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精致教师用书)湘教版:第九单元+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学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3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共33张ppt)
东西部经济合作: ①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②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加大; ③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
日益密切; ④实现了互相发展,“双赢”。
西部大开发
2、意义 (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地带 的发展差距。 (2)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富裕。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有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现代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5)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6)扩大国内市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水
“南水北调” 工程
电
“西电东送” 工程
气
“西气东输” 工程
算力
“东数西算” 工程
西部大开发
1、西部地区的优势与劣势:
①自然资源丰富
优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和旅游资源);
势 ②政府政策扶植;
③国境线长,利于边境贸易,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劣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势
生态环境脆弱
二、区域协调发展
丰富(如矿产、 油气、 才、技术、资金匮乏
水能、土地等)
(自然条件恶劣)
东北
重化工业发达 (能源丰富)
产业结构不合理,资 源枯竭(人口外流)
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加强内外通
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培 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 和特色产业,更要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中部:培育优势产
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心 城市和城市群,构建产 业创新、现代服务、综 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1.西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 2.东部距海遥远,且为热带雨林区,沼泽河流密布; 3.道路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湘教版(2019) 第9讲 风成地貌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①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错分布的地层 ②雅丹地貌处于形成
过程初期阶段 ③盛行风风力大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④地质历史时
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第4题,从共基座雅丹形成过程分析可知,存在抗风蚀强弱差异显著交 错分布的地层,①正确。共基座雅丹是上一抗风蚀地层形成雅丹的残留,雅丹 地貌不是形成初期,②错误。盛行风以春秋季为主,变化小,③错误。地层厚 度大,沉积特征明显,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长期分布河流或湖泊,④正确。故选B。
3.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 ) A.洞穴外的动物 B.洞穴上覆的土壤 C.洞穴中的植被 D.洞穴中的地下河
答案:B
解析:第3题,材料信息显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不是动物、植 物的遗体和遗迹,A、C错;该洞石笋微层暗条纹中的有机质最主要来源于水滴 渗流经过的洞穴上覆的土壤,沉积在石笋上,B对;石笋是滴水到溶洞底面的碳 酸钙沉积而形成的,不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D错。故选B。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3.风蚀地貌与风积地貌的对比
类型
形成过程
典型景观
风蚀地 貌
风及其挟带的沙粒 冲击和摩擦岩石, 形成风蚀柱、风蚀 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蚀柱
景观图
地貌特点
呈孤立的粗细 不均的柱状岩 石
风蚀蘑菇
风及其挟带的沙
风蚀 地貌
粒冲击和摩擦岩 石,形成风蚀柱、 风蚀蘑菇、雅丹
地貌等
石笋(如图1所示)是指雨水沿石灰岩的裂隙下渗并在喀斯特溶洞洞 顶渗出,滴水到溶洞底面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地貌。科学家对地中海 沿岸地区索雷克洞的研究表明,石笋在生长过程中随季节变化形成明 暗相间的微层(如图2所示),暗条纹形成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石笋 年微层厚度变化与同时代树木的年轮记录相一致。据此完成3~5题。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卷 第1章 地球与地图 考点分层练3 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是指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百分比是表示坡度常用方法之一,坡度 =(高程差/路程)×100%。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某 高中地理研学小组徒步考察了某地区,下图是所考察地区的等坡度线示意 图(单位:%)。据此完成5~6题。
解析 第9题,勘探井的深度就是地表海拔与岩层顶部海拔的差值,据此可以 依次计算出四个勘探井的深度。第10题,构造等高线向高值凸出,根据“凸 高为低”原理,图中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构造,A、B错误;根据图中等高 线的形状可判断出图中是山地地形,因此,图中的地形主要是向斜形成之后 遭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了向斜山,主要地质作用是外力侵 蚀,D错误,C正确。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山区居民在房前、屋后及屋顶晾晒收获 的农产品。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晒秋”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甲所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陡__崖____。 (2)“晒秋”观景栈道两端的相对高度为____1_5_0____米,若栈道两端的图上距 离是3厘米,则该栈道的实际长度为____9_0_0____米。 (3)乙、丙两地中坡度更陡的是____乙____地。 (4)图示区域的聚落形式是___乡__村_____(填“乡村”或“城市”);该区域“晒秋” 景观错落有致,主要是受到____地__形____(自然因素)的影响。
11.图示区域( C ) A.①地地表坡面径流的流向为自西北流向东南 B.①③两地视线无遮挡 C.③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可能为2米 D.②③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2米 12.关于该区域较大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D ) A.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南流向东北 B.河流冬季有封冻断流现象 C.河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是受气温的影响 D.此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和其对区域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和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和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和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和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和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和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和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览。
区域及其类型湘教版(2019)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2
行政区域 自然区域 文化区域 经济区域
基础知识:
二、区域的类型 2.区域类型 (2)行政区域 ①概念: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
元。 ②举例: 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国家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
工业区、农业区、 交通枢纽
鲁菜、川菜、粤菜、闽 菜、苏菜、浙菜、湘菜、 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
行政区域 自然区域 文化区域 经济区域
基础知识:
二、区域的类型 2.区域类型 (4)文化区域 ①概念: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
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 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工业区、农业区、 交通枢纽 鲁菜、川菜、粤菜、闽 菜、苏菜、浙菜、湘菜、 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
行政区域 自然区域 文化区域 经济区域
基础知识:
二、区域的类型 2.区域类型 (1)自然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
生物、土壤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②举例: 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部门自然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
材料二 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
材料三 陕西资源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 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使得陕西成为能源输 出大省。
(2)[综合思维]上述材料体现了区域具有哪些特征?
一、区域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性:
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性
区域开放性
(1)区域整体性
边界( √ ) 3.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明确的界限( ×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第3讲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 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商业服务业。
[基本原理] 服务业区位选择原理。
课时52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一、服务业概述1.概念:是指生产服务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2.分类类型 含义主要行业 特点生产性 服务业 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科技服务专业化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服务范围广生活性 服务业 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文化娱乐 服务对象以家庭和居民为主,行业种类繁多 公共服 务业 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服务社会大众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公益性、非营利性、遍在性二、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服务业为例 1.金融服务业(1)概念: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行业。
(2)特点:在区域范围内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但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性,全球金融活动大部分集中在主要的中心城市。
2.金融中心(1)含义:能够为众多金融机构提供品种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区域性资金集散地和金融结算地。
(2)区位条件⎩⎪⎨⎪⎧优越的经济、政治、地理条件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3.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地及其优势(1)区位选择地:大城市。
(2)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广阔的市场需求等。
三、生活性服务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例1.商业服务业(1)概念:是指以商品流通及相关服务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服务行业。
(2)影响因素:交通、市场、行政等。
2.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湘教版)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影
有利 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 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
响
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
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一、中国的地形
4.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其影响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 影
不利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响
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 农业、城市的建设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兴修
治 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
引淡压咸;植树
水利,上拦下排;退耕还林、
措 工程;营造防护林(长江中
造林,保持水土
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
施 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保持林;加固堤坝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 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主要湖泊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四、中国的自然资源
类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点
总量丰富 分布不均
类型齐全 地区分布不均
分布广泛 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 类型丰富
空间分布不均,南 耕地:平原、盆地和丘陵地 分布广泛、相对集
区(湿润、半湿润区);草地:
鱼类:舟山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我国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 成因,分析我国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掌 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城乡区位
课时45城乡区位1.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3)变化: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有巨大影响。
3.乡村聚落的区位因素乡村聚落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
从总体上看,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乡村聚落多或者规模大,如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盆地;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乡村聚落少或者规模小,如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区。
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亲水型指向,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湿热,高原地区凉爽山区城市沿河谷或开阔的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河口处易形成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道进行防卫(2)经济因素因素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经济水平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资源(矿产)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交通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影响不同;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3)政治文化因素因素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政治、宗教、历史、军事政治中心变化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科技与旅游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城市的区位影响因素(2021·天津地理)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9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
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海岸带在_构__造__运__动_、海水运动、 生___物__作__用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 成的地表形态。
地理 ( 湘教版)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 9 讲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C 目录 ONTENTS
必备知识 自主梳理 关键能力 重难突破 考点预测 直击高考
课标 要求
核 心 素 养
课标要求和核心素养
1.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 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 要特征。
2. 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能力点八:探究海岸线
1.海岸线的概念: 2.海岸线的形态:
如:
(2)弯曲、破碎的海岸线:
小结:海岸线的弯曲、破碎状况其影响因素及影响
1.影响因素: ①板块运动;②地质构造;③海 浪和风暴潮侵蚀; ④河流冲、淤关系;⑤冰川侵蚀
2.积极的意义: ①曲折的海湾,可形成优良港湾, 有利于航海业的发展; ②海洋向陆地延伸,增加陆地的 湿度,使降水增多; ③有利于海水养殖业,旅游业的 发展。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地貌特点:微微向海 倾斜 的基岩 平台
(1)海蚀地貌:②海蚀平台
一、海岸地貌:
1.海岸地貌的概念: 2.海岸地貌的类型: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2
• 弊端:: 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 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世界油价暴跌和石化行业萧条,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科技人才外流。
大量失业人员
曾经的石油小镇成了废村
二、休斯顿的产业转型
3.休斯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2.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为主导一第三产业为主导 工业结构:轻纺工业—综合性工业一高新技术产业
上海市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例变化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2.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 •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 • 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 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 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劳动力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
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4.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产业基础 发展阶段 市场环境
经济政策
举例
首钢基地:工业建设——旅游建设
某些地区在钢铁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钢铁物流产业
途径
表现
产业延伸 根据市场需求,拓展石油产业链,带动机械、电子、电力、交通运输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等部门的发展
产促进业产更业新结发构展多替元代化产业,大力发展航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促进经济多元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湘教版):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课时60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区域联系1.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2.区域自然地理系统的联系方式: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3.区域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形式: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利贸易,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4.区域联系的突出表现突出表现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地理上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彼此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协调成员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而形成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域经济全球化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活动,包括生产资料、信息、资金、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与重组特别提醒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第二,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
第三,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
第四,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二、区域协调发展1.意义: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合作效果表现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都有了明显增长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
同时,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实现了合作双方的相互发展东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管理等,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实现了“双赢”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达区域具有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落后区域具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两者通过这些经济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湘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 人文地理 第9章 城镇和乡村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与塬面型传统村落相比,其他类型传统村落空间规模往往十分有限,其根 本原因是( A ) A.地形因素限制 B.耕地面积较小 C.人口总量较少 D.水源供应不足 3.“沉坑藏林”式村落( D ) A.向阳而建,采光条件好 B.地形限制,呈线状分布 C.临河而建,水源条件好 D.冬避风,夏纳凉
课时规范练37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2023·湖南衡阳模拟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大量传统村落仍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村落 风景和特色浓郁的建筑风貌,“沉坑藏林”式传统村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 类型传统村落一般位于完整塬面上,邻近空间皆为平原耕地,无险可依、无势可 仗,主体窑洞以合院形式下沉于地坑中,下沉式院落之间高林密布,窑院藏于林间, 二者浑然一体。下图示意“沉坑藏林”式村落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梧州被誉为广西的“小广州”,根本上取决于地理区域的( A ) A.邻近性 B.等级性
C.过渡性 D.边缘性
7.梧州骑楼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 C )
A.地形条件 B.气候特征
C.水运地位 D.工业基础
8.梧州骑楼城适合关闭的业态有( C )
①普通服装店 ②地方草药店 ③连锁快餐店 ④五金配件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本课结束
据此完成4~5题。
4.该遗产地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 C )
A.粮食作物种植
B.干季游牧
C.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D.木材加工
5.该遗产地发展旅游业的核心优势是( C )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区域及其类型(共31张ppt)
3.基本特性
①区域整体性
指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
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区域人文地理要素:居民生产生
活、制度组织、意识形态、文化等。
例如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高寒区各自 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 具有高寒特征的整体自然环境。
类型
按特征: 自然特征: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等; 人文特征: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按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中尺度区域,如省; 小尺度区域,如村
按区域性质: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
根据下列我国几个区域性质来判断区域类型,回答3~4题。
①我国北方方言区 ②四川盆地 ③上海自由贸易区 ④西部经济地带
B 3.上述区域属于按自然要素划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4.上述区域中尺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自然区域
定义:自然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
水文、土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分类:(1)综合自然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2)部门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 土壤区、 植被区、动物区。
冷干燥且漫长,暖季短促 较凉爽;降水较少且集中
木采伐地。但如今林场职工不再伐木了,由砍树人变成了种
于7月;秋季多早霜和冻害
树人。漠河野生动物有马鹿、驯鹿、棕熊、榛鸡、獐、狍子 等,黑龙江冷水鱼更是久负盛名。漠河的土壤以棕壤为主, 还有草甸土和泥炭沼泽土分布。这里出产黄金和煤炭,采金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开学第一课 走进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等等
人文地理学
03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0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的体系脉络
地理学已经不是简单地“大地之描述”了,而是对人类家园地球表层的道理的认识和发现。
拓展:地球的表层结构
01
天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等
自然地理学
02
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等等
人文地理学
03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0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及其类型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 A.山高坡陡 B.终年高温 C.潮湿多雾 D.蛇虫较多 (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 A.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节约土地,造价较廉 (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 A.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C.云贵高原 D.西双版纳
(2)简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2016年产业 结构特点及与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4分)
解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2016年产业结构特点及与 就业结构存在的矛盾,主要结合材料中“第一、二、三产 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5%、50%、45%,三次产业的就业 结构占比分别为4%、41%、55%”这一叙述,先描述其 特点,主要描述三大产业的比重差异。再分析其存在的 问题,主要分析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协调。
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1、区域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2、区域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区—域—整—体性 、区—域—差—异—性——、—区—域—开—放—性—、区—域—动—态性 —。
3、区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型
(1)高原区、雨林区、季风区 按自然特征 (2)人口密集区、经济发达区、稻作农业区等 按人文特征
(3)国际自由贸易区 按内在关联特点
(4)大尺度区域,小尺度区域 按空间尺度
(5)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和文化区域
按区域性质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长吉图区域是图们江区域的核心地带,由长春、吉林两
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构成,经济总量占吉林省的60%,是 吉林省开发开放先导区,也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 发的核心地区,中蒙大通道(建成后是连接中国和蒙古国的 一条铁路交通线)横贯长吉图区域。2016年,长吉图区域第 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占比分别为5%、50%、45%,三次 产业的就业结构占比分别为4%、41%、55%。近几年长吉 图地区人口呈负增长态势,2016年吉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 为-0.05‰,人口老龄化严重。下图示意长吉图开发开放 先导区区位。
喀斯特地貌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1 喀斯特地貌
1 结合视频、图像,描述喀斯特地貌的含义和特点。(区域认知) 2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图,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 结合实践观察,辨认主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及成因。(地理实践力)
目录
01 喀 斯 特 溶 蚀 地 貌 02 喀 斯 特 沉 积 地 貌 03 对 人 类 生 产 生 活 的 影 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与地域文化多样关系不大,③错误;地形 崎岖加之交通不便,导致聚落互相之间自古以来交流不频繁,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①②④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故选B。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地下水中因溶解了大量碳酸钙而被称为“喀斯特水”,
课堂小结
喀 斯 特 地 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石芽等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岩
岩石成分易溶
石
岩石裂隙多
可溶性强 透水性强
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溶蚀力大
水
水量大、流速快,水流挟带砂砾 机械冲刷作用强
温 度
适宜的气候条件
植被茂密使水中含有大量有 机酸
溶喀 蚀斯 作特 用地 强貌
喀斯特溶蚀地貌
2.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 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 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 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呈长条状或网格状。
2.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溶洞中石笋沉淀量 最大的时节是( )
A.春夏 C.秋冬
B.夏秋 D.冬春
2.春夏时节,当地出现降水,但水量相对不是很多,水中过饱和的碳 酸盐发生沉淀,A正确 ; 夏秋季节当地降水偏多,碳酸盐多溶解,难 以沉淀,B错误 ; 秋冬、冬春温度偏低,降水偏少,碳酸盐溶解量较 少,C、D错误。故选A。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
秦岭-淮河一线的区域渐变特征
秦
自秦岭-淮河一线
岭
越往南,南方地区的特征越明显,
越往北,北方地区的特征越明显。
秦岭-淮河一线的大致纬度是32°N~34°N
我国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
1 区域的特征
区域开放性
1 区域的特征
区域动态性:指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塞罕坝-以前
库布齐沙漠
塞罕坝-现在
1 区域的特征
A的范围或类型 是可以变动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演变 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受人类认知或发展的需 要而变化
区域的类型:区域内部各组成部分间在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性,按 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类型。
自然特征
高原区 雨林区 季风区
……
人文特征
人口密集区 经济发达区 稻作农业区
……
内在关联
国际自由贸易区
第一章 认识区域 第一节 区域及其类型
区域的特征
① 整体性 ② 差异性 ③ 开放性 ④ 动态性
区域的类型
① 自然区域 ② 行政区域 ③ 经济区域 ④ 文化区域
1 区域的特征
区域 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01 区域整体性
区域动态性 04
区域 特征
02 区域差异性
区域开放性 03
1 区域的特征
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小尺度区域如村
区域性质
自然区域 行政区域 经济区域 文化区域
2 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 壤、生物等)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非洲气候区
澳大利气候区
2 区域的类型
自然区域
我国半湿润地区的年降水 量一般为400〜800mm,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南水北调【深度思考1】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除南水北调外,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提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2.西气东输(1)主气源: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2)消费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如一线工程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最后到达广东。
(3)意义①社会效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提高了生活品质。
②经济效益: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利于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③环境效益:改善了大气环境。
【深度思考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三线有何优势?提示气源地来源广,气源更加充足;覆盖面更广,效益优势更加明显。
3.西电东送(1)电力输出区: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省区。
(2)电力输入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
(3)西电东送的可能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4)西电东送的必要性①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配为例)(1)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
(2)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3)总体: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产业转移读中国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沿海企业和台湾产业的转移2.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产业转移与环境问题。
发达地区――→环境污染【深度思考3】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提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拓展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2018·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经过地区地质、地形和气候特征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
地壳运动活跃导致断裂发育多,不利于管道铺设和运营安全;地形起伏大,山河相间的地形增大工程建设成本;多暴雨和山洪增大管道铺设的困难,增加工程难度等。
第(2)题,注意对比分析海运的不足和管道运输的优势即可。
第(3)题,注意从“我国能源安全”“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
能源安全威胁之一来自海盗对海运通道的破坏以及战时敌对国家对海上运输的破坏。
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对工业的影响。
答案(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
(任答两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举例论证:①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主要分析调出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等;调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②针对水电输送工程,主要分析水电输出地区的地理特征等,包括河流流量、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③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主要分析天然气输出地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考法一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及影响1.(2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与2003年相比,2013年()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从2003年到2013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年供水总量为35.8×108 m3,2013年供水总量为33.3×108 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3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第(2)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
答案(1)AC(2)AD考法二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
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考点二产业转移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产业转移的变化及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解析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产业转移的方法考法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1.(2016·新课标全国Ⅰ,2~3)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