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十年我的体会

合集下载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篇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篇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篇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时光飞逝,转眼之间教育教学的改革已有十年多。

在这次改革的大潮中。

我们的课堂教学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轰轰烈烈而又从容有序。

我们英语课堂也不例外,课堂教学改革搞得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作为改革的实施者,我们教学水平在不断进步,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我们有收获,有感悟。

在一步步的改革过程中,不断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我的认识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灌输和讲解,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

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

教师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我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尝试1、挖掘教材,精心编写预学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课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体作用首先体现在预学案的编写上。

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预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则是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

课程改革个人总结范文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通过参与课堂实践、阅读相关文献和与同事进行交流,不仅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也总结出了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将教师视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突破这种单向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在我的实践中,我尝试使用互动式讲解、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改变,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课程改革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传统的课程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素养等。

在我的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尝试加入了更多的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各种能力。

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交流和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再次,课程改革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忽视了其他有效的教学资源。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与教学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在我的实践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和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要注重评价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而在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的评价。

在我的实践中,我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作品创作,通过跟踪记录和评估表进行评价,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十年课改我在数学课的收获和感悟

十年课改我在数学课的收获和感悟

课改十年我的收获与困惑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当年自己刚刚师范毕业,怀着对教育的憧憬踏上了三尺讲台。

当时恰逢教育课程的大改革我也有幸赶上了新课改的列车。

如今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过十个年头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这十年里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学习着,摸索着,感受着,总结着。

十年里我深感课改的势在必行与肩上的重任,我品尝到了课改收获的喜悦,同时也面临着课改的种种困惑。

首先我想谈一下自己在实践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一、教材的不断改革,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孕育创新精神,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新教材注重培养思想方法、关注学生不同需求,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天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使学生体会数学探索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学会借助数学符号和逻辑关系进行数学推理和探究,推求新的事实和论证猜想,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和规律、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的悟性和潜能,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能够有条理地、符合逻辑地进行思考、推理、表达与交流。

同时新教材也注重总结,除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基本概念,还强调数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通性通法,在每一章的小结中,除了归纳本章知识结构,还在“思考与交流中”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出本章知识与相关内容的联系,注意数形结合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二、新课改打造开放性课堂,使学生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我本着这个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

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成为一种负担、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

课改心得体会10篇

课改心得体会10篇

课改心得体会(一):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透过阶段通识培训、教材培训、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感到这一实验工作的迷惘,应对新的教科书,教学设计真感到无从下手。

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真要跨出这一步,实觉有些力不从心。

透过与老师们的切磋、讨论和自我的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方就上学期的教学状况谈谈自我的一点体会: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力争从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创设生动搞笑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用心性。

3、尝试做中学(目前中、法合作的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做中学的基本流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猜想→分组讨论→调查和研究→得到并介绍自我的成果→结论→学生潜力评定,它与课改的思想观念是不谋而同的,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优秀的考试成绩,而是学会如何应付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用心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

变革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就是要以<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标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

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改十年

课改十年

浅谈新课程改革我参加工作的时候,适逢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地区全面铺开,转眼十余年,在这些年里,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反思,同时,验证了课改方向的正确性,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谈谈自己对课改的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改至今,很多老师表示, 自课改以来,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课改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成长、发展的幸运。

虽然在这个进程中, 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课改的确转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课改使得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难以继续下去了。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中都处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学生学习特征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的角色的转变也同样令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由以前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发展到现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个转变可谓是翻天覆地的。

这种角色的转变,使得教育教学的开展,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

这样必然会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教学目标的人性化转变相对于以前较为落后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后教学目标的制定更加体现出对学生人性化的考虑。

除了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目标进行制定,同时还加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参与情况,更加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最近又提出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制定,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不仅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而且要发展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

这是教学目标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

三、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1、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十年课改经验总结

十年课改经验总结

十年课改经验总结“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交流的重要工具。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优势,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动手实践成为“沟通教育理念彼岸和学生发展此岸的具有转化功能的桥梁。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该教学领域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体会。

一、学生情况分析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不但生性好奇,而且好动,特别喜欢动手做,他们通过3年的学习,对空间几何积累了一部分的经验,同时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丰富正逐步提高,对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正处于向描述分析阶段过渡。

二、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面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3、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三、具体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十年课改,十年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改十年回眸与思考

十年课改,十年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改十年回眸与思考

教师管理2013-07十年课改,十年成长———小学语文新课改十年回眸与思考文/赵春一、多彩的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演一演、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这种学生喜欢的展示方式已经被教师广泛应用。

如,《狐假虎威》一课,学生带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老虎和狐狸,当“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时,所有的学生被逗得哈哈大笑,都说“狐狸真狡猾!”“狐狸又想出坏主意了!”在学生的表演中,教师不用过多的解释词语、句子,只是通过学生的动作、神态的演绎,课文的内容及所要揭示的道理就在笑声中被学生理解掌握了。

又如,在上《葡萄沟》一课时,教师让班级里跳舞好的学生上台来跳新疆舞,随着《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歌声响起,舞蹈翩翩而起,学生也随着节奏鼓起了掌,一曲跳罢,学生对新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即将学习的课文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引起了学习的兴趣。

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语文课堂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世界正通过多媒体网络快速便捷地进入到小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大事,认识世界。

如,《沙漠中的绿洲》中远在阿联酋的迪拜,教师通过网络把迪拜的中心公园、城市的绿化环境清晰地反映在屏幕上,学生通过画面,再阅读课文,对比沙漠的荒凉,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又如,《海底世界》中各种形形色色的海底动物,通过多媒体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立刻被美丽的海底世界所吸引,被丰富多彩的世界所陶醉,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引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课后学生还查阅各种资料,了解更多的海洋知识。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是的,这不正是语文课堂所要达到的境界吗?通过语文课上多姿多彩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课内主动向课外拓展,将语文的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去,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加大了阅读量。

学生的这种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正是符合了陶行知的“教学生学”的理念。

二、朗读的多样性课改十年,语文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就是书声琅琅了,朗朗的读书声是语文课的根本。

自身思想与实践的课改十年-高中课改给予我们的收获与思考从课程理念转化成

自身思想与实践的课改十年-高中课改给予我们的收获与思考从课程理念转化成
定增 加了学生 参与体 育学 习的态度 , 体育成 绩进 步幅度 等 内容 。可 以说 , 课改后经过大家的共 同探索 ,我们体 育教 学对 学生的评定更加全面、更加 公正合理 了。
培 养
新课程 体系 重视 培养 学 生的运 动爱 好和运动专长 ,使学生个体的运 动兴趣得 到巩 固与提升 。在新课程实 施过程 中,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 ,充 分 关注学生 的兴趣爱好 ,有效调 动学 生 的学习动机 ,为实现 掌握 卜 2 项运 动技 能,并养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 意识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
提 到 以人 为 本 , 已成 为教 师 开 展教育 活动 的首要 出发点 。新课程 体 系强调 以学生发展为 中心 ,帮助学 生 学 会学 习。重视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 探究学 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促 进 学生学会学 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 健康 的能力 。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 作 用 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 ,尊 重学生 的情感和需要 ,充分发挥学 生 的学 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 确保 “ 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 和实践能力。
2 关 注健 康 教 育 的 几 个层 面 .
5 注 重 终 身 体 育 意 识 与 能 力 的 .
领 教 材 内容 的 形 式 ,为一 线教 师提 供 了更加 广 阔 的教 学 空间
18 9 9年联合 国世 界卫 生组 织提 出了 2 世纪健康新概念 : 健 康不仅 1 “ 是没有疾病 ,而且包括躯体健 康、心 理健康 、社会适应 良好和道德健康 。 ” 高 中体 育 与健 康课 程 以促 进学 生 身 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整体健康水 平 的提高为 目标 ,力图构建技能、认 知 、情感、行为等有 机结合 的课程结 构 ,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 的 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注 学 生健康 意 识 和 良好 生 活方 式 的形 成。 教师不再 唯技能教学而技能教学 , 教学与教育得到了更好 的结合 ,从而

课改,我的十年

课改,我的十年

课改,我的十年镇泰小学王武2000年是我师范毕业踏入教育行业的时候,这一年正好遇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这些年的教育教学中,课改一直伴同行。

十多年风雨兼程,十多年春华秋实。

蓦然回首,有思考中的迷惘,有摸索中的艰辛,也有反思后的播种,但更多的是迷惘中的追求,艰辛里的执著,播种后的收获!一、课改让我正确认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教学曾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初为人师的我也是这样认为,在教学中经常是满堂灌,学生从头到尾都是机械的接受。

老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学生满脑的一潭雾水,特别是概念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而得到不理解。

自从2003年进行新课程的学习,才让我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建立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自主建构”的新的学习方式。

如我在《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先用一个游戏引入:同学们,咱们先来做个游戏,听好游戏规则:把竖排称为列,这是第一列,第二列,第六列的同学挥挥手!把横排称为行,这是第一行,从前往后数,第四行的同学起立!现在我告诉大家,游戏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谁。

听好了,他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他坐在第4列,他是谁?能猜出来吗?要想知道他是谁?还得知道什么?我告诉大家,他同时又坐在第5行,他是谁呢?大声说出他的名字。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思考,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知道几个条件?(行数和列数)。

此环节不仅让学生明白确定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行数和列数”,还明确了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要使学生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并让学生体会到正是这些规定与约定,才使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有一致的结论。

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由自主地让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探究与建构中。

二、课改让我建立了多媒体数学课堂“课堂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通用5篇)初中语文课改心得体会1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我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我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

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

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

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

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

课改十年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做一个“懒”老师课程改革十年来,我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与最大的收益就是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记得有一位老师这样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我们把鱼儿拿走,教给学生钓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钓鱼吧!然而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想给学生更多的“鱼”,而不愿给学生“打渔”的方法和机会,学生的一切都包揽,但往往事与愿违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和自我管理的经验,要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才能使课堂教学与管理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沟通的平台,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

在接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之后,我绝大部分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工作认真负责,每次学校举行作文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时,我都把细节讲的清清楚楚,面面俱到,生怕学生听不懂;课下唯恐学生学不会,做不好,常常辅导学生,尽职尽责。

可以说这些学生倾注了我大量的心血与期望,可每次活动比赛或是教学成绩一直排名靠后,总是和别的班有不小的差距,我也被这样的成绩弄得很没面子。

然而我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精心辅导学生,可以说再战再败,屡败屡战……俗话说:好事多磨。

那一次,我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以往,我即使生病也是要带病工作的,学生的学习是我心目中天大的事,是一分钟都不能耽误的。

可这一次,病的实在太重了,真得没办法上班了,学校里的老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在抽不出人来替我上课。

眼看就要期中考试了,没办法,轮到语文课时,就由语文课代表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同学们在下面自学。

看到我病成这样,同事都在叹惜,老师这么负责学生成绩还不怎么样,现在没了老师,学生成绩肯定更差。

可谁知,考试成绩揭晓,令人大跌眼镜。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铺开,以深化教育改革为目标,重塑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

通过新课程改革,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发现新课程让我们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有大量的实践课程,比如实验课、实训课等,能够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感受,并且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新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过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知识的容器,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新课程推出了多种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改革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第三,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过去,教育过于注重功利,教师们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

我发现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最后,新课程改革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去,教育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规定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发现在新课程中,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设计,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21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

21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

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摘要:“十年课改”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

反思我国“十年课改”,可以政府行为、专家行为、教师行为、学生发展、学校生活、高考改革、社会反响为视点,系统探讨“十年课改”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具体成效、文化建设、评价制度、舆论导向等问题。

这七个问题及其解答思路前后关联、相辅相成,直指“十年课改”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直接构成“十年课改”的本体结构和认知框架,对于宏观把握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现状和基本走向,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育;十年课改以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即学界普遍认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因为从2001~2010年有十个年头,同时也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将这轮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简称为“十年课改”。

在宏观层面七,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

根据中共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历经近两年的反复讨论、修改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规划纲要》是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蓝图。

在微观层面上,根据《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参见2010年2月10日《中国教育报》第二版),教育部即将“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并修订教材”,借以完善已经实验十年的课程标准。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0年工作要点》(教基二司函[2010]1号)特别强调:年内“全面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修订完善《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7日教育部令第11号)”。

另外,《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也明确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到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突破难点、深入推进的新阶段”。

小学英语课改十年个人总结与回顾

小学英语课改十年个人总结与回顾

小学英语课改十年个人总结与回顾新课改经历了十年,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紧跟新课程实施的步伐,认真地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的课堂上得到了顺利地进行。

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也曾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

为了更快更好地领悟新课改的精神,我积极参加了各种培训、演讲、听课、说课、讲课及比赛活动。

教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逐步形成了符合课改要求的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下面我总结和回顾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个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与疑惑。

刚开始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将课改理解为教学形式上的改革,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活动一个接一个,但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开心,结果学生并没有掌握应学的知识。

久而久之,课堂教学的秩序就乱了,无法控制。

学生的成绩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没法长久保持。

二零零八年我参加了在武汉市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教研讨会”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懂得了什么是一节好课,怎样才是高效课堂。

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勇跃用英语发言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遵循活动性、趣味性、交际性、渐进性等原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英语课堂成为快乐的课堂、实践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我受益非浅,从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了课改的重要性。

回来后,根据我们农村小学现有教学的条件,我决定因地制宜,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在写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能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每个人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打开自己的眼界,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课堂改革的心得体会篇1我也在不断的了解与学习课堂改革,我也在课改课堂中不断的摸索、成长,我对课改也深有心得体会。

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绝大程度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如何吸引到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需要在把握课程进度,充分备课的条件下,努力将课堂新颖化,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让课堂充满趣味性。

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进课堂。

在所用的湘教版音乐教材中,初中音乐已涉及五线谱教学,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简谱,更别提五线谱,这种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唱歌而言比较枯燥,需要转换学生学习思路,让学生对乐谱感兴趣,主动学习。

课堂改革在逐渐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的课堂,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先学后教,让教有针对性,上课学生能够积极识谱认谱,把理论知识打下结实的基础。

博学课堂突出的环节——小组合作。

小组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一个组都是联合起来的群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

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氛围。

音乐课堂中,个别学生内敛,唱歌声音较小,如果设置两组对决,比比哪组唱的声音又大又好,竞赛容易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在组内中有集体荣誉感,声音自然而然随着组员齐唱。

每一个环节做好,学生学习过程逐步完善,当堂课的内容当堂课消化,知识真正的存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在模式越来越系统化下,教育不单单只是看到了学习成绩,日常按照各种学习、纪律、卫生、生活习惯都会有作出相应积分,按照个人积分,每月评比雅正达人、博学之星为大部分学生树立了优秀榜样。

课改十年之感受(2)

课改十年之感受(2)

课改十年之感受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整体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一轮基础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十年课改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契机,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更有探索的艰辛。

课改给我的感受是体育老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体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和自己的体育教学经验为支撑,以自己的教学对象为研究对象,不断的全方位的逐步提升自我。

三级跳远是经过助跑后,由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3次腾越水平距离的运动项目,对学生的协调性和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是连续跳跃能力的典型表现,能发展速度、下肢力量和弹跳力;提高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精神。

对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及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激发了体育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使体育教师更加感受到了做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参与性加强了,变过去的被动学为现在的主动学,学生的学习积极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

通过课改后,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喜欢玩,活泼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喜欢上体育课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科目,学生在课堂中组织纪律性好,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气氛好,学习效果就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总之,互动、互助、互学、参与、快乐、提高、体育健康贯穿始终。

浅谈小学语文十年课改的几点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十年课改的几点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十年课改的几点感悟甘晓兰广西河池南丹县第一小学547200【内容提要】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最大感悟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限制了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得不到全面的进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

转变了我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实践中,挖掘、利用适合新理念和符合学生的实际,又能够表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新型教学形式,使所教的语文教学呈现出了新气象:学生乐学、爱学,学有所获。

【关键词】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鼓励语言反思【正文】新课程改革开展十年来,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

它的许多理念“一切以学生为本”,“提倡踊跃,自主,合作的探讨的学习方式”……都让广大教师线人一新,以后教师们就顺应时期的潮流,用心备课,吃透教材,使教的科目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踊跃了,师生的角色的转变了,教学成绩提高了。

课程改革的优势体此刻以下几点: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突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满堂灌”教法,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表现这些的。

所以必需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变单纯的知识教授为综合能力的培育;变篇章结构的分析为按照课文特点,教学需要而抓重点,解疑点。

如教学《放飞蜻蜓》这课时,我斗胆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了学生的“问”,专门是能表现学生自主探讨学习方式,通过课前预习,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到课堂上分析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学习进程始终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路,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踊跃性高,从而使课堂始终呈现出“乐学、爱学、活跃”的气氛,教学效果专门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课改十年总结
红山五小张秋平
光阴似箭,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味毕业的这十年,也恰是课程改革的十年。

十年里,有过茫然,有过奋斗,有过失落,有过成就。

十年里,我一直是一位一线的语文教师,走过的十年,使我坚定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结合课改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自主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初听到这个词时我是一片茫然,本来刚登上三尺讲台不知如何讲课,又碰到了新课改,一堂课下来心凉了半截,对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无所适从,细心的听课领导和老师们及时安排了参加课改培训,听课、评课、讨论、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一路走下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标、新教材逐步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更加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不能光喊口号,需得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当中。

记得刚开始时,课堂轰轰烈烈,自主学习时,我不知该安排哪些内容,时间把握不当,操作起来还真是反复实践,取长补短,现在已经能在自主学习时提出恰当而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把基础落实,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做好打算。

通过反复的实践论证:课堂的确需要学生的合作,但绝对不是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叽叽喳喳那么简单。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合作讨论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每一位学生必须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后再参与讨论,才有助于把问题引向深刻,否则肯定流于形式。

当然,在合作的时机的把握、合理的合作小组的建立、教师适时参与学生活动中等方面,我们都要费一番脑筋。

总之,教师只有对合作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在合作中积极的参与、有效的交往和良好的学习心态,才能使合作讨论真正内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方式。

二、个性化的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表现。

朗读一直被视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一部分。

语文课上,我们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开火车读,但是课改初期,我们的读都是在流于形式,只是为了一堂课
去设计,没有把读悟结合很好得联系起来,古人云“言为心声”,但我更想说“声发乎心,表于心”。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越来越少,似乎是觉得太耽误大家“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其实,“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文本的“悟”的程度,教师要注意创造氛围,留给学生自己品味、咀嚼、感受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在这种主动参与的“静态亦动态”的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提升语文素养,把语文学习真正内化到自己的头脑当中去。

自从我校在落实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快乐课堂以来,我始终把朗读作为学生必须要努力完成的事情来做,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每一遍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质疑问难是语文合作探究的前提。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十年前我从不去思考这些内容,是课改转变了我的教育思考,是啊,如果我们只是把基本只是一代一代传播下去,那么我们的民族就失去了动力,没有了前进的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疑。

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从不敢问到勇于问,并通过引导,教给方法,让学生做到既勇于又善于质疑问难,提高学习的效率。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

从小学语文来看,一般质疑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

同时,更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积极质疑探究。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课改,有伤痛也有收获,让我们继续行走,继续思考,开创一片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