加庞大的地址空间,可以满足未来互联网的发展需求。
目前,IPv4和IPv6并存于互联网中,逐渐过渡到IPv6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协议。
二、I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IP协议在互联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和特点:1. 路由功能:IP协议通过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实现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跨网络传输。
2. 分组交换:IP协议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长度划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这种分组交换的方式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3. 无连接性: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即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没有建立专门的连接。
这种无连接性使得IP协议在互联网中能够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
4. 最佳路径选择:IP协议通过路由算法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确保数据包能够以最快、最稳定的方式传输。
5. 网络互联:IP协议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计算机网络
面向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要的区别有两条。
其一:面向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而面向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面向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OSI七层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
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确保数据及时传送。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处理信息的传输层为上层提供端到端(最终用户到最终用户)的透明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所为透明的传输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层对上层屏蔽了通信传输系统的具体细节。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
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层负责。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elnet、FTP、HTTP、SNMP等Tcp/ip4层功能为: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项目一测试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A:对B:错答案:A2.计算机网络的资源是只包含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A:错B:对答案:A3.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
()A:对B:错答案:A4.Intranet是一个使用与Internet不同技术的计算机网络。
()A:对B:错答案:B5.物联网可分为私有物联网(Private loT)、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社区物联网(Community IoT)和混合物联网(HybridloT)4种。
()A:错B:对答案:B6.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结合的产物。
A:其他计算机B:通信技术C:通信协议D:电话答案:B7.当网络发展到了第三代时,由于()的出现使得网络通信更加规范,使不同厂家的设备可以互联。
A:ISOB:SNAC:OSID:TCP/IP答案:C8.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标准化B:智能C:更为广泛的应用D:互连、高速答案:A9.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基本的功能是()。
A:内存容量大B: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C:可以相互通讯D:运算速度快答案:B10.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资源不包括()。
A:信息资源B:网络拓扑C:硬件资源D:软件资源答案:B项目二测试1.总线型网络中各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有一条专用的线路进行传播。
()A:对B:错答案:B2.星型结构的网络的最大缺点是一旦中央节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完全瘫痪。
()A:对B:错答案:A3.在实际组网中,只能选择单一拓扑结构,不能多种结构混用。
()A:错B:对答案:A4.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互联网。
()A:对B:错答案:B5.局域网的作用范围在10m~1000m,被广泛应用于连接校园、工厂以及机关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
()A:对B:错答案:A6.下列哪些组件属于通信子网()。
A:主机C:传输介质D:联网外设答案:C7.将计算机网络按拓扑结构分类,不属于该类的是()。
IP技术基本原理
IP技术基本原理IP(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它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IP技术主要通过将数据包进行路由和传输,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相互连接和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IP技术的基本原理。
IP技术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它不会维护临时的会话状态,也不会为每一个数据包建立专门的连接。
相反,IP将数据包划分为一系列的数据包发送,每个包都包含发送和接收主机的IP地址以及其他控制信息。
IP协议的核心功能就是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IP使用了两个重要的协议:IPv4和IPv6IPv4是最早的版本,通过32位的IP地址来唯一标识每一个主机。
IPv4的格式是X.X.X.X,其中每一个X表示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即一个字节。
IPv4的地址空间有限,总共只有2的32次方个地址,远远不够支持当前的互联网。
为了解决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IPv6被提出。
IPv6采用了128位的IP地址,地址空间极大,可以提供足够的地址来支持未来互联网的发展。
IP数据包传输的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源主机将数据分割成一系列小的IP数据包;然后,每个数据包被赋予一个目标主机的IP地址,并通过网络传输。
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数据包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这依赖于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的选择;最后,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后,再根据IP地址将数据包重新组装成原始数据。
IP数据包的传输依赖于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的支持。
路由协议可以帮助路由器选择传输数据包的最优路径,并且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BGP(边界网关协议)等。
在IP数据包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数据包丢失、延迟和拥堵等。
IP通过检验和机制来确保数据包的正确传输,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计算后再发送,并在目标主机进行校验和比较。
此外,IP还通过重发机制来解决数据包丢失的问题。
IP和网络互连的启示
IP 和网络互连的启示IP 实现网络互连的机制和过程可以有以下启示。
1.IP 和IP over X 的互动和互补图 IP 分组交换网络IP 将复杂的互连网络简化为单一的IP 分组交换网络,该网络统一用IP 地址标识结点,将终端间传输的数据封装成IP 分组,将互连终端和路由器的传输网络抽象为IP 分组传输链路,将路由器作为IP 分组交换机。
因此,IP 分组交换网络是由IP 分组交换机、实现IP 分组交换机之间和IP 分组交换机与终端之间互连的IP 分组传输链路组成,且以IP 分组为PDU 的单一的分组交换网络,完全屏蔽了互连网络中由路由器互连的多个不同类型的传输网络。
IP over X 和X 实现了由X 传输网络互连的两个结点之间的IP 分组传输过程。
因此,没有IP ,无法将复杂的互连网络简化为单一的IP 分组交换网络,因而无法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端到端传输过程。
没有IP over X 和X ,就无法在确定下一跳IP 地址和连接当前跳和下一跳的传输网络是X 传输网络的前提下,实现IP 分组当前跳至下一跳的传输过程。
网络中通过抽象屏蔽差异,以此提出统一的实现机制。
但对于存在的差异,底层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2.路由器作为专业网络互连设备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诞生了路由器这种专业网络互连设备。
因为是专业网络互连设备,无论是硬件结构,还是软件系统都是针对IP 与IP over X 和X 实现过程而优化的,因此,有着良好的性能。
由专业厂家生产专业设备的结果是,成本得到控制,技术得到发展,路由器性能和功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MAC A终端A MAC R 68686767 56566767 以太网 PSTN 终端B Modem 路由器 终端A IP A IP R1 IP R2 终端B IP B 路由器越便宜。
3.路由协议创建动态路由项学习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原理时,都会觉得以太网交换机的地址学习过程和转发表建立过程简单。
IP技术讲座
IP技术讲座(第一讲):什么是IP摘要:IP技术的核心是支持网络互联的TCP/IP协议,文中讨论了IP与Internet 的密切联系,并重点分析TCP/IP体系结构和IP地址。
IP技术是通过IP数据报和IP地址将物理网络细节屏蔽起来,向用户提供统一的网络服务。
本文还介绍了IP 技术的发展现状。
前言研究IP技术,离不开具体的网络环境。
Internet是一种最典型的IP 网络,它也是IP技术的一种最成功的应用。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Internet 规模增长之快已经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想。
它已经由最初位于美国的4个节点扩展到今天分布在175个国家、连接数百万台主机的计算机网络。
基于Internet的新应用也不断涌现,如IP电话、IP传真、视频会议、电子商务等。
这些客观事实引起了人们,特别是众多的电信专家和从业人员极大的兴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P技术也是综合业务的最好方案。
因此,有人预言,一场融合了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当今的Internet就是这场革命的先兆。
1.IP技术与Internet什么是Internet?有人说,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它采用TCP/IP 协议簇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个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让全世界几千万个用户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总的说来,Internet具有以下特点:●由众多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组成;●是一个世界性的网络;●主要采用TCP/IP协议;●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由众多的路由器连接而成;●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Internet起源于计算机网络ARPANET(1969年建立)。
1983年左右,ARPANET上的所有机器转向TCP/IP协议,并以ARPANET为主干建立Internet。
1989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NSFNET取代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目前全球加入了Internet的国家已达175个。
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Internet。
网络通信协议的演进从TCPIP到G时代的变革
网络通信协议的演进从TCPIP到G时代的变革网络通信协议的演进从TCP/IP到G时代的变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通信协议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从TCP/IP到G时代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以科普的方式介绍这一演进过程,并探讨对于现代网络的重要意义。
一、TCP/IP协议的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在研究网络技术时,开发了一种新的网络通信协议,即TCP/IP协议。
这个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网络,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CP/IP协议采用了分层的设计结构,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其中,传输层的最重要的协议是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而UDP则更注重传输效率,在视频、音频等实时传输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由于TCP/IP协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它很快成为了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无论是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还是视频聊天,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都是基于TCP/IP协议来进行通信的。
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互联网的爆炸性增长,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同时,TCP/IP协议也成为了其他网络通信协议的基础,比如HTTP、FTP等,为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TCP/IP到G时代的变革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TCP/IP协议开始显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TCP/IP协议在面对高速移动场景时,容易发生传输丢包和延时过高等问题,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其次,TCP/IP协议对于物联网和大规模机器通信等新兴应用的支持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G时代的新一代网络通信协议应运而生。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5G协议和物联网协议。
ip通信原理
ip通信原理
IP通信原理是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通信机制。
互联网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用于将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标节点。
它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每个数据包都是独立发送的。
在IP通信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是一
个32位的二进制数字,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
源节点将数
据包分解为多个较小的数据块,称为数据报,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节点。
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个中间节点,这些中间节点被称为路由器。
路由器根据数据报中的目标IP地址,将数据报转发
到下一个节点,直到到达目标节点。
路由器是互联网的关键组件,它们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决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IP通信采用的是无连接的通信方式,这意味着每个数据包在
传输过程中都是独立的,没有建立持久的连接。
这使得IP通
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容错性,因为即使在网络中的某些节点出现问题或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正常通信。
另外,IP通信使用了分组交换的方式。
数据报被分成多个较
小的数据包进行发送,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时间到达目标节点,然后在目标节点上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报。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综上所述,IP通信原理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无连接通信机制,
通过将数据分解为数据包并通过路由器进行转发,实现了高效灵活的网络通信。
IP技术原理及其发展_wzh
TCP UDP IP ICMP ARP RARP
网络接口卡(以太网 令牌环网 FDDI) 传输介质(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
IP network
Layer7 Best effort traffic Control load traffic Guaranteed Service traffic
• TCP/IP编址机制 编址机制
• 端口地址、IP地址、硬件地址 端口地址、 地址 地址、 • 域名与IP地址 域名与 地址
TCP 与UDP 比较
• 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流传 提供面向连接的流传 输 • TCP可靠性特点 可靠性特点
– – – – TCP连接 连接 确认和超时重传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机制 流量控制 滑动窗口机制 拥塞控制
Admission control
Layer2 Layer1 OSI/RM
(3)traffic control
Physical Layer
Data forwarding plane
Control plane
IP层——Internet Protocol 层
• TCP/IP网络层协议的核心 网络层协议的核心
IP路由原理 路由原理
发送端站
IP包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跳路由器
目的地址在本地 搜索ARP高速缓存
有目的地的MAC地址 路由器将此MAC地址装进包的 报头中,将该包送到目的端站
分配有永久的IP地址,或从 DHCP服务器获得
目 的 地 址 不 在 本 地
利用 路由 表中 下一 跳路 由器 的 MAC 地址 转发
没有目的地的MAC地址 路由器向与包的目的地址有关的子网 广播一个ARP请求,拥有此IP地址的 端站作出响应,把MAC地址发送回去。 路由表因此更新ARP缓存,把新的MAC 地址装进包的报头并发送该包。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深深地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正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轻松地与世界各地的他人交流,获取海量的信息,进行远程工作以及享受在线娱乐等等。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带您了解这个领域的演变过程。
1. 起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并通过基于电话线路的串行通信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种简单的网络通信方式奠定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2. 分组交换网络20世纪60年代,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被提出,并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并通过互联网协议(IP)进行传输。
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并加速了网络的发展。
3. ARPANET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启动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个分布式的、鲁棒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用于支持军事研究和其他学术合作。
ARPANET的诞生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被视为现代互联网的先驱。
4. TCP/IP协议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TCP/IP协议被开发出来,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TCP/IP协议奠定了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标准规范,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
TCP/IP协议的诞生使得计算机网络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5. 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逐渐走出实验室,开始在学术界和商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和调制解调器(Modem)连接到互联网,这标志着互联网开始走向大众化。
6. 网络智能化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更加智能化的网络。
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发展,使得网络能够更高效地传输数据,并实现更高级别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7. 无线网络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开始兴起。
无线局域网(WLAN)和蜂窝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
全IP时代传送网的几个关键问题
全IP时代传送网技术的几个关键问题2008年8月11日14:20 中国联通网站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使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李开复所讲:“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不但是我们在信息时代中创造出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也是最近50年来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影响最大的技术因素。
”根据美国在线出版商协会对公众选择媒体方式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工作时间媒体”和第一大“日间媒体”,在“居家时间媒体”中排名第2,已成为公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媒体形式。
可以说,信息社会的概念通过互联网而物化。
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就不会有现在这么普及的社会信息化。
而且,目前涌现出的电信新业务已全部实现了IP化。
同时,电信网最基础的业务——电话业务也正在IP化,因此电信业务的全IP趋势已非常明显。
这一趋势也确定了电信网将逐步走向全口。
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
这已经是电信业的主流观点。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口技术成为未来业务的基础,海量信息的广泛传递和共享需要宽带分组网络的支撑;下一代电信网是基于统计复用分组交换的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通信网,更确切地说,是基于IP分组的数字通信技术为核心技术的通信网;另外,对于电信运营商,全IP不仅可以有效地简化网络结构,进而降低维护成本,同时可以加速新业务的推出速度,降低业务引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全IP的网络架构,是一个面向未来、适应新商业模式的架构。
2传送网技术面临的问题这一发展趋势,对传送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的带宽调整能力:应可以进行小步长传输带宽调整能力和扩展,以满足数据业务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快速增长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试题大全
计算机网络试题大全2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章概述知识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答案:面向连接服务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
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因此,面向连接服务在网络层中又称为虚电路服务,虚表示:虽然在两个服务用户的通信过程中并没有自始至终专用一条端到端的完整物理电路,但却好像一直占用了一条这样的电路。
面向连接服务比较适合于在一定期间内要向同一目的地发送许多报文的情况。
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另一特征就是它不需要通信的两个实体同时是活跃的。
当发送端的实体正在进行发送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这时接收端的实体并不一定必须是活跃的。
只有当接收端的实体正在进行接收时,它才必须是活跃的。
无连接服务的优点是灵活方便和比较迅速。
但无连接服务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或失序。
无连接服务特别适合于传送少量零星的报文。
三、选择题2 TCP/IP模型的传输层有两个协议,第一个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第二个协议UDP是( )。
(第八章运输层知识点: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答案:D)(A)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B)一种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C)一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D)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第二章物理层练习题3为了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设法使每一个码元能携带更多个比特的信息量,即采用()的调制方法。
(第二章物理层知识点: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答案:多进制)6常用的物理层标准有(RS-232、X.21)。
7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8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9(机械特性)特性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10 (电气特性)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概念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概念
"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和"无连接"(connectionless)是网络通信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或协议。
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是指在进行数据通信之前,需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个持久的连接。
这种连接通常包括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释放连接等步骤。
在面向连接的通信中,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了可靠的通信路径,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和完整性。
常见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它用于可靠的数据传输,例如在互联网上的大多数应用。
无连接(connectionless)是指在进行数据通信时,通信双方不需要建立持久的连接。
每个数据包都独立传输,没有保持状态或连接的要求。
在无连接的通信中,数据包可能会以不同的路径传输,可能会出现数据包丢失或乱序的情况。
常见的无连接协议是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它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应用,例如音频/视频流传输、实时游戏等。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选择取决于应用需求和网络环境。
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了可靠性和有序性,但通信开销较高。
无连接的协议提供了更低的通信开销,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有一定的风险。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通信模式或协议。
IP技术发展概要
IP技术发展概要1IP的来源60年代中期,正处于暗斗的高潮,美国国防部(DoD)认为应用电路交换网来支撑核战时的敕令和操纵信息传输,会因为线路或者交换机的故障而导致全部收集的瘫痪,从而导致信息传输的中断,是以欲望能够或许建立一种高冗余、可迂回的新收集来知足要求。
1968年10月,美国国防部高等筹划局(DARPA)和麻省坎布里奇(剑桥)的BBN公司(Bolt,Beranet,Newman of Cambridge,MA)签订合同,研制合适运算机通信的收集。
1969年6月,完成第一时期的工作,构成了4个结点的实验性收集,称为ARPAnet。
ARPAnet采取称之为接口报文处理器(IMP)的小型机作为收集的结点机,为了包管收集的靠得住性,每个IMP至少和其它的两个IMP经由过程专线连接,主机则经由过程IMP接入ARPAnet。
IMP之间的信息传输采取分组交换技巧,并向用户供给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和长途登录等办事。
ARPAnet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采取分组交换技巧组建的收集。
1975年夏天,ARPAnet停止实验时期,收集操纵权交给美国国防部通信局(DCA),DCA在ARPAnet差不多上组建了美国国防数据网(DDN);1976年,ARPAnet成长到60多个结点,连接了100多台主机,跨过全部美国大年夜陆,并经由过程卫星连至夏威夷,触角伸至欧洲,形成了覆盖世界范畴的通信收集;在DARPA赞助开创ARPAnet的同时,专门多厂商和用户也预感到了运算机联网的重要性,纷纷开展研究,例如:IBM公司推出IBM公司收集产品,DEC公司组建DECNET 等;专门是70年代末期的微型运算机问世,导致下场域网的成长。
收集的多样化促使DARPA 开端研究收集互连技巧,1980年阁下,DARPA开端致力于"The Interneting Project"(互连网技巧)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被简称为Internet,即我们现在提到的因特网。
IP协议详解
IP协议详解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也是socket网络编程的基础之一。
IP头部信息。
IP头部信息出此刻每一个IP数据报中,用于指定IP通信的源端IP地址、目的端IP地址,指导IP分片和重组,和指定部份通信行为。
IP数据报的路由和转发。
IP数据报的路由和转发发生在除目标机械之外的所有主机和路由器上。
他们决定数据报是不是应该转发和如何转发。
IP效劳的特点IP协议为上层协议提供无状态、无连接、不靠得住的服。
无状态指的是IP通信两边不同步传输数据的状态信息(IP数据报的发送、传输和接收彼此独立)。
缺点:无法处置乱序和重复的IP数据报。
—–只要收到IP数据报(分片那么先重组),就将数据报的数据部份交给上层不管重复仍是无序TCP协议那么能够处置乱序的,重复的报文段。
优势:简单高效。
UDP和HTTP(一个阅读器的持续两次网页请求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被web效劳器独立处置)都是无状态协议。
无连接是指IP通信两边都不长久地维持对方的任何信息。
如此,上层协议每次发数据时,都要指明对方的IP地址。
(IPv6 traffic class->通信类型 flow lable->流标签 payload length->净荷长度不包括固定头部长度 hop limit->跳数限制和TTL相同)4位版本号4位头部长度—标示IP头部有多少个4字节,IP头部最长是60字节。
3.Type of service(TOS)8位效劳类型包括3位优先权字段,4位TOS字段和1位保留字段(必需置0。
4位TOS表示: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靠得住性和最小费用。
ssh和telnet如此的登岸程序需要的是最小延时效劳。
文件传输程序ftp需要最大吞吐量的效劳。
4.Total length16位总长度—-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2的16次方-1)字节。
(注意是字节)由于MTU的限制,超过MTU的数据报将被分片传输16位标识—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个数据报,初始值系统随机生成,每发一个数据报,值会加1,同一数据报所有分片具有相同的标识。
解读IP的原理和划分
解读IP的原理和划分2018-02-28 09:07:03 来源:互联网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
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地址具有唯一性,根据用户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5类。
另外,IP还有进入防护,知识产权,指针寄存器等含义。
b5E2RGbCAP基本原理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
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包”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p1EanqFDPw那么,“数据包” 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包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包”,再传送出去。
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包”。
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包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
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DXDiTa9E3d每个数据包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包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
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RTCrpUDGiT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包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包的长度,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可达 65535个字节。
ip代理发展历程
ip代理发展历程IP代理的发展历程IP代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互联网的初期。
当时,互联网的用户规模相对较小,信息的传输速度也较慢。
由于网络环境的限制,用户们发现访问某些网站或进行某些网络活动时会受到限制,这一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早期,用户通过使用代理服务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代理服务器可以在用户与目标网站之间充当中间人,将用户的请求转发给目标网站,并将目标网站的响应返回给用户。
用户们发现,通过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可以绕过网络限制,访问被封锁的网站。
这种方法在当时被称为“代理访问”。
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限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不仅有封锁特定IP地址的方法,还有封锁特定URL、关键词过滤等方式。
为了应对这些转变,代理服务商开始提供IP代理服务。
IP代理服务的原理是通过提供大量的IP地址,让用户在使用代理服务器时能够更换IP地址。
当用户的请求经过代理服务器时,代理服务器会随机选择一个可用IP地址发送请求,从而让目标网站无法确定用户的真实地址。
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绕过目标网站对特定地址的限制,访问被封锁的网站。
随着IP代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IP代理。
最早的代理服务器是基于HTTP协议的,这种代理服务器可以使用浏览器进行配置。
用户只需在浏览器的设置中填写IP代理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就可以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访问。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他应用程序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希望在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时都能够享受到IP代理带来的便利。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代理服务商开发了更为先进的代理技术,如SOCKS代理、VPN代理等。
SOCKS代理是一种更为灵活和全能的代理技术,它可以代理几乎所有的网络连接。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或特定应用程序的设置,用户可以使用SOCKS代理服务器进行网络连接。
这种代理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浏览器访问,还可以用于其他应用程序的下载、上传等操作。
VPN代理是一种更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代理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8 代末 和 9 O年 O年 代 初 x2 .5是 主要 的广 域 网技
术 。国外第 一个 电信 数据 网络也 是 x2 .5网络 。它 在 第 二层 采用面 向连 接通 信模 式 ,即在相 邻 的两个 通
式 , 为 采用 了面 向连 接的 通信 模 式就 可 以解 决 I 认 P
要 建立 连 接 的过程 , 表性 的通 信技 术 是 I 。第 三 代 P 种模 式可 归 入无 连接模 式 ,在 I E E E的 L C标准 中 L 有该 模 式的定 义 , 主要用 于实 时短 信息 的可靠 传输 , 如 在 自动化控 制领 域 ,对发 出的控 制指 令进 行快 速 而 可靠 的传输 , 没有 时 间来建 立通 信连 接 , 用该通 采
■
0 引言
Sn u ogJn 分 析 .指 出面 向连 接 和无连 接 两种 通信 模 式各 有优 势和 特 点 , l8 东 大 计 机 获 算 网 专 将 面向连接 的技 术融 和到 I 术 中,使 两种通 信 方式 的优 势 9年 南 学 算 系 计 机 络 9 P技 业 士 位 曾 后 新 坡 立 学 有 机 结合 才是 I 博 学 c 先 在 加 国 大 P数据 网络 的发展 之 道 。
n c to d sb n e r tn o ne to — re td t c oo y i t ia i n mo e y i t g a i g c n c i n— i n e e hn l g n o o I e hn lg . P t c oo y
Ke wo d I ewo k C n e t n — r n e c mmu ia in y rs P nt r o n c i — i td o o o e nc t o
a v n a e nd f au e e p ci ey I i h v l p e td r c d a tg s a e t r s r s e tv l . t st e de eo m n ie —
to fI t t r ,t o i e t e a a t g so wo c mmu in o P daa newo k o c mb n h dv n a e ft o —
—
—
7 ao t w d sfC n e t n oine dC n et n . C m ne! n n b u o T Mo e o n ci - r t a o n ci l o mu ia o o o e dn o e. s i
宋
军
摘
要
对数 据 网络 发 展 历 程和 主 要 通信 技 术 进 行 了深 入 的
1 数 据 网 络 的 演进 来自 程 中 国第 一个 数 据 网络 是 x2 .5网络 , hn P C, C ia A
信模 式 的通信 协议 有制 造 自动化 协议 ( P 。 MA )
在 不少文 章 中 ,认 为 I P网络 没有 Q S和安 全 . o 不 是 电信级 网络 ,原 因归咎 于采 用 了无连 接通信 模
网络 的上述 问 题 。
其实 , 只要 了解 数据 通信发 展 的历史 , 知道 在 就 过去 的 2 O多 年 中 , 向连接 的通信 协议 基本 上都 被 面 淘 汰 出 局 , X2 、 中继 ( R) A M 等 , 如 .5 帧 F 和 T 只剩 下 无连 接 的 I P和 以太 网 ; 同时不 少有 Q S保证 的局域 o 网和 城 域 网标 准 ,也 都 被 以 太 网 这 种 被 指 责 没 有 Q S保 证 的技 术 所 击 退 ,如 tk nr g tk nb s o o e n 、 e u 、 i o FD D D D I、 Q B和 A M 等 , T 以太 网不但 完 全 占据 了局 域 网 , 且正 在 占据城 域 网并进 入广 域 网。 什么数 而 为 据通 信 网络 的发 展现状 会 是这样 的?
在数据 通信 中 , 面 向连接 通信 、 有 无连 接通 信和
无连 接带确 认 通信 3种通 信模 式 。面 向连 接通 信模 式 是指在 进行 通信前 ,通 信双 方需要 先 建立通 信 连
接( 如通 过信 令 协议 ) 代 表性 的通信 技 术 是 A M。 , T
无 连接通 信模 式是 指通信 双方 直接 进行通 信 ,不需
维普资讯
固圃
宋
军: l 络 的 发 展 之 道 P网
I P网络 的发 展 之 道
— —
对 面 向 连 接 和 无 连 接 两 种 通 信 模 式 的 思 辩
T e W a f P Ne wo k De e o m e t h yo I t r v lp n
,
桃
糕
一
熊
MP S L
国 州 谷 研 中 工 中 通 A t c T d l P ent o a a c mmu i ai n n t o k a d 加 硅 的 究 心 作现 兴 讯 b s a t h e, o  ̄ e 、e m fd t o n c t ew r 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