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沪教版
《统计》的教学反思6篇
《统计》的教学反思6篇《统计》的教学反思6篇教学反思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教师应该将反思作为持续性的实践,并将反思的结果应用到下一次的教学中。
通过反思不断迭代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能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统计》的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统计》的教学反思【篇1】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比较注重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统计活动,例如:“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游戏”等素材,但对统计教学的目标定位理解却存在一定的偏差。
也许是对课改新理念理解不透彻,同时也受分数的影响,以前总认为试卷上又看不到学生统计数据的过程,显示出来的是结果,只要指导好学生怎样填写统计表和如何画好统计图以及正确回答统计图后面提出的问题就行了,这样做就能衡量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和统计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做的不够充分。
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使我对统计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注重体现统计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统计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实际背景,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统计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定量刻画和把握,其结果通常都是真实可__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都能客观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趋势。
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统计内容的真实性,让学生切实感受数据的客观性和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公正性。
注重在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合理使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知识和方法,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融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在进行统计教学时,我们要重视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让每位学生经历统计的每一个环节。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说课稿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初步》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编写的数学教材,其中包含了《统计初步》这一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
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掌握调查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学会使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表示统计数据;4.能够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将能够培养对数据的观察、整理和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统计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统计图表的作用; - 学会收集数据并用条形图和折线图进行展示; - 能够分析和比较统计图表中的数据。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与统计图表的作用; 2. 收集数据并用条形图和折线图展示。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 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步骤; 2. 统计图表的分析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为了保证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1.教材:《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展示板;3.PPT:包含统计概念和统计图表的相关图片;4.学生参与活动准备:纸张、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统计图表的作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联系。
激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 学习统计的基本概念通过PPT介绍统计的定义,以及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统计的重要性,并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习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通过PPT介绍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调查的实际过程,并了解数据的重要性。
4. 学习条形图的绘制和分析通过PPT示范和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导学生绘制条形图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根据课堂上的示例练习绘制条形图,并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统计初步复习课教学反思
统计初步复习课教学反思第一篇:统计初步复习课教学反思统计初步复习课教学反思统计初步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总复习的内容。
这部分练习是针对统计初步而设计的,涵盖了可能性、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等内容。
我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与统计初步相结合,因此本节课只包含两部分练习即可能性和平均数。
本节课较好地作到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本节课的练习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在参与,每位学生都在思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次或几次的表现机会。
2、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所有习题都是在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解答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
3、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针对书上P86~ P87的习题,加以灵活的处理,进行分类、调整,这样一来,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季冬健2011-6-24第二篇: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
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初步.docx
统计初步知识教材分析 :统计的初步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比较普遍,统计思想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
其实在四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中,统计的初步知识早就有所涉及,如学校里的循环红旗表,教室里的黑板报中,日常生活中的价目表以及车站、码头的时间表等等。
本单元只介绍简单的数据采集整理,简单的统计表和求平均数的简单方法,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统计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首先介绍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学校学习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学生在以前对统计图或统计表的认识可以说是熟视无睹,因此,我们应当把现实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素材制成醒目和光彩的图、片(也可以是幻灯、多媒体),渗透“移多补少”的平均数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处理,会看、会填写比较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
2.初步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求出简单的平均数。
3.能初步了解数与表格、数与图形的相对应的关系,理解数据与表格、图形相结合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数据的合理整理。
教学难点:求平均数思想的渗透。
(1)简单数据整理和简单统计表教学准备:投影片、学习用品(多种)、米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场景,进入角色1.先看我们学校的男、女生人数及全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
(投影出示)2.动手计算各段(指低、中、高三段)的学生总数,算出后填人表内。
3.进行小组比赛,算出全校的学生总人数。
(每个小组以 2 人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总人数。
不事先指定,由学生自发上来书写答案,快而对者为优胜者)。
二、自学例 1,指名解释1.仔细观察画面的意图并设问:(1)画面所呈示的事由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正”字来记数?(3)“正”字的数据转换用的乘法口诀是哪几句?2.依照要求,填人数据。
(1)看仔细,填正确,把数字填上去以前应当先再次看一遍数据是否正确。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1本学期是进行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本册教材包括了八个单元的学习,期中有七个单元的新授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分数的意义,既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每一部分知识都能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学会,掌握,教学上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但是到新学期结束,感觉时间是那样的紧迫,上完新课,解决完练习题,时间已经结束了,自己还紧张的了不得。
反观这半年的教学,也没有在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难道是课时不够,还是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按排好,有时想想,问题也不知道出现了哪里。
所以为了让知识重现。
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采取了以下的复习方法。
1、认真学习教参,找出本册知识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2、根据平时的听讲、练习及单元测评等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特别是学生难点、易错点。
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图形求表面积及体积的有关计算,分数意义、分数的简便运算等存在最大问题。
3、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如:立体图形的计算,让学生先反思自己的难点在哪里,平时出现的错误在哪里,师生共同复习两个图形的特点;从实际操作中,回顾表面积、体积公式的由来,提高公式应用的熟悉度。
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特别是带有一些小括号的题目,如何处理小括号中的运算,把平时同学们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规律,明白这类题目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简便运算能力。
现在我长吁了一口气,不管结果如何,现在重点难点和同学们再重现了一次,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怎么样,成绩怎么样。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没有好好的按排教学时间,也就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没有好好的进行平衡,平时对差生时间照顾的太多。
《统计》单元教学反思
《统计》单元教学反思《统计》单元教学反思《统计》单元教学反思1 《统计》这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简单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根底上,继续学习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
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究、去质疑、去寻找答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了知识,进步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到达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呈现的独创性。
可以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
由于统计实际生活中的随机性内容在教室里不便开展,于是,我利用学具中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二、探究的自主性。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用已有的经历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p ,自己探究出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有的把各种形状的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卡片分类记录,有的用画“☆”表示卡片的个数,有的用画“正”表示卡片的个数,有的那么用打“√”的方法记录卡片的个数……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动手将几何图形卡片的个数统计出来,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开展三、数学的实用性。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本课通过对几何图形卡片个数的统计和分析^p ,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统计》单元教学反思2 第七单元统计奥运会〔先排序〕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教学反思】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7 总复习:统计初步 ▏沪教版
统计初步教学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P106-109教材分析:《统计初步》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总复习中的一课。
教材主要分统计初步和练习四两段进行梳理和复习,集中回顾和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平均数、可能性等。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归纳整理,巩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统计知识,有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会用数学语言解释、推测、判断数学信息,但是还未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未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呈现、分析的过程,理解各个过程的具体含义,发展统计观念。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有效地表达数据,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取正确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建立思维支撑引入:小胖的班级最近在征集爱心义卖的物品。
如何让负责他们班义卖的同学一目了然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他们身边正在开展的爱心义卖活动。
让学生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复习梳理,建构知识体系1.数据收集(1(2)出示完整表格2.数据整理(1)问: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2)同桌合作,汇总整理成统计表(3)全班交流反馈3.数据呈现(1)讨论:采用哪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更合理?为什么?(2)同桌交流,完善统计图(3)交流反馈4.数据分析(1)观察:哪个种类的捐赠物品最多?哪个种类的捐赠物品最少?(2)计算五(1)班同学的平均捐赠物品的数量。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教材背景本教案基于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统计初步》一章编写。
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能够正确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其感性认识和直观思维的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等图形表达数据。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统计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自由列举生活中的统计事例。
2. 讲解1.数据的收集:教师介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并让学生试着用图表形式记录数据。
2.数据的整理:教师讲解数据的整理方法,如筛选、归类、求和等,并让学生练习整理数据。
3.数据的分析:教师讲解数据的分析方法,如频数、比率等,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分析数据。
3. 练习1.组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操作,并记录数据。
2.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等图形表达数据,培养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4. 总结与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图形表达了数据。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的解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可以适当增加练习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
因此,本单元例题的编排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有新的认识,进一步地建立统计观念。
2、提供丰富的联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实际,一方面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等素材;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也会越来越好奇和关心,因此素材的选择加强了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如设计了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等题材,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关心人口、健康和环保等社会问题。
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中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
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学生不局限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发挥观察力和想像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5篇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1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从中发现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进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发展。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不知多少倍。
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是新课改中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存在原有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这种全新的内容时,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才能有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推向深处发展。
在让学生探究规律时,不仅仅让学生发现“每增加一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3个”等浅层的规律,更注重让学生挖掘规律后面的本质东西:3n+2、4n+1等。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这节课,如果没有课件,很难让每个学生都弄清弄懂。
如:演示几种摆法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等。
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屏幕显示,陪以师生的讲解,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掌握了本节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激起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在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扇形的概念和扇形面积与圆心角大小及半径长短的密切关系,旨在激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后面即将学习的新知做好铺垫。
二、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的初步知识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
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要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
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
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有生活的气息。
二、注重过程,增强统计意识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克前我让学生找他们熟悉的素材进行统计,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一个内容。
由数学组长负责,整理好数据,反馈给每一个人,这样上课时,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所统计的内容制作统计图。
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如何根据数据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在所给的数轴上对读数值选择两幅不同的来给学生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还要根据数值来选择数轴,加大了难度,以此来考察学生对单位长度的掌握情况。
在绘制每个小组所统计的内容前,我先让学生以书上的习题来复习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好的绘制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教学反思
今天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教学,在教学地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思考,使我对于复式统计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记得去年学生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时候,很容易在描点的时候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混和在一起,今天课堂上本来打算让学生比较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也发现画的时候不同,当提到为什么不同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的的想法?有的学生说因为折线这里的单位长度就是一月只有一个,而前面是一个同学有两格的,这是我就把一月一格变成了一月两格,这样是否就可以像复式条形统计图一样的呢?为什么未出现不同呢?两者是否可以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复式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那就是两组数据进行比较。
有了这个就可以发现,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采用一格呢?就是因为不便于看了,而复式折线统计图采用一格就非常地便于比较,比较哪两个月相差最多,哪两个月相差最少?哪两个月相等?如果采用一个月两格的话就达不到这样便于比较的效果。
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就算是采用了两格,但是是相邻的两格还是非常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这样就好看又便于比较,所以也就有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不同之处,这里的不同只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两组数据的比较的效果。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通用2篇)《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1新课程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有些课中是非常需要的。
如"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于是他们就小组合作完成了车流量的统计。
在合作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以及合作并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不过,课堂上的事实告诉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实效,在合作前要说明要求于具体的分工,否则,小组合作只能走走过场!《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经历课堂数学活动过程,了解统计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思想,初步理解和掌握统计中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一些方法、策略。
2、通过学生对整个统计活动的参与、体验,建立符号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采用学生合作、交流思维的学习方式,在交流、欣赏中初步形成评价的意识。
初步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
2、根据统计表会分析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表若干份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统计现场听课老师的人数。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初步接触统计表出示一张本班学生第三单元成绩统计表师:能看懂吗?来,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介绍表格:表格的上面有这样一行字,它是向我们介绍了整个表格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是表头。
表格里面分了几行,第一行是……第二行是……那么象这样的表格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师:制作这样的表格有什么作用呢?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了。
2、进行简单地数据统计同学们真能干,从这张表上看出了这么多。
今天我们上课的现场,来了好多的听课老师,他们也为你们的表现而高兴。
那你能帮老师数一数今天一共来了多少位男老师和多少位女老师吗?学生数,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有结果了吗?谁来说说。
沪教版五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初步》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3.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变得更加健康。
教学重点
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在我们班级中谁是身材最好、最标准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统计,绘制一张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的统计图。
想一想,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身高体重这一事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二、集体活动
1.收集数据。
了解各位组员的身高、体重,完成表格。
组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身高体重 2.整理数据。
(1)讨论:这些数据可以分成哪几类?
(2)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类,用︳‖等符号来表示各种数据的次数。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统计初步范文篇1我对自己所上的《统计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反思,从中得到启发,以反思促进步。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课本在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着这一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较低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经验。
例如: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日月份等。
2、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我抓住:经历统计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合作。
让学生在教师的“导”下,进行有条理地、轻松地学习新知的。
3、课题源于教学中的困惑,并在困惑中不断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搞好教学服务。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
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评价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民主化,多元化,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与本质作用。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范文篇2一、教学中的亮点1.注重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作为统计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我特别注重学生对于统计过程的经历。
因为今天的内容是学生统计学习的开始,在上一节学习中学生并没有完整的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对于描述数据的方法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可以说学生本节课学习是完整认识统计过程的开始。
所以在课上我创设了一个完整的现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感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使得他们在知识的拓展中不断地经历与完善,从而加深他们对统计数据的认识与理解。
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钟爱”,因为用统计的数据说话才更有说服力,才能合理的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
《统计初步》是一节复习课,在阅读了近几年优秀的数字教材课堂应用案例后,发现老师们对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还是集中在新授课部分,对复习课的应用研究涉及不多,鉴于此,我想以五年级第二册的总复习中《统计初步》为例,进一步研究复习课教学与数字教材的有效整合,在实践中,我也欣喜发现,运用数字教材进行复习课的授课,给教师带来更多的便捷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互动带来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复习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一个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维化互动模式,打通了课堂内外教学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型数字化学习环境。
整节课的设计主要用到了数字教材中的圈划、高亮、插入附件功能、配套练习统计功能和云笔记功能。
这些功能的使用让我明显感受到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改善了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前和课后,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多维互动的状态,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一、课前预习环节,数字教材与宝虹微校平台有效整合,找准教与学的起点。
借助数字教材平台发布任务无法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任务接收情况。
我改用了微信平台的“学校通知”模块进行任务的发布。
家长可即时在客户端接收到老师发送的消息。
这样发布任务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平台确认是否所有家长都接收到信息,确保孩子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
学生通过宝虹微校讨论组,提出了不少有关统计方面的问题,并各抒己见,交流想法。
由图可知,各个小组同学都在积极发表自己想法,可以通过文字形式、语音形式、图片形式发表自己的想法,大大便捷了学生之间互动。
交流结束,后各个小组组长将每组集中的学习问题汇总在word文档中,或者截图形式共享云笔记中,通过云笔记功能与我校宝虹微校平台的整合,让我快速、高效地获得学生预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课中教学奠定基础,也进一步优化了我的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字教材,帮助学生激活旧知,求证新知,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1、课中引入环节,2到5年级涉及的统计知识多而零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如果把所有的纸质教材拿出收集信息会让这项工作变得繁杂费时。
但是让学生在数字教材上查找教学资源就很便捷,在分享学生预习成果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是用截图的方式将重要知识截取下来,化繁琐为简约,使得预习工作变得简单、便捷、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反馈,勾起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一次回顾,更加有利于复习工作的开展,使教师能够获得每位学生的学习信息,每个同学也能看到
全班学生的学习信息,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同时结合宝虹微校讨论组,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通过反馈这些问题,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使用数字教材的各项功能,帮助学生学习新授知识,也为后续的提升环节作出良好铺垫。
2、课中经历统计活动,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我结合数字教材的功能,让学生在word表格中通过两人合作完成数据的整理全班数学考试分数,完成好任务后,将文档附件插入,并上传到云笔记中,这种形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数据整理的活动中去,教师通过比较流转,能够在全班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通过他们在相互讨论和思维碰撞中,产生不同的整理方式,并讨论哪种整理方式更加合理有效,引导他们学会要根据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数据整理。
3、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我根据教材内容,自主设计了四个题目:世界各大城市的人口情况;某地一天不同时间测到的气温;各地同一时刻测到的气温;近5年上海一年级新生入学人数变化情况。
为了便于及时反馈交流,我将这些练习设计成数字教材的配套练习,在数字教材上的让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及时有效查看每位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正确率进行当场交流和反馈,教师版配套练习统计结果最大优势在于,它不仅有首次学生正确率的统计,还有经过学习指导后的末次正确率情况,这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初次学习情况和末次情况,在对比中讨论辨析练习,最大化提高了练习的巩固作用。
学习指导
三、课后扩展,分享学习收获
为了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一项统计任务,并将过程记录在文档中,笔记分享给我。
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极高
的积极性,虽然是在家庭完成,但效果确实很不错的,她们通过分工合作,借助于宝虹微校讨论组,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协作完成一项统计任务。
最终各个小组组长将统计过程进行汇总,整理到word文档中,并笔记共享,让学生自主经历一次统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架构了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发展学生统计观念,也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成果如下:
总的来说,整节课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通过数字教材进行教学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让教学活动一直处于多维互动的状态,是值得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数字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疑惑和思考。
首先,能不能让每位教师都有权限把自主设计的练习加入到数字教材中去,数字教材上原有的配套练习并不适合每一位学生,如果数字教材中有增加练习的功能,可能会促进数字教材的个性化应用;其次,笔记共享资源的形式上如果能多样化,可能会更加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能不能在云笔记共享视频、语音、几何画板这些形式的资源时大小上在扩大一些,更好发挥云笔记功能。
在以后的数字教材教学上,对如何更有效发挥数字教材促进课堂教学转型,以及数字教材与其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