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2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习题2 岳麓版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出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2、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C.真的。

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4、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斯大林模式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6、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7、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 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知识与能力
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 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重大成就;分析斯大林模式, 思考其存在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 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本课重点: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本课难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B
1、苏联成为工业国用了( )个五年计划
A、1 B、2 C、3 D、4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D
A、苏维埃俄国建立 B、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二五计划完成以后 D、1936年,新宪法颁布
3、下列过于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2课相关练习题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 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 模式的利弊,客观地评价斯大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 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使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人 生信念。
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
军长 师长 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
人数 5 15 85
196 80
损失 3 13 57
110 75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
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 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课件岳麓版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治建设,各级领 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jīběn)不受群众监督; 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第十九页,共26页。
斯大林模式产生的 背景(bèijǐng)和作 用以及由此产生的 弊端是什么?
第二十页,共26页。
这个模式形成(xíngchéng)的背景 和作用?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 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的情况下形成的。 (2)作用:它在一定历史(lìshǐ)阶段里发挥过积极 作用,但这一模式有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上看, 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斯大林模式(móshì)的弊 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农业(nóngyè)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 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 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nóngyè) 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一单元(dānyuán) 苏联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2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 (shèhuìzhǔyì)建设
第一页,共26页。
导入新课
(liǎnɡ ɡè)
(èr yuè)
(zāinàn)
同两
一 革二 战 命月
时个 并 存
十 月




政 权
第二页,共26页。
十月革命后的 俄国进行了怎样的社 会主义 (shèhuìzhǔyì)建设 道路的探索?
第十四页,共26页。
2.农业(nóngyè)集体化
苏联农业集体 化开始于哪年?农 业集体化过程中存 在(cúnzài)什么问 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岳麓版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学习目标:1、掌握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人物(列宁和斯大林),两件事(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斯大林对苏联的建设)。

列宁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对苏联的建设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但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苏联经济缺乏活力,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

三、自学:3.__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___”。

【学法指导: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

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历史上苏联名称的演变: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年至今)。

】4.从_ ___年到__ __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____________。

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__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同时,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为大规模的。

5.苏联在_________年通过新宪法,宣告了第一个_______ ______的建立,也标志着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指导:“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 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 (3).评价:①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4.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4.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苏联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和成就 1936年新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①通过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的思想方法。

②运用问题讨论法,评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苏联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境内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增强国防力量。

③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

重点难点重点: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难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哪一年由谁领导建立的?学生回答后,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列宁去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课教学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豁达后,教师强调: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战争环境下的临时政策,决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去贯彻。

但在转向和平建设后,这一政策仍旧在执行,这就引起了1920年到1921年春的政治危机。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

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
-工业化和集体化运动中的矛盾和问题,如农业集体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大规模工业化对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及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苏联的军事胜利对其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影响;
-对比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帮助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2024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第1单元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辅助材料:准备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新经济政策、工业化与集体化运动的相关历史图片和数据分析;
3.教学器材:准备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根据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辅导;
-结合学生的整体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反思》、《新经济政策与苏联的转型》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书籍和文章。
-启示:从苏联的经验和教训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各小组在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案例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的观点和创新性建议。
-影响: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恢复,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3.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
-集体化:推进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农业生产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实施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时间:。

内容:。

作用:。

2、苏联成立
全称:。

时间:。

最早的加盟共和
国:、、、。

发展:后来苏联扩大到个加盟共和国。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工业化建设:两个五年计划~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第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变成强盛的,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集体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

新宪法的制定: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
着。

2、斯大林模式
含义:指苏联政治体制。

标志:的制定。

背景:外有包围,国内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评价: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使和长期处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和,造成了产品的
、;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农民没有
,农业产量长期。

(4)经济发展,经济,大量和了资源。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岳麓版

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 大林万岁!”。
苏联民间笑话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 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 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评价:积极作用、弊端 危害:阻碍了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积极作用:
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弊端:
一、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 二、品种少、质量差。 三、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四、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五、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
参考答案: 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 止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 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性: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 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 敌人。
消极性:
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不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 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开始 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
1、列宁为什么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怎样评 价这个政策? 2、苏联是怎样成立的?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这种体制的利与 弊?
情景探究:
情景描绘: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 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 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 么?
乏生产积极性)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岳麓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1924列宁逝世后,代之 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 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 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表现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 一五计划 —农业国变工业国 业 二五计划—欧洲第一 农 世界第二 业 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
根因: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适应战后需要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 治危机 标志: 1921、3 俄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国家资本主义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A

B

1922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政策内容 农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实物税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 生产积极性。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 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大中小型工业收归国有 工业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 乏生产积极性)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自由贸易
商业 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定量配给制 有利于经济发展
实物配给制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制性经济统治;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既然这样,为什么苏俄刚建立的时候 不实行 “新经济政策”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物资短缺 的情况下实行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该政策 对巩固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 行不利于苏俄的长远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40
经济政策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作用: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二)苏联的成立
1.时间: 1922年
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
3.“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19221年94苏0年联加成入立
的93%, 耕地面积达99%, 从而使社 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
中占有绝对优势。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之后, 苏联由农业 国变成工业国, 工
业总产值超过德、英、
法, 跃居欧洲第一 位, 世界第二位。
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 生产的比重, 由沙皇 时代的2.6%上升到 1937年的13.7%。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 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原因有三:第一, 它是世界上 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 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地铁 站; 第二, 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 第三个原 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 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铁站之一。
斯大林的愿望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 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 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 那我们就不会有一 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 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 的重工业, 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 谁高兴, 谁就可以蹂躏它。”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
为历史名词。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岳麓版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教学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列宁的名言.教师引言:列宁曾经说过: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今天我们就从列宁的这句名言来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二、讲授新课(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师: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

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的社会经济政策。

多媒体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目的、内容、作用时间:1918—1920年。

目的:为了打退内外敌人。

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企业国有制商业:实行配给制作用:集中物力财力战胜了敌人。

2. 新经济政策师: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有哪些?学生:1。

战争使经济遭严重破坏2。

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情况多媒体展示新经济政策的时间、作用、内容时间:1921年作用: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

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工业: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恢复商品买卖(特点)师:新经济政策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要点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要点 岳麓版

第二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时间,和内容是什么?答:目的: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时间:1918年—1921年;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工业:把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2.列宁使用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目的,时间,内容和作用是什么?答:背景:1920年底苏俄转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出现新的困难和危机;目的:为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时间:1921年春开始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

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作用:(1)它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新经济政策中的“新”体现在哪?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答: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农民问题(或粮食问题)4.列宁幻想通过哪种政策过渡到社会主义?哪种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答: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5.苏俄何时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苏联这一国名?苏联的全称是什么?它是在什么基础上成立的?最初的加盟国是哪四个联邦?苏联何时解体?历史上存在多长时间?答:1920年底;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外高加索;1991年底;69年。

6.列宁逝世于何时?列宁在俄国历史上做出哪些贡献?答:时间:1924年;贡献:(1)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稳定了无产阶级政权;(3)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政权和工农联盟。

(4)建立了苏联。

7.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分别是何时制定的?又是在谁的领导下进行的?答:时间:1925年;1927年;领导人:斯大林。

历史初三下岳麓版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历史初三下岳麓版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及感悟:
本书重点有2个: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难点是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教学本课,要围绕重点,讲透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要使学生明确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具体成就,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懂得改革才能发展的道理。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情况。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生产方式那么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发生。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2、农业集体化〔板书〕
到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四】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1936年宪法的颁布,成为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也是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课内小结:列举课文提纲
当堂训练:完成基础训练练习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思考作答
学生活动:
看教材,讨论、分析,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分析
学生活动:
自学课文,相互交流
学生回答〔略〕
学生看书理解
引导学生看课本P8《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明确: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平等、自愿。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四个,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逐步增加,到1940年共有15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苏联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和成就1936年新宪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①通过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②通过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的思想方法。

②运用问题讨论法,评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苏联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境内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增强国防力量。

③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

重点难点
重点: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难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哪一年由谁领导建立的?学生回答后,指出: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列宁去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新课教学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豁达后,教师强调: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只能是战争环境下的临时政策,决不能把它当作“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去贯彻。

但在转向
和平建设后,这一政策仍旧在执行,这就引起了1920年到1921年春的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
提问:列宁为什么要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五”计划→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二五”计划→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思考: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2.农业集体化
从1927年开始,经过几年努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思考: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背景: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落后
形成标志:1936年宪法的颁布
经济方面: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
特点
政治方面:它将权利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

2.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小结巩固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22年,苏联成立。

从1928年开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

为了用法律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肯定下来,1936年苏联颁布了新宪法。

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